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学习或工作的一个总结和回顾,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评估自己的成果和进步。这里有一些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阅读与学习。

德育原理心得体会

德育原理是培养和引导学生德育发展的基本准则。在我多年的德育工作中,我深感德育原理的重要性。本文将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分五段阐述德育原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德育的方法、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以及德育工作的持续性。

首先,德育原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环节。德育原理的制定,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遵循德育原理,可以使学校的德育目标清晰,德育教育方法科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其次,要培养学生德育,首先要注重方法。德育工作需要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人需求。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出发,可以通过教育方式德育,如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道德的认同和信仰。培养学生的德育还需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通过课堂教育、社团活动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自主发展能力。

第三,在学生的德育过程中,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至关重要。德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能够从内心渴望做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和追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他们有持之以恒的动力去追求德育的目标。

第四,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学校德育的重点和目标。在德育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平正义观念、友爱协作精神、责任感等道德品质。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心理辅导、集体活动等途径,引导学生感受到道德的美好,并培养他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

最后,德育工作的持续性是确保德育效果持久的关键。德育工作不仅是一时的活动,更应该是一种长期的引导和培养。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德育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和改进,如建立健全的德育评价制度、制定德育计划、加强学生德育档案管理等措施,使德育工作能够持续发展,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持续的保障。

总之,德育原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准则,对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品质的公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培养学生的德育方法、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以及坚持德育工作的持续性,我们能够为学生的德育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贯彻德育原理,不断创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读德育原理檀传宝心得体会

近日,我读了檀传宝先生的著作《德育原理》。这本书深度剖析了德育的本质和意义,分享了檀传宝先生多年来的心得与体会。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德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教益。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德育原理》的体会和感悟,以及该书对我的启发和激励。

首先,檀传宝先生在《德育原理》中明确指出,德育是教育的基石。他认为,一个人的德行决定了他的行为和态度,进而决定了他的人生价值。对于个人而言,德育是塑造品格和培养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运用德育原理,我们能够明辨是非、懂得积极向善,并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优雅、宽容地与他人相处。对于社会而言,德育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核心要素。只有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才能促进公平正义、和睦相处。因此,檀传宝先生的书籍提醒我们,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重视德育的重要性,尤为关键。

其次,檀传宝先生在《德育原理》中提出了一系列实用的德育方法和教养原则。他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经验说明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青少年的优秀品质。例如,他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张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并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同时,他也提倡学校教育发挥重要作用,并介绍了一些培养学生德育的有效方法。例如,通过实施德育课程、参与公益活动和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等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这些实用的德育方法让我深受启发,并激发了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德育的决心。

此外,《德育原理》中给予了我对自己的思考和反省。在对自己进行德育的探讨中,我渐渐认识到德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德育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自律和自省,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无论是在个人行为还是在社交互动中,都需要我们时刻保持优秀品质和道德操守。通过深入思考个人德育的重要性,我明白了“百密而穷”的道理。只有在个人德育提升的道路上持之以恒,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人。

最后,檀传宝先生在《德育原理》中给了我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在当下,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人们常常陷入利己主义、缺乏责任感和道德底线低下的状态。然而,正是因为这些问题存在,我们更加需要德育的力量。我们需要用教育去引导人们关注道德和品德,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当我们关注德育,培养社会良好品质时,我们实际上也在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因此,我从檀传宝先生的著作中获得了对社会贡献的意义和价值的启迪,并对德育事业充满信心。

总之,通过《德育原理》的阅读,我深刻认识到了德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檀传宝先生的书籍给予了我很多关于德育的实用方法和教养原则,并让我反思了自身的品德修养。此外,该书也激发了我对于关注社会道德建设和贡献的热情。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德育教材,更是一本人生指南。我将继续在德育的道路上探索前行,为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学习德育原理心得体会

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德育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学习德育原理,我深感德育的重要性和实施德育的原则,同时也理解到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完美个体。

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基石。在实施德育教育时,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物质财富和道德品质的关系,培养他们追求真善美等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操守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树立起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

其次,要以示范引领的方式促进学生的道德形成。道德行为是社会秩序的基础和保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典范,以自己的身教为学生提供榜样。当学生看到老师有着正确的判断和行为,他们也就更加容易接受和模仿。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时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做到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再次,要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道理上,更应该解决学生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上的问题。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道德行为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种常态。通过举办各种德育活动,如德育讲座、德育知识竞赛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使学生自觉地按照正确的道德规范生活和工作。

最后,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环境对于学生道德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注意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首先,要减少学生接触负面信息和影响,创造一个纯净的心灵空间。其次,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爱。同时,要在校园中创设各种德育教育的场所,如德育阅览室、德育博物馆等,鼓励学生参观并了解德育的理念和意义。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道德方向发展。

总之,学习德育原理让我深刻理解到培养学生成为品德高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示范引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以培养学生整体发展的目标为依据,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富强做出积极贡献。

德育原理心得体会

德育原理是一套培养学生品德和道德修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深感德育原理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德育原理的认识和体验,我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和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我认识到德育需要重视个别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性格、兴趣和才能。在德育中,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统一性,而是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培养。只有适应学生的个性,才能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德育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次,我认识到德育需要注重实践和体验。德育不仅仅是理论问题,更需要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和亲身体验来感知、理解和领悟。只有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和体验,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意识。例如,在学生进行集体活动时,让他们通过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的实际操作,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通过体验,学生会对德育有更深的认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第三,我认识到德育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及价值观培养。情感和价值观是人们行为和思维的重要动力,也是人们判断事物好坏和选择行为方式的标准。在德育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价值观的形成,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例如,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善良情感,引导他们关注他人的困难和需要,并积极帮助他人,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通过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才能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我认识到德育需要从自身做起。作为德育的实施者,我们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道德养成,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培养学生。只有我们自己具备了良好的品德素质,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更好地推行德育工作。例如,我们作为教师要严守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才能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因此,我们必须时刻警醒自己,努力提高个人德育水平,为学生树立榜样。

最后,我认识到德育需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德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授优秀的作品和名人事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学鉴赏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竞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只有在各学科的融合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生在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良好的品德。

综上所述,德育原理的认识和体会使我深深体味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重视个别差异、注重实践和体验、关注情感及价值观培养、从自身做起以及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我们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品行,造就更好的社会人才。德育原理不仅在学校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不断吸取德育理论的精髓,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为社会培养更多有良好品德的人才做出贡献。

读德育原理檀传宝心得体会

近日,我阅读了教育学家檀传宝的著作《德育原理》,对其中的观点和理论进行了深入思考。通过对书中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我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感悟。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对檀传宝的德育原理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首先,檀传宝在书中强调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德育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他希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我深有体会,一个人的德行是评价一个人的内在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檀传宝提出了德育教育的整体观。他认为,德育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单科教育,它需要全面统筹、全程贯穿。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我发现,德育教育往往被放在次要的位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德育教育的整体观,我们需要加强德育课程的开设和教师队伍的培训,同时还需要注重学校文化的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第三,檀传宝在书中还强调了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他认为,良好的道德习惯是通过积极行动和实践来培养的。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教育,更要注重行动的培养。我们应该通过榜样示范、生活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此外,檀传宝还在书中提到了德育评价的问题。他认为,评价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但评价不能过分注重结果,而应该更加注重过程。这给我很大的启示,我们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更应该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只有通过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最后,檀传宝还提到了德育教育的个人化发展。他认为,每个人的德育教育都应该根据不同的年龄、性格和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这让我想到了教育的个性化发展,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对每个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育方法。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调整教育方式,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通过阅读檀传宝的《德育原理》,我深刻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意识到了德育教育在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落实檀传宝的德育原理,加强德育教育的整体观,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注重德育教育的评价,个性化发展学生的德育素质,我们定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将用我所学和体会,努力将檀传宝的德育原理落实到我的教育实践中,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原理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200字)。

原理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根本原因。无论是自然界的物理定律,还是人类社会的法则,都有其固定的原理。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原理,我们可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工作效率。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原理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感悟自然界的原理(200字)。

自然界的原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通过观察和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了许多自然原理的妙处。例如,万物各有相应的规律,如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下落的速度与质量成正比;光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等。这些规律既有科学根据,又能通过实验验证,让我对自然界的奥妙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我也意识到,自然界的原理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个体的主观意识和感受所左右。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运用这些原理,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演变规律。

第三段:领悟社会的原理(200字)。

社会是人类相互交往的场所,也有其独特的原理。通过学习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学科,我深入了解了社会规律和经济运行的原理。例如,互利共赢、市场需求和供给等原理在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则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引导作用。通过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我更好地理解了社会的运作机制,同时也认识到个人的行为和选择会对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把握社会的原理,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第四段:运用原理的价值(200字)。

运用原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决策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和挑战,如果能够运用合适的原理进行分析和解决,就能事半功倍。例如,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可以运用管理学原理辅助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在科技创新中,我们可以依靠科学原理指导实践,取得更大的突破。同时,运用原理还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避免因为主观臆断而犯错。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个人成长,运用原理都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实现更优秀的表现。

第五段:结语(200字)。

通过对原理的学习和应用,我深深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和价值。原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理解规律的基础,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自然界和社会之中。只有深入研究和掌握这些原理,我们才能更好地认知世界、适应社会、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强决策能力。因此,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应用原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德育原理心得体会

在学习德育原理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德育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德育旨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下是我对学习德育原理的心得体会。

首先,德育需要从小抓起。孩子的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寄望于学校,家庭也应承担起责任。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堂德育课,父母要做好榜样,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家庭可以制定一些家规,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和助人为乐,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质。

其次,学校德育需要注重实践。学校是培养人的摇篮,德育教育应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校可以举办各类德育活动,例如开展志愿者服务,组织社会实践等。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德育自觉性。

此外,教师是德育的重要推动者。教师不仅要有德育的专业素养,更要以身作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作为德育教师,我要注重塑造学生的人格,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我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发现并培养他们的特长,实现德育的个性化发展。

德育还需要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德育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相互交融,在其他学科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和价值追求;在数学课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等。这样,学生在各个学科中都能增强道德修养。

最后,德育要注重全面发展。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道德行为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智性、体魄、美感、感性等其他方面的培养。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学习德育原理不仅是对德育的理论学习,更是对自身德育修养的提升。德育的实施需要家长、学校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只有将德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才能培养出更多具备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读德育原理檀传宝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00字)。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和家庭教育的重点之一。读《德育原理檀传宝心得》是我多年来的心愿,近期终于得以实现。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领悟到了檀传宝先生的智慧和对德育的独到见解。以下将结合自己的体会,分享我对这本书的理解。

第二段:道德修养的重要性(200字)。

在《德育原理檀传宝心得》中,檀传宝先生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认为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内心力量的体现,是人格的堡垒。正如他所言:“一个没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是无法真正幸福的。”我深有感触。道德修养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只有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标准,我们才能够和谐相处,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第三段:慈悲心与社会责任(300字)。

书中,檀传宝先生重点谈到了慈悲心与社会责任。他强调,慈悲心是德育的核心,是引领人向善的灯塔,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他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告诉我们,慈悲心不仅需要内化为自己的修养,更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改善他人的福祉。慈悲心的体现在对他人的尊重、帮助和关怀上,它不是一时的行善,而是一种长久的责任。通过读书,我深刻认识到了我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责任,我将以慈悲心为指导,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第四段:现实与理想的统一(300字)。

在书中,檀传宝先生探讨了现实和理想的统一。他认为,我们应当努力使现实和理想达到统一,而不是过于追求理想而忽略现实。这个观点让我深思。实现理想是每个人的追求,但理想也往往受到现实的制约。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追求,而是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现实。檀传宝先生用丰富的实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将理想融入现实,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功。

第五段:对未来的期许(300字)。

通过读《德育原理檀传宝心得》,我深感自身在道德修养方面仍有欠缺之处。然而,我不会气馁,相反,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我希望通过将檀传宝先生的思想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积极践行慈悲心和社会责任,努力将现实与理想统一起来。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100字)。

通过阅读《德育原理檀传宝心得》,我深刻认识到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慈悲心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在未来的道德修养中,我将以慈悲心为指导,将理想融入现实,为实现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而不断努力。我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我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学习德育原理心得体会

学习德育原理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环。作为德育的基石,德育原理是引导人们学习、培养正确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理论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德育原理的重要性,体验到了德育对个人和社会的深远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心得和体会。

德育原理是一套基于人文关怀和价值培养的教育理念和行为规范。它以培养正确独立的人格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自尊、自立、自信等品质。学校通过制定不同年龄段的德育目标和具体措施,以确保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教育原理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更强调他们的人格和价值观塑造。从小学到大学,我深刻认识到德育原理的重要性,体悟到它对学生整个人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德育原理在教育实践中体现为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包括责任教育、品德教育、生活教育等。责任教育在学生中培养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着力培养学生主动负责、乐于助人的品质。品德教育通过榜样学习、道德常识和情感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生活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社团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些具体措施的运用有效地推动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塑造了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德育原理的实践意义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在个体层面上促进学生良好的品质和道德修养,也体现在社会层面上的和谐发展。通过德育原理的引导和培养,学生不仅能够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个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德育原理还在社会层面上发挥积极作用。培养德育的学生将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他们能够为社会贡献力量并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五段:结语。

通过学习德育原理,我认识到,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不仅关乎个人品质的塑造和人生态度的培养,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进步。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坚持德育原理,以身作则,为他人树立榜样,以实际行动参与社会公益,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德育心得体会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培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从改革开放起到90年代初,我国大学生一直是精英阶层,然而随着大学扩招以及社会的整体变革,大学生群体已经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代名词。

然而,不可以否认,即便如此,大学生仍然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因此,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应对大学生的成长予以充分的关注。

大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其与初等教育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它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自身动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包括品质,知识,体能以及其他社会能力等等。而其中,德育的地位更加突出,因为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到20年后中国主流社会的道德水准。

任何一个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整体发展,因此,个人发展必须与社会需求保持相对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社会发展需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必要能力包括:健全的人格,专业技术以及强健的体魄,即传统意义上的“德智体”。

在这三者中,“德”起到的是支配性地位。没有健全的人格,就无法赢得他人的信任、肯定与尊重,就失去了成功的基石,就不可能在任何领域取得建树。

因此,德育,是整个人生,特别是大学四年的重要课题,是人生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在我眼中,德育的进程,其实是其他方面进步的副产物。品格的塑造,离不开其他能力的提高。

1.1 身体素质

体育锻炼可以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同时,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体育锻炼通过与他人竞技的过程,可以培养人的进取精神,磨砺意志品质; 特别是在德育的进程中,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美国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都曾经是运动健将,许多卓有建树的人也精通一项体育运动。

1.2 文化素质

作为社会中新锐势力的典型代表,大学生的思想就是整个社会思想的风向标。只有具有进步思想的大学生才能具有高尚的追求,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塑造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品德的塑造离不开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大学四年,我的德育成长之路应着眼于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双重提高,以此作为全面发展的基础,从而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相信随着总体能力的提升,许多从前的不足之处将会迎刃而解。

德育作为一个遥远的征程,既需要长期投入,更体现出了达到目标的多种可能性。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最佳路线,结合自身实际,达到最终目的。下面陈述关于我如何达到目标的想法。

2.1 通过集体生活,严格自律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一个无法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去对别人要求。大学是走上社会的前奏,我们需要在这里培养基本的生存能力——尤其是自律。别人迷茫时,我们不仅需要清醒的头脑,更需要强大的自律能力使自己的生活始终处在正确的轨道上。而当你发现同学的闪光点时,我们更需要强大的执行力,使我们得以时刻效仿对方,最终将对方优点吸收到自己身上。因此,不断自律的过程,不仅是对意志品质的不断考验,更是对自身素质的综合提高,是德育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而言,我是个善于观察的人,但我却不善于将想法付诸长期行动。通过集体生活对其他同学的不断关注,相信我可以得到快速的提升,尽早适应社会。

2.2 树立远大追求,不断进步

远大追求,既体现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最大期望值,更体现出一个人的视野开阔程度。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大学时期,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钱钟书说过,一个人20岁时不狂,是没有气魄。大学生作为未来民族的栋梁,更需要这种气魄。没有远大理想,就不存在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就不存在自身能力的大幅提高。 我本是个不敢想象未来的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即便是录取结果出来前,我一直内心觉得会落榜,因为我不敢相信我能考进北京理工,但我真的做到了,于是我认为,生活中,如果多一些梦想,多一分勇气,我们或许就可以走的更远。

2.3 多种途径组合,形成合力

这里必须提到我以往经历。我在高考中失误,距离北京理工分数线33分,自主招生只能加20,但我还是被录取了。这一事件中,首先得感谢学校给我的机会,让我得以在更高的平台施展能力,让我拥有一群优秀的同学和我共同进步。但这里重点是到我自己的付出。别人都认为,高中三年唯一任务是高考时,我却一门心思弄起了竞赛,生物弄完弄化学,顺便弄起了物理,虽然我学习在班里一般,但由于参加了这些活动,得了3个省级奖,拿到了北京理工的自主招生名额,所以在高考严重失误的情况下仍然逢凶化吉。别人通过一次高考做到了,我通过很多次其他途径也做到。高考是“独木桥”尚且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走过,大学生活中,选择更多,更可以如此。这件事给我的启示,就是大学作为多元社会,更应该通过全面发展,将德智体三者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竭尽全力,将成功的几率加到最大。

踩着校园的落叶,走过四年的青春。用大学四年时光,交换无悔的青春。无论前面的路多么艰险,我们都应该昂起头阔步前进,因为,年轻是我们的资本。

德育心得体会

从1999年毕业参加工作,到2014年升任德育主任,我认为我一直在做的就两件事:一是教学;二是德育。在德育方面,我从班主任,再到德育主任。以下是我在从事德育工作中,总结的点滴经验,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希望大家给予指正:

一、德育是个什么活儿?

有人说,德育是细活儿,小活儿,长期的活儿,大家很有同感,因为一语道出了德育工作的艰辛,繁杂琐碎,不易出成绩。我想这也是主任们自谦的词吧,其实德育是大活儿,而且是难干的活。说德育大,是因为教育的根本在育,育什么?育德。德行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德育是大活儿。说德育难干,是因为德育的隐性、广泛性和迟效性。智育可以用分数来衡量,是显性的,但德育工作做好了,用什么衡量,恐怕不好说,一个学生的品德好往往是隐性的,是模糊的,没法量化。德育又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学生一进门就处处是德育,见人问好,不随地扔垃圾,乐于助人......时时是德育,在家里家长的言传身教,在学校老师的榜样......,如此广泛,就不容易把握,你尽心竭力的有意教育会在不知不觉间被那些无意的教育消磨掉。德育是迟效的,立竿见影的事儿有,但少,更多的是在成长过程中一步步显现出来,甚至在成人后才显现出来,也就是说,我们忙了半天,自己也许享受不到成果。

做什么事最难?与物打交道,物是死的,人是活的,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应该比较好办。与本人打交道就难多了,俗话说“人心叵测”,人是多样的,也是多变的,人的心理更是复杂难以预测的。做学生的德育工作就更难了。首先,我们的学生处在于幼稚与半成熟之间,即容易受到伤害,也很容易去伤害别人。其次,做德育工作不仅是与学生相处,而且要让学生接受你的思想教育,改变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这与一般的与人打交道大不一样,难度更大。

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两个家长教育一个小孩,就经常报厌孩子不听话很难管,而我们教师们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再加上孩子的家长,这难度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越是困难的工作,就越具有挑战性。知难而上,这是我们张强九年一贯制学校人的精神。今天,坐在这里的老师们都是德育工作“冲浪者”,勇于面对德育的海洋。

我认为德育首先是种子,然后才是阳光、空气和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人在童年时的所听所见所感如刀刻般深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用同等力度去刻,大脑对此事的记忆也不如童年时深刻。所以,德育的首要任务是播种,播下善良的种子,播下感恩的种子,播下责任的种子.....让孩子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应当怎么做,让孩子在长大成人后,有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即使迫不得已没有按照原则做也心灵不安,心存畏惧,这是我对德育最朴实的认识。同时,德育也是阳光、空气和水,创造适合种子成长的环境。比如良好的校风,教师的榜样的力量,适时的德育活动,耐心地提醒,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人说德育处专门负责个别学生的处置问题,比如打架了,比如上课跟老师顶牛了......如果德育处管这些,那么再配上几个德育专干恐怕也干不过来。德育处应当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定位,不能总被个别学生和临时问题牵着鼻子走,要有计划,要防患于未然,要做老师的后盾,而不能总是救火,补缺,包办代替。在这里我觉得由于历史的原因,德育工作存在思路提法太笼统与工作随意过乱过细包办代替的问题。

为什么说思路提法太笼统?比如几乎所有的校长老师都在提养成良好习惯的问题,但小学低、中、高年级、初中应当培养哪些习惯,通过什么方式培养,一个习惯的养成大约需要他律提醒多长时间却很少有人思考与研究,使得培养习惯成了一句空话。

为什么说工作随意过乱过细包办代替?比如在课堂上一个学生和老师顶牛,本应当由老师自己解决,德育处却包办代替老师解决,所谓解决其实就是给老师一个面子,给学生一个批评,对师生关系毫无益处。因为这样的事儿太多,致使工作随意性很大,大家还会感觉忙忙碌碌。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出了问题必须由老师来处理,或由老师拿出初步处理意见,然后由德育处核实落实即可,这样我们的全员德育的想法才能实现。

四、德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德育的内容是广博的,小到见面问好,大到爱国主义,都是德育教育的内容,那么我们应以哪些内容为核心呢?我以为,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是非观、荣辱观,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荣,哪些是辱,如果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这些基本的东西是模糊的,那么他成人后是很可怕的。其次是利他和责任教育。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以自我为中心,胸中无他人,难与人合作,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利他的精神,所谓道德就是利他,要让利他成为孩子们的一种思维习惯。责任感也是要着力培养的,要从小让孩子单独承担工作任务,承担应当承担的责任,培养责任意识。最后就是理想和信念。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活着就失去了目标。在理想的问题上不要提得过高,要教育孩子脚踏实地,胸怀理想,要以区间的方式呈现给孩子一个有血有肉的理想,区间的最低点要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区间的最高点要让孩子有自己对人生的向往与追求,理想是在人生历程中不断累积的,自己感悟的,大人告诉式的不叫理想,叫灌输,灌输的理想孩子自己没有实现的动力。

我们所有的德育活动,都应当围绕这些主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来开展。应当由学校所有成员达成共识,共同来培育。

五、德育不要和教学打架。

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要面对德育教学孰重孰轻的问题,这也是个老问题。我觉得德育和教学,不管学校下设部门是分是和,都要搞好这两项工作的整合,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双赢。工作能分割,但人——我们的教育对象不能分割,看一个学生,不能分裂为德育怎么样,跟教学没关系,教学怎么样,跟德育没关系。“教”和“育”合在一起方才构成“教育”一词,从这不难看出“教”与“育”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与德育是并行的铁轨,缺其一,则路难行。教师上课要备课,备课即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知道学生想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材施教,做好教学工作。而德育工作做的正是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教育学生的工作。所以,德育与教学要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才能共同发展。

六、德育工作的形式简单,但其实质是复杂的、系统的工作。学生德育工作的形式无非就是几种:开班会布置学校的任务、处理学生的日常行为琐事,迟到、早退、旷课、染发等等,但是,仅仅做好这些工作就是能把德育工作做好吗?我们不能仅把德育工作停留在水面上、形式上。德育工作是教育学生的工作,是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是存在着情感交流的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人的感情丰富多彩,有喜、怒、哀、乐,而且也变化摸测,要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交流和共鸣,的确是不容易的。情感浅吧,师生情谊不“牢固”,情感深吧,师生“混同”也有不妥,如何把握“度”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把握。

德育工作的实质是重要的,但形式和手段是不可缺少的。没有形式和手段,实质的工作就无法开展,在进行形式的工作时,要用心去做,切实把实质的工作渗透进去。

七、德育工作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我们的观念是否与时俱进,看待问题是否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分析。“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事物,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一分的关怀的眼神,多一句的赞赏语言,也许将改变他们的一生。

八、德育工作要言传身教,身体力行。

德育工作是件付出巨大,收效甚微的“力气活”,德育工作的效率,是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教育学生要怎样做,我们就应该首先做到。例如:教育学生要爱护卫生环境问题,一面我们要求学生要爱护卫生、保护卫生环境,一面我们却在做破坏卫生的行为,这样的教育能取得怎样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才能使我们的德育工作事半功倍。

九、德育工作要勤于记录。

我们勤勤恳恳,但“百密终有一疏”,如何来预防这“一疏”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后果?要勤于记录,将日常的工作,无论繁琐和大小,都记于工作本中,形成书面的证据,这将成为我们面对责任的盾牌。

今天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也许注定我们将清贫一生。为人做事情不一定要图财图利,不要将因德育工作的付出与收获的巨大差异而产生的不平衡心理带到工作中来。既然我们今天担当了这份任务,就应当做好。与其应付了事,不如认真尽力而为,不求完美,但求更好,这才是我们教师的本份,付出终究会有收获。

张强九年一贯制学校。

李德。

德育心得体会

20xx年4月2日,我有幸在学校陈文忠校长的带队下,与学校的17位班主任参加了新州一小举办的“和谐德育主题班会观摩”班主任专题培训会。

我相信参加了这次班主题班会的所有老师可能与我有着同样感受,这次的主题班会,举办得非常成功!班会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是与学校领导的重视,老师与同学们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首先听的是六(2)班李先梅老师上的“我爱我班”的主题班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同学之间应该学会互敬互爱的习惯,然后通过活动展现同学之间的一些具体事例,通过活动同学们体会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好习惯。为了集体荣誉,大家都应该学会我爱我班,共同奋斗,共同感悟。

然后听的是三(3)班袁媛老师上的“心手相牵·快乐成长”——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关爱留守儿童,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听了这节课,我感触很深,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正是一个如梦的年龄,但也是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意味着孩子们稚嫩的童年,转向青春的成熟,将走上一段崭新的征程。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增强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同学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了解,进一步加深了感情。通过这次的主题班会,我们看到了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为主题班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这点就说明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始长大了。并且在孩子们不知道家长写给自己什么样内容的信件情况下,通过自己写给父母的信,表达了自己对家长,对老师的期望的理解,表达了自己的决心,这些都说明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大部分留守学生脱离双亲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孩子勇于表达想法,思维也相对活跃,教师应适时代发展他们的想像力、思考力,培养创新精神。学校应在课内、课外尽量多组织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活动、留守孩子的生日party,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自觉远离不良诱惑,同时也觉得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孩子”们变成了“问题学生”。但留守学生并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学生。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留守娃。部分留守学生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教师要珍视留守学生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

目前,全社会都在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在许多地方已出现了“代理家长”“知心爸爸”“知心妈妈”。我相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要我们用真诚去面对,用爱心去感受,留守儿童也一样会拥有花样年华。

最后是州德育工作专家邹秘书长的工作点评,以及各位骨干老师的点评。

德育心得体会

本次的学习培训,听各位专家对的德育工作的报告和解读,我一直在静心聆听各位专家的观点,内心有很多很大的触动,在这谈几点感触和建议:

学校的德育工作重单一的管理,轻人格的培养,轻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多数学校的德育工作,只是处罚,简单粗暴,不做细微的工作,不能形式多样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有,也只是少数人在表演,多数人在陪练。

建议:

开展丰富多才、寓教于乐的活动;通过远足和磨难教育培养学生的耐力;利用墙壁、板报、橱窗;评选文明标兵;利用重大节日或活动;通过媒体、电视、电影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文明礼貌、廉耻礼仪、知恩感恩等方面的教育。

社会转型、时代变迁,社会家庭的负面影响,很大程度抵消了学校的德育教育。

建议:

定期召开家长会;聘请当地有名望的道德模范或成功人士到校做报告;家长、老师不要再孩子面前大谈社会的不公或者是社会的阴暗面,家长、老师要关注自己的嘴,让学生对世界充满希望。

当教师是幸福的,没有当班主任的老师是遗憾的。要当班主任就应该用心去做,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是有爱心的、有“计谋”的,很温情的,有时很“强势”的,对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人或事是不屑一顾的。

建议:

适时召开班主任培训会,进行典型发言,案例剖析,成功案例介绍;定期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评价;评选“名班主任”;给班主任学习和互动的平台等促进班主任成长。

在假期,特别是寒假暑假,要和社会“争学生”。现在的学生双休日、长假、短假,都是满世界的疯玩,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一到假期人满为患。以前有个说法,中国的父母从来对孩子是养而不教,富人家的孩子在家里转,穷人家的孩子在街上转,长大以后一起昏天地黑在社会上转。

建议:

为避免5+2=0的现象,长假过后孩子“失调”的现象,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布置科学的、适当的、学生乐做的、对孩子长远发展有益的任务,让学生假期有事做,不要让一个假期毁了一批孩子。学年内的由班主任负责;暑假的由学校负责,或者提前分班,假期学生就责任到班、责任到班级的科任教师,学校对完成的好的班级给予适当的奖励。

虽然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但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安全。有多少心理脆弱的孩子,在老师不经意的一顿批评下,心理扭曲、极度叛逆、偏执、走极端、精神分裂等。

建议:

思想通,百事通。思想工作不能直线做,要曲线做,要用圆的方式做,圆融——圆可以融化一切矛盾,包括心理矛盾。老师也应该做到有个安全的心理状态,要做到不急不躁,给别人一点关爱,自己收获自信和快乐。老师和家长在没有百分百把握一个学生心理状态时,不要轻易使用过激的言语批评孩子(包括冷暴力);不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也要注意,不能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需要等待。

建议:

教育也就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怎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俗话说:世上本无垃圾,只是金子放错了位置。但社会、家庭、学校的各种原因,造成一些家长不明事理,不能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对孩子的管理,进而造成一些特不能协调发展的学生,那就需要等待,等待学生自己明白,等待学生家长明白。这里不是消极的对待,而是无奈之举。对待这些孩子,让他们多在学校呆一天,就是社会的福分。

德育心得体会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曾这样写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里的“传道”在我们当今社会不妨视为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学生在学校所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人生之路上刚刚起步的小学生来说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孩子幼小的心灵纯洁得犹如一张白纸,我们为人师者不但要用科学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更要教他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引导他们用稚嫩的小手描绘理想的蓝图。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我在语文教学以及班级管理中,对德育教育有一点肤浅的体会和认识,在这里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首先,我利用语文课固有的思想性较强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我在教学《黄继光》这一课时,通过范读课文以及对课文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学习黄继光叔叔为了战友的安危,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和平年代里,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牺牲个人利益,以大局为重。又比如在教学《劳动最有滋味》这一课时,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最光荣,从而尊敬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成果,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劳动换来的钱,才花得问心无愧。在背诵课文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切实体会到“任何工作都不是马马虎虎就能做好的,马马虎虎必须另做一回,倒不如一下手就仔仔细细,做得妥妥贴贴。再比如在教学《小珊迪》时,教育学生要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优秀品质等等。总之,在语文课堂上,德育教育可谓无处不在。

其次,配合学校、班级开展的活动,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教育。记得有一次,我们班获得了全校纪律卫生评比的流动红旗,当流动红旗挂在班里后,同学们都很高兴。我先是表扬了全班同学,指出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然后,我根据班里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清楚,虽然流动红旗挂在了班里,但是我们仍有不足之处,要戒骄戒躁,总结不足,发扬长处,争取更大的进步。这样,学生在取得荣誉后能及时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不至于在荣誉面前迷失自己。还有一次我们班与四(2)进行拔河比赛,我班学生使足了吃奶的劲儿,手掌都被绳子磨红了,终于胜利了。在赛后的总结中,我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在集体生活中,大家必须心往一块儿想,劲儿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儿,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在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前段时间学校大队部举行争“国情章、家务章”活动,我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加深对国旗、国徽、国歌的认识,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广阔的地域、丰富的资源;结合建国五十周年的阅兵式,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祖国正一天天强盛,让他们从内心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在争“家务章”时,通过让学生观察父母一天的生活,体会到父母一天的辛劳,要学会体谅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诸如扫地洗碗、收拾房间等等,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第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要为人师表,自己的言行举止、举手投足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我在平时尽量严格要求自己,衣着朴素、整洁,上课铃响,准时出现在教室,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在参加义务劳动时,跟学生一起动手,顶着烈日,坚持到最后。无论课堂内外,都以平等姿态与学生交流,即使在批评他们时,也注意不使用过激的言语和动作,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在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要时刻注意不要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教育则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成为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人。

德育心得体会

许亚丽。

说起班级工作,她是一个万花筒,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其实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要想做好班级工作,还真是不容易。根据班级管理的实践,我想从影响班级管理的一个方面来说一说自己粗浅的认识。

其实,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一个重要的前提是,班主任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要有威信,怎样才能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呢?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一定要有一颗公平心。公平、公正的对待班级的每一位学生。

在我们的教育实际中,有的教师比较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平时总是给予他们较多关心和爱护,只要成绩好了,三好学生、学习标兵等等什么荣誉都有;对大部分中间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常常关注较少,任其自然,使他们有受冷落的感觉;而对一些后进生乃至“刺头”,教师则把他视为“全班的累赘”,对他们的长处熟视无睹,对其缺点错误则耿耿于怀,这很容易使其产生破罐破摔、自暴自弃的心理,变得越发“不可救药”了。

以前我也曾在学校做过调查,问学生你喜欢哪位老师,你不喜欢哪位老师?为什么?结果,有好多学生代表提到的是,我不喜欢某某老师,是因为那位老师的偏心。有的说的是老师偏心男生或者女生,有的说的是老师偏心某几位学习好的同学等。

也就是调查显示,偏心是影响老师威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最不满意教师凭自己的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

我也曾经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一天,农夫正驾着两头牛在犁地。有人路过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在一边吃草,农夫才附在那人的耳边低声说:“边上那头牛更棒些。”那人很奇怪,问他为什么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农夫回答说:“牛虽然是畜类,心和人是一样的。我如果大声说,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来我的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难过。

一个山野的农夫,对他的牛,尚且倾注了那样深的爱心,人比牛更敏感,面对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他们。

首先,教师要多一些爱心,少一些功利心。不要将学生当作获取某种利益的工具,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以成绩论好坏。尖子生有不足也要批评教育,后进生有进步就应表扬激励。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与温暖。

其次,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每个人都有闪光点,有人学习好,有人体育好,有人劳动十分积极,有人组织能力教强等。不要从单一的方面去评学生,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不应只拿成绩好坏来评价学生。及时发现并肯定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并适当的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从而促进每个学生都更加努力的去发展自己。

教师要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要记住,每个学生都有得到表扬与尊重的权利与心理需要。不要因自己的无意而造成对学生的伤害,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学生学习优秀与否,调皮与否,无论男生女生,都要公平对待。

让我们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发展,也会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从而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出色!

德育心得体会

在改期开放的新时期,班主任不但要用常规的教育方法处理好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和各种矛盾和各种复杂的关系,还要针对现代学生的特点和遇到的新问题,采用讲究的'艺术性教育方法才能更好的达到育人效果。

我们都知道现代教育提倡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但并不是说不批评,而是说要会批评,才能使学生更快的成长进步。班主任在使用批评时,要多一点含蓄,比直截了当效果会更好。有人说“当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你所有的教育是徒劳的。”正像学习案例中所说的既需要雨露的滋润,也需要暴雨的洗礼;既需要浇水施肥,也需要剪枝打杈,既要科学地表扬,也要艺术地批评。而对照自己平时的工作,表扬真的是太吝啬,我也要养成表扬学生的习惯,多用大拇指,不用小指,注意选准表扬对象、找准表扬内容、选择恰当的表扬方法。在批评中要把握批评的基本原则:教师批评学生不是为了出气,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学生最怕的不是批评,而是不公正的批评;批评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认错,而是让学生改错;教育目的不是把学生制服,而是让学生成长。批评中也要选择适合的批评方法,还要选择批评的时机和场合,努力让表扬与批评的艺术性更讲究。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作为班主任既要在思想、学习、行为上规范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心和真情的关心,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严与慈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我看到案例中成功的经验中无不渗透着为师的爱,真可谓是严字当头,爱在其中,使我不禁想到自己在工作中更多的是严而缺少的是爱啊,这也就难怪我的学生为什么表面上对教师是恭敬的,而实际却没能达到自己所做工作的预想效果的原因所以,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尝试去做到严之有理,爱之有情;严而有方,爱而有法。

总之,这次班主任培训让我学到了太多太多,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让我找到了更好的班主任工作策略,犹如一场春雨洒向了老师们的心田,让我们学得那样的解渴,同时也真心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时时有,让我们这些农村的老师有更多更好的学习充电的机会,从而更好的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德育心得体会

德育教育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一项育人工作。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

人文关怀就是要以人为本,要把关怀作为德育的内在要求,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感情世界,关注学生的生命.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加强小学生教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

德育心得体会

会会长、上海建平教育集团冯恩洪校长的报告。报告会上,冯校长将自己精深的学术研究成果和独特的人生体验结合起来,以生动的语言、翔实的案例给老师们上了精彩的一课,让我受益匪浅。

一、教育理应走进“享受”教育!

学生厌学,触目惊心:如今,中国有近5000万听不懂的孩子坐在教室里,我们按照一个标准,一个重点、一样的难点去教学,行吗?肯定不行,所以我们需要告别书本,走进生本。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就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情感、释放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抛弃接受、远离忍受、走进享受。

二、传统的教不能走向未来!

哈佛大学教授研究显示,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两周后的知识巩固率差别很大:讲授教学法两周后的知识巩固率为5%;阅读教学法为20%;调动多种感官教学法为30%,合作、交流和讨论教学法为50%;探究获得知识为70%;教别人掌握知识为90%,后三种称为高效教学法。冯教授强调,孩子们上课不睡觉的原因,在交流、合作和讨论!

一个特点,那就是少讲,学生能讲的让给学生讲,同学之间能互相启发的就合作交流,有困难的老师才画龙点睛。教师要少讲,不要和学生争夺话语权。每个学生的潜能至少有一点会超过老师,把学生的潜能释放出来就不得了。课堂是学生潜能展示的舞台,课堂展示给他的成就感,是一种当明星的享受和满足。四、能力成长的平台是合作!

世界成功人士必须具备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有效表达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正确思想能力,好奇心想象力,创新变革能力。现成的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效课堂,需要结束讲授,走进合作,结束单干,走向小组。课堂走进合作,就会出现“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

五、标准虽然重要,但适合永远比标准更重要!

每名学生都有差异。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是21世纪人类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目前,我国有39万所中小学都让学生接受标准教育。标准虽然重要,但适合永远比标准更重要!教育要把挑选合适教育的学生转变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让每一个学生享受适合的教育,需要学校做四件大事,即创造积极的教育环境,做到关注差异、注重情感、释放潜能;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学校文化要注重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即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

六、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把学生管住而是让学生感动冯教授认为,比课程教育还薄弱的是德育教育。学生要掌握规范,学会负责:对己讲仪表,对自己负责;对人讲礼貌,对别人负责;学习讲勤奋,对集体负责;回家讲孝顺,对家人负责;社会讲公德,对生命负责。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存。

七、有合适的目标,决定你会走多远。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有思想的教师,是善于学习的教师,是会演讲的教师,是能出质量的教师,是学生喜欢的教师。如果这么几点到位,你的生命就会因三尺讲台而精彩。做老师就要做最好的老师,实现自我需求的价值。记住:当一个老师不愿意当好老师的时候,就已经在“误人子弟”了。

当冯教授结束这次演讲的时候,把经常用来勉励自己的一首小诗送给老师们: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我们当老师就是播种,播种信念、播种行动、播种习惯、播种性格,帮助学生收获幸福!

德育

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一种教育活动。它不仅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社会和家庭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我多年的德育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德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倾心投入的事业。

第一段:德育是树立道德标杆的过程。

在学校里的德育工作,一直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心和难点。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自我要求,掌握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塑造好的人格,建立自己的生命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不断的引导和监督中,在学生内心中树立一个正真的,可信的道德标杆。

第二段:德育是紧紧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体制。

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方面。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制定科学的运动方案,使得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不仅不冲突,而且互相促进。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帮助其正确地应对挫折和痛苦,让学生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

第三段:德育是培养学生行为规范的过程。

学生行为规范是德育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需要从学生身边的具体行为和生活中,进行详细的规范和引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与社会规范相适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我们需要用先进的教育方法,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培养良好的集体协作意识,让孩子在和谐和睦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第四段:德育是塑造良好人格的过程。

学生的人格塑造,是德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不断地引导和激励学生,发掘和培养学生自身的优秀品质,同时批判和否定学生不良的品行和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发掘和发扬学生的正能量,让他们成为头脑清醒、心灵美丽的青年人,为美好的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五段:德育是转化社会风气的过程。

德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和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理解和认识到,一个人的人格和道德修养,不仅是家庭教育的成果,也是社会和人民大众的素质和认知水平的表现。因此,我们应该将德育工作倡导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推动社会风气的良好转变,铸就更加美好的社会。

德育心得体会

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会努力地学习;同时,一个正在丰富自己知识的人,他的道德修养也会逐渐地提高。知识与品德应该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对于一个正走在人生启蒙阶段的小学生,如果不把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就很难使之成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结合自己所教的数学学科与德育渗透的几点看法:

一、把自己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

一个好的教师,在学生眼中就是智慧的象征、人格的象征,可以说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我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我本人在工作中首先就早到晚归,经常深入班级。有的学生不喜欢学习,厌恶做家庭作业,我就经常利用空余时间或放学后守着他们做,不厌其烦的给他们讲解不懂的知识点,这样做既改正了他们的坏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从老师的身上,学生们会无形中感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们会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约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教师应以高尚的师德向学生倾注爱心,去赢得学生的信赖,构建纯洁的友谊。学生的尊师,往往是教师爱生的体现。学生只有生活在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中,才能体会到校园生活的乐趣,乐于学习,激发其热爱学校、热爱人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会增强荣誉感、进取心。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了解到中国的人口数,以及世界人口数,适当补充土地资源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土地资源的有限,人口超负荷增长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性。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如“九九口诀”和“七巧板”的发明,“珠算”的历史,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

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利用数学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

例如,三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让学生领悟人生的价值。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德育心得体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古人告诉我们,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授业解惑"。可见,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通过四年的小学教育,我对小学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众星捧月,从小养成了为所欲为、唯我独尊的不健康心理,不仅社会观念淡薄,是非观念差,连起码的家庭观念也极淡薄。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可是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又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正处于人的发展的基础阶段。儿童的品德行为正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儿童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因此加强小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摆在我们学校和家长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教育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它对于人品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让小学生及时了解思想道德的内容,他们就可以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知道应该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 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因素

通过与学生谈话,家长沟通和查阅相关资料显示学生出现不良道德品质的因素有: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1) 学生自身因素。当前的小学生,在家中大都是娇生惯养,稍遇不顺,便会发脾气,情绪冲动产生不良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由于受智力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对社会性的感知能力,辨别是非能力较低,道德认识不明确,甚至出现错误的道德认识。

(2) 家庭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政策的落实,许多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对孩子提出的任何物质上的要求都尽力去满足而忽视运用正确方法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父母离异的残缺家庭,孩子过早地推动父爱或母爱,在单亲照顾下成长。这样,很容易出现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修改倾向;有的推动心理平衡,甚至产生心理变态。出现偷窃、斗殴、浪荡、内向、怯弱、忧郁等行为和性格特点。

(3) 学校因素。在学校,小学生没有任何方式可以免于从教师那里获得道德态度,道德信仰和施行行为习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始终是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强有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对待小学生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小学生品德的发展。学校环境中,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如果一间学校或一个班级的主导因素不健康,将会影响到该集体的绝大多数人员。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有盗窃行动,老师放任不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班级中几乎人人都会染有盗窃的恶习。

(4) 社会因素。当今信息社会,学校教育往往抵抗不住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学生会自发地或偶然地接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活生生的不良事例比学校教育来的更加直接,易于接受,在教育与现实的矛盾中小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差,不能理性地处理问题,逐步影响着小学生的思想。

3 小学生德育教育策略

小学生思想品质受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完成学生良好品德形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1) 学校方面。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的言行,因此教师要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牢固树立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信念。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而不要单一凭分数论高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把班主任单独评议改成与自评、互评、家长评议相结合;缩短评议时间,及时与家长沟通。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发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对差生不体罚、不歧视,尊重爱护他们,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在集体中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看到希望,感到有了前途,有了奋斗目标,有了人生价值,认识到个人成长离不开集体,要为集体的荣誉而奋斗。良好的环境,正确的班风、学风对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很重要。当然,学校良好的环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采取"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教育方法,使学生"积善成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 家庭方面。"养不教,父之过。"作为家长,千万不可过分溺爱孩子。应该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孩子基本生活技能,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姑息迁就,用巧妙的方法来解决孩子的思想教育,如给孩子讲有意义的故事。家长应积极地为孩子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作为教师应该爱护、尊重学生,对出现打架、骂人、旷课等行为的孩子要正确疏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改善他们与群体的关系,不能强制,以免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加快不良品德形成。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通过家访,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使学校的教育要求被学生家长所了解。这样有了家长的督导,学校的教育,使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

(3) 社会方面。校内校外教育结合,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认真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并把实践活动作为考评的依据之一。让学生走出去,设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如带领学生参观民兵营,让他们在跟军人交流中理解德育道理。去看望孤老院开展帮助老人活动,通过帮助老人与老人交流让他们早点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要做些什么。还可以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区假日小队"、"扶助残疾儿童"、"参观污水处理厂"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做什么。学校只有开展好这些活动,才能减少学生接触社会不良分子或受到不良的教育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