幼儿园中班是孩子们成长的快乐时光,他们在游戏和互动中健康成长,体验到无限的乐趣。幼儿园中班阶段的英语启蒙教育范文,让孩子们早日接触英语。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四说课稿《春天你好》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

六、教法: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

七、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八、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谈春天—————看春雨———————欣赏散文诗——————情景表演———————经验总结———————审美延(绘画形式)。

1、激发兴趣谈春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看春雨。

这样的设计自然合理,进而引出散文诗《春雨的色彩》。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后请幼儿把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由幼儿提出来,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2)寻找句子、加深印象。

给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找一找诗里描写春雨下到草地上、柳树上、桃树上、杏树上、有菜地里、蒲公英上各用那些词语,通过找,让幼儿学会“淋、滴、洒、落”并学会用小动物的话来朗诵、来回答,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4、情景表演:分角色进行朗诵表演。

5、经验总结:

将本家活动内容的前半部分进行总结,给幼儿一个春天的完整印象。

6、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引导幼儿运用手工工具,用绘画的方式将幼儿感受到的《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意境描绘出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春天及春雨的任认知。

教学反思:

《春雨的色彩》,是一首很优美的散文诗,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基本内容,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学习散文诗中的角色对话,理解“屋檐”,“万紫千红”。在这一课时,我“放手”了,虽然课谈不上精彩,但是很真实!“放手”的课堂,真实的学生;真实的老师,真实的课!孩子们心中的春雨,正在呼唤我们学会尊重他们。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心理自由,尊重他们的观察,尊重他们的体验,尊重他们的审美差异,这样才能取得孩子们内心的认同,教育才能在他们身上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听了小燕子、麻雀和小黄莺的讨论后,我让同学们也来讨论一下:你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同学们经过讨论后,我放手让学生各抒己见,课堂上真是闹开了花:有的认为春雨是白色的,有的认为春雨是粉色的……还有的说春雨是彩色的,同学们的回答真是太精彩了,有的同学甚至还编出了和书上差不多的句子。上完这节课后,我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大胆“放手”后,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思维活跃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了。但同时,我感到惭愧,与学生相处这么久了,怎么到现在才发现我班的一个个学生是那么有见解啊!我差点淹没了一个个具有潜力的人才呀!我培养的是有个性的学生,有主见的学生,而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是否也需要一点个性?需要有自己的见解与思考……看来,所谓的接受新观念只注重了表面功夫,旧观念还是存留在我的脑海里。因此,我们的幼儿教育必须要允许学生“插嘴”,让学生自觉参与讨论,畅所欲言,课堂教学多一点民主,少一点“纪律”,多一点活跃,少一点沉闷。这样,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缩短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一种和谐的交互活动状态,以此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使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看着课堂上孩子们那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我兴奋极了。我相信,课堂上,教师只要留给孩子机会,只要告诉他们表达意见是他们的权利,只要说明很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许多领域是未知的有待探索的,只要热情地鼓励孩子,真正地赏识孩子,就能看到孩子敞开的心灵之窗,就能听到孩子发出内心深处的声音。

幼儿园《春天》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春天》。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说说这节活动。

教材分析:《春天》这篇是个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春天的景物写活了,让小朋友在学习这篇诗歌的同时感受到了春天特有的气息。他把春天比喻成了彩色的书,会笑的书,会唱的书,通过一段段的描述给小朋友看春天为什么是彩色的,会笑的和会唱的。诗歌语句生动活泼,符合大班的年龄特点。

学情分析:打扮小朋友抽象逻辑思维正在发展,这篇诗歌则采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来告知小朋友。让小朋友在脑海中获得概念,再体验到了诗歌中的情感,鲜活得把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在小朋友面前。

《纲要》指出要让小朋友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指体验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出来。所以我从技能,知识,情感三方面来提出以下目标。

1、学习诗歌朗诵,并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技能)。

2、初步感知诗歌,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知识)。

3、通过诗歌的学习,升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情感)。

其中重点是:学习诗歌朗诵,并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难点是初步感知诗歌,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1、物质准备:事先画好的三本书封面上画好标记,彩色笔,散文内容的图片。

2、精神准备:陪小朋友看过春天的景色。

3、教学方法:在这里我将用到提问法,画图法,视听讲结合法来进行以下活动。

1、引出春天的话题(采用提问法来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

(春天)。

师:“小朋友们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

师:“你们觉得春天是什么样的呀?”

(小朋友讲一些在春天讲过的东西,如花、小鸟、嫩芽等,再讲春天对于自己的感受)。

师:“你们觉得春天像什么呀?”

(小朋友抒发自己的想象,讲自己觉得春天像什么如花布等)。

2、引出诗歌(这部分采用视听讲结合法)。

师:“老师这里有一篇好听的诗歌名叫《春天》,它觉得春天像一样东西,我们来看看它觉得春天像什么?”

(教师讲一遍诗歌)。

讲完后提问。

师:“诗歌中说春天像什么呀?”

(像一本书)。

师:“你们听到了春天像什么羊的书呀?”

(彩色的书,会笑的书,会唱的书)教师把三本书拿出来,不翻开。

师:“我们再来听一下书中有些什么东西?”(教师再次朗诵诗歌)。

小朋友讲自己听到的东西教师按照顺序来将图片贴到对应的书上。

师:“小朋友们再想想看春天还有什么东西是彩色的?”

(还有绿的莲叶,粉的莲花,黄的菜花等)。

师:“小朋友们再想想看春天还有什么东西会笑呀?”

(小青蛙会笑,小燕子会笑)。

师:“小朋友们再想想看春天还有什么东西会唱歌呀?”

(春风会唱歌,小溪会唱歌)。

小朋友回答教师用彩色笔在书上面用简笔画画上图画。

3、小朋友学习朗诵。

师:“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朗诵这首好听的诗歌。师:“。

(教师放慢朗诵的速度让小朋友能跟上速度)。

小朋友自己看着图片朗诵。

师:“现在老师不读了,请小朋友们自己看着书把它朗诵出来。”

教师帮小朋友翻书,小朋友看着书朗诵。

(全班朗诵完后可以叫几个小朋友上来朗诵)。

4、最后:师:“我们大家可以去外面找找看在春天还有什么东西我们没发现师。”

第五个方面,说课后延伸。

可以讲诗歌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将书放在图书角供课后翻阅。

以上就是我对这篇诗歌的理解和做法,谢谢!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学目的是挖掘和发展幼儿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感受周围环境和音乐作品中的美,发展幼儿对音乐美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而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的首要前提,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才能更好的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且富于想象,他们喜欢唱歌,而且对音乐已有初步的概念及欣赏能力,能逼真形象地扮演其中的角色,能感知不同的节奏,能用语言和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与音乐相应的节奏。在音乐活动中,能做出简单的律动及拍打出简单节奏型的乐器。

《做个好娃娃》这首儿歌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的幼儿能够表现自我的一个音乐教材。这首歌的音乐教材儿歌部分朗朗上口,用ppt的图片导入的教学模式教导幼儿容易接受,唱几遍便能背下来了,说唱部分的较为简易,它对孩子特别有吸引力,重复的段落中包含各种形象,这样的歌曲很容易激起孩子参与的热情,引起幼儿不自觉地跟着做动作。

根据《纲要》精神,结合音乐的学科特点以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指出,能初步学会操作一些简单的材料和道具,通过歌唱、旋律活动,欣赏音乐和乐器演奏等音乐活动,培养幼儿言语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从中班幼儿已有的学习经验与年龄特点出发,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确立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充分感受乐曲的旋律及变化。

2、能力目标:让幼儿学会使用不同的敲击乐器击打出歌曲的节奏,锻炼幼儿节奏感。

3、情感目标:能积极地参与歌唱表演活动,体验歌唱表演带来的快乐。

从活动目标不难看出,本次活动重点是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充分的感受乐曲的旋律、变化及歌曲的快乐;难点是引导幼儿使用不同的敲击乐器击打出歌曲的节奏,以及能积极地参与歌唱表演活动。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活动目标而服务的,活动准备必须与活动目标的需要相适应,所以我准备了:

1)ppt收集了儿歌需用到的动物图片,如:(大公鸡、小狐狸、大老虎、小白兔、好宝宝、狐狸的家、太阳公公)。

2)敲击乐器。

3)音乐(做个好娃娃)。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活动,生生互动。我选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生动的学习环境,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唤起幼儿学习这首儿歌的兴趣。

2、视听唱法:引导幼儿在观察生动形象的ppt课件,充分地刺激幼儿的视觉,用图片和音乐以及语言来帮助幼儿轻松的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

3、欣赏法:让幼儿通过欣赏,感受乐曲的旋律,对乐曲有初步的了解。

根据中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表演法: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做适当的动作及表情表演,激起幼儿参与的兴趣,引导幼儿一起表演做动作,牢记这首儿歌。

2、乐器演奏:

这些方法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里满足,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

(一)熟悉歌曲内容理据:在这一环节中让幼儿通过观看ppt课件,观察图片发生了什么事情,知道故事情节,对角色的先后出场顺序也有初步的了解。幼儿从ppt课件中理解歌曲内容,对歌曲节奏也有初步的认识,为接下去的环节打下了很好的伏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使用ppt课件播放图片(森林),带领小朋友一同去一趟森林之旅,森林里好像有些声音,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森林里发生了什么。

(二)分段练习表演理据:本环节是活动的难点,在此我并没有直接将角色特征灌输给幼儿,而是让他们自由模仿,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因为这些形象都是幼儿所熟悉的,易于模仿。先按出场顺序带领幼儿做一做,学一学歌曲中每一个角色,再次让他们巩固角色的先后顺序,熟记歌词。

分析《做个好娃娃》中的歌曲特色,按着动物角色的特点,让幼儿自由模仿、学习。

1)大公鸡喔喔叫,大公鸡打架时的动作。

2)小狐狸说谎话的动作。

3)说唱式时的歌词(它说,那小白兔背走了大老虎,太阳藏进家)可用乐器伴上节奏。

4)如何做个好娃娃时的动作。

(三)感受乐器拍出节奏4、理据: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乐器拍打出声音是极为感兴趣的,因此用乐器敲击出的声音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唤起幼儿对给歌曲拍打节奏的兴趣,在此环节应注重如何引导幼儿正确的为歌曲拍出相应的节奏。

在幼儿有了初步熟悉歌曲《做个好娃娃》的内容,学会哼唱的经验后,给幼儿发放乐器,让幼儿先行感受乐器拍打出来的声音,然后教导幼儿如何正确地使用乐器,教师边唱边拍打节奏,引导幼儿跟着一同边唱边拍节奏。

(四)整体表演,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理据:在这个环节中,充分的发挥了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和自主性。先进行集体中分角色表演,让幼儿明确表演要求,再进行自由结对表演,照顾到每一位幼儿,让他们都能一起参与到歌唱表演的活动中,解决了只有个别幼儿参与表演的状况。通过此环节,能大大提高幼儿对歌曲的兴趣,充分激发了每一位幼儿的表演欲,为幼儿提供变现的机会,尊重每一位幼儿。

在熟记歌曲内容,会唱《做个好娃娃》这首儿歌,自由模仿其中歌词中的动物角色动作,在说唱时拍打乐器。带领幼儿完整的表演一遍,然后分组带领幼儿表演,让每一位幼儿都参与到表演中,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加深对歌曲的印象,感受拍打乐器节奏的快乐以及音乐带来的快乐。

(五)活动小结理据:在之前的环节中已经充分的引导了幼儿学习《做个好娃娃》这首儿歌,幼儿也在儿歌表演拍击节奏中感受到快乐,此时通过简单的提问,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在《做个好娃娃》这首歌曲用乐器拍打伴上节奏感兴趣的基础上,拓展幼儿对给音乐拍节奏感兴趣,给其他学过的儿歌用乐器伴奏。

师:这些乐器拍出来的声音是不是特别的有趣呢,在唱歌的时候拍节奏特别的好听呢!那如果我们在唱其他歌的时候,会怎么样呢?小朋友们回到家里呀,要和爸爸妈妈一起试着给歌曲拍节奏哦!

(渡语):好了,小朋友们,这趟森林之旅你们玩的开心吗?老师也玩的很开心呢。嗯,这次的旅行就到这儿啦,小朋友们再见!

(六)活动延伸在此次学习了《做个好娃娃》对给歌曲用乐器拍打伴上节奏感兴趣的基础上,拓展幼儿对给音乐拍节奏感兴趣,给其他学过的儿歌用乐器伴奏。

本次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注重个体差异,教师通过幼儿学习唱儿歌的由易到难的方式教育,充分的发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始终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体现了新型的师幼互动关系。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四说课稿《春天你好》

一、主题活动名称: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春天里小动物的喜爱与好奇,萌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帮助幼儿记住故事主要情节,简单了解几种常见动物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冬天动物冬眠及春季天气特征的知识经验。

2.故事课件,小鱼、青蛙和小蜜蜂的头饰,幼儿操作卡片。

3.《郊游》磁带、轻音乐、磁带、录音机。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学说动物间的对话,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激发幼儿产生主动探索小动物的好奇心,产生爱惜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并对文学作品产生一定的兴趣。

五、活动内容分析:

不错的,幼儿天生喜欢,但是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怎么样了?出来了没有,它们又在干什么?这一切的问题都在吸引着幼儿,去求知、去探索。《纲要》中明确规定: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还应敏锐地捕捉到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新的关注点、兴奋点和新的发展需要,适时适宜的组织活动,培养孩子的好奇、好问、乐于探索的精神等。基于此,《醒来了》这一活动是前几个活动的深化、升华。通过这一活动的组织,不仅能进一步增进幼儿对动物与季节变化的认识,还能使幼儿通过不同形式的学说故事角色的对话。强化语言的学习,增加对动物的情感认识及对文学作品的喜爱,从而在趣味性活动中自然地突破本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六、活动过程实际思路:

(一)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增加幼儿的感性经验。

不错的幼儿身心得到陶冶,会不断发现一些新奇的事物,如小草发芽了,小花开放了,一些小动物也出来了。总之,幼儿的好奇心会不断增加,兴趣也越加广泛,感性经验也愈加丰富。尤其是活动开始,听着熟悉的《郊游》乐曲,做着舒展。优美的动作入场,更能自然引发幼儿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二)开展概述活动:

1、首先以游戏引题:温暖而又美丽的春天来了,一些小动物也出来了,教师分别扮演小鱼游,青蛙叫跳,小蜜蜂飞、叫等动作来引导幼儿猜。这种师演生猜的师生互动方式,旨在营造和谐、愉悦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与好奇,同时引出故事的主要角色。

2、接着播放课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四个画面(点击出四个画面),每个画面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请幼儿思考,例如:画面一,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谁能看出这是哪个季节的画面?为什么?”引导幼儿结合画面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讲出春季的主要特征。画面二,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鱼醒来了,看见青蛙蹲在泥洞中,它心里怎么样?”“它会怎么说?”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具体、明了,每个幼儿通过思考能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都能有话说。在充分调动回答每个幼儿之后,点出课件对话,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对每一个幼儿的回答,都根据幼儿的个体特点,给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不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而且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幼儿自我发现后。结合课件,师配乐讲述故事,请。

不错的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引导幼儿思考:“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小动物在什么季节醒来了?为什么?”本环节主要是借助多媒体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幼儿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萌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通过几个问题的思考,让幼儿知道有的动物冬天要冬眠,如小鱼,小青蛙等,春天来了,它们就醒来了,从而简单了解动物与季节变化的关系,扩展幼儿的知识面。

4.、再次通过课件,结合故事的主要情节,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说小鱼、小青蛙、小蜜蜂的对话。如运用师引导全体幼儿说,师生分角色说.男孩女孩分角色说等。这种灵活有趣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说方式,不但极大的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有成效的掌握了动物间的对话,并把其中的礼貌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且又进一步明确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幼儿注意互相倾听,积极应答的习惯,使语言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故事表演,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故事主要情节的理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幼儿更加喜欢文学作品。

(三)幼儿合作布置“醒来的春天”的画面:

不错的幼儿爱动物的情感得到升华,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培养。

(四)活动延伸:

通过操作活动的评价:小动物都回到美丽的春天里,自然中院子里去.都很感激小朋友,喜欢小朋友.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动物,喜欢动物交朋友的情感。最后,听着《郊游》乐曲,师生一同到寻找春天里的小动物与它们交朋友。使活动目标再次通过延伸活动得到强化与落实。

这是我对《醒来了》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通过这种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了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趣味性。

《纲要》中规定: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本活动就较好地融入了语言、艺术、科学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对话等有趣形式,较好地完成了本活动的目标,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2、让情感教育融入活动的每个环节。尤其是最后,把醒来的小动物送回大自然,使幼儿爱动物的情感由意识变为行动,对动物的喜爱,保护之情得到很好的强化、延伸活动中,教师情感式的过度语“小动物都回到了春天的怀抱里,它们会感激小朋友,喜爱小朋友,咱们一起到院子里,大自然里去找醒来的小动物交小朋友吧,”使情感教育得到进一步延伸。

3、幼儿主动探索贯穿始终。如活动前,让幼儿到大自然中主动探索春的秘密;活动中,幼儿自主思考,主动发现故事中存在的秘密;活动延伸中,再一次到大自然中去寻找醒来的小动物,与它们交朋友。幼儿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中。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是幼儿最熟悉的东西之一,几乎每个幼儿都喜欢玩水,水的透明感、流动性、溶解性等特点使幼儿对水产生浓厚的兴趣。纲要中指出:幼儿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我从幼儿的身边事物着手,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设计了本次活动,充分创造条件,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中班幼儿已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分析,从认知情感技能三方面制定了以下两个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了解水的基本特性,体验自主探索的乐趣。

2.知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培养环保意识。

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在:尝试操作,了解水的(三个)基本特性(即透明的、流动的、能溶解物质)。

为了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服务于本次活动达到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两只鱼缸(一只有(水、)金鱼,一只内有(米、)塑料球)

2.人手一个塑料篮子、有洞的塑料袋、有洞的小容器、半桶清水、一根搅拌棒

3.每组一份糖、盐、菊花精、

第一环节,同时出示两个鱼缸,对比观察,引起探索欲望(1)小朋友们,看老师带来了两个鱼缸,这两个鱼缸里有什么呢?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后说出一个鱼缸里有水,水里有鱼;另一个鱼缸里有米。开始部分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幼儿有针对性地观察两个鱼缸,简洁明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以及探索的愿望,为下一环节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三环节,幼儿操作,探索解决,在试试、玩玩中了解水的流动性和溶解性。

这一环节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两个操作实验。1.流动性实验,幼儿人手一个塑料篮子、有洞的塑料袋、有洞的小容器、半桶清水,教师通过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用来盛水,(1)谁来说说看,刚才的小实验你成功了吗?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状况)在幼儿讲述过程中,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幼儿想说,敢说。这一环节,教师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人翁意识。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提供的都是一些会漏水的材料,因此幼儿就更能充分的体会到水是具有流动性的。最后,老师加以小结:我们通过实验发现,水是会流动的。加深了对水的特性的认识。

2.溶剂性实验,教师给幼儿每人提供一根搅拌棒,每组一些糖、盐、菊花精、刚刚做实验用的那半杯水,教师请幼儿自主选择一些材料放入水中,用搅拌棒对其进行搅拌。(1)谁来说说看,刚刚你放了哪些东西?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说说水的颜色和实物在水中的变化)(师小结:原来有的东西会被水溶解。)(2)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东西也是可以溶解的吗?把幼儿在实验中又拉回到了现实生活,符合幼儿的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可溶解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也巩固了幼儿对溶解的含义,(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水溶解呢?回去后再研究研究。老师以一个追问,拓展幼儿的思维,使活动更具延伸价值。)

第四环节,观看图片,引发思考,在想想、议议中知道水的重要性(1)(水真神奇,透明的,流动的,还能溶解很多东西。如果没有水,会怎么样?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没有水的危害。(2)如果水脏了、被污染了,会怎么样呢?请幼儿观看一组图片:干枯的稻田、渴死的青蛙、盼水的孩子、污水河里的死鱼。观看后请幼儿说说图片上的内容,(3)随后老师小结:水很重要,动物、植物、人都需要他,如果没有了水,或者水被污染了,地球上的一切都不能生存。)(4)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资源)呢?(引导幼儿说说,如节约用水、不乱认垃圾等,初步培养环保意识。

本次活动中,我注重了一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一、以幼儿为主的操作实验。

老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充分与材料互动,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

二、以教师为导的小结提升。

在科学活动中,老师的小结非常重要,能帮助幼儿提炼、加深印象。在每一个观察、实验后,我都注意简明地小结,提高科学活动的严谨性。

三、以情感为续的活动价值。

本次活动设计不仅注重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知识、技能的提高,同时注意激发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愿望,懂得了水的重要性,使活动有可续性发展。)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四说课稿《春天你好》

1.让幼儿知道不同的药功效不同。

2.了解吃错药的危害。

3.培养小朋友的安全意识,知道药片不能随便吃。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不同的药功效不同。

2.吃错药的危害。

活动准备。

自制小药箱、大画册、护士服、护士帽、针管、各种药(片剂、胶囊、喷剂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亲切问好:

宝贝们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小品,请小朋友们欣赏(小演员入场,自我介绍)。

二、情景表演:

场景:医院。

人物:医生、妈妈、宝宝。

(一)情景:宝宝有些咳嗽,妈妈带着去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后给打针、开药。

(二)讨论情景并提问:

1、妈妈带着宝宝去哪里?

2、宝宝怎么了?谁给宝宝看的病?

3、医生是怎么做的?

4、请小宝贝们说说见过什么样的药?

四、讨论吃药时应注意什么?

小结:每种药都有它特有的功效,不同的药治疗不同的病,要按医生的要求服药,吃药前要仔细阅读说明。

五、观察大画册,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1)让幼儿讲一讲画册中发生了什么事?小朋友这样做对吗?

(2)让幼儿知道药是不能乱吃的,吃错了药不但不能治病,还会引起其他的症状,严重的会有生命危险,生病了一定要在大人的照顾下吃药或用药。

六、游戏:小小药剂师,发明一种新药,用橡皮泥制作好,放进小药箱里。

活动延伸: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整理药箱。

1、懂得生病时要根据医生的诊断服药,不可以乱吃药。

2、通过在小医院的情境中互相讨论,积累生活经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知道生不同的病要吃不同的药,不可以乱吃药。

4、知道药是治病的,认识几种常见的药品,并能对症下药。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知道用药常识。

2、难点:设计小药箱。

活动过程。

1、通过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大森林里的小松鼠生病了肚子疼的厉害,于是它到森林小医院想找象医生看一看,可是象医生去给小鹿输液了没在家,请小猴子给它看门,小猴子看着小松鼠难受的样子,便从药柜里拿了一盒药说上次我感冒时象医生就是给我吃这样的药,病就好了,现在,你把这个药吃下去,肚子就会舒服的。

提问:

(1)小松鼠能吃这种药吗?为什么?

幼:不能,因为吃药必须让大人看着。

幼:因为小猴子是感冒,小松鼠是肚子不舒服。

幼:吃下去会中毒的。

(2)你自己在家生病了能随便找药吃吗,应该怎么做?

幼:不能,打电话给爸爸妈妈。

幼:叫自己认识的邻居带着去医院。

幼:打120。

小结:药物种类很多,每一种药都有不同的用法来治疗一个病。

2、认识几种常见的药品,并能对症下药。知道生不同的病要吃不同的药,不可以乱吃药。

出示红药水、创口贴:这个红红的水有什么用?这个胶布又有什么用呢?(磕破皮擦的,贴伤口的。)。

出示眼药水:这个小小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呀?有什么用?(眼睛不舒服时点的眼药水)。

3、知识竞答,帮助幼儿丰富有观的经验。

由教师出关于药品的是非题目,幼儿以举手表示“对”“错”

如:咳嗽应该吃退烧药。眼药水可以解除疲劳。只要生病都可以吃感冒药。

4、幼儿共同讨论:乱吃药会怎么样?生病吃药时要注意些什么?

(1)要听医生的话。

(2)吃药时要有大人帮助,小朋友不能自己拿药、自己吃药。

小结:通过讨论使幼儿明白不同的病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生病乱吃药,病会越来越严重,如果没病吃药,反而要生病。的方法是对症下药,生什么病吃什么药。要是不知道生的什么病,应该到医院找医生看。

5、观看图片,帮助幼儿丰富有观的经验。

教师出示关于药品的是非图片,幼儿以举手表示“对”“错”

如:咳嗽应该吃退烧药。眼药水可以解除疲劳。只要生病都可以吃感冒药。

6、情景表演游戏《小医院》。

现在一起到我们班“爱心小医院”请小朋友们分别来当医生和病人,看小医生开的药对不对,看谁能当个合格的小医生。

幼儿园《春天》说课稿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设计出造型新颖的纸袋。

2、引导幼儿用学过的花纹、创作花纹,装饰纸袋,要求色彩鲜艳。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纸袋样品、制作图解、挂历纸、剪刀、胶棒、油画棒、粘画。

活动过程:

1、欣赏美丽的春天风光,感受家乡的美丽。

2、激发幼儿爱家乡爱聊城的情感,让家乡的春天更美丽,启迪幼儿环保意识。

3、如何使家乡更美丽?

4、消灭污染,消灭最可怕的白色污染——塑料袋。找出代替塑料袋的最好材料。

5、激发幼儿制作的愿望,使幼儿积极的投入。

6、欣赏纸袋,启发幼儿观察它们外形特点,装饰上表现的不同风格。

7、引导幼儿进行设计,提醒幼儿在提包外形设计上进行大胆的突破,制作出新、奇、特与众不同的纸袋。

8、分组设计制作纸袋,提供半成品,成品及其制作图解。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幼儿情况给予提示和帮助。

9、展示幼儿作品,集体评出创造奖、精品奖、时尚奖。说出获奖幼儿在设计制作上的优点,并为幼儿祝贺。

10、做一名环境保护宣传员,宣传纸袋给人们带来的益处。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经常投放的,但常常被教师和孩子忽视,我们对泥鳅不太关注,更难得把它作为一个资源引导孩子去观察。选择泥鳅作为教学内容,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对身边常见事物也能细致观察的意识,这既是科学的内容,更是科学的态度。另外,泥鳅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能让幼儿在观察的同时用手触摸,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自然的亲近感,培养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生态观。

《纲要》中指出,活动目标要注重全面性,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科学目标的宗旨在于让幼儿积极探索多种方法进行猜想、表现、交流、分享等探索过程,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科学。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兴趣需要,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认识其生活习性。

情感目标:消除对动物的恐惧心理,能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能力目标:学习用细致观察、感官触摸等方法了解泥鳅的特征。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目标的确定,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教学难点是:能细致观察、感官触摸等方法了解泥鳅的特征。为了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我还采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让幼儿观察、尝试、探索,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等。总之,目标的定位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动静交替。

“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是瑞吉欧教育理念之一,所以在开展活动之前要先了解幼儿的特点。中班幼儿处在学前教育承上启下的的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更加好奇好问,对大自然发生浓厚的兴趣,喜欢问“为什么”,“是什么”。他们总是在对周围世界不知疲倦地探索着。正是这种好奇心与探究欲驱动着孩子们的去认识。同时,中班孩子喜欢探究新的事物,也容易对新的事物产生的恐惧心理,往往来源于对事物的不正确认识。由于缺乏知识或经验不足。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了解事物。开展活动要以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进行自然而然的引发,层层深入开展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细致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我们鼓励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来发现问题。

物质材料是幼儿探索操作的直接对象。所以我们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所以在课前我要进行以下的教学资源的准备:

1、课前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有关泥鳅的资料,带到班级与同伴分享。

2、泥鳅每人一条。

3、课件《泥鳅生活习性》。

4、毛巾若干条、盆、塑料手套等这些准备一是可以丰富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便于幼儿更好的把握知识重点;二是能帮助幼儿认识泥鳅的特性,激发幼儿对大自然中“泥鳅”生活习性感兴趣,让幼儿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感受成功的快乐,以此突破活动的难点。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观察讲解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活动,摈弃了传统的说教形式,提出了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获取知识,获得经验。

1、观察法:《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第三条指出:让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能细致观察、感官触摸等方法了解泥鳅的特征,在活动中,我设计了积极引导幼儿探索、讨论、交流、分享。

2、电教法: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手段,让幼儿通过视、听觉获取有关泥鳅生活习性,更直观了解泥鳅喜欢住在水田、池塘里,喜欢吃水里的虫子和水草,帮助幼儿提升原有的经验。

3、提问法:提问法提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运用了引导性提问(如:你看看泥鳅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特别的地方)、解释性提问(如:泥鳅和谁一样,在那里生活)等等。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一)以猜谜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因此,在活动第一环节我就采用幼儿最感兴趣的谜语引导幼儿与老师、与同伴相互交流,在轻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中获得愉悦感与成就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探索活动中去。

(二)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帮助幼儿获取知识活动的第二环节通过亲身观察、相互讨论等,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自信地向同伴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以此创设互动的学习氛围,体验分享与交流的乐趣。此环节分三步进行。第一次观察的目的是让幼儿运用视觉进行粗浅的观察,知道泥鳅的名称,对其外形特征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第二次,要求幼儿有目的地、细致地观察,在师幼交流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发现泥鳅身体的各部分特征,初步知道泥鳅的生活习性。通过教师的不断追问,使幼儿的观察更有逻辑,对泥鳅的认识更趋完善。第三次,鼓励幼儿用手触摸泥鳅,加入多种感官,以进一步了解泥鳅身上有黏液的特点。这时,针对幼儿普遍对此类动物害怕、畏难的情绪,教师加入了情感方面的教育,如,提醒幼儿泥鳅是善良的,勇敢大胆地用手和泥鳅玩一玩,还手把手地陪伴胆怯的孩子勇敢触摸,使幼儿在外在感知的同时又与泥鳅多了心灵上的交互。

(三)借助多媒体课件,再次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第三环节:课件的展示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它借助清晰的画面、生动的讲解,让幼儿在视听觉相互协调的欣赏过程中感受到了泥鳅的神奇,以此帮助幼儿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并再次激发了幼儿探索的兴趣,为下面的操作活动做好了铺垫。

(四)结束部分:迁移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我依据幼儿的生活环境从三个方面引导幼儿说说自己与泥鳅成为好朋友:依据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本环节引导幼儿思考、讨论,进而得出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答案,并使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与泥鳅做朋友,通过上一个环节的观察,孩子们对泥鳅从认知和情感上都有了提高,兴趣也逐渐浓厚。教师就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鼓励幼儿大胆地用手把泥鳅送到大盆中。但是,幼儿个体间存在很多差异,并不是经过教师的鼓励,就每个孩子都能立刻大胆地行动,所以,教师还提供了毛巾这一辅助材料,帮助幼儿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成功。

让幼儿在美工区内,将自己脑海中对泥鳅的形象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式表现出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出。谢谢大家!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综合活动《漂亮的蔬菜彩虹》,这是我们班主题活动“蔬菜朋友”当中的一个活动。

1、教材来源:此次活动来自生活。在秋天这个季节里,蔬菜随处可见,我们取材也非常的方便。蔬菜的品种非常的多,营养价值也非常的丰富,吃法繁多,可以清炒、可以煮汤、可以凉拌、还可以腌着吃,总之,我们的生活里离不开蔬菜。然而,幼儿虽然知道很多的蔬菜,但对蔬菜的种类、用途、营养价值等还不是相当的了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幼儿不爱吃青菜的现象也是很严重的,加深幼儿对蔬菜的认识,激发幼儿对蔬菜的兴趣,引导幼儿多吃蔬菜是很有必要的。就如《纲要》中所说的,“既符合幼儿园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赶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次的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够服务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一个教育活动的起点和最终的结果,对活动和老师的教学起着引导的作用。以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

a、幼儿在感知蔬菜不同颜色的基础上,尝试不同颜色的搭配

b、掌握蔬菜由条切成丁的技能。

c、在活动过程当中,体验自己动手劳作的乐趣,产生对蔬菜的喜爱之情。

根据我制定的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感知蔬菜的不同颜色,知道颜色的搭配(学会根据不同的颜色进行排列)。通过幼儿的自主操作,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幼儿的自主操作,掌握蔬菜由条切成丁的技能,并根据蔬菜颜色的不同,把蔬菜分层装进玻璃罐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总之我们的活动有一定的趣味性、综合性和活动性,让教育溶入生活当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的活动准备:

a、空间准备:操作台6张呈长方形两张两张摆布成3张长桌。

c、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吃过或看过)全方位的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可能。

本次的活动,老师提供的主题,一定要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当中,还要挖掘此次活动的活动价值,所以我们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所谓操作法就是幼儿动手操作,幼儿在操作的过程当中进行自主的探索发现,可以得到相应的知识经验。在本次活动当中,我安排了幼儿的两次操作。第一次是引起幼儿兴趣后的操作,主要是让幼儿探索蔬菜彩虹的色彩,知道颜色有层次的搭配。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中获取感知。为后面的操作做好铺垫。第二次的操作活动是让幼儿自己亲手制作“蔬菜彩虹”,有层次的把切好的蔬菜装进玻璃瓶里作成泡菜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2。演示法:本次活动的演示法是老师说明怎样把已经切成条的蔬菜切成丁,并且演示如何把已切好的蔬菜根据颜色有层次的装进瓶子当中,在瓶子当中除了装进蔬菜还要怎样把各种配料给装进去,让幼儿对“蔬菜彩虹”的具体制作过程有一个直观的理解,直接的演示让幼儿得到浓厚的兴趣,使其对制作的理解和认识更加的透彻。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话活动等把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劳作多样性的理解和体验,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和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孩子的情感。

本次活动我们采取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当中目标名明确的指出:(幼儿)“能用多种的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在活动当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此次的活动产生了兴趣。

新入园的孩子情绪不稳定,他们对新环境和设施不熟悉,个别孩子哭闹现象严重;多数孩子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用水杯喝水,不喜欢用幼儿园的水杯和毛巾,但对从家里带来的奶瓶、手绢、衣服、玩具感到亲切。很多孩子喜欢听故事、听音乐,喜欢玩新鲜的玩具。他们对成人有强烈的依恋,喜欢和固定的老师交往,怕见生人。

由于他们情绪易受环境的影响,所以,他们很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容易转移。月日标、环境创设、生活在轻松的生活环境里,培养幼儿愉快的情绪,逐渐摆脱焦虑情绪。引导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逐渐认识常用物品及标记,鼓励他们尝试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满足幼儿不同需要,适当保留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保教人员分别照料幼儿的生活起居,给他们以母爱,多搂抱他们,给他们心理上的安慰。室内张贴幼儿家庭生活照片和教师的照片,增加大家庭的欢迎氛围。作息时间的随幼儿需要灵活调整,每天上午适当增加一次睡眠。游戏鼓励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喜欢上幼儿园。引导他们参与各种活动,喜欢幼儿园的玩具和环境。逐渐熟悉幼儿园老师和同伴,喜欢与他们游戏和交往。投入数量充足的电动玩具、拖车以及上弦的、机械的、带声响的各类玩具。将活动室布置成家的环境,让幼儿在松软的、温馨的环境里随意选择玩具玩耍。保教人员每人带一部分幼儿游戏,主动与他们交往。

锻炼开展丰富有趣的户外活动,吸引幼儿参与户外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引导他们练习走、跑、跳等基本动作。鼓励幼儿合群玩耍。投放可以骑、可以拉的小车,鼓励幼儿积极活动。组织幼儿玩各种大型体育器械,做好安全检查。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纸浆画是幼儿美术绘画的一种形式,幼儿通过纸浆的制作以及粘贴,可以增长幼儿的活动兴趣以及对绘画形式的多方面认知与了解。

《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本次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制作纸浆,体验了制作纸浆的乐趣和初步掌握纸浆的制作方法。

提供给幼儿自主操作以及创作的机会,从中感知纸浆画的创作以及色彩的搭配。

引导幼儿学会欣赏其他幼儿的作品,从中体验快乐。

此次是幼儿首次接触纸浆画活动,所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极为重要,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学习技能将事半功倍,通过活动让幼儿掌握初步制作纸浆的方法且能够自己创作纸浆画,所以将此次活动的目标设定为:

1、激发幼儿学习纸浆画的兴趣。

2、初步掌握纸浆画的制作过程。

3、体验活动的乐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整个活动都围着纸浆画的制作方法---设计画面---填充画面---欣赏作品,通过教师引导、提问、幼儿尝试、大胆操作、作品欣赏的过程让幼儿通过制作体现目标。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中班下册科学教育活动《我爱大树和小花》。《新纲要》科学领域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树和花,对于孩子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每每在户外活动时孩子总会不经意地去看看、摸摸,有时还会说一句,如:这颗树好大哦,这朵花好漂亮哦,有时候还会进行追问,如:这颗叫什么树,这叫什么花……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慢慢淡化了对身边花草树木的爱护,甚至亲手破坏身边的环境,如:乱砍树木,乱摘花朵……结合中班建构式课程中的主题教学《大树和小花》的内容,我设计了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我爱大树和小花》,引导幼儿要保护身边的花草树木,清楚花草树木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的作用。通过挂图与教材的阅读理解保护花草树木的重要性,从而萌发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引导性的作用。根据《新纲要》在科学领域中提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制定了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目标一:欣赏图片阅读教材,理解图片内容知道花草树木对人类的作用。

2.目标二:欣赏图片并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几种花草树木的名称和作用及其保护方法。

3.目标三:了解花草树木与人类的依存关系,萌发幼儿保护花草树木及环境的意识,产生爱树爱花的情感。

(目标定位:通过欣赏图片阅读教材来了解花草树木对人类的作用,了解花草树木是怎样为人类服务的,萌发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

《新纲要》中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该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和幼儿的角色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人翁,主要是以幼儿为主。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享受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快乐。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图片观察法”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进行欣赏,引导幼儿理解图片内容及其意思。“游戏法”通过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怎样爱护花草树木让幼儿更深一层的了解爱护花草树木需要做的事情,在游戏中让幼儿学会爱护花草树木的深刻内涵。

活动重点:幼儿了解花草树木对人类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依存关系。(主要提高幼儿自身的认知能力)。

活动难点:幼儿理解什么是光合作用,愿意讲述花草树木的好处,用“树真好,……或者花真好……”的句式表达。(提高幼儿的表达方式能够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一段有含义的话。)。

整个活动分为四大部分:导入活动;基本活动;游戏活动;延伸活动。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幼儿园里面开了很多花,种了许多树呀,那你们喜不喜欢呢?为什么?幼儿讨论:为什么喜欢幼儿园里面的花草树木?通过此问题来引出接下去的基本活动。)。

让幼儿欣赏、理解图片内容及其意思,懂得保护花草树木的重要性,并与同伴讨论自己保护花草树木的方法。

教师:

2.逐一出示挂图并分析每张图示的意思,当出示挂图(四)的时候着重向幼儿解释光合作用对人类的重大作用。(第二次看挂图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了解图示内容,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教材内容,明白教材的教育宗旨懂得保护花草树木的重要性,萌发幼儿喜爱花草树木的情绪情感。)。

3.逐一出示花草树木被破坏的照片,幼儿进行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想,提出保护花草树木的方法。(通过反面的例子来提升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并深刻体验到爱护花草树木的重要性。)。

“我是大树、小花”游戏,幼儿体验怎样保护花草树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保护花草树木。

1、教师示范扮演花朵带上花朵的头饰,让幼儿扮演花朵的主人并让幼儿为花朵天天浇水等等最后教师将花朵开心的心情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让幼儿从直观上发现爱护花草的好处。

2、教师组织幼儿玩以上游戏。(教师组织幼儿玩游戏并带上相应的头饰,互相轮换玩游戏。)。

我们的小朋友都很不错想了那么多保护花草树木的方法,我们的花草树木们都很高兴。小朋友们在游戏中感受到花草树木的快乐和难过了所以懂得怎么去保护他们了,那么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去做呢,老师请我们小朋友自己说说看以后你应该怎么做,怎么去保护我们的花草树木们,怎样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加的美丽。(幼儿互相总结自己的观点,互相讨论自己的想法并将自己好的想法付诸于行动。)。

1、教师带领幼儿为幼儿园的花草树木们贴上爱心标签。

2、教师选择合适的时间,带领幼儿为花草树木们浇水、锄草……。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1、教材的内容及其地位:

歌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理解,而且儿歌的前三句的格式为重复格式,有利于幼儿进行创编活动。同时这首儿歌的内容符合我们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现有水平,接近中班幼儿现阶段的最近发展区,可以发展我们班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组织能力和大胆创编儿歌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和社会教育。

(1)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喜欢说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创编儿歌内容。

(2)能力目标:知道自己长大了,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情感目标:通过创编儿歌让幼儿体验创编的快乐与获得成功的喜悦。

2、重点难点重点:在这里,我将理解儿歌的内容,设计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是创编儿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请家长帮助收集幼儿小时候的用品,照片等。在发现区布置“我小时候”的展览,展览的内容为幼儿小时候的照片,物品,身高体重增长图以及小班的美术作品等。幼儿用书挂图《别说我小》一副。

新纲要指出:“教师要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活动,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探究”的师生互动,因此,本活动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直观法:以多媒体课件直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使活动生动活泼。

2、采用提问法:在活动中适当的提出问题,有助于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

3、交流讨论法:皮亚杰指出: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他的活泼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通过直观法让幼儿交流讨论是个很好的时机。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他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就引导幼儿扮演故事中独自在家的孩子,共同体验合作的快乐,我在幼儿旁边理由孩子在表演过程中理解的进行表演,和表演以后进行表扬。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活动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直观法:让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表演直接获得印象讨论谈话法:是让幼儿在讨论谈话的过程中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也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2、游戏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的的活动,人们的记忆效果会明显提高,采用游戏体验法是让幼儿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

我在活动过程中共设计了三大环节:

1、第一大环节,让幼儿学习儿歌,并理解儿歌的内容;

2、第二大环节,谈话“我会做的事”;

3、第三大环节,创编儿歌。我将这三大环节灵活的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

现在我就先说一说第一大环节: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这一环节共设计了三个步骤:

1、活动开始,我以木偶引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这里教师用好听的声音有感情的朗诵儿歌,让幼儿听一听木偶在家是怎么做的。

2、提问:你们都听到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小姑娘都帮谁做事情了?帮他们都做了那些事情?这里我用提问的方法,一方面,是帮助幼儿回顾儿歌的内容,另一方面,让幼儿用“我会xxx”的句式表述,为后面的创编教学难点作为前期的经验准备。

3、请幼儿跟木偶一起朗诵儿歌,这主要是为了加深幼儿对儿歌内容、句式、结构的理解,使我的教学重点得以解决。

接下来我就说一说第二大环节:谈话:“我会做的事”,这一环节我共设计了两个步骤:

1、通过谈话,引导幼儿讨论,使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让幼儿学会用“我会我会xxx”的句式。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当自己在家时,家里的大人会说你小吗?为什么?你承认吗?你能帮他们做什么?”鼓励幼儿积极的回忆自己的经历,当幼儿提到相关事情时,教师可以将图片贴在黑板上或出示劳动工具,以增强孩子们对自己所做事情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一大环节中,我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孩子们讲话的欲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在幼儿自由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把儿歌内容迁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中,同时,我会适时出示图片和常用工具,自然地过渡到教学的第三大环节,创编儿歌。

接下来就是第三大环节:创编儿歌。

我引导幼儿用分部创编儿歌的方法,来突破教学难点。

首先,引导幼儿将自己做过的事情创编到儿歌当中,前面部分不变,只创编后一部分,让幼儿学会用句式“妈妈你别说我小,我会xx“创编。其次,当幼儿把后半部分编好后,继续创编前半部分,让幼儿学会用句式“xx你别说我小,我会xx”创编。再次,在创编的过程中,我会将小图片提供给他们,帮助幼儿记录儿歌创编。最后,鼓励幼儿把创编的儿歌在集体面前进行朗诵。主要是为了让幼儿取得成功时,为幼儿提供展示和感受成功的机会。

幼儿语言的发展是个循序渐渐的培养过程,为此,我鼓励幼儿将自己创编的儿歌说给爸爸妈妈等人听,并且和幼儿一起将幼儿自己创编的儿歌图片贴好,装订成册,投放到图书区,供其他幼儿欣赏、交流,作为活动延伸。

活动特色:本次活动中,我在中班已有实际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用讨论问题和分步骤的方法,帮助引导幼儿进行创编儿歌的内容,并在创编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相应的图片和劳动工具支持幼儿创编。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生活,为幼儿感兴趣地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月亮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喜欢了解、谈论有关月亮方面的知识。《月亮婆婆喜欢我》这首歌曲旋律宁静优美,给人以无限遐想。因此,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纲要精神,我选择了本次教学内容,以情境创设为切入点,让孩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所包含的意境和情感,学习用语言、肢体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学习演唱这首歌曲。

活动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认知特点和设计意图,我把目标设定为:

1.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宁静、优美,学唱歌曲。

2.在游戏中,让幼儿学习利用教师的语言和动作提示理解歌词。

3.体验与月亮“走走、停停”游戏的乐趣。

本次活动确立的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本次活动重点我定位为:感受歌曲的意境美,学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活动难点:指导幼儿唱好休止符的乐句。

1.经验准备:幼儿对月亮有一定的认知,有晚上在月光下走的经验。

2.物质准备:ppt课件、歌曲录音、钢琴、相关字卡。

第一环节:我用直观教学法、谈话法,通过猜谜语,引出月亮主题,再让幼儿观看ppt课件,听着优美的音乐,观赏着相关的动态画面,使幼儿感受月亮的美,引导交流、体验自己晚上在月亮下站立、行走的感受,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在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此,我用哼唱法、体验法让幼儿感受音乐旋律,尝试用动作表现对歌曲的感受。

第三环节: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我利用字卡辅助法帮助幼儿巩固对歌词的记忆,并引导幼儿尝试用肢体语言大胆表现歌曲内容。

第四环节:教师的作用应在于启发幼儿感受美、表达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我设计游戏“走走停停”,通过玩游戏,让幼儿感受休止符的乐句,突破本课的难点。

结束部分,循环播放歌曲音乐。教师用语言给幼儿营造一个与心,与音乐,与他人,与环境之间整体协调的快乐、舒适的氛围。

本次的音乐活动,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幼儿的同伴、朋友、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宁静、优美,初步学唱歌曲。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我利用游戏、和孩子们一起商量用动作来表现歌曲,如:引导幼儿“喜欢”用什么动作表示;月亮“洒下”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月亮是怎么走、停的……整个活动我会以积极的态度关注幼儿的表现,灵活将听、看、说、想、玩等多种体验互相转换,促进幼儿在游戏中主动表达感受,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通过实施《月亮婆婆喜欢我》这一音乐活动,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感受歌曲宁静、优美的意境,并学习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的内容,初步掌握休止符的唱法。

鉴于是借班活动,我对幼儿的实际能力、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等方面不了解,再者,由于准备时间仓促,在教学实践中可能存在许多不足,希望得到各位专家、老师的批评指正,谢谢大家!下面是我的活动组织。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充满了生机。每一次带小朋友出去散步,总能发现孩子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小马又是幼儿特别喜欢玩的一种玩具,因此我设计了此次音乐活动。

1、乐于参加简单的音乐游戏,从中获得愉悦的情绪。

2、初步学唱歌曲,熟记歌词。

3、增加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理论依据:《纲要》指出:

1、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2、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1、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初步的音乐常规及用身势进行伴奏的基础。

2、小狗、小猫、小鸡图片;小马一只。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培养幼儿的乐感、节奏感,具体采用的方法有:

1、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通过教师示范,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设计了提问:“小马是怎么样跑的呀?”在教学中让幼儿充分体验小马波个哩波个哩向前跑的有趣。弹《小马》的音乐,充分的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式的交流,教师和幼儿充分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想法和愿望。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幼儿对小马玩耍过的地方都有了充分的了解。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2、趣味游戏法: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所以我选择在活动中和活动后采用出去春游的的形式,引出歌词中的图片内容。

3、采用图片分段学习法: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玩过的,大胆说出来,教师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图片,念一念图片上的内容,学习巩固歌词。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水是宝中宝》是山东省素质教育教材中班科学上的一节活动课。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动植物的生存以及生产建设等等都离不开水更离不开淡水。选取这节活动课对幼儿进行教育是针对现在水资源贫乏,水污染严重的情况对幼儿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因此设计这节课的理念是通过学习这节课让幼儿知道不节约用水,不保护珍贵的水源,甚至往清水源中投放污水、乱丢垃圾、污染水源,或者破坏河堤和梯田造成江河水土流失,那么“世界上的最后一点水将是人的眼泪”。

[说目标与准备]。

活动的目标有三个方面:

一、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二、了解水资源的珍贵,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节约用水。

三、引导幼儿通过小实验活动,发现水的性质。

重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了解水的珍贵及节约用水。

难点:通过小实验活动,发现水的性质。

准备:小实验用的小瓶、颜色、醋等若干,淡水资源的录象或课件,儿歌录音带。

[说教法与学法]。

教师枯燥的说教会让幼儿腻烦。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会使幼儿感到上这节活动课有意思,愿意学,积极的去接受知识,让幼儿和教师互动,成为上这节活动课的主体。这样要达到的效果比幼儿被动的接受更容易掌握知识,也能更好的应用到各科的教学中。

[说过程]。

每节课学习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把教学的过程分四部分去完成。

1、用提问导入——引发幼儿对水的兴趣。

几个问题是从幼儿感兴趣的几个问题入手:

(1)你最渴的时候,首先想到什么?

(2)你手脏的时候,想到怎么办?

(3)妈妈下面条的时候,首先将什么倒进锅里?

(4)你喜欢玩水吗?为什么?

教师提问时一环扣一环,幼儿从回答问题到提出问题,从提出问题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都表现积极主动真正引发了幼儿发自内心的兴趣。

2、操作探索——水有什么特点。

教师运用操作探索的方式来学习水有什么特点,幼儿可以从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吸取知识。把水的性质是透明、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会流动充分掌握起来。操作学习时用了四个实验去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实验一、水是流动的。

实验二、水是没颜色的。

实验三、水是透明的。

实验四、水是没有气味的。

3、开动脑筋想一想:水与人、生物、生产建设等方面的关系,认识水的用途。

教师利用挂图及幻灯片等教具来认识水的用途,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可事先请幼儿观察平时所见到的水有什么用途:妈妈做饭的时候需要什么?农民伯伯浇庄稼的时候需要什么?盖房子的时候需要什么等等。让幼儿把观察到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然后教师让幼儿观察挂图或幻灯片,对幼儿讲述他们所不知道的水的用途。例如;水能发电、利用水来搞运输等等。最后放录音儿歌《水是宝中宝》进一步让幼儿认识到水有许多用途。

4、“从我做起”小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阐述自己的意见。

讨论从四个方面进行:

(1)地球上的淡水够用吗?

(2)为什么不够用?

(3)不够用怎么办?

(4)小朋友应该怎样做?

教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环环相扣让幼儿进行讨论。讨论的中间可利用幻灯片或课件进行,当看到有关的地方教师定格、抓住画面让幼儿讨论破坏环境对水的影响,把水与人们日常行为、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真正体现了幼儿园课程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理念。教师对幼儿的讨论进行总结,也告诉幼儿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号召全世界的人都要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让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舒适的地球上。

[说活动延伸]。

活动的延伸是本节课后,对幼儿进一步进行水资源教育的又一个很好的时机。所以我让幼儿从二个方面进行活动。

(1)课后用各种塑料瓶玩水,感知水的流动。

(2)利用其他活动环节,反复提示幼儿,水是宝中宝,不能浪费、不能污染水资源,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1、说教材的内容分析朋友是幼儿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伙伴,要知道好朋友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之间应该做些什么共同的事情,和有了好朋友的这一种乐趣,是这节课学习的主要目的。同时要让幼儿知道怎样才能交到朋友,当有了朋友,应该怎样维护好朋友等这些事情。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2、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体验分享的乐趣。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在同伴面前大胆发言。

3、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朋友之间好东西要分享的道理;难点—现实生活中分享好东西难点??能用较连贯的语言在同伴面前大胆发言。

4、活动准备老师与自己朋友的合影照片一张幼儿每人从家里带一件自己最喜欢的小物品

背景音乐《谁和谁好》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中班的思维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1、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可以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2、讨论法我先给他们讲一个动物之间的故事,是两个好朋友互相友爱,互相谦让,玩的怎样开心,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对朋友之间感情的一种向往。故事讲完以后再向幼儿提问说你们有没有好朋友?好朋友在一起会怎样?懂得好的东西一起分享。

集体讨论法我先给幼儿布置任务,让他们各自回家把自己喜欢的物品带到教室里来。然后再让他们做介绍,说说自己带的东西是什么?怎样玩?之后我在引导小朋友们分享物品,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习方法。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游戏练习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1、我先讲故事给幼儿听,让他们理解朋友的含义老师出示与朋友合影的照片,讲一讲与好朋友在一起的情景,趣事。(突出一起分享主题)幼儿讨论:好朋友在一起应该怎样?懂得好东西一起分享。

介绍自己的小物品,尝试与朋友分享。

今天小朋友们都把自己喜欢的小物品带来了,请你给大家说说你的物品是什么?怎样玩?你们带来的小物品太好玩了,你的朋友也想玩一玩,快去找个朋友交换着玩,这样你就会有更多个玩具了。

播放背景音乐,引导幼儿自由结伴交换物品进行分享。老师注意引导幼儿能和更多的小朋友进行分享,进一步体会到分享的意义。

阅读幼儿用书第一册第6—7页,判断画面中人物做法的对与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