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规划和目标的思考。【示例文本六】在实习期间,我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同时也学会了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资源。

如何考察研学教育心得体会

研学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它将旅游和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参观不同的地方和进行主题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如何考察研学教育成为了每一个研学组织和学校的重要任务,本文将从目的、内容、方式、效果和持续性五个角度分享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目的:查看学习成效是否达到预期。

一个好的研学活动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学习目标,而考察研学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要验证学习成效是否达到预期。尤其是对于长期的研学教育项目,需要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态度方面全面考察。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那么就必须重新评估研学教育的实施。

二、内容:重视研学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在考察研学教育的时候,需要重视研学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一个好的研学活动需要有严谨的学术性和实用的应用性,也需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在考察的时候需要重点关注研学活动所涵盖的主题,探究的深度和广度是否符合预期、增进了学生对学科和社会的认识,同时也需要关注研学活动所涉及的现实问题,是否对学生具有现实意义。

三、方式:多角度多样化查看研学教育。

在考察研学教育的过程中,方式很重要。除了传统的问卷调查和观察法,还可以探究更多的方式来多角度多样化查看研学教育。比如,可以采用深度访谈法与学生和教师进行直接沟通,了解其中的细节和价值,同时可以通过班级会议、家长会等手段进一步了解家长对研学教育的反馈等。综合评价和多元化考察方式,才能真正了解研学教育的真正面貌。

四、效果:从实际效果出发找出优缺点。

在考察的过程中,应该从实际效果出发,找出研学教育的优缺点,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管理措施。优点和缺点同样重要,优点是值得肯定的,而缺点则需要尽快省略掉。如果真正进步的意识已经成形,也许在下一次实行研学教育项目时,相例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也会一一显现。

五、持续性:考虑长远利益与未来发展。

最后,考虑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才是评估研学教育的最终目标。一项很好的研学项目,一定是能长期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将来还要继续支持和优化发展。因此,在考察研学教育的时候,也需要考虑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真正做出具有长远价值的研学教育规划。

总之,考察研学教育需要从多个方面关注,让其更具有扎实的学术性和及时的实践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真正有价值的研学教育,应该涵盖多方面的评估,力求最大限度发挥研学教育的优势,为学生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教育科研学习心得体会

《纲要》明确指出:评价要“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即评价情境要自然化,要在幼儿真实的生活和研究情境中对幼儿实施评价。对幼儿来说,生活即研究,游戏即研究,活动即研究。如果把幼儿从生活、游戏、活动中抽离出来进行评价,无疑会打断幼儿的研究过程,震荡其心理,不容易得到真实的评价结果,而评价情境自然化,能避免惊吓幼儿研究心理或干扰幼儿研究过程。依托幼儿真实的研究情境开展评价,足以使幼儿更迅速地理解教师评价语言的含义,从而和教师展开有效的互动,实现评价的功能,提高幼儿的研究与发展水平。

如何才能真正达到教育评价的目的呢?那就是对幼儿进行观察。而实际上,有效的、负责任的评价都应当从观察幼儿的行为开始。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评价和分析他们的各种作品,可以了解他们如何与别人交往,同时也可以了解他们各自独特的研究方式。作为一个幼儿老师来说,我们的观察能力就好像医生的触觉一样。要随时随刻很好的捕捉到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教师应该是一个观察者,更应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只有他具备了这个先决条件才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幼教教师!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过程中,我要随时观察记录幼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教育对策,使教育真正落实到幼儿身上,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我要为每名幼儿设立个案,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等表现并及时的对幼儿进行评价,使幼儿从中不断地产生进取的欲望和向上的动力。

以上是我这次研究的一点体会,对幼儿进行观察与评价有着它厚实的内涵,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挖掘、去延伸,我信赖我们会越做越好。同时,真心地希望当前还有这样的研究机遇多向有经历老师去听一听、学一学,不断充实自己,成就自己,成为一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评价的好老师。

教师教育科研学习心得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了一些以前从没有知道的内容和好处,了解到在小学进行教科研的意义,特别是在邓涛教授的引领下,我从思想上打破了“教育科研是专家的事,研究人员的事,与我们这些普通教师无关”的认识,认识到课题研究就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有目的、有计划地用科学的态度认识教育现象提炼教育经验,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创造性实践活动。即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总结工作,找出一条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科学方法。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学习理论进行研究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收集文献资料和筛选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归纳和概括研究资料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对于新的教学任务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也是我们教师自身专业化的急需。历来人们都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认为只要有点文化知识就能够做教师。不认识也不认可教师的专业地位。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要求。

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也是教育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不仅可以为教育科学提供大量的实践经验,为教育学提供"源头活水",而且可以吸收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把这些理论转化为实践操作,发展应用教育技术科学,为教育学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专家精辟独到的分析,使我意识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要做一个优秀教师,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博览群书,博采众长。

要教好书,必须得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支撑,在教学业余时间,要多阅读有关教育理念的书籍、报刊,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还要多上教育网,多看教育频道,吸取其精华,以此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正如培训中老师提到的,要教到老,学到老。

第二、要以学生为主体。

要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就得改掉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采用今天的“探究式”、“小组合作式”教学,把“一问一答式”改为今天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式”。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做到以学生占主体地位,以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要找准问题,寓教于乐。

“学生能做的就不要重复,我们要解决学生不能解决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做教师的要善于在学生大声的“我会答”、“我能行”中发现快乐。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多以游戏式教学为主,让学生愉快学习,健康的成长。

第四、要找准目标,深刻反思。

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做到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结合,没有目标的教学正如一盘散沙。每天都要做到反思学生、反思课堂设计、反思自己。

第五、要适时奖励,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实施的义务教育,多数老师都感到书难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求知欲低成了普遍现象。要搞好农村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特别要多用语言表扬、鼓励学生,适当适时给予物质奖励,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优越感和成就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是发展教育科学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用这种正确的观念来看待教师的教育研究,消除浮燥心情,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开展好教育科研工作。总之,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谢县局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次学习机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这样的学习。

成都研学素质教育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于成都的研学素质教育,我深有体会。在此,我将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成都的研学素质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实践,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例如,我们在成都的研学活动中,参观了一家大型汽车生产厂商,深入了解了汽车的生产流程和技术细节。这种亲身体验让我感受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使我对汽车行业的了解更加深入。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我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并且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其次,成都的研学素质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研学活动中,学生不仅是被动的接受者,更是积极地思考者和实践者。例如,在我们参观成都的一家科技公司时,学生们不仅仅是观察、学习,还主动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和创新的想法。这种积极的思考和创新精神,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践证明,这种创新精神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成都的研学素质教育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研学活动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不同的生活和文化,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例如,我们参观了成都的一家历史博物馆,了解了古代文化和历史。这种拓宽视野的经历,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培养了我对多样性的尊重和欣赏。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超越教室的界限,走出学校的门,体验社会的多样性,进一步开阔自己的视野。

第四,成都的研学素质教育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在研学活动中,学生们需要与导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和他人的交流与协作,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例如,在参观成都的一家企业时,学生们需要与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问和回答问题。这种实际的沟通过程,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增进了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最后,成都的研学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研学活动中,学生们需要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各种任务和项目。通过团队合作,学生们能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合理分工和有效沟通。例如,在参观成都的一家工厂时,我们需要分组进行调研和工作。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互相协作,最终达到了预定的目标。这样的团队合作经验,让我们明白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道理,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成都的研学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这样的研学活动,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更多的才干和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在成都的研学素质教育的引领下,我们的未来会更加光明。

教师教育科研学习心得

我从教20xx年,写过一些论文,也有一些论文获奖并发表。近几年,我有幸参加过市镇论文评审,阅读过大量中小学教师的论文,感到中小学教师在论文写作中有些困惑,本文试图分析之并提出应对的策略。

一、态度不够端正,不想写。

态度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写作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写作行为。开始写论文,都是外在的推力多一些,因为学校要我写,因为评职称要论文等,而不是我喜欢,所以我要写。目前,有相当多的教师的论文是临时去写,拼凑而成。平时没有研究,平时没有收集资料,没有关注、思考这个问题,也没有去实证研讨,等到学校说要交论文了,才临时到网上去东拼西凑一点资料,仓促而成,质量可想而知。

要解决态度问题,我认为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着手。

从学校外部来讲,首先要完善制度,激励、引导广大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对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与一定的补贴,进行专项的奖励,在职称的评定、先进的评选、骨干教师的评选时优先考虑。学校要搭建平台,让骨干教师有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比如,让教师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专题讲座。好文章是逼出来的。我个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就是这样逼出来的。去年,因为市科研办安排我到茶山镇、虎门镇等镇区作《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及申报》的专题讲座。我把讲稿写好就是一篇很好的科研论文,获得20xx年市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市教研室安排学科带头人到镇区讲座,我在山区片作了一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的问题与对策》的报告,我把讲稿整理好,该文获得广东省20xx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一等奖。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如果你对某个专题没有研究,没有思考,没有收集相关的资料,就不会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石碣实验小学的杨奕平老师的论文《优化“主题图”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探索》经过三年的研究,上了10多节研究课,整理收集了近10万字的研究资料,所以他撰写的论文有理有据,既有高度,又有广度和深度,还有可信度,获得东莞市20xx年小学数学年会论文一等奖。

从内部教师个人来讲,要转变观念,树立科研促教的理念,从“苦干型”教师向“智慧型”教师转变。凡是喜欢写文章的老师,往往总是一所学校或一个地方的能师。凡是喜欢舞文弄墨的人总喜欢读他人的文章,这样便能经常学到他人的长处,较好地充实提高自己。凡看到的、听到的教育教学现象,对它的一番认真思考就是研究,思考之后产生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写成文章就是学问。这样,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经验上升到科学,教师的智慧就出现了一个新飞跃,从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丰富,教书能力更高,育人本事更大。

其次,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写文章也是备课。要写文章就要多看课本、参考资料及其他有关的书籍。看得多了对有关知识就会理解的深刻、掌握的牢固,从而也就会提高授课的质量。特别是自己研究的内容如果与工作直接相关,更可丰富讲课的内容。论文创作就是那块“不误砍柴功”的磨刀石。

只有教师从不愿写到乐意去写,论文的水平才会提高。

二、选题没有新意,不好写。

“选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写什么”。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因此选题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命运。教师常常会觉得,不管写什么,好像都有人写了,自己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写的论文,老生常谈,没有新意,付出再多也没有什么价值。例如,东莞市教育学会20xx年评奖的论文,围绕转化后进学生的论文就有30多篇,其中很多论文泛泛而谈,题目就没有新意,如:《对初中阶段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的一些思考》、《小议班主任转化后进学生的点滴体会》等。而有的老师,同样写后进生的转化,切入点较好,角度新,言人所未言,如“单亲家庭后进生的转化研究”,“建立qq群,转化后进学生的研究”等。

有些问题别人已经研究过,并有了公认的结论,这个选题就不要再去写了,除非你想推翻已有的结论。比如,《论素质教育的可行性》,我们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十多年了,党和国家都已经做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已经没有必要去论述其可行性了了,如果是刚刚推进素质的时候,这样的文章还有研究的必要。

(一)抓住“四点”来选题。

要确立“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选题,策略是抓住“四点”。

1.抓住难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天都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好,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虽然有不少人进行了研究,但并没有完全解决。另外,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困惑,比如,近年来盛行“赏识教育”,它适合所有学生吗?难道教育就不能有批评和适当的“惩罚”吗?该如何把握度,有的教师根据这样的疑问提出了“适度惩罚对形成儿童良好行为的效果研究”选题。

2.挖掘亮点。教师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般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如有的教师善于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的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的在课堂组织教学和管理方面很拿手,课堂秩序很好;有的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一套自己的做法,带出了文明班级,这些都可以形成研究的选题。例如,长安中学德育副校长吴房添,对国旗下讲话,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提高国旗下讲话德育功能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广东省普教成果一等奖,并出版了专著《风展国旗舞蓝天》。

3.寻找盲点。盲点就是别人还没有发现的选题。别人已经研究的东西,我们再去研究,往往费力不讨好。在课题研究中如果独辟蹊径,可以在学科与学科之间,学段与学段之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边沿地带”寻找未解决的问题,确立研究的课题。如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各个学科,不同年级的老师,很多人在研究,我们再去研究,很难有所突破。石碣序伦小学谢军恒老师,独辟蹊径,开展“组建家庭学习小组,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研究”。石碣实验小学的何振环老师,他将小学美术教学和生态环保教育结合起来,开展了“小学美术生态式教育的探索》,取得很好的成效,该成果获广东省普教成果二等奖。

4.关注热点。作为中小学教师,要发现有意义的问题,其前提之一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保持经常的关注。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对头脑一片空白的人来说,问题往往与他擦肩而过。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经常阅读教育面的报纸、杂志、经常浏览权威学科教育网站,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多到名校去参观学习,这样,既有助于研究国内外教育理论和实际作者关心的问题,尤其是热点问题。

(二)把握命题的基本要求。

就具体的命题来讲,题目表述要清楚、简洁、新颖。

1.命题表述不清。例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看了题目,不知道你要讲些什么。即使要用诗词作题目,建议要有一个副标题“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探索”。

2.命题要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如:“学生惧厌作文心理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惧厌”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所以“心理”二字可以不要。另外,“其”指代不明,也不必要,省掉。因此,文章题目开改为“学生惧厌作文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3.命题太空,没有核心概念。如:“提高小学生书写水平的研究”,题目太大,不易写好。如《汉字书写“三九训练法”的研究与实践》。核心概念是“三九训练法”,《探究回方图形习字法,快速提高学生楷书书写水平的研究》,核心概念是“回方图形习字法”,研究的焦点集中,指向明确。近年来,市教育学会获一等奖的论文,题目都有一个核心概念,如:《“三案定教”集体备课模式的思考》、《苏格拉底“助产术”在现代思想品德讨论课中的应用》等,因为有核心概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资料没有积累,没啥写。

一方面,没有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时缺乏论据来支撑你的论点,会难以下笔。

另一方面,如果资料的收集不到位,你不了解别人的研究成果,你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论文,可能别人早已总结,你只是拾人牙慧,徒劳无功。例如,有个教师花了很大的精力去研究生字抄写几遍最有效。其实这个问题,美国有位叫赖斯的研究者,早在1892年写成了《无益的拼写练习》一书,指出过多的重复练习是无益的。1981年,上海的一所小学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抄写四遍和八遍的效果并无显著差异。

如何去收集资料,我认为主要的途径有以下八条:

1.从工作中搜集。有心于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每堂课后或每一单元教学后都要认真思考总结,将其写成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

2.从听课中搜集。有些教师为完成学校要求的听课任务去听课,有的教师听课仅仅是抄上板书或课件的文字内容了事,这样的听课是无法为课题研究服务的。确定研究课题后,更要带着问题去听课,选择哪些最有价值的环节、细节或教学方法,及时记录下来。

3.从观察中搜集。处处留心皆学问。作为教育教学研究的有心人,中小学教师既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对种种教育现象进行观察,并随时记录,用心思索,见微知著。

4.从调查中搜集。调查研究是公论的认识事物、掌握规律的一种有效方法。进行调查的方式,一般有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方法上,可举行座谈会,进行个别谈访,开展问卷调查,等等。

5.从实验中搜集。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记录,整理获得实验数据,包括成功的、失败的、需要改进的各种信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对教育研究来讲,都是最宝贵和最有价值的。

6.从阅读中搜集。开展教育课题研究,一定要学会读书,学会向他人学习。一是写读书笔记。将阅读中获得的材料以及感受较完整地记录。下来。二是做好摘录。将文中有用的部分记录下来并做好分类,以便日后查找。三是做好剪辑。将报纸杂志上对自己研究有用的文字材料剪下来分类保存。

7.利用学术会议搜集。参加专业学术会议是搜集教育科研资料的重要渠道。学术会议上学者们可以面对面地交流教育研究新成果、新进展或新课题,因此,能使人们获得报刊文件中得不到的信息资料。

8.通过互联网搜索。计算机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上网查询、搜集教育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得教育科研资料的快捷、有效的重要渠道。

四、写作缺乏技巧,不会写。

鲁迅先生曾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写,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确实,科研论文的写作,关键是要多看多写,熟能生巧。

(一)写作时“分块合成”,一气呵成。

初稿的撰写也可采用“分块合成法”,就是将相对独立的各分块分别安排在一定时间内撰写,最后再将各部分精心统筹。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时间上的灵活安排,对于篇幅较长的论文而言,撰写的质量也比较容易得到保证。不过在最后统稿阶段还要多下一些功夫,做好宏观把握,否则将影响论文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写不出来时“不要硬写”。写不出有种种原因,对论述的问题认识不充分,未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或对所论问题分析不透彻,只见一点,不及其余,或掌握的材料不够充分,或对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表达还末想好等,都可能使文章写不下去。“写不出”正好暴露出自己写作中存在问题,是好事,它说明准备工作还没做好,写作时机还不成熟,这时应明智地停下来,细心地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不硬写”不等于不能再写,只要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克服了写作中的障碍,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而一旦动笔,就必须趁热打铁、全神贯注、连续不断,把想到的都写出来。尽管有时反过头来看,有些想法很简单、很朦胧,甚至很不成熟,但绝不可轻易放弃。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深入思考,思路已经打开,如果中断,将是十分遗憾的。所以一定要克服一切外界干扰,一鼓作气地写出初稿。

(二)修改时吹毛求疵,反复打磨。

初稿写出之后,首先,要作严格的自我审阅,自我修改。对此,最好先把稿子放一段时间,头脑冷一冷后,再用第三者的眼光,跟文章保持一定的距离,较客观地进行阅读,这样可能更容易发现问题。

在写作时,要能钻进去;在修改时,要能跳出来。在写作时,要“深信不疑”,在修改时,要“吹毛求疵”。甚至要把自己放到论敌的位置上,从鸡蛋里挑骨头,越“苛刻”越好。

如果带着“自我欣赏”的情绪修改自己的论文,那就必然难以下笔。

其次,在文章的修改过程中,还可以请周围的老师或同行审阅,以征求更多的修改意见。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问题,论文撰写者自己难以察觉发现,旁人却很容易看出来。在请别人阅读指正时,一要诚恳,抱着诚恳的态度虚心请教,别人才会以诚相见。提出修改意见;二要虚心,对于别人提出的意见,要认真考虑,寻求其合理性,认真进行修改。好文章是磨出来的。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正是在不断的推敲修改基础上形成的。

(三)选择刊物,积极投稿。

如果你的文章写好后,准备投送刊物编辑部之前,还应根据稿件内容,去了解刊物的特点,明确投稿的方向,以提高录用率。怎样才能选准投稿刊物呢?首先要注意的是把握好投稿的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效性是至关重要的。如是高考复习指导、教材教法分析、解题技巧辅导等方面的文章,一般要有足够的提前量才能配合教学进度。其次要注意“门当户对”与“投其所好”,投稿要能够正中编辑下怀。因此要用心研究各类专业报刊的宗旨和风格,以及栏目特色和近期组稿重点,尽量从已发表的论文中揣摩编辑的“口味”,杜绝投稿的盲目性。如是有关教材教法等适用教师阅读的,就要投向教师刊物;有关学生学法指导等适用学生阅读的,就要投向学生刊物。

初发稿件,暂且不必向门槛高、通道窄的权威期刊“进军”,而是从自己的实际水平出发,眼睛向下,紧紧盯住自己最贴近、最熟悉的期刊“钻空子”。一般地,新辟栏目投递稿件的作者少,因而向有此栏目的有关刊物投稿,采用率就大;给缺稿件的栏目撰稿,这方面的稿件被采用的可能性也很大。如果能受到行家的认可或发表,自己则尝试一次成果的欢乐,写作热情会更高,信心会更大。但如果文章不尽人意,受到一次挫折,就灰心丧气,甚至就此搁笔,那将是十分惋惜的。我坚信这样一句话:多写点,少写点,多少写点;早发表,晚发表,早晚发表。

总之好的论文是逼出来的,好的论文是做出来的,好的论文是磨出来的。只有多读、多写、多思、多积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就一定会写出高水平的论文来。

研学时间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自从2018年开始,我所在的学校推行了全员“研学时间”制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参加了多场研学时间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参加,我对生活、学习、思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段:感受与体验。

在我参与的一次研学时间教育活动中,我成为了一名小组的一员,一起去采食物、炊煮午餐、洗衣服、收拾住处以及展开日常生活的学习体验。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让我感受到了自己每一天几乎以“舒适、便利”为标准的生活究竟来自于哪里,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经常抱怨的小事实际上有多不值得一提。

第三段:发现与启示。

参加各种类型的研学时间教育活动,让我不断接触新鲜的学习领域,也让我在学习中不断地发现不足,从而启示我在学习中更加有针对性、高效地提升个人的能力。研学时间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提供一次机会去体验和认识未知领域,还与我们日常的学习息息相关,让我们学以致用、体现出学习的努力和价值,让学生有更多的目标和动力。

第四段:认知与反思。

通过参与研学时间教育活动,我意识到自己平时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并不是最优的,常常是持续重复而且不切实际,它们失去了激励和向心力。我发现在参与实践、模拟、创新活动等更为主动、多样化、实践类的学习中,自己对知识会有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第五段:总结与建议。

参加研学时间教育活动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活动会发掘我们潜在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学习的兴趣,促进个人成长。同时,在研学时间教育活动中也会出现各种挑战和困难,这时我们需要积极思考、同伴和老师的支持来克服困难。对于未来的研学活动,我提醒自己要细心体验,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学会如何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如果将这些闪光点赋能自己,促进自己的成长。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丰富多彩的研学时间教育活动,让自己也能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感受到生命的强大与显得趣味。

成都研学素质教育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50字)。

素质教育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研学素质教育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通过实践活动和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学生,我有幸参加了成都地区的研学素质教育活动,深受启发和激励。下面,我将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谈谈我对于成都研学素质教育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参与体验(250字)。

在成都的研学素质教育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参观了成都熊猫基地。通过亲身接触和观察,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大熊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我还参加了许多与大熊猫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清洗熊猫园区、帮助喂食熊猫等,从而亲身感受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不仅增加了对大熊猫的了解,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动手能力,体验到了研学素质教育的魅力。

第三段:知识的拓展(300字)。

在成都研学素质教育活动中,我不仅仅是参与者,更是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例如,我参观了四川博物馆,了解了川文化的珍贵历史和文物。我还参观了成都研究基地,了解了一些前沿科研项目,接触了很多科学家。这些都为我打开了新的知识视野,让我更加热爱学习,并激发了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不仅仅是在纸上学到了知识,更是通过实践学会了运用这些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段:个人成长(300字)。

通过参与成都研学素质教育活动,我不仅仅是学到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个人的成长和变化。首先,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在活动中,我们常常需要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没有老师的指导和答案。这要求我们自己动脑筋,展开独立思考。其次,我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完成各种任务。最后,我更加自信和勇敢。在活动中,我们需要与陌生人交流合作,需要面对一些新的挑战。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加自信,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第五段:总结(200字)。

通过参与成都研学素质教育活动,我不仅仅是学到了新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我也经历了个人的成长,变得更加独立自主、自信勇敢。研学素质教育的魅力在于它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来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我深信,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将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并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和潜力。成都研学素质教育不仅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难忘的成长经历。

军事国防教育研学心得体会

随着时代发展,军事国防教育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广大民众的安全意识和国防观念,我校组织了一次军事国防教育研学活动。通过参与这次活动,我收获颇丰,既增加了对军事国防的了解,又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品质。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次活动使我意识到军事国防的重要性。在夏令营期间,我们参观了军事博物馆,了解了我国从古代到现代的军事历史。通过观看各种展品和视频,我深刻地感受到国家安全对国家繁荣的重要性。军事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只有保证国家安全,才能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军事国防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外部威胁,更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安居乐业。

其次,这次活动培养了我坚强的意志品质。参加这次研学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军事训练的严苛和艰辛。在军营里,我们经历了体能训练、战术演练和军事素养教育等环节。这些训练考验了我们的毅力和耐力,也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品质。我从中明白到,只有坚定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才能克服艰难困苦,在各种极端情况下保持冷静和勇敢,以应对突发情况和解决问题。

此外,这次活动加深了我对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在参观军事基地时,我们有幸亲身接触到了各种军事装备和武器。通过与军人的交流,我了解到这些装备和武器所承载的责任重大,需要负责任的人员操作和使用。作为公民,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增加对国家安全的责任感。不仅要尊重军人的辛勤付出,还应积极参与到国家安全建设中,为国家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这次活动让我坚信团结的力量。军事国防是一个团队合作的工作,只有凝聚全民的力量,才能确保国家安全。在军事训练中,我们通过与队友的协作和配合,实现了任务的完成。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只有团结一致,相互信任,才能克服困难,取得胜利。这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以此为榜样,不仅在军事国防中,也要在生活中始终坚持团结合作的精神,共同为实现国家繁荣而努力。

总的来说,军事国防教育研学活动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活动。通过参与这次活动,我增长了见识,深化了对军事国防的认识,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品质,加深了对国家安全的责任感,也坚信了团结的力量。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国家安全至高无上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中,为实现中国梦,维护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学时间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在研学时间教育活动中,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和学习其他知识领域,也有更多的机会与同学们一起探索与学习新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汲取了大量的知识,同时也获得了很多体验和经验,这些都为我们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参与研学时间教育活动中,我们不仅获得了知识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我们对生活、对社会、对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更系统和全面的认识。通过多年的学习和探索,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形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规划。

第三段:学习方法和体验。

在研学时间教育活动中,我们不仅学习了各种知识和技能,还学会了各种学习方法。通过实践和探索,我们开拓了自己的视野,拓展了自己的思路,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能力。同时,我们也体验到了工作、生活和学习等各个方面的真实情况,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网络活动的能力。

第四段:价值与收获。

在整个研学时间教育活动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技能,也观察到了更多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这使我们对未来有更多的想象和思考空间,并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我们的观察和思考让我们有了更开放、更自信、更果敢的态度,使我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更加主动和自信。

第五段:总结。

通过参加研学时间教育活动,我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社交和合作能力,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和思维能力。同时,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真正的学习快乐和成长的乐趣。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收获都将交织在我们今后的人生中,指引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教师教育科研学习心得体会

周三有幸听了市教育培训中心王玲主任的有关“教育科研知识讲座”后,感觉受益匪浅,下面就王主任的讲座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王主任首先用简练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什么是课题及课题研究、课题类型和选题原则。以前我也曾参与过学校的课题研究,但对课题理解得却不是很到位,很多时候是为了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不得已而为之。听了王主任的讲座后,我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一直以来,我总是认为课题的选题是学校领导,是搞教育研究的专家才能做的事,与我们这些每天站在讲台上的一线教师关系不大,我们只需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通过讲座我认识到自己的这种想法是多么肤浅,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才是科研课题的最基本来源。原来,“”期间,市教育科研规划部门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确立的三大课题“小班化教学”、“构建生命化课堂”、“有效教学”,以及为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体育大课间”和“实践与创新”三项主题活动的课题研究,都是从教育教学实际中提出的、急需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原来课题的选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常规教学中,就在我们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接着王主任为我们介绍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其中的反思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反思中包括整理和描述,即对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描述出本循环的过程和结果。这一点正是我平时最头痛的,王主任用了一个生动的事例——写第一次坐飞机的感受来加以解释。她当时的记录中那仅有的两句话“步入机舱,把生命托付给蓝天;步出机舱,才知道自由的可贵”,让我有了拨开云雾见阳光的感觉。王主任强调反思非常重要,它是研究过程的一个原始记录与积累,如果真的很忙,如果真的没有时间,哪怕对当时的情形只做一句话的记录,为以后的评价与解释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为以后的研究以及整理总结工作带来很大的益处。哦,原来反思就是对自己真实体验的一种归纳和总结,而不必一味地追求一些表面化的东西。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王主任提倡课堂教学的观摩与研讨活动(如教研组的听课与评课,参与市级学科教学竞赛等)、教育理论与政策的学习活动(如专题学习本课题的某一理论依据、课程标准的学习、优秀教学方法的学习、电子课例的观摩与学习等)、开展课题组内的专题研讨(可由每个成员设计一次专题研讨活动,定好主题、形式,并负责全程组织)、组织论文写作、组织成果交流。她强调要注意积累研究资料,特别要注意积累过程中的一些原始资料,如:会议资料、学习与培训资料、调查与分析资料、教案资料、课例(案例)资料、论文资料、研究数据等。而这些往往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所缺乏的,所忽视的问题。想想自己对已经过去的十几年的工作经历没有留下多少有价值的成果,心中深感不安。

王主任的讲座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科研知识讲座,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一次知识与智慧的碰撞,更有一种心理的愉悦与享受。这让从来不喜欢听理论讲座的我也听得津津有味,王主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原来科研是一项如此有意义的事情。

科研来自教育实践,它往往从小处、从细微处着眼,科研虽然高深却也并不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领域,这就是我本次听讲座的最大的体会。当然听完讲座后,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身理论水平的不足。今后,我一定要多学习与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同时从日常的工作中多观察,多发现,多反思,随时随处记录来自教学一线的素材,争取让自己在教育科研方面有一个全新的突破,努力使自己由一个经验型的教师向科研型的教师转变。

研学旅游素质教育心得体会

研学旅游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可以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堂上的知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研学旅游活动,并从中收获良多,下面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了解本地的文化与历史。

在研学旅游中,我有机会深入了解到本地的文化与历史。之前,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都仅仅是一些理论,而通过亲身参观实地考察,我才真正明白到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比如,参观了博物馆,我能看到珍贵的古代文物和艺术品,了解到它们的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意义。这不仅让我加深了对文化和历史的理解,还激起了我对深入研究本地文化的兴趣。

第二段: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学旅游也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在活动中,我们不仅仅只是参观和学习,还进行了很多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的活动。比如,我们分成小组进行了一个考古挖掘的任务,每个小组都要设计自己的方案,亲自体验挖掘的过程。这个活动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还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得到了很多贵重的珍贵经验,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三段: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研学旅游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的知识。在实地考察中,我们能够亲手操作、感受,并与老师进行互动。这样一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比如,我们在生物课上学到了一些动植物的特性,而在研学旅游中,我们亲自观察了这些动物和植物,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这种直观体验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堂上的知识,也更加容易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第四段:拓宽学生的视野和见识。

研学旅游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见识不同的世界。通过参观各种各样的场所,我们能够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社会风貌。在我们的研学旅游中,我们游览了不同城市的博物馆、文化村、企业等,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魅力。在这些游览中,我们领略到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也了解到了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这样的体验让我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并激发了我的研究热情。

第五段:总结心得并展望未来。

通过这次研学旅游,我深刻地认识到研学旅游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堂上的知识。在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参与研学旅游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经历。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将所学所得运用到实践中,并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学旅游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它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广阔的世界,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希望研学旅游的理念能够被更多的学校和学生接受,并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师教育科研学习心得体会

3月23日和24日两天,我参加了省教科院组织的“__年年安徽省教育科研省级立项课题研究工作检查暨成果交流会”,两天的时间虽短,却过得紧张而充实。在这次活动中,有来自全省各地的一线老师,有参加省级课题研究顺利结题并获奖的单位和各人,还有省教科院两位院长,并邀请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教育部智囊团成员中的曾天山教授。通过老师们与专家领导的交流,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大家共同的感受是:开拓了新视野,获得了新策略,提高了新认识,尤其是专家们对教科研的原则方法及实施策略进行了深度的讲解和切实有效的指导,对教科研当中容易被老师忽视的细节甚至一些误区都有精辟而细致的提醒,让我们受益颇多。

告,他从“教育科研是什么”、“教育科研为什么”、“教育科研做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科研”、“怎样做好教育科研”五个方面作了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剖析,那种全面性、概括性,真是高屋建瓴,不由地让人顶礼膜拜。第二天,近两年获奖的各地课题负责人带来了优秀的成果和经验。我在分享他们的喜悦的同时,也分明地觉得有一种冲动在内心深处不断地涌起。正如曾教授所说:“我们的教育科研正处于摇篮期,任重道远。”

这样的会议,我也参加过几次,但这次会议的内容最充实,最实在,收获也最大。让我认识到,教育科研不再是神秘而不可攀的东西。专家的报告虽有严要求,但更是一种信心的激励。教育科研虽有难度却是不论成败的。只要潜心地钻研认真地实践和深刻地反思,我们在科研的道路一定会走得更远。

文档为doc格式。

河北研学素质教育心得体会

自从河北省推行研学素质教育以来,我有幸参与其中,并受益匪浅。这项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一期间,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研学素质教育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下面就我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首先,在研学活动中,我体验到了学习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研学活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课堂教育不同,研学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让我们亲身体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在一次参观工厂的研学活动中,我们亲自观察了生产过程,学到了各种机械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技巧。这种学以致用的方式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也能够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研学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拓宽视野的平台。通过参观各种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我们能够了解更多的行业知识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态。在一个参观火车站的研学活动中,我们了解了火车的制造和维护过程,感受到了现代化交通的便利与发展。这些活动让我们触摸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启示。研学活动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培养了我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再次,研学素质教育培养了我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研学活动中,我们需要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各种任务和项目。这要求我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在团队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团队合作的理解,也提高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与此同时,研学活动还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让我们更加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责任。

还有,研学素质教育让我们更加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研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一次研学农耕活动中,我们亲自下地体验了农耕的过程,学会了播种、收获等技巧,这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农耕的艰辛,也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们逐渐明白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辅相成,只有二者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最后,研学素质教育在我心中埋下了实践学习的种子。这种教育方式给予了我们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自主学习空间,激发了我们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通过研学活动,我们对知识的掌握不再限于书本上的理论,而是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和感知。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们更加主动,更加乐于探索和实践。在之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更加注重动手实践,深入理解知识,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河北研学素质教育给予了我们更多的实践和发现的机会,使我们的知识不再停留于纸面,而是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研学活动,我们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合作意识。这一切的体验和收获,将伴随着我们一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我将继续秉持着研学素质教育的理念,努力学习和实践,为自己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