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心得体会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客观、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想。总结心得体会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我巩固所学知识,还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我会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芒市生态城市心得体会

随着人口、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许多城市已经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作为中国南方的一个大型城市,芒市一贯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打造生态城市。作为一位在芒市生活多年的居民,我有幸目睹和体验了芒市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从中收获了很多心得体会。

芒市在过去几十年里,迅速发展了工业、城市化和现代服务业,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空气、水源和噪音污染等。芒市政府下定决心,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推进城市生态化和环保治理,建设生态城市。在芒市可持续发展指导下,芒市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自然保护、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要打造一个生态城市,必须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规划,芒市在规划中注重实施环保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策略,并严格实施各种环保标准,提高环保管理水平,严格控制城市的搬迁、发展面积和土地使用,同时积极推广绿色交通、建筑节能等技术手段,全力实现城市化和环保治理的有机结合。

在芒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绿色工业和循环经济不断发展,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制度已经得到普及,城市绿地和公园体系逐渐丰富。我还能够看到,绿色交通的推广和发展成果正在不断显现,城市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市民的出行方式也变得更加方便和低碳。

所有的这些举措和成果都是为了提升城市品质和生活幸福感。在芒市生态城市的建设中,我感到非常安心和满足,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改善,空气清新、天蓝、水清、土净,也为生态旅游和健康养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第五段:总结。

通过经验的体验与感悟,我认为,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需要首先明确长远的目标和规划,其次要高效的管理和执行,深层次的实施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让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化进程的新动能,不断满足市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

城市生态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关注也日益加强。在我对城市生态的观察和体悟中,我逐渐认识到了以下的几点心得体会。

无论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还是城市已经建成的基础上,绿化建设都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点和基调。绿化不仅能起到美化城市和改善环境的作用,更能调节城市气候和空气质量,减轻交通噪音等负面影响。在城市绿化中,不仅应尽量保留原有的树木和水体,还应注重增添生态保护区和各类绿地,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城市的交通状况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产业发展。然而,大量的机动车和过度的交通管制不仅会造成城市的交通拥堵,更会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气体和噪声的污染。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加强管理和服务以及促进低碳出行等都是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城市生态发展的必要前提。

第三段:人们的生产和生命周期也应注重于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活所需物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也加剧了城市生态环境的负担。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需要人们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的低碳、生态化转型,需要完善的投资环境和法规体系的保障,需要地方政府和市民居民的共同努力。

第四段:绿色建筑是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城市建筑的能耗、排污和废弃物等都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向。绿色建筑在设计、建造、装修和使用过程中都要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达到环保、节能、低碳、健康等多重效益。

第五段:生态文明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我们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守护生态的理念,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总之,城市生态建设是一个持续而艰巨的过程。只有我们坚持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和共同的意识转型,才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下一代留下更美好的城市。

生态城市心得体会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大城市的压力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转向生态城市的建设。我曾有幸去参观了几座生态城市,深感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和优势。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生态城市的心得体会。

首先,生态城市的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在过去,城市的发展往往以短期经济利益为导向,很少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而生态城市则注重长远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我参观的生态城市中,我看到了许多创新的环保措施,比如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等。这些措施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负担,还提高了生活质量。

其次,生态城市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城市的发展往往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和生态平衡的破坏。而生态城市则通过建设绿地、湿地、森林等自然景观,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在我的参观中,我看到了很多美丽的公园和湿地公园。这些绿地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空间,还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功能,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

再次,生态城市注重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的参与。在传统的城市规划中,往往忽视了居民的需求和参与。而生态城市则倡导社区参与和共享,通过社区建设和居民参与,加强了社会联系和社区创新。在我参观的生态城市中,我见到了很多居民参与的项目,比如社区农场、环保义工等。这些项目不仅提供了社区服务,还培养了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生态城市注重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城市往往交通拥堵,污染严重。而生态城市则通过优化交通组织和推广低碳交通方式,减少了尾气排放和道路拥堵。在我参观的生态城市中,我看到了许多自行车道和公共交通车辆。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交通状况,还提高了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最后,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还需要企业、居民和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在我参观的生态城市中,我看到了许多企业在环保领域的创新和投入,也看到了很多社会组织的积极行动。这些参与和支持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动力。

总的来说,我对生态城市的参观使我深刻理解到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和优势。生态城市注重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的保护、社区的发展、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这些都为我们在建设更美好城市的道路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城市生态心得体会

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生态破坏问题日益凸显。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真正让人们从内心意识到环保、生态保护对于我们生命的重要性。

城市生态问题的成因非常多种多样,常见的污染领域有工业污染,农村污染、生活污染,还有大面积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等。其中,工业生产是污染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同时,交通尾气、餐厅垃圾、建筑施工废弃物等也是城市污染问题的重要原因。

城市生态建设需要付出巨大的社会财富和劳动力,但长期来看,生态建设省钱的方法尤其是城市生态建设,正在让设计者和决策者意识到新的责任和机会。城市生态建设的措施非常多,例如改善排放方式、推动涉及工业、交通、生态等多方位污染治理,唤起市民环保意识,推广绿色交通,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等。

城市生态建设是全社会的事情,而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态责任。城市居民作为城市建设的组成部分,应该自觉地承担自己所在环境的生态流行的责任,避免浪费和过度消费,并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推动能源的节约和利用等。

第五段:结论。

城市生态保护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崇高任务,作为普通居民,我们应该加强环保意识,尽量少使用不环保的物品和化学物品,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于环境、资源的破坏,以期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美好。只有实现了良好的城市生态状态,才能真正为我们的生命和空气做出贡献。

生态城市心得体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土地资源浪费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城市概念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我近期有幸参观了一个生态城市的项目,深受启发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注意到生态城市的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在这个城市里,各项建设和发展都以环保和节能为出发点,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例如,该生态城市采用了新型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能耗,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少了很多。我深感生态城市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一时的经济利益,而是考虑长远的发展。

其次,我觉得生态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要以人为本。在这个城市中,人们的生活和需求被放在了首位。公园和休闲设施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市民的心理需求,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户外活动的机会,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便利。此外,该生态城市还注重城市的美观与宜居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非常精心,街道整洁有序,建筑物布局和材料的选择都给人一种和谐美感。通过这一切,我认识到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增长,更为了人民的幸福和舒适。

第三,我还发现生态城市在交通规划和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举措。相比于传统的城市,该生态城市更加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高铁、地铁、电动汽车和自行车等交通工具都被充分利用起来,取代了传统的机动车辆,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而且,城市中设置了便民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让人们骑自行车或步行更加方便、快捷。我对这种绿色出行的理念肃然起敬,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可行的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

第四,生态城市还强调了社区建设和居民参与的重要性。社区是生态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间。在该生态城市中,社区设有公共设施和服务中心,人们可以在社区中解决大部分的生活需求,这样可以减少人们的出行频率,节约时间和成本。此外,社区组织还定期组织各种活动,增强了邻里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我认为生态城市的社区建设模式值得借鉴,它能够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我认为要实现生态城市的理念,需要政府和市民共同努力。政府要制定出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市民也要积极参与,提高环保意识,减少能源的消耗和使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城市的目标。诚然,建设一个生态城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相信未来的城市会更加美好。

总之,参观这个生态城市的项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设计、创新的交通规划和管理、社区建设和居民参与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推广。通过我在这个生态城市中的所见所闻,我更加相信只有实现城市和自然的和谐共生,才能够建设出绿色、宜居的城市,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芒市生态城市心得体会

芒市生态城市是一个融合了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模式,在这个城市里,自然环境和城市建设得到了平衡的发展。我很荣幸参与了芒市生态城市的观察和了解,深刻认识到这个城市所得到的收获和成就。

芒市的空气质量好,天空干净明朗,但并不像一些人天真地以为的那样。这是有实际可持续性的环保理念和垃圾管理计划得以得到落实的结果。人们很重视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文化,更少制造垃圾,并且按照垃圾分类的计划将垃圾分类,便于垃圾的处理,降低污染的扩散。我们在马路旁边的垃圾桶上看到了一个有趣的设计,有几个开口设备分类不同的垃圾。在芒市生态城市里,环境的干净清爽与现代化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

第三段:预防自然灾害的措施。

自然灾害的发生是许多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而芒市生态城市特别注重预防自然灾害的措施。这种预防第一条件就是让人们尊重自然界。芒市有一些著名的生态公园,如白龙湖公园,广药公园和百花山公园。这些公园的建设彰显了生态城市文化的真正意义。例如,白龙湖公园采用了湿地景观设计,广药公园采用了仿导流的大自然风景布局,百花山公园根据地文设计。这些公园的建造使得自然界被有效保护,与此同时,在长期预防自然灾害的解决方案中,这是一种有效和适宜的方法。

第四段:公众意识。

在芒市生态城市里,公众环保意识是由多方面发展而来的。例如,芒市卫生部门促进公民参与垃圾的分类处理工作。政府不断提醒居民少用塑料袋和纸张,而选择可以重复使用的袋子和包装盒。建议用二手书的地方被置于图书馆和书店之间,这是鼓励人们传递和共享我们的社区资源,同时也为大量人们的SECONDHAND文化积累起大量的信心。

第五段:未来展望。

芒市生态城市已经走在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芒市的贡献也不断扩大。未来,芒市生态城市应该继续努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同时,生态城市与大自然之间适应性和韧性的关系应该更加紧密地绑定。芒市生态城市应该继续维持和平衡自然界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地体现自己的价值和伟大意义。

结尾:

在芒市,我们深入观察了它的生态风貌,了解和欣赏了它的环保理念的文化特征,以及与我们相同的对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我们理解到,让城市正常发展同时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计划,这种平衡需要广泛的参与和支持。芒市生态城市正在走向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其相关成就和经验应该广泛应用到其他城市中去。

芒市生态城市心得体会

芒市生态城市是近年来中国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创新,其以生态为核心,以环保为宗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城市生态化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近,我有幸亲身体会了芒市生态城市的建设成就,在此与大家分享我的感受和见闻。

第二段:城市规划。

芒市生态城市的规划非常科学,它充分尊重了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要素,创造了一种完美的人居环境。在城市规划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空间用于公园和绿地,通过亲水公园、湿地公园、草坪、花坛等绿化措施,使得城市的空气更加清新,环境更加优美。在城市交通规划中,严格限制车辆的使用,同时鼓励人们骑自行车、步行,因此在城市道路上,我们看到的是互相绿化、彩画、健身、休闲的景象,这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大家自觉的参与。在这方面,芒市人非常洋溢着本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也是芒市城市特色之一。

第三段:住房建设。

芒市生态城市的住房建设也十分出色。城市的住房以现代化的建筑、产品、服务为特征,同时,房价非常亲民。城市居住环境干净、安全、配备卫生保洁和安全设施齐全,很好地解决了人们基本居住需求的同时,芒市的住房建设还注重耐用性和环保性,采用的装修材料和电器设备符合能源保存标准和环保要求,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第四段:经济发展。

芒市生态城市建设也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成就,助推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芒市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战略,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如生态旅游、环保科技、食品和化妆品等,大力推进城市经济绿化、循环利用、质量提升,全面提升了城市的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第五段:总评。

芒市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中国城市规划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通过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相辅相成的建设,它为全国其他城市建设的榜样和指导提出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我看来,唯有坚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向人和自然的和谐宣言不懈努力,才能建设一个真正绿色、高效、文明的城市。

简析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论文生态城市的理解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居住环境要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状态,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生态城市的建设也在我国诸多的城市中开展。而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废气废水的排放使得环境不断的恶化,便使得环境艺术设计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变得十分重要。只有进行合理而正确的环境艺术设计才能够促进城市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一)认识上的混淆。

在生态城市的发展当中,由于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园林设计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与界限,导致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上发生了混乱,进而使得设计师在环境设计与规划当中存在漏洞与失误。园林绿化设计相比较其他的土木工程来说有较大的不同,在其内艺术性与历史性的蕴含上相比之其他建筑设施要更丰富,需要设计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及专业知识。而环境艺术设计则是对于某一区域的整体环境进行布局设计,其包含的范围比之绿化园林要广的多,例如设计区域的自身生态环境,地面植被与建筑设施的分布与外观以及区域内各部分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和整体的协调性等等。这意味着在对环境进行艺术设计时要考虑到整体的植株分布,要以城市整体的建筑为主导,结合气候,景观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整部布局设计,也只有充分考虑到这几方面的因素,才能确保所得的设计为生态设计。

(二)整体实现与局部操作的矛盾。

在对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环境艺术进行设计时,容易发生局部分隔开来进而导致整体不协调的现象出现。所谓的生态城市,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引申得到的一种概念,既是与自然生态相协调的城市系统。但是,在当前的一些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很容易吧某些区域单独划分出来进行设计,进而导致整体的不协调或者局部设计功能不能充分发挥的现象出现。例如,对某一区域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充分考虑到该区域内的所有设施与环境体系,使得内部可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如果这一区域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则完全符合当前社会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但是,区域必定不会是单独存在的,其周边的未进行设计改造的环境部分必定会对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改造的区域产生影响,轻微的影响可能仅会对该区域产生轻微的破坏,而一些较恶劣的环境影响则很容易抵消其内部的可持续发展。整体与局部的矛盾还涉及到城市与农村区域的矛盾,如何统筹这两方面的因素,使之相互融合,达到城市,建筑,地区,园林之间相互融合,就能创造出一种融合的美感,达到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

(三)利益驱动问题。

虽然当前可持续社会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潮流,生态城市的建设是大势所趋,但是,利益问题同样是不可忽视并且是影响着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如何统筹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是生态城市规划中环境艺术设计中利益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进行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时,必定会涉及到城市中一些传承的生态景观与传统的建筑设施。对这些传统的部分是进行全部推翻更新还是保养维护,便是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一个体现。仅考虑到当前发展的利益,便很容易造成传统元素的流逝。因此,为了长远利益的考虑,对于这些传统元素进行保护,但在保护的同时要针对它们自身的特点进行周边环境的改善,充分利用它们自身的价值为生态城市的发展提供可见的利益。

(一)空间设计。

空间设计可以说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基础性内容。虽然体现在设计图纸上各部分的分布是处在同一平面上的,但在实际的分布当中却是空间的,立体的。在这里立体的分布格局当中,人们需要进行诸多的工作以及生活内容。而这些内容统一起来,则离不开建筑设施,绿化设计。建筑设施的立体感很强,是空间设计中的主体所在。其高度,外观,功能在环境设计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某一区域中的建筑体系没有一个协调的外观形象,而是“各自为政”,就会使得布局设计的空间感丧失。只有保证在进行建筑的`空间设计时充分考虑周边环境,达到协调统一,才能增加设计区域的美感。

(二)绿化设计。

由于都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中建筑设施的不断增多,使得城市呈现出一种沉重感,压迫感,极大的影响着都市中居住的人们的心理状态。而通过有效的绿化设计,可以降低都市的这种不良影响,在人们的紧张生活节奏中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与放松的区域。一些都市白领在一天繁忙的工作当中,情绪得不到释放,压抑在心中,即会影响到工作的效率与水准,还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产生危害。而绿化场所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暂离工作,亲近自然的机会,这种情绪的释放可以帮助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愉悦身心。在进行绿化设计时,设计师们要依据城市的自身特点,进行植株的选择以及植株的分布。使得移植的植株能够健康的成长的同时,还要保证植株的外观与城市整体的理念相协调。例如,对一些水分较多的区域需要选择抗涝的植株。

(三)水体设计。

生态城市的环境设计离不开水体设计这一步。水既是人们与其他生物存在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又是环境调节的重要物质之一。但是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废水废气的排放导致水环境不断的下降,水质受影响极深。在城市的环境设计当中,水体设计是其根本内容。其目的在于,为城市中生活的居民提供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以及一些生产当中所需的用水,在确保水分供给的同时,还要确保水分的可循环利用,做到最大程度上的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利用水自身的特性,进行环境设计,为人们提供观赏的水景观,既增加了城市的美感,又给人们带来了身心的愉悦。利用水资源设计的景观通常是一些城内河,人工湖,喷泉等等,这些场景为城市居民提供相应的休憩场所,还为城市增添了一抹不同寻常的亮色,所以说,水体设计是生态城市的环境设计中的根本性内容。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居住地的周边环境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要求,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中对环境艺术进行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生态城市规划中环境艺术设计进行分析,从而为我国的环境设计提供一条清晰明确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钱丽竹.符号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表征解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14).

[2]何礼.论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j].艺术科技,2013(1).

生态城市工作计划

首先,我谨代表溆浦县委、县人大、县*、县*对绥宁县四大家领导一行莅临我县考察交流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就我县县城建设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近年来,溆浦县委、县*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城市建设,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品位,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县城市化率达到32%,县城建设先后投入资金30亿元,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0*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达到15*方公里,居住人口近15万,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呈现出投入多、力度大、质量高、速度快等特点,城市品位、承载力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日益改善。20xx年10月我县成功实现“省卫”授牌,今年又顺利通过“省卫”复查。

一、突出规划引领,正确定位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依据和龙头。近年来,县委、县*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规划作为引领城市建设的龙头,认真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坚持资源整合、功能优化、发展统筹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修改完成了《溆浦县城市总体规划(20xx年—20xx年)》,确定了“改造城中、开发城北、完善城南、拓展城东、重塑城西”的总体思路和以商贸为主导,生活、居住协调发展的功能定位,以及“一心、一带、四组团”布局结构,实现了规划的超前性和可行性的统一。同时,加快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力度,目前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100%。详细规划还做到大手笔、大气魄,邀请国内外著名设计师设计。如城北新区开发规划邀请湖南大学的建筑设计大师担纲完成;城西新城开发规划则邀请加拿大沃尔玛公司总裁罗伯特精心设计。这些规划设计既富有山城特色,又充满水乡神韵。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坚持“*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组织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提高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此外,严格规划执法。今年我县专门出台了《关于严格规范全县私房建设的紧急通知》(溆政【20xx】1号)文件,严禁规划区内建小产权房和私人建房,严厉查处国家公职人员规划区建房行为。

二、突出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位。

近年来,我县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为先导,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彰显城市特色,力争把县城建设成为一个山水辉映、环境优美、人居适宜、活力繁荣的美丽城市,取得良好实效,肯德基、湖南佳惠、湖南步步高、华天大酒店等著名零售、连锁企业相继登陆溆浦。

(二)加强房地产开发,推动产业发展。近三年来,共完成房地产投资亿元,累计新开工面积万*方米,在建面积万*方米,竣工万*方米,实现税收亿元,支柱产业地位逐步显现。先后建成了格林新城、兆隆花园、溆水明珠、*、月亮湾、星星苑等一批中高档多层、高层房地产项目,为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培植支柱产业发挥了重要贡献。

(三)加强安居工程建设,构建和谐县城。我们把廉租住房建设、保障目标作为县委、县*为民办实事承诺项目之一,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责任制落实和向上级项目争取力度,五年来共争取中央专项补贴资金万元,省财政专项补贴资金389万元,实施廉租房建设项目8个,共开工1800套,万*方米,共发放租赁补贴万元,为城市4565户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

三、突出城市经营,加快城市提质步伐。

城市建设融资难,是我们欠发展地区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近年来,我们为破解城市建设融资难问题,加大城市建设融资*台建设,努力做活城市经营文章,取得良好成效。

(一)做实*台,理顺融资体制。我县20xx年成立县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为扭转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规模小、资产少、负债高,政企不分,主要靠银行贷款、财政担保实施城市建设局面,近年来县委、县*着力加强公司资产、资源注入和债务偿还机制建设,变城市投资公司输血功能为引血、输血、造血功能皆俱的活力*台。至20xx年底,公司注册资本达到亿元,实有资产达到6亿多元,并通过*、人民银行、银监会认定为履行融资职能的*台公司,建立起了“融资—建设—经营—偿债”一体化,资本良性循环的投融资管理*台。

(二)拓展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努力拓展银行贷、项目争、招商引三个融资渠道,破解城市建设融资难问题。近年来,我县通过向银行贷先后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亿元用于屈原大道和迎宾西路两厢的土地开发建设、贷款4450万元用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贷款6161万元用于廉租房和经济房项目建设,从农发行贷款2470万元用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贷款亿元用于土地储备项目;通过项目争,把城建项目精心包装,积极挤进国家和省项目笼子;通过项目引,以bt、bot、ppp模式分别与浙江菲达、湖南财信、湖南金辉集团、义乌明通电子集团、湖南百龙置业签署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人民公园、桔颂坝、城东绕城线建设、园艺西路两厢土地开发等项目合作协议,总引资达4亿元以上。

(三)盘活资源,努力经营城市。按照“以地养城、以业兴城、以城建城”的思路,加快城市资产集聚、重组和运营,大力推进土地资源市场化、存量资产资本化、无形资产有形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土地资源市场化,即*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一律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今年我县共储备1210亩土地。存量资产资本化,即将闲置国有资产引入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经营,加快资产变现处置,以多种形式盘活闲置国有资产。无形资产有形化,即大力推进公用事业经营权和特殊行业特许经营权、广告发布权、道路命名权、房地产开发权等无偿资产的有偿转让。投资主体多元化,即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打破地域行业的限制,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和社会资金、民间资金以多种形式参与城市建设。

四、突出城市管理,打造文明靓丽新城。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长期以来,我县城市管理明显滞后于建设。针对这一状况,我县不断顺理管理体制,强化管理措施,创新工作举措,使城市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城市“脏乱差”面貌得到切实改观。一是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先后组建成立了县城市执法局、公用事业管理局等职能机构,实现城市建管高度分离;调整充实了创建办、爱卫办等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形成“*牵头,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工作合力有效增强。二是突出城市卫生保洁。县城主次干道清扫保洁实行“一普三保”作业制,垃圾清扫做到日产日清。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月”和“爱国卫生周”活动,重点解决城区公众聚集场所、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等重点地段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强化市容市貌整治。深入开展市容市貌执法和户外广告清理专项行动,重点对城区占道经营、出店经营、流动摊贩、以路为市、乱张乱贴等违规行为进行综合整治,确保市容市貌整洁规范有序。四是严格交通秩序管理。先后完成城北三角坪和城南园艺路两处路口红绿灯系统设置,屈原大道限速电子卡口安装和警予学校、县幼儿园、三完小、二中、四完小、凯文学校、屈原广场等地段减速路拱、警示性标志建设;依法取缔城区载客三轮摩托车,组建成立顺安出租车公司;积极开展火车站广场整治,全力规范公交汽车营运秩序,严厉打击客运市场非法营运车辆,有效规范城区交通秩序。

尊敬的绥宁县领导,溆浦属湘西欠发达县,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只能说还是刚起步,与发达地区、与贵县比较,尚有较大差距,你们能不辞辛劳,亲自来我县座谈交流城市建设管理经验,为我们学习、借鉴先进城市建设、管理经验提供了宝贵机会,恳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生态城市工作计划

根据《_民法典》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的有关精神,经甲乙双方协商,甲方同意将本项目的_____工程的劳务承包给乙方,为明确双方权力与义务,特签订如下协议条款,供双方共同遵守。

一、工程名称与地点。

该工程为_____________工程,地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承包方式与要求。

该工程甲方采取分工种,单价组合成总价的形式,以包税、包工、包食宿方式承包给乙方。要求承包队伍具备劳务承包资质,主要工种要有上岗证书,并且编制人员花名册交甲方存档备查。

三、工程承包单价与内容。

经双方协商,该_______工程按_______元/的承包单价由乙方进行承包,其承包单价包括以下内容:完成建设方提供的全套施工图纸、交底纪要、变更的有关施工的全部内容;现场规整与清理;_____________米范围内地面水*运输;制作设备的维护、保养;材料的节约;与其他队伍配合等内容。

四、工程质量与安全。

根据业主要求,该工程质量要求达到优良,因此单项承包必须确保优良,如本工程质量被评定为优良工程,甲方适当给予奖励,如承包单项评定为不合格,由乙方进行返工修理直至合格,其返工的一切经济损失由乙方承担,并从乙方劳务结算中扣回。

乙方施工人员必须服从甲方管理人员的安排,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为使工人增强安全意识,带队及班组负责人每天安排工作量,要进行安全交底教育,强调安全操作,带好安全帽,装好安系好安全带,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工作,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凡因乙方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均由乙方负责,甲方不承担任何经济、法律责任。

五、文明施工与奖罚。

乙方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遵守文明施工手册,在自己承包的范围内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严格把好材料节约关,不准乱锯、乱丢、浪费材料,如发现在分清责任后给予罚款。同时,乙方负责人必须管好自己的队伍,长沙市以外的人员,进入现场前,办好暂住证,严禁有非典疑似病人进入施工现场,严格遵守治安管理条例,违者予以罚款,乙方人员必须服从管理人员指挥,遵守工地一切规章制度。将身份证、计划生育证报甲方。未满法定年龄,不得来工地做工。如所有违反规定者,参照项目部相关规定处罚。

六、付款方式与工期。

该工程乙方队伍进场后,其先期费用由乙方负责,甲方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借给乙方一定数量的生活费,主体封顶付至劳务费的______%。工程竣工付至劳务费的______%。办完工程结算付至劳务费的______%。留______%待保修期满后一个月内付清。由于该工程工期紧,而且业主奖罚严励,为确保工程按工期竣工竣工,故乙方进场须交纳工期保证金_______万元。乙方在施工现场必须按照甲方确定的工期控制点,认真组织,精心施工,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如因乙方原因造成工期延误。除扣工期保证金外,将根据甲方与业主签订的合同给予处罚。

七、双方权力与义务。

甲方有权对乙方进行资格审查,对乙方违反合同条款内容实施处罚,经济赔偿及辞退的权力。

甲方根据工程要求,安排乙方实施工程承包内容,乙方应无条件遵照执行。

甲方提供给乙方尽可能方便的施工条件,并按劳务合同约定和业主付款情况支付劳务费。

甲方对乙方提供来的施工作业人员实行实名制,建立健康状况档案,对有残疾及智力障碍的作业人员一律清退,不得入场施工。

乙方必须向甲方提交符合承包资质并有权对甲方提出合法要求,主动承担合同内容的全部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乙主必须按甲方的要求进行安全生产、乙方不得擅自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对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出现的人身伤害及死亡事故,乙方必须承担全部责任,甲方概不负责。

乙方有权拒绝甲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指令,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供甲方参考。

乙方不得使用残疾及智力障碍的作业人员,不得瞒报,私自使用。同时乙方应提供人员名单、身份证。

乙方要管好自己的队伍,不得在工地及之外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一旦造成的犯罪的后果,甲方概不负责。

为确保工期,乙方必须按甲方要求,保证工程足够的劳动力,不得消极怠工。

八、违约责任与其他。

以上条款双方必须严格遵守,任何一方违反或造成工程停工,必须追究违约方责任。

如因乙方原因损害公司信誉、现场设备及对工程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赔偿全部损失,并从承包劳务费中扣除。

属于乙方自备设备,自带工具用具等,乙方必须自己保管,不得因此对甲方提出其他要求,更不得找借口影响开程质量和进度,由此造成的损失由乙方承担。

本合同一式叁份,甲方______份,乙方______份,经双方签字后生效。

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益。

甲方: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

代表:______________代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年____月__日___________年____月__日。

生态城市规划

54(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开封475001)。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ba)”研究计划中首次提出,1980年代以来,逐渐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虽然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并不久远,研究时间也较为短暂,但是其理论早已深植人心。中国历史上许多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诗歌或者画作或多或少的表达着他们寄居与山水之间的美好愿望,然而从现实角度出发,如果想要将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相结合,就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而在欧洲古代城镇和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人的村庄也可以看到生态城市的雏形,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生态理念体系。ard与1898年提出的“田园城市”(gardencity),一种近似于理想化的城市建设模式,基本思想是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但是真正有意识、有组织的对生态城市进行系统性研究则始于20世纪20-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关于城市问题和城市生态环境与人的关系等方面的城市社会学研究。从1990年至今的20年中,在全球范围内共召开了7次“生态城市国际会议”,每一次的会议都对生态城市建设的体制与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并逐步的完善。

但迄今为止,生态城市的概念尚无公认的、确切的定义,有关生态城市的建设还在探索当中。y(1981)首次正式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强调人类技术与自然的充分融合,以期最大限度达到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追求“物质、能量、信息”城市生态系统三要素的高效利用,以及系统整体的良性循环。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王如松从系统论的角度,认为生态城市系统是由社会、自然、经济三个子系统组成,与1984年提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在此基础上,y的定义,提出生态城市是社会、自然、经济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有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王如松,1988)。

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理念被提出后,也被广泛应用与生态城市而概念与建设目标中。王如松从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角度对生态城市做出了更全面的解释,认为生态城市是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通过改变城市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市域内外可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健康、文明的生态社区(王如松,2009)。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的概念在发展历程中,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其的诠释也在逐步发展着变化并且不断完善。

从近年来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结果来看,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应该是:在一定区域内,以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遵循生态学原理与生态经济规律,把区域内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破坏的回复以及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培育天蓝、水清、地率、景美的生态景观。生态城市通过其结构,对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劳动就业、治安防灾、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实施高效的管理,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的适度增长,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和谐。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殷实、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态社区,最终实现区域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和高度统一。

1.3.1生态城市首先应是一座绿色的园林城市,城市绿地覆盖率较高(50%以上)。

1.3.2生态城市是一座环境质量良好的城市。空气清新,有害气体的含量保持在最低水平,不会居民的健康带来危害。无酸雨、扬沙之虑。河水清澈,可供居民安全饮用和鱼类生存。城市垃圾经无害化处理后被安全输出。城市通风良好,排水通畅。

1.3.3生态城市是一个宁静的城市。生产和车辆发出的噪声被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工厂、铁等噪音源和居民区之间被森林、高墙等隔开,不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影响。

1.3.4生态城市的建筑风格应该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并讲究高尚的文化品味。建筑密度较低,留有充分的空地,高层建筑被严格限制,保证城市的通风和采光条件。

从全世界角度而言,生态城市规划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有关生态城市的理论、规划思路、设计方法和管理机制都还不够成熟,它需要生态学理论的指导和城市规划、环境规划、园林景观、城市地理以及文化、教育等多领域的共同协作。采取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研究方法,是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并适宜向以下几个方向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纵观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应审慎地看待我国目前以为牺牲地区环境品质和未来发展所需的生态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应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规划建设道路。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价值。

2.2.2经济生态原则。经济活动是城市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生态规划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持续性。这一原则要求规划设计要贯彻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促进生态型经济的形成。效率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许的承载能力之内。规划设计应结合自然,适应与改造并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平衡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2.3.1充分利用保护好城市周围的自然环境。把城市周围的山岭以及河流、湖泊周围加以绿化和美化。植树种草、整治水体,营造青山碧水的风景区,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城市自然保护区,没有条件的城市可以规划建造环城森林带等。

2.3.2搞好城市规划,精心安排市区绿地,建设花园城市。新规划城市应留出相当比例的空地用于绿化,老城市应结合城市改造,舍得拿出空地搞绿化,以改变原有的城市形象。

2.3.3大力建设生态住宅小区。住宅是城市居民生活和休息的主要场所,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及其周围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新建一般住宅小区绿地比例不应低于35%,高档住宅小区不应低于50%。

2.3.4环境质量是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环节,蓝天碧水是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建设中必须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工厂必须实现清洁化生产:污水、废水和噪声只有达标后才允许排放,垃圾必须经处理后安全输送出城市。对那些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则应毫不留情地加以关闭。

2.3.5要积极使用清洁能源,改变我国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今后应多开发水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代替以煤发电,以天然气发动汽车,以太阳能供热等,并组织力量开发煤的洁净化处理技术,减少空气污染。

2.3.6要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变废为宝和高效率使用资源。如将污水集中处理后循环使用,将工业废渣用作建筑材料,将生活垃圾送入专门工厂封闭焚烧用来发电和生产有机肥料等。

虽然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但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概念提出至今,在深入理论研究的同时,国外在以生态城市为目标的城市建设尝试与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其他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也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带来参考与借鉴。通过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案例分析,可将其建设模式划分为规划调控型、环境美化型、污染治理型、资源循环型以及功能转化型五大类。

3.1规划调控型。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从城市整体规划、土地利用模式和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等宏观调控层面上,应用生态学原理,制定明确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原则和途径,并指导和落实到城市生态化建设的具体措施上。以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为代表的一些城市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市建设发展规划,该规划由代表阶段性目标的6幅规划图组成,并针对各阶段性目标分别提出具体的建设措施,体现了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马交国等,2005)。阿德莱德的案例展示了在具有清楚的城市生态规划和发展框架情况下,应如何创建生态城市。

3.2环境美化型。

所追求的理想中的城市。其田园都市理论立足于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体现了人们要求与大自然融合、恢复良好生态环境的愿望,是城市与自然平衡的良好展示。“花园城市”新加坡,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和谐,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龙泳合,2008),是环境美化型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代表。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与人们对自然的关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追求天人合一的观念是分不开的,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应同自然界物种的繁衍进化协调进行,最终创造一个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城市。新加坡在城市建设初期开始引入“花园城市”的理论,并坚持不懈地予以实施,将城市与自然紧密结合(鞠美庭,2007)。在规划和建设中特别注意到建设更多的公园和开放空间;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海岸线并使岛内的水系适合休闲的需求。经过几十年努力,新加坡已建设成为举世公认的花园城市和生态型城市。

3.3污染治理型。

德国弗莱堡在制定了可行的环境、能源和气候保护等方面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各项具体措施的实施使生态城市建设得以扎实有效地进行。此外,弗莱堡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推广节能建筑,广泛应用高技术节能设备,并注重城市空间绿化,使得该市的城市环境保护对德国其他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德国的“环保首都”。

3.4资源循环型。

循环型城市的建设将循环经济模式贯穿和渗透在城市发展的产业。

结构、生产过程、基础设施、居民生活以及生态保护各个方面,是建立在城市功能的合理定位、充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和高科技基础之上进行生产消费活动的城市,是新形势下实现城市新发展思路的重要探索。日本北九州即是该类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

从20世纪90年代,在对城市污染进行强化治理的基础上,日本北九州市开始以减少垃圾、实现循环型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从某种产业产生的废弃物为别的产业所利用,地区整体的废弃物排放为零”的生态城市建设构想(侯爱敏等,006)。此外,日本川崎市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推进循环经济,环境大为改善,成为以高科技和先进环保技术著称的清洁城市,在日本乃至世界上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3.5功能转化型。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城市,其城市发展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城市的功能转型是个世界性难题,通过生态城市建设进行资源枯竭型城市功能转型是这些城市发展新的出路。法国洛林的城市转型即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车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三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提高钢铁、机械、化工等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经过大约30年的时间,洛林变成了蓝天绿地、环境优美的工业新区,由衰退走向了新生(徐敏,2007)。

1987年在北京召开的“城市与城市生态研究及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的应用国际讨论会”,推动了生态城市的建设。1980年代后期,上海市进行了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设计研究。我国也是宣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早发展中国家之一(张坤民,等,2003),其重要标志是于1994年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

其后,国家环保局于1996年编制了《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1996-2050)》,目标是在2050年全国生态示范区总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50%左右。1998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出在2010年基本改变城乡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状况。

自1980年代以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进行基于以生态原理的规划实践。在《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指导下,出现了一批生态城市规划试点,如长春、阜新、娄底、北京、上海、天津等都先后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扬州、常州于2001年开展中德合作的生态城市规划研究工作。至2003年底,全国已有135座城市在不同层次及角度提出了建设生态型城市的目标(黄兴宇,2004)。国家环保局在2003年出台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

近期,从追求城市管理的合理性与生活便利性出发,提出数字化城市、智能化城市的建设;在全球变暖问题成为世界人们关注焦点的当今,生态城市建设更是进入了低碳社会构建的新阶段。不难看出,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正是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发展过程。

在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方面,我国与国外城市具有相似之处。深圳在建市之初,即提出生态立市的战略目标,生态理念贯穿于其城市整体发展规划之中,是我国规划调控型模式的典型代表;环境美化型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是杭州,当城市建设走过了设置完善、布局合理的过程后,是否具有美感成为杭州城市建设的重心,“交通美学”也成为其城市建设的新理念,山东威海、辽宁大连等也属此类型;由于中国城市大都面临着多多少少的工业、交通等污染问题,污染治理是其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主要方面;资源循环型生态城市的建设是天津、南京和贵阳等城市的主要目标;而矿产资源丰富的淮北、抚顺、大庆等城市则面临着资源枯竭,城市发展亟需功能转型的挑战,国际上功能转化型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对这些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人们逐渐对开放空间的存在价值取得了共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居环境对自身的存在影响,因此,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代城市建设新的发展模式,生态城市的建设实施也逐渐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加强生态城市的建设,进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新课题,并且从我国国情出发,建设生态城市才是长久可持续之路。

由于国内的生态城市建设才刚刚起步,所以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城市成功的建设案例,以期找到适合自身的建设方案,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条建议:

(1)树立科学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观。

(2)实行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平等协调发展。

(4)加强公众教育,加强文化建设,普及生态文化,引导公民广泛参与。

生态城市的建设就是一的不断创新与实践的新理念的发展过程,这不仅是自然与社会物质空间的融合过程,更是对新文化、新理念、新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过程,通过对生态城市的建设,改造的不仅是人类的聚居环境,更重要的是人类的生存发展模式。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资源、环境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必须走城乡生态化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2]姚焕英,生态城市———环境战略的新认识,陕西环境,2003(6)。

[3]黄敏,如何实现城市的生态规划,科技创新导报,2011。

[5]达良俊田志慧陈晓双,生态城市发展与建设模式,现代城市研究,2009(7)。

[7]黄肇义杨东援,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例,国外城市规划,no.3,2001。

[10]郭怀成尚金成张天柱,环境规划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建设生态城市工作计划

根据生态学理论,人们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人类本身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只有保持系统各部分的平衡,人类生存的载体及其本身才能持续发展。城市发展要有利于环境生态、要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是正确的最高标准。建设生态城市,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和改造城市。

建设生态城市工作计划

随着人口急剧增加和城市化、工业化的飞速发展,道路污染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如何防治这样严重的污染?除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无铅汽油、安装净化装置等,还可以在道路中央分隔带两侧建立生态墙,形成“绿色屏障”,利用植物吸尘,杀菌、吸收有毒气体,减少噪声,提高空气湿度和降低气温等功能来综合防治道路污染,从而改善市民生存环境.

作者:段贺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农学院刊名:法制与社会英文刊名:legnsystemandsociety年,卷(期):2009“”(15)分类号:x21关键词:城市生态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