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的写作要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文采和修辞技巧。希望这些范文范本对大家的写作提升有所帮助,祝大家写出优秀的作品。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论文

以先进的指导思想为基础,以给幼儿适合的教育为目标,结合我园教师的基本情况,从客观环境出发,定期进行教师课堂创新能力培训,时时进行课堂监督,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幼教专家对我园幼儿教师定期进行思想、工作技能及师德培训,不断提高幼儿教师自身修养和知识储备。在教师中开展读书活动,为老师们提供关于幼儿教育学、心里学、家族教育等方面的书籍,要求老师们读后要写读书心得。为了让老师们能够更好的把书中的教育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我们在集体教研时会让老师们把班级出现的一些难解决问题和经常会发生的现象提出来,大家进行讨论,然后共同查找资料,寻求解决方法。这样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这一过程,老师不但增长了教育教学经验,还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园教师匀实行竞聘上岗。对于招聘来的教师我们首先会进行集体的教育教学培训,培训结束后我们会要求每位教师先向园里提出自己想要竞聘的岗位申请,并进行就职演讲。然后再由园领导班子对竞聘教师进行综合的考评,最后考评合格的教师才可以上岗。考评不合格的教师则待岗学习,待再次考评仍然不合格的教师,予以解聘。竞聘上岗的主班教师负责聘任本班的配班教师,聘期一年。年底测评考核,如:配班教师与主班教师工作配合不好的,主班教师可以向园内提出申请更换配班教师;配班教师同时也可以提出申请竞聘主班教师;同时主班教师如不能通过年底测评考核或经常性评价不达标的同样会解聘其岗位。公开竞聘岗位,让教师强烈地感受到激烈的竞争已进入幼教领域,认识到幼教队伍人才的竞争挑战与机遇并存。

我园制定了教师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评价体系,注重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在制定时,根据幼儿园的特点确定了两个倾斜政策:第一,向园本教研成果倾斜。由于认识园本教研能力在教师整体素质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把园本教研能力的高低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参数,以此为突破口,激发全园教师的'学习和教研热情,进而推动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第二,向高学历的教师倾斜。如今幼儿教育已与以往大不相同,幼儿园再不是过去百姓眼中的托儿所,仅仅是看管孩子。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必须有一支高标准、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与之匹配。年轻的高学历教师队伍,虽然缺少经验,但是有工作热情,善于思考,知识水平有高度,通过培养后劲足,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很明显,他们可以很好的把各学科的整合后传授给孩子,可以更好的适应幼儿教育不断更新和创新的节奏。

3强化管理,增强团队凝聚力。

幼儿园管理机制的构建如果只限于制度和规范的建立是远远不够的,管理机制构建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精神的塑造,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园风建设。我园在建园之初就制定了“全过程把握、全天候管理、全方位服务、全身心发展”的管理策略。园里的每位领导都会深入到班级,全程参与并指导班级的保教过程,积极拉进与教师间的距离。全天分时段管理,领导分工明确,以一种为所有教师服务,为所有孩子服务的心态,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他们的身影。这种领导带头干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园内教师的一致好评。这也使得我园教师现在已经形成了很强的群体意识,在工作中“劲往一处使,活往一块干”的道理,使终贯穿于幼儿园工作的各个环节,并且会时刻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这个良好的组织氛围时刻弥漫在整个幼儿园的中,进而形成一种优良园所风气。

4把教学常规管理落到实处。

作为一个所年轻的幼儿园,新聘教师教学缺乏实战经验,教学方法不会灵活运用。面对这一实情,首先我们在教学常规管理中的教和学两个方面下了大功夫,提出“抓基础,重能力,高效率”的教学总体要求,在教法和学法的改革变化上花功夫。由于切合实情抓住了牛鼻子,因而变化非常显著,一段时间以来,在课堂教育上取得了较大进步;其次,使教学常规管理简单明了,方便操作。这样主管领导觉得教学常规便于抓、便于管,教师认为具体实在,好实行。切忌为抓常规而抓常规,搞成形式主义。如在备课上我们要求教师只写教师想写的,而不是写领导想看的。在掌握了这一原则,针对不同水平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一是,对在有工作经验的、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有效的备课要求,她们不必写详细的活动计划,因为她们多年的积累已使她们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写她们早以熟记在心的东西确实是一个浪费。二是,缺乏工作经验的那部分教师她们责要写出活动计划的详细方案,并加大对备课的批阅,批阅方式采取教学领导亲自批阅和园长不定时检察的方式,对活动计划的各个环节逐一进行分析、解决。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这些新教师能在较高的起点上开展教育工作,少走弯路。抓教学常规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任何手段都要随着时间、地点、对象等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创新。我们随着幼儿园的不断发展和教学管理的具体实施,我们意识到教与学的具体情况也在随之发生变化,那么其形式和内容就必须随之变化。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幼儿园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作为新时代的管理者,应该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成为新型的管理者,办出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

文档为doc格式。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幼儿教育也从原来简单的认数识字发展到一个更深的领域。特别是幼儿的数学教育,它是一个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幼儿年龄小,并不能完全理解,只能依靠教师反反复复的讲解,强硬地灌输到孩子们的潜意识当中去,而不会灵活运用到实践当中。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要通过改变传统教材,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习,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课让孩子学会自己学习来增加幼儿数学教育的趣味性,让孩子自己真正地喜欢数学。

(关键词)幼儿教学;数学教育;趣味数学。

幼儿老师只要从心出发,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自觉学习从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一、注重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教幼儿掌握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通过数学教育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条理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要把这些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多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几方面考虑,既让幼儿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通过设置小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在《教育发展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首先能吸引人眼球,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小游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思维,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有效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使幼儿在欢快的节奏中边玩边学,轻轻愉快地学习数学。例如在小班数学“识数”教学活动中,可以在教室放几件商品,上面标着价格。教师扮演商店的售货员,把幼儿化名为小动物或小植物的名字,分给他们每人一个小钱袋,里面装着不同数量的人造币,上面写着不同的数字,让幼儿去自己购物,可以是一个人一组,也可以是几个人一组,在购物游戏中,学习数字,了解数字的大小与事物的关系,做到边玩边学。再比如:同样是分角色的游戏,小班孩子应该以直观、有趣味为主题,如“小猪除草”“抓蝴蝶”“为小朋友找妈妈”等,从而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为中班、大班的幼儿设置游戏时,就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所需要的素材,进行群组游戏活动。幼儿在各种游戏互动中不仅可以培养兴趣,更重要的是增进幼儿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沟通。使课堂教学氛围浓厚,兴趣盎然。

三、贯彻自主性确立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改指令为设疑,引发幼儿自主探索。幼儿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需要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与方法,还需要有正确的导向。教师在幼儿操作时不能只用指令性指导,也不能“随意放羊”,需要通过对材料的美化、适当的设疑、引疑,既引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又对幼儿操作目的有积极的引导,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很好的发挥主动性。如:学习4的组成。提供给幼儿4片双色花片花片一面是红色,另一面是白色和一张印有花朵图案可让幼儿涂色的纸。请幼儿玩“撒花片”游戏,每撒一次就根据花片停住后颜色分布的数量在纸上涂色。只要落下的花片颜色分布的数量与前几次不同,就可依次画在纸上。这样每次撒后,幼儿就要比较对照,做出是否要涂色的判断。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还会发现一些问题,如:4片花片撒出去,出现了都是同一种颜色的情况,就会提出怎么办?有的孩子会发现涂了三次后再要涂的话,总是与其中的一组情况一样,从而产生疑问,这样有利于幼儿独立性、自主性的充分发挥。

四、学具操作多样化,乐于“玩”中学数学。

教师是幼儿的主导者,幼儿的学习以听和看为主,他们的操作也大多是为了验证教师传授的知识。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儿童学习数学的论述中言:“数学首先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他告诫教师,过早强调图画表象和抽象符号教育将使幼儿的数学学习变成纯粹的记忆,而提供实物操作材料――不只是停留在教师将材料进行短暂的示范,而是让幼儿手脑并用全神贯注地进行操作的材料,对幼儿数学学习,思维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老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操作学具,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提供的材料可以是老师自制的,如数学棋谱、大转盘、等;也可以是和师生一起收集的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如小石子、纽扣等。多样化的学具,激发了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如:为了巩固对形状的认识,老师设计了“喂食”的游戏,请小朋友把正方形的小卡片喂给正方形娃娃吃,把圆形片片喂给圆形娃娃吃,真是在这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操作过程中,孩子们习得了相关经验。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有目的地创造和提供相应的数学活动材料,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让孩子在操作中开始亲近数学,感知数学从而愉悦如门。

五、及时反馈,及时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

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能激发起幼儿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兴趣。知道结果,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学习的态度更加投入,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通过教师反馈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大班幼儿,树立克服缺点的决心,继续前进。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给予适当的评价,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鼓励,使幼儿保持一种积极的进取心理,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及时评价,使幼儿进一步产生改进学习的愿望;再配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对幼儿学习成果和态度加以肯定,可以激发幼儿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主义感。

总之,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促进幼儿学习最有力、最稳定的动力,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幼儿有更大的收获。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论文

民间美术因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而成为现代美术教育的有益课程,它是民俗文化的载体。民间美术与民俗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所以,我们将民间美术作为弘扬民族艺术教育的一个切入点,通过美术这一幼儿所喜爱的艺术形式,使幼儿在民间美术的感染、熏陶下,去欣赏它,认识它,激发起幼儿对民族艺术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建立起了最初的民族文化艺术经验,为孩子们今后的学习创造奠定扎实基础。在幼儿所熟知的春节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窗花、年画、脸谱、面具、泥人、面人等,为幼儿的民间美术创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剪纸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古老的民族记忆。

一把小小的剪刀,几张普普通通的纸,就能剪出飞禽走兽、植物、建筑、人物故事,就能剪出一个泱泱大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正如鲁迅所说的,剪纸始终是伴随着人民生活的民间美术形式,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生产者的艺术”。在开展传统节日教育中我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剪纸这一幼儿所喜爱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想法,引导幼儿在感受节日快乐的同时,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动手能力、表现力,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艺术的情感体验和最初的民族文化艺术经验。

一、家园互动。

了解幼儿的关注点及已有经验中国传统节日许多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要发挥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价值,必须家园双方共同从孩子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入手,互相沟通,家园一致,才能使节日教育产生良好的教育成效。在开展春节主题活动时,我们把主题活动的预设内容贴在家长园地,并给每个孩子发放家长信,主动和每位家长联系,使家长了解主题活动的教育价值,共同和孩子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和资料。春节前夕,家长和孩子共同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带孩子在串亲戚时,引导幼儿观察过节时人们是怎样布置家里环境的;亲自带孩子逛庙会等等;回园后,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有主题的谈话活动,从谈话中了解到大部分孩子们对环境中的贴“春联”、“福”字、“窗花”、“挂件”和挂灯笼印象深刻,对庙会中的风味小吃、游艺项目、民间工艺品和各种玩具非常感兴趣,了解到幼儿的关注点及已有经验,我们帮助幼儿将零散的经验加以归纳梳理后,有重点的引导幼儿欣赏节日环境中的窗花、挂件等剪纸作品,激发幼儿对剪窗花的兴趣。

二、创设欣赏、操作及展示。

教育环境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开展节日教育活动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有效教育途径,根据幼儿的关注点和已有经验为幼儿创设相适应的环境,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一)观察欣赏不同层次的剪纸作品。

我们有意识的投放不同层次、不同样式的剪纸作品,如:有技艺精湛的民间手工艺人剪的窗花、有老师剪的窗花、有哥哥姐姐剪的窗花、还有班上小朋友尝试剪的窗花等。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欣赏,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获得剪纸艺术的熏陶。

(二)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剪纸操作材料。

丰富的物质环境是幼儿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持,我在美工区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并放在易于孩子取放的地方,孩子们可以任意挑选。有质地、大小、颜色各不相同的纸张供孩子选择,有普通剪刀及花边剪刀等,让幼儿尝试、体验不同类型剪刀剪出的不同效果;为他们提供老师、小朋友带来的剪纸工具书、剪窗花的步骤图供幼儿自主学习;此外,废纸筐、垃圾箱也为幼儿养成良好的剪纸习惯提供了物质保障,活动中孩子们能自觉地把剪下的碎纸放到废纸筐里,活动后把废纸倒入垃圾箱,丰富而自主的环境为幼儿探索、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孩子们不仅养成了良好的剪纸习惯,而且剪纸能力有了不同程度提高。进而在“庆端午、赛龙舟”的活动中,孩子们更加主动的用剪纸方式剪龙舟、制作装饰海报。活动时孩子们尝试用各种方法剪龙舟,有的用长方形纸直接剪出龙舟的外型轮廓,在龙舟的身体上通过镂空剪、折剪的方式进行装饰;有的用剪拉花的方法剪完后,将其修剪出龙舟的外型,再把画好龙头剪下来贴在龙身上;有的用牙膏盒剪出龙舟的身体,再把两边翻出做龙头,龙舟两头剪出龙头龙尾,做成立体的龙舟。孩子们剪的龙舟从一个小月牙似的纸条慢慢出现了龙头、龙尾的样子,有的龙舟还剪出了漂亮的龙鳞;龙舟也从平面的逐渐变化为立体的。不同的龙舟剪好后,孩子们用牙膏盒剪的龙舟放在桌上玩赛龙舟游戏,将自己用纸剪的龙舟展示在墙上,比比谁的龙舟最漂亮。孩子们通过亲自操作、感受、体验,激起了对剪纸艺术的热爱之情。

(三)提供展示剪纸作品的空间。

孩子们的作品剪好后,都希望得到老师、小朋友的认可。因此,我们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展示幼儿的剪纸作品。如在开展春节主题活动时,我把孩子们用不同剪刀剪出的窗花贴到教室的门上、窗户上布置环境;把窗花一个一个连在一起,做成一个窗花的帘子,悬挂在教室的墙上;还利用窗花从房顶上悬垂下来做成小隔断,来划分美工区;根据幼儿喜欢用手触摸作品这一特点,我用榻榻米搭成三棱形的小展台放到教室后面的“小火车”柜子上,方便幼儿随时把在美工区剪好的作品展示到上面;此外,我还利用展板的形式展示幼儿作品,我们把每个幼儿剪的小窗花组合成了一个大窗花贴在上面,使每个孩子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小朋友互相之间说一说喜欢谁的,自认为剪纸不成功的孩子都能从大窗花中找到自己创作的那一小块,从而奠定了孩子对剪纸活动的信心。而从孩子们对同伴作品的品头论足中,也能感受到他们对剪纸的理解及喜好。在庙会活动时,孩子们自己用剪纸的方式布置摊位,吸引小朋友驻足观赏,并把自己在庙会上剪的窗花送给弟弟妹妹。

这一系列活动逐步帮助孩子们把对节日的所见所闻转化为其内在的经验,促使孩子更愿意、主动尝试剪纸活动。

三、关注不同能力幼儿,激励幼儿点滴进步。

(一)获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共同促进幼儿进步。

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喜欢通过模仿来认识这个世界,同时有了初步的竞争意识。在激发能力强的幼儿互相竞争剪纸的时候,如何更好的照顾到能力稍差的幼儿,使更多幼儿都乐于参与剪纸活动,这一问题更显紧迫。经过观察,分析原因,发现班中能力比较差的幼儿一般在家中得到的锻炼机会较少,家长出于安全角度的考虑,从未让孩子动过剪刀或很少使用剪刀。由此看来,帮助家长认识到幼儿使用剪刀的好处及如何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家长认同了,才能更好的配合老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剪纸氛围,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

月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次,班中进行剪纸活动时,其他小朋友都自信的拿起剪刀剪了起来,我发现月月连剪刀都不会拿。看着孩子孤立无助而又紧张的样子,我轻轻走过去,小声对她说:“我来帮你。”顺势拿起剪刀放到她的手里,并鼓励她:“不用着急,只要你学会拿剪刀的正确方法,小剪刀不会让你受伤的,而且小剪刀很愿意和你做朋友,你试一试。”除了运用鼓励的方法,我还创编了许多儿歌,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此外,我利用游戏区等机会,耐心的教她如何正确使用剪刀。当孩子颤颤微微的.用剪刀剪下一块不规则的纸片时,我兴奋的搂住她,鼓励她继续剪,我想不一定剪得像什么,只要她敢用剪刀就很棒。当月月拿起剪刀继续剪下去时,我微笑着鼓励她,和她一起为剪出来的“不像样的作品”命名:“月月剪了一粒米、许多薯条……当她小心翼翼的剪出第一个房子形状的作品时,我和孩子都很激动,我将孩子不同时期的作品及时收集起来,贴到她的作品集里,并利用幼儿园半日开放的机会,抓住时机与家长进行沟通,将孩子的作品集呈现给家长,让家长看到孩子剪出房子、小花,当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与进步,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这说明,要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教师要用心去观察了解幼儿,想办法让孩子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并让家长感受到、看到,从而对老师产生信任,这时候他们会自然而然主动配合老师的工作。

(二)合理评价,增强自信。

1、教师的合理评价幼儿的自信心来自成人的肯定,他会把成人给他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活动中我们会用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语言评价幼儿的作品,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感。

2、帮助家长正确评价幼儿除了教师,家长也是帮助幼儿自我认定的关键角色。而教师更应帮助家长认识到孩子剪纸方面的优势及剪纸的好处,指导家长学会正确评价幼儿剪纸作品,与家长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更大的学习及创作的机会,有利于幼儿的自信心的建立。如:在家中为孩子准备剪纸用的小剪刀,各种纸张,为孩子剪纸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持;指导家长为孩子营造作品展示的空间,在春节活动中,允许孩子把自己剪的窗花布置到家里,积极肯定孩子的作品,来客人时鼓励孩子主动向客人介绍他的作品,以增强幼儿的自我认同感。

通过在传统节日中开展剪纸活动的研究,我与孩子们共同成长,在活动中深刻体会到孩子的创造力是多么的让人吃惊,使我在惊叹孩子点滴进步的同时,重新去认识孩子、读懂孩子,更加充满信心的继续我和孩子们的剪纸之路。

一、剪纸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剪纸教学要突出基础性。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例如,小班年级的孩子刚接触剪纸,剪纸活动的设计就要从拿剪刀开始,剪纸的作品也是教师提前辅助画好线,幼儿沿线剪切;中班年级的孩子可以根据样稿进行模仿训练,会简单的对折剪和三角折剪;大班年级的孩子能够在自画自剪的基础上,进行样稿创新,最终独立完成一幅带有背景的剪纸作品。也就是说剪纸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孩子的年龄阶段特点,这样才能发挥出剪纸的作用。

二、剪纸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

根据幼儿阶段性的认知和经验,选择一些幼儿喜欢的贴近幼儿生活各类事物(包括动物、植物、人物、故事情节等)为内容。

前阶段,幼儿园举行师幼剪纸大赛,我们组选择的剪纸内容是《小蝌蚪找妈妈》。之所以选择这一内容,一方面是因为《小蝌蚪找妈妈》是我们大班主题教育的内容,幼儿熟悉内容;另一方面《小蝌蚪找妈妈》这一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在剪纸过程中,我们组的两个孩子,一会儿剪小蝌蚪,一会儿剪水草,一会剪乌龟,剪出来的效果都很好。

所以说,贴近生活的剪纸内容,幼儿更加熟知选材的形象,这对于幼儿剪纸的潜能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剪纸活动的设计要游戏化、情节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幼儿的剪纸活动中,创设一些游戏情节,让孩子去探索,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达成教育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大班《环保小卫士》这一主题里,我设计了一节《美丽的草原》这一剪纸课,在活动之初设计了一个小故事:原来青青的草原被破坏了,牛儿羊儿没有了家和食物,它们特别需要小朋友的帮助,希望小朋友帮助它们重新建造美丽的家园。这样,孩子的爱心都涌了出来,纷纷拿起小剪刀,帮助牛儿羊儿剪小草,盖房子,一会儿美丽的草原又青青绿绿了。

所以说,将游戏作为教学活动实现的途径,不仅可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提高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而且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的和情绪情感的发展,给幼儿带来快乐。

四、尊重幼儿差异,鼓励幼儿不断创新。

剪纸本身就是一种直接的创意。在幼儿剪纸活动过程中,教师提供基本的样稿,并鼓励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在设计剪纸活动时更要注意这一特点。

例如,我们大班的孩子在剪纸的基本技能方面都已经掌握了,在练习课上我都会出两种样稿:一种是基本的折剪法练习样稿,一种是加了一些花的样稿。这样基础差的孩子就按照基本的样稿练习,而基础好的孩子可以在样稿的基础上进行花样剪纸,如镂空剪。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去发现新的创意,创造出显示个人独特感受的剪纸作品。

总之,剪纸是孩子感知外部世界,发现自身潜力的一个过程。剪纸可以培养幼儿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并且带动大脑的开发。合理地设计幼儿剪纸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技能,而且可以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谈大班幼儿剪纸特色活动的开展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手工制作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一项活动。而在每次手工制作中,孩子们对剪刀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喜爱,每当手工课结束,孩子们都显得都意犹未尽。但是在幼儿不制作时,剪刀在孩子手中就显得特别不安全。为了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也为了进一步延伸剪刀带给孩子们的无穷乐趣,我们把剪纸引进了孩子们的活动中。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渊源流长。它产于自然,生于劳作,蕴涵着天地万物,内容丰富多彩。它融合了剪纸技艺、绘画造型、想象创造和多种审美意识。它特有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传递着民族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情趣。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筋。“也就是说,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手指动作的训练能对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完善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愈来愈高。剪纸需要注意力集中,手眼协调,事先想好布局,这样可锻炼幼儿的统筹安排能力,使幼儿的有意注意、观察的顺序性都得到了发展。同时,剪纸还需要幼儿不断调整剪刀的运行方向及力度,灵活地剪出物体形象。剪纸时纸的转动,可锻炼幼儿的造型能力和空间方位感;在此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促进幼儿美感的形成。另外,剪纸还有利于培养幼儿耐心、认真细致和干净整洁的习惯。为此,我园一直把剪纸活动作为艺术特色的一种具体体现,且把剪纸活动融入到主题活动中,一直不断地进行着摸索实践。

首先,我们教师先深入剪纸活动。为了了解剪纸和对剪纸有更深的掌握,我们园长购买了大量有关剪纸的书籍和资料,让教师们了解剪纸的历史和发展,从剪纸入门开始,进而掌握剪纸教学的种类和方法。可如何引导幼儿对剪纸感兴趣成为我们的首要问题。于是我们先从创设剪纸环境入手。由于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平时接触的很少,所以作为老师首先就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环境,使幼儿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比如教室里墙面和门的布置都是活泼富有童趣的剪纸画,在窗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窗花,并经常带幼儿观看搜集的一些我国著名剪纸艺人的作品,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孩子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剪纸就是在嫁娶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喜“字,有圆形的,方形的,心状的,他们也特别感兴趣。因此收集了这些”喜“字,并展示给幼儿看。幼儿看后,要求能够教他们剪这些”喜“字,活动后,每个幼儿都拿着他们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从这开始,他们便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在区域角剪各种各样的窗花。

然后我们针对幼儿年龄特点进行剪纸活动。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均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技能和审美观。大班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在使用剪刀的能力、对剪纸的认知方面,有了前两年经验的积累,在剪纸活动中就显得易懂和易掌握。在剪纸活动中,我们教给幼儿剪纸的基本方法,同时把创造的余地留给孩子,幼儿进行剪纸活动,需要掌握剪纸的技能包括:剪(目测剪直线--把方形的纸剪成长条或小碎片;目测剪,幼儿开始学习剪纸,比较适合目测剪。目测剪即凭借想象直接把纸剪出一定形状,目测剪没什么要求,幼儿可随意地剪自己喜欢的物体,其目的是培养幼儿剪纸的兴趣及练习使用剪刀、曲线剪、折线剪、沿线剪、折叠剪等)撕、刮等方法,但无论是成人或是幼儿,技能的熟悉、掌握是通过引导逐步形成的,尤其是幼儿,技能的掌握更是需要具体、形象的形式。刚开始实施剪纸教学的大班幼儿,对于剪纸,只会无目的地随意把一张纸进行操作,这时去要求他们创造出一幅完美的作品,显然是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的。我们就设计剪小花、剪小草等内容,让幼儿逐渐地由无目的、无意识地剪转入有目的地剪纸。

其次结合主题活动,让剪纸走进家乡齐文化。我们先根据主题教学内容,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把各种图形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结合起来,使幼儿感到有趣并易于理解接受。比如在〈春天在哪里〉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先教幼儿学习剪简单的蝴蝶、风筝、太阳、大树、云彩、小朋友、小草、鲜花等物体,然后引导幼儿开始有目的剪纸,创造出简单的造型,来组成一幅完整的春天的剪纸作品,孩子们创造在剪纸技能培养的同时,创造力也在慢慢地发展起来。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积极参与感受,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把家乡的齐文化融进剪纸活动中。我们跟孩子一起学习齐文化的精髓,例如齐刀币、齐国乐舞、蹴鞠等,在认识的基础上,齐文化在孩子的剪刀下表现的可爱亲近,古老的东西在孩子的作品中,活灵活现。

另外,我们还将剪纸融入到了一日活动中。在剪纸活动中,我们注意剪纸作品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在趣味操作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启迪幼儿智慧。剪纸可以灵活地剪出物体形象外,还可以用它来进行游戏或美化环境。如:剪窗花、拉花、吊饰等;剪的脸谱还可以制成有趣的面具进行操作游戏,如:我们用剪出来的各种图案装饰服装,然后带孩子进行服装表演等,激发了幼儿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也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同时,我们还将剪纸与绘画粘贴相结合,丰富了作品。由于技能的限制,幼儿的剪纸作品不能准确的表现物体,如:剪蝴蝶、花篮其中细小的部份:蝴蝶的触角、花篮的提手,幼儿很难剪出,可指导幼儿用笔画出。有些面积大的物体,如:衣裙、房子,可指导幼儿剪装饰图形或图案贴上,使作品更丰富,美观。

剪纸的过程中,我们着重注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并允许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幼儿的创作是极富个性的,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才看得懂,说得清。让幼儿评价自己的艺术创作,还能给幼儿提供一次情感宣泄的机会。记得在讲评《海底世界》的剪纸作品中,请孩子们剪自己知道的海底生物,大家都讲了自己所知道的海底动植物,其中一个胆子较小的孩子曹文静却轻轻地说:”老师,大海里还有海绵宝宝呢,我们可以剪一个正方形,掏去两个圆洞作它的眼睛。“由此我们可看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和表述方式,只有我们充分尊重幼儿的作品,对以后幼儿的创作活动起着十分大的作用。

在整个剪纸活动中,我们有了一定的收获。先是剪纸作品游戏和美化了环境。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中的美,我们为幼儿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加强幼儿美的视觉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我们的家庭宣传栏的装饰全部用剪纸的形式来表现,在教室的玻璃上贴上各种镂空的剪纸作品,教室内设置幼儿作品栏,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欢乐的气氛,激发对剪纸的兴趣,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其次剪纸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集体精神。一般的剪纸活动,我们的大多以孩子个人动手剪为主,但在创作过程中,单是个人剪,有的时间来不及,有的因想象到现实未能剪出好的作品来感到遗憾,总之不尽完美。因此针对几次的活动中得出经验,以五六个孩子为一组共同进行集体创作剪,在活动前让每个幼儿都参加讨论、研究,再进行合作剪,效果会更佳。如:在进行〈春天在哪里〉这个主题时,在分组前,让能力强的幼儿当小组长,让他去请几位小朋友,然后教师适当的参与他们的讨论活动,在剪纸活动中再适宜地指导他们,进行自由剪出自己擅长和喜爱的形象来,并协调的来布置画面。虽然在前几次都发现孩子们不遵守规则,剪贴出来的作品也杂乱无章,但经过伙伴们的相互争论和比较,按放的位置很恰当合适,孩子们非常成就感,与同伴合作的也很开心。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剪纸活动,老师和幼儿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也存在着问题:一是如何让幼儿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剪纸水平,如何让幼儿的想像力、记忆力、思维等不同的能力都得到发展,需要我们思考和计划;二是如何让剪纸更大的融入到主题里,把剪纸与每个主题更好的结合,也是我们要继续认真细致摸索和实践的。相信我们,在剪纸这片天空中,会快乐地越飞越高!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创新游戏策略探究论文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摘要:在我国素质教育持续推进的情况下,中学物理教学要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促进,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物理学习中,能够进行探索式的学习,在联系生活实际的物理学应用等方面形成科学的习惯。

关键词:中学物理;创新能力;物理教学;。

中学物理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天优势。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出自身的学科特点,让学生在物理学思维的框架之下,与其他学科进行巧妙的融合,为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创新产品的生成奠定基础。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所学知识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师要认识到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及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来说培养创新能力的巨大优势。所以,在物理教学改革中,开展创新教育是适应时代的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物理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要首先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对一门学科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动力会更足。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以及探索欲望的推动之下,学生就更容易有一些创新发现,并能创造出新产品。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就是比较常见,且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及时了解物理学当中的实验及前沿发展等内容。而且由于互动性和直观性,也促进了学生对于很多经典物理问题的理解和认知。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融合起来交替运用,既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教师的教学中,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好胜心理,引入竞争的相关机制,让学生保持更为强烈的学习劲头。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应当充分发展学生的内在动机,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的信心,尽量给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实现自我,相信自己能行,从而产生创新的动力,实现良性循环。

实验教学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在实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得到激发,所以,实验本身可以实现的教学目标是多元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兴趣,并且广泛搜集资源,为自己的创新研究做更多的基础工作,以便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要能够由浅入深地将一些具有高难度的知识点渗透给学生,让学生跟随着老师的引导,通过探究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增强他们的研究和创新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方面要特别注重科学性和实效性,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兴趣特点,选题的宽窄度要适当,不能过于宽泛,也不能过于狭窄,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拓展的空间,这样他们才能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考和发现。所以,在日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组成探究学习小组,由组长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在探究学习中各司其职,发挥出团队的更大力量,让小组成员之间有相互的交流,互相分享,深入研究并完成探究学习的任务。如在教学“电热器”一节时,先指导学生在课前分组去收集有关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设备(如电热器的内部结构、铭牌、说明书、发热功率)等相关资料;接着又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分组去收集其他能转化为热能的设备(如燃气灶、太阳灶等)的相关资料。学生们热情很高,各小组成员明确分工,通过各种渠道去完成收集任务。学生们把收集到的结果在课堂上展示,小组之间也形成了比较热烈的竞争的模式,在同一组之间通过辩论、合作等方式,使得学习探究的过程变得精彩纷呈。

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中学物理的学习需要通过实验进行演示,也需要通过实验发现更多的物理学规律,所以,实验正是物理这门学科非常显着的一种特点,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验的时候,有更多创新能力培养的机会。例如,在讲关于摩擦起电现象的`内容时,我们可增添这样一个实验题:用两根很细的锡箔纸做成小手的形状,分别挂在起电器的金属球上,然后开始摇动手柄,奇妙的现象发生了:可以看到两个小手“友好地握手”。于是教师追问学生,如果把这两个小手同时挂在一个金属杆上,情况会怎样?在让学生猜想时,大家进行了非常热烈的讨论,且对于观察到的结果也有很多分歧。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做实验观察这样的现象。经过亲身实验,学生对于摩擦起电的现象有了更多的理解,所以这样的学习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四、用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班集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形成物理学教学的融洽、合作、创新的学习氛围,通过举办发明比赛、论文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物理创新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能发现生活当中的一些痛点,并从物理学科知识的角度去解决这些痛点,从而让他们将物理所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物理这门学科的实际应用度。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并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创新体会,鼓励学生之间的适度竞争、相互合作与交流、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使全体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相互激励,同步增强。

总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创新教育的影响之下,主动进行物理学习,主动将物理学科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用来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红军.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4).

[2]阮存钦.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j].教育评论,2007(3).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论文

摘要:在幼师数学教学中培养幼师的直觉思维,能够有效提升幼师的职业素养水平,强化幼师的幼儿教育技能,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助力。本文简要分析了直觉思维的定义与特点,深入探究直觉思维在幼师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凸显数学教学在培养幼师专业素养与技能方面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直觉思维;幼师教学;数学课程。

如今,很多国家已经将幼儿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优先发展的内容之一。幼师必须全面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分析素养、问题解决素养、逻辑思维素养与反思素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学人员引进直觉思维的培养,通过数学知识形成过程、艺术审美鉴赏、观察发现、数学思想运用等多种不同的方式拓展幼师思维,激发幼师思维活力,从而培养幼师的直觉思维,充分发挥幼师想象力,实现幼师的全面发展。

一、直觉思维的定义与特点。

(一)直觉思维的定义在数学教学中,对数学直觉思维的解释就是:以“直觉”“灵感”等不同的形式存在,通过把握现有数据、信息与问题,结合自身数学知识储备与数学学习经验,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内涵迅速识别,同时洞悉其客观规律,能够直接理解与综合判断。利用直觉思维能够快速思考,通过简化、概括等不同形式解决实际问题,大大简化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数学问题。比如教学人员提出一道数学问题,幼师能够迅速结合自身经验、储备提出问题解决思路。在幼师数学教学中,直觉思维是一种普遍存在却又具有一定差异的思维模式,集中体现于问题解决中;通过以往的数学知识储备与数学学习经验,整体上把握数学问题,快速传达信息,透析问题本质,针对问题提出某种以直觉为核心的问题解决思路。比如通过对“点、线、面”的分析、判断与对比,明确位置的最佳确定方法;或者根据直觉选择新的数学概念、数学学习方法与论断,构建数学学习体系。

(二)直觉思维的基本特点第一,简约性特点。直觉思维的运用能够大大简化数学问题的推理过程,从整体角度把握问题、定义问题,充分调动自身知识储备与数学技能,做出相应的推理与分析,进而正确判断。这一过程就是人们思考的过程,是简化的问题推理过程。第二,创造性特点。在常规数学教学中,人们提出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需要保证较强的逻辑性与严谨性,确保各个思考环节环环相扣,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这也体现出数学的规范性与逻辑性。这种逻辑思维具有一定的约束性,不利于发散思维,而直觉思维则为人们提供大胆设想与尝试的平台,因此直觉思维具备一定的创造性。第三,鼓励性特点。逻辑思维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基础思维,比如:在传统教学中,正确具有唯一性,学生容易对其产生厌倦感与畏惧心理;而直觉思维本身不存在对错,学生基于数学知识储备,充分发挥自信心,大胆做出尝试。因此,直觉思维本身具备对学习参与者认可与鼓励的功能。

二、直觉思维在幼师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知识形成过程体现直觉思维的运用在幼师数学教学中运用直觉思维,可以借助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幼师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直观印象,从而启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人员需要将大量的数学概念、基础知识传递给幼师,幼师需要理解、掌握、运用这些知识;此时教学人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形式为学生展示各数学知识,演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幼师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直观体验和形成直觉思维。之后,教学人员需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为幼师指明某问题的解答方向,鼓励幼师大胆设想,运用直觉思维猜测问题的答案与解决思路,从而启发幼师的直觉思维。

(二)以艺术审美鉴赏引导学生形成直觉思维在幼师数学教学中运用直觉思维,教学人员要考虑幼师岗位工作的特殊性,把握幼师的艺术审美素养,开展艺术审美鉴赏,通过鉴赏活动丰富数学教学过程,引导幼师更好地形成直觉思维。在数学不等式求证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人员要考虑到“从常规方式入手证明具有一定的难度”,引导幼师观察数学不等式的基本特征,分别从“对称美”“统一美”“构造美”等不同思考角度,鼓励幼师感受不等式中的审美价值,根据其结构联想到函数方程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解决不等式问题。通过这一过程,幼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审美素养,大胆设想数学问题解决方向,从而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形成良好的直觉思维。

(三)以观察发现提升直觉思维水平教学人员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师的观察力,促使幼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以此提升幼师的直觉思维水平。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人员要引导幼师观察问题本身,比如观察问题的数式特征、数形结合特征、图形特征与关系特征等,将数学问题与自身知识体系相结合,充分运用直觉思维,敏锐想出对策,高效解决问题。在三角函数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学人员要让幼师观察题目的题设与题干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图形变化规律明确相关数据信息,发现隐藏信息,洞悉结构关系,强化直觉思维。

(四)以逻辑互换强化学生直觉思维能力教学人员可以利用幼师的逻辑思维,以逻辑互换的方式强化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之间是相对独立、互为补充的,教学人员可以利用幼师的逻辑思维启发直觉思维,以直觉思维推动逻辑分析过程。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学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题目,让幼师按照自己的直觉选择其中一个答案,以“反向推理”的方式,鼓励幼师论证自己的直觉,倒推问题选项的正确性,从而形成数学思考过程,论证幼师直觉的正确性,让幼师在实际论证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直接思维认知与直觉自信,进一步强化幼师的直觉思维能力。

(五)以数学思想运用夯实学生直觉思维基础教学人员可以运用数学思想培养幼师的直觉思维。在高等教育数学课程中,数学思想分别包括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数学规律等,这些概念是幼师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运用能力的重要资料。因此,教学人员可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不同的数学思想,比如根据数形结合思想为学生提供三角函数、几何图形等不同问题,让幼师反复转换这些问题的“数”与“形”,促使幼师逐渐掌握其中规律,形成一定的直觉认知,使其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迅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快速完成问题转化,凸显幼师直觉思维的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直觉思维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思维模式之一。教学人员要想强化幼师的数学综合素养,就要优先培养幼师的直觉思维,促使幼师在今后的工作中灵活切换自身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合理运用直觉思维,为幼儿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教学服务。在实际过程中,教学人员要根据幼师数学教学内容,从多个角度入手,启发幼师的直觉思维,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直觉思维,通过逻辑互换与数学知识教学强化学生的直觉思维。

参考文献:

[1]邢玲.基于就业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4).

[2]李红.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评《学前基础数学(下册)》[j].中国教育学刊,2020(6).

[3]秦美娣.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47).

[4]周师虹.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中的互动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

[5]丁黎明,赵冬.学前教育专业数学直觉思维的教学应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

[6]王金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思维对未来职业应用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6).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论文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幼儿园数学活动是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抽象活动,并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从而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幼儿园课程改革虽然轰轰烈烈,但主要是跟风,一会是瑞吉欧,一会是田野课程、蒙台梭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本人认为,目前,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其重要作用的发挥,具体表现在:

(一)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不够。

目前幼儿园数学教材琳琅满目,近年来虽然《纲要》已明确指出了教学内容和目标,但不够具体。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基本上还是沿用十年代的全国教学大纲的数学教学内容。其内容浅、容量少,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不能满足今天幼儿智能发展的需要。而且内容重复较多,教师难于把握。由于现代社会数字化和各种信息的增大,幼儿受多种信息的刺激,其智能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如:中班学了10以内数的守恒、比多少、相邻数,到了大班还要学习数的守恒、组成分解和比多少,学前班、一年级也还得学。这种无深度的反复教学,不但激发不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对教师的教学探讨也没有动力,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二)教学目标单一。

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着教师只为传授知识而教学,幼儿只为学知识而学的现象,教学的目标只是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活动中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而忽视了诸如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他目标。

(三)操作材料单一、乏味。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十分容易为新的刺激所吸引。这就要求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新颖、鲜艳、丰富多彩,材料的大小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定。然而,由于有的教师对操作材料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加上怕麻烦等原因,教学中老是几套操作材料反复使用。而且给孩子操作的材料很少。陈旧枯燥的操作材料,极易使幼儿产生厌倦学习的情绪,影响操作活动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和形式简单。

有的教师在考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时,习惯于依赖幼儿用书,仅以幼儿用书和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强调数学教育的直观性,片面依靠演示,把答案直接给幼儿。其次忽视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教幼儿“10”的`加减法时,教师直接出示分合式,让幼儿看着分合式列出算式,然后逐一指着算式让幼儿创编应用题,大量的时间花在编应用题上。第三,采取“灌输式教学”。即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不管是否能消化,硬往幼儿的脑子里灌死知识,造成幼儿被动接受知识。

本人根据多年的幼儿数学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一)改革数学教育内容,统一教材。

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应由教育部门统一部署,组织专业人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地系统地加深数学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避免重复无效的教育。

1.集合数:除《纲要》中规定的10以内的数字书写、认读、计数与取物外,应延伸到20以内的认读、计数与取物,增加数群与个位的计数、目测数群、数量层次认知等。

2.单、双数:由10以内的单、双数顺数、倒数认知扩大到20以内的顺数、倒数及单双数的认知。

3.组成分解:除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分解组成、创编应用题外,还应注重多项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另外,从时空观念、逻辑观念等方面也应扩大知识面,增加难度,注重幼儿分析、综合推理的技能、数学语言的运用、表达的技能及多项思维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二)转变观念,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和发展需要。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

(1)教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

(2)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幼儿教师应转变观念,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和发展需要。

1.创造主题情境,激起学习兴趣。

每一个情境的创设,我们都要考虑和体现幼儿学习的“六个性”,即:主动性、自主性、参与性、合作性、独立性、选择性。幼儿喜欢听故事,在教授新的数学知识前,我们可以根据幼儿所需要掌握的相关数学知识,设计编写一些生动有趣、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数学故事和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幼儿通过听故事、阅读欣赏故事、表演故事等方式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去主动理解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幼儿学起来轻松愉快,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充分调动起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设计开放式的有效提问。

教师的引导和提问直接影响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开放式的有效提问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地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那么,如何设计开放式的有效提问呢?首先,应从结果入手,结果往往是幼儿最感兴趣、最想知道的。常规思维中,我们常常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正向思维,若反道而行之,效果会不同,更引起幼儿的注意。再次,从对比入手。对比是一种让幼儿发现所观察事物之间的异同,从而从中找出正确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按大小分类》的教学中,“为什么大书要放在大筐子里,小书要放在小筐子里呢?”这些问题的设计,都是从两物间的对比入手,从而激发了幼儿主动思维的积极性。最后,从难点入手。如“大小积木混在一起怎么办?”“小动物们去看电影不知道按什么顺序坐,他们该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虽有些难度,但答案不止一个,具有更广阔的开放性,从而使幼儿的思维向纵深层次发展,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和个别差异性。

3.把数学教学融于游戏中去,让幼儿在玩中学。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学习单双数时,可让10个小朋友排好队,并给他们编上号,让他们单号或双号出队;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可请10个小朋友表演乘车,上车几个人,车下还剩几个人,合起来一共几个人;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和找相邻数,可让他们玩扑克牌、找朋友等游戏。实践证明,幼儿对这种教学方法很感兴趣,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东西。

(三)增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纲要》要求“幼儿园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数是抽象、概括的。幼儿处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逻辑思维能力差,他们只有在摆弄物体时,才能很好地进行思维。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运用各种教具外,还特别注意采用直观式教学,提供足够的教具、材料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教师通过巧妙地设置问题情景,提供学具让幼儿动手操作,能使幼儿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将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充分表现出来。

总之,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是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抽象活动,是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让他们的思维充分得到发展,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主动去学习和掌握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数学知识,充分体现出幼儿在数学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幼儿一定会对这门抽象的学科感兴趣。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论文

在幼儿园唱歌教学工作实践中,越来越发现幼儿对老师教、幼儿跟唱这种传统的、死板的唱歌教学失去了兴趣,不喜欢上唱歌课。追其原因,传统的唱歌教学已违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幼儿失去了对音乐美的感受和体验,忽视了幼儿创造力的表现,因而有必要对幼儿园的唱歌教学进行改革,通过近期的实践尝试,教研探讨,有以下体会。

一、把握幼儿选材得当。

要使唱歌教学有好的效果,首先必须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理解水平的歌曲教材,不同年龄班唱歌教材的选择从曲调上要考虑是否适合本班幼儿的音域范围。

歌曲的音域必须符合幼儿的嗓音条件,歌曲中高音持续的时间不宜过长。小班歌曲4/4拍、2/4拍,四分和八分音符占整首歌曲的比重较多,并适当接触三拍子。中大班幼儿能力有所提高,应有计划选择一些三拍子。并带有附点和切分音符的歌曲,并有意识地选一些弱起和带有休止符的歌曲,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在歌曲长度上,小班幼儿歌曲不宜太长,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旋律应比较简单。如:《两只老虎》等,中大班歌曲可适当长一些,一般有十六和二十小结,速度可稍快一些,并要有速度变化的歌曲,如:《不老的老师》。

二、创设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情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在进行唱歌教学时,通过尝试,我找到利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曲、记忆歌词的良好方法。通过图谱,生动直观地把歌曲内容表现出来,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秋夜》是一首优美的、抒情的歌曲,根据歌词和音乐的性质,在教学中,我们研讨绘制了直观的歌曲图谱,形象的展现音乐情境。

幼儿一边欣赏乐曲一边在图谱的帮助下,很快对歌曲有了认识。优美的旋律、直观的图谱,让幼儿仿佛身临其境,对学习歌曲有了强烈的兴趣。在听乐曲看图谱跟唱的练习中,很快学会了歌曲,最后加上手臂、眼神、身段舞蹈的表现,使幼儿把歌、舞、情融为一体,在体验美、表现美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

三、运用多种形式训练歌曲节奏。

歌曲具有音乐作品的全部特点,是通过歌词、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多种特性组成的。教师要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高质量地进行唱歌教学,就必须熟悉和把握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因为,幼儿只有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能力,受到教育,才能得到发展。

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从节奏入手对幼儿进行唱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通过尝试,让幼儿较好地掌握歌曲节奏有以下方法:1。运用儿歌,训练歌曲节奏。儿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很接近歌曲。在每次新授歌曲时,出现新的节奏之前,我就为歌曲节奏难点配上一个朗朗上口的儿歌,使幼儿通过朗诵儿歌掌握节奏。如:歌曲《合拢放开》里出现了多个切分节奏,是幼儿较难掌握的,我就对幼儿进行《摘果果》儿歌的节奏训练。教师有目的的训练,幼儿生动活泼、饶有兴趣的朗读,使幼儿既提高了学习兴趣,掌握了节奏难点,又发展了音乐节奏感。

2。运用身体动作,训练歌曲节奏。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理念,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让幼儿在无音乐、无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示出来,而不是教师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师要启发、引导、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他自己的动作来解释节奏,表达对节奏的认识。要在课上首先出示一张歌曲节奏图谱,请幼儿用多种动作反复进行节奏练习,如:拍手、拍腿、跺脚等,更要与节奏难点相结合,使节奏练习顺利进行。教师还可以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请幼儿用拍手、拍腿、跺脚训练几次后,再鼓励幼儿创造性的创编其他动作,如扭腰、对拍等,加强练习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迁移能力。

3。运用歌词,训练歌曲节奏。一首歌曲中的歌词,实际上也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幼儿在掌握歌曲节奏后,教师出示歌词,要求幼儿自己将歌词填入节奏。这是节奏与歌词的同步训练,幼儿运用已掌握的节奏,通过尝试,成功的将歌词与节奏恰当匹配时,歌曲学习也完成了大部分。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歌曲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培养和发展幼儿音乐才能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应重视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我们要在幼儿日常活动时,利用拍拍、走走、跑跑、跳跳等简单的动作自然加入节奏的练习,为唱歌节奏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启发幼儿感受和表现歌曲练习掌握演唱技巧幼儿缺乏演唱技巧,往往不能很好地表现歌曲的摘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文章从歌曲选材、绘图创设歌唱情境、运用多种形式训练歌曲节奏、掌握演唱技艺,鼓励幼儿创编等多种方面,探讨了使唱歌教学提高效率的措施。

此必须指导幼儿处理好歌曲的快慢、强弱、连贯与跳跃的变化。如:表达高兴时要唱的欢快、活泼;抒情时要连贯、柔和;表达悲伤的心情则要缓慢、低沉。如:在教幼儿演唱《吹泡泡》这首歌曲时,通过欣赏录音、教师范唱,理解图谱等方式,首先启发幼儿说一说,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很美、想唱)。而后进一步同幼儿一起寻找演唱这首歌的方法。第一乐段,以叙说的形式唱出“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露珠是小草吹出的泡泡;苹果是花儿吹出的泡泡;葡萄是藤儿吹出的泡泡”,悠闲地想象玩耍,优美恬静的意境用什么样的语气演唱呢?(中速、欢快、跳跃、抒情)。第二乐段“,吹呀吹、吹呀吹,我吹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应当用什么声调演唱呢?(嘹亮、连贯、抒情的声音)。

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感情有时幼儿难以体验。但当教师的范唱准确,富有感染力时,幼儿也有了很强的模仿能力。幼儿掌握歌曲性质、处理好演唱技巧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幼儿也会从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和美的表达,并从中受到教育。因此,唱歌教学要求教师也要加强声乐练习,加强对表现音乐美的练习,给幼儿以艺术的熏陶。

五、运用已有知识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编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已有知识,创编简单歌词,能给幼儿更多的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和勇于创造的机会,这无疑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大有好处。

如:在进行歌曲《碰一碰》的教学中,我启发幼儿根据原有作品的曲调创编新的歌曲内容。这首歌曲原内容是: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头碰头。在幼儿对歌曲熟悉后,启发幼儿说一说两个好朋友游戏时还可以碰哪里?幼儿通过思考、动作尝试,对歌曲进行了创编,纷纷说出还可以肩碰肩、手碰手、脚碰脚、耳朵碰耳朵等。教师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幼儿自己商量创编新的歌曲,启发幼儿边唱边演,最后,每组幼儿上台展示,演唱出自己的创编作品。这样既提高了幼儿对唱歌的兴趣又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望,使唱歌课生动有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幼儿唱歌教学应是生动、活泼、形象化的,教师不能只限于完成数量上的要求,而忽视使幼儿获得情绪体验;只满足于教会幼儿唱歌的技巧,而忽视对幼儿音乐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忽视艺术其动人心弦的教育力量。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恰当的歌曲,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唱歌教学做到情、趣、美,寓教于情,寓教于趣,寓教于美,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大一班。

林春英。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要发展幼儿语言,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要精心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语言。

一、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通过听、看、触、摸、尝、闻等感性认识,扩大了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范围,加强了感知深度,而范围的扩大和深度的加强必然会丰富幼儿的语言。

春天,我在班上的自然科学角里,种植了一些花生、黄豆等。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不用我去要求,他们就能自己说出如“嫩绿的叶子”,“绿油油的麦苗”等这些好词语。我还会要求孩子们自己去种植,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孩子们松土、选种、种植、移植„„在做每一项工作时,我都是边干边讲,使幼儿知道这种劳动叫什么;我还特意多选几种种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异同。孩子们竟然会说:“有的像小米粒,有的像桔子瓣„„”出苗了,他们观察得更仔细了,兴趣更浓了。通过种植与照料花草,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活动让孩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陶冶了情操。

二、创设情境,在锻炼思维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更多的是采用了注入式。可是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幼儿背诵了一些儿歌、诗歌,但智力却没有得到最大的提升。所以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融,好不惬意。这样做既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又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像力。

三、指导鼓励,在看图说话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图画读物是幼儿的精神粮食,它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美丽,深受幼儿喜爱。欲想发挥图书的作用,需要教师作具体的指导和鼓励。

(一),看。

(二)„„。接着让他们看里面有谁?第三步让孩子们看图中的这些人都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看完后,请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像讲述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多鼓励:“没关系,继续说吧!„‘讲得不错,有进步。”在教师的鼓励下,孩子们敢说、想说,经过练习,一定能会说。

总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好每位幼儿的实际情况,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在多看、多听、多说、多练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能力一定会大幅度的提高。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论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由此可见,安全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首要保障。实施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是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也是幼教工作者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把这些简单的安全防护意识教给幼儿,让幼儿有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技能?如何解决应对突发性安全事故?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要求我们切实做好日常的安全教育。我园以幼儿的一日生活为基点,以安全教育日为重点,采用经常性与及时性相结合,针对性与随机性结合,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幼儿掌握必要的自我防护知识和方法,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一、上好入园安全教育的第一课。

每年的9月份,小班新生入园。入园的第一个月幼儿最易出现抓咬行为。出现的原因一是因为部分孩子在家里养成了喜欢抓咬他人的不良习惯。二是因为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较多,在家里家长过于宠爱,到了幼儿园后看到别人的玩具就要去抢,抢不到就去抓或者咬其他小朋友。这是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刚进小班,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与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想的事不会和别人说,而是直接用动作来表示,所以就会去争抢。三是由于小班幼儿刚刚尝试离开家独立生活,极易产生分离焦虑。这也导致了孩子会情绪激动,打其他的小朋友。我们的老师都不注意被孩子打过或咬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每学期在报名结束后,开学前都会召开一次小班新生家长会,小班老师和家长要一起参加会议。在家长会上我们会告诉家长小班幼儿容易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同时通过安全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如请家长关注自己有抓咬不良习惯的孩子,教育他们不能去抓其他小朋友,同时要和老师说一下,让老师留意,防止他们去抓咬。二是树立教师的亲和形象。有的家长当孩子不听话,没办法时会拿老师来吓唬他们,这样造成了孩子入幼儿园的惧怕心理,有需要不敢和老师说。三是万一发生抓咬等现象及时和老师沟通,同时理解这是孩子们的正常行为,年龄特点所致,而不能让事件升级。四是教育老师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行为,提供的玩具数量要多,避免孩子们争抢。经常检查孩子们的身上、脸上。五是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日常礼貌教育。如利用小班孩子喜欢的绘本故事《你好》《一个接一个排好队》等帮助孩子学会和小朋友礼貌地交往、有序排队等待等交往技能。实践证明,开学第一课防止小班小朋友受到抓咬等伤害是极其有效的。这样的开学第一课极大地降低了小班幼儿第一个月的微小事故率。

二、渗透好一日活动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园长期的教育内容,仅仅开展几个活动是不够的,他需要与一日生活有机的结合和渗透。我园坚持通过晨间谈话、话题活动渗透、个别教育、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及时性、经常性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一日活动中发现孩子中出现的打闹推挤等不安全行为及时指出并组织全体幼儿谈话,帮助孩子认识到这些不安全行为会带来的后果,从而使孩子形成正确的安全行为。再如当孩子由于行走、玩游戏等出现小伤时及时请这些孩子现身说安全,以自己不小心或错误玩法造成伤害的具体事例来强化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与行为。

在家长开放日时,有计划地将安全教育内容转换成亲子游戏的一部分,让孩子与家长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自护技能。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结是安全教育的一个好时机,例如;晨检、午检、散步、盥洗、户外游戏、自由活动等,我们时时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晨检时保育员应仔细检查孩子的口袋和书包找找是否有比较尖锐的物品,以防孩子在午睡和户外活动是塞进口、耳、鼻等器官;再如进餐时保育员应提醒或帮助孩子们饭前要洗手,以防病从口入,保证吃饭时不说话以防咽着等;在户外活动时教师要带领孩子整理衣服是否整洁,在活动时应控制场面不要乱跑,不因活动量失控而碰伤、摔伤,告诉幼儿在大型玩具时不要拥挤,不要推,要守规则知道慢慢等待排队,有秩序。同时利用散步进行随机教育,可以问:“你找不到家怎么办?被别人拐骗怎么办?”给孩子提供一个能提出许多“为什么”的机会,进而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学习,去寻求答案,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这些与日常生活有机的`安全教育渗透,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组织好重要主题的安全教育。

在“安全教育日”“512防震减灾日”“119消防日”等重要主题活动中,我园都认真制订活动方案,周密布署,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成效。如在“安全教育日”中,幼儿通过玩“我是交通小警察”和“辨别谁对谁错”等游戏,懂得了一些交通规则。在“119消防日”主题活动时,老师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消防演习有哪些步骤,怎样离开火场,有哪些消防用品。其次通过设计各种游戏,亲身体验实践消防知识,练习使用灭火器材,学会逃离火灾现场的一些动作和自救技能。最后通过组织全园性的消防安全演练活动让孩子亲身实践和检验他们消防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帮助他们真正掌握火灾逃生的方法。

另外我们还利用网站、宣传橱窗、告家长书等多种形式对幼儿家长进行安全教育与宣传,形成安全教育合力,让家长主动参与对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切实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延伸到每个幼儿家庭中。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是头等大事,安全是工作底线。无论是安全的主题活动,还是生活中有机渗透,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树立安全意识,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快乐。安全教育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一直扎扎实实,认认真真,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充分抓住每一个细节将安全教育工作做充分,让家长满意,让孩子得益,让社会放心。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现在常听到“素质培养”这个词,其实,只要做好了一件事,孩子在学业上的整体素质就出来了,这件事就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阅读会激发孩子想像力、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知识积累、智力培养、思想发展,都与大量阅读分不开。孩子无论上小学还是中学大学,乃至读博士,本质上靠的都是自己从书本中汲取知识,现在已经进入知识爆炸的时代,学校学的知识两年就被更新,“终身学习”是现代人必然的生活方式,而阅读则是终身学习最重要的一个手段。

一、确立幼儿时期阅读的目标。

近几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我国幼教界开始关注幼儿的早期阅读问题。但由于对什么是科学的早期阅读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或因“望子成才”心切而造成科学的早期阅读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盲目进行所谓早期阅读教育的不良倾向。正确的做法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尊重儿童的天性,而不是扼杀儿童的天性。

首先:应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有人说,兴趣是儿童学习最好的老师。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很显然,没有对阅读的兴趣,阅读就会是一件痛苦的事。所以我们要放弃老师讲,幼儿听的传统语言教学模式,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为前提,变幼儿被动学为主动学,引导幼儿自己阅读图书。

其次:要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按美国课程专家瑞夫·泰勒的观点,早期阅读的目标应是从孩子兴趣、认知、能力、习惯、态度等方面去考虑的。那么作为启蒙阶段的幼儿阅读教育,更应着眼于人的价值潜能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幼儿的发展,充分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还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语言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在构建目标时,还必须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充分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

二、阅读时多了解幼儿们的需求。

在幼儿看书时,我会看一下本班幼儿看书的情况,发现大多幼儿“不会看书”,他们要不把书一下子翻到中间,又一下子翻回到前面,要不就是把书从后往前翻或翻开第一页后就再没有往后翻,没几分钟就不愿意看了。书本的损坏率较高而阅读率很低。

其实大多数幼儿还是喜欢阅读图书的,但对怎样阅读、怎样正确地翻阅图书,爱护图书还未能掌握。通过和几位能有序翻书的幼儿交谈了解到,这些孩子家中普遍存有许多幼儿图书,在家里,家长也教过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平时,家长有空会经常陪他们讲故事、看图书,还教他们认读了一些简单的汉字。大人讲解时,一边翻书,一边指着文字讲,有的还边听故事录音边看图书,所以这些幼儿对阅读已经不陌生了,阅读能力也较高。我们该如何正确引导幼儿走进阅读的大门,学会阅读这门艺术呢?我们在为幼儿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的同时,开始在阅读活动中有目的地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探索和引导。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因为读书不仅仅是学知识,还会开阔眼界启迪人的思考和想象力,滋养心灵。

对于孩子来说,比学到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能力。阅读能力是获得知识能力中的最重要的一种。爱看书的孩子好像身上有双翅膀一样,别的孩子在跑,他到翅膀长成以后就可以飞翔,这就是这种孩子学习后劲足的原因所在。

幼儿园礼仪教育教学论文

洗小手不拥挤排好队袖卷起洗手时擦香皂洗完后水关掉。

小水杯双手拿接好水慢慢回喝水时归原位小心喝不浪费。

小椅子双手搬轻放好再坐上人离开椅收起爱护它常擦洗。

图画书要爱护轻轻翻细细读不弄脏不损坏书小弟乐开怀。

教室内玩具多互谦让不争夺院子里设施多爱公物齐动员。

学习时要坐好认真听勤思考要提问手举起回答时字清晰。

在户外做游戏与老师不远离集合时收玩具守规则讲秩序。

户外活动要切记,要把安全放第一。做游戏听指挥,不乱跑不乱推,

与老师不远离,集合时要及时,整理好场地人人夸。

睡觉前先问安按顺序脱衣衫叠整齐放身边起床后依次穿。

入睡房要安静,衣放好右卧眠。中途便步要轻,若先醒不出声。

起床时要互助,穿完衣要梳洗。

不蒙头不趴睡枕放好盖好被小手空右卧眠早入睡梦香甜。

起床时要安静去方便歩要轻衣穿好被叠齐先梳洗后游戏。

公共场所礼仪—在公共场所如何讲话。

公共场有礼貌不喧哗不哭闹讲话时声要小对他人无打扰。

公共场所礼仪—学会倾听。

他人讲细倾听不打断表尊敬转述时口齿清话简单语意明。

基本礼仪—礼貌用语(请)。

借物品求帮忙要说清才像样有问题说请问客人到您请进。

基本礼仪—礼貌用语(您好再见)。

见面时要问好早中晚不能少分别时说再见临时睡道晚安。

基本礼仪—礼貌用语(谢谢不客气)。

人帮我谢谢你我帮人不客气谢谢你不客气常用起更知礼。

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做错事对不起用诚心表歉意不要紧没关系互谦让明事理。

节日礼仪—十月一国庆节。

国庆节十月一共庆贺同欢喜唱国歌升国旗祖国啊我爱你。

节日礼仪—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月儿圆瓜果香月饼甜同分享长者先赏明月共团圆。

节日礼仪—元旦。

新年到新年好穿花衣戴新帽你来唱我来跳同庆贺共欢笑。

洗手歌。

小宝宝,爱洗手,大家一起卷袖口,

擦一擦,搓一搓,我们的小手真干净。

轻轻。

起床要轻轻,走路要轻轻,说话要轻轻,开门要轻轻,

搬桌椅也要轻轻。做个轻轻的好宝宝,文明礼貌人人夸。

好孩子(双手拍膝盖三下)。

微笑。

讲礼貌(双手拍大腿)见到人(拍小腹)。

微微笑(叉腰点头)心情好(双手在胸前交叉并拍三下)。

没烦恼(双手拍双肩)这世界(双手拍头三下)。

多美好(双臂向上打开)。

学好样。

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

不要像那大螃蟹,横冲直撞真糟糕。

坐着要学大白鹅,挺起胸膛精神好,

不要像那大青虾,驼着背儿弯着腰。

唱歌要学百灵鸟,迎着春风多美妙,

不要像那黑乌鸦,张大嘴巴哇哇哇。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论文

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我校幼儿教育专业以一线幼儿园教师为主要培养方向,考虑到幼儿教师工作的合作性,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其在进入幼儿园后,能更好地与同事合作、向同事学习,更快地适应和胜任幼儿园的教学和教研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本人在《活动设计与实践》课教学中,一直坚持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中职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在愿学、要学、乐学的课堂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与技能。

一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我在教育活动设计课和教育实习中,尝试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基础的教学策略,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评价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首先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引导课程内容;其次,小组开始活动,学生们扮演不同角色,这样,在小组合作中,具有不同能力水平和特长的学生一起学习,每个人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对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再次,教师要对小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和干预,在需要的时候提供辅导和支持;最后,师生对小组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给予分数,小组成员分数相同,荣辱与共,获得的成绩是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在集体教学中曾经睡觉、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变成了乐于思考、勇于表达的积极参与者,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腼腆女孩也愿意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争持不下时主动请老师指导,自信心和合作能力也有所发展。与此同时我也发现某些小组的活动作业其实是个别同学的劳动成果;课堂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总是无所事事充当旁观者,作业模拟时简单了解一下自己的任务,对答上就好;组长往往忙的不亦说乎。这些行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为此我组织了高三的全体参与合作学习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和不计名的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她们对合作学习的看法和感受,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效果。

二合作学习的效果分析。

1.合作学习的益处彰显。

小组成员的产生是自由组合而成,小组长的产生由小组成员选举产生,志同道合有利于合作,形成团队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小组讨论有利于拓展思维,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能提高参与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同伴交流,促进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能集思广益,提高学习质量和实践能力。对于教育实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学生们普遍认为合作讨论能让自己获得同伴的理解和共鸣,还能在合作的同时学会思考;有利于集中解决问题,提高效率,顺利完成实习;共同备课、共同反思不仅能集思广益,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还能让学生熟悉各类型、各领域集体教育活动的内容和组织方式;尤其是共同评价、共同反思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他人的评价能力和让学生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

2.合作学习的弊端暴露。

小组的自由组合有时会出现能力强的同学组合,能力弱的同学组合,达不到活动的高效;有的小组长缺乏领导技巧,讨论有分歧时难以协调;有的学生觉得自己的能力无法充分发挥,不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对有些人来说小组活动比独自学习耗费的时间更多等等。

三合作学习的改进措施。

根据学生的意见和我在组织合作学习中的思考认为:成功实施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具备足够的合作技能,能够集体制作合作目标,优化整合资源,进行科学分工,组长能发挥极强的领导力。对于统一评价所产生的矛盾,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责任意识,就必须探索出一种对每位成员都具有激励和制约作用的评价方式,同时不能违背合作学习的本质――小组成员荣辱与共,获得的成绩是共同努力的结果。

综上所述,我对未来的合作学习做以下改进:(1)教师应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全过程,及时干预和支持,对缺乏合作经验的学生,要单独交流,让其明白合作学习的目标。(2)采取科学的方式分组。在自由组合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合理调配:不同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样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避免了能力相当的同学各抒己见而达不成决议,而苦恼、低效。(3)明确组长的职责,组长要领导小组制定目标,分工明确,让组员树立团队意识,组长有优化组合组员的权利,有被淘汰的组员,老师要对其进行培训后再申请加入。(4)小组人数应控制在3~4人左右,以往小组人数太多容易出现个别人浑水摸鱼的现象。(5)评价方式改为组长、组员、课代表、老师共同参与的打分制,通过小组汇报任务时的表现、小组活动讨论发言次数、小组采纳其意见多少,在小组共同得分的基础上,上下浮动5~10分左右,以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6)呈现目标成果时,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展示的机会,每小组4人,4次活动的主讲不能重复,避免对他人产生依赖。

在对“合作学习”的效果研究和实践后发现,合作学习在提高中职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减少学习焦虑,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及提高学业成绩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课程实施起着促进或限制作用,是课程实现的必要保障之一,也是教师课程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体现和课程创生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专业权利的基本体现。然而,许多幼儿园教师在课程资源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诸多实际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强化课程资源意识,使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外,合理建构和优化课程资源结构、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性等,以提升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平。

关键词:课程资源;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利用前言。

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创新是幼儿园教师主动根据学前儿童的兴趣、需要和发展实际,结合幼儿园现状,创造性地开发和实施课程,以促进学前儿童多方面经验有效增长和建构,实现其全面、主动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的过程。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独立、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仅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而且也是体现教师专业权利的基本体现。能否积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关系到教师专业化,关系到课程与教材建设,也关系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创新的实现需要课程资源提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条件支持和保障,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课程创新实施必然起着促进或限制作用,也是课程创新实现的重要保障。然而,课程改革过程中,笔者发现,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必要探讨相应对策。

一、课程与课程资源的涵义1.1课程。

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简而言之,包含两重意思:。

1.2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运作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而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同样,课程资源的利用,就是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

二、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新思路。

在以前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常常以自己的经验出发选择教育内容,也常常因为幼儿不感兴趣而苦恼。这就要教师要转变新思路,真正从兴趣上入手,实现幼儿园课程开发利用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课程资源开发内容选择上要从以下几点转变思路:

2.1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的生活性。资源开发的内容非常丰富,但是很多内容超越了幼儿的理解水平。只有来源于幼儿生活的,幼儿本身感兴趣的内容才能激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如以“家乡的天气”为主题的地方科学活动。

2.3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的时代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高速发展,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日常生活,教育内容突出时代性有利于幼儿的实际生活,也体现了科学教育的现实意义。如现代养殖、现代加工、现代农具、家用电器等内容,不是单纯以掌握知识为目,而是通过了解和探索获得有关周围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为幼儿溶入社会做准备。

2.4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的实践性。幼儿认知特点决定了只有通过幼儿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内化成幼儿内在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中尽量采纳适合开展动手操作的活动,例如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饲养、探究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从而发现了小蝌蚪长大后就变成了青蛙,它的一生多样性。当然我们是可以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但在他们自己经历了探索和发现后,不仅让他们对寻求知识有更深的记忆,还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2.5内容的趣味性。由于年龄小,有时对单纯的实践活动不感兴趣,所以在相似的活动中要选择趣味性强的内容。例如在各种树叶的学习中,鼓励幼儿选择不同的树叶来进行创意画制作,当他们自豪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时,我们知道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体验到创作的乐趣。使原本枯燥的认识活动变成生动有趣,在活动中幼儿的探索欲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性。

3.1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为了弥补国家课程划一标准、统一要求造成的机械呆板和脱离教师与幼儿生活实际的先天不足,为了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使幼儿最大限度地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既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达成,也要兼顾幼儿特殊需要的满足,增强行动的针对性。教学中要广泛利用一切可用资源,要做到对幼儿园的各种设施、园外活动基地及教育场所、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的充分利用。

3.2增加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的多样化。幼儿园课程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的条件,以及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除了学前课程专家、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幼儿以及幼儿家长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要鼓励幼儿和幼儿家长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践。作为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角,幼儿教师不仅要学会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利用资源,而且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的价值,引导并帮助幼儿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幼儿不仅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应当学会自觉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促进自身的发展;幼儿家长也应当积极配合,带领孩子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活动。

综上所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复杂工程,它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密切相关。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都具有价值潜在性的特点,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为幼儿园教师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只有真正进入课程创生实践,进入师生活动过程,与幼儿们发生互动,才能最终体现课程资源的价值。

幼儿园礼仪教育教学论文

对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已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有了明确的规定:第一,教授给幼儿数学知识以浅显基础为主;第二,将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目标;第三,让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第四,从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以上四点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开展教学。我们的分析思路是:充分考虑幼儿的在生理上限制的基础上,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出发,不仅仅是简单地教授幼儿进行一些数学运算知识,还要让幼儿热爱这门学科,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具备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从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出发,兼备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能力以及面对困难,不服输的精神,从小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我院各班就具体制定了以下课程体系。

1)图文并茂,认识数字1到10,并学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目;

2)会比较事物的快慢,对事物的粗细、厚薄、高矮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比较数的大小;

4)掌握简单的分类方法;

6)对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等平面图形要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它们的不同之处;

7)了解早上、中午、晚上的时间观念;

8)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并识别数字,初步理解跟数字既联系又简单的概念,比如数量、颜色、距离、重量、方位以及时间。

2.1幼儿园数学教育是按照教学目标去开展教育活动的全面发展教育之一。

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实施受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限制。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相关规定,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幼儿在身体、认知、社会、情感、态度等方面和谐、全面的发展。许多教师长期以来在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的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片面性,教师都认为幼儿数学教育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学生也是只要学会知识就行了。针对这个现象,幼教教师应加深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认识,在教学中全面把握教学目标,从小培养孩子学习知识的能力,我们需要培养的是知道如何去学习的学生,这才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从培养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态度、智力技能出发,幼儿在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很多事物能感受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加深了对数学的认识,幼教老师的教学应当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反映生活。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数学教育,与此同时幼儿数学教育满足了儿童生活上的需要,也满足他们认识事物的要求。幼儿园数学教育应当从幼儿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出发,在结合教育内容的同时,明确幼儿发展目标,使各教育活动围绕实现目标开展下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质量。

2.2创新教学方式,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思想上比较保守单调。表现在课堂中,习惯从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出发,单一地强调了数学教育的直观性,在教学活动中重点采用教具进行演示,由此引入数学概念,主观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幼儿身上。比如说,单以铅笔和水果为教具,教师就上完一节课。下课以后教师也发现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不太理想,并没有达到教学目标任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陈旧保守,单调枯燥,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是不可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只有打破这种传统保守的教学模式,才能提供我们的教学质量。不但要在课堂之中为幼儿讲授数学知识,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适用性。比如说,让小朋友回家后,去数一数家里有几个人;还有在自己家里桌子有几个位置,放了几张椅子等,在生活中去教育孩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传统教学中的实物教学法为主和以采取情境设置法为辅。教师设置适宜的场景,比如说“喜洋洋和灰太狼”,在这样的情境下,让小朋友为喜洋洋和灰太狼准备衣服,城堡等等。用小朋友生活中所熟悉的故事来设置场景,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只要情境设置的合适,不但巩固幼儿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还为将来幼儿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地基础。

每个幼儿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在环境与资质上各有差异,从而导致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上存在着区别,因此幼儿的数学教育要注重关注幼儿的个体性发展。每个幼儿在教师眼中都是一样的,平等的,促进所有的幼儿健康发展,是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在实际上,大多数的幼教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看到了幼儿教育的一般性,没有看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特别体现在忽视儿童的个体差异上,采取传统教学方式,没有分层次地去对待每一个都个性不同的幼儿。我们创新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以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参考依据,实施差异教学。实施差异教学让每个孩子的智能都各具特色。教师应在多角度地观察和接纳学生的过程中,去重视幼儿具有的多元智能,并从不同角度对学生作出不同层次的评价,客观充分尊重幼儿存在的个别差异。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发展和一般发展都备受关注,包括重视动作、技能、情感、态度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从个体上来讲,幼儿的思维发展和一般发展之间又是存在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因此,探索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3、探究式的教学策略提升数学能力。

3.1开展情境教学,利用适宜的问题生成一个个情景。

这样是运用最少的时间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主动的以较好的状态投入教学过程中去。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如故事、谜语、游戏、图画等,让幼儿触景生情,有所思,有所问。在情景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幼儿为辅,两者有机结合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幼儿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小班数学活动《认知数字5》的教学目标是感知数字5的实际意义。我们可以利用5个人、5张椅子、五个碗等图片创设一个温馨的家庭。让幼儿以自己的家为具体情景,在介绍自己的家人、自己家里的布置的时候感知数字5的实际意义。找一个合宜的时间,引导幼儿想一想自己周围的事物哪些东西也有5个?从游戏中活跃气氛,幼儿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

3.2自主探究教学方式。

为幼儿解决一些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是整个探究教学的中心环节。如何自主探究教学方式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2.1对传统教学内容输入新鲜的血液。

使幼儿了解到数学的适用性,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在教材上增加以钟表与时间、旅行线路、价格与购物、生活用品的面积、体积等为内容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另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所有数学活动中的核心部分。解决问题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之后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问题解决,使幼儿体验到数学实用价值。在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我们创设了小商店这样一个情境,提供了玩具汽车、各类学具、故事书等作为商品,并分别标上1元、2元、5元不等的价格。为每位幼儿准备了1元、2元、5元的钱币,引导幼儿学习加法:花5元钱买商品,你可以怎样买?每样商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这样的问题会让幼儿采用尝试的策略,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不同的组合方式,如:1+1+1+1+1+1=1+1+1+2=5、1+2+2=5。幼儿在提问、思考、讨论和探索中成功地解决问题,使他们获得自信,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积极性。

3.2.2提供适宜的探究材料。

幼儿总是通过动手触摸等手段来达到满足好奇心的目的。探究型幼儿数学教育活动需要适宜的材料。为此,我们要注重选择能引发幼儿兴趣的具有多方面联系的材料,以便幼儿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探究,亲历探究过程并发现规律。大班数学活动《学习测量》的教学目标是学习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数量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我们为幼儿提供了长短不一的绳子、玩具棒、竹竿、直尺、三角尺等工具让幼儿自选,自定测量对象:课桌、门、窗、柜子、小朋友的身高等,将测量结果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通过分析比较,最终获得结论。

3.2.3多样化的探究方法。

我们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归纳为abc三种形式:a.问题―操作―发现、结论。b.问题―猜想―论证―结论―评估与交流。c.提供旧知―联想迁移―验证结论。我们以大班数学活动《交集分类》为例,在此活动中,我们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a。由于“交集分类”是很抽象的概念,学习重点在于理解两个集合相交部分的含义。我们从男孩女孩最喜欢的玩具作为载体,请幼儿分别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图片放入两个不同颜色的圆圈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男孩女孩会有一些共同喜欢的玩具,如何为这些共有的玩具造一个新家,而这个新家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既是男孩喜欢的玩具的家,又是女孩喜欢的玩具的家。

3.3加强交流,深入反思。

数学教学中的交流,包括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以及有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第一,将小朋友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交流。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问:你如何评价他人的探究成果?这样的问题方式,不但丰富教师开展幼儿活动的经验,加深对教学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理解,而且促进了幼儿学会欣赏、接纳他人,形成健全的人格。第二,自我反思。幼儿可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思考:我是如何进行探究的?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有哪些疑惑?通过这样的反省,有利于幼儿深刻认识自己所经历的各个过程和步骤,提高以后再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中,所采用的探究式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幼儿的推理和解题的能力,并不是单纯让幼儿获得一道题的正确答案。对幼儿用多种方法证明他们的答案、思考过程以及推测的结果的这种行为进行鼓励,树立幼儿独立思考的信心,从而培养幼儿的综合思维能力,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