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课件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

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36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采取“一帮一”、“小老师”等方法,以全面提高数学成绩。

1、学习情况分析:

从上期单项测查和期末综合测查情况看出,在数与代数方面,小数的的乘除法掌握较好;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通过平时长期坚持练习,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都比较好;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能正确画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推导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面积计算方法。在统计与概率方面,知道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在实践与综合运用方面,学生参与了花边设计比赛、家庭用电调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没有真正内化,因此概念部分的得分率比较低;个别学生计算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看错、算错,导致计算错误;审题不够细致,思维不严谨,不能灵活解决一些变化的问题。

2、学生情况分析:

(1)踏实努力,积极上进:这类孩子上进心很强,热爱数学学习,他们的学习态度端正,书写工整,发言积极,作业正确率高,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向老师请教,不让问题蔓延发展。

(2)自以为是,耍小聪明:这类孩子比较聪明,但对自己要求不高,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上课要么和同学说话,要么自己玩自己的,作业马虎,因此,孩子身上的优势明显减弱。

(3)心浮气躁,贪玩好耍:这类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出浮躁,心静不下来,学习责任感差,耍心重,因此完成作业表现得极不专注,注意力容易分散,作业质量不高。

(4)学习懒惰,不会倾听:这类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懒”,懒得听、懒得写,遇到一点困难就逃避,学习欠账越来越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如三班的刘兰昌源、四班的雷昊宇等尤为突出。

三、教材分析。

1、全册书教学内容:

本册书共有6个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4个领域。

2、全册书教学目标。

1)能找出10以内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知道分数的除法、分数和小数的联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

3)会进行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及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4)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等量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m3、dm3、cm3、l、ml),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含义。

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8)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件

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

3、能正确完成课后第二题填空。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五段青蛙妈妈对小青蛙说的话。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教设备(电脑、投影仪、电教平台)。

多媒体电教软件(《回声》课件)。

幻灯机、盛水的`玻璃缸。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要点:

诱导预习。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节。

教学要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理解青蛙妈妈的话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听回声的录音。

2.你觉得这声音有什么特别?你想知道些什么?

3.设疑:你听过回声吗?在什么地方听到了的?回声是什么回事?

4.板书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细读,边读边议。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思考:这段话有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示图,用导读的方法回答思考题:

第一句告诉我们:小河上……。

第二句:半圆的……和水里的……连起来,好像一个……。

3.)指导感情朗读: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谁能把这美的感觉说出来?

过渡: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请同学们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完后用一、两句话告诉老师。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小声自由读。

2.)在这里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看谁能用一句话来告诉老师?(强调“桥洞”)。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小青蛙和“看不见的小青蛙”的话用“___”划出来。

4.)检查,示句: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谁?你在哪儿?”

5.)指导读句想一想:小青蛙两次说话的语气一样吗?从哪里知道的?

a.指导按标点符号读好句子。

b.分角色朗读:谁来当小青蛙?谁来当看不见的小青蛙?让我们听听“看不见的小青蛙”怎样学小青蛙说话的?(提示:学话的小青蛙要比小青蛙声音要小。)。

6.)(读小青蛙妈妈的问话。)听到有人在学自己说话,小青蛙心里非常奇怪,书上怎么说。

理解:奇怪极了。

板书:奇怪。

示句:“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7.)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出示生字卡读读理解:cang。

过渡:多好向的小青蛙呀,桥洞里真的藏着一只小青蛙吗?让我们跟着青蛙妈妈一起去看一看。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

思考: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

2.)示第四自然段。

默读:把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用“.”把它点出来。

示生字卡读读理解:

jianreng。

捡扔。

(用做动作的方法学记这两个生字)。

3.)再找出写河水变化的句子,用“___”划出来。

4.)做实验:利用玻璃缸投石演示,观察水面的变化。

5.)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刚才老师做的实验,跟课文所讲的现象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边读课文的句子,一边想象刚才的情景。

6.)读句“……河水……荡回来”,出示生字卡读读理解:

bodang。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课件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3、学会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培养观察能力。

4、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

2、观察能力的训练。

难点: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用橘皮、馒头、面包片来培养青霉和曲霉,为每个小组提供长有长霉的面包和长有长霉的水果;制作有关青霉、曲霉和蘑菇结构的cai课件。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制作模型模拟孢子的传播。

学生:复习七年级上册有关单细胞生物的内容中酵母菌的结构;查阅有关真菌的知识;制作孢子印。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三节真菌观看课件,生机盎然的`自然界,感受大自然的美,从生物圈的角度来认识真菌作用。播放cai课件,关重展现各种各样的真菌,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导入本节课的地内容。

各种各样的真菌学生根据观看的课件内容,并观察实物标本,结合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见识以及自大搜集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对真菌的了解。提供实物标本及自己搜集的资料,参与学生讨论,及时评价和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和课本外获取信息的能力。

观察与思考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注意看它们的形态和颜色。观察新鲜蘑菇的形态。讨论:1、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点?2、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了什么?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它们的营养方式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提供长有长霉的面包和长有长霉的水果。利用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些真菌,同时让学生观察青霉和曲霉以及蘑菇的结构图,了解分们的形态结构。

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学生回忆,结合新知识说出单细胞真菌的结构。出示酵母菌的插图,与学生共同了解有关酵母菌的知识。

通过模拟实验体验孢子的传播过程。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章所学知识,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带领学生做模拟实验"孢子的传播过程"。与学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真菌的繁殖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物体,跟着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

学生汇报,交流。

生1:我准备用印泥……。

生2:我用水彩笔……。

生3:我用纸把它盖住折出边角痕。

……。

2、搬一搬。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汇报: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朋友面目全非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物体的一个面,像这样把物体的一平平的面表示成一平平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3、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生:……(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这几种名称)。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了,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呢?

生1:长方形和正方天花乱坠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圆没有角。

生2:……。

4、师小结(略)。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分一分。

同桌合作给信封袋里的图形分类,分完后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

2、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小棒摆出这些平面图形(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

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生:……。

师:有一个图形大家都没摆出来,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圆没法摆出来?

生:圆没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

3、认一认。

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学生在认的同时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4、找一找。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四、全课总结、动手拼图。

生动手拼,拼后展示。

人教版初中生物课件

2、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两种传粉方式,能够举例说明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结构特点和人工辅助授粉的意义。

通过识别风媒花和虫媒花,注意培养的观察、实验和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风媒花和虫媒花”对传粉的适应特征,继续树立“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花的传粉方式和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间就要开花,花开才能传粉,传粉的结果是产生种子和果实。植物的这一系列的生理过程,“传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植物,它们的传粉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某一种植物来说,传粉的方式又是相对稳定的。植物具有什么样的传粉方式,这与植物本身花的结构有关,是长期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只有了解了不同种植物的传粉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和提高植物的`授粉率,为多结果实和种子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从教学的安排看,讲到风媒花和虫媒花的时候,北方的学校已进入了秋季,而秋季开花的植物相对春季、夏季要少得多,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可根据所在地的环境特点,有计划的提早安排采集的种类、时间、地点。也可以在不同的开花季节,照些像片,也可以把像片制成幻灯片以备课上之用。

教法建议。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开花现象是有一些感性认识的,所以讲述时要结合学生日常的生活知识,并要强调开花时花的各部分都已发育成熟,花被展开,花蕊显露出来。

对于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征,可以先通过录像或实物,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有的学生误以为玉米植株上雄花的花粉落在雌花的柱头上,也属于自花传粉。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自花传粉的概念,并指出凡是单性花都不可能进行自花传粉。

建议教师要求学生在异花传粉植物生长开花季节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时要设置对照植株(即除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外,其他方面的情况尽可能相同的植株),只有通过对比,才能看出人工辅助授粉的效果。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花的传粉方式;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征。

难点:对虫媒花和风媒花的观察和比较。

手段: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设计思想: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2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估一估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用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赏月、吃月饼)(课件)同学们爱吃月饼吗?(爱)。

师:这里有4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公平呢?(课件)。

生:一人分2块,这样才公平。

师:数学上把“公平、一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如果有两块月饼,又该怎么分呢?(课件)。

生:每人分一块。

师:现在月饼只有一块(课件),还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

生:能。(师板书: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生:分数。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认识1/2:

师:谁能结合刚才分月饼的过程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指名学生再次说说1/2的意思。

师:(师指另一份月饼)那这一份呢?(让学生明白另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1/2)。

师:现在同桌相互说说1/2的意思。

师:1/2怎么写呢?(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先写一短横—,表示平均分;再写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两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1/2怎么读呢?(生读一遍,再书空写一遍。)。

2、理解1/2:

(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

师:大家想想,半块月饼可以是1/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是这样分的?

生:一个苹果、一个蛋糕……(用生活实例完整地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动手折一折。

师:其实,我们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上也都藏着1/2,想不想把它找出来?

请看要求(课件出示: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

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含义。

师:(巡视指导),做完的同学同桌互相小声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张纸的1/2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生1:我把这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这张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生3:我把这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师:追问,这些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出1/2?

生:都是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师:对!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3、判断1/2,引出1/4。

师:老师也折了几种图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们的1/2呢?请大家用手势判断“对”或“错”,看谁反应快!(课件出示:)。

生1:第一个对,因为它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生2:第二个错,因为它不是平均分。

生3:第三个不是1/2,应该是1/4。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练习,进一步明白1/2的含义,同时巧妙的引出了】。

4、探索1/4。

(1)、认识1/4。

师:谁来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它的1/4。

师:谁会写1/4?

生:一生上台板演,全班书空。

(2)、探索1/4。

小组活动: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并涂一涂。

师:小组先讨论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动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小组自愿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全班交流。

同桌互相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师:追问:这些图形都相同,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1/4来表示?

生: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1/4。

师:很正确!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1/4。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来!睁大双眼到生活中看一看。

1、看: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课件)。

2、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

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8?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

(四)回归生活、全课总结。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分数,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它们。下面就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内容吧!(播放《幸福拍手歌》)。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

1/21/4。

(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作品展示)。

人教四上数学课件

多位数的认识复习(人教四上)。

复习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难点:

重点: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难点: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具准备:

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

1、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习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4231579、30050082、3960400000、7000700070、700300009、267400xx0、315400000、50708000000。

2、写出下面各数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80000、9000000、47000000、xxxx0。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325600000000、480000000005、求近似数。

1)16483520、9528641、799000、380800、8396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2)2709546312、983536478、89970804758(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5、比较大小1650010○16500100;350020○530020;2509200○2509000;6309607○670630。

6、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

3)一个0都不读的数。

4)只读出一个0的数。

5)要读出2个0的数。

6)约等于3亿的数。

7)约等于10亿的数。

四、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1、2、3。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支红粉笔、五支白粉笔。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国庆节,你知道今年10月1日是祖国几周岁的生日吗?56年前的10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让每一位中国人为之自豪。但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国旗中还隐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出示出一面国旗:

2、判断:小强身高1米,他的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比是1∶173。

明确:同类量相比单位名称要相同。

二、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强调:这里的3∶0是表示两个队各赢了几局,不是相除关系,而今天学的比是指两个数的相除关系。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你知道吗?公元4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利用线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几何比——黄金分割,它的比值大约是0.618,比大约为2∶3。

介绍:黄金割应用非常广泛,国旗的宽与长的比是2比3,接近黄金分割,现在你们知道五星红旗为什么这么美观了吧!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黄金分割:

t型台上选模特也要求模特的身长与腿长的比符合黄金分割。

理发师也将黄金分割运用到发型设计中去。

……。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调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

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些圆形物体和圆形纸片,圆规。

学具准备:

圆规、学具以及收集的一些圆形物体的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羊吃草的故事(猜谜)。

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

先请同学们猜测一个字。再猜两个字的水果名。

师: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范围有多大?

(用电脑演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原来羊能吃到的草的范围是一个圆。)。

一、谈话导入。

1、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过圆形?

4、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圆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动手尝试,认识圆的特征。

(一)、初步认识圆。

1、说了这么多圆,看了这么多圆,你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圆?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你手头的的。(问题就只工具动手画一画。(学生动手画圆)。

2、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圆,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要停留在借助什么来画的,不要作过深的追问)。

3、比较:看看你所画的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交流:以前所学的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二)、用圆规画圆。

1、刚才有同学用圆规画出了一个圆,其他同学会画吗?请拿出准备的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交流:谁来说说用圆规是怎样画圆的?或者说在画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指名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圆规的使用方法。)。

要点:针尖要戳在纸上,另一只脚是笔,两脚随意叉开。

3、全班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我们把两脚叉开4厘米来画一个圆。(画好的同学拿出剪刀,把画的圆剪下来。)。

(三)、圆各部分名称。

1、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打开书,把例2的一段话认真地读一读。

2、反馈交流:你知道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

(圆心、半径、直径,分别用字母o、r、d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圆上将个部分标一标、画一画。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出示3个圆,分别判断,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圆心、半径、直径的关系。

1、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地查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研究研究?大家手头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大家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另外,我还有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自备本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第二,实在没啥研究了,老师还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打开看看,或许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小组活动。

2、反馈交流:

要点: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3)、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r=2/d;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4)、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这些对称轴就是圆的直径。

还有其他的发现吗?学生可以自由说。

3、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学生自由填表,反馈交流。

三、应用拓展。

完成“练一练”第2题。

(1)、读题,说说是怎样理解题意的。(注意说清直径是5厘米,圆规两脚叉开即半径应该是2.5厘米)。

(2)、学生画一画,反馈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大家的探究,我们已经获得了许多关于圆的知识,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刚才的画面(课件再次显示)。

这不就是圆的魅力所在吗?

五、布置作业。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圆周率得出的过程。

3、会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结合课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教重难点:

体验圆周率的得出过程。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尺子、绳子,每个同学准备直径是3厘米、5厘米、8厘米的圆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用心感悟,理解概念。

a)要求兔八哥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

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说出你的依据吗?(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

b)要求鸭小弟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c)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吗?(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d)指出你手上的圆的周长。

三、动手操作,体验过程。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任意两个圆的周长并完成表格。

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3、提出猜想。

你觉得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引导学生观察手上三个圆,说说你的想法。

跟直径、半径有关。那你觉得有什么关系呢?

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

5、汇报展示。

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6、认识圆周率。

7、引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c=d。

四、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1、计算下面圆的周长。

两个圆先求出示一个知道直径的圆,利用公式完成练习。

2、判断题:

1)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就越大()。

2)圆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3)半圆的周长就是它所在圆的周长的一半()。

3、解决开始跑步的问题。

4、计算我们人民币1元的外周长,不知道条件怎么办?先测量然后计算。

5、拓展。

五、温故知新,总结课堂。

人教英语选修8课件

克隆一直与我们同在,而如今它还要持续下去。这是一种用来生产与原型完全相同的动植物的方法。当园艺师从生长着的植物上剪下枝条来培植新植物时,就会产生这种现象。这种现象也发生在动物身上,从同一个原生卵子产生性别和相貌相同的双胞胎也是克隆。实际上,这些都是自然克隆现象。

克隆技术有两大用途。第一,园艺师一直用它生产大量的供商用的植物;第二,它在对新植物物种的研究以及对动物的医学研究方面都是很有价值的。克隆植物简单,但克隆动物就比较复杂了,是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克隆哺乳动物的多次尝试都失败了。但是,科学家的决心和耐心最终得到了回报,这就是具有突破性的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它的程序如下图所示:

1.母羊(a)提供一个卵细胞。

2.在卵细胞中取出细胞核。

3.卵细胞准备接受新的`细胞核。

4.母羊(b)提供一个供克隆的躯干细胞。该细胞核应包含生产一头新羊所需要的全部基因。

5.取出该细胞的细胞核。

6.用电把母羊(b)的躯干细胞核和母羊(a)的卵细胞结合起来。

7.细胞分裂并生长成胚胎。

8.把胚胎植入另外一头母羊(c)体内,母羊(c)就是克隆羊的x孕者。

9.这头小羔羊就是母羊(b)所提,供的细胞核克隆而成的。

另一方面,多莉的出生引起了一阵强烈的反对,对,对媒体和公众的想象力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引起了争议,因为它突然打开了人们的眼界,看到了有可能:用克隆技术来治疗重病,甚至克隆出人类。

尽管目前供克隆研究的人体卵细胞和胚胎还很难得到,但报纸报道说,有些邪恶头目希望把自己克隆出来以实现他的野心。宗教领袖也提出了道德方面的问题。各国政府惶恐不安而且更加谨慎,有些政府开始改革司法制度,明令禁止进行克隆人类的研究。但是其他国家如中国和英国,则还在继续收集克隆技术有可能提供丰富有的医疗救助的证据。然而,科学察们仍对克隆技术有助于人类还是有害于人类,以及克隆技术将把我们引向何处困惑。

人教英语选修8课件

我给住在乡下的母亲打电话的时候,她感到很心烦。“我们院子里有几条蛇,”她告诉我说,“蛇时不时地爬到屋子旁边来,似乎是在屋子附近离胡桃树不远的地方安家了。你能不能把它们赶走?”我感到很自豪。这回我有机会来表现一下自己了。我要发明某种仁慈的东西,既可以把蛇捉住,而又不会伤害它们。我知道我的父母是不会让我伤害这些生物的。

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有没有现成的任何产品能帮助我。但是,看来只有一种毒蛇的药粉。很明显,我得找一种新的方法了。于是我就着手研究蛇的习性,以便能用最容易的方法来捉住他们。好在这些爬行动物都很小,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经过一番研究准备之后,我决定采用三种可能的方法:第一,铲除蛇的栖息地;第二,用男人或女人的香水或食物把它们引进陷阱;第三,降低它们的体温,使它们困乏,这样就很容易把它们捉住。我决定采用最后一种方法。我买了一个制冰淇淋的不锈钢碗。在碗的内壁和外壁都抹上果冻,这些果冻冷却后会冻结。我把这个碗放进冰箱,冷冻了24个小时。与此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冰块儿。

第二次试验我用的还是冻结的碗和冰块儿,但是这次我是在夜晚气温开始变凉的时候把它们放在蛇窝的上方,然后像以前那样用桶把碗罩住,通宵放在那儿。第二天一早我就去看结果。这一次我小心翼翼地蹲下去检查的时候,发现蛇都是睡意浓浓的。但是一把它们提起来,它们就要咬我。因为它们都是毒蛇,所以很显然我还得改进我的捕蛇方案。

第三次试验重复了上一次的程序,不过第二天早晨我的手里拿了一个捕鱼用的小网。这是因为我预料蛇还全再咬人。但是经过仔细监视,证明这些蛇是制造不了麻烦的,一切都按计划进行着。我把这些温顺的蛇收集起来,第二天就愉快地把他们全都释放到野外去了。

由于朋友和亲戚的敦促,我决定把我这次的发明运到专利局去,请他们对我这次成功的思路给予认可。只有你得到这种承认,你才可以说你是一个真正的发明者二(评定)专利标准非常严格,除非新的想法真是新颖的,否则很难被接受。此外,你的想法如果属于下列情况,那么你也不可能得到专利:

·一种发现·一种科学理论或数学模式·文学或艺术·一场游戏或一笔交易·一个电脑程序。

·一种新的动植物物种。

你的产品要经过仔细调查,证明它确实是与众不同的,你才能获得专利。专利局还有一大批审查人员,他们的唯一职责就是审查你的专利申请是否有效。如果通过了所有这些审查,你申请的专利就会在你提出申请的18个月之后公布出来。于是,我填了表,向专利局提交了申请书。现在就是等,待和期盼了。将来你看看我的银行结余金额就会知道我是否成功了祝我好运吧。

人教英语选修8课件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初一年级十三个班的教学,从一周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整体的学风还是不错的,课上的气氛比较活跃。大部分同学能够做到合作配合,但是也有一部分自控能力差的同学课上的小动作太多。由于生物这门学科是初一学生新接触的一门学科所以本学期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自学习惯,最大限度的营造一个和谐奋进的课堂气氛。

二、指导思想。

依据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把握好重点和难点,克服教学的盲目性,改进课堂上的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手段增加课堂新亮点达到吸引学生眼球和提升学习兴趣的目的。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团体合作的精神。促进自身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最佳的结合,使得师生共同进步,提升生物学的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以及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真爱的生命的热忱,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树立建设家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成绩目标:力争期中期末考试学困生不超过5%,优秀率突破10%。

5、自学习惯:自学、精讲、以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是我校的特色教学方式,所以从初一开始就应该一直把这样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让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自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四、教材分析。

(一)内容选择和组织特点。

1、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

2、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

3、注重科学方法教育。

4、重视能力培养的梯度设计。

5、注重对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适当删减需要单纯记忆的知识。

6、注意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二)内容分析。

本册书总共有三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的生物和生物圈、第二单元生物与细胞、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着重分析本册书的其中重点两章的内容:

1、第二单元,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本章将围绕细胞是构成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讲述细胞的生活。细胞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具有与生物体相似的特征,这是生物体在不同水平上的一致性。从当代生命科学的发展来看,从细胞水平认识生命活动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应该对细胞的生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研究细胞的`生活还与人类以及动植物的健康密切相关,对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2、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本单元从生物圈的角度扼要介绍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生理和分布。特别重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在教材的编排中改变了原教材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状况,删减掉不必要的形态结构等记忆性知识,重在让学生理解和的领悟有关的生物学原理。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让学生了解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五、主要措施和教学手段。

1、解读教材。

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同时要调整备课的重点,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

教师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和改造。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的系统的解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路活跃、独立思考并善于发现自己的见解,就要看老师能否把教学意图转换成学生的行动。

2、改变教学手段。

初中生物教学应该结合中学生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实现教学过程智能化、现代化,使生物教学跳出文字和教室,使学习成为兴趣,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现代的探究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把文字教材转换成为图、文、声并茂,把教师难以说清和教室里不好演示的的抽象难懂的重点、难点,跨越时间与空间,跨越学科与领域的知识,形象、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3、以学生为本。

生物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思维,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整个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能从生物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主体意识、有独立人格尊严的人,让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获得成功和生命价值的体验,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与尊严。

文档为doc格式。

人教版小学科学课件资料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正确连接电路。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小灯泡、1.5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

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教案《科学教案》。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导线电池。

不同实物图展示:

3、简单电路。

中职

暑期逛书城,我被薛瑞萍老师著的《我们二年级啦》一书吸住了眼球(因为我任教的班下学期也进入二年级啦)。于是我当即买下它,捧回家细细阅读。

薛瑞萍网名“看云”,自称“草根老师”。一位来自基层的语文老师,靠着自身不懈的努力成为有名气的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很了不起!《我们二年级啦》是看云老师由自己的网络班级日志编著而成,是国内第一部真实、自然、清晰、完整的班级成长记录。书中记录了她的教学、班主任工作以及部分生活,事情贴近我们的教学。读了这本书,我真是受益匪浅。

而不觉得狂妄,有的只是对她的折服。这本书,让我充满了读书的欲望,充满了。

做一个语文人的欲望,充满了做一盏指引孩子前行的明灯的冲动。

身为老师,毋庸置疑,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学生爱读书的。同时,自己也是一位家长,也担负着教育自己孩子的重任,作为父母,自然从心底里希望自己的孩子更能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如何让贪玩爱耍的孩子静下心来读书,一直是我的学生家长和我在思考的问题。在看云老师这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让自己爱看书,让自己的爱看书像风儿一样拨动孩子的心湖,让他在自己阅读书籍的美妙情景中不知不觉被传染,被带动,继而成为阅读之旅的伙伴。如何激起家长看书的热情,请看看云老师的做法:“从前都是希望教师与家长合力,共同做好教育儿童的事情。现在,在我们这里同时发生着的事情是:教师与儿童合力,督促或者逼迫家长读书;家长和孩子合力,令教师葆有激情并使工作的境界不断提升和完善。理想的教育,是学生、教师、父母都同时具备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身份——这是圆融完满的生命的教育。”看云老师的整个教学,都是自己先感化孩子,然后通过孩子再来感化家长,从而达到了家长与孩子同读一本书的目的。再看看自己,我们现在正处于看云老师所说的第一阶层,希望家长与教师合力,共同做好教育儿童的事情。薛老师的教学,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我们何不像看云老师一样先感化孩子,然后让孩子来感化家长呢,这样我们还会怨家长不合作吗,这只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家,还需继续努力。

无限信仰书籍的力量。书籍能照亮看云老师的世界,能带给她那么快乐的精神世界,相信它同样也能带给我同样的愉悦体验,也能照亮我作为语文教师,作为孩子母亲的世界,让我和孩子、学生一样享受到汲取知识的幸福。

中职

丞相()。

饮酒()。

都督()。

惩罚()。

水寨()。

呐喊()。

调()度。

二、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带“然”的词,请用线把他们和后面的解释准确地连起来,并选择带“然”的词填入下面各句中。

1.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误了大事。”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3.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不提借船的事。4.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三、写同结构词。

1.动静(一对反义词):()()(2.呐喊(一对近义词):()()(3.顺风顺水(abac):()()(4.探听探听(abab):()()(四、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境空。

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是()。

2.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3.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作者))))););)。)。))。

4.“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课文中和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把这句话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五、阅读答题。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2.简述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原因:经过:结果:

六、文学常识填空。

1.()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它与()、()和()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2.诸葛亮复姓(),名(),字(),又称()先生,是三国时代著名的谋士。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有关他的故事大都脍炙人口,例如()、()、()等等。请把你知道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参考答案:一、二、1.必然2.仍然3.果然4.忽然。

四、1.《三国演义》,罗贯中。2.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3.有胆有识,才智过人。4.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比不上诸葛亮。

五、1.如鱼得水。2.起因:刘备想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经过:刘备和结拜兄弟关羽、张飞三次去隆中请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着,第三次才见到并共商天下大事。结果: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

六、1.罗贯中;《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2.诸葛,亮,孔明,卧龙。《空城计》《草船借箭》、《借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