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优秀作品的各种特点和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素材。

音乐

我是个热爱音乐的人,喜欢音符索绕身边的美妙感觉。我会为了一首想听却总是听不到的歌而怅然若失,会为了一张cd上的一首曲子跑遍城市所有的cd店,会为了自己喜欢的歌手的声音而激动得忘乎所以……音乐的魅力是无法估量的,不费吹灰之力就几乎让全世界成为它的俘虏,成为它永远忠实的fans。不同时代的音乐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历史,也是时代特征的体现。上个时代的校园民谣是当时音乐的`主宰,叫得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高晓松。高晓松的歌词是一条青春的河,轻而易举地将人浸润。老狼《同桌的你》听上去很是舒服,也很惬意,不知寄托了多少人青春时代的甜蜜梦想。

以前,音乐人在众人眼中必须是全能的,会作词、作曲和演唱。现在的音乐将过去颠覆,开创了我们特有的音乐新时代。我想首席代表必是jay——周杰伦,昨日双截棍舞得很漂亮的无名小卒,今日声名鹊起的实力歌手,明日万众瞩目的天皇巨星。他的迅速走红并未带来太多惊叹的目光,似乎在意料之中,他的专辑销量一直居高不下。有人批评说他咬字不清,我认为这也正是他的独特出众之处。他的大多数歌都是自己作曲的,一种modern的曲风,糅合了一种蒙眬感,让意韵与心境得以含蓄却又淋漓尽致的呈现,让曲韵的表现力和张力及其鉴赏性得到极致发挥。或是躁动不羁,或是温婉缠绵,百变风格让人欲罢不能。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音乐的突出特点——张扬个性。周杰伦应该算是当今流行歌手中很成功的一位了。我做了一项民意调查,调查显示:大部分人以为jay的作曲及演唱方法是非常成功的,极少数持否定意见的人也只是不喜欢他曲子的风格和类型而已,可见周杰伦的音乐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唯一遗憾的事是jay不会作词,不过会不会作词在当前似乎关系不大,很多歌手是连曲也不会作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严格地将音乐人和歌手区别开来的原因。jay的歌被广为传唱理所应当,但我建议大家不要一味地模仿。jay对于他的字音清晰问题可以处理得很好,如果大家盲目模仿,一旦丧失了原来良好的发音能力,可就要抱憾终身了!

说完了周杰伦,我不知道该谈谁了,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娱乐圈里,想找到一位时代的代言人,也着实不是易事。每个人心中皆有杆秤,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对时代音乐的认识,所有的都要留给你们自己来细细品味。

音乐

每样东西都有不同的优点。每一件事都令人陶醉。音乐,让我陶醉,问我为什么?正因为音乐有它独特的魅力,使我陶醉,使我坚强和勇敢,这使人做白日梦,就像美丽的月光,音乐使我。

当我和同学吵架,互相吵架的时候,我陶醉在那首美丽的歌谣“友谊地久天长”中。音乐有一种力量促使我与朋友相处融洽,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每当我想念它,担心它,“担心”这首歌也会在我的耳朵里响。我喝醉了,我的眼泪会掉下来。这首歌里的每一个字都让我感触很深。这就是音乐的力量。每当我委屈,难过。当我悲伤的时候,“夜晚当星星哭泣”这首歌不断地在我的耳朵里回响。我将仰望群星,告诉自己不要再哭泣,要向群星学习,努力闪耀,不要悲伤。每当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都会听到“放开自己”这首歌,我也会学会放开自己,努力冲刺,战胜困难,勇敢前行。

音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大力改革,更加注重人们的思想情感,在音乐中需要把情感融入到旋律中,音乐论文的写作主要体现出了写作者对音乐的领悟和实践的一些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化和书面化的一个过程,所以,音乐论文的写作要求有一定的严格性。论文内容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了写作者对音乐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等,同时也体现出了学术的规范性和素养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音乐在论文的写作特点,并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音乐有了很大的发展,注重旋律的同时也比较注重情感的投入,很多研究者和兴趣爱好者通过音乐论文写作来发表白身的观点和见解。规范的音乐论文要求体例和格式的绝对正确,并且应提高音乐论文的写作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论文格式。我国很多音乐论文写作者在写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选题角度和写作技巧等,使内容和格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足,因此,在此基础上需要对种种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进一步推动音乐学术论文的规范化。

(一)创见性。

创见性对于音乐论文写作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核心。创见性有两层含义,一个指的是观点的新颖和新方法的提出,另一个是指根据新观点来打破旧观念,用新的认识和方法来替代旧的认识和方法,也可以表述为对前人事物认识的一个补充和综合。在音乐论文写作中可以看出,所有的论文中存在大量的抄袭和剽窃现象,对他人的音乐论文作品进行复制,粘贴,成为自己的作品,真正有学术价值的少之又少,真的做到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微乎其微,在此种情况下就失去了论文的创见性。

(二)学理性。

人类的各种活动最主要的是靠理性认识,它是人类活动的高级阶段,是对一件事物本质的认识。人类对一件事情的理性认识最终的结果就是理论,这种理论必然有一定的事物高度和深度等特点,所以,学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音乐论文写作的诉求,这种诉求的表达就需要写作者尊重科学、论点正确、推理符合一定的逻辑和论证严密等,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做到判断的正确性,对自身音乐的研究结果持肯定的态度,对他人的研究成果应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在论文中真正表达自己的诉求。

学理性有一定的成果和一定的理论高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成果和理论高度。学理性特点要求写作者对自身提出的各种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不断的探讨,敢于假设推理,得出具有科学价值的结论;另一方面,写作者还需要对自身提出的见解进行系统的论述,做到原理阐述、权威论断和前人的引用,提高文章的说服力,达到一定的论文水平。

(三)规范性。

音乐论文的规范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音乐理念的规范阐述和论文格式的规范书写,在进行论文的写作时,由于论文的文体有所不同,使写作格式,规范性和体例等也有一定的分明,呈现出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很大差异。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人把文章分为“四科八体”并且详细的介绍了其中各个不同的文体特征。

音乐论文的写作是论说文的一种形式,根据论文的结构来分析,很大程度上包含标题、署名、序言、本论和结论几个部分组成,这几个部分构成了音乐形式的论文,它和学术论文的格式有很大的区别,学术论文主要包含了摘要、关键词、注释、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几个部分构成,不管是哪种论文都对语言的要求很高,一般情况下要求简练、通顺,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等,与此同时,使用的表格和图片要在最大程度上符合论文观点的要求。音乐学术论文在格式和规范方面问题比较突出,写作者在写作时,错误的地方比较普遍。

(一)选题问题。

音乐专业的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音乐方面的知识,很少涉及到文学,音乐论文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第一次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文学创作,所以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写,最让学生止步的是对论文的选题,没有一个明确的选题方向,使得论文无从下手。由于学生日常对文学知识积累不是很多,在选题中就出现了一些思想重复,内容空洞和宏观过度等情况的发生。通过对学生的音乐论文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大多学生喜欢以浅谈为中心进行论文的学做,比如,《浅谈音乐与文学》、《浅谈中国民间歌曲》等方面进行选题。这些题目的选择内容不但空乏,并且讨论的范围比较大,涉及到的学科比较多,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由于没有更多其他学科知识而出现力不从心,到最后就出现了东拼西凑的情况。

(二)写作技巧问题。

音乐论文的写作除了格式正确之外更多的是写作水平的高低,写作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又体现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因此,音乐专业学生对文学专业知识的积累不够,平时又不太喜欢阅读和写作,长此下去使得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逐渐下降,对一个问题不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因此,学生应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论述的描述在很大情况下只有感性的描述,理性的描述比较少,所以,很多时候会把论文写成总结或者报告。在对音乐论文写作过程中对资料的使用也存在很大的问题:1)学生对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者混为一谈,不能够对其进行恰当的运用,就出现了对他人的研究成果抄袭的现象;2)在写作时,没有对参考资料进行必要的分析,采用了很多的引用和转述语句,导致整篇文章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写作规范问题。

随着我国对学术历史的不断深入研究,学术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对学术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于此同时,对论文内容各个部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如此,学生所写的音乐论文也必须保证论文格式的规范。但是,很多学生在进行音乐论文写作时,对写作内容格式的规范性不清楚,对论文最基本的格式都不知道,写出的音乐论文格式都不具有规范性,对此种情况有人提出建议说,对于格式问题由打印部进行统一的处理,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行得通。我国一位文学家曾经说过:“严格的形式规范是使学术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音乐论文在写作时如果能够对格式进行严格的规范,那么,音乐论文将能得到更好的进步。

(一)选题要注重与音乐基础课程的衔接。

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时要培养其学术兴趣,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学生中有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学术研究产生一定的兴趣。

教师在论文写作教学中要有多种知识的运用。音乐专业和其他专业的联系程度有限,使得学生其他专业知识比较少,音乐论文的写作趋于综合,所以,教师在音乐课程讲授的同时,还应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让学生音乐学习中了解论文内容并且进行系统的掌握,比如,在音乐专业的基础上,对文学和历史等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学习。

(二)多种渠道扩大学生知识面。

由于专业课程的讲授只关注一个方面的知识,对其他知识涉及到的比较少,音乐专业知识和其他专业相比有一定的单一性,使学生在论文的写作和选题上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在此基础上应采用多种方式来扩展知识面,对这种知识单一的现状进行必要的改善。

对音乐系中的选修课内容进行必要的丰富,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对课程进行选修,以此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这种选修课程来弥补文化知识。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来提高学生对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能够大大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且养成阅读的习惯。

(三)实行论文辅导导师制。

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加固,对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很多高校建立了本科生导师制,使学生和导师进行直接的对话和沟通,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习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指导。这种指导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因为音乐专业教师讲究的是技巧性,不能够和学生之间建立起真正的沟通关系,所以,导师在其中的位置非常重要。导师对音乐专业学生比较重要,如果导师能够做到以下两点就能够使学生的音乐论文水平得到提高:1)给学生介绍音乐界学术情况,提高学生兴趣;2)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提高学生对音乐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音乐专业不管是从内容结构安排还是性质上来讲,和其他专业有很大的不同,学生接触到最多的是音乐的技巧,并且每天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消耗了很多的时间,长此下去,使很多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文学学习的兴趣,还有很多学生片面的认为,音乐专业的学习只要把握好音乐方面的知识就行了,所以,学生对音乐论文的写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学习文学时只是草草应付,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不影响音乐专业课,使很多学生出现抄袭行为,蒙混过关。

由上文可以看出,音乐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比较严格,不单单是格式的问题,还涉及到学术规范和研究等具体问题,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规范化使音乐论文得到更大的发展。实质上,音乐论文的写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学生在其中不但能够学习到各种研究技巧和写作技巧,而且对所学知识也可以进行必要的巩固,使实践和理论相互融合,为以后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音乐的长期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音乐

人类的感情是丰富而敏感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拨动我们的心弦,触发人类最初的情感和期待。所以有了音乐,音乐就成了我们最好的发泄方式。音乐中的每一拍都使我们的内心世界变得生动。音乐可以说话,说话的人有听众。他们以一颗细腻柔美的心,聆听无边无际的广阔的内心世界,与音乐同甘共苦,与音乐背后的心同甘共苦,享受每一个跳动音符的起伏。

我想成为一个倾听者,一个表面上沉默但内心充满激情的倾听者。

和谐和美丽的下午,一个人独自坐在窗前,享受一杯茶,放在一个精致的耳机,开始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飞翔进入或低悦耳的,或者是在充满激情的歌遗迹,打开了歌手的紧张的心,觉得他的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在他们的音乐中,也许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虽然它是模糊的,但它也让人感到温暖。也许我们不能像钟子期、于博雅那样,在高山流水中演绎出最高层次的友情,最终成为音乐上的知己。但至少,我的新生活可以在那里找到一个短期的栖息地,有片刻的宁静,有灵魂的共鸣,得到灵魂的慰藉。音乐就像一首永远写不完的抒情诗。它总会留下悠长的回声和无限的遐想。回味悠长。

听音乐是一种享受。它不仅在我们心中萦绕,而且在我们心中回荡。它启发我们,使我们快乐和热情。

音乐给了我们另一个世界,一个我们想成为的世界,在那里我们可以抛开所有的烦恼和烦恼,快乐地成长。虽然音乐的世界是空灵的,但它充满了激情。虽然它很普通,但充满了香味。虽然它很遥远,但充满了感情。

让我们的心在音乐的世界里碰撞,迸发出绚丽的火花,在我们的心中变得不可战胜。

音乐

听着曲子《星空的旋律》,竟情不自禁地打起节拍来,优美的旋律、缓慢的节拍,体现了一种宁静的气氛。沉迷于网络的我,不由自主的按下“文件”中的.“另存为”,急切地想把它下载到3、5软盘(a:)中。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吗?

小时候,听过不少世界名曲,年幼的我,竟也听得如痴如醉,慢慢地爱上了听名曲。

能够使我静下心来的,也只有音乐了……。

不久前,又听到了一首《美少女战士》插曲,喜上眉梢,忙提着录音机把它录了下来,结果曲子到是录下来了,录音机却因为我的错误操作“报废”了,弄得我被父母一顿臭骂。

“录音机事件”闹得满城风风雨雨,爸妈索性把我录下来的东西统统送人,气得我一连三天脸上都是阴天。

音乐

摘要:社会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音乐的认知水平的提高,对其学习热情的不断高涨,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且影响力越来越大。由于社会音乐教育的分散化、个性化等特点,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和引导,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及其辅助系统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根据河北省社会音乐教育的现状及特点,切实有效地发展社会音乐文化教育产业,对促进全民音乐教育的发展和音乐文化的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会音乐教育;文化产业;音乐教育培训。

一、河北省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科学文化事业的蓬勃向上,全民素质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得到重视,社会音乐教育在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同的同时,其机构在普及音乐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入本世纪以来,河北省提出了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资源强省转型的要求。作为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地完善发展,促进提高全民素质水平。河北省社会音乐教育产业发展主要由政府机构和社会音乐培训机构两个层面构成,群众文化艺术馆、少年宫、妇女儿童和老年活动中心都是以政府职能部门进行的公益培训机构并负责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音乐教育培训机构作为朝阳行业近几年一直高速发展,尤其是琴行作为社会音乐教育资源的一种发展迅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全民音乐素养的作用。据相关部门统计,仅河北省石家庄市市区由政府部门开展的有培训资质的音乐培训机构以及大大小小的社会培训机构就有几百家,加上石家庄周边县市能够达到一千多家,全省十一个地市的培训机构能达到上万家。而由于行业快速发展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矛盾,导致目前社会音乐教育产业的现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河北省社会音乐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音乐教育发展追求功利性。与学校音乐教育相比,社会音乐教育存在着开放性、自发性、功利性等特点,总体上不存在具体的限制和约束,其发展主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而改变,而接受教育的个体或群体也多以自发的方式参与其中,在实现了教育功能之外还会产生其他功利行为和结果。高考的指挥棒音乐仍在弱势地位,只是用于提高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客观上造成了“音乐可有可无”的事实,少数音乐特长生也基本上抱着“加分”的功利思想学习音乐,难以起到音乐教育的真正作用。我国的社会音乐教育从根本上缺少教育理念的支持,所遵循的是社会市场运行规律,教育本身的质量、规律被市场的经济规律所取代,音乐考级现象便是如此。河北省音乐考级现象普遍,主办业余音乐考级的经济效益可观,多家单位机构争办,致使考级水平有所折扣。学生家长让孩子学习社会音乐教育的目的不纯,认为考级可以证明孩子的实力,成为炫耀的资本,从而失去了其本身学习的意义。

2.缺乏师资保障。社会音乐教育行业中缺乏本行业内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导致社会音乐教师的素质无法得到保障,整个社会音乐教育行业没有统一的聘用标准,使音乐教师的选择和录用成为了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的个人行为,造成了社会音乐教育师资良莠不齐的局面。社会音乐教育的教师团队应该由专业音乐人才构成,据调查河北省社会音乐教育的师资大概由以下几个层次构成:高校从事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社会音乐团体的演员,音乐专业在校本科生(因授课能力要求各音乐教育机构多招收三年级以上学生)、研究生,学习音乐的爱好者等等,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经验良莠不齐。因此当出现教学问题的时候,学员对于部分教师的教学评价产生不满,甚至对音乐教育机构也产生质疑。

3.社会音乐教育的对象比例失衡。社会音乐教育面对全民、全年龄段的终身性教育,是基于学生兴趣或某种明确目的的自由选择的教育,也是形式具有较大灵活性、内容比较丰富多样化的教育,更注重实践过程,教学过程没有过多的强制性,具有短期、速成的特点。但由于市场化的催动,针对于学生的市场远远大于成人音乐教育,一些想要寻求专业音乐培训的成年人也因社会音乐教学机构课程设置年龄针对性较强而不得不放弃。据石家庄教育部门数据统计,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有社会大大小小培训机构603家,从事音乐培训的机构将近300多家,但是专门从事关于成人培训的微乎其微,从而导致市场中几乎是儿童、中小学生,要是培训也只是搭车培训,成年人在培训中所占比例数目最小。

4.市场秩序,经营方式存在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音乐文化生活的水平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明显改善而不断的提高,现如今人们对高水平物质文化生活追求的同时,也越来越需要音乐伴随。人们的音乐文化生活已经不再满足于唱唱卡拉ok,而是有了更高的诉求。社会上各类“教唱歌”音乐培训机构的纷纷建立,中等收入阶层的不断扩大,高雅音乐消费群体随之增加的同时,音乐生活也出现了严重的泛娱乐化倾向。当然,造成“泛娱乐化”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是,人们音乐审美趣味和鉴赏水平的低下不能不说是“泛娱乐化”能够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像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的那样“低俗的艺术趣味是一种真正的精神疾病。它将人的心灵禁锢起来,使之无法接触经典作品及其赋予生命的‘营养’。没有了‘营养’,精神就会萎缩或者阻碍发育,整个性格就会打上怪异的烙印”。近几年有人抓住我省成人音乐教育稀缺的市场契机办起了针对成人的音乐培训机构,具有专业师资,且能力强,本来可以填补整个河北省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年龄断层的空白,但终因缺少规范的企业管理、政府引导和支持,致使企业经营不当而倒闭。

5.社会音乐教育评价体系不完整。目前以音乐考级为例,这项业余艺术教育评价体系吸引了上百万的儿童、家长、老师,但目的性各不相同,有的是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有的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有的为了考学加分,有的是盲目跟从等等。功利性如社会升学或择校压力会导致社会音乐教育中考级现象的攀升;社会就业压力有可能会导致社会音乐教育严重失衡;再如媒体打造的高收入明星,可能会影响一部分人的成长理想和奋斗目标。这些说明社会音乐教育与整个社会动态的趋势和人们对社会音乐教育现象所持有的某种心理倾向性直接相关,与人们对教育发展的观念和基本事实的判断有关。因此社会群体对社会音乐评价体系的判断是缺乏理性认识的。

三、河北省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对河北省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为了更有效地发展社会音乐教育,规范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拓宽社会音乐教育普及层面,笔者提出几点促进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建议。

社会音乐教育的社区化发展。社区是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阵地,社区音乐教育要实现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走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既要靠政府的支持也要靠社会力量积极筹办,无论从教育还是音乐活动都是提高和推动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载体,由于人群结构复杂,加之群众歌咏运动的传统性,大多形式都是以合唱歌咏活动为主,面对青少年儿童、中青年群体还需要进一步的开发和推进。一些现有的社区音乐教育可由社会音乐教育机构介入,提供专业的师资,并可增设器乐、舞蹈等技能培训课程,同时可进行音乐欣赏、基础乐理、视唱练耳等理论课程的教学。在普及音乐教育的同时,也会吸引有专业学习意向的学员到该机构进行系统学习和提高,既达到了普及的目的又能够对机构本身做宣传推广,达到吸引学员提高效益的目的。对于解决老龄社会问题、家长只陪孩子进行社会音乐教育培训的现象、残障人士以及边缘人群等弱势群体受教育平等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2.加强高校与社会音乐教育的互动。我省社会音乐教育健康发展,需要有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为指导,需要规范科学的组织管理为依托,而高校积极进行教学转型能够输送既有音乐专业技能又熟知市场管理与运作的专业音乐管理人才,因此加强高校与社会音乐教育的互动是今后促进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应结合当前国家就业趋势,本着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的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音乐教育这个朝阳产业为拓宽就业面的一个方向,对学校进行教学转型改革。社会音乐教育产业发展中需要符合社会音乐教育水平并以此为职业的专业人才,高校可针对该市场要求增设相关选修课程,并积极与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建立起实践实习基地,高校为社会音乐教育服务,社会音乐教育助推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互利共赢。

3.规范社会音乐教育教学体系。社会音乐教育在教育场所、教材使用、师资配备等方面相对灵活。教育场所多样,教材大多使用考级要求教材,教师配备从名家大师、演职人员再到兼职教师、音乐系高等专业学生等等。以政府行政管理者、专业音乐教育者与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为主体,根据国家提高全民素质的相关政策,遵循音乐教育规律,结合市场现状,共同研发针对社会音乐教育的系统性、规范性的教学体系。尽量挖掘其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内涵。社会音乐教育机构不具备对整体社会音乐教育从业教师统一培训的能力,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对社会音乐教育的从教资格认证有所规范。以教育厅为主办单位,某高校为承办单位,进行社会音乐教育教师资格培训,让大学成为社教的指导中心、交流中心、信息中心、培训中心和研究中心。

4.利用互联网打造行业知名品牌。信息时代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来推动我省社会音乐教育发展,已成为一种必要的方式。中国社区音乐教育网站已建立开通,并推出一系列优秀栏目,为全国社区音乐教育构建了广阔的平台。针对我省的社会音乐教育现状,各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应整合资源,共同建立起一个针对社会音乐教育的网络平台,推出社会音乐展演展播活动,音乐普及网络课程,各大社会音乐赛事组织活动等等,大大活跃社会音乐教育氛围,对音乐普及能够起到积极的效果。

5.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支持与投入力度。社会音乐教育要获得纵深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投入。新时期加大政府支持及投入的力度,对于社会音乐教育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在政策制定、财政拨款、激励措施以及后续安置等方面应有明确导向。对以上几点建议中提到的部分,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导向可有所倾向,鼓励社会音乐教育社区化,在资金方面可适当给予补贴;教育部门可经过竞争选拔,选择出最有能力与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合作的高校,进行师资培训;政府主导,集合权威专业音乐教育者与业内人士,根据国内外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现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社会音乐教育产业发展的体系;整合资源,鼓励搭建社会音乐普及的网络平台。总之,以社会音乐文化教育产业的发展促进全民音乐教育的发展和音乐文化的进步,是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健全完善社会音乐教育的体系与机制,全面推进我省社会音乐教育产业的发展,不断深入终身教育的进程,提升我省综合实力,提高全民音乐素质和文化素质,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2]郝孟荣.谈我国的社会音乐教育[j].山东社会科学,20xx,09:69.

[3]王起帆.河北省石家庄社会音乐教育研究——以秦川琴行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20xx硕士学位论文:6.

[4]陈颖.试论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之存在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xx,02:133.

音乐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贵州省的苗族人口最多,有4299954人,占全国苗族人口将近一半(48.1%).苗族的历史十分悠远,多数研究者认为,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是可考的苗族最早的文化源头,也有学者认为苗族族源只能上溯到三苗.

苗族自古能歌善舞,苗乡素有“诗海歌洋”之称.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为苗族音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苗族的隆重节日,有苗年、吃新节、芦笙节、姊妹节、四月八、六月六、牯脏节等等.任何节日苗族青年男女都积极参与,因为节日不仅仅是祭祀祖先、联系生产,这种节日聚会也为他们提供了对歌的好机会、大舞台.节日时,人们几乎都可看到苗族青年男女成双结队唱情歌、谈情说爱的情景.苗族自古就有“歌场定终身”的习俗,即青年男女以歌言情,以歌择偶.《夜郎史传》的《夜郎君法规》第九条规定:“四方的民众,所有的臣民,男女婚姻事,不准硬逼,男女相慕爱,歌唱定终身.”在苗族,许多村寨都辟有专供青年对唱情歌的场地,即游方场,游方歌是苗族情歌的专称.

二、游方。

由于贵州苗族多聚族而居,同寨同姓,苗族有同姓同宗不婚的习俗,严禁在寨内求偶.因此未婚男青年,唱着游方歌,到邻寨或更远的地方寻偶,也就是俗称的“游方”,苗语的游即串,方即通婚的寨子.游方活动多在节日或农闲时进行,地点多在专为青年男女交际而设的“游方坪”(位于寨子附近的空地,有的设在山坡,又叫“游方坡”).由于各地文化习惯的差异,产生各种不同的称谓和方式,湘西和贵州松桃一带叫“野外情歌”,黔中南一带叫“坐花坡”,贵州榕江、从江和广西大苗山一带叫“坐姑娘”,贵州西北部地区叫“走月亮”,还有的地方叫“情歌”或“玩表”与“采花”.

历史上有关于苗族游方的记载,如《苗俗纪文》:“男子壮而无室者,”“悉登山四望,吹树叶作呦呦声,未字之女群从之.”《永绥厅志·苗恫篇》记载:苗族男女青年谈恋爱时,“男女邀约于野,以歌传意,父兄知而不禁”.《黄平州志》上曾有这样的记载:……吹笙间以山歌,木叶两相色引于深沟密菁,促膝私语,谓之“摇阿妹”,又谓“摇马郎”.“揺阿妹”、“揺马郎”即游方.

三、游方歌的内容。

游方以对歌贯穿始终,一对青年男女从认识到结合,一般要经过集体对唱和单独接触的两个阶段.从素不相识到相互熟悉,渐至情深,都是通过对歌形成的.这种歌的顺序一般为见面歌、青春歌、赞美歌、求爱歌、相爱歌、分别歌.后生们先唱《邀妹歌》;应邀前来的姑娘们则以询问后生的来意、住址、姓名起头,回唱《见面歌》;然后是男赞女谦的《赞美歌》;接下来双方便开始唱《初相会》、《热恋歌》等,进入实质性的情歌对唱.对歌经常是通宵达旦,直到“阵阵鸡叫催别离”才依依惜别.

1.初会歌:包括问答歌、见面歌、约会歌等.这是青年男女初次相会时所唱的歌.由于歌唱者双方都还陌生,歌词一般比较委婉,饶有风趣,显出了那种曲折、羞怯的思想感情.

2.赞美歌:是青年男女双方在品貌和性格方面产生好感而互相赞美的歌.如赞美对方长得美丽或英俊,唱歌唱得好,聪明灵巧等.如《你的歌声映进我心窝》、《你的衣服映在我眼里》.

3.求爱歌:男女双方在互相爱慕,心心相印,即将成对时唱的的歌.如《两人唱到月亮落》.

4.盟誓歌:到双方情谊更深的时候,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心中深情,难以言表,于是就要唱盟誓歌,以表心迹.如《两心相结,万年不离》.

5.送别歌:送别歌是歌唱男女聚会又分离时依依不舍之情的歌.这类歌情深意切,柔肠百转,催人泪下.如《清清的河水流走了》、《你的情意留在我心里》.

四、游方歌的音乐特点。

1.曲式结构。

游方歌中,比较简单的是一段体曲式,即一句乐曲作无限反复,只在结束时才加上一至二小节用衬词唱的尾声收尾的曲式.如下例《晚上想的多》:

2.曲调特点。

游方歌的曲调低回婉转,深情动人,其音乐风格与本地区的飞歌有密切联系.尤其唱法上独具特点.在多数地区男女都用假声的细声唱法.演唱时音量由弱到强,歌词语调、声腔因以感情的需要会发生的一些变化,从而引起音律的浮动以及细微的装饰、连续的下滑音等等,形成了游方歌的特有的风格.

3.织体结构。

游方歌,大部分都是单声部的男女对唱形式,近年来在黔西北的纳雍、大方、黔西、织金,黔西南的普定和黔东南的台江都发现有多声重唱形式.这种多声形式一般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由男声或女声演唱的单声部分,即引子;第二部分是男女重唱部分,一般是由男女声起声不同步、自由模仿或是节奏对比而形成的,它的特点是衬腔式的多声形态.如下例:

参考文献:

[1]李惟白.苗族音乐[m].贵阳: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李黔滨,杨庭顺,唐文元.贵州民族民俗概览[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xx.

[3]兰水.苗族“游方”歌选[j].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57.

音乐毕业论文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断兴起,为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高校迎来教学改革的浪潮。舞蹈作为艺术与美的象征历来被人们所称道,而舞蹈教学在高职院校也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教学内容之一。针对当前的舞蹈教学改革,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应该引起重视,思考和探究如何使更好地将舞蹈的艺术内涵和价值呈现给当代大学生,从而实现这门学科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教学改革;舞蹈教学;音乐舞蹈融合。

一、引言。

国内最先开始的舞蹈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戏剧舞蹈,20世纪初清末舞蹈家裕荣龄将西方舞蹈引进中国,从此中国的舞蹈开始走向新的发展。由于种种历史和社会原因,直至上世纪80年代,舞蹈教育才成为一门正式学科被迎进高职院校的大门。舞蹈教育一开始作为中专艺术学校的重点内容,通过学生5到6年的学习,重在锻炼扎实的舞蹈基本功,追求学生动作的准确度和标准度。直接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职业的舞蹈者。[1]而到了高职院校,舞蹈课程一般为音乐教育、学前教育、音乐表演等专业的学生设置,舞蹈成了这些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更是一项专业技能,与前者中艺校学生的舞蹈教育不同的是,高职院校的舞蹈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表演者,它更像一场高级的艺术展演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启发学生的审美思维,以对舞蹈的直接体验来感悟生活的价值和美的艺术,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当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现状。

第一,音乐内容的缺失。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舞蹈专业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来购买舞蹈教学所需要高质量的音乐设备和器材,舞蹈教室也相对简单通常只配有展示形体的平面镜,硬件跟不上的情况下,软件也不达标,不少院校上舞蹈课时仍然只使用传统的录音机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摆动作。更有一些院校教师上课时不播放音乐,以下达口令的方式使学生跟着口令展示舞蹈动作,完成整个舞蹈的内容。[2]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学生踩不准节奏是常有的事情,由此导致了舞蹈教学的内容不能很好地进行,教师需要不断地对节奏展开讲解,让学生重复地练习某个动作,整个舞蹈课变成了单调的动作重复,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学生对此却已失去了兴趣,教学进度也因此达不到学校的要求。

三、加强音乐与舞蹈融合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加强音乐和舞蹈的融合是现时代的大势所趋。19世纪的歌舞剧就曾盛极一时,著名的歌舞剧如《雾都魅影》等,当然歌舞剧的概念同这里所有的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有所差异,但它同样说明了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在近几年大型的歌舞表演中,我们明显地看到舞蹈音乐成分的增加,而不是单调地展示表演者动作的完美和优雅,就拿11年的芭蕾舞剧《金瓶梅》来说,我们更是在一场音乐盛宴中感受到了芭蕾舞的高雅与优美。15年的《红楼梦》更是在更实在一派凄景的`音乐感染中看到了林黛玉绝望和孤傲。在这样的大形势下,高职院校在舞蹈教学中更应重视音乐的作用。

第二,音乐与舞蹈的融合不仅能够加快学生的学习速度,也能减轻教师的劳累。有关研究发现,人们在音乐中更能加快学习新事物的速度。在舞蹈课堂上重复的舞蹈动作配上音乐是一种很好的调剂,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放松,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迅速地进入状态。教师只需从旁监督指导,防止学生思想开小差,然后对音乐和舞蹈内容进行解析是学生感悟,再对难点动作稍加指导。接着让学生踩着音乐进行舞蹈动作,几番下来学生必定有所收获。这样舞蹈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能够得到提高,相比之前,教师也能轻松不少。

第三,音乐与舞蹈的融合也能使学生的气质得到升华,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舞蹈也是为了更好地培养自身的艺术气息,使自己的气质与众不同。虽然舞蹈本身就是一个优雅的过程,但是对于学习者来说没有音乐的渲染,就只能是枯燥的动作组合,正是在一次次跌宕起伏的音乐中,学生感受到了音乐中的独特魅力,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美的展现,艺术的展现,是一种独有的气质。由此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升华为气质美。高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到这一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将音乐运用到教学中,更好地实现教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改革应不甘于后,高职舞蹈教师更应意识到舞蹈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加强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更新,从而实现舞蹈课的完美转身,让舞蹈这门学科成为所有学生都喜爱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李岩.浅谈中华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民族文化的渗透[j].艺术科技,2016(03):381.

[2]韩春艳.影响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17):69+71.

[3]姚琳.加强音乐舞蹈融合,实现高校舞蹈教学改革[j].艺术教育,2014(02):73.

文档为doc格式。

古典音乐论文

内容摘要:在东方“同情观”的影响下,形成了“天人合一”“以生命为美”的审美观和“以生动生气的形态为美”的艺术表现观,二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典音乐的审美思维。文章就这两个方面论述东方“同情观”对中国古典音乐审美思维的影响。

关键词:东方“同情观”中国古典音乐审美。

一、东方“同情观”对审美思维的影响。

“万物有灵观”是东方原始自然宗教的核心,是先民对外界自然物原初的看法。他们相信万物是有灵魂、灵性的,灵魂是不死的,人的灵魂在千变万化中可转变为各种动植物。因此,先民们认为,整个宇宙的万事万物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动植物和人的生命在本质上是一体的,是同情同构的,是相互感应、彼此渗透沟通的,甚至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就是东方的“生命一体化”观念。原始初民在深信各种形式的生命在本质上是一体的基础上,把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自然力加以拟人化或人格化,赋予他们以人的意志和生命,把他们看成是同自己一样的具有相同的生命和思想感情的对象。他们认为,那些活动量愈大的对象,物活感愈强,生命力和情感也愈充分。既然自然事物同人类的生命现象和感觉思维有相似之处,原始初民就以一种特别的眼光去看待外在自然,以一种特别的情感和心理去体验外部的世界。因此,他们不是孤立地、片面地看待外部事物,他们以己度物,以类比的、拟人的眼光去想象、猜测其他生物的活动,对植物与动物产生了“互渗”的、生命交感的“物我同一”“物我不分”的情感。这种“以同情同构、物我交感、物我互渗”的“同情”的结果,形成了自然物与人之间“生命一体化”的生命“同情观”。这种“同情观”影响着东方的原始初民审美观的形成,因此,在“万物有灵观”的支配下,根据万物的“同情观”,形成了东方的审美思想。

由于东方审美“同情观”就是东方审美的基础,所以,在“同情观”的影响下,东方审美以自然万物对人的生命是否有益有害为美丑的判定标准,也就是说,东方审美最核心部分就是天人合一,关注人的生命,以旺盛的生命力的形式为美。这种人本主义的美学思想,同东方人本主义的宗教观念、东方人本主义的伦理观念一起构成了东方哲学思想的精髓。由此导致了东方民族无一例外地以生命为美,以生机盎然的动物、植物的形态为美的特点。埃及美学思想力求表达生命永恒的理念。印度美学中的“梵我如一”的人生理想,正是对人的生命无限延伸的渴求。印度大量性感的雕塑人像,也是表现性力崇拜和对健美的富于性感的肉体的赞美。日本美学可以说是森林美学或植物的美学,植物的生命状态成为日本音乐表演的基本姿态。中国美学中更是具有生命美学的特征。钱钟书在早年的美学论文中就认为,中国美学是人本主义的美学,它是“通盘的人化或生命化”。中国美学从生死崇拜的艺术造型到龙的意象;从建筑的飞檐到山水花鸟画;从民俗画中的枣子、石榴、莲子等意象到诗歌中的桃花、青松等形象,这些都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或生殖力的强劲。中国美学范畴中有许多范畴是以人体或植物的生命状态来命名的,如肌理、体性、气、气势、风骨、性灵、心、姿、形神等。可见,天人合一,以生命为美,以生机盎然的生命形式为美的观念,就是东方“同情观”影响下的东方审美思想。

二、东方“同情观”对中国古典音乐审美思维的影响。

在东方“同情观”的影响下,东方审美以自然万物对人的生命是否有益有害为美丑的判定标准,“天人合一”“以生命为美”的审美观和“以生动生气的形态为美”的艺术表现观,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典音乐的审美思维。

1.“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念,影响着中国古典音乐中音乐结构的审美。

在东方“同情观”的影响下,古代的东方民族都强调人与天和谐相处,都追求“人与天调”,人与大自然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而人生最大的理想就是自觉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从《周易》到儒家、道家、释家都认为,人和自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相融而无真正对立。他们或主张泛爱自然万物,或宣扬回归自然,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这种追求人与天调、亲爱自然的观念,对艺术审美有着非常深刻而强烈的影响。比如,关于音乐的构成,《礼记·乐记》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比如,庄子在《齐物论》里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同一。”

在中国古典音乐中音乐结构的审美,也体现着这种“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念。受东方“同情观”中“天人合一”和谐观念的影响,中国古典音乐更多地借助其结构来表现天地自然和生命意识的一体化,更多地呈现出一种“游心于万物之初,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和宇宙观念,由此而塑造着传统音乐家随机开放的以时空意识为先导的艺术思维品格,从而形成一种象征生命运动的主体文化心理的乐之随心结构范式。他们常常运用一种即兴性的自由变化的反复,主体的情感与心理变化随机发挥而又统一于结构之中,注重整个音乐进行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故能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整体美和自然性结构美的印象。所以,中国古典音乐一般是一种散体性的结构,它不追求内在的一种张力,而更多考虑的是一种自然的融入,注重对宇宙自然一草一木、一事一理细细嚼味的生命领悟和情感体验。它的结构犹如水墨画的长卷构图,自由而松散,虽然没有一个严格的整体布局,但却错落有致,通过音乐速度与节奏的疏密变换、对比与统一来体现其对音乐的合理组织,即所谓贵在意到情适。比如,《十面埋伏》琵琶古曲,曲式结构采用多段体和变奏的原则,但是音乐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具有传统戏剧及章回小说的叙事特色。这种联系,不是靠逻辑和结构来进行整合的,而是自然的一种发展和变化,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是情感的需要,变化的需要。

东方民族在“同情观”影响下,形成了“以生命为美”的审美观和“以生动生气的形态为美”的艺术表现观。这一特点在东方所有的审美形态上都表现出来,东方民族所产生出的经验性的审美范畴,几乎都染上了以健旺的生命形式来类比、象征地表达的色彩。比如,东方民族人体美的观念就是健康、性感、生动、姿态优美、服饰艳丽。对山水之美的要求是雄壮、气势、葱茏的植被;森林宁静而深沉,充满深意。最根本的是,在艺术表现自然与人的时候,无论是对对象的性质、形态还是其他形式因素方面的展现,都以旺盛的生命力和物活感为基准,来传达生命力之美和崇拜这种美的感情。

正是在这种“以生命为美”“以生动生气的形态为美”的'观念的支配下,才使得追求对生命本质的完美表达,对生活中生命情趣的自我表现,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的重要精神内涵。因此,中国古典音乐均是通过身体与心灵的内在体验的方式去构建或接触音乐世界,以生命直觉体验去发现和把握音乐的内涵。所以,中国古典音乐重视情感和体验,重视从音乐结构到意境要体现艺术家用“心”去完善自身体验的心理过程;重视把“人”作为中心来加以强调的深层体现。中国古典音乐美学思维遵循的不是理性的逻辑思维程序,而是情感的、意愿的、欲念的趋向。在古代士人的观念里,音乐是心灵世界的直接产物,“音者,心声也”的说法就曾得到历代士人的拥戴。从对听者心灵的攫取来说,音乐由于是发乎人心,比语言要显示出更多的优越性,所以孟子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也就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可见,中国古典音乐就是由声构成音,由音构成乐,由乐表现为音乐的整体艺术。正如《礼记·乐记》中的《乐象篇》曰:“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这段话揭示了音乐极为丰富而又高尚的境界,它无疑是一种特有的文化内涵及人的生命力的表现,昭示着人类灵魂之真。《天闻阁琴谱》所记载的古琴曲《流水》,之所以被演奏者钟爱,就在于作者的内心世界对自然的静穆观照,以及同宇宙自然相与悠游所产生的体验境界,它所激起的不单纯是情绪变化,更是生命之道的超升。所以,乐曲虽然表面上是对景物的描述,而实质是借景抒情,体现着一种坦荡阔大的胸襟以及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精神境界。正如康斯坦丁诺夫《音乐美学原理》所言:“音乐拥有极完美的手段,以精确地组织音乐能够广泛引起那些情绪、感受和情感,并在那些情绪、感受和情感中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阶层的、特定类型人所特有的复杂的人的态度。”正是在这种“以生命为美”“以生动生气的形态为美”的审美观念的支配下,中国古典音乐才走上了重神轻形,追求音乐中体现最高境界的精神内涵的道路。

综上所述,在东方“同情观”的影响下,东方审美以自然万物对人的生命是否有益有害为美丑的判定标准,形成了“天人合一”“以生命为美”的审美观和“以生动生气的形态为美”的艺术表现观,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典音乐的审美思维。

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小学的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了解音乐的积极性,还能增强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丰富小学生的个体情感体验。如今,情境化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融入到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之中,并对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效率及质量产生了许多的积极作用。本文以情境化教学中创设直观情境、问题情境和情感情境为例探究了情境化教学模式对小学音乐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直观情境;问题情境;情感情境。

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能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感知力,也可以丰富基础教育的课程内容及形式。当前的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需求出发,通过教师运用多种情境辅助教学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并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多以形象思维来感知事物,且对动态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把音乐教材中各种抽象晦涩的文字和图片以更加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在视听结合的双重影响下深受启发与感染,这样既能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又能加强学生对音乐教材相关内容的认识和掌握。音乐的课堂教学相比于其它课程来说,更应该保持课堂氛围的轻松和愉快,如此才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音乐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需要教师创设直观化、形象化的情境来辅助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歌曲欣赏、歌词创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传统民谣《乌苏里船歌》时,教师可以通过吹奏琴笛来引领学生深入体会旋律中所蕴藏的意境之美,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表演展开想象与联想,把听到的各种形象直观化、具体化,从而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索音乐奥秘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动机[1]。在讲授《森林狂想曲》时,教师可以借助动物世界中的各种音乐来指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神奇和奥妙,并通过对不同动物和植物的观察来让学生逐渐融入到大自然的奇妙环境中,提高学生对学习这首歌曲的主观积极性。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专门的音乐厅或音乐教室进行深入地学习,加强学生对各种乐器的了解,鼓励学生自由搭配组成小型“乐团”,指导学生完成乐团的日常练习和培训,最后通过举办音乐会和汇报演出等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音乐才华和团队配合的魅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音乐的内在规律。教师设置具有引导性和指示性的问题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结构,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用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去深刻理解音乐。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现音乐作品别样的美感,这就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审美能力。比如在学习《龟兔赛跑》这一课时,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加深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在教室的帮助与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加细致地观察乌龟和兔子各自所具备的特点,并对学生的个体思考进行启发,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可以自己对比音乐的节奏快慢,并分析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意境[2]。兔子相比于乌龟来说速度很快,所以与之对应的音乐节奏也很快,而乌龟慢悠悠的,它的音乐也就应该是节奏舒缓的,如此一来,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理解力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三、创设情感情境,提供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

音乐作为人类心灵的一座桥梁,其可以跨越国界、跨越时空,无须过度的言语描述,只需要用心去感受、去品味、去体验,并能产生各自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共鸣。音乐有让人回归自然、还原心灵本真、超脱世俗纷乱的功能。情感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最显著的特性,让学生充分理解曲作家的创作心境和情感表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和坚韧自强的奋斗精神。例如,在讲解《我的祖国》这一章节时,可以用《义勇军进行曲》来创设一个爱国情怀的情感基调,用雄浑壮阔的曲调最大程度地点燃学生心中的爱国热情,然后选让学生学习《红旗颂》,引导学生自行展开对比学习[3]。学生通过对比可以知道,这两首歌在前奏方面虽然有些相似,但是相比而言,《红旗颂》的紧迫感更加强烈。学生在学习这些爱国主义歌曲时所彰显的爱国情怀和红色精神,正是情感情境所激发出来的,这些独特的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保持昂扬的斗志和进取的心态,用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思想,鼓励和支持他们去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成功。

四、结语。

如今,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需要不断优化情景教学模式,整合多种情境的优势和特点,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欣赏音乐能力和审美素养,拓展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提高音乐的课堂教学质量,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音乐教育论文

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粗略的分为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等。下面是大学音乐教育论文,请参考!

摘要:声乐作为一种以人的歌声来抒发、交流情感的艺术,是人类表达感情最自然、最直接的艺术方式,其所具有的独特性和普及性在整个音乐教育环节中愈来愈受到学生的重视和喜爱。通过学习声乐,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与素质教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声乐艺术教育对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发展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声乐艺术;发展;高校;音乐教育;启示。

1声乐艺术发展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启示具有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对于在普通高校进行音乐教育的研究成果较多,而致力于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方向的专门研究则相对较少。通过对国内音乐学术期刊的查询,主要论文有《歌唱教学在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中的灵活运用》,在文中作者分析了普通高校声乐教学和专业音乐院校声乐教学的主要不同点,提出普通高校的声乐教育要与音乐欣赏、艺术实践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普通高校声乐选修课的尝试》,文章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在理工科大学中开设声乐选修课的问题,提出以声乐演唱技巧为辅、注重声乐欣赏,着力培养学生对声乐艺术的兴趣的观点。《浅谈普通高师声乐选修课教学的几个问题》一文则根据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普通高校声乐选修课教学中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声乐技巧训练、声乐教材的选用及考核办法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上述论文多是从自身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阐述了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的一些理论,并从审美教育的角度出发,集中探讨在普通高校开设声乐选修课的重要性,从性质与特征、功能与意义、目的与任务、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课内外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师素养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力求为广大高校一线声乐教师提供具有一定合理性的理论指导和可行性的教学建议,为促进我国普通高校声乐选修课的发展、推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作出一些理论性的探讨。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已具有庞大的规模,纳入教学计划的音乐类选修课程,是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主要渠道,音乐学科的细分是必然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也从单一的理论课扩展到理论、实践、欣赏多种类型并存的课程,有的学校还根据学生的水平分成了基础类与提高类课程。近年来,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大力提倡教育改革,音乐教育专业也融入了改革的大潮,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而达到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的目的。音乐教育专业是当前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这一专业涉及面非常广。其中,声乐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教育改革为音乐教育打开了新的局面,所以当前的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声乐艺术是用人声唱出的带有情感的音乐,它是音乐艺术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声乐艺术是人的本能创造,最能直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使人的情感得到自由而畅快的抒发。人声的歌唱是最真实自然、最完美、最动听、最富有表现力的音乐,这也是任何乐器演奏出的音乐都无法比拟的。难怪我国自古就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法,意思就是说人声的歌唱是音乐中最美的声音。中国汉代的音乐理论著述《乐记》中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歌唱给人带来温馨、愉悦的精神享受,给人带来无穷的力量和生活的信心,激励人们愉快地工作和生活。因此,声乐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声乐艺术的学习是一种审美活动过程,人们在对自身优美声音的追求中,在声乐艺术给人带来的温馨、愉悦的精神享受中,逐渐培养起自己健康的审美观、高雅的审美情趣、活泼的个性和审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对声乐艺术的学习,可以使人直接感受和领悟到音乐艺术内在的美,使人的情感、心灵得到升华,塑造和培养一种超越实用功力的人生态度。从普通音乐教育的整体上看,声乐艺术是整个音乐教育中的自然基础,声乐艺术的教育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器乐、音乐创作、音乐欣赏的音乐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歌唱。歌唱活动直接与情感相关联、与心灵相沟通,无须进行机械操作,技术负担最少,因而简便易行、易于收效。在学习歌唱的进程中同时指导学生音乐欣赏、锻炼听觉,运用乐谱,了解音乐知识,增进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正确的歌唱教学是培养学生获得良好音乐素质的最佳途径。技能训练中,包含音乐知识、歌唱技巧、识谱能力的综合运用。通过歌唱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觉、感受能力,各种不同表演形式的歌唱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歌唱本身是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歌唱教学还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集体形式的歌唱还可以培养学生和谐一致、团结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

3声乐鉴赏发展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意义。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对学生审美体验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强调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能力。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必须发挥声乐审美教育的作用,在专业课程中开设综合了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优越性的声乐作品鉴赏部分,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声乐文化传承能力,这是十分有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雷默把对音乐(包括声乐)的鉴赏和文化理解放到了音乐教育中重要的地位,指出:教授艺术的内容和过程不仅来自许多重要的学科,而且从教育学角度来讲,“理解、鉴赏艺术作品和创作艺术价值是等同的……从美学上讲,艺术作品体验与艺术作品创作同样有意义”。梅里亚姆在《艺术与人类学》(1964)中也讨论了艺术(包括声乐)的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问题。他认为艺术包含四重组织模式:观念、观念导致的行为、行为的结果(声乐作品)、结果对观念的反馈。通常情况下,我们只对声乐作品这一结果做各种详细的研究,而忽视了作品源起的观念与对当代与未来社会的影响。然而,日常教学中经常存在这样一些现象:人们认为西欧古典的音乐实践本质上是超过摇滚、流行音乐或先锋音乐的,是高雅的、经典的,而民间音乐的本质是自然的、简单的,说唱(rap)的本质是坏的。再如,把流行音乐做好和坏的简单区分等。事实上,每一种声乐文化都是对特定环境的一种特定适应,在声乐艺术的观念、社会组织、曲库、音乐物质文化等方面,各文化之间是不同的,而正确评价一种声乐艺术则要求具有与之相联系的文化和社会的某些知识。只有当声乐艺术置于社会的和民族文化的语境中并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时,它才能获得最佳的理解。

4结语。

民族声乐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出现各种问题是难免的,重要的是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态度去解决这些问题。当前,多元的文化发展趋势要求我们的民族声乐教育也要以开放的姿态,在观念上和措施上都能够做到兼容并蓄,而不是故步自封。也唯有如此,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推动高校音乐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民,赵世兰.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我国高师音乐学院(系)音乐表演专业的现状与思考[j].人民音乐,(6).

[2]郭建民,赵世兰.三个“链接”——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音乐教育,(6).

[3]曹广壮.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访学启示[j].中国音乐教育,2014(1).

小学音乐论文小学音乐论文课题

摘要:音乐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作为提高学生性情、审美、道德的基础学科,有着其他课程替代不了的重要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目标等方面都给小学音乐教育进行一次理论改革。新课标的实施,不仅要求一线教师具备实施的理论根基,还要依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用新颖的、综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细节中循序渐进、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达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这是新时代背景下课标实施的重中之重。

在小学教学内容中,音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听觉艺术,它借助听觉唤起学生内心思考和灵魂体验,通过很多教学手段,如,打击乐器、肢体律动、戏剧表演等外化为情感表达,以此促进学生有所感、有所现,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平衡发展。

(一)音乐教学方法的概念内涵。

不同的老师对“音乐教学方法”有各自的理解和解释,但对教学方法的实施意义有着一致性:首先教学方法不能脱离学生,依据“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来设计教学;其次,教学方法的支撑和融会贯通的作用,它流动在音乐课程的各个环节,既能服务于教学目标,横向明确目标的方向,又能在纵向丰富教学知识内容。可以说,好的教学方法是课程设置成熟化、人性化、灵活化的关键所在。“在新课标中,小学生音乐的学习被分为两个阶段,一年级到二年级为低龄阶段,三年级到六年级为高龄阶段,他们在年龄上的差距导致了其在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上的不同,因此,结合不同阶段小学生在生理上的音乐反应能力和心理的接受程度,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应该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且,音乐的教学活动必须生动。音乐课不是一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也不是借用音乐直接进行思想道德、纪律教育的严肃课程,而是依据音乐本质,建立一种活泼的、多元的、开放的、动态的音乐教学形式,来体现科学的音乐精神。所以,教学方法也要依据教学对象一般的生理心理变化、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变化。音乐课上也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起来,尽情体现音乐的美、抒发自己的感受。

(二)音乐教学方法分类。

国内小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主要为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和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四种。体验性包括“欣赏法“”演示法”等,实践性包括“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语言性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等;探究性主要是以探究、发现为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完成学习、获取经验的一种方法。小学音乐课要有效运用教学方法,抓住关键、把握规律、变“静”为“动”,要结合教师的个人特点灵活展开。

二、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影响音乐教学法的因素。

首先,课改是音乐教学法改变和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课改后,音乐课要求变学生为课堂主体,改变以往教师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求音乐课程的设置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其次,国家公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于教育的公平和质量提出重要指示。质量问题就是指小学课程能否有完好的质量,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音乐是实践的'、直接的学科,学生要从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但是单纯地让学生听,让学生做,是无法让他们完全理解音乐美的,因此,音乐教学法的选择需要技巧,更有一定的难度。一种教学方法不能贯穿一堂课,更不能完成整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教学方法并没有一个万能法则,只有靠教师经验的积累来掌握。”教师是教法实施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课堂中要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来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音乐,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音乐教学法的创新体现。

20世纪以来,各国的音乐教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优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引入中国,对各种优秀教学方法的借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音乐教育,至今,还有深刻、广泛的影响。

1.对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借鉴。

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本人创立的教育体系,本质是“原本性音乐教育”。它是一种综合的音乐教育,将音乐、语言、动作和舞蹈结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教学,通过音乐培养一个感性理性平衡发展的人。就如奥尔夫本人所言,“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精神的探讨。”该教学法参与性强,要求学生在唱、奏、动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乐句、结构、情绪、要素、风格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符合小学生爱动的生理特征和“做中学”的认知方式,让小学生能够以一种有效的、有趣的手段参与到音乐的感知、体验和表现中来,体现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并让学生在即兴表演过程中激发创造力,从中体验音乐的乐趣。奥尔夫教学法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教学法之一,目前,被我国小学音乐教师广泛借鉴。

2.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的借鉴。

至今仍被一线教师不断运用的瑞士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依据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让他们在本能的基础上进行的音乐教学。“体态律动”是通过学生的肢体动作进行的音乐教学,内容包括“节奏教学“”视唱练耳”和“即兴”。该教学法不仅丰富教师的课堂手段,重要的是将音乐与学生自身结合,让学生在教师有意义的引导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学生的体态动作和音乐有着紧密关联,通过动作可感知音乐的乐句、节奏、结构、情绪、风格、要素等,这一切来源于人的本身。

参考文献:

[1]郁文武,谢家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尹爱青.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王英奎主编.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义务教育阶段)[m].开明出版社,2003.

音乐教育论文

1.学校办学目标不明确、选拔机制不合理。

近年来艺考成为一股浪潮,各大综合院校也相继开始设立音乐专业学科,招收艺术类学生,虽然综合性大学专业设置比较全面,有人文科学也有社会科学,但这些专业之间不免分的太过细致而极易导致专业的狭窄,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再者有些学校开设音乐专业的办学目标并不明确,专业设置比较盲目。因此,它与以培养高端的音乐人才为目的的专业音乐学院和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的高等音乐院校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另外,音乐的艺考选拔对文化课的成绩要求并不高,导致部分学生或许对音乐专业并不感兴趣,迫于文化课成绩比较低,退而选择音乐这类的艺术专业,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高等院校中。这样一来,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就会面临种种问题,对毕业生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2.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落后。

当前,各大综合类院校虽然开设了音乐专业,然而综合性大学涉及专业比较全面,不似音乐专业学院这种专业性很高的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配套教学设施完备。近年来高校扩招行为屡见不鲜,生源数量比较庞大,但在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里,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不是那么高,高级职称师资力量不足,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也就无法实现。还有配套的教学设施包括乐器、音响、音像设备等都明显不足,造成了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比较差,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很多不利的`影响,这是高校面临的又一大问题。总之,提高音乐系学生的质量是众多综合性大学改革音乐教育模式的最终目的,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就要从大学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入手,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推动教学体制改革。

为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基本目标,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各大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蔚然成风。目前,各高等院校将学分制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学分制即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主体地位,学生在每学期的学习期间,可以跨专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专业进行双学位学习或者把它作为公共课来学习,这种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了综合性大学多专业、多学科的优势,更有利于应对学生未来的就业瓶颈。同时为了扩大选择的范围,许多高校还开创了相近专业互选的模式,例如音乐系音乐表演、作曲、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可以和舞蹈系开设的专业课可以互选,这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渠道。另外,学校规定选修课学分制,也成为督促学生对其他专业的基础性认知,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通史教育课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各大高校为适应教育体制改革,教学计划都作了相应调整。音乐专业教学计划将基础课程放在关键位置,并增开选修课,让学生不仅仅能把专业知识打好基础,更有机会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视唱练耳》、《基本乐理》作为音乐学的两门基础性学科,在音乐系学生的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课时分配上和学分制定上都会有所增加,如此一来,就能够有效的保证基础课的应有课时、节约教学资源,对学生来说,更能使音乐系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本专业课程的吸收,提高专业素养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另外,在教学模式上为改善师资力量不足这一现状,将增加原先的“一对一”专业课教学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演奏、演唱的专业技能。

3.加强基础课程建设。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强化基础性课程的建设,而并非是简单的增加课程课时和学分。为实现音乐专业重点课程建设这一目标,首先要确定音乐专业的重点课程,即视唱练耳和基本乐理,把这两门重点课程作为音乐生学习的主体,并为每门课程投入专项经费进行立项建设。其次在重点课程教材的选择上也必须要求是国家统编的优秀音乐教材,这类音乐教材无疑是质量和教学效果最佳的,老师也可自己编纂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音乐教材,以帮助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学习。高职称的骨干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组织开办音乐专业教学研讨会,开创适应现代学生高效学习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

4.丰富音乐专业内涵。

我国综合性大学虽然在培养音乐专业性人才的教育上不如专业性的音乐学院,但综合性大学的教育也是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的,比如说综合性大学的文化背景比较强大,多学科的开设也有利于音乐系学生的多方面选择与发展,这些优势若能够合理利用,那么高等音乐教育事业就会步入新的发展期。首先综合院校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推动音乐专业建设的同时及时解决现实问题,引进高水平的音乐教育人才,培训出一批专业的骨干级音乐教师,并对教师的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进一步深入。另外推广现代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进行使用和研发。艺术教育不仅仅要立足于艺术家,还有许多其他专业的学生在音乐方面也会有天赋,开设选修课也是为了扩大音乐在其他专业学生中的学习和发展,这两者是共同促进的,也是丰富音乐专业内涵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由上可见,为适应新时期的高等院校教学培养目标,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使得综合性大学的音乐教育具有长足的发展,希望上文我对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的简单探讨,能够给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古典音乐论文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在学校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音乐是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音乐教学要创设与乐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综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通感能力。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创作、演唱、演奏最终是为了听。在学校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各项音乐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欣赏来进行的。

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但这并不能抹煞本民族文化的灿烂成就,相反,我国民族文化结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而且应当被我们后人所继承和发扬。培养学生热爱民族的音乐艺术,激发学生对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中华民族具有丰富多彩、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的歌唱等活动中只能接触到其中的一少部分,音乐欣赏则可以让学生熟悉、了解民族音乐文化。音乐教师在这个传承与发扬的过程中,应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欣赏中国著名的古典音乐《阳关三叠》、《渔舟唱晚》、《梅花三弄》时,我们采用情感导入、情境创设、艺术综合三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接受和喜爱民族音乐。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2]可见,音乐是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教师应有立足于学生情感、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真正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学生对通俗、流行音乐有浓厚兴趣,课本上的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瞬息万变的精神需求,既然我们无法阻挡流行音乐对校园音乐领域的侵入,何不顺水推舟,用一些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流行音乐,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探讨,并教会学生选择健康的、适合自己年龄的音乐。对于校园流行音乐,与其进行适得其反的遏制,不如正面引导。

《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七言格律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原诗是:“渭城朝雨浥轻晨,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现了诗人对即将到关外的朋友恋恋不舍的情谊,寄托了对友人无限的关爱之情。

本课的导引,我是这样设计的:

导引:播放通俗歌曲,周华健演唱的《朋友》。

师:你们怎样理解“朋友”这个词语?

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师:现在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古人对朋友的情谊。

播放合唱《阳关三叠》,对比:古人和现代人对待友情的方式。

古人——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现代人——一生情,一杯酒。

古人一句“劝君更进一杯酒”既显出豪气,又道出对友人的不舍,如今的“一生情,一杯酒”,又是对友情的.一种感悟:朋友之情犹如杯中之酒,越久越浓。二者都把友情寄托在了酒里。

在本堂课中,我用学生容易接受的通俗音乐作为导引,为他们在古典与通俗间架起了桥梁。

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一个吸引的过程,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投身到音乐实践中去,促进情感体验。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关于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中指出:音乐教学要创设与乐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感情的表现力,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习音乐的信心,使他们在欣赏过程中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

如:《渔舟唱晚》可以用三幅画将整首乐曲连接起来:第一幅:湖滨晚景;第二幅:渔歌飞扬;第三幅:湖边月色。

教学过程:

1。结合三幅画听全曲,并为乐曲分段。

2。分段听赏,体会每段画面和情境的不同。

第一段:安静;第二段:热闹;第二段:安静。

3。用手里的乐器和模仿每段的音响效果。

第一段水声较弱,用报纸模仿水声。第二段学生可以自己设计船桨划水声,启发学生还会有什么声音,可以有人声,有很多船靠岸,船上人的讲话声。

4。用自己设计的音响效果和音乐。

用图画和音响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曲中意境,对于学生来说,要理解中国古典音乐,这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中提倡综合教学法,把其他学科如文学,当然更少不了音乐的姊妹艺术如舞蹈、戏剧、影视、,有机融合于音乐教学中,“即以共同的要素实现各学科的沟通和连接,这种综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通感能力,而达到超越种种感官的特异性而上升到相互沟通和相互替代,比如听到音乐产生视觉表象,看到形状色彩,产生冷热轻重的感觉”[4]。

诗、画、乐合为一体的教学,如:《梅花三弄》。

导引:

1。播放群舞《梅花》。

师:大家看出这段舞蹈表现的是什么吗?

生:梅花。

师:你们见过梅花吗,它有些什么特点?

学生接着会答出梅花的形态、颜色。教师再以梅花在冬季开放来引出梅花具有的坚韧品质。

2。出示梅花图片,学生在视觉上被梅花所吸引。

3。古今有许多以歌颂梅花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如诗词:陆游的《梅花绝句》:“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毛爷爷的词《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师:让学生背诵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

师:我们欣赏了这些表现梅花的艺术作品后,来听一段音乐《梅花三弄》,大家注意这首乐曲表现的梅花的高贵品质,并注意这首乐曲的主题。(欣赏)。

师:听赏完这首乐曲,大家来讨论一下梅花的品质。

生:不畏严寒,迎雪怒放,刚毅坚贞。

师:再听一遍全曲,注意主题反复了几次?

生:主题反复三遍。

师:对,这也是“三弄”的来由。

复听全曲,进一步理解曲中意境。

《红梅赞》是在江姐走向刑场所唱的,这首歌用梅花比喻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越是面临危险,越是信念坚定。《梅花三弄》的难点在于它是表现意境而非表现情境,前面之所以用了很长篇幅的两种艺术形式来导引,就是为了让学生先理解意境,再沿着这个方向听赏音乐。

其实在这三种教学方法中,都少不了应用其他姊妹艺术,如在欣赏《渔舟唱晚》时,可让学生先吟诵白居易的《暮江吟》。又如在欣赏《阳关三叠》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表达友情的诗句,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这些都可以和音乐教学融会贯通,帮助音乐教学更顺利更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高等出版社,19xx。

[2]教育部司。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3]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音乐教材六年级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4]邓晓霞,杨宁。中国音乐欣赏与相关知识在教学中的综合与延伸[j]。儿童音乐,20xx,(4):34—38。

音乐游戏音乐教学的论文

1.1音乐游戏的融入能够促进小学生身体协调能力的增强。

在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大多数的时候是采用老师传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在音乐课堂上加入音乐游戏的元素,可以使得小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来促进自己的身体协调性的加强。正所谓儿童的天性是好动的,三四岁的幼儿听到好听的音乐就会手舞足蹈,但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这些肢体语言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衰退。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由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就什么事都有父母包办,简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并且也不注重身体锻炼,大部分的时间是在电视机和电脑面前度过,这就造成了小孩子出现身体协调性差的现象。但在音乐教学中,使用音乐游戏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音乐游戏来促进学生身体协调性的发展,还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肢体配合能力,促进实践能力的加强。

1.2音乐游戏的融入能够使小学生的集体意识得到加强。

当小孩子在游戏时,是最容易形成合作意识与朋友关系的时候。在游戏中,小学生会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就会使得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己对游戏的想法,并且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从而形成共同努力的局面。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进行音乐游戏的教学,能够培养好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形成集体意识,达到合作要求。

1.3音乐游戏的融入能够使枯燥的乐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音乐课堂和其他课程的课堂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在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需要向同学们讲解一些乐理知识,这些乐理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并且讲解起来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使得老师在上课时对于这些乐理知识无从下手,学生也很难接受并了解。所以,将音乐游戏带入音乐课堂后,可以将相关的乐理知识带入游戏中,使其学起来不再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易于接受掌握。

2.1音乐游戏的设计要注重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处于蹦蹦跳跳的年纪,也是他们身体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的身体内部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趋于成熟,个子越来越高,身体也越来越结实,大脑的思维系统也随之不断完善。并且从另一方面看,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在不断加强,情感的表达逐渐清晰丰富,但低年级学生情绪不稳定的现象时常发生。所以,音乐老师在设计音乐游戏时,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情况与身体素质,因材施教地加强不同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每个学生能够在游戏中放松自己,在游戏中宣泄情感,在游戏中学到音乐知识,加强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提高音乐素养。

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音乐游戏的设计并不是随随便便的,其需要以音乐教材为依据,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设计。因此,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时,在音乐游戏的编创上,还需考虑到这个音乐游戏能否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这个音乐游戏来感受音乐的妙趣,加强自身听辨音乐的能力以及掌握好音乐知识的能力,是否能够达到进行音乐教学的目的`,所以说,音乐游戏要注意服务于音乐教学,从而促进教学课堂效率的提高。

音乐作为音乐游戏中的基本要素,是设计音乐游戏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音乐游戏的设计必须要有音乐元素的参与,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所以,音乐游戏的开展要围绕音乐中的各要素来进行。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掌握好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转变以及速度的变化统一,并使得学生能够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起伏作及时的反应,进而使得音乐课堂内的学习变得更加的生动活泼,更易于学生掌握。

音乐的教学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音乐游戏也不是单一的。在不同的音乐教学的环节放入不同的与之相适应的音乐游戏会使得音乐课堂上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例如,将音乐游戏放在教学课堂的导入环节中,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意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放松心情,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因此,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使用合理有效的音乐游戏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够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加强。

3结束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上,有效的采用音乐游戏这一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通过各式各样丰富多彩以及趣味性极浓的音乐游戏的采用,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了解并掌握音乐知识,还能使学生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勇于展现自身的个性及特长,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