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应用范围广泛的写作技巧,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阅读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学习一些优秀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大学生论文题目有哪些

2、1择业观念滞后于就业制度的改革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大学生分配制度被彻底打破,但是,人们已经习惯的包分配的观念还依旧存在,“自主择业”的择业观念还没有完全被家长及大学生所接受;又由于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与单一的就业观念的矛盾日趋突出,同时旧的择业观念仍然左右着部分大学生及家长的思维,从而造成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偏差,产生心理题目。

2、2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由于新的就业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渗透到了大学生就业领域,双向选择过程中凭关系择业还有一定市场,“优生优荐”,“优生优选”的原则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出现优生不一定有好单位,差生凭借关系照样能找到好单位的现象,这些现实存在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的公平竞争,造成部分大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产生一些心理题目。

2、3家庭因素的影响一些家庭在传统思想和观念的支配下,为上大学的子女设计了一个理想的就业蓝图,并千方百计地帮助子女安排工作,家长希看自己的子女选择的职业工作环境好,社会地位高,报酬高,无风险又稳定。这种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子女安排一切,往往不考虑子女的主观愿看和个性特点及能力特长,由于家长和子女思想得不到同一,或者家长的行为与学校的.教育相矛盾,往往导致大学生择业的矛盾心理。

2、4就业指导工作的滞后一些学校只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传授,放松了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忽视了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题目缺乏分析和研究,对就业观念、择业技能和技巧缺乏系统的指导,就业指导工作明显滞后于学生就业心理的发展变化,导致大学生产生就业心理题目。2、5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一些大学生自身素质不强,他们或者心理发展不成熟,承受不起挫折与失败;或者由于不努力,学习成绩差,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实践经验;或者由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道德修养差,胸无大志,只考虑眼前利益;或者由于缺乏对自己的正确熟悉,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些素质的欠缺导致竞争实力欠缺,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造成求职过程中一些心理障碍的发生[4]。

3对策。

3、1更新择业观念,重视社会现实大学生中诸多心理障碍往往是由于择业观念不正确而产生的,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择业中,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个人需求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在注重个人价值实现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社会的需要;其次要改变过往那种“一次就业定终身”的思想,对于毕业生,不必向以往那样看重毕业时的第一次就业,由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活动日益频繁,人们择业的空间和选择余地也在逐步地扩大;第三,择业时,应该把用人单位的环境是否具备一个有利于个人健康发展作为主要考虑因素。毕业生的眼光不能仅仅停留在用人单位的待遇方面,而应该结合自身特点,考虑用人单位是否具备个人潜能发挥的空间。重视社会现实是大学生择业必备的健康心态之一。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机会也在增加。我国目前的经济、教育结构仍存在不公道的现象,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不可能令每一个人都满足。因此,大学生必须从实际出发,更新择业观念,重视社会现实。

3、2树立择业信心,积极参与竞争自信是大学天生才的基础,也是择业成功的条件。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有充分的熟悉,把客观条件和个人理想结合起来,树立择业信心。这就要求大学生平时就应该留意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把握好每一次机会,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择业中布满自信,积极参与竞争。

3、3培养独立意识,进步承受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心理思想等方面都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对于择业中所产生的心理障碍,最主要还在于进步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学生平时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和练习,特别在面对挫折时,要善于积极调整自我的心态,客观分析,积极进取[5]。

3、4加强就业指导,开展心理教育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误区和心理题目,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对就业政策的不了解,对求职择业的环境不熟悉,盲目择业,造成了心理失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一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广泛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先容社会发展状况和就业形势,并对其进行有关求职择业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全面熟悉与理解政策和就业形势,把握求职中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二要进行榜样教育,既要在往届毕业生中寻找艰苦奋斗、业有所成的榜样,又要在应届毕业生中树立意志坚定、自愿到基层工作的榜样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三要早抓、齐抓就业教育,就业教育应从学生走进大学校门的第一天抓起,它不仅是就业指导部分的工作,而且是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全体教、职工,尤其是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让学生了解学生与就业的关系,社会职业对人才的要求,使学生尽早树立起良好的就业心态和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同时,学校要加强就业心理咨询工作,了解把握择业阶段毕业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客观熟悉自己,做好择业前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预备[6]。对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题目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题目,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

3、5心理调适方法。

3、5、1自我心理暗示自我心理暗示是利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手段,对自己施加影响,从而达到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通过自我心理暗示,大学生可以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在择业中大学生可以经常用一些诸如:“沉着、冷静”、“谦虚”、“我一定能行”等简短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调节自己的情绪。

3、5、2适度宣泄法适度宣泄法是通过某种途径把内心的冲突发泄出来,以使心理得以平衡。当感到紧张或焦虑时可以进行适度宣泄,向老师、同学、朋友倾诉自己的忧虑和不满,也可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消除心理压抑。

3、5、3放松练习法放松练习法是通过练习,学会身心放松的方法。大学生可以利用某一物件来发挥自我想象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使自己的头脑清醒、心情愉悦,该法可以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反应,如焦虑、紧张、头痛等。

3、5、4留意转移法留意转移法是通过转移留意,使个体的留意力由消极情绪转移到积极情绪的一种方法。为此,大学生可以有选择的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将留意力转移到积极的活动中,使自己没有时间沉醉在那些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良情绪中。

大学生论文题目有哪些

3、大学生创业指导体系构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

4、创业融资、众筹平台转型与中国智造--以点名时间为例。

5、“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6、成教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分析。

7、基于大学生创业模式的创业保障措施研究。

8、“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

9、基于跨境电商平台的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研究。

10、财经类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11、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基于云南省高校的视角。

12、岗位创业视阈下高职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研究。

13、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研究。

14、网店创业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5、创新创业导向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16、大学生创业实训公司的成立与探索。

17、基于就业视角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18、人格特性与环境认知对高校学生创业态度的影响。

19、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20、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融资与众筹对接研究。

21、对农业创业致富的思考。

22、产品设计创新创业。

23、创新创业形势下农村大学生择业去向引领--基于马克思需要理论。

24、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及社会支持研究。

25、大数据技术下创业型人才的胜任特征及培养机制研究。

26、电商带动的学生网络创业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27、关于大学生生态养殖创业的国家优惠政策分析。

2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融合性研究。

29、创新创业与商务英语内容依托式教学的“动”结合。

30、基于组织特征的创业型大学教师创新能力研究。

31、泰州市“网店微商”大学生工作室创业模式构建。

32、大众创业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心理分析。

33、基于大学生成长因素视角下的创业教育服务模式探析。

34、互联网思维下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开发--以年年家玻璃小铺为例。

35、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36、浙江沿海地区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37、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的选择--以粤东六所高校为例。

38、大学生互联网创业能力研究。

39、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与结构分析--以璐芳美美妆创业为例。

40、大学生创业学习及教学课程支撑体系研究。

41、基于创业失败视角的逆商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以义乌工商学院为例。

42、隐性知识共享视角下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

43、探析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四个核心。

44、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作用机制研究回顾与展望。

45、融创新创业教育于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经管类专业为例。

46、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模式的毕业设计新形式研究。

47、基于ahp与模糊数学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体系研究。

48、基于ssh框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49、创新创业对湖北省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50、建设能够激励创新和创业的体制机制。

51、国内外创业型社会企业对比分析。

52、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效果的影响分析。

53、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54、高校团组织促进青年创新创业帮扶机制研究。

55、创新创业教育本质内涵的演变及其深化策略。

56、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公益创业的视角。

57、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探索。

7.伦理观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德育教育问题论文。

8.醴陵的大学生创业。

9.大学生创业个人评价。

10.大学生创业学习总结。

大学生本科论文题目与选题

3、内蒙古资源环境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研究。

4、循环经济模式下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

5、新疆南疆经济空间演化格局及驱动力分析。

7、基于海洋生态产品的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经济激励额度评估。

8、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研究--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

9、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10、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11、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用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绿色索洛模型”的分析。

12、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房地产市场风险防范。

13、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门槛效应--基于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14、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评述。

15、中国旅游经济运行监测与预警: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16、从宏观数据看中国经济的当下格局与长期增长前景。

17、创新驱动、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溢出及门槛效应的实证分析。

18、从共享单车上树现象谈如何有效管理推动共享经济健康发展。

19、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增长的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20、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

22、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23、新兴经济体国家工业化水平测度的实证分析。

24、中国分享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

25、论“分享经济”下我国劳动法保护对象的扩张--以互联网专车为视角。

26、土地资源错配及经济效率损失研究。

27、美国经济政策转向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28、浙江县域土地经济效益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29、中国海洋经济系统稳定性评价与空间分异。

30、房价对地区经济收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3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

32、资本流动突然中断对不同负债结构国家的经济影响。

33、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34、我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空间效应分析。

36、基于动态因子分析法的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37、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战略的调整与实施。

38、我国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39、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运行规律的解释力和话语权。

40、积极探索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

41、中国fdi与odi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启示。

42、马克思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比较。

43、农业机械化、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研究。

44、城市化、人口红利与日本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45、区域人口、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情景预测研究。

46、煤炭消耗、污染排放与区域经济增长。

47、我国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理与实证研究。

48、中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倒u型关系:杠杆率非对称变化机制视角。

49、城市规模与经济密度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

50、城市群内部经济服务化空间互动关系分析--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

大学生论文题目有哪些

考查内容:考查求职者对自己的了解程度。思路:介绍内容要与个人简历一致;表述上尽量口语化;切中要害,不谈无关、无用的内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事先最好以文字形式写好背熟。

2、谈谈家庭情况。

考查内容:了解应聘者所受的教育,,以及未来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思路:简单罗列家庭人口;强调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父母对自己教育的重视,家庭成员的良好状况及其对自己工作的支持,以及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3、有什么业余爱好。

考查内容:业余爱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思路:最好不要说自己没有业余爱好;不要说那些庸俗、令人感觉不好的爱好;最好不要说爱好仅限于读书、听音乐、上网,否则可能令面试官怀疑应聘者性格孤僻;最好能有一些户外业余爱好来“点缀”形象。

4、最崇拜谁。

考查内容:应聘者未来的发展方向。思路:不宜说自己谁都不崇拜或崇拜自己,也不宜说崇拜一个虚幻或不知名的人;不宜说崇拜一个明显具有负面形象的人;所崇拜的人最好与自己所应聘的工作能搭上关系;最好说出所崇拜的人的哪些品质、思想感染、鼓舞着自己。

5、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哪些大学课程。

考查内容:应聘者的知识结构与个性偏好。思路:一般而言应实事求是。

6、谈缺点。

考查内容:应聘者的诚信度和自信心思路:不宜说自己没缺点;不宜把那些明显的优点说成缺点;不宜说出令人不放心、不舒服的缺点。

7、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

考查内容:应聘者的求职动机、愿望及对此项工作的态度。思路:宜从行业、企业和岗位三个角度来回答,如“我十分看好贵公司所在的行业,我认为贵公司十分重视人才,而且这项工作很适合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

8、如果录用你,你将怎样开展工作。

考查内容:应聘者处理事情的基本能力。思路:如对应聘职位缺乏足够了解,最好不要直接说出自己开展工作的具体办法;可尝试采用迂回战术来回答,如“首先听领导的指示和要求,然后了解和熟悉有关情况,接下来制定一份近期工作计划并报领导批准,最后根据计划开展工作。”

9、我们为什么要录用你。

考查内容:应聘者对个人和对单位的认识。思路:最好站在招聘单位的角度来回答。招聘单位一般会录用这样的应聘者:基本符合条件、对这份工作感兴趣、有足够的信心。

10、作为应届毕业生,缺乏经验,如何能胜任这项工作。

考查内容:招聘单位并不真正在乎“经验”,关键看应聘者怎样回答。思路:回答最好要体现出应聘者的诚恳、机智、果敢及敬业。

没有一个求职者不想在面试中取得成功,但是有不少求职者不知道对于面试,自己应该如何做才能保证面试成功。下面就为求职者介绍几点求职者面试需要做的准备,相信一定能够增加你面试的成功率。

准备1、了解公司概况及求职职位的要求。

得到面试通知之后,你就要迅速查找该公司的概况,对公司做一些最基本的了解,避免面试官向你提问有关公司的问题时,你回答不上来,同时更要非常清楚你所有应聘职位都有哪些相关的要求。

有的求职者对公司整体情况不了解,对自己应聘的职位有哪些具体的要求也不是十分清楚。在面试时面试官也肯定会问到相关的问题,如果你一问三不知,面试的结果也就不难想象了。

准备2、查找公司地址。

提前要仔细查找该公司的地址,弄清楚具体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到达面试现场。要留出充足的时间去乘车,还要考虑到乘坐途中意外情况会耽误的时间。这些时间都要考虑在内,面试时切记迟到。

如果你对乘车线路不熟悉的话,你应该带上路线图,以免在途中耽误时间。

准备3、准备面试时所用的相关资料。

面试前,你要带上面试需要的资料及相关证件,在面试之前再检查一遍自己需要带的东西,确定没有被遗漏的东西,以备面试官核查时所用。

准备4、按照面试要求着装。

有的求职者在参加面试时不注意自己的穿着,更没有按照应聘求职的规定着装。求职者以随便的着装去参加面试,会给面试官留下非常不好的初始印象。求职者想在后面的面试过程中,改变当时给面试官留下的第一印象,也往往事倍功半。

所以,求职者在参加面试时应该按照求职的要求着装,避免不符要求的着装给面试官带来反感。

想要面试取得成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只要你能在面试前做好这些准备,就能避免面试时不必要的失败。

大学生论文题目有哪些

1、1择业自卑感自卑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在择业题目上,自卑感强的人表现为对自己的潜能上风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这是大学生很轻易产生的消极心理。部分大学生过低地估价自己,总是自惭形秽,自己看不起自己。在择业过程中自己拿不定主意、犹豫、退缩、信心不足,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不敢说“我能行”,而总是“试试看”,当碰到几次求职挫折后,更是萎靡不振,自我封闭。

1、2择业焦虑毕业分配制度改革使大学生求职择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拓宽了大学生职业选择面。而对职业选择自由度越大,职业选择行为的责任越重,择业心理压力便越重。有的同学面对用人单位严格的录用程序(如笔试、口试、口试、心理测试)而感到胆战心惊;有的因性别、学历层次等而不敢大胆求职;有的因自己学习成绩不佳烦恼;有的因自己能力低而紧张。毕业前夕,过度焦虑,如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化解,则会严重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给求职带来不必要的困难,甚至造成择业失败。

1、3茫然心理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在历经十余载冷窗苦读之后,渴看在社会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挥才能的位置,但自己究竟能够做什么心里却不清楚。部分大学生过高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对一般用人单位不屑一顾;还有一些大学生过低估计自己的水平,对自己缺乏自信,优柔寡断,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我,从而坐失良机。过高或过低评价自己,在就业的过程中,都轻易引起大学生职业定位的偏差,出现好高骛远或者悲观失看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就业的选择[2]。

1、4择业嫉妒心理择业嫉妒心理就是在求职过程中对他人的成就、特长或优越的地位等持既羡慕又敌视的情绪。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嫉妒心是市场经济竞争中的一种不正当的以极端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有害心理。这种心理的主要特征是把别人的上风视为对自己的威胁,因而感到心理不平衡,甚至恐惧和愤怒,于是借助贬低、诋毁以至报复的手段来求得心理的补偿或摆脱恐惧和愤怒的困扰。在求职题目上嫉妒心理表现如看到别人某些方面求职条件好,或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时,产生羡慕,转而痛苦,又不甘心的心态。甚至为不让他人超越自己,而采取背后拆台等不良手段。他人成功了则说风凉话、讽刺讥讽、造谣中伤以发泄自己的恼怒。在择业中嫉妒心会使人把朋友当对头,使朋友关系恶化,人际关系紧张,当然也影响求职的顺利进行。

1、5盲目攀高心理大学生求职择业时盲目攀高,即对主客观条件的估量不够正确,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素质和条件,一心追求大城市、高报酬、条件好的用人单位。由于没有正确地熟悉自己,自我评价过高,以为自己是德才兼备,所以求职中不肯“屈就”,对稍有不对胃口的用人单位就抱着拒尽的态度,结果是机会错过,难以择业。或者是毕业生没有调整好自己的择业心态,只是想找待遇或工作条件最好的单位,而不顾自己的专业或自己的某些缺陷是否适合这一行业。

1、6消极依靠心理在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眼前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倾销自我、依靠自身的努力往赢得用人单位青睐,而是寄希看于学校、地方就业主管部分、家庭,或静候学校和地方的安排,或依靠家长往四处奔波,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靠思想和依靠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3]。

大学生论文题目有哪些

1、影视剧作人物塑造研究(可侧重电影或电视)。

2、从《长征》看我国革命历史体裁电视剧的创作走向。

3、电影叙事的结构模式分析。

4、中国早期电影研究。

5、女性电影研究。

6、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影视剧中的大学生形象。

7、新时期文化背景下的第五代电影。

8、当前“红色经典重拍热”透视。

9、中韩(或中日)偶像剧比较。

10、第五代电影研究(作品或导演研究)。

11、第六代电影研究(作品或导演研究)。

12、年度中国电影(或电视)发展综论。

13、武侠神怪片对中国电影发展的贡献。

14、电视电影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15、电影修辞格的运用(可分析一种或多种)。

16、如何看待当前涉案剧的“反面人物人性化”

17、电影叙述中的视点运用(结合具体作品)。

18、底线不是低浅——对戏说剧的伦理反思。

19、《武训传》批判与新中国电影评论。

20、中国式大片与西方大片的叙事特色比较。

21、世界经典影片的文本分析(自选一部影片)。

22、从借用到化用——民俗在我国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23、新世纪以来的电影市场研究。

24、视听语言与影视作品的节奏营造(或意境营造)。

25、三十年代左翼电影的艺术成就初探。

26、近年来中国大陆谍战剧的剧作特色分析。

27、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与女性意识。

28、影视剧作结构类型分析(可选择某一种剧作类型分析)。

29、类型片研究(自选一种类型片)。

30、影视艺术的媒介特性。

31、名著影视改编的得与失。

32、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

33、近年来影视剧做的改编特色分析。

34、当代电视文化特征。

35、四十年代文人电影研究。

36、影视艺术的商业性与艺术性。

37、两部《小城之春》的比较研究。

38、电影纪实性研究。

39、中外剧作观念的比较。

40、电影艺术的记录性和与艺术性。

41、影视剧作情节构架的意义与作用。

42、中国记录电影风格与特色。

43、影视改编理论研究。

44、影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

45、小说写作与影视剧作比较。

46、影视艺术的录制整合性。

47、独立制作电影研究。

48、蒙太奇思维的独特性。

49、影视编剧的时空结构研究。

50、蒙太奇结构的类型。

51、影视剧作与蒙太奇。

52、蒙太奇的叙事功能。

53、外国电影剧作理论述评。

54、影视艺术接受的被动性与主动性。

55、中国影视走向市场化的得与失。

56、影视批评的类别与特征。

57、我国公安剧悬念机制的运用。

58、艺术影片的类型研究。

59、“套拍”对影视创作的影响。

60、电影叙事的表意元素分析。

1、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

2、经济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3、货币经纪业的国际比较分析及我国的发展选择探讨。

4、手绘插画在北京故宫文化遗产衍生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5、湘西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全媒体传播。

6、新媒体视角下湘西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7、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

8、基于扎根理论的创意产业集群空间集聚影响因素研究。

9、文化资源创意产权确认与交易流转的法律保障。

10、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策略及价值。

11、壮族铜鼓文化在广西动漫产业中转化应用研究。

12、基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蚌埠市工业遗迹保护及当代艺术园区的建立。

13、视觉传达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影响与特征。

14、互联网思维下的文创产品推广。

15、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路径研究。

16、谈鲁西南织锦文化的产业化传承与发展。

17、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研究。

18、口红效应下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发展探究。

19、生态文明视域下南太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20、传统工艺的当前形势与振兴问题。

21、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创意阶层培育。

22、文化创意产业国际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案例。

23、以历史人文培育浦东新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研究。

24、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25、设计学视域下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6、试论新时代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

27、晋宁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问题研究。

28、中国元素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

29、新时代中国电影工业观念与“电影工业美学”理论。

30、浙江影视企业集聚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31、“互联网+”时代下廊坊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实践研究。

32、推动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构想。

33、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包装设计创新分析。

34、安徽省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35、苏州文创产业知识产权创新与保护机制研究。

36、历史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素浅析——以文殊坊为例。

37、基于文化ip的制造业品牌提升策略研究。

38、新农村文化创意产业的机制与模式研究。

39、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转型的作用研究。

40、英国文创地产的启发。

41、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42、电影对城市的产业塑造。

43、基于poi数据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特征与影响机制研究。

44、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现状分析。

45、多元场和集群创新:河南省神垕钧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案例分析。

46、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刍议。

47、略论以协同发展理念推进京津冀文化共兴。

48、上海游戏产业空间集聚及演化研究。

49、浅析贵州传统工艺品牌建设。

50、原创设计和纸胶带文创产品创作探析。

1、论张艺谋早期电影里的民俗文化。

2、谈《死神来了》系列片的手法创新。

3、解析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4、浅析宫斗剧的受众价值-以《甄嬛传》为例。

5、从韩剧家庭伦理剧看两国文化异同-以近五年影视作品为例。

6、浅析张扬电影作品中的人文关系-以《飞越老人院》为例。

7、浅论《倾城之恋》的女性形象。

8、浅析李安电影《断臂山》。

9、浅析周星驰电影中的无厘头文化。

10、《仲夏夜之梦》在不同戏剧流派中的演绎。

11、论国产小成本电影的市场出路。

12、韩寒在当今中国文坛的价值。

13、浅析昆丁。塔伦蒂诺的暴力美学。

14、论古龙小说人物性格的“写意”性。

15、浅析余华小说中人性光辉-以《许三观买血纪》为例。

16、浅析不同民族文化的暴力美学。

17、浅析管虎导演的早期电影作品。

18、论吕克。贝松电影艺术。

19、浅谈余华暴力美学的生命意识-以《现实一种》为例。

20、冯小刚贺岁片分析剧本《秋天的怀念》。

21、中国大陆刑侦影片现状简析。

22、浅析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类型化发展。

23、浅析吴宇森电影风格。

24、论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25、论中国情景喜剧的特点及发展。

26、论述微电影广告的发展趋势。

27、《浅析姜文电影的艺术特色》。

28、《中国好声音》栏目解析。

29、浅析金基德电影的风格和符号表征。

30、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解析。

31、论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发展--以《焦点访谈》为例。

32、中日动画电影比较探究。

33、《浅析贾樟柯纪实电影风格》。

34、论电视媒体在微电影时代的发展。

35、论“限娱令”后中国娱乐节目的发展-以湖南卫视为例。

36、快乐大本营成功秘诀。

37、论冯小刚的电影幽默。

38、电视谈话节目《康熙来了》栏目解析。

39、论第五代导演商业化转型-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例。

40、试析《非诚勿扰》的品牌营销策略。

大学生科技论文

教学方法的更新一直是高校教师关注的课题,多媒体科技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大大的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但是多媒体科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的进行,本文主要就多媒体科技教学在高校教学的发展进行分析,希望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考。

随着人类社会进行入到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的使用普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高校在教学条件上的改善也使多媒体科技教学成功引进课堂,并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科技教学的使用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很多教师过度的强调多媒体科技教学的视听效果,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影响了多媒体科技教学的展,本文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如何合理的使用多媒体科技教学。

多媒体科技教学相对传统教学有很多优势,多媒体科技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直观性强。多媒体科技教学突破了视觉的限制,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突出事物的要点,有助于对概念进行解读和掌握。多媒体科技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图文并茂,通过图片、声音等影音文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学习,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过形象生动的视觉展现,能有效的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多媒体科技教学虽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教学带来了大量的信息,但是过多的使用多媒体科技教学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多媒体科技教学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师生缺乏互动,教学课堂变成了教师的课件演示课,传统的师生问答的教学模式被取代,课堂上更多的是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师生交流的不足,使教师得不到教学反馈,很难掌握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发现不了问题,以为学生都掌握了学习内容,而实际上学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多媒体科技教学产生厌学的想法。

多媒体科技教学在教学中的使用,有助于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直观性,引导学生很快的进入教学当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有一些教师过分的强调多媒体科技教学的新奇,迎合学生好奇的心理,不管是否与教学相关,都将信息大量的用于多媒体科技教学。信息量大是多媒体科技教学的一个特点,学生在这些大量的信息当中很容易迷失,抓不住教学的重点。很多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将多媒体科技课件做的非常花哨,精彩的画面、好听的声音确实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可是学生只是对多媒体科技课件的制作感兴趣,而不是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在学生的惊呼之后,学生并没有掌握真正需要学习的知识。

很多教师将多媒体科技教学认为是不变的真理,不管是不是符合多媒体科技教学都生搬硬套的运用多媒体科技进行教学,将传统教学手段完全取而代之,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很少写板书,认为传统教学完全过时了,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多媒体科技教学是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效补充,并不是意味着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传统教学有自己的优势,是不可能被完全取代的。如何处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科技教学的关系是教学当前的一个教学难题。

教师在进行多媒体科技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一定要将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设计在教学当中。对于多媒体科技互动式教学,应该设计一些过程和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解决,以提高多媒体科技教学的效率。要注意利用多媒体科技技术创设学习情景,将学生分组,一起讨论问题,发现问题,辩论问题,这一切能确保学生有机会进行清晰的表述。在多媒体科技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各种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设计相关的评价,结合学生的反思,促进学生对自身认知结构中缺点和优点的认识,从而优化认知结构。

多媒体科技教学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都应该有不同的安排,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软件和多媒体科技工具,同一软件也要考虑学生的不同类型,包括:不同基础和能力,不同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不同学习兴趣和方法。这样才能更好体现出多媒体科技教学的多变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从多媒体科技教学中掌握有用的知识。

多媒体科技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对立的。多媒体科技教学是传统教学的完善与丰富,传统教学是不能被完全取代的,教师要对这一点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在设计多媒体科技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科技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科技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科技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很好的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科技教学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全面、更迅速的掌握所学知识内容。

多媒体科技教学是教学手段的一次革命,随着多媒体科技教育技术的飞快发展,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科技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普遍,运用多媒体科技辅助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如何合理的使用多媒体科技教学是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教师在进行课件设计时,一定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课件,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这样就会更好的发挥多媒体科技教学的优势。

[1]王庆成,刘军.多媒体科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7(32).

[2]何华.基于多媒体科技辅助教学的平台建设[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

[3]胡敏.多媒体科技教学的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8(03).

[4]孙兴奇,柳颖,侯庆森.浅谈多媒体科技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科技资讯.2011(06).

[5]张晓义.处理好多媒体科技教学中的三个关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6).

大学生论文题目有哪些

38、当今时代,应当提倡“干一行,爱一行”-------当今时代,应当提倡“爱一行,干一行”

106、传播中国酒文化应靠酒乡---------------------传播中国酒文化应靠“吆喝”

145、人的功利色彩增强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人的功利色彩增强不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154、强将手下无弱兵--强将手下未必无弱兵。

大学生科技创新策略分析论文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以下是“科技创新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摘要:文章在综合借鉴全球各类创新中心提法的基础上,阐述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和特征,辨析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异同,对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日本筑波等世界知名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归纳,凝练出它们共同的做法和举措,并通过梳理这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经验,对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进行了顶层设计,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目标,系统提出了获取世界级科技成果、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企业、打造世界级科技园区、集聚世界级领军人才四个战略路径,为江苏突破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低端技术锁定、价值锁定和市场锁定,形成更多国际产业先发引领优势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撑。

关键词: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发展;创新驱动。

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孕育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球化竞争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主要发达国家和创新型国家相继出台重大举措,加快推动产业科技创新。江苏是我国的制造业大省和科教大省,制造业规模全国第一,约占全球的3%,高校数量全国第一,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七年居于全国首位。面对新的趋势变化和现实挑战,江苏要把握好当前的机遇,发挥科教与人才、企业与产业的优势,通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步伐,牢牢掌握新一轮全球创新竞争的战略主动权,为发展全局赢得新的更大空间。

一、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和特征。

目前,理论界和实业界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界定,但相关提法却有不少,如联合国的“全球创新中心”、美国《有线》杂志的“全球高技术中心”和我国杜德斌教授的“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等。其中,联合国在《全球人类发展报告(2001年)》中公布了美国硅谷、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印度班加罗尔等46个“全球创新中心”,他们都具备较强综合经济实力、丰富的科教资源、集聚的高新技术产业、影响力大的企业群体、较广泛的对外经济联系、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创新文化氛围等特征;美国《有线》杂志则提出“全球高技术中心”的概念,把“高校培养技能工人或开发新技术的能力、稳定的跨国公司、人才创业的积极性、活跃的风险投资”作为构成全球技术创新中心的必要条件;我国杜德斌教授认为“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应集聚众多跨国公司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研发机构,是世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创新源地。这些概念和描述对我们定义“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综合考虑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应定义为: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雄厚的产业基础,自主创新能力世界领先,主导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能引领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模式,是全球重大原创性技术成果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和全球产业科技创新高端人才、高成长性企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聚合区。

2。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特征。

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特征:一是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对本区域和周边地区持续输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人才,研发创新和技术转移活动十分活跃;二是产业具有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呈现集聚化、高端化发展特征,相关核心技术群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能引领全球产业发展的方向;三是集聚一批在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主要产品和运营模式成为行业标杆;四是形成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鲜明价值导向,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氛围浓厚,全球科技创新领袖不断涌现。

3。“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辨析。

2015年,江苏省委在关于“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而在2014年,北京、上海先后作出了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部署。从内涵的区别来看,“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落脚点在产业,即生产制造,更多地强调产业创新要素的集聚,更加注重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区域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而“科技创新中心”的落脚点在科技,即科学技术,更多地强调基础研究水平和源头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加注重在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领域率先突破。从提法的共性来看,两者同属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无论是江苏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还是北京、上海的“科技创新中心”,其最终的目标均是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占据领跑地位,发挥引领和辐射功能;两者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核心,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建设的战略基点,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区域发展走向国际,进而在全球化竞争中形成影响力。从区域的差异来看,江苏产业优势明显,是我国制造业大省,工业经济规模总量自2010年以来一直稳居全国第一,规模是北京的10倍、上海的4。4倍;江苏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gdp比重达42%,分别比北京和上海高22。4和10。4个百分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等行业领域具有全球领跑和并跑优势;高新技术企业10830家,高于北京,约为上海的2倍;企业创新能力全国领先,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常年保持全国第一,全省研发经费80%来自企业,而北京为40%、上海为63%。可以说,江苏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符合江苏的现实基础和产业需求。而相对于江苏的产业优势,北京和上海的科技原创能力更加突出:全国50%以上的部属高校和科研院所、48%两院院士和31%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在北京;全国1/3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1/4跨国企业研发中心落户于上海,部属科研机构数量仅次于北京;截至2015年,北京、上海国际论文10年累计被引用篇数分别是江苏的2。07倍、1。18倍,近10年累计被引用次数分别为江苏的2。43倍、1。40倍。

二、国内外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经验借鉴。

近年来,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台湾等先后提出了建设全球或区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并出台了相应的战略规划。例如,美国持续打造硅谷,确保“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地位;英国在伦敦加快建设“英国科技城”,使其成为国际技术中心;新加坡坚持人才引进的“开放政策”和保持稳定的创新环境,加快建设“亚太创新中心”;日本政府出台了《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将成为“全球领先的创新中心”作为战略目标。通过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路径的梳理和归纳,结合对硅谷等联合国46个“全球技术创新中心”的分析研究发现,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做法值得江苏借鉴。

1。始终把科技园区作为产业创新重要载体。

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日本筑波、英国剑桥、法国索菲亚、韩国大德等是世界公认的一流科技园区,它们是各自地区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硅谷从20世纪70年代的计算机,到90年代的互联网,再到21世纪的“互联网+”服务,诞生了一系列新的产业形态并牢牢占据着产业链的高端,聚集了hp、intel、google等一批超百亿美元级高科技公司,约有1000余家世界知名企业将研发总部设在硅谷;新竹在建立科技园之初选择了半导体产业集群,目前拥有全球80%的电脑主板、全球80%的图形芯片、全球70%的笔记本电脑、全球65%的微芯片、全球95%的扫描仪,台湾地区十大企业有7家来自新竹;韩国政府为大德地区出台《大德研究开发特区育成特别法案》,以财税减免等扶持政策保障园区发展,使其ict、生物医药、空间技术等全球领先。

2。高度重视集聚科教和人才资源。

美国加州拥有最高密度的世界级研究机构,据统计,在全球前100名大学中,加州占据10席。其中,斯坦福大学鼓励教师学生到企业兼职创业,每年都会开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论坛、创业大赛等;韩国则将科学技术研究院迁入大德园区,与临近的忠南大学、科学技术联合大学院、情报通信大学、大德等大学不断输送其所培育出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在博士和硕士等高学历的人才培育及输出方面,科学院的贡献超过韩国的10%。印度班加罗尔依托高等院校设置计算机专业培养、民办或私营机构培训以及软件企业自己设立培训机构,在班加罗尔周围有10所综合大学、70家技术学院,培养15万~20万技术工人,成为班加罗尔软件外包产业兴起的重要保障。

资金投入是推进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高强度投入才能支撑高水平创新和获取高利润回报。目前全美600多家风险投资企业中近半数将总部设在硅谷,2013年硅谷风投总额超过50亿美元,占全美的40%;新加坡大型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增幅明显,从2011年的5。73亿新元增至2013年的8。72亿新元,年均增幅超过15%;东伦敦地区是英国风险投资较为密集的地区,风投资金规模占全国的25%和全欧洲的8%。

4。注重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美国盖尔研究所发现,中小企业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效率远高于大企业,中小企业人均技术创新是大企业的25倍,50%以上的科技进步发生在小企业;而我国65%的国内发明专利由中小企业获得,80%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创造。在日本,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7%,政府减免中小企业专利费以激励其创新,制定《中小企业新事业活动促进法》对中小企业创新计划给予融资和税收方面援助;德国推出中小企业创新计划、中小企业创新项目、创新代金券等一系列政策,特别是小型企业可以使用创新代金券支付创新服务费用,目前全德国约有3万个企业开展不间断的研究活动,10万科技型企业经常性地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

三、江苏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路径。

牢牢把握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机遇,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目标,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前沿领域及顶尖水平,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开放融合国内外创新资源为渠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着力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获取世界级科技成果;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企业;着力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打造世界级科技园区;着力优化大众创新创业环境,集聚世界级领军人才,突破江苏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低端技术锁定、价值锁定和市场锁定,形成国际产业先发引领优势,掌握更多话语权和主动权,加快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跨越,把江苏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全国产业转型作出积极的示范。

1。着力加快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突破,获取世界级科技成果。

(1)加强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部署。

瞄准未来战略需求和技术供给短板,大力实施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创新组织作用,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促进供给升级,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前瞻布局能力。积极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加快推进集成电路、新药创制等国家专项任务的实施,积极转化创新成果。部署新的重大科技项目与工程,进一步跟踪研究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和重大科技项目、工程,聚焦重大产业方向,梳理分析数字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未来网络、生命健康等江苏有优势的领域,根据“成熟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抓紧论证并启动若干新的重大科技项目与工程。

(2)集聚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

充分发挥高校的创新源头作用,建设若干世界知名的高水平、有特色大学。支持大学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等领域开展重大原始创新,推动大学与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全面合作,更好地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我省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加快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未来网络实验设施、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等国家科技平台建设,积极创建微结构、通信技术、水土生态等国家实验室,努力打造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综合性科学研究试验基地。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国际合作,推动与以色列、新加坡等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合作,鼓励各地、各园区、有实力的企业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贝尔实验室、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等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设一批科研型国际合作大学、联合研发机构。

(3)提升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水平。

推进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按照平台一流、队伍一流的标准,围绕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依托地方和园区,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引进共建一批人才与国际贯通、机制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研究所,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全覆盖。针对“一区一战略产业”布局,依托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创新资源集聚度较高的高新园区,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完善创新资源整合、产业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企业衍生孵化等功能,健全产业技术研发体系。赋予省产研院在使用省产业技术研发专项资金时更多的自主权。允许并鼓励教师、科研人员到省产研院任职或兼职,在省产研院兼职或任职的科研人员创办企业,可保留3年工作人员身份,档案工资正常晋升。

2。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企业。

(1)打造有影响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全面启动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国际一流、规模与品牌位居世界前列、引领产业跨越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引导企业融入全球研发网络,支持开放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牵头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一批企业科技园,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全面提升企业研发机构研发能力,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构建产业技术研发网络,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机构,提升企业国际创新竞争力。推动骨干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力度,培育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力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2)提升产业科技开放创新水平。

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广泛集聚国际创新资源,深度融入全球研发创新网络。积极构建产业科技创新全球合作伙伴关系,深化与以色列、芬兰、英国等世界创新强国,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等国际知名机构的交流合作,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国际合作平台。引导企业实施开放式研发策略,推动加入世界主要技术标准组织,牵头或参与建立国际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收并购等方式设立海外研发基地,面向全球布局创新网络。继续完善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外资企业联合本土企业及高校院所开展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建设。合力支持我省技术、产品、标准、品牌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积极鼓励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在政府审批和监管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重点科教单位合作,建设一批国家级重大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推动产业重大科技成果在我省的集群转化。鼓励地方、科技园区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支持科技园区加快集聚国内外产业创新资源,建设产学研产业协同创新基地。

(3)培育产业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小巨人”

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激发中小企业活力,推动面广量大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转型,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平台的对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加快上市融资步伐。支持企业承接重大建设工程,提高对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

3。着力提升各类园区发展水平,打造世界级科技园区。

(1)大力推进高新区创新发展。

按照“一区一战略产业”的要求,集聚高端创新资源,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形成特色鲜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给予省级以上高新区相应的经济和行政管理权限,鼓励高新区制定特殊政策措施,集聚科教资源。设立高新区创新发展引导资金,引导地方和社会资金加大对高新区的投入,主要用于支持高新区创新核心区内重大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高新区财政收入中上缴省市增量部分实行全额返还,省市对高新区创新核心区建设用地给予优先安排。科技人员到园区创办科技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

(2)打造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苏南模式”

优化“五城九区多园”创新布局,探索一体化的新机制新模式,推动创新要素在城市之间、园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促进城市间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分工协作,全面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在新型科研机构建设、资源开放共享、区域协同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科研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实现创新政策一体化覆盖、体制机制改革一体化推进,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和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

(3)大力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发展理念、办区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转型,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致胜转变。坚持市场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取向,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行政干预,打破制约开发区发展的深层次障碍,增强开发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推动全省经济技术开发区“腾笼换鸟”,培育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多元创新主体,着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高在全球价值链及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实现转型发展。

4。着力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科技创新生态,集聚世界级创新创业人才。

(1)建立富有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引培机制。

依托省各类人才引进计划等,加大海外领军人才、我省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和地区特色产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建设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加强科技企业家培育,着力培养既通科技又懂市场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重点培养一批站在产业科技前沿、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家型科学技术带头人。建立产业人才滚动式培养体系,选拔培养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适应不同科研活动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完善人才市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努力构建功能齐全、运转高效、服务便捷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2)构建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科技孵化体系。

发挥创业孵化机构的产业孵育功能,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或管理运营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载体,支持存量商业商务楼宇、旧厂房等资源改造,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发挥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资源优势,加强与各类众创空间的合作发展,形成涵盖创业全过程的孵化链条,推动科技服务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

(3)强化金融资本对产业科技创新的助推作用。

健全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建立覆盖全省的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发展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特色机构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科技金融组织,推动建立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健全各产业部门基金统筹联动机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联合布局资金链,发展“首投、首贷、首保”,优先支持初创企业。鼓励金融机构推进“人才贷”、科技保险、科技物业资产证券化等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完善科技信贷机构体系,加快聚集国内外金融服务资源。

大学生社交礼仪论文题目

为帮助写有关大学生社交礼仪论文的同学确定论文题目,小编特意为各位同学精选了一些题目,欢迎各位借鉴。

大学生社交礼仪中的个人形象维护

自媒体时代基层政府危机公共关系研究

媒介融合进程中体育公共关系的发展研究

公共关系与新闻报道的关系研究

姚基金慈善赛公共关系研究

论公共关系的真善美价值观

公共关系的公共性本质研究

自媒体背景下政府公共关系治理能力的研究

商务礼仪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应用分析

商务礼仪--人与人艺术的洗礼

中国古代准公共关系探析

国家治理新要求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公共关系研究

学校公共关系管理探析

影响政务微博在政府公共关系建构中有效传播的因素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深圳海关公共关系建设研究

商务谈判的着装礼仪

公共关系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对策研究

基于公共关系理论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形象塑造

近现代东吴大学外部公共关系实践及其特点研究

危机事件处置中的警察公共关系研究

公共关系意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大学生社交公共关系构建研究

大学生关系的职能与原则

试论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结构

组织内部公众的探讨

论新闻传播在政府公共关系中的地位及作用

公关广告的类型与策划原则

论市场经济中的人际关系

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

论公共关系在市场营销中的特殊作用

试论政府公关工作的现状及其薄弱环节

高校公共关系研究

危机管理的战略价值及其实施

论企业文化的模式及其建设

中西餐礼仪的'比较研究

员工礼仪与企业形象

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研究

商务活动中不可小视的方位次序礼仪

警察公共关系公众传播的实践性研究

网络公共关系探析

论危机事件中的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现代公关礼仪主持研究

商务活动中的西方就餐礼仪礼和禁忌

跨国并购中的国际公共关系视角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语及其在商务礼仪中的应用

从文化层面探究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

商务礼仪--沟通的技巧

公共关系在城市品牌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政府公共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

商务礼仪--电话礼仪篇

中美公共关系高等教育比较研究

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价值与运作

政府公共关系构建的伦理维度

论四个跨文化谈判变量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上海高职院校公共关系的探究

谈商务拜访礼仪

公共危机中我国政府公共关系能力提升的研究

美国之商务礼仪

信息化背景下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改进研究

塑造国家形象的国际公共关系视角初探

高校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教育融入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

现代学校公共关系管理梯度模型建构初探

涉外商务礼仪培训和开发前景

美国公共关系研究的主流学派

试论当代我国政府管理中的公共关系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关系管理初探

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探析

试论我国高校公共关系的职能与运作

大学生科技论文范文

竞赛部长:葛峰茂华。

秘书部长:俱维涛。

干事:……。

(个人介绍:年纪,性格,事迹,座右铭,口号)(图片形式)。

2.系科协承办活动。

分科协主要职责是组织开展适合本院学科特色的科技学术活动,在全院学生中普及科技文化知识,落实校团委、学生处、校学生科协下发的相关工作,积极组织同学们参加国家、省、市、校级科技文化活动与竞赛。

其组织的比赛有:

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

周培源力学竞赛;。

校“育才杯”科技作品竞赛;。

院“创星杯”科技作品大赛;。

科普知识竞赛等等。

其开展的活动有科技兴趣小组、学生学术讲堂等。

3.历史上的成就。

大学生择业心理题目试析论文

根据国家教育部统计,201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万,比201x年增加90万人。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在往后的几年还将继续增加。据统计,201x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68%,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也不断增加,再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一)焦虑心理。

201x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700万人。这些数字无一不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更为直接的是引起即将毕业面临就业择业大学生神经的紧张。多数大学生都会担心十二载寒窗苦读加之四年的刻苦学习是否能在毕业之际找到一份发挥自己特长、专业对口的岗位,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真确,会否有更好的工作与自己失之交臂等等。特别对于临近毕业还无着落、不能明晰自己是否要考研究生,或者进入社会工作的学生而言,这种焦虑心理更为严重。这样的心理如枷锁一样,沉重地将学子栲栳,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致使学子心情沉重、烦躁不安、意志消沉、注意力难以集中。

(二)自卑或自负心理。

此两种心理均是不能正确的对自我进行认知界定而产生的不良心理状态。细较二者之别dd自卑为过低地评价自己的价值,缺乏自信心,导致行为过于拘谨,不能充分展示自我。而自负心理则是过高地评价自己的能力而失去自知之明,自我心理定位过高,好高骛远。自己的择业目标与现实产生很大的落差,一旦未能如愿,则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失落、烦躁等心理现象。

(三)茫然心理。

由于受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不同,对外围环境认知不够准确,大学应届毕业生中不乏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经历多年的寒窗苦读,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做什么,事实上,这种心理在大学生择业时是十分普遍的。他们不知道究竟什么职位适合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能力从事哪些工作,导致关键时刻抓不住机会,错失良机。

(四)嫉妒心理和攀比心理。

这是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时常见的一种心理。众多的工作岗位中,绝大多数是一些平凡而普通的岗位,而那些高薪、稳定的工作是少数人才可竞聘成功的。然而,有些毕业生抱着“你能我也能”的心理,寻求岗位相当的职位不得,看到别人工作理想时痛苦又不甘心。这就不免出现一些小人之举,违反竞争道德的不良行为。大学生就业一般是初次就业,在此过程中能否得到承认的最常见的办法就是互相攀比,整个求职路俨然变成一场纯粹的攀比闹剧。

(五)依赖心理。

不乏有毕业生在面临就业压力和竞聘受挫时,曲解“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言。择业时不主动出击,迎难而上,而是动用各种社会关系以期达到人情就业,例如依赖学校、教师或者是亲朋好友的关系就业,缺乏独立竞争意识。更有等待用人单位主动邀请,以致错失良机者。

(六)从众心理。

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寻找热门职业,缺乏理性思考,忽视对社会需求和求职单位的了解,忽视自我认识以及对自己特点的分析。归根结底是学生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缺乏对就业信息主动搜集和动态分析的判断,导致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及价值观等没有明确的认识,最终导致自己就业意识非常模糊,求职时纷纷拥挤在“三资”企业、事业单位等一些狭窄的范围里,不顾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盲目从众。

(七)冷漠与怯懦。

一部分大学生因择业时受到几次挫败而失去信心甚而看扁自己,对于以后的用人单位不积极。面试时,常常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答非所问,或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而异常的小心谨慎,恰恰没有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展示出来。

二、就业择业不稳定心理产生原因。

(一)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各种制度的变革,人们不断构建自己新的价值取向。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社会价值导向多元化、就业制度和就业结构的不完善是导致多种就业心理问题的重要客观因素。社会处于变革之中,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也同样存在多元化导向,更加注重功利性。因此她们在择业时可能更加注重经济利益、就业地区和社会地位。

就业结构不平衡性对大学生择业心理影响体现在学科和区域上。大学生入学时选择的“热门”专业世殊时异,毕业时可能已成为就业亮红牌的专业甚而成为“冷门”,由此造成学科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平衡,成为就业路上的阻碍。而毕业后,在许多一二线城市竞争压力大的情况之下,毕业生还是不愿意到经济欠发达地区或人才需求量大的地区工作,这也造成了毕业生待业,给其心理上造成巨大压力。

高校扩招和就业制度改革的影响。高校的扩招使毕业生逐年递增,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造成大学生毕业就业难,这是异常心理产生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户籍问题、供需信息不畅、就业公平性不够等等,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对就业工作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妨碍了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造成了大学生心态失衡,由此产生了各种就业心理问题。

(二)高校教育因素。

专业及学科设置不合理,造成毕业生与市场供需脱节。部分高校在面临就业岗位跟不上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而致使岗位供给数量无法完全满足毕业生期望这一情况时,不能及时适应经济结构和就业新形势、新情况来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师资结构、水平和学校的资源配置跟不上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很多毕业生到了市场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产生诸多不稳定心理因素。择业指导的不充分。目前许多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够细致,就业指导雷同,局限于提供政策法规、就业信息和组织招聘活动,缺少过程性的指导。客观上给就业生求职时带来不便,导致部分毕业生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无法准确自我定位、茫然失措。

心理辅导滞后。自1月,由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一些高校对解决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逐步取得共识,也做了一些工作,但针对毕业生就业心理的专门研究和辅导仍然相对欠缺,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就业心理指导体系。心理辅导往往以思想教育代替心理辅导,专门针对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研究和跟进辅导不够深入,明显滞后于学生择业心理的发展变化。

(三)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由于文化层次、智力水平较高,所以他们都有较高的自我期望和较高的个人抱负,希望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事业上作出一番成就,但是很多大学生陷入就业困境的原因就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各个方面与社会要求能力的不相适应,他们自身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因素,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缺少社会工作经验,在择业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就业准备过于简单,择业材料准备不充分,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产生了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四)家庭因素。在我国,父母的期望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着大学生的求职心理。父母的职业选择观、其对于子女专业的关注乃至父母的社会地位、教育方法对大学生本人产生的一些影响都是其产生矛盾心理的因素。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挫折、困难和冲突,因此引发各种心理问题,不利于求职就业,心理调适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客观的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的排除困扰,更好的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保持一颗稳定和积极的心态。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任务,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群体本身都要重视择业心理健康的培养,共同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保障社会稳定。

(一)规范就业市场,完善就业保障体系。

就业市场信息的滞后等问题需要政府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加强对于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开展,为大学生毕业自主创业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并继续大力推动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成长完善。

(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大学生认识职业,自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高等学校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不光要讲一些道理,还要用事实来说明此道理。比如:对在基层有所作为的校友进行追踪调查,大力宣传他们有所作为的先进事迹,同时邀请他们返校为毕业生作报告,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理想教育中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自主创业观。

(三)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虽说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朝着市场化多元化,功利化的方向发展,但与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应积极转变观念,到中小型企业、私营企业就业同样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当代大学生自身应树立起敢于竞争、立足发展、勇于创新、乐于创业及面向基层的就业观念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及临时就业、灵活就业、自谋职业等。在面对就业压力时,要正视问题,放松心情,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就业竞争如何激烈,大学生必须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素质教育。大学期间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找准兴趣点,将日常学习与就业目标联系起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自己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能力。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进行社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保证在就业时能够很好地适应岗位要求。

大学生择业就业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甚而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应引起各方面高度关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必将引发学校内部的各种矛盾,也就谈不上和谐校园的建设,其不和谐因素势必迅速向社会蔓延,导致整个社会的不和谐与不稳定。同时,社会环境又反过来作用于校园建设,形成恶性循环。研究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局面。研究和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而且对国家的稳定发展,社会的和谐构建有重要意义。它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家庭、社会也责无旁贷,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共同影响和引导大学生择业就业心理健康方向发展。

大学生科技论文范文600

撰写科技小论文,首先要考虑写什么,也就是课题的选择。选择课题是写好论文的关键。要注意以下原则:价值原则,即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要对其他的同学有启发、指导和参考的意义;可行原则,指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可能性,即撰稿者个人的专业知识、理论修养、知识面、手头资料、实验条件、周围环境,不可贪大求深,应该量力而行;新颖原则,指课题应是他人未曾研究或研究过但未解决或完全解决,要注意“文贵创新”。

二、拟定题目。

文题如目,好的题目能够叫人拍案叫绝,一眼难忘。它好似推销产品的广告词,对吸引读者起着关键作用。好的科技小论文题目要讲求三个字:准、小、新。准,指的是题目要用精练的文字将论文内容确切的揭示出来。如某位同学撰写的科技小论文的题目是《肥皂的去污原理和最佳洗衣浓度》,一看题目,就可以知道论文阐述的内容,一目了然。小,指的是题目的角度小。角度小,就具有较好的指向性,文章的思路随之明朗,容易写得集中、紧凑。题目过宽,往往由于我们投入研究的精力少,范围窄,专业知识不深,而难以驾驭。如某位中学生撰写的科技小论文的题目是《静电除尘黑板擦的研究与制作》,题目小且具体,学生可以作深刻的阐述。新,指的是力求在题目中透露出新鲜的立意。选题新鲜,才有阅读价值。没有独特的见解,没有新的发现,即使表达再好,论证再有力,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三、写好开篇。

文章开头处于定调的特殊位置,历来为写作者们重视。古人云:”若起不得法,则杂乱浮泛”。开头部分虽短,却是全篇的有机组成部分,提示作者的思绪和对众多材料的截取,因此落笔之前必须对全篇有总体把握。

科技小论文的开头,不一而足,并无固定的格式,但却有章法可循,这就需要对各种开头的技法细加领悟,根据写作实际灵活运用。

1、例题引路法。

写作科技小论文,开篇引题,显示了研究问题的实在性,激发读者顺藤摸瓜的愿望。如某同学撰写的《一道容易解错的力学题》一文,作者开头就摆出了一道同学们很熟悉而又容易出错的力学题,并将错误的解答过程陈述给读者,引起读者的强烈的兴趣,而急于读完全文,以知道这道题究竟错在何处。

2、揭示背景法。

将研究的问题,放置到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让读者在较高的层次体味其研究的意义乃至方向性。如《乡镇工业环境污染防治对策》一文是这样开头的.:“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使农村经济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在一些发达和比较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伴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乡镇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影响日益突出。

这一开头就将研究的问题与命题的发展趋势,当今乡镇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影响紧扣一起,使人们认识到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

3、指出危害法。

许多争鸣、纠错的小论文,常常指出某些弊端,让人们骤然心惊,晓知解决问题的紧迫性。

4、概述论点法。

在前言部分,作者将主要观点集中呈现给读者,给人一种整体感,这无异于交给读者一串钥匙,往下阅读便是尝试去打开一扇扇大门。

5、设置疑问法。

设置疑问主要是给读者留下悬念,让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迫不及待地关注研讨的问题。

以上是写好科技小论文开头的五种方法,值得说明的是开头的方法不胜枚举,且各种方法常常是有机结合,渗透并用。

四、分述要点。

经验材料繁多复杂,怎样使它们井井有条地统一于中心论点呢?在小论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分条论述的方法,往往得心应手。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条理性强,层次清楚,给人全面深刻的立体感。当然,每个观点,都必须是深思熟虑的结晶,概述性要强,客观性要强,创新性也要强。

五、用好材料。

科技小论文不是简单地将手头材料罗列成文,深透的说理,规律的导引是其本质特征。观点和材料是相辅相成的,论文的价值体现在论题的价值,论题的价值又通过材料的论证体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就会形成一篇很好的科技小论文。

六、文稿写作常识。

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问题:文稿用标准稿纸书写清楚(或者用电脑打印)。每格一字,标点单独占一格。不需排印的说明文字一律用铅笔标注。书写时应使用规范的简化字,防止错别字,更不要杜撰生字。除成语、古文和引用文献的数字外,一般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公元的世纪、年、月、日、时、分、秒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9年不能简写成99年)。五位以上的数字可用“亿”、“万”作单位。四位以上的数字连写,不用分节点;外文字母、化学符号等要写得端正清楚。外文应用印刷体书写,大小写必须分明,并用铅笔标明玩儿文种,正斜体和上下角标。此项内容请以中学教材中的写法为准,化学结构式中各个线条位置的排列必须准确;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应另行居中书写,并使用规范字体;使用规范的标点和其它的符号。书写时,破折号占两格、省略号占两格、连接号占半格,其余符号占一格。并注意顿号、逗号、冒号、分号、引号的书写位置;文稿中涉及到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文字叙述中用法定汉语名称;文稿中的表格应由作者填写清楚。表号和表名一般在表前,说明在表后。同一表格另页再写时,前面应注明“续表”字样。表内文字末尾不加标点符号,回行顶格;文字能叙述清楚的内容,一般不用插图。使用插图必须起到图文并茂的作用。要注意文字与插图的衔接搭配,插图均应按序编号。

文档为doc格式。

大学生创业论文题目

摘要:

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之一是高校课程体系不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单一。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特以课堂教育、互联网创业平台与创业比赛相结合(下文中简称为“三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对校区参加创业大赛的35个创业团队展开研究,发现“三结合”创业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创业有较大的帮助。

关键词:

课堂教育;互联网创业平台教育;创业比赛;大学生创业。

一、前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学生自主创业,12月15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到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李炳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构建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指出,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构建中,应加强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学生实际需求和学校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郭园兰也在《试析高校毕业生创业现状、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一文中指出,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情况还不是很理想,突出表现在创业呼声高、创业意愿高、创业参与度低、创业成功率低、创业项目技术含量低、创业促就业实效低等现象。但我国已出现的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仍不能满足我国创业教育的实际需要的现状。针对我国现有的创业教育模式特展开“三结合”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三结合”是将课堂教育、互联网创业平台与创业比赛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模式,是把课堂教育作为基础形式的创业教育,结合互联网创业平台,让大学生树立创业理念与创业精神并进行自我定位,之后进行创业比赛将创业教育转化为创业实践,在交流运用中提高创业素养与创业能力。

二、调查方法及结果。

为调查“三结合”创业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向校区参加创业大赛的35个创业团队共95人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为90份,回收率为94.7%。1)“三结合”创业教育模式对创业项目优势认知提升程度。2)“三结合”创业教育模式对创业意愿提升程度。3)“三结合”创业教育模式对创业能力提升程度.通过以上样本数据表明,“三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对创业项目优势认知提升程度、创业意愿的提升程度、创业能力的提升程度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帮助。

三、研究结论。

1)“三结合”创业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树立创业理念与精神“三结合”创业教育模式通过教师授课对创业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引导式学习。通过基础性知识的学习:让大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形成科学的创业知识结构;有效地激发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意愿,有效地树立创业理念与精神。

2)“三结合”创业教育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剖析,准确定位“三结合”创业教育模式中的互联网创业平台是在互联网大潮下出现的新的创业基础知识平台。通过网络的绝对优势使学生:能够对创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对创业资讯、创业案例、创业的政策等相关最新的内容进行各方面深入的全面了解;通过科学的测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创业性格、创业精神、创业兴趣等主观方面进行自我剖析;通过可行性分析以及创业实训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

3)“三结合”创业教育模式能够将创业教育转化为创业实践创业比赛主要是以创业课程任课教师、辅导员教师以及创业成功的大学生为中心组成团队,为参赛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生涯指导。朱海燕在《面向模块组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创业教育要求创新原有课程体系》一文中指出,关注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育方法的变革,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重新定位教育功能,有针对性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与创新能力。因此进行创业比赛是将创业教育转化为创业实践并的最好方法,让学生真正能够将所学习到的创业资讯、创业案例、创业的政策、创业的各项流程等运用到实践中,在竞赛中相互促进,相互进步。

四、建议。

通过课堂学习,让大学生树立创业理念与创业精神;通过互联网创业平台的学习,把课堂学习到的创业基本知识技能进行巩固并进行自我剖析定位后进行创业实训;创业比赛能够将创业教育转化为创业实践,加强学生对创业的浓厚兴趣,在交流运用中提高创业素养与创业能力。“三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创业的起点,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创业的倍增效应。因此,我们呼吁现在的创新创业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与创业精神并进行实践引导,真正的将创业教育转为创业实践。

参考文献:

大学生论文题目有哪些

(1)科学发展观对当地经济建设的指导作用的调查研究。

(2)“发展是硬道理”的时间表现。

(3)可持续发展调查分析。

(4)我过改革伟大时间的典型调查。

(5)加入wto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6)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调查研究。

(7)开拓农村市场调研。

(8)有关收入分配及家庭收支状况(不同阶层,地位,职业)的调研。

(9)城乡就业形势可扩大就业门路问题调查研究。

(10)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内薪酬情况的调查研究。

2.社会学类。

(1)学习党的八荣八耻荣辱观。

(2)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意义和影响。

(3)城乡居民的闲暇生活。

(4)城市农民工的工作与生活及其社会意义。

(5)国有企业职工在改革中的变化及其心态。

(6)城市的资源及环境保护调查。

(7)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

(8)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至富的非经济因素分析。

(9)下岗职工家庭生活状况与生存策略调查。

(10)市场背景下的农民增收问题调查。

(11)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1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13)电子网络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14)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

(15)对大学生现状的调查。

(16)当地就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

(17)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

(18)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3.教育类。

(1)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伟大实践。

(2)社会主义时常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3)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与分析。

(4)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途径和方法。

(5)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

(6)大学生的就业实践与高等教育改革。

(7)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8)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青少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