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方案不仅仅是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指导,更是我们与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纽带,可以减少误解和冲突的发生。工作方案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领域和行业的最佳实践和成功经验。

健康促进医院工作方案

为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在全民健康促进中的支撑与指导作用,建立医院、医务人员、患者、社区居民良性互动的交流平台,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在推进健康北京建设、创建国家卫生区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特制定xx医院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工作方案。

我院以《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工作》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健康促进医院"为目标,全院上下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扎实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工作,发挥医务人员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大力倡导健康理念、优化医疗服务模式,营造健康有益的医疗环境和生活环境,传播健康相关信息,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和生活品质。

通过改善就医环境,制定有利于患者、医护人员和社区居民健康的方案与措施,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普及健康防病知识和技能,通过加强与社区建立互动式的密切联系,为医护人员、患者、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的健康保健服务措施。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二)领导小组职责。

1.组长:负责本单位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全面工作的开展与质控,负责控烟监督。

2.副组长:负责本单位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定期对工作落实和完成情况进行质控,同时保障必要的经费投入。

3.组员:负责本科室健康促进医院工作的开展、落实和上报工作。负责控烟监督,戒烟干预服务。

(三)医院设立责任科室,明确各科室职责。

1.公卫办:为牵头科室,负责协调院内各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部署“健康促进医院建设”相关工作,并对工作开展进度和完成情况进行追踪与质控。

2.防保科:为主管科室,xxx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专职人员,负责全院健康促进与教育相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和留存。

3.其他各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每个科室必须设立一名健康教育宣传员,负责本科室具体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和上报工作。

(一)组织管理。

由公卫办和防保科负责组织管理,设立领导小组,健全各项制度,制定年初工作计划,定期开展院内职工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培训和控烟培训。年末有总结,做好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保障措施。

(二)健康环境。

1.各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负责自己科室管理范围内的与就诊人数相匹配的候诊座椅;为患者提供安全、私密的就诊环境;接诊时医务人员态度和蔼可亲,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对残疾人、老年人、孕产妇等特殊人群,要有绿色通道、优先窗口。

2.后勤负责医院整体环境卫生,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及时处置,厕所卫生,有洗手设施。

(三)无烟医院。

1.医院内完全禁止吸烟,公共区域(包括入口处、候诊区、会议室、厕所、走廊、电梯、楼梯等)都要有明显禁烟标识。

2.防保科负责定期开展控烟宣传、讲座、咨询等活动。

3.内科门诊开展戒烟服务,安排专人提供戒烟咨询。

4.各临床科室要开展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戒烟干预并留存干预记录。

(四)健康教育。

1.患者健康促进:各临床科室制定门诊和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工作流程和要点(尤其是内、外、妇、儿四个重点科室),每个科室要有针对某病种或健康问题的全套健康教育工作记录(例如:开展患者健康评估,并为患者提供改进健康、促进疾病康复的个性化建议,患者出院时给予出院健康指导或建议)。

2.社区健康促进:五个社区站要有针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流程,并制定一套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要点。

3.职工健康促进:体检科负责每年对全体员工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评估。发现员工主要健康问题,要有健康管理计划,开展健康干预。

4.健康宣教:防保科负责开展面向社区的健康讲座、健康咨询、义诊等健康活动,有活动记录。

5.举办健康活动:由院办负责组织促进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例如医师节、护士节、三八节、健步走、课间操等)一年不少于6次。

第二阶段:五月到十月为创建阶段。

第三阶段:十一月为质控验收阶段。

健康促进医院建设纳入科室绩效考核,每月有专人抽查部分科室,如未按要求完成,会扣除相应绩效分数。

各科室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严格落实各项创建标准,将健康促进医院纳入创卫、创城工作体系中,促进疫情防控和创建工作有机融合。

健康促进工作方案

20xx年,我市钨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xx钨业界正在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局面。今年正值xx钨业暨中国钨业百年纪念,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推动xx钨业更好更快地持续发展,为中国钨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5月9日召开的xx市钨业协会第一届二次会长会议暨第三次会员大会上,xx市钨业协会发出倡议,号召全体会员单位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中国钨业百年庆典”,开展“五个带头”活动:

一、带头坚持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形成互帮互学,你追我赶的新风尚,树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企业新形象。

二、带头遵守行规行约和联合报价,形成市场合力,不搞恶性竞争,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企业信用。

三、带头按照配额生产和规范开采,积极举报和制止无证开采、越界开采,以采代探以及以其它矿种名义开采钨矿的违法采矿行为。

四、带头搞好创新创优和做深做精,大力引进技术和人才,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后劲和市场竞争力。

五、带头搞好联合重组和招商引资,矿山企业之间和矿山、加工企业之间要推行资源整合、购并重组,搭建合作平台,开展招商引资,实现企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在促进我市钨产业发展中真正起到带头作用。

健康促进医院工作方案

为保障“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推进我院的健康教育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浙江省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方案(20xx-20xx)》精神,更好发挥我院自身优势,大力倡导健康理念,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工作,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

二、工作目标。

通过出台实施促进、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健康的政策或措施,开展针对不同人群需求的健康教育,改善就医环境,与社区建立互动式的密切联系,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的健康保健服务措施,力争20xx年年底通过浙江省健康促进医院验收。

三、组织机构及网络建设。

组长:葛孟华。

副组长:骆学新、谢垒、蒋婉英、郑国平、陈国华。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设在健康教育科,赵叶芳任办公室主任,蒋颖、王芳任办公室副主任。

2、建立院科二级健康教育管理网络。

医院设立健康教育科,各临床医技科室设立健康教育宣传员。

3、建立例会制度。

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每年召开2次例会,总结医院健康教育开展情况,改进不足、交流经验。

预算2万元/年,由财务科单独记账(不包括职工体检费用)。

四、主要政策及措施。

医院健康教育纳入医院年度计划,实行院科两级目标责任制管理,定期检查,检查结果按医院有关考核制度处置。

1、医院制定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工作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健康教育”管理网络职责到人;保证足够的年度“健康促进”工作经费。

2、严格执行《无烟医院》规定,落实院内控烟实施细则。

2.1成立控烟领导组织,将无烟机构建设纳入本单位发展规划。

2.2建立健全控烟考评奖惩制度。

2.3所属区域有明显的禁烟标识,室内完全禁烟。

2.4各科室设有控烟监督员。

2.5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和教育。

2.6明确规定全体职工负有劝阻吸烟的责任和义务。

2.7鼓励和帮助吸烟职工戒烟。

2.8院区内禁止销售烟草制品。

2.9医务人员掌握控烟知识、方法和技巧,对吸烟者至少提供简短的劝阻指导。

2.10在优诊室设戒烟医生和戒烟咨询电话。

3、医院采取措施确保环境整洁、优美,为员工和患者提供舒适的工作和就医环境。

3.1院内绿化达到黄土不露天,院内无卫生死角,无安全隐患。

3.2门诊各区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足够的候诊设施,配备导医人员。

3.3加强食堂的管理,确保医院员工及患者的食品安全卫生。

4、院内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

4.1健康教育宣传栏每二个月更换一次,由医院统一制作,科室负责提供内容并建立台帐。

4.2利用电子屏、导医屏或电化设施等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

4.3门诊咨询台分发健康教育资料至少3种以上。

5、医院健康教育活动。

5.2向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医院各项健康促进政策与措施的宣传。

5.3医院门诊每一诊室保证有一种健康宣传材料。

5.4医院开发健康教育处方每年不少于3种。

健康知识知晓率需达80%。

基本信息,并根据不同病人类型的需要制定健康促进干预方案、健康干预实施,并建立健康干预档案。

5.7开展院外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每年不少于12次。

6、个人健康技能。

6.2医院至少每年为医务人员举办一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与技能的培训。

6.3将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医院政策纳入新职工岗前培训内容。

7、医院为职工卫生保健服务。

进行总结。

7.2根据员工的年龄及职业暴露危害情况增加体检项目及次数。

7.3根据员工的健康状况,医院至少每年有计划地组织4次健康促进活动。

8、医院树立“以病人为根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思想,改善医院社会环境,积极动员或宣传贯彻开展创建健康促进医院的重要意义,创建一个互相关心、互相信任、和谐友好的环境;医院领导掌握健康促进理念,在日常和医院举办的健康促进活动中为员工树立榜样;推行与病人共担利益和风险的“互惠性”医患关系模式。

健康促进医院工作方案

根据xx市创建健康促进市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结合“四城同创”工作和“健康xx”全民行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实施以“健康传播、健康生活、健康管理、健康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力争到xx年xx月底,全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同比提高xx%,成人吸烟率下降xx%,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xx%,成人肥胖率控制在xx%以内,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不超过xx%,xx%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健康提升计划书覆盖xx%以上的家庭。

1.将健康促进创建纳入镇政府重点工作,制定健康促进发展规划。

2.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健康促进公共政策。

4.建立覆盖村、单位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落实专(兼)职人员,完善相应工作制度。

5.加强健康教育机构能力建设。

6.充分发挥卫生院技术服务人员在健康促进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1.开展基线调查。依照创建健康促进市基线调查方案并组织实施,按时完成数据录入和上报工作。

2.确定优先领域。根据基线调查结果,结合健康促进市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确定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和领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促进工作策略和措施,明确工作目标、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

3.评价干预效果。对创建工作情况进行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需要实施综合干预的优先领域。

(三)建设促进健康的场所和无烟环境。

1.建设促进健康的场所。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健康促进村、健康家庭和健康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健康促进场所建设,到xx年xx月底,全镇xx%的村达到健康促进村标准,建设健康家庭xx个,卫生院达到健康促进医院标准,xx%的中小学校达到健康促进学校标准,xx%的机关和事业单位达到健康促进机关标准,xx%的大中型企业达到健康促进企业标准;建设健康步道和健康主题公园各1处。

2.建设无烟环境。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无烟环境创建,创建一批无烟学校、无烟医疗卫生计生单位、无烟单位。

广泛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健康科普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重点活动,深入推进创建工作。

(五)推行健康管理。

1.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老年人、慢性病人为重点开展签约式服务,推行健康监测、评估、干预、追踪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务。

2.在居民健康档案的基础上,以居民家庭为单位制定健康提升计划书。

3.根据基线调查结果,针对主要健康危险因素,设置专项干预门诊,以健康生活方式指导为重点,广泛开展群体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开展健康危险因素个体化干预服务和健康管理实施效果评估。

(一)第一阶段(xx年xx月xx日前)。完成创建工作组织动员、成立机构、制定方案、人员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

(二)第二阶段(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全面完成创建工作各项任务。

(三)第三阶段(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完成自查整改、资料归档、效果评估和组织申报等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xx镇健康促进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见附件,以下简称镇级领导小组),并将创建工作与卫生镇、卫生村、卫生单位创建工作同步推进。

(二)严格督办考核。镇级领导小组将对各村、各单位健康促进工作情况开展阶段性检查验收,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影响全镇创建工作进展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营造良好氛围。各部门、各单位要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重点内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健康促进知识,切实提高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健康促进医院工作方案

根据《蕲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创建健康促进医院》精神,更好发挥我院自身优势,大力倡导健康理念,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工作,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为保障我院“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通过改善就医环境,制定有利于患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和社区居民健康的方案与措施,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普及健康防病知识和技能,通过加强与社区建立互动式的密切联系,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的健康保健服务措施,使我院从过去单一的医疗型向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化的现代医疗服务模式,促进我院从当前以疾病为中心模式向以健康为中心模式的转变,力争年通过健康促进医院验收。

1、成立创建“健康促进医院”领导小组组长:邓凌文副组长: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设在科,同志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制定创建工作方案,编制工作计划;负责创建协调工作,检查、督促、通报、落实上级各项创建工作任务;负责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创建其它工作任务。

2、建立院科二级健康教育管理网络。

我院设立健康促进科,各职能科室和各村卫生室设立健康教育宣传员。职能科室负责人和各村卫生室负责人为兼职健康教育宣传员。主要职责:负责《创建健康促进医院》标准中创建工作任务的落实、资料收集建档等相关工作。

3、建立例会制度。

4、设立“健康促进医院”专项经费,由财务科单独记账。

(一)确保环境整洁、优美,为职工和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工作和就医环境。

1.院内绿化达标,环境整洁,道路平坦,通风、采暖和排水系统完善,无安全隐患。

2.公共设施布局合理、完好洁净。

(1)院内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医疗废物标识清晰,收集、放置和转运合理,符合院感规定。

3.设置停车场,车辆停放整齐,通道畅通,管理有序。

4.按照卫生的就医与工作环境中健康与安全、职业伤害的危险因子的定期评估机制或规定,评估是否符合,并不断提出改进建议。室内候诊区及医务人员办公区整齐干净,就诊有秩序,重点场所如病房、水房、厕所等切实做到无异味,无卫生死角和安全隐患。

(二)设立健康的生活、运动场所,引导健活方式。

1.设立有益患者身心健康的运动场所。

2.设立环境怡人的患者室外活动区域。

3.加强食堂的管理,确保卫生职工及患者的食品安全卫生4.根据病人的文化背景、饮食习惯、社会状况、身体残疾情况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提供人性化的设施或服务。

(三)为职工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4.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关心女职工的身心健康。

5.设立有益职工身心健康的活动场所(室),经常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不断提高职工参与率,每年至少开展次健身活动。

6.有员工健康促进计划。如员工戒烟计划、体育健身计划等关心职工生活,帮助解决家庭特殊困难。

(四)严格执行《无烟医院》规定,落实院内控烟实施细则。

11.制定控烟考核标准及考核流程;。

12.负责院内全面无烟的管理、监督和考核工作;。

14.负责院内控烟考核结果的整理、分析、反馈及整改报告。

(五)开展健康教育。

1.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

(1)门诊、病区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橱窗或宣传栏,每季度更换一次。

(2)利用电子屏播放健康教育科普片。

(3)门诊咨询台分发健康教育资料至少种以上。

2.医院健康教育活动。

(1)对职工、病人及家属进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每月开展一次面向住院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讲座。

(5)为不少于%的.新进住院患者提供个体化干预,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6)各临床科室制定本科室接触到的主要慢性病及病人健康促进临床操作指南,并根据患者的不同状况及病情提供健康促进干预的内容与方法的说明。

(7)建立规范的健康教育处方制度。开设健康教育个性化处方项目,并努力扩大覆盖率;

(8)病区开展新进住院患者的健康需求评估,为病人提供明确的有关患者所患疾病、健康状况和危险因素的基本信息,并根据不同病人类型的需要制定健康促进干预方案、健康干预实施,并建立健康干预档案。

1.面向社会,定期免费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开展院外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每年不少于次。

2.按要求派出医务人员开展院外义诊活动,每年不少于次。

3.患者出院后,在病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病人病情与治疗、健康促进需要资料以书面摘要或其他方式告知社区其他医疗保健机构,确保病人在出院后健康促进项目的延续与实施。

2.完善各项制度。将上述创建标准进行归纳分类,属于医院管理、行风建设、医务人员行为准则等,分别进行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在具体工作中严格督促检查,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约束人,并形成工作行为准则,潜移默化中推动“健康医院”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3.动员全员参与。

健康促进项目工作方案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是卫生部、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发起并在全国范围开展的一项行动,我校作为全镇唯一一所创建“上海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单位(学校)”试点学校,在区镇卫生主管部门指导下,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开展创建工作,旨在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行为能力,有效控制主要慢性疾病危害及危险因素,在师生(包括家庭及社区)中倡导并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是学校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关注教师职业幸福的一项举措,通过创建活动,提高师生员工健康生活品质,让健康成为学校积极向上的主旋律。

1、学校成立创建z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学校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2、学校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学校,由校长、副校长、工会主席组成领导小组,工会主席具体负责,确保组织保障、政策支持、经费落实。领导小组组员由学校部门及条线负责人组成,政教处、校务处、教务处、卫生室、体育组、卫生保健人员、学校心理教师、年级组长。各部门、条线职责分工明确相互合作,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3、领导小组负责对教师、学生创建知晓率、健康状况、活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制定计划,对各部门、条线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一)营造氛围,开展宣教。

1、政教处利用午会课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以控盐、控油、控烟、合理膳食等知识为核心,建立学校宣传栏(每月一主题)、宣传网站(及时上传活动信息、健康知识宣教)、班级宣传角(每季度一期黑板报宣传角),定期更新内容。

2、政教处组织学生开展“控烟”签名、六病防治等系列活动,及时向师生宣传疾病预防等健康知识、措施;开展班级卫生角展评,精心布置,使教室环境清洁优美,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二)综合干预,加强监测。

1、大力倡导全民健康。

1.1、学校严格执行“每天一小时锻炼制度”,在保证体育课的同时,把体育活动排入课表,做早操、课间跑,眼保操,确保每天一小时,张弛有度。通过运动会、体育节,开展各类兴趣运动项目,提高普及并举,营造校园阳光体育氛围,培养学生经常锻炼的好习惯。

1.2、学校邀请专家来校健康讲座,组织教工每年体检、设计各类健身活动,丰富教工身心,舒缓教工工作、生活压力。

1.3、校园在寒暑假及双休日对社区开放,让周边居民进校锻炼,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观摩学校师生健体活动,通过开放办学,家校、家社携手,共同倡导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

2、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2.1、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情绪管理、良好人际交往、生命教育、学习能力培养等一系列的内容,使学生在参与体验活动中获得感悟与提升。

2.2、加强心理咨询室软硬件建设,增配心理咨询室设施,配备2名兼职心理教师,为师生提供切实的帮助。

2.3、定期开展“心钥匙广播”系列心理讲座,帮助学生消除如考试焦虑等情绪障碍,了解如何与人和谐相处等。

2.4、开展心理健康游戏活动,围绕“认识生命、认识自己”;“男孩、女孩性别教育”、“如何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等学生的.现实问题,开展心理辅导、疏导。

2.5、关注教工心理健康,通过网上教工学习资料选读、举行《教工压力自己管理》专题讲座、开展教工组室活动等方式,倡导健康生活、工作方式。

3、积极创建示范食堂。

3.1、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管理,须持有效健康证、食品卫生知识、健康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须每年体检、培训至少一次。每学期相关培训不少于3次。

3.2、上岗工作规范,学校食堂管理监督小组,定期、不定期检查评价。食堂内部各类制度齐全,执行严格。

3.3、教工每天到校集中锻炼10—20分钟,学生校内体育锻炼确保一小时,增强身体素质。师生合理膳食,少吃盐,少吃油,多运动。要求厨师根据各种菜的特点,少放盐,少放油,努力做到营养均衡、合理搭配、健康可口,对食堂目前用盐、用油情况坚持每天监测,积累数据,及时公告。

3.4、在师生、家长层面进行食堂满意度调查,对食堂饮水、饭菜卫生与质量等做好监测、评估、反馈、跟进,测评结果与食堂签约挂钩。

4、科学监测师生健康。

4.1、学校记录学生、教工以及食堂人员开展健康促进活动的信息,注重活动过程中相关资料的积累。

4.2、定期调查学生、教工及食堂从业人员对合理膳食、身体活动知识的知晓率。

4.3、定期评估反馈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比例。

4.4、开展学生、教工对食堂满意度调查,不断改进、合理调整健康营养膳食。

4.5、对学生肥胖、近视等进行严格监控,采取措施、科学干预,对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定期校内公开。

4.6、对特殊体质学生建立相关档案,实施跟踪管理,确保校内活动安全。

4.7、组织部分教工成立健康自己管理小组,通过同事干预、专家指导等方式,引导教工科学、合理地开展健康自己保健,提升健康生活品质,并向其他教工辐射。

5、健全网络及时上报。

5.1、加强晨间上报,做好教师、家长宣传引导工作,共同重视晨检及上报工作,对生病学生做到知晓病情、就医情况,对特殊学生做好家庭护理、各类隔离等相关指导。

5.2、对传染病涉及区域及时消毒杀菌,每周对教室及公共部位消毒一次,疾病传染高发期,做到一周两次。

5.3、对各类传染病在师生、家长中及时进行宣传、干预、防治、指导,提高疾病的认知度、预防性及应对性,减少传染病的蔓延。

(三)科学评估,加强指导。

1、对师生员工健康状况,及时筛查、排摸,提出建议意见。

2、邀请专家、医疗机构定期对教工、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科学检查、咨询、宣教。

提高学生和教工的健康素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以“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为创建理念,以部门条线联动为创建策略,扎实推进创建“上海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学校”,让我们的师生员工在务实的工作中,了解健康、增强健商,师生健康是学校办学的永恒追求。

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校长室。

2、学习解读创建标准、讨论创建方案工会。

3、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宣传阵地政教处。

4、教工、学生、家长中宣传,提高创建知晓率政教处。

5、宣传阵地上传健康知识资料提供(各部门条线)。

6、理咨询室活动及心钥匙广播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

7、学生体育比赛体育组。

8实施“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教务处。

各部门扎实推进各项活动。

9、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政教处、教务处。

10、食堂控油、盐数据检测公示校务处。

11、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提高普及并举体育组。

12、宣传阵地内容丰实各部门条线。

13、健康自己管理小组活动启动工会。

14、阳光体育大联赛体育组。

15、心理咨询室活动及心钥匙广播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

16、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实施细则教务处。

健康促进工作方案

根据xxx市创建健康促进市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结合“四城同创”工作和“健康xx”全民行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实施以“健康传播、健康生活、健康管理、健康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力争到20xx年6月底,全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同比提高2%,成人吸烟率下降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0%,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2%以内,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不超过8%,90%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健康提升计划书覆盖30%以上的家庭。

1.将健康促进创建纳入镇政府重点工作,制定健康促进发展规划。

2.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健康促进公共政策。

4.建立覆盖村、单位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落实专(兼)职人员,完善相应工作制度。

5.加强健康教育机构能力建设。

6.充分发挥卫生院技术服务人员在健康促进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1.开展基线调查。依照创建健康促进市基线调查方案并组织实施,按时完成数据录入和上报工作。

2.确定优先领域。根据基线调查结果,结合健康促进市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确定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和领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促进工作策略和措施,明确工作目标、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

3.评价干预效果。对创建工作情况进行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需要实施综合干预的优先领域。

1.建设促进健康的场所。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健康促进村、健康家庭和健康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健康促进场所建设,到20xx年6月底,全镇20%的村达到健康促进村标准,建设健康家庭8个,卫生院达到健康促进医院标准,40%的中小学校达到健康促进学校标准,25%的机关和事业单位达到健康促进机关标准,10%的大中型企业达到健康促进企业标准;建设健康步道和健康主题公园各1处。

2.建设无烟环境。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无烟环境创建,创建一批无烟学校、无烟医疗卫生计生单位、无烟单位。

广泛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健康科普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重点活动,深入推进创建工作。

1.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老年人、慢性病人为重点开展签约式服务,推行健康监测、评估、干预、追踪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务。

2.在居民健康档案的基础上,以居民家庭为单位制定健康提升计划书。

3.根据基线调查结果,针对主要健康危险因素,设置专项干预门诊,以健康生活方式指导为重点,广泛开展群体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开展健康危险因素个体化干预服务和健康管理实施效果评估。

(一)第一阶段(20xx年9月25日前)。完成创建工作组织动员、成立机构、制定方案、人员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

(二)第二阶段(20xx年9月26日—20xx年3月31日)。全面完成创建工作各项任务。

(三)第三阶段(20xx年4月1日—6月30日)。完成自查整改、资料归档、效果评估和组织申报等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xx镇健康促进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见附件,以下简称镇级领导小组),并将创建工作与卫生镇、卫生村、卫生单位创建工作同步推进。

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营造良好氛围。各部门、各单位要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重点内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健康促进知识,切实提高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南开区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试点项目工作方案

为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按照《天津市。

2015。

年健康促进县。

(

)

试点项目工作方案》要求,区委、区政府决定,

2016。

(

)

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健康公共政策,多部门联合开展健康行动。

(

)

建设健康社区、家庭、促进医院、学校、机关和企业,发挥示范作用。

(

)

动员媒体和社会广泛参与,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或提高。

20%。

成人吸烟率下降。

3%。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

32%。

成人肥胖率控制在。

12%。

以内,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不超过。

8%。

95%。

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

(

)

创新体制机制,总结适合基层、可推广的健康促进干预模式,探索区域工作长效机制。

1.

政府公开承诺开展试点工作,把健康促进区建设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制订发展规划。

2.

建立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制定相关政策。

(1)。

成立南开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多部门参与的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和办公室。定期召开领导协调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2)。

政府和各部门梳理各自与健康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情况,结合实际,制定多部门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每个部门制定配套实施方案。

(3)。

卫生计生部门倡导健康优先、健康教育先行理念,制定配套文件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各项建设重点任务,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推进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3.

创新工作机制。

(1)。

(

)

职人员,建立健促网络工作人员队伍和工作制度。

(2)。

(

)

的健教专业机构网络,要求有负责健教与健促工作的专职人员。在医改人事分配制度中,探索建立健康促进人员聘用考核新机制,发展“健康保健员”“健康指导员”“家庭保健员”等岗位,探索健康管理工作方法和途径,落实健教和健促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健教专业机构作用,为辖区各单位开展健教健促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政府、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对健康促进区的认识和工作能力。

1.

卫生计生部门。

采取逐级培训方式,提高各级健康促进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的工作能力,提高开展二级培训的能力。

2.

政府和组成部门健康促进网络工作人员。

通过工作会议、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提高政府、有关部门、社区和重点场所对健康促进区的认识,提高其发挥部门优势促进居民健康的能力。

3.

健康教育专业人员。

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演练等方式,开展健教与健促专业技能培训,熟悉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健康素养、烟草控制、优生优育等基本内容,掌握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和实施、健康传播材料设计制作、健康讲座和健康咨询、社区诊断和现场调查等基本专业技能。要求卫生计生系统内专业技术人员全员培训,掌握健康教育基本技能。

要充分整合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健康科普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重点工作,充分发挥项目对我区健教与健促工作的带动和推动作用。

1.

确定优先领域。

(1)。

开展需求评估。了解我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人群健康素养、健康状况和疾病负担情况,有关部门健康相关政策开发情况,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和能力等基本情况。

(2)。

确定优先领域。结合健促区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分析存在问题明确优先干预的问题和领域制定适合我区实际的工作策略和措施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明确工作目标、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

(3)。

定期评价干预效果。可根据实际调整干预的优先领域。

2.

建设促进健康的场所和公共环境。

(1)。

建设促进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开展健康社区、家庭和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企业等场所建设,提高场所内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

(2)。

要求。

30%。

的居委会符合健康社区标准,评选出。

100。

个健康家庭。社区居民对健康促进区知晓率达到。

70%。

(3)。

要求。

60%。

的医疗卫生机构符合健康促进医院标准,

50%。

的中小学校符合健康促进学校标准,

50%。

机关和事业单位符合健康促进机关标准,

20%。

的大中型企业符合健康促进企业标准。

(4)。

建设无烟环境。辖区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止吸烟,卫生计生机构和学校全面禁烟。

(5)。

环境整洁卫生。生活污水和粪便无害化处理,为居民提供安全的饮用水和食品,提供锻炼场地和设施。

3.

(1)。

30%。

(2)。

健康中国行。围绕“健康中国行”年度主题,联合相关部门同步启动活动。

(3)。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通过多种形式的服务,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活动。

(4)。

卫生日主题活动。在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艾滋病日等卫生主题日时段内,多部门联合,开展健康主题活动,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群众参与程度。

(5)。

营造社会氛围。政府牵头推进健康促进区工作,在电视台、广播和报纸开设健康教育类专题节目或栏目。开展健康促进区宣传,定期媒体培训和交流,充分利用媒体和网络,宣传健康促进区理念,及我区出台的居民健康公共政策,提高公众知晓率和参与度,提高社会影响力。

1.

基线调查。

按照统一的方案和调查工具开展基线调查。

2.

项目开展。

在组织领导、政策开发、场所建设、环境改善、活动开展、媒体倡导、居民参与和满意程度等方面开展工作。

3.

效果评估。

国家、市级和区联合开展健康促进区效果评估,发现问题,总结好的做法,推广典型经验。每年发布一本人群健康状况及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政府负责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成立领导协调机制和办公室,明确职责分工,落实项目实施主体,建立工作网络。制定建设方案,明确优先领域,组织开展各项综合干预活动。

区卫生计生委在市卫生计生委指导下,在区政府的领导下,负责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具体承担项目组织实施。完成基线调查,研究制定适合我区的健康促进工作策略和措施。开展健康促进区综合干预工作,按时间节点,提交相关资料,接受国家和市级的监督指导和考核评估。

此次工作从。

2015。

8

2017。

7

月。第一年,中央转移拨付。

22。

万,区财政配套。

30。

万;第二年经费纳入区政府预算。

项目周期两年,分为三个阶段。

2015。

8

12。

月。建立工作机制,社会动员;制订工作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全面启动建设工作。

2016。

1

12。

月。制订多部门公共政策,创建支持性环境,建设健康促进场所,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和重点人群开展多部门联合的健康行动,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加强监督指导。

2017。

月。开展项目评估,总结并宣传推广有效经验。

健康促进创建工作方案_实施方案

(四)《健康66条》传播活动覆盖率以县为单位达到60%。

二、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工作网络。

建立健全全国范围的“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网络,工作网络由组织领导、技术指导、多部门合作等系统组成。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系统。

卫生部主要依托“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全国相约健康社区行”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2、建立健全技术指导系统。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协调宣传、教育等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充分利用“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全国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平台和品牌,共同推进“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

(二)加强能力建设。

在建立健全工作网络的同时,加强对网络专业人员的分级培训。培训内容:对于从事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的人员,主要培训社会动员、计划设计、组织协调、传播与教育、监测与评价、《健康66条》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多部门合作的人员,主要培训《健康66条》。通过层层培训,提高实施“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能力。

(三)传播健康66条。

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小册子、宣传画、巡讲等传播手段,普及《健康66条》,逐步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水平。20_年重点开展全国农民健康知识竞赛和健康素养巡讲师资培训活动。

(四)定期开展监测。

结合每年的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监测项目,建立健康素养监测网络及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开展监测,动态掌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水平。(五)注重典型引导。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树立一批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典型县(市、区),通过典型引导,带动“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全面展开。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水平作为关系民生、社会和谐的大事来抓。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的实施方案,保证“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大投入,保障经费。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经费纳入卫生部门年度预算,确保“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顺利实施。

(三)利用项目,促进发展。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项目,组织开展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群众乐意参与的活动,推动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全面发展。(四)督导评估,表彰先进。

结合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项目和《规划纲要》要求,卫生部适时组织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督导评估并通报结果;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结合当地工作情况定期组织督导考核。

村级健康促进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创建安徽省卫生县城工作部署,全面推进健康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加快我县创卫步伐,确保完成创卫健康教育工作各项指标,根据安徽省卫生县城标准和《和县争创安徽省卫生县城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网络,组织各部门、各单位(企业)、学校、医院、街道(社区)和新闻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大力普及卫生科学知识,不断增强居民健康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使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各项健康教育工作指标达到安徽省卫生县城考核标准。

(一)各单位共同职责。

1.各单位成立健康教育组织,有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考核、有总结、有评比。健康教育档案完整,管理规范。

2.各单位设立健康教育专栏,订阅有关健康教育报刊杂志,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3.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活动。

(二)相关单位职责。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负责全县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计划的制定,按照《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规划》要求,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做到有记录、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

(2)成立健康教育科室,有批文、有编制、有专(兼)职健教人员。

(3)根据重大疾病预防的核心信息和主要卫生宣传日、纪念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和传播活动。

(4)健康教育宣传栏(不小于2个平方米)每年更新不少于6次。

2.县爱卫办:

(1)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对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的实施进行督查,做到检查有计划、有评比、有通报。

(2)负责制定控烟规定,规划创建无烟单位,开展无烟单位创建评选活动。

(3)联合市场局、城管局、团县委等相关部门加强烟草广告管理,力争做到全县范围内无烟草广告。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在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设立禁烟标志,开展禁止吸烟的公益广告宣传。

3.县教育局:

(1)负责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督导检查。

(2)学校有健康教育组织,有主管校长。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健康教育档案资料、传播材料底稿、培训及活动记录等保存完整,管理规范。

(3)学校有固定的健康教育橱窗,每月更新内容。

(4)健康教育开课率100%,做到有教材、教案、课时和测评。

(5)和城所有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包括讲座、选修课、咨询、竞赛、健康板报评比、控烟活动、健康周、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等)。制定预防意外伤害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应急预案和控制吸烟、不饮酒、预防意外伤害等有关公共卫生规定。做好心理健康、预防艾滋病、意外伤害、环境保护、远离毒品、除四害等内容的健康教育。每学年开展一次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师生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6)学校设立禁烟标志,开展禁止吸烟的公益广告宣传。

4.县卫计委:

(1)负责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实施。

(2)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教育组织健全,明确分管领导和科室。医院建有院、科、病区三级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健康教育工作年度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健康教育工作档案齐全,管理规范。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医院评比、奖惩和考核内容。

(3)疾控中心、医院、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应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不小于2个平方米),结合不同季节展开宣传,全年不少于6次。

(4)利用义诊、街头咨询、健康教育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动,镇卫生院健康教育讲座全年不少于12次、健康咨询活动全年不少于9次,村卫生室健康教育讲座全年不少于6次。

(5)医院医务人员对病人及其家属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知识传播和康复指导,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不低于80%.

(6)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对辖区居民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重点人群每月定期上门进行健康咨询。

(7)医院诊疗区域、办公室、会议室有明显禁止吸烟标志,候诊室无吸烟者。开展禁止吸烟的公益广告宣传。

(8)指导各部门、单位做好健康教育资料台帐收集、整理。

5.县广电台、县网络信息中心:

(1)电台、电视台设置固定健康教育栏目,每周播出至少一次。

(2)电台、电视台、县网络信息中心紧密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健康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防病、健康教育、吸烟有害健康等宣传活动。

(3)禁止刊播烟草广告和变相烟草广告。

6.县市场局:

(1)负责本部门本行业和下属各单位的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

(2)严格烟草广告管理,辖区内不允许有烟草广告和变相烟草广告,查处各种形式的烟草广告。对个体工商户和农贸市场经营者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7.县委宣传部、县城管局、县交通运输局、历阳镇:

(1)负责本部门本行业和下属各单位的`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

(2)车站设立电子屏幕,播放健康教育宣传内容。(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3)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广场、居民区等设立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

(4)历阳镇建立三个以上健康教育示范社区;每个社区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居民基本卫生知晓率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历阳镇)。

(5)县城主要街道设置创卫灯箱广告牌不少于5处,社区、单位张贴创卫标语不少于3幅。(责任单位:县城管局)。

(一)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1月―4月)。

各部门、各单位制定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完善健康教育组织和网络,调整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落实健康教育工作经费。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5月―7月)。

1.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和省级卫生县城标准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2.利用各种宣传教育阵地开展社区居民、单位职工、干部群众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组织健康教育宣讲队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开展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活动。

3.新闻媒体做好健康教育栏目和创卫专栏的刊播,开展舆论监督、曝光不良行为,积极营造创卫的社会氛围。

4.大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重大疾病防治和病媒生物防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无烟单位创建工作。

5.定期、不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督查。

(三)自查总结和市级验收阶段(20xx年8月―12月)。

各有关单位要做好自查,完善各项工作资料收集整理,县创卫办要认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迎接市级验收。

(四)巩固提升阶段(20xx年1月―7月)。

进一步加强督查力度,由县领导带队对各相关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巩固夯实创卫工作基础。

(五)迎接省爱卫会检查阶段(20xx年8月―12月)。

做好迎检准备工作,迎接省爱卫会对我县创卫工作的考核验收。

(一)加强领导,健全网络。各部门、单位要按照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和工作网络,建立目标责任制,形成领导重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齐参与的局面。

(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各部门、单位要按照健康教育工作目标要求,认真研究,统筹安排,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量化细化工作指标,落实人、财、物,把健康教育纳入各级工作目标考核,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部门、单位要根据省级卫生县城标准,针对本部门、单位的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阵地和宣传渠道,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干部职工的卫生保健能力、卫生知识水平和健康素质达到省级卫生县城标准要求。

(四)加大投入,规范档案。各部门、单位要加大对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改善工作环境,配备必要的宣传器材,建立和巩固健康教育宣传阵地,营造健康环境。做好各项健康教育活动材料收集、记录,规范健康教育工作档案。

(五)强化督查,定期通报。定期组织对各部门、单位和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督查,对健康教育工作责任落实、任务完成良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组织不力、推诿扯皮、工作滞后,影响创卫大局的单位,将视情节轻重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

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健康内蒙古行动(20xx—20xx年)》内容,根据《健康内蒙古行动20xx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内健推委办发〔20xx〕2号)任务要求,结合我市中小学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在全市广大师生中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把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全面发展,切实提高我市中小学生健康水平。

通过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加快推进全市中小学健康相关工作具体实施,确保行动任务落地见效。按照《健康内蒙古行动(20xx—20xx年)》相关要求,在近视防控方面: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xx年58.65%的基础上降低0.5个百分点,达到58.15%以下。新发近视率下降,眼保健操一天两次,普及率100%;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健康课程开课方面:20xx年我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目标为30%,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达到100%,保障学生每天至少1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校医配备方面:寄宿制中小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20xx年目标值为28%;心理教师配备方面: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专兼职心理教师配备率20xx年争取达到85%。

(一)建立完善近视防控体系。

1.开展20xx年度近视防控评议考核,审核评估20xx年近视防控工作开展情况(4-11月)。

建立健全呼和浩特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指导推动各旗县区逐级精准落实近视防控相关政策要求。20xx年组织开展旗县区综合防控儿童近视工作评议考核自查工作基本结束,拟定召集相关专家参加联席会议,对旗县区自评考核进行评估审核,并将结果公示。

2.开展全市视力普查、复测及近视防控信息化平台建设(6-11月)。

20xx年计划对全市小学部分学段学生进行近视普查工作。普查对象为全市小学阶段部分年级学生。普查内容包括视力屈光数据采集,普查后将数据结果采集上传、生成档案并统计发布。教育厅将充分利用普查数据,分析研究自治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状况,明确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方案,实现完整的、个性化的、动态的视力健康跟踪管理。

3.组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近视防控专家委员会及宣讲团(7月)。

教育局将联合市卫健委成立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专家委员会和宣讲团。委员会将充分发挥专业指导作用,指导各地研究制订中小学健康促进工作、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干预计划;指导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研究近视筛查和防控等专业技术工作;宣讲团将联合医疗科研教学机构,开发近视防控等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积极宣传推广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视力健康科普知识。

4.完善近视防控联席会议工作机制(8月)。

充分发挥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联合卫健委、宣传部、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常设机构,研究决定重大政策和发展事项,部署工作计划,负责规划和指导,检查督促近视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负责对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区)工作的指导、检查、督促。

5.组织学生近视等常见病筛查工作(9-11月)。

教育局将推进落实学校卫生相关工作的要求,联合卫健委完成常见病筛查,掌握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主要常见病情况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针对监测学生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全面推广近视防控试点地区有效干预方法,以点带面,在学校、家庭和学生中开展近视、肥胖和脊柱弯曲异常等学生常见病干预以及传染病防控工作。以“全国爱眼日”、“学生营养日”等健康主题宣传日为契机,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学生常见病防控为重点,引导学生形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

(二)完善学校健康教育及课程,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3-12月)。

1.增加体育课时,保证课外锻炼。

将《体育与健康》课时调整为一至六年级每周5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4课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增加到每周3课时。其中每周安排一次足球、跳绳或其他项目的“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体育课程,确保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的有效体育锻炼时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高中阶段进一步发展学生体育运动专长。

2.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体系。

各学校全面推进“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训练方法,构建教会、勤练、常赛学校体育教育体系通过定期、定向和定点组织夏(冬)令营选拔性竞赛活动,引导支持学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或俱乐部。各地各校分别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按照教学规律,合理构建体育课程体系,主动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健全校园体育竞赛机制,从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爱好。

3.鼓励社会、家庭引导孩子体育锻炼。

鼓励家长引导孩子体育锻炼,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饮食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行为习惯。放学后、寒暑假及节假日,引导督促孩子每天完成至少1小时校外体育活动,促进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将开展体育活动作为解决中下学课后“三点半”问题的有效途径。努力形成师生和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推进学校体育的良性机制。

4.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并探索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

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的全面监测、评估、干预和评价,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为科学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依据。建立学生日常参与、体质监测、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中小学校医室和保健室建设,建立健康保障(6-12月)。

1.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坚持中小学、幼儿园(保健室)医疗保健机构工作的公益性体制,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实施办法》和《劳动人事部、国家教委关于颁发(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的通知》,学校医疗保健机构直接接受分管校长领导。提高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校医配备的重视程度。

2.推动健全校医保障机制。

针对校医配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研究明确校医岗位和人才需求,联合人社局等部门加快制定校医职称晋升考核标准和办法,进一步研究完善校医职称与院校教师对等职称晋升机制,实现校医具有执业医师证、教师资格证的双向资质职称工作身份。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卫生室和校医、保健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对校医实行国家编制和长期公开招聘员工相结合工作的管理,探索完善体现校医特点和岗位要求的招聘方式。指导各地中小学落实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完善内部分配机制,根据校医实绩和贡献,在绩效工资分配时合理确定校医绩效工资水平,体现对他们工作业绩的肯定,合理保障校医待遇。

3.进一步加强校医培训。

要求各地积极落实《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对校医岗位培训的要求,联合卫健委加强对校医培训工作的指导,有针对性的派往属地二级以上定点协作医院和属地疾控中心进行不定期的、多种形式对校医、保健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的实践培训,使其达到校医掌握实用技术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培训机构严格考核办法,提高在岗人员对健康教育教学的工作胜任力,推动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校医队伍。

4.积极开展试点研究。

与卫健委积极沟通合作,探索学校所在社区医院等医疗机构派驻校医的方式,医疗机构可以以轮岗的形式在辖区学校校医室工作。或学校与当地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书,那些暂无常驻校医的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为受托管学校,辖区内医院为受托管学校提供卫生健康教育、公共卫生服务等服务,同时解决了学校校医队伍人员短缺和校医编制、待遇问题。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配齐心理教师(9-12月)。

教育局要求各旗县区各校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化建设,设立心理辅导室或咨询中心,持续关注复学复课后学生的心理健康,完善心理普查、筛查、报告、转介制度。指导学生通过调节自身情绪和行为,寻求情感交流和心理援助等方法解决心理卫生问题。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无任何形式的体罚、变相体罚与侮辱性语言或行为,对特殊困难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形成关心支持学生心理健康防护平台。

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中小学健康促进”专项行动,教育厅年初制定了《20xx年“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各学校以“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为主题制定工作计划,结合无烟学校、健康促进学校、近视防控等工作广泛宣传,加强常见病防控、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加强食品安全、关注学生身心发展、改善学校基础条件。教育厅将统筹协调卫健委、体育局、食药监、新闻媒体等部门形成合力,共享资源,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对健康教育教学加强督导检查,分析总结工作中经验、亮点、成果及存在的不足。

(一)强化组织领导。教育局把深入推进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工作重点、行动推进情况。将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作为促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平台与主要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出实招、动真格,从基层、基础抓起,形成各方合力,切实促进学校卫生健康工作发展。

(二)加强统筹协调。各旗县区要建立相应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推进行动的通力。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召开近视防控联席会议,商讨工作方案,及时互通信息,强化协同,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通过各种渠道配备学校医务人员,尽量做到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力保障。教育局将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商讨确定合署办公工作机制,配备工作人员,安排办公场所,保障工作顺利实施。

(三)落实工作保障。各旗县区要加强政策支持,出台支持行动开展的制度、标准和政策,探索中小学健康促进的新举措和新方法。要发挥专业机构及相关协会的职能,鼓励和指导第三方专业机构、专业医院、学术团体参与近视防控工作,组织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的相关调研,指导、研制工作方案。

学校健康促进工作方案

网络宣传工作以医院十一届三次职代会院长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以建立优质服务与医疗质量安全相结合的管理理念,设计推进系统的医院整体形象宣传,树立医院良好的外部形象。现将在学院网站开设健康教育专栏,主要宣传韶钢医院相关信息及生理、心理卫生等健康教育知识。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组长:郑柳明。

成员:谭建萍何小玲、陈小南、何伟繁、何林海、杨玉梅。

何小玲同志负责稿件的收集、上传和日常管理工作。

(一)任务目标:针对学院现状和要求设置四个健康知识主题内容宣传,通过网络媒体,展示医院风采和社区卫生健康教育服务宣传,扩大医院影响力,拓展医院服务区域,树立医院品牌,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

(二)具体做法。

1、健康教育网络宣传专栏设置。

(1)生理健康知识(谭建萍、杨玉梅负责提供稿件)。

(2)心理健康知识(何林海、学院心理医生负责提供稿件)。

(3)流行病防治知识(谭建萍、陈小南、何伟繁负责提供稿件)。

(4)食品安全卫生知识(何伟繁负责提供稿件)。

2、定期开展义诊和健康知识讲座活动。结合爱牙日、爱眼日等宣传日在学院内部定期开展义诊、送医至学院活动;举办疾病防治专题讲座,开展疾病防治知识宣传,加强师生自我保健意识。

(二)根据学院要求及时、按质、按量完成组稿上报工作。

体育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实施方案

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发展学校体育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各市县政府、各部门不断出台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我省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总体上看,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对学校体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不能保证、体育教师短缺、场地设施缺乏等问题依然突出,学校体育评价机制亟待建立,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不够,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保证课程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强化课外练习和科学锻炼指导,调动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坚持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遵循教育和体育规律,以兴趣为引导,注重因材施教和快乐参与,重视运动技能培养,逐步提高运动水平,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

坚持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相协调。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活动,有序开展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积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大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

坚持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强化政府责任,统一基本标准,因地因校制宜,积极稳妥推进,鼓励依据地域特色和民族传统,大胆探索创新,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

到2020年,学校体育办学条件总体达到国家标准,体育课时和锻炼时间得到切实保证;教学、训练与竞赛体系基本完备,体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基本养成,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显著增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和监测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体系健全、制度完善、教体结合、充满活力的海南特色学校体育发展格局。

(一)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各市县政府、各学校要坚持面向全体、增强体质、培养兴趣、提高技能、促进智力发展的目标导向,创新课程内容和形式,开足开好体育课程,到2020年,各级各类学校执行国家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合格率均达到100%,全面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全面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完善体育课程。各市县政府、各学校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我省的有关规定,开足开好体育课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有条件的市县可为中小学增加体育课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按照《海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小学每周不少于4节体育课,初中每周不少于3节体育课。普通高中要按照《海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要求,保证体育必修课程的11个学分。特殊教育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印发的《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规定,保证相应的体育课程课时。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要求,一年级开设不少于72学时的体育必修课,二年级开设不少于72学时的体育选修课,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开与职业生涯有关的水上运动、野外运动和防卫运动等系列中的某一项为相关专业学生的体育限选课。高等学校要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为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同时为其他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选修课。各市县政府、各学校要科学安排课程内容,在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开展运动项目教学,提高学生专项运动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要大力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积极推进田径、体操等基础项目。广泛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优势项目。有效开展游泳、帆船、帆板等水上运动项目和围棋、象棋等智力运动项目。要努力挖掘整理海南民族民间体育来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

提高教学水平。各市县政府、各学校要建立以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注重运动技能学习,科学安排运动负荷,重视实践练习。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研究制定运动项目教学指南,依据地域特色和民族传统,因地因校制宜,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形式、方法,促进有效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至少2项运动技能,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关注学生体育能力和体质水平差异,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要研究推广适合不同类型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资源,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和对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质量,保障每个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创新体育教学资源,不断增强教学吸引力。省直有关单位和各市县政府要支持高等学校牵头组建运动项目全国教学联盟,为中小学开展教改试点提供专业支撑,促进中小学提升体育教学水平。依托有条件的学校设立全国学校体育研究基地,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提高学校体育科学化水平。

强化课外锻炼。各市县政府、各学校要健全学生体育锻炼制度,结合实际制订和实施体育课程、大课间(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阳光体育运动方案,将学生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列入作息时间安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广泛开展具有时代特点、地域特征、民族特色的校园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幼儿园要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小学校要重视每天上午的大课间活动,组织学生做广播体操或开展其他体育活动,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应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体育锻炼。寄宿制中小学(含中职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中职学校和高等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职业院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注意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全民健身运动,中小学校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家长要支持学生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社区要为学生体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共同指导学生体育锻炼的机制。各市县政府、各学校要定期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和学生冬季长跑活动,形成覆盖校内外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体系。各市县政府要组织开展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创建活动,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

(二)注重教体结合,完善训练和竞赛体系。

各市县政府、各学校要充分发掘资源,广泛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和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到2020年,各级各类学校每年至少举办1次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各市县政府要形成完善的校园体育竞赛体系。

开展课余训练。各市县政府、各学校要坚持教体结合,通过组建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和兴趣小组等形式,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成才路径,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奠定基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运动训练规律,科学安排训练计划,妥善处理好文化课学习和训练的关系,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打好专项运动能力基础,不断提高课余运动训练水平。各级教育、文体部门要完善大、中、小学与各类体育运动学校优秀体育人才相衔接的选拔、训练机制,构建“小学—中学—大学”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业余体校—优秀运动队”双轨并行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加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试点市县(区)的建设力度。

完善竞赛体系。各市县政府、各学校要建立常态化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广泛开展年级、班级体育比赛,每年至少举办1次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竞赛,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的良好局面。要制定学校体育课余训练与竞赛管理办法,完善和规范学生体育竞赛体制,构建校、县(市、区)、省三级竞赛体系。各市县政府要在整合赛事资源的基础上,系统设计并构建相互衔接的学生体育竞赛体系,积极组织开展区域内竞赛活动,定期举办综合性学生运动会。全省学生运动会每年举办1届,省直有关单位要联合制定体育竞赛规程,开展跨区域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各市县政府、各学校要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四级联赛,推动校园足球蓬勃发展。通过完善竞赛选拔机制,畅通学生运动员进入各级专业运动队、代表队的渠道。

(三)增强基础能力,提升学校体育保障水平。

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基础能力和保障水平,到2020年,各市县政府要全部配齐学校体育教师,学校的体育设施配备率、工作经费到位率、体育教师培训率、运动伤害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完成率要达到90%以上,建成较为完善的学校体育工作保障体系。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增强广大体育教师特别是乡村体育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坚定长期致力于体育教育事业的理想与信心。各市县政府要利用现有政策和渠道,创新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机制,着力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按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标准和学校体育工作需要配齐体育教师和体育教研人员。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培养体系,办好省内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逐步扩大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中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加大农村学校教师特岗计划补充体育教师的力度。鼓励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体育特长的志愿人员兼任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实施体育教师全员培训,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传统体育项目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顶岗支教置换活动等途径,着力培养一大批体育骨干教师和体育名师等领军人才,重点提升乡村体育教师、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教师和特殊教育体育教师水平。科学合理确定体育教师工作量,把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课余训练、比赛等纳入教学工作量。保障体育教师在职称(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晋级晋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高等学校要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内,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配齐体育教师,不断完善符合体育学科特点的体育教师工作考核和职称(职务)评聘办法。

推进体育设施建设。各市县政府、各学校要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技术规程》及相关学校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充分利用多种资金渠道,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统筹规划学校体育设施,把学校体育设施列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中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的支持力度,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建设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配好体育器材,推动全省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逐步达到国家标准,为体育教师配备必要的装备。各市县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积极推动公共体育场馆设施为学校体育提供服务,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后和节假日对本校师生和公众有序开放,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户外营地等资源开展体育活动。

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各市县政府要建立与体育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在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力时要对学校体育给予倾斜。全省各级教育等部门要根据需求将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在体育基础建设、体育资源社会购买服务、体育训练和比赛、学生运动队员营养改善和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保险等方面给予支持。学校要保障体育工作的经费需求。各市县政府在教育财政投入中要保证体育发展的基本需求,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发展学校体育,多渠道增加学校体育投入,建立学校体育器材补充机制,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设施标准化建设,把农村学校体育设施设备建设纳入本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项目规划,合理配置体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区域内体育均衡发展。

健全风险管理机制。省直有关单位和各市县政府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安全的指导和监督,逐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运动风险管理机制。制定包括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过程管理、运动伤害预防、事故保险赔付在内的完善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各市县政府、各学校要制定校内外体育活动和竞赛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人,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立学校体育活动意外伤害应急管理机制,健全学校安全管理问责机制。加强对校长、教师及有关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学校体育从业人员运动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各学校要制定和实施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加大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力度,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学生的伤害应急处置和救护能力。要根据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定期开展检查,有安全风险的应当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和安全提示,并及时维护,消除安全隐患。完善校方责任险,探索建立涵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鼓励市县政府试点推行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办法。

整合各方资源支持学校体育。各市县政府要完善政策措施,采取政府购买体育服务等方式,逐步建立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引导技术、人才等资源服务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等活动。鼓励专业运动队、职业体育俱乐部定期组织教练员、运动员深入学校指导开展有关体育活动。支持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企业等开展广泛合作,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各市县政府、各学校要加深同港澳台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合作,加强学校体育国际交流。

(四)加强评价监测,促进学校体育健康发展。

认真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精神,到2020年,我省要建立完成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市县学校体育工作评价体系,各市县政府要建立完成高中、初中、小学和学前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工作评价体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准确率、合格率要达到全国中上水平。

完善考试评价办法。省直有关单位要研究构建课内外相结合、各学段相衔接的学校体育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和规范体育运动项目考核和学业水平考试,发挥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体育课程考核要突出过程管理,从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健康知识、运动技能、体质健康、课外锻炼、参与活动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各市县政府、各学校要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体育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初中毕业升学总分。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把学生体育情况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测试要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的特殊情况,体现人文关怀。

加强体育教学质量监测。各市县政府要建立中小学体育课程实施情况监测制度,定期开展体育课程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各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每年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及时上报并纳入省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同时在学校内部公布,并将每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向学生家长反馈。省教育厅每年对各市县政府、各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进行抽查复核,并将结果通报全省。鼓励各市县政府、各学校运用现代化手段对体育课质量进行监测、监控,并对开展情况进行公示。

实行学校体育报告公示制度。各市县政府、各学校要按时上报学校体育工作情况,并将所报情况进行公示。重点报告和公示学校体育课开课率、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教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测试和上报等情况。各学校利用公告栏、家长会和校园网等通报学生体育活动情况。省教育厅要适时公布各市县政府、各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学校体育工作相关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市县政府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管理责任,找准影响当地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问题,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并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制定和细化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认真履行发展学校体育的职责,将学校体育发展纳入本级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和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好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各项任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体育领导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学校体育工作方案,并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加强体育制度建设,为推进学校体育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加强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深化体育综合改革。发展改革部门要把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学校体育发展。体育部门要把学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在技术、人才、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支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编制部门要配合教育部门采取措施破解中小学体育教师紧缺问题。校长是所在学校体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确保学校体育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落实。

(二)强化考核激励。

各市县政府要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各市县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教育督导评重要估内容,研究制定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检查办法,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定期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并将督导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告。对成绩突出的单位、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加强学校体育督导检查,建立科学的专项督查、抽查、公告制度和行政问责机制。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省教育厅要会同省直有关单位开展学校体育专项检查,建立约谈有关主管负责人的机制。

(三)营造良好环境。

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及网络等手段,认真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要求、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加大对学生体育活动的宣传报道,传播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健康观,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学校体育的良好氛围。

体育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16〕209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到2020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健康标准》),体育课时和锻炼时间切实保证,教学、训练与竞赛体系基本完备。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全部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配齐补足缺额、缺岗体育教师;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基本养成,每个学生基本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普通高等学校全部达到《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完善政府主导、教育牵头、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基本形成体系健全、制度完善、充满活力、注重实效的学校体育发展格局。

(一)强化体育课程和教学管理。各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上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各毕业年级5月底前不得停上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阶段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高等学校要为学生开好体育必修课和选修课,本科开设2年不少于144课时(6个学分),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活动。职业学校应根据学生未来工作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高职高专开设1.5年不少于108课时。学校行政听体育课节数每学期校长不少于4节,分管校长不少于6节,体育教研活动每周不少于1次。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配合单位:各高等院校,市教科所。

(二)积极开展课外体育锻炼。各学校要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全面实行每天上午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在班级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寄宿制学校每天实行早操或晨跑制度。切实加强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科学安排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丰富活动项目,提高活动质量,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周周有安排”。要特别关心指导病残学生、体弱学生的体育锻炼,保证他们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中小学校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家长要支持学生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社区要为学生体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形成家庭、学校、社区联动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体系。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配合单位:市体育局、民政局。

(三)开展多样体育竞赛活动。各学校要建立常态化的校园体育竞赛制度,广泛开展年级和班级体育比赛,每年要举办一次以田径项目和阳光体育项目为主的运动会或体育节。校级运动会要设计有全体学生参加的项目,学校每年要组织不少于10次的校级单项体育比赛活动。各县(市、区)每年举办一次中小学生运动会。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继续联合办好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不断完善中小学足球、定向越野、啦啦操、田径、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育联赛制度,推动校园足球和其他项目竞赛活动持续发展。

牵头单位:市体育局。

配合单位:市教育局、财政局。

(四)加强体育特色项目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建工作。各学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体育特色项目规划,开设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运动项目。大力推动校园足球活动,积极开展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持续推进田径、游泳等基础项目,广泛开展武术、羽毛球、乒乓球及本校体育传统特色项目,使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体育技能。通过组建体育兴趣组、社团俱乐部、运动队等形式,落实课余训练工作,各学校要根据实际组建田径队和其他项目运动队,开展常年训练,规模超过1000人的学校要组建田径队和2支以上其他项目的运动队,选拔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积极向市、县输送体育后备人才。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体育教学和课余训练模式。

牵头单位:市体育局。

配合单位:市教育局、财政局。

(五)大力推进校园足球运动。各地各学校要科学制订校园足球发展规划,将足球列为学校体育课程必学内容,开展校园足球普及、训练、比赛等活动。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班每周至少开设1节足球课,不少于三次以足球为主要内容的课外活动,普及校园足球,发展足球社团,培养足球兴趣,不断培育足球爱好者和足球人才。其他学校要立足实际,建立足球俱乐部或兴趣小组。学校要开展校内足球班级、年级的联赛或挑战赛,积极组队参加县、市、省等足球联赛。到2020年,建设完成10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不断扩大足球人口。一级达标高中探索招收足球等体育特长生工作。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体育局、财政局、文广新局,团市委。

(六)扎实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认真落实《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健康教育教学课时安排可有一定灵活性,如遇在下雨或高温(严寒)等不适宜户外体育教学的天气时可安排健康教育课。全面普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健康用眼知识,落实每学期至少1次视力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定期检查视力,降低近视率。要加强在校学生传染病防控,严格执行因病缺课报告制度。要巩固学校控烟工作的成效,建立校园禁烟的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辅导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率要达到100%。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配合单位:市卫计委、体育局。

(七)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依据《健康标准》,全面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测试数据上报率要达到100%。学校要制作《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规范记录每一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及其评定等级。要认真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生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等综合评选。完善健全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年度报告和公示制度,重点报告体育课开设、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体育经费投入、场地设施器材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情况。各级各类学校每年要对在校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体检的费用由学校公用经费开支,其他学校学生健康检查费用按省定统一标准和办法解决。学生健康体检单位在体检结束后,要进行个体与群体健康评价,并向学生家长、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反馈健康评价结果,分析学生主要健康问题,提出改善学生健康状况和进一步检查的建议。学生健康体检数据要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配套衔接。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配合单位:市卫计委、体育局。

(八)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补充体育师资,鼓励退役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体育特长的志愿人员兼任体育教师。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2017年底配齐体育教研员,加强对区域内体育教师尤其是兼职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各县(市、区)要建立分片区体育教研活动,每月制度化开展一次片区集中教研交流活动,不断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各地各学校要配足配齐专职体育教师,村级教学点每年至少交流1名专职体育教师驻点任教。高等学校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要在配齐体育教师的基础上,再配备1名专项体育教师。

保障体育教师在职称(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晋级晋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科学核定体育教师工作量,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每周计2课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每班每学年计8课时、课余运动队训练每次计1课时,寒暑假全天训练一天计6课时,半天训练计3课时。调整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周末、节假日期间,老师带队或组织学生体育竞赛、展演活动一天计6课时或在本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中发放绩效补贴。体育教师带运动队、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并获得课外活动校级优秀辅导员,任职年限可按班主任工作年限计算。落实体育教师服装费每人每学年不低于500元标准的要求。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每2~3年组织一次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对不能胜任的体育教师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配合单位:市委编办,市财政局、教育局、体育局,各高等院校,市教科所。

(九)加快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加大学校体育设施投入,将学校体育设施纳入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各地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及体育器材配备须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各县(市、区)要把学校体育设施列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增加经费投入,于2017年全面完成《健康标准》测试器材配备。鼓励企业与中小学共建共享体育场所,积极推进公共体育场所向青少年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具备条件的学校体育场所设施试行对公众有序开放。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给予体育器材资助。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财政局、体育局。

(十)整合资源支持学校体育。完善政策措施,采取政府购买体育服务等方式,逐步建立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引导技术、人才等资源服务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等活动。成立中小学生体育协会、青少年校园足球协会等,鼓励专业运动队、职业体育俱乐部定期组织教练员、运动员深入学校指导开展有关体育活动。支持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企业等开展多形式合作,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加强学校体育国际交流,加深同港澳台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合作。

牵头单位:市体育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财政局、教育局、民政局,各高等院校,市教科所。

(十一)加强学校体育风险管控。落实《福建省学校安全管理条例》,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和防范机制。完善校方责任险,探索建立涵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各地试点探索建立并推行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办法。要将体育活动安全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和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伤害应急处置和救护能力。加强校长、教师及有关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学校体育从业人员运动风险管理意识和处理能力。要强化体育安全管理,对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进行安全风险分类管理,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和学生校外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体育设施的检查、维护和使用管理,切实保证体育场地器材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使用安全。举办大型体育活动时,要做好应急预案,预防和避免群体性安全事故发生。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配合单位:市体育局、卫计委。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学校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管理责任,切实抓紧抓好。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体育、卫生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强化学校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各县(市、区)教育部门要成立学校体育管理股室,配备管理人员,加强工作指导、协调、督查等工作。

(二)落实管理责任。财政部门要完善学校体育的投入政策。发展改革部门要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项目建设。教育部门要将学校体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加强监督管理和指导。体育部门要把学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在技术、人才、场地和体育组织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支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协调体育师资的配备,会同教育部门搞好师资岗位培训。机构编制部门要合理确定编制数量和结构。卫生计生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做好健康教育、学生体检、应急救护培训等。共青团组织要配合教育部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宣传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及网络手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新闻宣传力度,总结交流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力度,在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力时要对学校体育给予倾斜。各级教育部门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根据需求将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学校要保障体育工作的经费需求。各级教育、体育部门、拥有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要设立课余体育训练专项经费。各校公用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体育支出,并随公用经费标准的提高而逐步增加。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发展学校体育,多渠道逐步加大学校体育投入。

(四)强化考核激励。各县(市、区)要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教育部门与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按照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强化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专项督导。定期开展以保证体育教学课时、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为重点的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对长期不能开足开齐体育课、不能保证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学校进行通报,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县(市、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

体育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实施方案

男生:

1、1000米跑;

2、掷实心球(2kg)或引体向上;

3、立定跳远或排球垫球。

女生:

1、800米跑;

2、掷实心球(2kg)或仰卧起坐(1分钟);

3、立定跳远或排球垫球。

(二)20xx年。

1、必考项目: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

2、选考项目: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选考项目由市教育行政部门于测试前两个月确定并公布。

第一类: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握力体重指数。

第二类: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

从上述两类选考项目中各选考1项,共选考2项。

各普通高中学校。

20xx年毕业评定考试时间为5月22日至24日。各初中学校具体考试时间由片内高中学校确定,并负责通知。

20xx年初中学生体育与健康毕业评定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进行,各考点由考点学校校长任主考,分管副校长任副主考。全市共设7个考点,分别是:一中、十七中、莱钢高级中学、凤城高级中学、二中、五中、四中。全市统一调配监考员,每个考点安排监考员34人,其中立定跳远组4人、1000米(800米)组8人、仰卧起坐组4人、掷实心球组6人、引体向上组4人、排球组4人、检录组4人。考试所需场地、器材由各考点学校准备。

1、场地、器材、测试规则,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规定和要求执行。

2、考生必须持《准考证》参加考试,严禁冒名顶替,对冒名顶替者,经核实取消普通高中录取资格,并对其所在初中学校予以通报批评。监考员、考试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禁弄虚作假、循私舞弊,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非监考员、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比赛场地。考试期间,市教育局将向各考点派出检查员。

3、考生成绩要当场宣告。《考生成绩登记表》一式二份,一份上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同时按准考证号顺序报盘),一份在考场外张贴公布。

4、因残疾丧失运动能力或病、伤长期免修体育与健康的考生,必须由原毕业学校和区级以上医院出具,经市教育局审核批准可免试体育,其成绩按体育与健康成绩总分的60%折算。

5、因生理原因或临时突发事故需要缓试的,需提前向所在考点申报,各考点汇总上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一次补考。补考于6月1日上午8:30在十七中进行,逾期不考者按缺考对待,其成绩记为零分。

6、各级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要制定详细的安全应急预案,严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为确保初中学生体育与健康毕业评定工作顺利进行,市教育局成立市20xx年初中学生体育与健康毕业评定工作领导小组。

各初中学校缓试、免试考生名单及其证明材料,各高中学校体育与健康毕业评定实施方案及安全应急预案务于5月20日前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健康促进医院工作方案

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以保育为主,针对我班幼儿制定本学期计划如下:

班级三位教师齐心协力搞好班级卫生,每一天抖要做好清洁、消毒、通风工作,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合理地安排好幼儿的一日生活;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儿不动插座、电板,以防触电;不将手指放在门、窗处,以防夹伤;注意不玩水、火、肥皂以及消毒物品;教育幼儿入厕时不推不挤,以防撞伤、碰伤。

小班幼儿在环境中容易新奇。平时利用晨间谈话、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浅显的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常规培养中教育幼儿遵守活动规则,不携带危险物品参与活动(如:剪刀、玩具等尖锐物件),游戏中不做危险动作(如:头朝下滑滑梯、由下向上爬滑梯、不攀爬等),不擅自离开集体,同伴间友好相处,互相谦让,不挤不撞,不(打、推、咬、抓)人。

晨检:一看二摸三查四问,主次班安排合理,交接班交代清楚,衔接好。

小班幼儿的习惯是把很多东西塞到鼻孔、耳朵、嘴巴、肚脐等有洞的地方,在一日生活中时常仔细留意,引导幼儿注意个人卫生,不把脏东西放入嘴里,以防止病由口入,不吃不洁净、变味发霉的食物;进餐时注意带刺带骨食物安全,以及乘热菜热汤时的安全事项。

午检:眼不离幼儿,腿勤加强巡视,手勤,常摸一摸幼儿。检查幼儿不玩衣物(如:扣子、珠子、发夹、拉链等),不蒙头睡觉,不拿玩具、物件睡觉。

晚检:分工明确,接待家长,组织幼儿,收拾好卫生,断水断电,管理好班级物资。

利用论坛、网校、电话、家园栏、家长会、来园离园接触等多种途径,对家长进行知识的宣传,请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安全卫生、保教工作,特别是加强交通安全的重视,在接送幼儿时遵守交通法规。提醒家长注意家居生活安全与家居活动环境安全(如:烧伤、烫伤、触电、中毒、摔伤等预防教育工作),引导孩子记住父母姓名、电话号码等。

来园、离园人流较大,小班幼儿容易被环境的兴趣点吸引,所以来园时要求家长送到保教老师手中,并与教师相互问好,不在园内其他地方逗留;离园时要求幼儿与教师道别,并说明来接者的身份,不跟陌生人离开或擅自离园。眼观四路,要是家长自己在离开班级之后带孩子在园内大型玩具区玩,一定要提醒家长看好孩子。

幼儿体质的不同类型,必须提示家长与老师及时沟通,请家长配合将需服用的幼儿药品上写明班级、姓名、剂量、时间等,交于幼儿园保健老师,由保健老师做好药品管理工作,以免幼儿误食,防止班级老师由于其他工作影响幼儿服药的时间。平常积极配合医务室做好幼儿体检等各项保健工作,使幼儿能够健康茁壮成长。

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幼儿识别特殊号码及这些号码的用途(如110、119、120),同时教育幼儿不可随意播打这些号码。训练引导幼儿识别方向,告诫幼儿不要轻信陌生人,若一人在家,不可随意开门。遇到危险时,教育幼儿学会躲避(如:发生火灾时的自救方法)。培养幼儿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提醒孩子,我们相信一定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健康促进医院工作方案

中心领导的高度重视,把健康素养促进工作项目纳入绩效考核之中,列入了重要的工作日程。建立健全各科室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每年制定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计划,成立了以中心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明确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岗位职责。根据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健康教育服务要求制定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制度》、《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年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计划》等。在中心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各科室积极配合,认真筹划,统筹安排,定期为居民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播放健康知识宣传幻灯、视频资料,利用“世界健康知识宣传日”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向广大居民传播健康卫生知识。

中心共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多处,定期更换宣传栏内容,共举办板报113期,专职宣教员向辖区居民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67761余份,宣传资料内容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趣味性为一体。除此之外,宣传栏内也增贴各种不同的宣传资料。充分利用宣传展板、音像播放、幻灯宣教、led屏、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终端机等多种形式,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这一全新的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居民均等化服务的健康教育知识,提倡广大居民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门诊还设立健康咨询台,发放各类健康教育处方,健康宣传资料等读物,可供患者就诊时阅读。

1、充分利用爱国卫生日、爱国卫生月、开展慢性病健康素养、戒烟限酒,合理膳食、科学健身等为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宣传义诊活动及讲座活动等,特殊节日组织医务人员在社区、街道学生等人群密集的地方举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开展健康教育公众咨询服务,对育龄妇女、学生、老年人、慢病患者开设健康教育咨询台,举办健康义诊咨询活动77余次,健康知识讲座74余次。活动中向在场的群众普及海姆立克急救法及单人心肺复苏术急救术培训。

3、为了更好的做好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中心利用闲暇时间对辖区卫生室人员进行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培训,并定期指导工作。

4、中心医务人员还对辖区人群开展了健康教育知识指导,并进行了健康教育现场测试,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均有所上升。

1、进一步加大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工作宣传力度。以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营养膳食健康等为主要内容,向广大干部职工群众传播健康知识,传授健康技能。并围绕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人群、健康服务、健康文化宣传推广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工作,把广大群众对健康的广泛关注转变为对有关健康行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让“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健康社会新风尚,共建健康美丽的城东区区。

2、进一步完善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工作机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健全各项制度,把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工作与业务有机结合,进一步明确健康促进医院工作职责,联系辖区学校、社区、企业等场所,结合家庭签约“七进四送”活动,认真完成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工作的任务和指标,确保健康促进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

3、坚持新形势下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通过开展健康影响因素评价、居民健康状况调查等方式,从日常生活和工作入手,结合爱国卫生、全民健身、卫生日等活动,全面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医院工作,引导广大群众增强健康意识,营造健康环境,提高健康能力,提升健康水平。

健康促进医院工作方案

为确保圆满完成包村工作任务,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州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包村帮扶工作组于2月22日深入到东城镇xx村调查研究,广泛听取镇、村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对帮扶重点进行反复论证。现结合实际,特制定20xx年包村工作计划如下:

东城镇xx村位于木垒县东城镇东南部,距镇中心地段2公里,耕地面积22065亩(水浇地550亩,山旱地21515亩),人均耕地面积12.9亩,草场面积0.6万亩,全村有农户527户,总人口1723人,由汉、维、回、满4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3人,占总人口的1.3%。设1个党总支,4个片区党支部,有党员83人,团员24人,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7035元,20xx年预计人均纯收入达到8328元。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包扶村实际,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造血功能、持续发展能力和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通过包扶,使村庄面貌发生大的改观,集体经济条件持续改善,确保圆满完成包村工作任务。

今年是包村帮扶的第一年,是开创局面的一年,十分关键。工作组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按照“抓好根本,打好基础,确保重点”的工作思路,加强村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搞好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户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圆满完成第一年的工作任务。

1、通过争取各方支持,在xx村原始村落遗址修建1500平方米的文物陈列馆和进行保护性挖掘,6公里围墙。

2、继续保持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围绕人和镇发展规划和该村农村环境整治规划,继续清理“三大堆”、乱搭乱建、漫流污水和硬化街道路面、绿化村庄、亮化主要街道等“三清三化”工作,帮助包扶村进一步改善村级活动场所,修建300平方米文化活动室及配套设施,健全长效机制,提升活动场所的使用率。

3、按照“五个好”要求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在农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密切配合镇党委,按照“五个好”要求和“双高双强”标准,进一步拓宽造人、用人渠道,努力为包扶村选好配强“两委”班子。同时,帮助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制订好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健全完善各项民主制度,及时化解各种矛盾隐患,使村级组织运转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较包扶前有较大提高。

4、鼓励引导扶持发展特色产业项目。积极引导包扶村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改扩建玫瑰花种植大棚200座及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带动更多农村群众致富。

5、深入开展“亲情手拉手活动”。局机关副科级以上领导与包扶村困难群众“结队”帮扶,确定“联亲”对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6、圆满完成州党委、政府确定的包村工作目标任务。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包村工作的重要性,把包村工作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服务基层和群众的重要内容,作为优化部门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真心实意帮助村集体难点、热点问题,扎扎实实促进村级经济加快发展。

二要落实包村责任。成立包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包村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各项包村工作的跟踪落实。

三要加强工作考核。把包村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坚持抓业务工作与包村工作两不误。严格落实包村责任制,各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评先选优”重要内容。

四要科学规划运作。要对照包村工作考核办法,把包村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月,逐项抓落实,逐月“回头看”,确保包村工作不落空。特别是自来水改造,要对规划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全程参与工程的事前评审、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切实把这一便民利民的好事办好。

体育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供条件保障,加强政府统筹,加大监督检查,确保学生体育课程的设置和课余活动时间,引导和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全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校体育教育质量,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保证课程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强化课外练习和科学锻炼指导,调动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坚持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遵循教育和体育规律,以兴趣为引导,注重因材施教和快乐参与,重视运动技能培养,逐步提高运动水平,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

坚持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相协调。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活动,有序开展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积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大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

坚持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继续推进学校“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体育创建工作,鼓励各学校依据本地特点,开展“非遗进校园”、“社会体育指导员进校园”等活动,大胆探索创新,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

(三)总体目标。

到xxxx年,全县中小学校全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场地、设施明显改善,体育器材配备全部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体育课时和锻炼时间切实保证,教学、训练与竞赛体系基本完备,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体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基本养成,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显著增强。

(一)落实体育课程。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小学x—x年级每周x课时,小学x—x年级和初中阶段每周x课时,高中阶段每周x课时。全县中小学校校长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体育教学的日常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削减、挤占体育与健康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

按照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各中小学校要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将长跑、跳跃等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列为必修内容。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根据学生年龄、性别特点,实施以身体锻炼为主的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正确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健身运动能力和体育运动欣赏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情况,积极开展运动项目教学,提高专项运动能力。大力普及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广泛开展田径、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项目,进一步挖掘、整理、推广高跷、太极、柔力球、秧歌等民间体育项目,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切实保证残疾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

注重体育课程特色建设,提高体育课吸引力,创新教学方法,使各种练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育课增加趣味小型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体育的兴趣和乐趣,培养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体育课要具有自己的特色和精品,有条件的学校要从“一校一品”向“一校多品”方向发展。

(二)强化课外锻炼。

认真落实学生每天x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在开齐上足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上,义务段学校务必组织好每天上、下午xx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高中段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可以实行上、下午xx分钟大课间活动,充分利用好这种“天天有时间,人人都参与”的健身途径,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对活动内容要统筹安排,做到有秩序、有特色,切实保证体育活动效果。寄宿制学校坚持早操制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组织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创建活动,大力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依托省体工大队,进一步抓好陈庄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积极创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体育特色学校。定期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和“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阳光体育冬季长跑等群体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三)开展课余训练。

各学校要根据传统特色和学生需求,通过组建运动队、体育兴趣小组等形式,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指导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科学训练。各学校要广泛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包括田径、篮球、乒乓球、足球、健美操等体育运动锻炼项目的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实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全县每年举行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学生篮球运动会、小学生体育运动会,举行篮球、足球、健美操、特色大课间活动展示等体育竞赛活动,检验各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积极创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四)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建设,增强广大体育教师特别是乡村体育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坚定长期致力于体育教育事业的理想与信心。优化教师结构,按照体育教师缺编人数统一进行体育教师招聘。在教师招聘时逐年加大体育教师招聘的比例,逐步按要求(小学x个教学班配一名体育教师,初中x-x个教学班配一名体育教师,高中x-x个班配一名体育体育教师。农村xxx名学生以上的中小学校至少配备x名专职体育教师)配齐配全体育教师。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要在配齐体育教师的基础上,根据体育特色(传统)项目建设需要,配备x—x名专项体育教师。学校的专职体育教师要专职专用。在现有体育教师不足的情况下,积极探索专职体育教师多学校轮流上课的机制。

保障体育教师合法权益,落实体育教师待遇。在职称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晋级晋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享有同等待遇。保障体育教师合法权益,落实好体育教师的工资、室外津贴等待遇政策。学校要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工作服装,每人每年不低于xxx元。合理计算体育教学工作量,体育教师承担课余体育训练、辅导群体活动、组织体育竞赛和《健康标准》测试等工作,要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范畴。

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将体育教师培训纳入“三支队伍”培训计划,加强对体育教师特别是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体育教师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加强体育骨干教师培养,每年定期进行业务提升培训,打造一批体育名师。

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奖励机制。教育部门定期举办体育教师教学基本技能比赛、体育优质课教学比赛,组织体育学科教学观摩课,为一线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增加对体育教师的各种荣誉激励。在提高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同时为其职称评定奠定基础,激发体育教师对体育事业的工作热情。

(五)推进设施建设。

县政府将把学校体育设施列为学校标准化建设重要内容,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增加经费投入,使中小学体育设施器材满足教育教学要求,建设好学校体育场地、配好体育器材,为体育教师配备必要教学装备;积极推动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户外体育设施为学校体育提供服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或借用学校体育场所作为他用。

(六)完善评价办法。

各中小学要充分发挥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完善考试评价办法,构建课内外相结合、各学段相衔接的学校体育考核评价体系。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和评价报告制度。学校要将学生《健康标准》测试情况列入小学生成长记录,初中以上学校列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指标和内容;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评选。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该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从xxxx年开始,每年公布《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情况;并将结果纳入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教育部门综合考核指标。

建立数据抽查复核制度。教育行政部门每年组织《健康标准》抽测工作,将抽测结果与系统上报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后予以公布。

(七)加强制度建设。

教育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建设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定期监测、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学校,实行合格性评估,停止评优评先。

建立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制度。通过年度报告,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各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存在的问题,采取应对措施,切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教育部门要建立阳光体育公示平台,公示、公布学校体育工作发展情况,重点是学校体育课开课、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等情况,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公告栏、家长会和校园网等定期通报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情况。教育部门和学校每年要向社会公布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和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八)强化风险管理。

教育部门要研究制定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办法,进一步完善校方责任险,采取措施为学生购买学校体育活动伤害保险,探索建立涵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鼓励学校、学生、家长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全县中小学校要将体育活动安全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和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学生的伤害应急处置和救护能力。加强校长、教师及有关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学校体育从业人员运动风险管理意识和处理能力。体育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锻炼,避免发生运动损伤事故。强化体育安全管理,对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进行安全风险分类管理,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和学生校外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人,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体育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和使用管理,切实保证体育场地器材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举办大型体育活动时,做好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预防和避免群体性安全事故发生。

(九)加强督导检查。

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学校年终考核,重点督查学校体育课开课、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等情况。

教育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学校校长是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把阳光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强化学校体育工作责任意识。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由政府负责同志担任召集人,文教、财政、发改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强化学校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学校体育发展纳入单位年度工作报告。

(二)落实管理责任。

教育部门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加强科学指导和监督管理,将学校体育纳入各类教育发展规划。要设置负责管理学校体育工作的机构。财政部门要完善支持学校体育的经费投入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做好学校体育教师的补充工作。机构编制部门要根据学校体育工作发展需要,合理确定编制数量和结构。共青团组织要配合教育部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

各中小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强化学校体育的实施方案,加强责任意识、学习意识,认真研究解决本校体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切实履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学校班主任、体育教师和其他任课教师都要各司其职,共同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加大经费投入。

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体育工作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并随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而逐步提高,学校在经费使用上要确保体育经费不少于教育公用经费的x%,保障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体育竞赛、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检查等工作的正常开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发展学校体育,多渠道增加学校体育投入。教育部门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要设立课余体育训练专项经费,加强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竞技水平。

(四)建立考核机制。

县政府将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考核评价指标,对成绩突出的单位、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教育部门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年度教育重点工作,作为对学校及学校第一责任人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不重视学校体育工作,造成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学校,不得评为教育先进单位,学校第一责任人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对造成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严重下降的单位要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五)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及网络等手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新闻宣传力度,总结交流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引导师生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健康观,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学校体育的良好氛围。

健康促进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小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增强其体质,提高其健康素质为目标。以开展各种健康促进活动为载体,以干预和控制影响小学生健康的不利因素,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重点,努力促进学校环境健康、人群健康康、提高学校卫生与健康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和促进发展的环境,实现华泰小学全体师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实施原则。

1、组织重视、统一领导。建立校级领导为组长的行动班子,明确分工,层层落实。

2、重视校内外结合进行教育。以校内教育为主,和卫生疾控部门、卫生监督所、社区、家庭等加强联系,充分发挥各部门的教育作用,促进理论教育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3、严格遵循教育规律。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增强教育的科学性、趣味性,多种教育方式齐下,力争取得优秀的`教育成果。

华泰小学全体师生。

1、开始争创健康促进学校的准备工作,成立争创领导小组,确定各部门工作职责。同时争创健健康校园学校,为健康促进学校打下基础。

2、学校围绕工作指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活动,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服务、卫生防疫、体育健身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校园活动,显著提高学校健康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水平。

1、学校健康环境建设。

承担部门:总务处。

学校活动场地符合健康教育要求;体育场地器材、教学场所(教室、课桌椅、黑板、教室采光、教室照明)、生活设施(集体食堂、生活饮用水、厕所)、卫生保健(设施与设备)配备达到健康促进学校要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提供健康饮食。

承担部门:总务处。

学校食堂提供健康饮食,学校饮用水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学校食堂实施“五常法”管理。重视学生营养餐,切实保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营养。严格保证食堂卫生,杜绝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3、学校开展健康知识活动。

承担部门:教导处、少先队。

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和技能,普及健康教育。发放《小学生健康生活指南》,开展爱眼护眼、保护牙齿、禁烟、禁毒教育,高年级还要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积极提倡用眼卫生,让学生近视新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教育,消除有害健康的行为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

4、学校开展健康运动。

承担部门:体育组。

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积极开展阳光活动。面向全体师生,积极推进健身活动。

5、培育健康心理。

承担部门:心理辅导组。

重视学生心理卫生。学校加强兼职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建议,设立心理咨询室,有兼职教师定时辅导、定时组织心理讲座和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心理辅导,解决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对特殊困难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

6、建立健康保障任务。

承担部门:体育组、教导处、保健室。

加强对校园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制订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置。将自救互救技能列入教师全员培训项目,在教师中全面普及急救知识;在学生中全面开展自救互救及避险逃生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健康体检和计划免疫接种。按照卫生部、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建立在校生每年一次常规体检制度,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做好计划免疫接种、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等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积极动员学生参加意外伤害保险。

1、实施时间:

第一阶段为启动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进行现状分析与评估,确立目标、内容,拟定工作方案,做好宣传、发动等工作。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各处室按照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目标及职责分工,制定实施细则,落实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对照行动计划评估指标,针对薄弱环节,抓住突出问题,把各项工作全面引向深入。

第三阶段为评估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各处室严格按照《鄞州区创建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标准》进行自查、整改,将相关材料按要求整理,学校创建健康促进学校领导小组进行检查,再申报鄞州区创建健康促进学校领导小组进行考核验收,认真做好迎接验收评估工作。

2、组织机构:

组长:张惠杰。

副组长:张松飞、柳耀亮。

组员:林明、陆婴、沈启敏、徐惠惠、吴昊、朱有财、张晓、各班主任、相关学科教师。

3、具体实施活动及相关责任部门:

(1)健康知识普及活动(教导处、各班主任)。

每学期二次对全体师生进行健康卫生知识讲座。

每学年一次对学生进行健康卫生知识测试。

每学期二次刊出健康知识黑板报。

每学年举行一次校运会。

每学期组织至少5次以上班级健康教育。

(2)学校健身运动(体育组任课教师)。

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课。

落实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组织学生每年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测试。

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

(3)救护技能的培训和掌握(体育组、班主任)。

通过分级培训的方式,组织开展师生现场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提高师生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对煤气中毒、溺水、火灾等避险逃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4)积极参加健康体检(教导处、保健室)。

新生入学时做好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所有学生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一次进行常规体检,并做好有关结果反馈,教师每两年一次做好体检工作,对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有效干扰。积极配合疾控部门做好计划免疫接种工作。

(5)人人养成健康行为(教导处、保健室、班主任)。

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宣传活动,做好各种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规范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按时开放,咨询内容及时记录,提高学生心理调节能力,遏制学生心理问题上升的趋势。

(6)人人参加健康保险(总务处、班主任)。

根据评估指标,主动做好宣传工作,保证学生医疗保险覆盖面达85%以上。学校在每学年初保好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保证参保率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