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研报告,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的情况,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支持。如果您对写调研报告感到困惑,不妨参考一下下面给出的调研报告范文。

建筑调研报告总结

一、概述。

本次建筑调研报告的主题是某城市的一个历史建筑群,这些建筑群建于20世纪初,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这些建筑的使用情况、维护状况以及未来的保护和发展策略。

二、背景。

这些建筑群建于20世纪初,是这座城市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建筑群包括许多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建筑,如中式、欧式、现代主义等。这些建筑群在城市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现状。

这些建筑群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商业、住宅和教育等领域。其中,商业建筑的使用率较高,而住宅建筑的使用率较低。此外,这些建筑群的维护状况也各不相同,有些建筑得到了良好的维护和保护,而有些建筑则存在较大的问题。

四、问题与建议。

1.商业建筑的发展:这些建筑群中的商业建筑使用率较高,有些商业建筑已经过时,需要进行改造和升级。建议对这些商业建筑进行评估和改造,以提高其使用率和文化价值。

2.住宅建筑的使用:这些建筑群中的住宅建筑使用率较低,建议对这些住宅建筑进行改造和升级,以提高其使用率和文化价值。

3.维护和保护:这些建筑群中的有些建筑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进行维修和保护。建议加大对这些建筑的维护和保护力度,以确保其文化和历史价值得以保留。

4.未来发展:建议在未来对这些建筑群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其未来的发展和保护。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建筑群周边环境的保护和开发。

五、结论。

本次建筑调研报告表明,这些建筑群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价值,需要得到保护和开发。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商业、住宅和建筑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和支持。建议在未来对这些建筑群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其未来的发展和保护。

建筑调研报告总结

本次建筑调研报告的主题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风格分析”。通过对城市中心区建筑的深入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该区域的建筑风格独特,将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技术完美融合,展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城市风貌。

城市中心区的建筑以高层住宅和商业楼宇为主,建筑高度普遍在15-20层之间。这些楼宇的设计充满现代感,立面采用的是玻璃幕墙和铝合金等材料,体现出现代建筑的技术之美。然而,在这些高楼的背后,常常能看到一些历史建筑的身影。这些建筑经过修复和改造,与现代建筑和谐共存,展现出传统建筑元素的魅力。

建筑外观的调研结果显示,多数建筑采用了传统的建筑元素,如马头墙、飞檐、斗拱等,与现代建筑材料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同时,建筑外观的色彩搭配也十分丰富,主要以暖色调为主,体现出浓郁的人文气息。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建筑密度和高度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使得建筑群既保持了一定的密度,又不会显得过于拥挤。此外,建筑与城市道路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充分的考虑,使得建筑群与城市道路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通过本次建筑调研报告,我们认识到建筑风格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地理环境、城市规划、文化背景、建筑材料等。在城市中心区建筑风格的形成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成为了关键的因素。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建筑外观的设计上,还体现在城市道路和城市布局的规划上。因此,我们建议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更多地考虑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以创造出一个更加有特色和更具人文气息的城市。

建筑调研报告总结

一、调研背景。

本建筑调研报告旨在通过对特定建筑项目的调研,了解其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的内容,为相关人员进行类似项目的研究提供参考。

本次调研采用了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文献资料包括了建筑项目相关的设计图纸、施工资料、相关文献等。实地考察包括了建筑的外观、内部构造、周边环境等方面。访谈则涉及了建筑项目的设计师、施工人员、相关专家等。

1.设计。

建筑的设计理念独特,采用了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同时融入了传统建筑元素。设计注重空间的利用和光影的运用,使得建筑的功能和美观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2.施工。

建筑的施工工艺精湛,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如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模型、使用无人机进行施工监控等。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得当,保证了建筑的质量和稳定性。

3.材料。

建筑的材料选用合理,采用了环保、耐久、经济的材料,如使用再生材料制作墙体、利用太阳能技术调节室内温度等。这些材料的使用既满足了建筑的功能需求,又符合了当今社会绿色环保的理念。

四、结论。

本次调研表明,建筑项目在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均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和创新性。建筑项目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理念。同时,建筑项目也充分考虑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五、建议。

1.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将更多的传统建筑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中,以更好地体现建筑的文化价值。

2.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可以进一步研究开发更加环保、耐久、经济的材料,以满足未来建筑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更高要求。

3.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推广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效率。

建筑调研报告总结

一、引言。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指定建筑项目的相关背景信息,包括其历史、用途、设计、结构等方面。通过对该建筑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以期为该项目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背景介绍。

1.项目名称:智慧城市综合体项目。

2.地点:__城市中心区。

3.建筑用途:商业、住宅、办公等多功能综合体。

4.建筑规模:总建筑面积约为__万平方米。

5.建筑年代:始建于____年,于____年投入使用。

三、调研内容。

1.建筑历史:了解该建筑的历史沿革、建设背景和主要事件。

2.建筑设计:分析建筑的设计理念、风格和技术特点。

3.建筑结构:研究建筑的结构体系、材料使用和施工工艺。

4.建筑功能:探究建筑的使用情况、功能布局和运转效果。

5.建筑技术:评估建筑的安全性能、节能环保和智能化水平。

1.建筑历史:该建筑始建于____年,由__建筑设计院设计,历时x年建成,于____年投入使用。

2.建筑设计:该建筑采用了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强调简洁、功能性和理性的设计理念,结构体系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

3.建筑结构:建筑主体结构坚固,采用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良好。

4.建筑功能:建筑内部功能布局合理,包括商业、住宅、办公等多个功能区域。

5.建筑技术:建筑的安全性能较高,采用了多种安全措施,如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同时,建筑也注重节能环保和智能化水平,采用了太阳能发电、地源热泵等技术。

五、总结和建议。

1.保留建筑特色:建议保留建筑的设计风格和结构体系,以保留建筑的特色和历史价值。

2.优化功能布局:建议优化建筑内部的功能布局,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和便捷性。

3.提升建筑技术:建议加强建筑的安全性能和智能化水平,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4.绿色环保:建议加强建筑的节能环保和智能化水平,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5.传承文化:建议加强建筑的文物保护和维护,传承建筑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六、参考文献。

1.《__城市规划史》。

2.《__建筑设计院志》。

3.《__建筑史志》。

4.《__建筑技术手册》。

5.《__建筑节能规范》。

建筑调研报告总结

本次建筑调研报告的主题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风格分析”。通过对城市中心区建筑的深入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该区域的建筑风格独特,将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技术完美融合,展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城市风貌。

城市中心区的建筑以高层住宅和商业楼宇为主,建筑高度普遍在15-20层之间。楼宇的设计充满了创新和实用性,既考虑了现代都市的生活方式,又兼顾了传统文化的元素。建筑外观的独特设计使其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空间的利用和功能的划分。通过灵活的设计手法,使得建筑内部具备了良好的适应性和扩展性。同时,建筑外观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周围环境的因素,与周边建筑形成了和谐共生的状态。

在深入分析后,我们认为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风格之所以能够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是因为设计师对现代建筑技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充分挖掘了传统建筑元素的魅力。此外,设计过程中还充分考虑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互动和影响,实现了整体与局部的和谐共生。

总之,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风格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不仅为城市增添了新的风景线,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领略到不同文化氛围的空间。在未来,这种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建筑风格将继续被发扬光大,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建筑调研报告总结

一、引言。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某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特征、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探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为后续的建筑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调研采用了文献资料查阅、实地观察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文献资料包括了建筑历史、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和论文;实地观察主要针对调研区域内的建筑、城市街区;访谈对象包括当地的历史文化专家、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

三、建筑特征与历史背景。

调研区域内的建筑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这些特色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和建筑材料上。历史背景显示,这些建筑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内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反映出该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

四、建筑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调研区域内建筑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向多功能化和复合化方向发展,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也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绿色环保。

五、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研发现,调研区域内建筑的设计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反映了该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经济的发展,建筑发展趋势也发生了变化,建筑设计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绿色环保。建议在后续的建筑设计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注重可持续性和绿色环保,以期创造出更加符合当地需求的建筑作品。

文章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

建筑调研报告总结

一、概述。

本次调研报告的主题是某城市的建筑状况,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和网络查询,收集了大量有关该城市建筑的数据和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终形成此报告。

二、建筑历史与现状。

该城市的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早期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多为古罗马和哥特式。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风格也不断变化,从古典到现代,从简约到繁复,形成了多元化的建筑风格。目前,该城市的建筑风格以现代为主,兼具古典和简约风格。

三、建筑特点与问题。

该城市建筑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设计和建造工艺。建筑多为高层,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和抗风能力。建筑内部设施齐全,包括空调、电梯、游泳池等。然而,建筑行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建筑垃圾处理不当、环境污染等。

通过对该城市建筑的调研,我们发现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的,既有传统建筑风格的复兴,也有现代建筑的创新。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建筑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管。

五、建议。

针对建筑行业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建筑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的管理和监管,确保建筑行业不会对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二是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本次建筑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建筑工程调研报告

随着xx省xx市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各类建设工程、修缮装修工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大幅度增加,如不能对其排放与受纳进行科学管理,不仅损坏了城市的市容市貌,影响了投资环境,妨碍了生产建设的发展,还严重污染市容环境卫生,阻碍交通安全,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目前,xx市建筑垃圾配套管理政策不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的配套政策还未出台,中心城区内建筑垃圾撒漏、偷倒、乱倒等违章现象时有发生;绝大部分建筑垃圾因无法实现资源利用,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仅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沙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在应对本次金融危机中,中央政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出台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其中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随着我国对于保护耕地和环境的各项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如何加强建筑垃圾科学管理,以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从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已有多年,仅从实践出发,谈谈有效处置我市中心城区城市建筑垃圾的思路和对策,力求既加强管理利用,又变废为宝,增加经济收入。

xx市对建筑垃圾实施专项管理始于1998年。为改变当时中心城区建筑垃圾污染城市道路,影响市容市貌,严重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原xx市政府于当年10月,召开专门会议,单独设立了建筑垃圾的管理机构——xx市余土管理中心,并对建筑垃圾管理进行立法,对中心城区建筑垃圾实施专项管理。几年来,市余土管理中心为净化城市市容环境做了大量工作。xx市撤地设市以后,原来的一些地方性法规、政府规范性文件越来越不适应新xx的发展,市政府为了强化管理,维护市容环境,于20xx年4月十二日以宜府发[20xx]18号颁布了《xx市中心城建筑垃圾和散装建筑材料密封运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当年五月一日正式施行。《办法》明确规定:xx市余土管理中心为建筑垃圾职能管理部门,隶属xx市城市管理局。主要负责对中心城区内建筑垃圾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置进行管理。建筑垃圾运输实行准运证制度,所有需要进行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或个人均须到市余土管理中心办理核准手续,并交由具有建筑垃圾运输资质的企业进行密封式运输。建筑垃圾管理部门自《办法》发布后即开始着手对xx市中心城区的建筑垃圾实施全过程的管理。20xx年,随着《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第412号)和建设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39号令)文件的出台,再次为xx市治理建筑垃圾污染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指导和法律依据。xx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有法可依的法制化管理轨道,建筑垃圾的管理开始经历一个由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规范,并实施长效管理的漫长过程。

随着xx市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强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自20xx年3月,xx市以中心城宜阳新区建设为重点,实施城市“扩张战”,计划在未来5年时间内,xx市中心城的城区人口要接近或超过5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而目前xx中心城区人口不过30万、建成区面积才36平方公里,全市城市化率只有34.6%。为在五年内实现这个建设目标,xx市将按照“一年拉框架、三年搬新家、五年成规模”的要求,充分集聚现有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快速启动行政中心建设,确保在2—3年内完成市政大楼、宜阳大厦、会议中心等核心工程建设。同时加快宜阳新区、袁州新城3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道路、桥梁、堤防等基础设施建设。根据xx市近期建设规划所提供的建成区、建设用地、开工面积等资料,预测规划年内每年因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可达50万立方米之多,并呈逐年递增趋势。

城市的建筑垃圾垃圾越来越多,由此建筑垃圾管理的点多、面广、机动性大、时效性强的特点更加凸显。据不完全统计,自20xx年xx市召开第五届全国农运会以来,中心城区每年要产生建筑垃圾约30万吨。由于管理范围的扩大、管理体制及管理机制不适应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管理严重滞后,由此衍生的建筑垃圾违章清运、沿途撒漏、乱倒乱堆的现象日益严重。而另一方面,建筑垃圾的再生资源性在运输市场混乱的情况下也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市余土管理中心每年都要联合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开展1—2次的“建筑垃圾治理攻坚月”、“建筑垃圾施工现场环境整治”等活动,对建筑垃圾“围城”、“围山”、“围墙”现象进行集中整治,而每年用清理建筑垃圾的费用就高达30多万元。

建筑垃圾违章行为的高发生率及余缺调剂的严重失衡,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城乡形象,而且占有土地资源,还浪费可再生资源、影响人类生存环境,严重制约了建筑垃圾管理部门的发展,阻碍城市化进程的步伐。

当前xx市建筑垃圾管理中的问题,就其现象或表现形式看,仍表现为建筑垃圾的偷倒,乱倒等违章行为,而这些问题的结局,似乎可以通过加强管理的权威性和管理处罚的力度等方式来解决。但是从深层次看,建筑垃圾管理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自发,无序的阶段。同时,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管理技术,管理思路等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建筑垃圾管理的良性发展。主要问题表现为:

对此类场所实施切实有效的管理,做到耳聪目明,难以及时收集清运动态,甚至造成管理的真空区域,出现“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现象。

(二)处置场地缺乏。随着xx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区各类建设、建筑、修膳工程大量增加,建筑垃圾排放量不断增大,而导致倒建筑垃圾的受纳场地则相对减少。目前,xx市城区还没有一处固定、专业、大型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所,使得建筑垃圾处置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建筑垃圾的消纳大多是由建筑垃圾产生单位自找出路或委托清运公司和个体户代找受纳场所,这也是致导管理部门难以计划、规划和协调中心城区的建筑垃圾排放、受纳处理,影响管理效果和效率的主要原因。

建筑垃圾消纳场所的缺乏,促使了一些村民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在城区空地或郊区私设消纳场地,以倒卖建筑垃圾赚钱营生;有些清运人员因无处倾倒建筑垃圾,便将建筑垃圾置于村民私设的消纳场地,进行高收益的卖“土”行为,扰乱了建筑垃圾清运市场和管理秩序;建设工程间的相互调剂,但由于缺乏信息平台,供需双方很难得到及时有效地配置,需要处置建筑垃圾的建设工程找不到能够消纳的工地,大量的建筑垃圾只得被倾倒在城区的各个角落,成了二次污染源。

(三)运输市场混乱。目前,建筑垃圾运输企业鱼目混杂、良莠不齐。全市区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大大小小的车辆大约100辆左右,这些所谓的专业运输车辆基本属于个体运输车辆,或在一些普通运输公司挂靠的车辆。他们管理松散,而且参与建筑垃圾清运的车辆大多是无牌无证、车容车况差的“黑市车”,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一些基建老板唯利是图,全然不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有意招揽这样的低价车参与运输。这些车辆进入建筑垃圾运输市场以后,在利益的驱使下,大多是多装快跑,野蛮运输,逢路就跑、逢空地就倒,造成建筑垃圾一路抛撒,严重影响市容。

(四)管理对象身份复杂。目前市区涉及和从事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的,包括:建筑业主、施工单位、运输单位、运输个体户,由于管理对象呈现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等复杂多样化的特点,给建筑垃圾监管带来很大难度。

(五)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建筑垃圾的的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如:规划国土部门负责建筑垃圾固定消纳处置场的统一规划;建设部门负责建筑工地源头的管理;城管综合执法部门负责查处建筑垃圾抛洒、偷倒、乱倒等行为;交警部门负责车辆运输违章的查处,对超载、超速行为严厉打击;运输部门负责对已抛洒渣土的清扫,确保路面整洁;公安部门负责执法保障。要加强建筑垃圾的管理,各部门必须加强协调配合,抓好建筑垃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要形成管理合力,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针对目前我市建筑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中心城区建筑垃圾管理,解决污染源,保障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

1、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作用,宣传建筑垃圾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广大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努力营造“人人爱护城市市容环境、个个参与建筑垃圾管理”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大对建筑垃圾违章行为的曝光率。开展“进社区、进单位、进工地”等三进活动,特别是对城区内各施工单位,进行逐一走访,要求其及时办理《建筑垃圾准运证》,并严格按规定进行建筑垃圾运输作业。

2、强化服务意识和行为。建筑垃圾管理部门要力求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建立以强化服务为核心的管理体制,简化审批程序,同时把工作中心放在管理过程,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和服务职能。主动深入到各个建筑工地,居民小区、社区等地,严格监督检查建筑单位和居民对装修垃圾排放的执行情况,同时,对施工单位提供相关的协调、咨询和宣传服务。

3、加强处置场地建设。建议由政府牵头,协调规划、建设等职能部门,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规划、建设建筑垃圾综合消纳处置场所,进行科学分类处置。近期在市中心城区南、北两地各建立一个建筑垃圾综合处置场,处理规模不少于500m3/日,使用期限5年以上,该场可接受中心城区建筑垃圾回填后剩余的量;远期,建筑垃圾管理部门可通过建设项目回填、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的方式进行建筑垃圾的处置。

4、规范运输管理。xx市中心城区的建筑垃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运输、统一处置。建筑垃圾运输全面实行市场化运作,由有条件、有资质的专业建筑垃圾封闭运输公司承运,并严格按照指定时间、路线、地点进行清运作业,并确保运输过程安全,不污染环境,易卸倒。运输车辆须随车携带准运证,随时接受监管部门的检查。任何运输公司和个人不准承运未经建筑垃圾管理部门核准处置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运输车辆的审查、监督与管理。

5、加强部门协作。各相关管理部门要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对建筑垃圾实行全过程管理。建设管理部门要加强工地的源头管理,在施工单位办理建筑垃圾排放手续前,要求并督促施工单位聘请具有运输资质的专业运输公司进行建筑垃圾清运;建筑垃圾管理部门要按照该工程土方量和申报车辆给其设计从源头产生到消纳地点最合理的路线,并规定运输的时间,督促施工单位做好路口硬化工作,配备冲水设施和专人保洁,还要定期到施工现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城管综合执法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大巡查监督力度,采取蹲点查扣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无建筑垃圾运输准运证的车辆、未加盖或超载造成沿途撒漏污染路面、未按规定的时间和线路行使和偷倒、乱倒现象的巡查和处罚力度,特别是加强对夜间和节假日的巡查,定期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建筑垃圾管理违章行为。运输部门要保证建筑垃圾的随漏随清,确保路面整洁,从而建立一整套建筑垃圾管理的长效协同机制。

(二)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各类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逐渐增多,如何处理和利用这些垃圾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市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绝大部分建筑垃圾因未得到有效利用,未做任何便被运往郊外或乡村,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我国对于保护耕地和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如何处理和排放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和环境保护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迫在眉睫。

1、建筑垃圾的分类。按照建筑垃圾的来源不同可分为:

(1)土地开挖:分为表层上和深层上,前者可用于种植,后者主要用于回填、造景等;

(2)道路开挖:分为混凝土碎块和沥青混凝土碎块;

(4)建筑工地垃圾:分为剩余混凝土(工程中没有使用掉的混凝土)、建筑碎料(凿除、抹灰等产生的旧混凝土、砂浆等矿物材料)以及木材、纸、金属和其他废料等类型。

按照能否再生利用又分为:

(1)可直接利用的材料;

(2)可作为再生材料或可用于回收的材料;

(3)没有利用价值的废料。

2、我市建筑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现状。长期以来,xx市对建筑垃圾再利用没有引起很大重视。以我市城区的土质类别为例:城南多为黄土山,可用于种植和绿化;而北门秀江河以上的土质类型多为白泥,可利用率低,根据目前的市场需求,基本上无可利用价值,成为一种另类的“白色”污染。加上市区内缺乏大型且固定的消纳处置场,一些建筑垃圾因余缺双方在供需时间上无法同步,造成需要建筑垃圾填方的建设工地,找不到建筑垃圾,需要处置建筑垃圾的施工单位找不到能够消纳的工地。因此直接利用率很低。目前,根据市场需求,用于种植、绿化的黄土和用于低沆洼地的回填的旧建筑物拆除分离出来的砖和石头、混凝土等利用率仅为建筑垃圾总量的20%左右。大部分建筑垃圾(如白泥)都是未经任何处理就被运到郊外或农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回填的方式进行处理,再次成了污染源。

当前xx市建筑垃圾的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导致回收利用率低最终因素:

(1)市区至今没有专业的建筑垃圾回收机构;

(2)缺乏大型、专业、固定的处置场所,大量的建筑垃圾只好随意弃放;

(3)缺乏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

(4)建筑垃圾处理投资少,没有专项的法规支持。

3、建筑垃圾的开发和利用。

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过分捡、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

(2)废竹木材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

(4)废砖、瓦、混凝土经破碎筛分分级、清洗后,可以作为再生骨料配制低标号再生骨料混凝土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工程垫层、室内地坪及地坪垫层、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凝土空心隔墙板或蒸压粉煤灰砖等。

所以,我们要改变对建筑垃圾的传统观念和将其一扔了之的传统做法,把建筑垃圾作为一种重要资源来认识,来利用。要充分认识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抓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在建筑垃圾的再利用方面,日本、美国、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进行的比较早,目前,荷兰已有70%的建筑废物可以被再循环利用。国内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也比较注重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1992年6月,北京城建集团一公司先后在9万平方米不同结构类型的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回收利用各种建筑废渣840多吨,用于砌筑砂浆、内墙和顶棚抹灰、细石混凝土楼地面和混凝土垫层,使用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节约资金3.5万余元。最近,河北工专新兴科技服务总公司开发成功一种“用建筑垃圾夯扩超短异型桩施工技术”,在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

我们要对国外和香港、北京、上海等城市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工艺进行学习和研究,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施工单位加强对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理,采用先进技术对有用的材料进行加工后重新利用,提高建筑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循环化水平。重点要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加快构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技术支撑体系和分选技术创新与设备研发,提高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水平;二是建筑垃圾减量化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研发;三是回填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研究;四是采用循环再生骨料开发绿色建材的研究等;五是对每万平方米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数量状况,进行一次大范围的定量定性综合调查统计,依此制定相应的建筑垃圾允许产生数量和排放数量标准,并将其作为衡量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从源头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另一方面采取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创办建筑垃圾的加工企业,大力开发和推广再生材料产品;第三争取建成一座建筑垃圾的综合处置场,逐步实现建筑垃圾的循环再利用。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可以在建筑垃圾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方面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从而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垃圾处理费和污染防治费用。

建筑垃圾的利用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复杂的、系统的工作,它不仅仅是是个技术问题,要能真正有效地利用还牵涉到社会、经济、环境问题,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只有所有的环节统一管理、协同配合、有效联动,才能形成一个闭合的建筑垃圾处理链,真正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

工程建设调研报告

论文摘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一项国家级公益性文化创新工程,由于科技含量高,需要一定的经费投人,在实施过程中,必定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通过对曲靖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调查,分析了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了下一步的建设对策。

为更好地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20xx年4月18日至21日,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举办了全省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培训班,来自全省15个州市、67个县图书馆的馆长及工作人员参加了这次培训。培训后,曲靖市支中心和尚未建立的3个县级支中心,以及30个乡镇农文网培学校的建设工作全面展开。为了准确掌握曲靖市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为当前和今后的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曲靖市图书馆通过发放书面调查表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地调研了全市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发展、运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意见。

1.1文化共享工程曲靖市支中心建设的前期准备情况根据《云南省文化厅关于做好20xx年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项目准备工作的通知》(云文社x201田to号)和《曲靖市文化局转发云南省文化厅关于做好20xx年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项目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曲文社〔20xx]12号)等文件要求,曲靖市图书馆及时针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开展了前期准备工作。

1.1.1场地。目前已将三楼报告厅重新装修成办公区域,将原办公区域打通后,把一楼的少儿外借和少儿阅览室搬到三楼,原少儿阅览室用于建设电子阅览室;同时,将一楼少儿外借处书库改造为中心机房。

1.1.2场地环境改造(含机房、电子阅览室装修)。一楼电子阅览室和中心机房用地已做到远离电气管道、高压线路、变电所、电波微波发射塔等设施,光线充足。目前正在进行电子阅览室和机房的装修,待装修结束以后即可配置电脑桌椅。

1.1.3防雷系统。由于曲靖城区不属于雷区,且图书馆馆舍建筑较低,目前正在咨询如何进行防雷系统的建设。但机房、电子阅览室里的机柜、ups和计算机电源均能做到接地。

1.1.4供电。按照要求已经将30kva交流电接人到电子阅览室和机房。

1.1.6防盗设施。根据实际情况,机房和电子阅览室安装了防盗门窗,现准备在院内安装监控探头等设备。

1.1.7电话及互联网接人。互联网目前使用的是铁通l0m光纤,已将光纤接人器移至中心机房。

1.1.8专(兼)职人员配备。已考虑配备2名管理人员,1人为专职,1人为兼职,两人均精通计算机设备应用。

1.2曲靖市6个县级支中心和41个乡镇农文网培学校的建设情况。

曲靖市按照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的要求,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实行市级支中心、县支中心、乡镇农文网培学校三级架构。但是,由于尚不具备相关条件,目前仍由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承担资源整合、设备维护指导、人员培训等任务,待今后条件成熟后再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分级管理。

目前已建成的6个县级支中心均能正常开展活动,能有效利用设备,制订了详细的管理办法和措施。除沾益县以外,各支中心都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富源县政府提供了7万元的财政经费用于工程正常运转;宣威市、罗平县分别解决了2万元的运行维护经费,其中罗平县财政将2万元经费列人了每年的财政预算。

已建成的41个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均能正常开展活动,能有效利用设备,制订了详细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其中95%以上的农文网培学校都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80%以上的农文网培学校每年都有2-3千元的运行维护经费,都利用设备开展了1-3期农民培训。

2.1各地党政部门均高度重视,齐抓共建基层文化阵地。

曲靖市文化局高度重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统筹规划,稳步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积极配合,齐抓共建基层服务点,用好有限的资金,让设备和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2.2基层文化单位增强活力,积极利用现有设施和资源为群众服务。

从本次调研的情况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曲靖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中存在种种困难,但各县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仍坚持开放,为群众服务,其中公共图书馆基本做到了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的开放时间和开馆时间同步。如马龙县图书馆依托文化共享工程资源,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活动,举办了图书馆宣传周、电脑知识培训和未成年人专题知识讲座;罗平县图书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在寒暑假针对广大中小学生开展了“推荐百部爱国主义、科普类影片”活动,举办了思想道德建设专题讲座,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陆良县图书馆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服务力度,引导未成年人文明上网,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上网的管理,对未成年人进人电子阅览室的,必须征得家长同意,才予登记、办卡上机,且严格规定上机时间,监督他们的阅览内容及范围,城保他们文明、健康上网;陆良县三岔河镇文化站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充分挖掘镇、村图书阅览室的潜力,开展“读书、爱书、用书”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

2.3利用丈化共享工程况固文化阵地。

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公共图书馆纷纷抓住机遇壮大自身实力,建立电子阅览室,不仅促进了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也促进了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如马龙县图书馆20xx年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基层站点后,积极争取5万余元经费购置了电脑,组建了小型电子阅览室,后来又争取2万余元经费购买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现正用于图书书目数据库和读者信息库的建设。与此同时,目前已建成的大部分乡镇农文网培学校通过配置文化共享工程设施设备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使以往缺书少报的文化站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3.1对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视不够,一些地方领导仍不了解文化共享工程,认识有偏差。

云南是西部省份,经济发展较东部地区较为滞后,文化投人相对不足。曲靖市有不少县市的财政本来就十分困难,再加上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原先征收的教育附加费、计生费、土地税、农业税等税费有的停止征收,有的.全部上缴财政.造成乡镇一级财力严重不足,没有多余的钱投人文化事业。据各地反映,维护一个农文网培学校的正常运行,一年至少要2万元(包括宽带线路、设备维护更新、水电、办公、活动、交通费),而大部分乡镇文化站没有固定经费来源,直接造成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宽带线路费没有保障。每个服务点宽带线路费每年少则数百,多则上千,一旦中断不能上网,只得关闭服务点。二是设备老化无法维修、更新、升级。三是缺少活动场所,影响服务。此外调研中还发现,一些乡镇文化站由于经费和场所限制,文化站都设在政府院内,一旦要建设农文网培学校,群众出人就会不方便,导致服务面过窄。即使是县图书馆,本身经费也不足,很难拿出更多的资金投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即便政府解决了设备购置的问题,但每年的宽带运行费和设备维护费还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开支。

3.3缺少懂管理、懂服务、懂技术的专(兼)职人员。

调研中发现,乡镇文化站普遍缺少懂技术,特别是懂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员。尽管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一直坚持对基层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但是由于时间紧、内容多、人员素质不高,基层人员通过短期学习很难掌握相关技术。这就容易造成出现设备故障以后,由于省级分中心技术人员无法下基层进行“手把手”指导,小故障往往变成大故障的问题。另外,基层管理人员多为兼职,顾此失彼,刚人门又调走,工作不稳定,也不可能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上。

3.4现有的适用资源和特色资源严重不足,缺少吸引力。

现有的文化共享工程海量资源中真正适应广大基层群众需要的资源仍然不多,主要原因有:一是资源覆盖面过广,但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差,一些农业科教片并不适宜在各地推广;同时,曲靖本地群众爱看滇剧和花灯,但现有的戏曲资源多数是京剧、折子戏,当地群众不感兴趣。二是版权制约使得影视资料、名家讲座等群众喜爱的资源太少。三是现有的系统还不稳定,视频图像质量不高等。

4.1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都熟悉文化共享工程。

要自上而下,切实加大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力度,取得社会的共同关心、重视和支持。建议由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统一制作文字和视频宣传材料,尽快发放到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基层服务点,向各地领导和群众进行广泛宣传;还可要求各县级支中心和农文网培学校的电脑全部将文化共享工程网站设置为首页。总之,用一切手段使文化共享工程家喻户晓,深人人心。

4.2明确政府行为,加大财政投入。

目前,国家已明确公共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属于公益性事业,这就意味着政府必须加大投人。建设文化共享工程,必须加大国家和省级财政的专项投人,并辅之以州市、县、乡镇各级财政的经费补助,明文规定并督促地方各级财政拨付配套资金,切实保证各级支中心、农文网培学校的设备维护更新、宽带线路、活动开展等日常费用。

4.3加强培训,稳定队伍。

文化共享工程各级支中心要以人为本,不断壮大技术力量,招聘专业人员,培养技术骨干。乡镇农文网培学校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综合素质,能够承担基本的教学和服务。同时,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基层人员的待遇,使他们安心工作。

4.4因地制宜配里设备,提高建设质童。

目前,文化共享工程国家管理中心配置给各级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的设备基本是相同的器材设备,而实际上,各级支中心今后还存在资源采集和资源加工的任务,迫切需要配置相关的设备。同时,基层服务点要下基层开展服务,而现有的服务器并不方便,所以应该配置笔记本电脑、大容量硬盘以及dvd刻录机。此外,各地购置电脑等设备时,应考虑选择当地有1-3年保修期的品牌,以减轻维护工作;在视频资源制作中,不宜过分考虑电脑播放的流畅性而过度压缩数据,可改为刻录光盘进行播放,以保证投影播出效果。

4.5实施共建共享。

通过这次调研了解到,曲靖市各乡镇文化站实施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普遍未配置电脑、网络、投影设备。为此,各乡镇文化站建设农文网培学校时,可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的设备进行配置,实现优势互补。一旦文化共享工程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两个工程实施共建,加强协作,将大大增强建设实力,避免资源浪费,实现互利双赢的目标。

建筑工程调研报告

1、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2、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技术经济指标。

3、工程所在地区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建设单位对施工的要求。

4、工程施工合同或招标投标文件。

5、工程设计文件。

6、工程施工范围内的现场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7、与工程有关的资源供应情况。

8、施工企业的生产能力、机具设备状况、技术水平等。

(二)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主要施工方法、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主要施工管理计划等基本内容。

(三)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

1、编制、审批和交底。

(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审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制,项目经理部全体管理人员参加,企业主管部门审核,企业技术负责人或其授权的负责人审批。

(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经上级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或其授权。

人审批,应在工程开工前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对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及主要分包单位进行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

2、群体工程。

群体工程应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并及时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过程检查与验收。

(1)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应进行检查。过程检查可按照工程施工阶段进行。通常划分为地基基础、主题结构、装饰装修三个阶段。

(2)过程检查有企业技术负责人或相关部门负责人主持,企业相关部门、项目经理部相关部门参加,检查施工部署、施工方法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如对工期、质效益有较大影响的应及时调整,并提出修改意见。

4、修改与补充。

单位工程施工过程中,当其施工条件、总体施工部署、重大设计变更或施工方法发生变化时,项目负责人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和补充,报送原审核人审核,原审批人审批后形成《施工组织设计修改记录表》,并进行相关交底。

5、发放与归档。

门、主要分包单位。

工程竣工后,项目经理部按照国家、地方有关工程竣工资料编制的要求,将《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整理归档。

6、施工组织设计的动态管理。

项目施工过程中,如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

(1)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2)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

(3)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

(4)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改变。

(5)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经修改或补充的施工组织设计应重新审批后才实施。

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不论是从施工要素着手,还是从施工质量的形成过程出发,都必须通过现场质量管理中一系列可操作的基本环节来实现。

(一)三检制。

或分项工程进行的互相检查,是对自检的一种复核和确认,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

(二)技术复核。

技术复核是指工程在未实施前所进行的预先检查。技术复核的目的是保证技术基准的正确性,避免因技术工作的疏忽差错而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三)技术核定。

在实际施工。

过程中,施工项目管理者或操作者对施工图的某些技术问题有异议或者提出改善性意见,如材料、构配件的代换、混凝土使用外加剂、工艺参数调整等,必须由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向设计单位提出技术核定单,经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同意后才能实施。

(四)设计变更。

施工过程中,由于业主的需要或者设计单位出于某种改善性考虑,以及施工现场实际条件发生变化,导致设计与施工的可行性发生矛盾,这些都将涉及施工图的设计变更。

(五)级配管理。

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砂浆或混凝土,凡在图纸上标明强度或强度等级的,均需纳入级配管理制度范围。级配管理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三个阶段。事前管理主要是级配的试验、调整和确认;事中管理主要是砂浆或混凝土拌制过程中的监控;事后管理则为试块试验结果的分析,实际是对砂浆或混凝土的质量评定。

(六)分部、分项工程和隐蔽工程的质量检验。

施工过程中,每一部分、分项工程和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质检人员均应根据合同规定、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专业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对已完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和隐蔽工程进行检验。

(七)成品的保护。

(一)影响施工项目进度的因素。

1、相关单位的影响。

2、项目经理部内部因素影响。项目经理部的工作对于施工进度起。

决定性作用,对这类因素,可通过提高项目经理部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来保证。

3、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对这类因素应做好分析和预测。

(一)施工合同文件的组成及解释顺序。

1、施工合同文件的组成。

(1)施工合同协议书。

(2)投标书及其附件。

(3)中标通知书。

(4)施工合同专用条款。

(5)施工合同通用条款。

(6)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

建筑工程调研报告

随着基础建设的加快,全国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太原市建设规模继20xx年达到开工复工面积3000万平方米,20xx年将达到3300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建设规模的高增长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机会,但是,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不仅外地建筑企业纷纷寻求在太原市场上分一块蛋糕,国外建筑企业携带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优势进入太原,建筑企业在抓住机遇的同时,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主导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市场、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人才的竞争上升到了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地位。

为了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科学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走访了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山西省建筑工程总公司、山西省建筑科学院等单位,对山西省建设行业的背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我省建筑行业共有施工企业3400余家,从业职工约80万人。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与管理人员,绝大部分仅具备中职或中职以下学历。以我省最大的建筑集团企业山西省建筑集团总公司为例,职工总数为34770人,其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为6700人,占职工总数的19%;而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中高职和本科以上学历的占25%,只占职工总数的4.8%。全省建设行业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管理人员比例就更低,这个比例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山西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建筑队伍组织结构和对构建大型企业集团的资质要求有不小的距离。因此,近几年来企业需要补充大量的高层次的专业管理人员,以尽快提高本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资质水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

建设部在全国建设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科教兴业”战略。随着建设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建设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中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大型工程的国际化招标,投标的推行,建筑市场逐步趋向规范化、国际化。这一战略性转移,促使我们必须迅速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应建筑市场的实际需求,以提高建设行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建设部启动了以构建和实施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万——千万工程”,即在“九五”计划和20xx年远景规划中,造就万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造就十万名建设技术业务骨干;培养百万名建设专门人才;培养千万名建设熟练技术工人和劳务人员。我省也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促进山西建筑业整体素质上台阶的“2324工程”即在“九五”计划和20xx年远景规划中,要造就200名建设学术带头人;造就3000名建设技术业务骨干;培养2万名建设专门人才;培训40万名建设熟练技术工人和劳务人员。随着这项工程在我省的逐步落实,培养建设人才的任务十分艰巨。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建筑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已基本形成,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实行了项目负责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同时,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其理论研究也逐步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目前我省建筑市场急需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化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队伍。然而,由于建筑类普通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过分专业化、学科化,现在社会上建设类高等职业教育又出现空档,中职教育层次偏低等原因,这样集专业、管理、经济、法律、税务、计算机等知识为一体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建筑人才变得紧俏起来。以发达国家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占整个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比例,大多已达到20%~50%,而我国尚不足8%,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随着建筑行业整体向好,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趋旺。

2、建筑工程、建筑学、电气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暖通工程、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工程造价、道路与桥梁是20xx年至20xx年建筑企业招聘大中职的前十位。

3、建筑企业对这十大热门专业的需求量占建筑行业对毕业生需求量的80%,近年来还以增幅8%的速度稳步增长。

4、高职成为建筑业招聘毕业生的基本学历要求。

1、随着行业的大发展和高增长,会拉动行业对人才需求。20xx年建筑业的企业人才需求将较20xx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预计增长幅度将超过25%;建筑业人员需求1.8万人。

2、技术类专业人才成为建筑业招聘永恒的主题,行业的高增长将带来此类人才需求量的放大。20xx年企业对技术类人才的需求将占到总需求的30%。

3、20xx年建筑行业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太原市建筑市场正逐步全面开放,企业竞争的加剧必将带来人才的激烈竞争。

4、20xx年建筑行业企业招聘中、高职毕业生的十大热门专业是:建筑工程、建筑学、电气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暖通工程、工程造价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道路与桥梁。

建筑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一直是企业需求毕业生的热门专业。

根据职业人才需求预测的调查报告,全省150多个专业归为40个专业类,按专业类进行统计显示:(1)社会人才需求量依次为市场营销,工商行政管理,机械,土建……,其中土建名列第四位。(2)土建类人才需求的顺序为工民建,工业电器自动化,给排水……其中工民建列土建类首位。由此看来,工民建专业有广泛的社会需求。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民建)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包括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质量监督站、建设单位、监理公司、工程造价咨询等部门。

随着我国“十五”计划的实施,国家将鼓励房地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职工住房制度的改革,将会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国家制定宏观财政政策,用以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其目的就是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事实证明,这种带动作用无疑会增加建筑工程专业人才需求。

建筑工程调研报告

当前我国正以超高的速度推进城镇化建设,建筑行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然而建筑行业过高的资源和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发展装配式建筑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之一。然而任何事物在发展初期都会遇到各种难题,装配式建筑建设初期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相较传统产业较大,经济效益方面并不具备优势,但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角度考虑,经济优势还是十分可观的。

(1)各参建单位的管理意识有所提高,对于设计在装配式建筑中的龙头作用日益凸显,从方案设计阶段就应落实好标准化,为后期的装配式建筑的拆分设计、深化设计做好铺垫,提高预制构件的使用重复率,提高构件的出厂精度,降低生产作业的成本,确保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标准化生产是制造业工业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实现标准化,意味着不同的生产者按照特定统一标准所提供的零部件是没有差异的,是可以实现完全替换的。因此,实现标准化就可以实现零部件生产与终端设备制造相分离,进而实现零部件制造的独立化,并最终实现零部件生产的社会化――这是零部件供应市场实现完全与充分竞争的基本前提保证,其最终结果,就是促使零部件生产企业降低零部件的生产成本与供应价格。现阶段标准化率低,为了保证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可行性,构配件产品必须实现系列化、完整化。在没有构配件标准化的前提下,构配件的生产企业必须保证能够实现所有规格、种类的构配件生产与供应。为了节约用地并降低成本,目前构配件生产企业一般采用多种构配件在同一生产线上转换工艺进行生产的模式,生产中技术类别繁多,操作工艺差别大,指标体系复杂,设备调整频率高,工人熟练程度低,生产间歇增加,专业化程度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最终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

(2)加强各参建单位的协作密度。许多现场暴露的问题(点位、钢筋打架等),很多施工现场的问题无法及时反馈到设计单位及构件厂,设计、生产与施工结合不是很密切。目前,epc总承包及bim全过程应用应用的项目,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此类问题的出现。设计单位在设计深化阶段多征询施工单位,提前了解施工中存在的痛点,提前规避可能存在的问题,减少浪费,规避质量隐患。为了保证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可行性,构配件产品必须实现系列化、完整化。在没有构配件标准化的前提下,构配件的生产企业必须保证能够实现所有规格、种类的构配件生产与供应。

(3)???加强对装配式建筑专项人才的培养。装配式建筑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很多事源于装配式建筑人才的缺乏。经验缺乏的设计人员无法综合考虑到构件厂的需求及施工现场的需求,不合理的设计会给现场带来材料的浪费、工期的延误;缺乏装配式建筑管控能力的项目经理对于施工组织的不合理安排,造成现场施工人员窝工,构件生产与现场施工不同步,延误工期;缺乏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技术工种,不仅会延误工期还可能为了方便施工破坏预制构件,对工程质量造成隐患。依据沪建安质监【20xx】47号文,“灌浆施工人员须进行灌浆操作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于这些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参加市里、区里组织的装配式建筑的培训学习。

本课题通过对现有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居住建筑及装配整体式钢结构进行调研分析,选取了两例应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装及三例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建筑,对其建造中的质量、成本调查研究,分析现有装配式建筑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市场的痛点,找出影响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并从设计、施工的角度出发,结合对现有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居住建筑选取2个居住建筑案例(高层商品住宅、动迁安置房)、2个公共建筑案例(高层办公楼、多层工业厂房综合体),对其建造全过程的成本调查和研究,分析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因素(如结构体系、构件、加工方式、连接方式、预制率和规模大小等),找出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并提出降低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的有效措施和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预制率,确立预制构件选择与成本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分析不同装配式结构体系,确立结构体系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为政府装配式建筑的推进工作,提高预制率的可行性及提出装配式居住和公共建筑的优惠政策,相关开发企业预制拆分的选择以及设计院综合控制成本等各方的多种需求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应的建议,培养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管理的综合性人才。

展望(对策及建议)。

实现建筑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开发建设装配式居住与公共建筑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装配式建筑既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造的速度,满足对建筑数量的需求,又可极大提高住宅质量和性能,同时还可以减少资源能源浪费,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对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成本的研究均可为政府及开发商提供明确的可实施的参考,对于优化装配式建筑,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模块化、集成化具有重要意义。对装配式建筑,从实际应用的项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居住与公共建筑的全过程成本构成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将对装配式项目设计、施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为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尽快熟悉和掌握装配式建筑设计要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装配式建筑在技术上日益成熟、市场逐渐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全面跟上,装配式建筑在人工用量上的集约和节省优势得到最充分体现,从全局的角度衡量装配式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势必会低于传统建筑。

建筑工程调研报告

建筑节能是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政策的主要内容。国家建设部在1995年颁布了《城市建筑节能实施细则》等文件,把《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列为强制性标准,同时建设部又于20xx年10月1日发布了第76号令《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对不符合节能标准的项目,不得批准建设。

在这样一系列的节能政策、法规、标准和强制性条文的指导下,我国住宅建设的节能工作不断深入,节能标准不断提高,引进开发了许多新型的节能技术和材料,在住宅建筑中大力推广使用。但我国目前的建筑节能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仍是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的3倍~5倍。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采暖能耗已占当地全社会能耗的20%以上,且绝大部分都是采用火力发电和燃煤锅炉,同时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所以建筑节能还是本世纪我国建筑业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从总体的趋势看,我国经历了外墙内保温和夹心保温外向墙,建筑节能逐步向外墙保温过渡,完善外墙保温成套技术。市场空间很大,发展前景看好。新型墙体材料是实现建筑节能最重要的基础材料。国家发改委透露,从全国来看,现在墙体材料总量应该在8500-9000亿块标准砖左右,其中实心黏土砖约为4500块,比例下降了很多。国家提倡建筑材料节能,建设部提出新建建筑要实现节能65%。在中国43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中,99%属于高能建筑。

学名叫做(双面)钢丝网架聚苯板(eps),既是建筑材料也是装饰材料,一般用于隔墙。其中间为泡沫板,两面是带刺钢丝栅格。目前为适应国家建筑节能要求主要应用于墙体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地暖。

2、产品性能:苯板(标准厚度为2公分)。

优点:保温性能好(指标准容重);使用年限长;

缺点:低密度苯板(指18公斤/立方米)在潮湿情况下,厚度收缩变薄容易与水泥层离核。厚度大,增加回填层,减少举架高度。

(1)苯板保温体系是集保温、防水、防火,装饰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建筑构造体系。

(2)苯板安置于建筑物外墙外侧或铺设于地面,占用空间小,保温效果明显,便于设计建筑外形。

(3)eps泡沫是一种热塑性材料,每立方米体积内含有300-600万个独立密闭气泡,内含空气的体积为98%以上,由于空气的热传导性很小,且又被封闭于泡沫塑料中而不能对流,所以eps是一种隔热保温性能非常优良的材料。

3、产品价格:6元/平方米;

挤塑板板就是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它是以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加上其他的原辅料与聚含物,通过加热混合同时注入催化剂,然后挤塑压出成型而制造的硬质泡沫塑料板.1、产品性能: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简称xps),xps具有完美的闭孔蜂窝结构,这种结构让xps板有极低的吸水性(几乎不吸水)、表面光滑、低热导系数、高抗压性、抗老化性(正常使用几乎无老化分解现象)。

2、产品价格:普通10元/平方米;优质22元/1.5平方米。

1、产品性能:酚醛泡沫为新一代保温、防火、隔音材料,与聚苯乙烯、聚氨酯、发泡橡塑等材料相比,最大特点耐热性好,低温收缩性小,具有独特的阻燃和尺寸稳定性,在200℃高温下不燃烧、不熔化、不收缩、无毒气、无浓烟、无滴落,只是表面用成炭化层。有较强的环保、节能功效。

2、产品价格:不详。

岩棉又称岩石棉、是矿物棉的一种。以天然岩石及矿物等为原料制成的蓬松状短细纤维,广泛的应用于绝热,隔音和其它产品的生产中。岩棉是以天然岩石如玄武岩、辉长岩、白云石、铁矿石、铝矾土等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熔化、纤维化而制成的无机质纤维。矿渣棉是以工业矿渣如高炉矿渣、磷矿渣、粉煤灰等为主要原料,经过重熔、纤维化而制成的无机质纤维。

1、产品性能:岩棉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导热系数低、透气性好、燃烧性能级别高等优势,可应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外墙的节能保温工程,包括外墙外保温、非透明幕墙保温和eps外保温系统的防火隔离带。

2、产品价格:2.6元/平方米。

聚氨酯现场发泡(喷涂)可直接现场喷涂成型(液体膨胀),成型、运输方便;其他两种板材需要运输、粘贴,较为麻烦且会存在一定的破损,有拼接缝存在。

调研报告个人总结

为期一个月的`调研,与其说是一次比赛,不如说是一次学习和体会,无论是相关知识的增长,抑或是比赛时心态的一种锻炼和成长,还是比赛过程中的学习和感悟,与队友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方面,我都收获了很多东西,所以,总的来说,我是很感谢这个比赛的,调研报告个人总结。

其次,就我个人工作而言。我主要负责查阅资料,以及后期,结论和建议方面的一些工作,虽然,在之前的采访提纲和问卷方面也提供了一些建议,但起的作用不太大。资料这块,我只是在找一些可以帮助我们在报告中可以适当引用的资料,而忽视了,去研究别人的调研报告制作过程中的亮点和应注意的细节问题等,因此,在调研工作展开的前期,我在大家具体去发问卷,统计结果这段时间,没有好好去思考,查阅,导致在后期报告制作过程中,不能提供一些建设性专业性的想法和思路,没能合格完成资料查阅这部分工作。另外,在协助制作报告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都只是提出了概括性的想法和建议,而把具体的实施和制作这部分工作丢给队友,有时候,提出的想法和建议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浪费大家的时间后才知道不可行,耽误团队的工作进度,所以,以后自己提出一个想法后,就应该积极地去验证它的可行性,然后再具体实施分工,节省大家的时间,调查报告《调研报告个人总结》。

另外,工作态度不够积极主动,不够注重细节。工作中,潜意识里好像觉得自己不是组长,不用从大局去着想,组长具体分配我去干什么我再去,干完之后就一身轻松了,而不是,主动地去思考整份作品和团体的成效,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工作中哪些地方还有不足,还需要改进,并且,做事儿时不够注重细节,有了轮廓和思路后,就停止去认真思考了,导致很多工作在实施时才遇到困难,大大耽误工作进度。

比赛时,在现场,包括ppt展示和现场答辩。首先是ppt的制作和展示,我总结到:ppt的展示内容反映的最主要就是我们的作品制作思路以及我们要强调的作品亮点,因此,内容可以不全面,但是一定要表现深刻,其次,解说时一定要自信坦荡,要尽量有感染力,我觉得有激情和笑容,就成功了一大半。答辩时,无论回答什么问题,都最好回到自己的作品上来,让评委老师相信,你问的我们的报告是可以解释的,报告是提供了充分的说明和解释的,我的回答也不是主观的,是严格根据调查得出的,而我,直到决赛时才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最后,此次比赛中,我更看到了队友们优秀的品质,很值得自己去学习。泽锋的认真负责,和勤奋努力,锦波的认真思考和严谨工作,素端的积极主动,旭琼和陆勉的踏实……他们让我更加相信,工作时的认真和积极才是最重要的,也更加激励我工作时应该更深入更细致的去思考问题,因为那才是用心去做事儿,也只有那样,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

锦波近一个月的努力换回一个三等奖,我想说,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一开始的时间安排上就有些衔接得不好,该做的事情没有按预想的按时进行,于是后面的事情安排显得紧了,特别是写结论和制作ppt那部分。另外在分工方面也有不少重叠与疏漏,办事的效率大受影响,比如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最后一点还需要注意的是,感觉在这次调研中小组成员的联系还应该再加强的,当然这跟09干事未有电脑干系很大。由于大家都基本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一些疏忽是在所难免的。此外因为上课而没时间、人手方面的欠缺、学生会单方面的时间变动,都对我们工作展开造成了一些影响。以后要更加注重事前的安排计划,即使不能胸有成竹,也要做到心中有数。虽然还是有这些不足,但这些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都可以学习改进,总体上我们还是顺利地完成了此次调研。

这一个多月,相信对大家来说,感受应该多少都有一点吧。以前很少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一群人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我们明白自己的所做不仅关系着自己,更关系着小组,明白这一份责任感相信会让我们今后的人生获益匪浅。也是这一份责任感让我们把我们所深深认同的团队合作精神投入到这一次的调研中去,尽管也许我们的合作仍不是很理想。我也看到好多组员身上的优点,印象最深的是素端,那工整的字体永远是我自叹弗如的。除了认真尽责,她在问卷设计、志愿实践还有上台演讲方面所表现的积极与热情,也很让我很感动。很希望大家,当然亦包括我自己,无论在今后的工作中还是将来亲身投入社会生活,都能拥有并保持这一份积极、热情,去应对自己将面对的一些事。或许是我比较小心眼吧,三等并不是我的希望。并不是在强调名次的重要性,我们都不是做调研的人,维权部更不是调研部,名次对我们就仅仅是一个数字,一个反映我们在这次调研中投入的时间精力在我们的努力配合下能达到的完美程度的数字。而这一点在所有的工作中是一致的:通过最有效的配合,让我们的付出发挥最大的效果。所以,如何有效的搭配安排人员,让大家形成一种默契,应该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重点。

感受着大家领完奖的那份快乐,觉得,一个月的付出,值得。

建筑工程调研报告

本工程为西铁含元路住宅小区3#高层,位于西安市含元路西铁物资供应段院内,本工程建筑面积:41141.47㎡,地上34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99.1m,主体结构为剪力墙结构,基础为筏板基础。工期为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9月20日,工期天数为750天。

1、场地、环境。

本工程现场北面紧邻含元路,交通较为便利,但交通管制严格,主要材料只能在夜间进入场地,混凝土运输车除下午5时至晚8时外可随时进入工地现场。工地周边为村庄、市场及铁路职工楼,人员活动较为复杂,给现场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要采取措施加强现场管理,防止扰民和民扰。施工场地比较狭窄,楼座距场地南侧围墙8—18米,距北侧围墙约为5米,东侧距现有围墙约45米,基本能满足生产及生活需要。

2、地质、水文条件。

场地地形略有起伏,原地面标高在-。

-0.2米~-0.6米之间,场地属于轻微湿陷性黄土。常年地下水位在-9.2至-9.9米。工地所处于西铁物资供应段院内,院内设有数个排水井,排水较为便利。

3、气象。

本地区雨季为每年的8、9、10月份。

4、交通。

北邻含元路,交通较为便利,可直接到达施工现场。

5、水、电。

本工程现场北侧设有居民生活供水管道,施工用水极为方便。现场西北角设有一座配电室,提供630kva容量,能满足生产生活用电,用电较为方便。

6、通讯。

施工管理人员均配移动电话,办公室配备座机一台。

7、物资供应。

本工程临近大明宫建材市场、北三环建材市场,材料采购相对比较方便。砼采用商品砼,商砼站距离工地约10公里,商品砼供应充足。

8、临时工程。

临时住房可在场地东侧搭设,场区东侧场地约有35米*40米一片空地,完全满足生活需要。

9、环境、卫生。

本工程由于处在居民区,因此施工环保要求较高,施工场地要圈围、降噪,特别是7月份高考期间。夜间施工将会被禁止。施工结束后不得留下任何建筑垃圾。进出场的车辆必须冲洗干净后方可上路,因此场区入口处必须设置冲洗设备。

1、施工场地布置。

整个场区全部采用彩钢围挡封闭,高度1.8米,场区南侧为生产区,主要布置钢筋加工棚,原材堆放区、成品堆放区,紧邻钢筋区布置木工场地,紧邻木工区布置周转料堆放区,场区南侧设东西施工主干道,水电料库及加工区位于施工主干道西端,场区总配电室设在场区东北角。

2、降水。

由于当地地下水位较低,平均为地面以下9.2至9.9米,因本工程基底标高位于地面以下6.7米,因此不考虑基坑降水问题。

3、边坡防护。

基坑坑壁已采用了喷锚支护,但仍有基坑局部开挖不到位,因此需对尺寸不到位处基坑重新进行开挖,开挖后的裸露土体,需用塑料布将其覆盖以防雨水冲刷。

4、劳动力。

劳动力选用河南安阳劳务公司。

按施工实际情况可分为以下几个班组: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架子工、水电工。

道路工程调研报告

兰埔路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位于前山片区,起于xx石路,止于xx区人民医院,全长610米,路幅宽24米,为双向4车道。工程总投资9342万元,其中建安费3351万元,征地拆迁补偿费5420万元,其它费用571万元。该工程于3月4日完成施工招标工作,建设单位是珠xx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道路用地范围内共涉及xx市赋衡投资有限公司、前山供销社、嘉远世纪酒店等征拆对象20户,建筑物面积共5621平方米,其中永久性建筑物3736平方米,临时建筑物1885平方米。

兰埔路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于20xx年1月9日完成房屋征收公告、现状证据保全公证手续,20xx年1月13日完成了用地范围内20户征拆对象的测量工作。目前,已出测绘成果报告书14户,尚有6户未出。征地拆迁补偿方案于底报市政府,因市财政等部门对方案存在异议,市国土资源局已重新修改,待报市政府审批。

(一)调地问题未及时解决。

1。xx市赋衡投资有限公司用地、前山供销社用地的调地问题,市规划、国土部门至今未有明确方案。

2。xx粮油食品公司用地(兰埔路西北侧,锦峰苑西南侧)4389平方米,现有砖瓦结构平房2178平方米。据粮油公司反映,该地块早已调地,地块上青苗及附着物未补偿。但经国土部门调查,未能提供调地相关证明材料。

3。前山供销社用地和手工联社用地重叠。在前山供销社1178平方米用地上,包含前山手工联社250平方米用地,且都有土地使用证和房地产权证。前山手工联社前身为修理单车、手表、补衣等行业组成的手工业管理委员会,隶属于市二轻局,改制后成为独立单位,现有职工6人,退休工人16人,在前山澣林苑小区内办公。

(二)补偿方案一直未明确。如xx市311所(国家安全局)房屋、张军才房屋、前山供销社房屋、xx粮油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地块的青苗及附着物、廖清华房屋及部队军用光缆迁移费用的补偿问题一直未明确。

(三)路线方案不够科学。现在的道路路线方案用地存在较多的征地拆迁问题,遇到的阻力非常大,工作推进困难,路线选择还存在可优化的空间。

(一)兰埔路交逸仙路南侧用地情况。经调查,该地块使用者为市二建公司前山施工队(现已改制为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为刘立平),用地总面积4825平方米,用地性质为住宅,宅基面积2586平方米,建筑面积3242平方米,已列入前山村c区城中旧村改造范围。

(二)嘉远世纪酒店用地红线情况。嘉远世纪酒店(原八一酒店)用地单位为xx的军区xx接待处。经与市规划设计院核实,该用地红线与兰埔路规划用地红线吻合,酒店门前停车场用地占用了兰埔路规划用地。

(三)区人民医院门前路中间房屋情况。该房屋属于夏村旧村改造范围,户主为殷创荣,房屋面积约120平方米,要求补偿商铺面积60平方米,回迁房90平方米,现正在协商谈判,若协商不成将申请司法部门强拆。该房屋不在本次兰埔路建设范围,但会影响兰埔路第二期建设工程。

一是协调市规划部门,适当调整道路路线方案。

二是继续加大对被征收人的思想工作力度,协调国土和规划等部门,力争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前山供销社和xx市赋衡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收地、调地工作。

三是牵头组织前山街道、城管和国土执法等单位,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沿线各类违章建筑清拆工作。

四是跟进项目征收补偿方案的审批情况,待市政府批准后,立即依法开展房屋、青苗和附着物的评估工作,力争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征收补偿工作。

工程建设调研报告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重要战略意义。为此,加快生态公益林发展,建设生态家园,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为了积极响应省市开展“公益林宣传年”活动的号召,及时调研总结我县公益林实施十周年以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县林业局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生态公益林调研组,于5、6月份,深入全县各乡镇和国有林场,采取听取汇报、座谈、入村走访、实地察看等方法开展调研,在全面了解生态公益林管护、补偿资金使用和发放等情况的基础上,广泛听取群众对公益林建设保护与利用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脉东麓,长江中段、洞庭水系资水上游,辖12个乡,10个镇,565个自然村,29个居委会,总人口80万。全县土地总面积329.46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99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78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03%。

(二)生态公益林建设历程。

2001年,我县启动国家级公益林试点工程,共区划界定国家级重点公益林43.49万亩,全部纳入中央财政补偿范围。

2002年4月5日,发布《xx县人民政府关于保护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的通告》,贯彻落实《森林法》和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的方针和政策,落实管护措施,加大对破坏国家级公益林案件的打击力度。

同年6月,县林业局、各乡镇林业站、国有林场、林科所均设立公益林管理工作机构,产生了一支作风过硬、工作负责的公益林管理工作班子,并通过竞选上岗,全县共聘用了156位公益林护林员。

2004年,区划国家级重点公益林10.86万亩。

2006年,补进国家级重点公益林2万亩。

2007年,区划省级公益林28.1万亩,并纳入省级财政补偿,国家级公益林纳入中央财政补偿范围面积扩大到49万亩。

2009年,国家级公益林纳入补偿范围面积扩大到54.35万亩。

2010年1-3月,国家级公益林进行部分调出和补进,净增2.19万亩。省级公益林进行补充区划和部分调出,净增省级公益林30.39万亩。

2011年2月,经国家林业局及省林业厅批准调出国家级公益林128.4亩,调出省级公益林655.5亩。

(三)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

经过几次区划界定和调整,至目前我县共有公益林总面积113.2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58%。其中国家级公益林54.78万亩,涉及5个国有林场、22个乡镇399个村;省级公益林58.42万亩(其中30.92万亩尚未列入补偿范围),涉及5个国有林场20个乡镇296个村。

1、公益林资源结构及林地面积分类:

按保护等级分:二级31.383万亩、三级83.575万亩。

按权属分:国有27.358万亩、集体47.703万亩、林农个人39.897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产权明晰到户的未统计在内)。

按地类分:乔木林地81.874万亩、竹林地15.356万亩、疏林地1.579万亩、灌木林地8.431万亩、未成林地4.728万亩、苗圃地0.04万亩、无林地2.949万亩。

按林种分:防护林95.014万亩、特种用途林19.944万亩。

按生态区位分:江河两岸4.165万亩、荒漠化与水土流失严重地区30.366万亩、邵怀高速公路、320国道两旁29.675万亩、县城周围生态区12.08万亩、省级森林公园5.592万亩、生态型国有林场11.072万亩、其它区位22万亩。

2、公益林林分结构。

按龄组分:幼龄林21.291万亩、中龄林15.966万亩、近成过熟林44.24万亩。

按优势树种分:杉木37.663万亩、松类23.251万亩、阔叶类16.24万亩、杨类0.048万亩、柏类4.295万亩。

生态公益林中天然阔叶林15.28万亩,天然阔叶林中原始次生林面积3.3万余亩,分布在罗溪乡的铁山村、枞山江村、田坳村、安顺村、罗溪村和小麻溪村,罗溪林场的芭尤江工区、大山工区和胡塘工区,长塘乡的双峰村,桐山乡的浦板溪村,石柱乡的兰溪村和燕岩村。

(四)、公益林保护建设工程主要成效。

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工程开展十周年以来,推进我县构建了功能完善、效益明显的森林生态体系,在发展洞口经济、保障人民健康生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体现了明显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效益日益显现。

林地和有林地面积逐年增加,森林蓄积量增加,生物量显著增多。有林地面积2001年为156万亩现为174万亩。森林蓄积量2001年为568万立方米,现为784万立方米,2001年有林地亩均蓄积为3.6立方米,现为5.4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49.92%增加到57.03%,林分平均郁闭度由0.48增加到0.67,林分质量上升,森林健康状况良好,健康和基本健康的森林占97%以上。森林碳汇能力,水土保持能力、水源涵养能力普遍增强,按照当前普遍采用的森林生态效益评估系数,推算出我县的森林共吸收碳948.6万吨,产生的价值为25.93亿,共释放氧气940.8万吨,产生的价值为34.78亿,共蓄水3.48亿立方,产生的价值为15.66亿,保育土壤及净化水质产生的价值为21.47亿。

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是水源涵养能力增强,森林蓄水量增加,水资源日趋丰富,水质得到改善,抗涝抗旱能力增强。二是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很少出现泥石流、山体滑坡、山洪暴发等地质灾害。三是生物多样性提升,无论山区还是丘陵区,都基本上形成了乔灌草共存的完整的群落结构,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多了,活动范围也扩大了,以前隐藏在深山老林中野猪或其它保护动物,现在频繁出现在乡间小路上,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也明显增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公益林补偿使林农得到实惠,同时也提升了林农生态保护意识。

从2001年至2010年,我县用于公益林补偿资金共3033万元(中央财政支出2471万元,省财政支出562万元),其中用于公益林护林劳务费支出、森林防火、有害生物监测及防治、档案建立等支出473万元,直接补偿到林权单位和林农手中的金额为2560万元,补偿涉及到22个乡镇537个村18.3万户及5个国有林场,平均每户得到补偿为139元,得到补偿最少的户为18.5元,得到补偿最多的户为2048元。

4、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林农通过多种途径发家致富。

公益林的建设保护,改善了居住、投资和旅游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林农不再靠砍树变卖来维持生活,而是巧用多种方法发家致富,依托森林生态环境,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发挥生态林林地优势,林下套种珍贵树种、中药材、菌类和发展林下养殖业,实行多元化经营等均取得初步进展,探索出解决林区生态林保护与群众生活需要之矛盾的多种有效途径。

一是带动和促进了生态旅游。我县有回龙洲保护区、半江风景区以及罗溪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区,每年来观光的游客达万人次以上,旅游及其附属产业给洞口带来的经济效益每年达1500万元以上,比直接砍伐木材多5倍的收益。二是推动了农家乐园饮食休闲的发展。据初略估计,我县农家乐总数在160家以上,农家乐的发展,对解决林农再就业、解决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问题,起了很大的作用,给林区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每年1800万元以上,按照每立方米木材可销售得到300元来计算,需要6万立方米木材,可间接减少采伐9万立方米蓄积。三是促进林下经济发展,林农充分利用生态林林地资源和环境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业,农林牧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石江镇、竹市镇在公益林中圈养土鸡、火鸡和山鸡,罗溪乡、江口镇、大屋乡、桐山乡在公益林中种植天麻、食用菌及其它珍贵药材,都产生了丰厚的效益。四是促进了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前面说过,林地增加、森林蓄积量增加,水源涵养能力增强,丰富了水资源。全县水资源总量为50.25亿立方米,其中客水28.26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18.3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3.65亿立方米。境内有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147座,大小电站54座,装机容量7.04千瓦。农村饮用水建设中,即降低了引水成本,水源都直接取自水源涵养林区,不需要打井和电排,天旱再久也是水源不断,又降低自来水净化处理成本,经过卫生部门检测,不经任何处理,水质即达到饮用和生活用水标准,做到直引直用。

(一)领导重视到位,机构配置完善,责任明确到人。

县委政府重视抓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安排分管领导专门负责,并于2002年发布《xx县人政府关于保护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的通告》,广泛宣传教育公益林保护政策法规。县、乡、村级级成立公益林管理领导小组和公益林管理站。林业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主体作用,加强日常管理工作的领导。公益林区划界定、调整、补偿资金管理与发放、公益林采伐管理、林地征占用管理、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工作都落实到责任人,县、乡、村层层签订公益林管理责任状,县与乡,乡与村,村与户级级签订了管护协议,并聘请了196名专职护林员,划分了管护责任区,对所有公益林进行日常管理和巡护。

(二)、完善制度建设,实行规范管理。

为了确保公益林建设和管理工作有序运行,我县出台了《xx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实施意见》、《xx县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试行)》、《xx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xx县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使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奖惩有据,并且规范了公益林采伐审批制度和补偿资金兑现制度,对于公益林资源管理和补偿资金管理,自上而下,由县到乡,乡到村,村到户每年都要进行核查,一是核查公益林管护情况,二是核查补偿资金发放和使用情况,对不合要求的,通过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依法采取措施促使整改和纠正。

(三)、建立完整规范的公益林档案及信息数据库。

我们遵照湘林资[2010]83号文件要求,将公益林档案按“公益林资源、公益林经营、财务、制度法规和权益”五大类以乡镇为单位归档,实行专人专柜保管。纸质和电子档案各一套,资料完整对应一致。

我们完善了以林权为基础的公益林管理信息数据库,数据库中包含公益林资源小班图、公益林资源小班属性表、林权小班图、林权证表、林权登记申请表、公益林到户补偿面积表、补偿对象基本信息表、公益林护林员信息表。

(四)、积极探索创新管理和科学经营方法。

认真实践,努力探索,积极向上级争取森林抚育、优材更替、碳汇造林等项目。省厅在我县启动“优材更替”试点,旨在为给公益林改造、保护和利用探索经验、提供科学的依据。“优材更替”是调和公益林保护与利用矛盾,解决树种单一性、树木老龄化,生态效益低下问题的有效手段,我们对此项目十分重视。2009年完成以香樟、楠竹为主的优材树种更替造林418.5亩,2010年通过补植、抚育、施肥等手段,增加优材树种的比例,确保成活率95%以上,年平均生长高度70cm以上,安排专人进行管护和监测各项生长指标,向省市及时报送详细的试验数据,通过加强管理,增加投入来确保“优材更替”试点项目的成功。

(五)、加强管护力度,切实保护公益林资源。

护林员每月保证巡山20天以上,负责宣传公益林保护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预防山林火灾、预报森林病虫害,防止乱占乱垦、毁林造林和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各乡镇公益林管理站负责对护林员工作进行指导培训和检查考核,并实行奖惩挂钩制,负责公益林征占用林地、抚育、更新采伐和更新造林的现场调查核实和监管,负责公益林监测、防火和防病虫害,负责本乡镇公益林补偿资金的核发及档案管理。县局负责组织公益林区划界定调整、档案管理,负责公益林采伐审核和监管,负责全县公益林补偿资金的管理,负责组织对各乡镇公益林资源管理和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进行核查。对各乡镇的公益林管理工作进行年中抽查,年底结合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联合森林公安每两年组织一次全面普查,查处破坏公益林的违法犯罪行为,抓典型,治重点,切实保护好公益林资源。

(六)、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爱林护林的良好氛围。我县十分重视宣传工作。首先是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重视,通过各种会议宣传公益林建设保护的意义和政策法规,定期印发宣传资料,使国家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通过电视报刊做宣传报导,出动宣传车,引起社会各界人士重视,提升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三是完善宣传基础实施,在公益林保护区和交通要道处设立永久宣传牌,使之发挥良好的告示作用。四是各乡镇场都设立公益宣传栏,各村都订立公益林护林公约,并在公益林山场设立护林牌子,标明公益林山场名称、四至及保护内容。五是加强针对性宣传,对林农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释疑解惑。

(一)、面临保护与利用、保护与更新、公益林采伐与技术规程的矛盾。

在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方面,按照我们当地水平,每亩地租可达15元,都己超过补偿标准,如果按照商品林经营,每亩林地年利润应该可达到30元以上。再者,很多公益林如果按照商品林经营,己达到采伐利用年限,短期内可获得很高的收益。现在的木材行情较好,公益林的补偿资金却还是很低的水平,林农对公益林保护的积极性欠高。

在保护与更新的矛盾方面。我县公益林中有很多明显老化的人工杉木过熟林,还有历年遭受冰雪灾害造成的残次林,低效林,生态功能明显退化。按照现有的更新采伐规定,只能用小块状皆伐和择伐,一是采伐和更新成本高,更新期限过长,二是伐后更新的幼树缺光而生长不良,在下一轮的更新采伐中,基本会损毁,更新效果不良。

在公益林采伐与技术规程的矛盾方面。针对公益林采伐需要出台专门的技术规程,目前《森林法》、《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湖南省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程》上都涉及公益林采伐的要求,但又不尽相同,比如《湖南省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和《十二五编限》中的龄组划分就不一致,没有明确说明采用哪个是正确的,在采伐审批中很难把握。

(二)、补偿资金“一卡通”有待于进一步落实。由于林改后,存在集体、股份、联合、个人等多种经营方式,迅速补偿到户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林改后分到千家万户的山场,难以及时落实“一卡通”。

(三)、区划界定遗留问题较多。由于每次的.区划界定以及补充区划界定的工作时间都安排得太紧,仓促之下难免失误。一是存在不少的错划、误划以及漏划的公益林地;二是存在插花山、纠纷山等着很多权属不清的问题;三是存在部分村干部未经过村民或代表大会私自将集体山林区划为公益林的问题;四是存在林木林地流转后,被区划为公益林的问题。这些问题为今后的公益林资金管理和公益林资源管理埋下了不少隐患。

(四)、生态公益林改造任务比较大,改造资金投入不足:我县不少树种单一、树龄老化、群落结构简单、生态功能低下的公益林需要进行改造;因火灾造成的迹地、冰雪灾害造成的疏残林地需要重造,而公益林补偿绝大部分是要发放到户,缺少资金投入到改造和重造项目中去,资源建档、补植、抚育、灾后重造等每年需要上百万,而管护中可以支出的部分只有26万,仅靠管护支出每亩0.45元来承担公益林的防火防灾和灾后重建是远远不够的,资金缺口很大。

(一)、坚持不懈完善“一卡通”资金补偿制度建设。为了保护林权权利人的权益,达到上级“一卡通”发放的要求,我们在2011年将以林权改革成果资料为基础,将每个公益林小班面积按新林权证权属落实到农户或经营单位,做到人、地、证、卡相符,完全实现公益林补偿资金“一卡通”发放,并建立公益林资金补偿数据库。督促乡、村级建立公益林资金管理专账,对集体所有和股份经营的公益林地的管护资金的使用、发放情况做好明细账,并在村务栏中进行公示。

对原区划界定中的遗留问题,结合2011年公益林资金补偿“一卡通”工作,把公益林小班权属核实清楚,权属有变化的重新制做界定书,签订合同,清理出错划、误划和漏划部分,及时做好调出补进材料报请省厅和国家林业局审批。

(二)、坚持教育、管护、惩治并举,确保生态公益林保护到位。首先,要继续加大对生态公益林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的意识。大力宣传生态公益林对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对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环境友好型的人居环境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公益林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的意识,积极参与生态公益林保护。其次,要加快推进管护机制的深化改革。要进一步加强对管护工作的监督,把生态公益林管护制度落实到位。同时,要高度重视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对生态公益林资源安全构成的威胁,要加强对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防治的监测测报工作,落实各项防范措施,进一步完善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应急机制。三要加大对盗伐、滥伐、毁林、侵占林地等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有针对性地适时开展破坏生态公益林的专项打击活动,把专项打击与常年打击破坏生态公益林的违法犯罪活动结合起来,要严格依法依规从重惩处,确保我县生态公益林资源的安全。

(三)、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把科学利用与进一步提高林分质量结合起来。生态公益林不仅具备生态效益,还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要在保护好生态公益林的前提下,并在法律法规许可条件下,通过以提高林分质量为目的限制性的木质利用,增加林农的收入和社会木材的供给,而且又根据生态公益林生态区位的要求,通过有针对性的替换树种,改善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提高生态和景观功能。要继续加大非木质利用的研究和探索,倡导公益林林下经济的发展,对已经取得成效的成功经验,要认真总结,加以推广,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生态公益林管护的积极性。

(四)、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水平。随着生态公益林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管护工作的推进,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如生态公益林林改后确权到户的林地所有者权益保障问题,零星盗伐和蚕食林地问题,生态公益林区的村农民生产生活用材、生活燃料困难的问题,限制性采伐后迹地更新投入和替换树种选择的问题,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监管问题等等,对这些具体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研究解决,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水平。

(五)、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中央和省市县财政加大对公益林补偿力度,对需要改造和重造的公益林地投入专项资金。国家林业局和省厅对生态功能明显退化的人工纯林,调整采伐管理制度,允许进行皆伐后更新,对更新的树种、比例结构做出有利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规定,保证造好一片,再采伐一片,这样可以由林权人通过采伐林木的收益来进行重造,一是减轻财政压力,二是提高自主建设保护公益林的积极性。

二是建议针对公益林采伐出台专门的技术规程,细化操作要求,统一操作标准,明确县一级对公益林采伐审批的权限范围。

三是建议由省市定期举办“公益管理工作培训班”,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各县市之间多交流公益林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