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思考、理解和成长的一种自我反省和总结。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心得体会

在这几天的研修学习中,我观摩了几位优秀教师的精彩课堂,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现在我就听《两位数乘两位数》谈一下我的几点感受:

一、让学生充分体验计算的方法和形成过程,而不是匆匆地让学生成为数字计算的使用者。

《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将两位数乘两位数与方格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乘法中形成清晰的图像。两位数乘两位数分三步,前两步分别计算出估算时对应的方格数和余下的方格数,最后加起来,学生由估算到分步计算再过度到列竖式,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当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比较清晰的一步、二步、三步和相应的直观图形时,他们对列竖式每一步的理解就不再仅仅是一种计算程序,而是活脱脱的直观再现。数字计算过程中的第二步,也就是与十位数相乘,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但是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字计算,这个难点基本上可以突破,但为了让每个学生认识充分,郝老师又多花了一些时间,首先,将学生作品当中第二步写明和第二步不写明的两种情况进行充分对比,接下来板书规范竖式时又进行了一次梳理,最后在练习过程中再一次进行了强调。

二、让学生慢慢地感悟蕴含于计算过程中的思想和方法而不是表面化地贴上数学思想方法的标签。

数学离不开思维,计算教学应该完成借助教学示范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任务,老师的这节课的数学思维是十分丰富的,比如转化思想的再次应用;比如学会理性思考,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第三步再干什么;再比如经历符号化的过程,由三步横式到竖式,竖式又分别列出了三个竖式,到整合在一起的一个竖式,最后到规范简化竖式,这是一个由繁到简的变化过程。我们时常思考如何将如此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真正传递给学生,但这个过程显然急不得,否则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掌握是非常肤浅的。

三、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学习本节课,老师在算理上是颇下功夫的,通过今天学习让学生把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真正弄明白了,思想上真正掌握了。今后再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三位数,学生自己就会解决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这节课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很有帮助,而且渗透了迁移的数学思想,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大有帮助。听课学习使我收获良多,讲课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驾驭课堂的能力、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自然大气的教学风格、富有激励性的语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们今日的风采,都是来自于平时的刻苦钻研,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来自于不断地自我剖析,自主探究。通过这次的观摩,我将把我的收获转化成前进的动力,高标准要求自己,寻找自身差距,迎头赶上,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数学两位数乘法心得体会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我们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概念和知识点,在这些知识点中,乘法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别是两位数乘法,它是数学里面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点的关键。在我的学习中,我经历了不少艰苦的时刻,但也在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中,得出了我自己的数学两位数乘法心得体会。

第二段: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之前,我们都要了解其基础知识,同样,在学习两位数乘法之前,我们也需要了解基础知识,例如乘法口诀表,乘法分配律,以及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等等。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两位数乘法。

第三段:技巧的掌握。

在进行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运算技巧,例如竖式计算法。在竖式计算法中,我们需要将被乘数的每一位都和乘数相乘,并将得到的结果相加。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进位问题,以及乘数和被乘数的位数不同时需要进行补位操作。

第四段:实践的重要性。

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在我的学习中,我通过不断地练习,掌握了竖式计算法和补位操作等技巧,并逐渐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第五段:总结。

学习数学两位数乘法并不容易,但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和运算技巧,加上大量的练习,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理解概念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数学的路上越走越远,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智慧。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心得体会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主要是经历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知道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乘法的验算。

在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情境,以大象兄弟帮助小猴兄弟造房子为题材引入,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首先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只要能够算出结果都给予肯定。

其次,注重方法的优化。在多种算法中,我让学生选择一种你认为算的快的方法,如:由2×3=6,得20×3=60。将方法进行优化。通过比较、抢答、等形式进行练习巩固。

第三,通过以大象兄弟帮助小猴兄弟造房子题材巧妙地将两个例题串起来。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因此在出示14×2的竖式计算时应该重点强调竖式计算:“先用2乘个位上的4得8写在个位上,再用2乘十位上的1得2个十写在十位上。”通过说算理板书书上的分布计算的过程,再引导学生简化计算的中间环节,得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一般写法。重点让学生说说,竖式一般写法。

另在随后的“试一试”中让学生体会一位数乘两位数,在竖式中一般我们是先写两位数计算起来比较方便。提示学生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用手挡住黑板上的答案,和学生一起在算一遍,这样的形式进行验算,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在做练习时,再乘一遍,不一定要想加法所学写出来再算一遍,心里验算也是可以的。

在练习投影反馈时,选择什么样的作业反馈,缺乏一定的机智。随手拿的几本发现一个学生把题目抄错了,在选择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可找写的好的作为范例,也可找有典型错误的进行比较。这方面还需要多钻研,多思考,细心观摩有经验的老师上课。

数学两位数乘法心得体会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主体、结论、建议和总结。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数学两位数乘法的心得体会。

引言。

数学是一门高深的学科,而在这门学科中,乘法是重要的一部分。随着年级的不断增大,数学的难度也逐渐加深,两位数乘法也成为了新的毫不轻松的挑战。但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感悟到了许多关于数学两位数乘法的心得体会。

主体。

第一,勤于整理笔记。数学乘法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归纳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需要经常复习温故。在学习过程中,多张便签,更多地用笔记录各种方法、规律、公式、题型等等,这些都是复习的材料。而集中整理这些资料不仅能迅速找到需要的笔记,还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我们学习的内容,使复习更加高效。

第二,多使用模型。对于我来说,把数学题拆分成模块再进行计算是更加容易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当我们遇到两个两位数的乘法问题时,我们可以将其中一个数拆成十位数和个位数,然后根据小学的加乘法规律,逐位进行计算。虽然这种方法看上去有些繁琐,但总体来说,它是一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方式。

第三,注重练习。练习是提高数学的重要方法。熟练地掌握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模型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只有不断地进行练习才能在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和口算能力上到达熟练的水平。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多做一些乘法练习题,加深学习记忆。

第四,认真分析乘法。在解决乘法问题时,进位应该是我们注意的一个重点。我们通常会想办法把这个问题化解为几个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而进位问题也可以通过巧妙的排列方式解决,包括竖式中的上进位和下进位。通过细致而小心的分析并解决了进位问题,在乘法中获得了通常难以获得的优势。

第五,注重实践。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学习数学乘法的过程中,注重实践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真正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尤其是在数学乘法中,要做到手不离题,多重试几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更多的方法和规律。

结论。

总体而言,数学两位数乘法需要我们在多方面进行努力。要勤于整理笔记,多使用模型,注重练习,认真分析乘法并注重实践。只有这些方法结合起来才能让我们在数学乘法中获得最好的体验和记忆效果。

建议。

在学习数学乘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教师的讲解和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同时,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去练习不同的乘法问题,遇到疑难问题时及时向教师和同学发问。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是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

总结。

数学乘法虽然极为重要,但是通过一定的技巧和实践,我们能够容易地掌握它。我们需要多加理解和探索,注重实践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让我们共同努力,掌握更多数学乘法的心得体会。

小学两位数的乘法心得体会

小学时期是我们学习乘法的开始,而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位数的乘法。通过掌握这个乘法运算,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数学知识,还培养了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学习两位数乘法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扎实的基础。

学好两位数的乘法,必须先打好基础,熟练掌握个位数的乘法。记得当时老师和家长都鼓励我们多写乘法口诀表,并多做乘法口算练习。通过这些基础训练,我不仅能够快速背诵口诀表,还能够很快地心算乘法,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第三段:技巧的运用。

在学习两位数的乘法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一些技巧,使乘法计算变得更加简便。其中一个技巧是通过分解和合并十位数和个位数进行运算。例如,对于42乘以23,我可以先将42分解为40加上2,然后分别分别乘以23,最后将两个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答案。

第四段:实际应用。

学习两位数的乘法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数学题目,它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应用。比如,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购物时的总价、计算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实际应用不仅帮助我更好地掌握了乘法的概念,还增强了我对数学的兴趣。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学习两位数的乘法,我不仅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培养了自信心和耐心。我意识到数学是一门可以通过不断实践和思考来提高的学科。我希望将来能够继续努力学习数学,掌握更多的乘法技巧,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总体而言,学习小学两位数的乘法是我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步。通过掌握基础知识和技巧,乘法运算不再是繁琐的计算,而是变得更加简单和有趣。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我能够进一步提高我的乘法水平,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数学两位数乘法心得体会

数学是一门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学科,而乘法则是数学中既基础又重要的一环。在初次学习乘法的时候,我们先要学会两位数的乘法。这个过程虽然看似简单却也充满了许多细节,有些时候我们可能就会掉以轻心,所以今天我要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两位数的乘法。

第二段:记忆口诀。

乘法是一个充满规律的事情,而这个规律一旦掌握,则会使计算速度变得更快。所以,我的乘法学习的第一步实际上就是记忆口诀。关于这个口诀大家都知道:“先算个位再算十位,最后把两个结果加起来即可”,这句话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记忆乘法步骤。同时,在我练习口诀的时候,我会把数字写在白板上,然后模拟真正的乘法过程进行练习。这样在实际运用时,就会更加熟练和快速。

第三段:列竖式方法。

虽然口诀能够帮我们快速地记住乘法步骤,但如果不熟悉具体的运算过程,也很容易出错。所以,我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练习。对我而言,列竖式是一种更加清晰的运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注意到运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在实际操作中,我通常会用颜色来标示每位数的位置,这样当我们的数字变长时,也不容易混淆,更加清晰明了。

第四段:细心认真。

在练习乘法时,最重要的是要细心认真。因为很多时候,错误并不是由于算术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因为多搞错了一位数或者忘记了某些步骤。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地处理每一个细节,以确保我们的算术理解准确无误。在我的经验中,最好不要急于追求速度,而是要慢慢地、逐步地、一步一步地处理每一个数字。

第五段:总结。

学习两位数乘法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真正掌握,并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自如。总体来说,记忆口诀、列竖式和细心认真是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最重要的要点,希望我的心得体会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学习乘法并不仅局限于两位数,我们需要实际的练习,并不断地提高自己,以逐渐掌握更加复杂的计算方法,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学生。

夏永立两位数复习心得体会

夏永立两位数复习是初中数学知识的重中之重,是小学涉足初中数学知识的一道桥梁。它承上启下,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近期,我对夏永立两位数复习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全面复习的重要性。

夏永立两位数复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总结、巩固初中数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全面地复习是必须的,因为初中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决定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且有机。在复习过程中,我深感一些知识点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全面、系统地复习,才能准确、高效地理解与掌握。

第三段:巩固基本概念与方法。

夏永立两位数复习的核心是巩固基本概念与方法。在数学学习中,概念与方法是学习的基础。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只有通过不断地回顾、思考,才能够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找到其中的规律与关系。同时,运用正确的方法解题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多做题目、查漏补缺,我逐渐掌握了一些解题技巧,提高了自己的解题水平。

第四段:灵活运用。

掌握基本概念与方法后,我发现在实际解题中,灵活运用是必要的。数学是一门灵活性很强的科学,灵活运用也是检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夏永立两位数复习中,我不仅将知识点死记硬背,还注重拓展思维,培养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数学题目。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夏永立两位数复习心得体会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全面复习、巩固基本概念与方法,我在学习中逐渐掌握了一些解题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应对能力。然而,数学学科的广度与深度是无限的,单纯的复习是远远不够的。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夏永立两位数复习心得体会

夏永立两位数复习心得体会是一篇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经历的文章。夏永立是一位小学生,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对两位数的复习学习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本文将围绕夏永立的复习心得体会展开讲述,并分享他所得到的收获和启示。

第二段:复习策略。

在复习两位数的过程中,夏永立发现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他通过反复练习和熟记基础的加减法公式,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他还发现通过模拟题目进行训练,可以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思维灵活性。通过这些复习策略,夏永立在复习过程中逐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第三段:学习困惑。

然而,在复习的过程中,夏永立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他发现自己在面对一些复杂的题目时,思路容易混乱,难以找到解题的思路。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开始学会先审题,理清解题思路。他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分析问题的关键在于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的小问题,并逐一解决。这样的复习经历让夏永立深刻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勇于面对并寻找解决办法。

第四段:复习体验和成果。

总结夏永立的复习体验,他认识到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还要注重知识的应用。他通过大量的练习题目,逐渐加深对两位数的理解和掌握。在复习过程中,他意识到数学是一门需要动手实践的学科,光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数学游戏和实例引导,夏永立不仅理解了概念,还学会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使得他在复习过程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探索更多有趣的数学题目。

第五段:启发与展望。

经过复习的过程,夏永立深刻认识到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他体会到付出努力和时间的回报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明白到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提升。从这次复习中,他学到了如何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挑战,如何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继续提高数学学习的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的来说,夏永立通过两位数的复习学习收获良多。他体会到了复习的重要性和复习策略的有效性,同时也体验了困惑和困难的过程。通过积极的思考和学习,夏永立获得了应对困难的方法和解题的技巧。他的复习经历给广大的学生们带来了启发和借鉴,让他们认识到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掌握笔算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学习数学,让学生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比较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课件、小棒、课本8页主题图,例3主题图

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出示第8页主题图)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每辆车准成70人。

师:下面发生了一件事,你们能帮忙解决吗?仔细看!

(出示11 页例3的二(1)班和二(3)班的乘车图)

师: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二(1)班和二(3)班想合乘一辆车,能坐下吗?

师:怎么算?

生独立思考并列式36+35= (板书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境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1、先用小棒摆一摆。

师:在36根小棒下面放35根小棒怎么放?

生:上面10根一捆,3捆再有6根,下面10根一捆,3捆再有5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好小棒)

师:将两组小棒加起来,应先加什么?

生:6根和5根先相加是11根。

师:11根小棒能捆成一捆吗?(能)怎么放?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并汇报结果。

生:把11根小棒其中的10根捆起来(边说边放),把这1捆放在整捆处。

师:结果怎样?

生:上面的3捆加下面的3捆是6捆,再加上刚才新捆的1捆就是7捆。和剩下的一捆合在一起是71根小棒。(多找几名同学边说边摆,说过程)

2、用竖式算一算。

师:把刚才的动作(放在整捆处的1捆)在竖式上该怎么写?

(1)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尝试列出竖式。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个位上6加5得11,如何向十位进1?个位上怎样写?(演示从小棒图过渡到下面的竖式图。)

3、讨论算法。

师:你发现今天我们学习的竖式计算与上节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巩固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概念)(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说出笔算两位数加法要注意哪三条。(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师:请大家翻到课本12页,看看你总结的和课本上的是否一样。(指导学生看课本)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摆小棒,形象地在脑中建构竖式的形成过程,以动作为出发点把小棒十根一捆放在整捆处内化到竖式中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概念更形象,便于理解掌握。)

1、完成课本11页下面的做一做。两名同学上台板演,集体订正时,要求说出想的过程。

2、完成练习二中的3~6题。

3、课本12页下面的做一做。

师 :小红跟爸爸去海洋馆玩。你们从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能解决提出的问题吗?

4、完成课本12页做一做下面的思考题。

教师要结合实例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关键是先找到一个两位数,使它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得9。然后再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交换位置就得到另一个符合条件的两位数。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所学,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同时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两位数减两位数》教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屏幕上有些口算题,请你们试一试,先估一估,再把得数直接写在练习本上。

片1。

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十,再口算。

35+3245+1437+5526+29。

35+3849+1421+7844+17。

我们来核对下得数,你们都做对了吗?(出示答案)。

我们来观察第一组题,都是三十几加三十几,为什么有的得数是六十几,有的却是七十几呢?我们在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时候,要注意两个加数的个位数的和,看是否需要进位。

在口算之前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在把口算的结果和估的结果核对一下,这样可以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片二出示多媒体教学,

谈话: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以下三个问题:(出示问题)。

片三白菜老师给我们提出了这样2个问题(出示2个问题)。

1、小客车比小轿车贵多少元?38—25=。

2、小火车比小轿车贵多少元?44—25=。

你会列式吗?请同学们把这二题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这二道算式都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我们已经学过了,今天我们就用口算的方法来算得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

1、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第一题,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也听一听别的同学有没有好的口算方法。为了让同学听的明白,说的时候,可以按照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的思路去说。

2、反馈:指名交流口算方法,看看哪组的口算方法多?

(教师肯定学生的任何一种口算方法,只要合理即可)。

片四。

方法一:个位上8-5=3,十位上3-2=1,合起来是13;

片53、下面我们再来看第二题,

师:这里的几种算法和上面的几种算法类似,也是用拆数的方法口算的。

注意,运用第一种方法,需要把被减数拆成几十和十几,与减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分别相减再相加。

片六4、提问:上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比较一下。

小组讨论交流,并指名学生说说。

5、讨论小结:

第一道算式是不退位减,第二道算式退位减。在口算时都可以用拆数的方法进行口算。

四、运用拓展。

片7“想想做做”第1题。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得数,并选择其中一组算式,说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我们核对一下得数,你们都做对了吗?

请看第一组算式,为什么都是57减30几,可是结果有的是二十几,有的是十几呢?一题是退位减,一题是不退位减。

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时候,我们要比较被减数个位数字与减数的个位数字,看是否需要退位。

片8“想想做做”第5题。

请大家先估算得数大约是几十多,再进行口算,验证自己估计的是否准确。

我们来核对一下结果,同学们,你们是怎样估计的呢?

我们来看看你们估计的是否准确,(出示答案)你算对了吗?

请大家根据答案进行核对。

片9“想想做做”第2题。

48-5=52-7=80-4=61-6=。

我们来核对一下答案吧(出示答案)你都做对了吗?

请看每组题目的三道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在口算的时候有什么联系呢?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交流一下。

同学们一定发现了,每组题目的被减数都是相同的,而减数的各位也是相同的,在口算的时候,用同样的被减数减几,减十几和减几十几,口算的方法是有联系的,可以根据第一题的结果去推算后两题的得数。

片10“想想做做”第4题。比一比,算一算。

在完成这道题目之前,先仔细观察每组题的特点。

我们发现,每组题的第一行都是十几减几,第二行都是一百几十减几十,第三行都是一千几百减几百,我们计算一百几十减几十,或一千几百减几百时,都可以先计算十几减几,再在差的末尾添上相应一个0或二个0,请同学们完成这组题目,直接填在书上。你填好了吗?我们来核对下答案,(出示答案)相信同学们一定都能算对。

一群小猴去摘桃子。你从图中了解那些数学信息呢?

辣椒老师给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平均每个蓝里放多少个桃?

同学们,你们自己能解决这道题?把你的算式写在作业本上算一算。

核对一下:(出示答案)。

同学们,你们算对了吗?

片13五、评价鼓励,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开动了脑筋,学到了很多口算的方法,其实这些口算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拆数。还有的时候可以根据题目的前后联系进行推算,所以同学们在口算的时候可以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灵活选用不同的算法。

片14六、作业。

1、做“想想做做”第6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58和练习十四(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同学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复习。

1、听算:

20×530×64×70100×53×200。

3×200500×31000×623×212×3。

7×115×6050×422×315×3。

2、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3、抢答:

(1)3个十是()?30是()个十?

(2)300是()个百?60是()个十?

(3)9个十是()?3个30是()?

板书:口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分小组讨论交流。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同学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

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怎么解决?

根据同学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

300×1060×10。

(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5)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a.300×10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

b.300×10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

所以300×10=3000(份)。

同理:60×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

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同学独立解答。

a.300×30,60×30分别表示什么?

(2)汇报口算方法:

b.你怎么口算?

(3)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3、同学回答后教师引导同学小结并把课题写完整—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四、巩固新知。

第58页做一做。(1)看谁算的对又快。

(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

(3)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第60第3题。(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

2、开火车口算竞赛。第60页第1、2两题。

(得数答错的同学自身编一题再答,若学习有困难的可请其他同学协助)。

六、作业:第61页第5、6题。

七、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页的内容。

1.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借助课本上的情景图引出计算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掌握计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探算法

(媒体出示课本第8页的主题图)

生:学校安排二(1)、二(2)、二(3)、二(4)班的同学去参观。

(想好后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回答刚才的问题?

生1:我认为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可以合乘一辆车。剩下的二(3)班和二 (4)班的同学再合乘一辆车。

师:还有不同的乘车办法吗?

生::我认为二(1)班和二(4)班的同学也可以合乘一辆车。剩下的二(2)班和二 (3)班再合乘一辆车。

生: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 70人。

师:好,下面我们先来对第一种乘车方案的第一个问题进行验证。请你们动脑筋,想办法。算出结果来,当然了,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算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好,谁愿意汇报一下验证的过程?

生2: 36+30我是用口算验证的,先算30+30=60,再算60+6=66,没有超过70,我想这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生4:我是这样想的:40+30才等于70,36+30当然比70少了,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坐一辆车。

生3:我是用小棒来帮忙的,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和起来是6捆6根,就是66,比70少,可以合坐一辆车。

生4:我是用竖式计算的,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6+0=6,在个位下面写6;十位上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也等于66。

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验证的方法,究竟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呢?(学生讨论后反馈)

生1:我认为口算很简单。

生2:我认为摆小棒更简单。(很显然他不同意生1的说法)

生3:我觉得还是用竖式好,我妈妈在家教过我了。

师:大家各有道理,我们暂且保留大家的意见,用你喜欢的方法对第一个乘车方案的第2个问题进行验证。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做得又对又快的是用竖式计算的,直到好多学生做好了,摆小棒的学生还没数好小棒,口算的学生是先算30+30=60,60+5+65后面的65+4=69还没有写完。另一位口算的学生是这么做的:5+4=9,30+30=60, 9+60=96,得数算错了。)

师:看来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还是挺好的。那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应注意什么呢?(刚才用竖式计算的学生举起了手,教师请他到前面边写边介绍)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页“期末复习”的第14~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知识。

二、复习。

1、出示第14题:先用竖式计算,再比一比。

43+25=86-54=75+7=。

43+28=85-58=75-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

2、出示第15题:用竖式计算。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认真计算。

3、认真完成第16题,集体交流。

4、出示第17题,先把题意说一说。

小朋友踢毽,小明第一次踢了18下,第二次踢了25下,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下?18+25=43(下)。

然后独立完成提问和解答。

三、: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1.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探索不同的算法,继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发现能力。

3.让同学们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要求学生说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教师: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就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了,这节课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看我们原来掌握的计算方法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中适不适用。

板书课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67页的情景图。

教师: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学生:从图中知道班上男生有23人,女生有25人。

教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23+25。

教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因为这是求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和。

教师:怎样计算23+25呢?我们还是先用计数器来计算,同学们用计数器计算已经有经验了,老师就不再提示,同学们自己计算。

学生用计数器计算,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生汇报。

学生用计数器边演示边汇报:我先在计数器上拨上第一个加数23,然后在这个数上加25,先在个位上加5,再在十位上加2,这样我就知道23+25=48了。学生汇报到这个地方时,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要把5加在个位上,2加在十位上呢?让学生意识到,这里的5是5个一,个位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一,所以应该对着个位加;25中的2表示2个十,十位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十,所以应该把2加在十位上。

学生:适用。

教师:所以我们知道在计算加法时要遵守的一个法则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教师板书: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指导学生说出口算23+25时,要先算20+20=40,再算3+5=8,最后把40和8加起来得48,所以23+25=48。

教师:看看第67页中这个小男孩是怎样算的,他应用的是什么计算方法?

学生:小男孩使用的就是口算方法。

教师:书上这位老师告诉我们还可以用竖式算。同学们以前学过竖式吗?

学生:没有。

教师:现在老师教你写竖式。

学生: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抽学生在黑板上写25,其他同学给他检查写得对不对,主要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

学生:会。

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27+21。

学生计算时,教师来回巡视,做必要的指导。抽一个学生进行板演,全班同学检查是否按竖式的要求写的,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结果是否加正确了。也就是要求学生从格式、方法、结果三个方面进行检查。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69页课堂活动第1题第一横排的`题目。

教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两幅小棒图,你觉得这些小棒在摆放时注意了些什么?

学生:这些小棒都是整捆小棒对着整捆小棒,单根小棒对着单根小棒这样摆放的。

教师:也就是说,这些小棒在摆放的时候,就注意到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注意到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教师:这样一齐,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两堆小棒的几个十和几个一。

教师:请同学们口算出它的结果,把算式填写完整。

学生口算后填算式。

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43+42,51+33。

学生计算,抽一个学生进行板演,全班集体订正。

学生:这个游戏的做法是一个学生说出一个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另一个同学迅速地口算出结果。

学生:会。

教师:好,同桌的两个同学开展这个游戏。

学生游戏时,教师作必要的指导。

学生回答。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本课时是学习笔算的起始探索学习,经历探索、交流算理的过程形成算法,实现算理与算法的结合。围绕这样的目的,我准备了这节课。虽然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有些许的遗憾,同时也带给我深深的思索,但通过参加这次说课、讲课也让我在思索后获益多多。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在教学中,动手操作学数学,有利于学生“动作思维-表象-抽象思维”的转化,使学生获得的自主构建,26+12就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计算,利用小棒拼摆,计数器摆数,进而形成竖式模型。在操作的过程中,切实感悟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感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尽管课前预设到一年级孩子组织纪律会很乱,老师的课堂要求必须准确、到位、直接。但当孩子们手里拿到小棒,小棒的新奇往往大于老师的问题,以致耽误了时间,甚至个别孩子始终沉浸在小棒的乐趣中。因此,熟知一年级的学生兴奋点停留时间的长短,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点。另外,我们在课堂上,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的年龄特点,要及时操控课堂的进程,学生的兴趣一但调动起来,不能盲目的放手,抓住讨论的讨论点抛给学生。在放与收的过程中,实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质的转变,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在设计时借助小朋友在大海边沙滩上捉螃蟹、捉小虾等富有情趣的赶海活动激起学生兴趣,这样就抓住了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通过主题图,让学生主动地去收集、整理信息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首要环节。当第二个学生直接问题,我没有及时调整思路,认为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差异大,试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轻松的交流氛围,引导学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充分感知。正是在这个部分处理的过于拖沓,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致使前面花的时间较多,导致练习的时间较少。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设计既要体现层次感,又要在参与的过程中体现问题针对性和时效性,要明确这个环节本课时中所占的地位,要在时效性的基础上体现环节的针对性。

在教学中,要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在个体评价的同时,把每个小组作为一个评价的整体,哪个同学表现优秀,就可以为自己的小组的一颗星,这样提高了本组同学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会激发其他小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评价不但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调控课堂节奏的功效。

纵观本课时的教学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处理好课堂教学目标与学生探索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我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通过这次活动的,也让我对青岛版的新教材,对这群闪耀着灵动、充满着变异的一年级孩子有了更多的认识,可谓收获多多。

收获一: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体现计算教学的价值

通过备课,研读教材,我明确了在第一学段的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处理主题图和情景,要努力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要注意算法多样化,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首先通过具体情境――直观操作――自主建构,帮助学生建构竖式模型;其次注重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注重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算法的过程,放手让学生尝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最后注重让学生经历计算技能的形成过程,在提高计算准确率的基础上,提倡适度训练,加强基本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挖掘计算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计算教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练习,一样可以精彩纷呈。

收获二:好的说、听、评、比习惯的养成,是课堂教学的坚实基础。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良好的说、听、评、比等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为课堂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试讲,到正式讲所用的都是别人的学生,两次次上课经历了两次不同的闪耀着灵动孩子、演绎了充满着变异课堂。从两位老师身上,我也学到了不少技巧,使我对叶老的这句话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只有从低年级培养了好的说、听、评、比习惯的养成,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开出艳丽的奇芭,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到根本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数学更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我们的计算教学也会变得魅力无穷。

《两位数减两位数》教案

1、使学生在从实际操作中获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退位减中“退1作10”的方法。

3、使学生退位减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减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掌握笔算减法的方法。

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退位减中“退1作10”的方法。

难点: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掌握笔算减法的方法。

本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景,使全体学生全情参与,充分调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引导交流时,要学生解决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主要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要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然后再交流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还要联系两题的`计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笔算减法的注意点。

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加强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的能力。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讲述:最近我们学校起了掀起了读书的热潮,同学们都纷纷来到图书馆借书。你看,今天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又来借书了。(出示课件或主题图挂图)。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出示图,提出问题。

师:图书角一共有60本书,二年级一班同学借走了35本,还剩多少本?

谁能帮助图书管理员算一算?

同桌讨论,列出算式。60—35=。

2、分组活动。

怎样才能计算出60—35=。

请你们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计算60—35=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老师鼓励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来解决问题。

3、看一看、议一议。

在练习之前,老师先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它的名字叫退位点“·”,它呀,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个大难题,请同学们看书第34页,看看退位点是怎样帮助我们的。再同桌之间说一说。

4、试一试。

讨论完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三、合作交流,发散思维。

完成第35页的想想做做3、4题。

小朋友今天表现的真棒,个个都很聪明,蘑菇老师也带来两道题,想考考大家,比一比哪个小组能获得最佳组合奖。”

(1)教师出示挂图,说明题意;

(2)小组合作交流,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和理由;

(3)教师板书算式,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奖励。

四、独立思考,巩固知识。

刚才同学们合作的非常好,现在西红柿也想考考你们,看看那个小朋友最能干。可以自己完成练习,做得又对又快。

书中想想做做1、2题。

做得又对又快的前10名同学奖励一朵红花。

五、自我评价,激励总结。

学生进行小组评价或自我评价,讲讲今天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激励进步个人或小组,提出自己愿望。

学生在从实际操作中获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学生理解并掌握退位减中“退1作10”的方法。学生退位减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减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掌握笔算减法的方法。

60—35=□。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今后也将在第七册时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可见掌握和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是这个单元教学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思考:

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1、关于《整理与复习》。

以前,我们的复习课总是由这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复习知识点、基本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等组成的。这样的课堂机械、乏味和单调。现在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多从学生出发,从生活出发,从知识的发展出发,让学生多发挥主动性,让课堂变得更新、更活!

一、单元知识的梳理与复习。

师:你打算怎么复习?回忆、梳理、练习、释疑、纠错。

接着在一篇数学日记中复习口算、估算、笔算。

二、知识的运用与拓展。

1、一辆校车能乘坐40人,13辆校车一次能乘坐多少人?

三、延伸提高。

下列题目选择一组进行研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12×11=45×11=32×11=。

(2)21×31=31×41=81×51=。

(3)25×19=38×99=18×49=。

四、阶段性评价。

1、自我评价。

2、同桌合作,同伴评价。

3、小组反馈,方案优化。

从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在学生学习了一章一节之后,我们不仅仅让学生回忆了前面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学会根据情境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重点体现计算时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不同的`策略。但是不是什么新了就好呢,我觉得也不是的,我们在进行整理复习时,我觉得要把握两点:

1、重视算理和算法,并且要开放。注重纠错。不要过多的追求情境的东西。

2、练习量的保证,但要避免机械训练。

教学中的几点小温馨提醒:

1、怎么把握口算的要求。

教材中的口算要求只是局限于能利用乘法口诀进行类推。像69÷3这样的口算教材都没有要求。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就暴露出许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口算能力低下。当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之后,我们也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对学生定期进行口算过关。在平时的课堂中,上课时先利用5分钟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在学期结束时又对学生进行了口算能力达标测试。但这样下来之后效果也不见得很理想。上学期初,我们在开学时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口头过关考试要求5分钟完成50道。但每个班能顺利过关的人数还不到一半。这也是实施新课程的一个事实,大家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去关注一下。

2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估算,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也是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体现。教材中十分注重估算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达到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技能和估算习惯,进而形成估算意识。我们在教学中也注意到这一点,平时在课堂中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如果有你的提醒,那所有的同学都会估算。但如果要他自己自觉估算,那这种能力就会显得欠缺。我们建议:

1、让估算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思维。p69。

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课之后,我们也可以增加这样的练习: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23×14=9229×28=90227×32=86631×31=931。

2、解决好估算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p59。

从估算的角度来说第一、二种方法都是可以的,但是不是400、440比350大了就说明能坐得下了呢?显然不能确定。于是我们在具体的情境中估算时要把估算与解决问题相联系,而不是只追求一个方法和结果。这一点我们平时在教学中也有所忽视。我们让学生做过这样一个题目:小刘开汽车从厦门到福州,两地相距305千米,每千米的耗油量为93毫升,小刘应准备大约多少毫升油。于是很多学生估成了27000毫升。平时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的对这方面进行铺垫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