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更好地应对类似的情况。虚心向同事请教,不断学习进步,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教育扶贫工作者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要知道,张桂梅忘我工作的同时,还在忍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病痛:骨瘤、肺纤维化、小脑萎缩……23种疾病缠身,数次病危入院抢救。20__年初,张桂梅就被下过一次病危通知书,华坪县县长庞新秀赶来医院看她。醒来后,张桂梅拉着县长的手问:“我情况不太好,能不能让民政部门把丧葬费提前给我,我想看着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华坪女高的免费,只是让这些山区的女孩“进得来”,如何“留得住”是张桂梅面临的一大难题。她提出用“家访”代替家长会,既可减轻贫困家庭和家长从山区往来学校的负担,又可以深入学生家庭了解问题,解决实际困难。

如果能够深深地、细细地了解下去就会发现,华坪女高一些表面上很难理解的教育细节其实背后自有深意——扶贫的路只有真正走下去,才知道什么是张桂梅所说的教育的“因地制宜”。

有一个学生的家在山顶上,仅有一条半米宽不到的山路相通,路的一边就是万丈悬崖,可这却是学生每个周末、每次放假都要往返的路。张桂梅又心疼又生气地问学生:“这么危险,你回来干什么?”女孩低着头淡淡地说:“张老师,放假了我不回家上哪儿去啊?”

这句话让张桂梅难过了一个星期,她决定:把两天周末假期改为每周日下午放半天假。外面的人都不理解,批评张桂梅“搞应试教育”,就连学校教师也不理解。张桂梅悄悄地做工作:“我们的学生大都是山里的孩子,放了假学校不让待,回家又会增加路途中的危险。如果只放半天假,孩子们出去逛一逛还可以回来,既省钱又确保了安全。”

家访路上,张桂梅给学生家里捐过钱、送过衣,帮忙修路、建水窖、调解纠纷、发展产业;她迷过路、发过高烧、摔断过肋骨、旧病复发晕倒在路上,几乎每次家访完都要大病一场。说到底,这一切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教育。

自20__年华坪女高成立以来,这条家访路张桂梅一走就是12年,几乎覆盖全体学生,足迹遍布丽江市的一区四县,行程近11万公里——这更是一个个教育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扶贫要扶志,要让贫困家庭的精神起来才行,有一种追求、一种希望。孩子能够真正唤起他们积极生活的希望。”张桂梅说。

华坪女高结对扶贫的家庭有六家。张桂梅去送扶贫款,有一家怎么都叫不开门。她看见旁边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男孩,是这家的孩子,就让他把附近同龄的孩子都叫过来。张桂梅领着几个孩子一起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在那大山里,歌声飘出很远很远”。张桂梅对孩子的父母说:“你们的儿子这么优秀,不但会唱歌,还会学习,你们怎么能整天躲在家里?快把钱拿着,好好地供儿子读书。”后来,这家人真的开始做事了,给他们的扶贫芒果苗栽上了,一年下来家里挣了4万多块钱,因为他们“看见希望了”。

孩子是山里人的希望,教育也是一种希望。张桂梅说,这种希望让“教育扶贫比经济扶贫更彻底”。

“让山里的女孩能够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是摆脱贫困、改变命运最好的途径。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解决低素质母亲与低素质孩子之间的恶性循环。”张桂梅说,“实际上不只是三代人,而是直接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让山里人的命运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既是他们的工作,也是党和国家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他们不畏艰难险阻,面对贫困落后他们迎难而上,面对自然灾害他们勇往直前,不论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始终坚持在脱贫攻坚的一线工作,通过翻阅张小娟的事迹,可以看得出张小娟是有大爱的人,作为共产党员她时刻发挥党员模范先锋带头作用,对于工作认真负责,始终记得身为一名共产党员需要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这是共产党的榜样,是广大党员群众学习的模范。

英雄已逝,即使人民对张小娟有多么的不舍,她再也不会回来了,可是她的精神会一直传承下去,不光在舟曲县,她的精神在全国都会继续传承下去,党和国家不会忘记,人民也不会忘记,曾经有一群这样优秀的人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国家的富强,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年轻的生命,停格在了最美的年华。他们的初衷是认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会有很多事可做。源于对家乡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他们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投身民族地区的建设,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20__年6月开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逐渐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状态,而是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入党誓言,不忘入党初心,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

脱贫攻坚一直在路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__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正是因为无数的革命同志保持初心,保持热情,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燃烧自己的生命,才换来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的安居乐业。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了解了最美乡村教师林声进的先进事迹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那一心只为教育只为学生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震撼着我,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林声进老师集村级寄宿制小学的教师、校长、寄宿生管理员、保安员、炊事员于一身,可你万万猜不到他今年已经60岁了。他是80年代初的师范生,多才多艺,36年如一日坚守农村教学。家住山村的学生,放学须经过一条小溪,每逢下雨水位上涨,他都要亲自护送学生到家。中午,他看护学生午睡;晚上,他辅导学生功课;深夜,他遍查校内门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发烧了,牙疼了,他亲自带进城治疗。双休日,他将无人托管的留守孩子随身带回家。他像慈祥的爷爷关爱儿孙般地照顾着每一位学生,对亲人却亏欠了很多:因为工作,亲人病逝未能到场;因为工作,女儿剖腹产子仅通个电话……他的无私奉献,他的默默坚守,让他成为了学生口中的好老师,同事眼中的好榜样,深受学生家长们的喜爱。如今临近退休,他依然担任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和四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学生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爷爷老师”。

我也是一名教师,我们的教学环境和林老师的差距这么大,可他却用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态度和一种坚守,默默奉献着。在以后的教育职业生涯中,我虽然不能像林声进老师那么伟大,但我可以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们。

要教给孩子一滴水那么多知识,教师就要具有一桶水那么多的知识。所以,白天,我们不仅在学校上课,批改作业,处理一些班务,搞教研活动,还要抓紧业余时间外出听课学习,晚上回家还得备课,看书学习,查阅资料等,享受工作之余的悠闲的时候,我们还在为明天的的上课做准备,还在为某个学生的个体行为伤脑筋。是呀,可当我们看到学生的一丁点进步时,自己课堂教学闪现出一丁点火花时,工作得到同事、领导的肯定时,那种兴奋与激动是难以言表的,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人的一生虽然漫长,可记忆力和精力最黄金的时期却是有限的,现在的我倍感岁月的不饶人,眼看人生的黄金时间匆匆从脚下流过,如果还不努力学习,不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淀下一些经验的话,可能确实就要来不及了,所以,我想:现在辛苦点,累点,虽然会失去一些娱乐时间,但我会得到一笔人生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解惑授业的经验。天道酬勤,我相信只要辛勤耕耘就会收获丰硕的'成果,哪怕一颗青涩的小果,我也要为之努力奋斗,心里也觉得很甜。

“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我们要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我决心以“最美教师”为榜样,他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高德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2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看望报告团成员,向高德荣表示亲切慰问,对学习宣传高德荣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提出要求。

雷锋在日记中说:“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高德荣就是这样的一滴水、一线阳光、一颗粮食、一颗螺丝钉。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一些人眼里,高德荣并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扎根基层、心系群众,长期坚守在条件艰苦的独龙江畔,主动返乡扎根独龙江,全身心致力于家乡建设发展,一心扑在群众脱贫致富上。这种“舍小我顾大我,弃小家顾大家”的思想境界,的确感人至深。

高德荣曾任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长。身为一个厅级干部,他颇有些传奇色彩。他最珍爱独龙江的山山水水、喜欢穿一件“独龙族褂褂”、出行总是带着“n件宝”、经常住在老乡家里、三十多年几乎顾不上家……试看今日的官场,像高德荣这样无官气、“接地气“的官员还有多少?“一心为民的好县长”,高德荣当之无愧。

“见贤思齐焉”,弘扬高德荣精神、争做“四有”好干部,党员干部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践之以行。既要保持政治定力、坚守法律制度的底线,把清廉作为立身之魂,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老百姓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既要守纪律、讲规矩,学会为欲望设定底线,又要为官有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用实干苦干惠及群众。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怎样学习焦裕禄、杨善洲、王瑛、任长霞、高德荣的公仆精神、走好为政之路,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深思。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杨善洲老书记增强了自己的党性,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水平。杨善洲老书记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

1988年4月,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八万亩、价值一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

位于施甸县城西北边,距县城60多公里的大亮山,平均海拔2600多米。在这里你看不到一点树木的影子,只有一望无际的荒凉和空旷。杨善洲为什么要在这里建立林场实现他的绿色的梦想?一个曾和他在一起工作过的人深情地回忆说,杨善洲在施甸县当县委书记时曾徒步在大亮山走了20多天,大亮山的荒凉无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这个地方只有栽树,不然永远也富不起来。退休前他两次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当地农民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要在这片辽阔而荒凉的高原上,用他60岁以后的生命建立一个5万亩的绿色王国。

在杨善洲近40年的工作中,他一直两袖清风,勤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创先争优精神实质。“创先”在于他该安享晚年之时,毅然选择无私奉献国家;“争优”在于他扎根基层始终默默无闻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如果说将党的政策路线认真贯彻视为尽职,那么将当前的创先争优活动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就是一种优秀员的本质体现,显然杨善洲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做实事固然可喜,但能否将实事一做到底,并且甘愿选择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余热,则是一名优秀党员干部的“验金石”,所以坚持恒久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最终目的。每个领导干部都有退休离岗的时候,只有随时抱有杨善洲同志的那种坚定信念,创先争优活动的本质传承下去,有理由相信社会将会更加和谐富强,因为大家无形中把创先争优这个活动载体,作为自己勤廉履职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

我通过认真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之后,我觉得我们每一位新党员、老党员都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学习: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员的风采。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县主要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但从未为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作为捐资助学等捐献了出去。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人的浩然正气。

杨善洲同志穿着朴素的服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仍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一团火的激情,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

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出于对他几十年卓著成绩的褒奖和关心,省委曾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把“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一句话说得铿锵有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总之,学习杨善洲精神就是要始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自重、自醒、自觉、自励,实实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图虚名。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7月27日下午,**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了山西卫视播放的《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从报告团成员薛拉格作题为《我心中的彭云》,报告团成员徐晓圆作题为《怀念战友》,报告团成员宋贵作题为《口子梁人心中永不干涸的"蓄水池"》,特约记者作题为《让村民无限思念的当家人》,报告团成员彭丽丽作题为《爸爸,我的好榜样》的报告中,我们知道了:彭云同志任**市**县下喇叭乡口子梁村党支部书记22年,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山村,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22年来,彭云用责任温暖着小村百姓,用深情感染着一方土地,用无私挺起了大山的脊梁,用行动践行了一名农村共产党员的无私和忠诚。他是小村永远的村魂,他心碑上镌刻的是为民服务的一片深情!xx年12月5日,因高血压加上工作劳累导致脑出血,不幸去世,年仅51岁。

报告团成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深情讲述了彭云同志短暂而永恒、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舍小家顾大家,数十年为民解忧愁,一身正气系群众,百姓冷暖挂在心间的事迹感人至深,精神催人奋进。一个鞠躬尽瘁的优秀基层干部的形象,油然升起在大家心中。

报告会开始后,人们就被彭云同志的事迹紧紧地吸引住了,仿佛被报告团五位成员的生动感人、声泪俱下的报告带到彭云生前先进事迹的点点滴滴里而久久不能自拔。

一是彭云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收看报告会的人深受感动,大家都为失去这样一位优秀党员干部而痛心和惋惜。

二是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理想观念和生活目标有了很大的改变,用比较书面的说法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质的改变。为人民服务,成了一种过时的思想,甚至很多时候成为被人讥笑的老土的思想。可是,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彭云同志以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我们上了很有教育意义的一课。彭云的事迹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人都掉到了物质与享受中,不是所有的人都把为人民服务做为过时的思想扔得远远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把人生的理想和做人做事的目标都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

三是一致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向彭云同志学习,学习他"为了一村富,甘愿一家穷"的奉献精神,学习他把干事创业作为人生不懈追求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人生最高理想的无私精神,学习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是让自己经风雨而让别人见彩虹的崇高精神。彭云同志的事迹报告会,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激励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奋发有为,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一些不平凡的业绩来。

彭云走了,但依然留在他工作生活过的土地上的群众不会忘记他,他的精神感动着无数与他素不相识的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很有价值。

祝愿他一路走好!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近日,通过学习王胜同志的相关事迹材料,我了解到他植根于基层工作40年,用生命诠释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深刻内涵,用行动注释了一名村支书的爱岗敬业。40年来,他以自己踏踏实实的劳动、公而忘私的服务、家乡实实在在的发展向人民群众释放了一名村干部的高尚情怀,树立了一名新农村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树立起了基层党员干部的丰碑。

作为一名校长,要牢牢把握他的精神内涵,认真学习他的为民情怀、实干作风和奉献精神。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中更好改进作风、服务师生群众。要心中时刻装着师生,一切以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我要像王胜同志那样不怕苦,不怕累,身处基层,心系群众。尽量减少会议,提高办事效率,把上级的通知精神,用最快捷的方式传递下去。要关心我们教职工的疾苦,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教师就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还必须摒弃对权力、对私利的追求,一切只能以学校的长远发展,教师、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中心,体现“管理就是服务”,寓服务于领导和管理中,平等、友善、民主、宽容地对待教师,把师生当成学校的主人,在生活上多关心多引导,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校园将才更加和谐,才能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作为校长,要学习王胜同志的实干作风。在实际工作中,恪尽职守,反对形式主义,要以实实在在的态度贯穿工作始终。为学校发展,为停西口学区教育事业发展,谋思路,想办法,真正为群众的教育贡献力量,为学校做实实在在的事。抓好两支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要不断钻研教学理论,不断深入教学一线,要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积极参加教研组开展的教研活动,认真组织和带动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师生之中,了解师生所想、所需、所求,帮助教师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多听取同事、家长、社会群众对我们教育的呼声,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足,转变作风,一切以服务群众为中心,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旨。

作为校长,要把王胜同志作为对照学习的一面镜子,检查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自我改进。认真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忘我工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追求。工作中,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甘挑重担,勇于敢当,力求给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让我们以他为标杆,忠心向党,做一心为民的校长;以他为明镜,检视自身,见贤思齐、修身正己;以他为榜样,恪尽职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左xx,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个最基层的农村教师,却有一种奋勇向前的拼搏精神,从一个扫盲教师到拿到大学文凭甚至成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有一种不为名利所动的高贵品质,宁愿放下三次改行的机会,也要坚守艰辛清贫的教育工作岗位;有一颗“不是我所生,却与我更亲”的爱生之心。这些都源于他无私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这种蜡烛精神让一个普通的名字响彻中国,传遍教育界,成为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学习了左相平教师的先进事迹,我感慨万千,不断进取,坚守岗位,不为名利所动,爱生如子,这才是最崇高的师魂!同是教师,我深深为自我曾有过的抱怨感到羞愧,为自我曾打骂过学生感到后悔,这一次的学习让我改变了自我从教的想法,我不再把我的工作当做饭碗,而是作为事业认真去做,甚至当做国家、社会公益事业,只求付出,不求回报。我不再把学生当做获取绩效工资的工具,而是作为花朵去呵护,作为栋梁去培养。

我相信只要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有左相平教师的蜡烛精神,整个教育界必须满是辉煌!

11月14日,我校全体教师学习了盘县县教师左相平的先进事迹后,我感慨颇多,情绪很不平静,个性是他身上表现出的高尚道德风范,更使我感动不已。

他从教十年如一日,尽职尽责,呕心沥血,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用心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生活简朴、廉洁从教、克己奉公,言传身教,把自我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们的崇高品格和师德不仅仅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尊敬,并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像左相平这些诚实质朴的人民教师,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把自我的心血和力量献给教育事业,他们的身上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光辉。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我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务必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务必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他们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人,原先能够这样用心地对待工作和生活,能够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能够这样热情地帮忙别人……在当今冷漠、隔阂渐成风气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吗?能够想像,假如生活中处处有像郭力华这样的人,那我们这个社会,必将更加和谐,必将布满更多的温情,必将更有人情味,必将更让人留恋。

学习了左相平的感人事迹后,我深切体会到:一个人,原先能够这样用心地对待工作和生活,能够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能够这样热情地帮忙别人……我很感动,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让我重新熟悉了教师这份职业,在如今的这个工作岗位上,我想我就应用一份真挚的态度去对待,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尽微薄之力。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世纪60年代初,米楚林和李森科的遗传理论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国资料,学习了孟德尔和摩根的现代遗传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一代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终身学习,热爱和钻一线,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坚守岗位。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乐于奉献,振兴中国电力环保事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当他人阶梯的合作精神。袁隆平院士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以来,一直着眼大局,从困难出发,考虑全局,所以每次项目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合作攻关。

20世纪70年代,他将研究团队发现的野生材料毫无保留地分发给国内18家研究机构,加快了合作研究的步伐,使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迅速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应该有这种精神,团结协作,承上启下,倾听大家的声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一个合格的服务员,围绕整个公司和部门做决策,加强协调,开拓创新,全力以赴为项目服务好。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打造环保行业领先形象。最后要学习袁隆平院士的好品格,好作风,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自命不凡;他作风朴实,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体现了忧国忧民、造福人类、自强不息、勇攀高峰、勇于面对困难、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创新精神。袁隆平院士对事业的坚持和奉献深深激励了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企业员工,我们的名声并不显赫,我们的地位并不高尚,我们的收入并不富裕,但是我们从事的职业却极其高尚,所以我会努力实现我个人的社会价值。可以说,袁隆平院士的这种精神不仅激励了我们,也净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好地贯彻各级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开展各部门的工作,认真学习节能环保新技术和新知识,努力掌握全球环保领域的新趋势,拓宽知识面,以适应现代生产和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环保设备的质量,建设一个项目,一座丰碑。同时,还不如组织部门员工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开展员工文化体育活动,关心员工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以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为榜样,以各方面的标准,不断鞭策自己,提高自己,以求更大的进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xx年3月14下午,白云三中的刘芳老师在我校多功能报告厅做了一次让我感动的报告会,当我听到刘老师现在已经是失明了的,让我为之一振。可以想象她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克服多大的困难。

她和我们一样都是一名坚守在教育最前线的一名普通教师,但是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又有几个普通老师有呢,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特别是在眼睛逐渐失明后,还能把工作做得这样好,让学校领导,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和学生都不就感叹,她真的很了不起!可想而知,一个人突然失明后的无助和恐惧,而这些都没有吓倒刘芳老师,她吧这些都变成了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不断的'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更加受到教育,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吗。

我们如果不注意读书学习,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注意研究新问题,思想就会封闭,思路就会狭隘,在工作中也就拿不出新办法,出不了好主意,工作流于一般化,难以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像刘芳老师那样,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抓紧学习。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会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新的技术努力推进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并且要不断完善学习方法。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用刘芳老师的这种不断学习,无惧困难的精神作为我工作和学习的后盾,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扶贫工作个人先进事迹

抗疫先进典型事迹马__,___镇中心卫生院临床医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被临时抽调至我县__大酒店临时隔离点值班。

疫情期间,隔离酒店工作人员休假,她每天除了为隔离人员测量体温、症状观察、分发药品等医疗工作,还要负责配送三餐、消毒房间、垃圾分类处理等等。为了避免接触传播,她们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防护服穿在瘦瘦小小的她身上,几层穿下来把她包裹的像个大球。刚开始的她行动笨拙提着沉重的袋子,在三层楼之间穿梭,送饭、发放生活用品、打包垃圾,往往一天的工作结束,全身都能出好几身汗,里面的衣物都被汗水浸湿。最为辛苦的是,因防护物资短缺,避免更换,每天不敢喝水,不敢上卫生间。沉重的工作活生生的将她从一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瘦瘦小小的小女生变成了全能的女汉子。

因为隔离点采取封闭式管理,隔离人员精神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常常因为不能出门、生活条件不如家里、害怕生病等产生消极思想。其中就有一位被隔离的女士,作为集中隔离人员中的唯一一位女性,她的孤独可想而知,每天情绪低落不愿多说话,常常一个人发呆。马__立即发现了问题,故意找话题和她谈心,了解她的情况,告诉她把自己成好朋友。几天下来,那位女士人也变得开朗爱说话,还积极把自己所在的房间打扫的一干二净。后期她又听说新被隔离的陈某某怕冷,手脚容易冰凉,她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为陈某某提供了暖宝宝;陈某某思念家人,她马上与陈某某家人交流,为她带来家里做的饭菜;2月8日,是陈某某生日,她悄悄联系了她的家人,为她买了生日蛋糕,下午送饭的时候,将蛋糕默默放在门口,打电话让陈某某取饭,陈某某打开门,看到蛋糕,激动的落下了泪水,她说,这是她度过的最难忘的一个生日。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尽管疫情无情,但她总能在本职工作以外,体察到每一个人的需要,力所能及的满足他们,为冰冷的隔离添上了丝丝暖意。

隔离期间,同事们总有亲人来探望,带来了吃的用的,因为她的家人远在外地,没有办法来看她,她只能羡慕的看着别人,曾几次悄悄的留下了眼泪。她也只是万千医务人员中普通的一位,但她同样拥有那些在本次疫情献出生命的前辈们不怕牺牲、勇于奉献自己的精神。面对肉眼看不见的敌人,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她没有退缩,不惧危险、坚定信念,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期白衣战士的神圣使命,是勇敢的抗疫先锋、最美的白衣天使。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个人品质的一种根本体现,一个且有崇高品质的人,也同样有不错的道德素质。

道德和法律有相同之处,即都可以约束人。但道德对人的约束更多的取决于个人的品质。而法律对人的约束则是外在施加的,是一种强制性手段。因此,法律是制止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但同时也是一种治标的手段。而道德虽然不是制止不良风气的有效手段,但却是治本的手段。因此,整个社会不错风气的形成,最终需要每个人道德素质的提升。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今社会,权、钱、色等欲望让人们不惜做出重大的牺牲而做出违法的事。因此在全社会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道德观念深入人心,本身就是一个漫长和过程。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快这个过程。

本学期,学校安排我们认真学习了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使我有机会看到了很多品质高尚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用模范们的事迹对照自身的行为,我发现了我自身很多以前没有发现的.缺点,这让我大吃一惊,因为平时我的自我感觉是蛮好的,因为我是老师,我的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一发现让我深深感到“日三省吾身”是多么重要,更让我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是多么的有道理!的沃土上辛勤耕耘,上好晨会课、班会课、以及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时刻渗透思想教育,把道德教育的弦时刻绷紧。在这次全国性的学模范的过程中,让我们学生学得更多,更透。

扶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成纯光先生,不忘故土,情系家乡,心系教育,他扶贫助教的先进事迹主要表现在:

20xx年至20xx年为洪塘营瑶族乡中心小学捐资70万元兴建了一栋综合性大礼堂和硬化了1300平方米的操场;同时还捐赠了价值20万元的电脑和图书,用于改善洪塘营瑶族乡中心小学办学条件。

20xx年为洪塘营瑶族乡设立了助教助学奖,以后每年注入3—5万元资金,用于奖励扶助在本乡从教的贫困优秀教师;用于奖励扶助在本乡就读的贫困优秀学生和进步学生;用于奖励扶助在本乡就读后考入县重点中学和重点本科的学生。他设的这个奖推动了瑶乡教育的发展。20xx年又加注入4万多元。

20xx年4月份成纯光先生及家人荣归故里,莅临洪塘营中心小学和洪塘营中学指导工作,又捐给洪塘营中心小学1万元用于校园绿化。现种的桂花树已成活。我想再过几年,洪塘营中心小学将是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美丽校园。

情系瑶乡教育,让老师安居乐业。20xx年5月份。成纯光先生在电话中又问到了老师住宿情况。当得知有些教师在校无住房,又恰逢政府投资兴建教师周转房,于是,他又提出捐资近35万元用于建教师周转房。让老师在瑶乡能安心工作,愉快的工作。

成纯光先生以上此举志在育才兴德,倡导先进的教育方法,以期家乡名贤辈出,其行功不可没,需以示弘扬。立作榜样。

公司扶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xx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州人民政府授权的州级水利水电投资主体和国有资产管理经营主体。根据《xx州―州直和省驻文单位驻文军警部队定点挂钩扶贫攻坚联系点安排方案》、中共xx州委办公室xx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扶贫攻坚“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长效机制扎实开展“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水投集团2015年脱挂钩富宁县阿用乡阿用村委会转挂阿用乡那翁村委会林场村、那公村、那力村开展“挂包帮”“转走访”精准扶贫工作。在挂钩帮扶工作中,公司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广大职工积极响应,按照中央、省、州及公司制定的帮扶计划方案要求,认真做好“挂包帮”“转走访”和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把发展产业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脚踏实地,按照要求对扶贫点进行走访回访,实事求是的搞好精准扶贫,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措施并取得较好成效。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确保“挂包帮”“转走访”和扶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司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定点挂钩扶贫攻坚联系点“挂包帮、转走访”和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攻坚工作办公室,由公司常务书记主抓定点扶贫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认真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同时要求下属控股子公司―富宁县富水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积极配合开展扶贫工作,确保定点扶贫工作做到组织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为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公司非常重视对精准扶贫工作政策精神的学习,定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xxx省、州有关精准扶贫的会议和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求所有干部职工都明确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详细了解帮扶户生产生活情况、家庭人口住房情况等,认真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加强对省、州相关政策、方案等的'研究和学习,明确政策规定、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为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成效和顺利推进公司精准扶贫工作打实基础。

三、宣传发动,开展入户调查摸底,做好“挂包帮”“转走访”和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

1.为扎实开展好公司“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在公司主要领导的带领下,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多次前往富宁县阿用乡那翁村委会林场村小组、那公村小组、那力村小组开展走访调查和回访等工作,与33户结对帮扶的贫困家庭面对面、心贴心地进行了深入交流,掌握每个贫困户家庭收入来源,贫困程度状况,并分析致贫原因,了解脱贫致富需求及路径,为精准建档立卡、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做实帮扶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与挂包户开展访谈,提高帮扶责任人和帮扶对象对已采集信息的认知度。二是逐项填写《云南省遍访贫困户访谈问卷》。三是重点根据帮扶对象的致贫原因,制定因人因户帮扶措施和年度帮扶计划。四是开展座谈和政策宣讲,在公司主要领导的带领下,与阿用乡政府领导、村委会班子、村小组干部和群众多次召开了座谈,共同分析扶贫村及群众的致贫原因、共谋脱贫办法,按照一户一策,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

2.为确保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认真做好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州水投公司驻村工作队员按照工作流程,通过积极进村入户、查阅档案、走访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做好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做到农户实际信息、档案资料信息、系统数据信息“三统一”,并及时做好档案资料规范管理工作。通过识别筛查,8月,公司原帮扶的24户退出三户,新增了12户,挂钩村从林场村小组一个村增加为林场、那公、那力三个少数民族村小组共33户138人。当年12月底,公司上报新增因病致贫档卡户一户。

3.做好干部帮扶和工作落实。针对集团公司从挂钩帮扶林场村小组24户贫困户增加为三个村小组33户贫困户这一情况,公司为了区别不同村、不同户开展精准帮扶,重新进行了贫困户挂钩帮扶责任人的调整确定,加强了帮扶力量,安排集团一名班子成员主抓脱贫攻坚工作,除了按照规定派出工作队员以外,再另行新增了一名工作人员驻村,确保工作人员工作经费,以明确目标到位、落实脱贫措施到位、帮扶贫困对象到位、考核脱贫任务到位、巩固提升方法到位“五到位”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扶贫开发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公司脱贫攻坚有关措施和安排部署的落实,全力以赴开展帮扶工作。

四、制定帮扶方案,认真抓好落实。

1.结合扶贫点自然状况、“三农”工作等实际,各年度研究制定《xx州水利水电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摸底调查情况,力所能及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产业发展资金不足、出行困难、居住条件差、基础设施滞后等制约因素,重点解决脱贫致富的突出问题。2015、、20先后安排了11.56万元、14.55万元、3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道路保通、年节困难群众看望慰问等。每年安排资金用于帮扶贫困户种植杉树株,至年底止,集团公司共向每户档卡户发放袋装杉树苗6000株约种植25亩。2017年又提供油菜种子,安排每户种植5―10亩,为贫困户找到了今后增收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为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公司积极与县、乡、村级相关单位进行协商,商定以农户和政府为主,公司补助的办法,推动解决挂钩贫困户d级危房改造,自筹安排资金13.6万元支持农户新建住房,让每户群众得到10000块砖的建房扶持,在州县乡党委政府领导下,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至5月中旬,我公司挂钩帮扶的33户档卡户已有13户帮扶户完成新建住房主体工程建设,17户在建,三户完成地基开挖。

2.开展支部结对共建,积极做好党的互帮互建工作。结合《那翁村党总支与集团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互帮互建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各种硬件设施完善。为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公司安排资金5万元,支持配合在林场村新建党员活动室,保障党员、群众有学习教育活动场所。对村委会安排资金近10余万元,用于新建村内道路,保通村组道路,改善村委会工作条件等。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xx年3月14日,在校领导的组织下,全体教职工在多媒体报告厅聆听了一场感人的报告会,主人公是贵阳市白云三中的刘芳老师,刘芳老师是一名语文老师,后来因为生病失明,当上了一名心理老师,从角色的转变,身体健康的转变,生活习惯的转变,她从不同的角度述说了自己的蜕变,自己内心的发展。整个过程,让我感概颇多,归纳起来,我觉得习惯很重要,心态很重要。

有这样一句话:今日的你是你过去习惯的结果;今日的习惯,将是你明日的命运。改变所有让你不快乐,不成功的习惯模式,你的命运将改变,习惯领域越大,生命将越自由、充满活力,成就也会越大。成功有时候也并非想像中的那么困难,每天都养成一个好习惯,并坚持下去,也许成功就指日可待了。每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很容易,难就难在要坚持下去。这是信念和毅力的结合,所以成功的人那么少,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人说,上帝对人类最公平的两件事之一,就是每个人都是一天只有24小时。记得小时候曾经念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话,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所谓“一寸光阴”到底有多长,但是既然光阴与黄金相比,其价值昂贵也就可知了。那么如何利用好。每天这24小时,好好管理自己的时间,以求得最大的效用,这无论对个体或集体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

美国富兰克林时间规划公司的创办人海蓝密斯在其大作《打开成功的'心门》一书中提出十大自然法则:

1。掌握生活大小事——通过掌握时间而掌握生活。

2。确立核心价值——核心价值是自我实现和个人成就的基础。

3。排定优先顺序——当日常生活反映了你的核心价值,你就能体验发自内心的平静。

4。设定明确可行的目标——为达成重要目标,必须远离安逸区。

5。规划每日工作——每日规划做得好,时间宽裕效率高。

6。检视行为与信仰一致——行为是真实信念的反射。

7。改变行为以符合要求——当信念与事实相符时,需求就自然得到满足。

8。重新开信仰之窗——改变错误想法,克服负面行为。

9。以个人价值为依据——自尊必须发自内心。

10。在奉献中成就自我——付出愈多,收获愈大。

扶贫工作个人先进事迹

是怎样一块土地,孕育了申纪兰这样顶天立地的时代杰出人物?当地人告诉记者,地处太行山南段的长治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太行精神的孕育地。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长期在长治驻扎,长治还是闻名中外的“上党战役”主战场,朱德、彭德怀、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长期战斗和生活。长治人民浴血奋战,解放战争时期为国捐躯英烈达两万多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太行军民用不怕牺牲、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申纪兰所在的平顺县则有劳模之乡的美誉,曾出了申纪兰、李顺达、郭玉恩等多个劳模,“劳动发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平顺县的光荣传统。

“植入太行精神基因的红色西沟”,听到记者对西沟这样的表述,申纪兰笑着点头,“这样说合适。”

记者了解到,如今的西沟村,包括纪兰党性教育基地、李顺达故居、全国第一个互助组雕塑、金星峰等在内的一处处承载着红色记忆的景点,向游客讲述着这里的辉煌。下一步,西沟村还将对李顺达故居和当初建立第一个互助组的六户老贫农旧居进行恢复和修缮,结合乡村休闲、生态康养,整体规划西沟红色乡村旅游。

在西沟,说起申纪兰就不得不提李顺达。李顺达是比申纪兰还要出名的人。西沟村的名声远播正是从1943年李顺达成立的互助组开始的。这是全国第一个农业生产组织。在李顺达的带领下,申纪兰担任西沟“妇救会”主席和西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副社长,李顺达担任社长。她和李顺达也因此被并称为“西沟双杰”。

申纪兰告诉记者,“太行精神就是党的精神,人民的精神。西沟就是这么过来的。李顺达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带领西沟人民艰苦奋斗、劳动发家。西沟的吃粮问题、吃水问题、种树问题,都是在李顺达同志带领下解决的,大树底下乘凉的是我,他是创业啊。”

“一个共产党员,活着干,死了算。我年龄大了,办不了大事办小事,想办法和大家共同奔小康。在奔小康路上,像李顺达他们这些老劳模都看不见了,奋斗了一辈子没能看到小康社会,我就是代表他们看看小康社会。”申纪兰这坚定无私的话让人听了不禁动容。

老人将一生全部献给党的事业,从未为自己考虑,而且正是在李顺达、申纪兰等老劳模带领下,西沟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才越走越宽广。如今,仍健在的申纪兰也成为已逝去的那些老劳模的“眼睛”。申纪兰哽咽说,她现在任务还很重,还跟群众战斗在一起。望着还在热心介绍情况的申纪兰,记者一下红了眼眶,悄悄擦掉眼泪。

眼前的申纪兰仍豁达乐观。她拉着记者的手告诉记者,现在西沟人的生活条件改善了,村民的房子比她这个要好,李顺达的房子也就在旁边不远处。

扶贫工作个人先进事迹

是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二十几年来他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举止文明态度和蔼注重医患沟通耐心解答病人询问。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岗位纪律和操作规程。业务上精益求精工作上踏踏实实。为医院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和打造高质量的窗口服务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学习党的各项政策、路线、方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工作中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始终以满腔的热忱工作在医疗第一线。他深深懂得“学海无涯,医无止境”的道理,自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辛勤耕耘,不断学习。学习同行之间的先进诊疗经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诊疗技术及新的诊疗项目,及时掌握医学新动态。他凭着多年来的吃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韧性,埋头苦读业务书籍,翻阅杂志,撰写论文,白天认真做好医疗上的每一项工作,晚上加强业务学习丰富理论知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在业务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在工作中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带头学好业务知识。在临床教学中,他对下级医师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为人师表,对工作从不拖拉,经过多年带教,成长了一批年轻业务骨干,在医疗业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医院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他深知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有重大责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做到处处为患者着想。他长年坚持周六周日上班,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坚持亲自操作,认真为群众服务。每天上班就像上战场一样忙忙碌碌,没有歇息,真正做到上一分钟班工作60秒,把治愈病人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在工作中的他,甘于吃苦,体现了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美德。他经常说:金杯银杯比不上群众的口碑。由于针灸科就诊的老年人特别多,他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迎合老年人的心态特点,做到操作在手上、暖在人心里,让老年患者充分接受他、信任他。他不仅关心老年人的健康,更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他经常带领科室的医务人员到中小学校去进行义诊,给孩子们讲解预防疾病的各种知识,他生动的讲解,风趣的语言,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掌握了许多医疗卫生的知识,受到孩子们的认可,更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好评。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始终恪守职业道德,拒收红包及提成,不开大处方。他总是替患者着想,为患者开价格低,药效好的药。一次,一位患者拿着药品划价单疑惑的对他说:“医生,怎么才开十几块钱的药啊,这病能看好吗?我在别的医院最少也是几百块钱啊,你给我开点贵的药,比如„„,我不怕花钱。”耐心的对病人说:“你的病用这些药配合着针灸治疗就可以医治,你说的那些药都是很好的药,但是对你的病情没有什么好的疗效„„。”他就是这样为病人着想的。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他在业务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人民群众的好评,多次获得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科主任称号。

不负党的培养,不负群众的信任,不负病人的期望,把自己的心血、精力、智慧都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医疗事业中,这就是他始终不渝的执着追求,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刘永生一直扎根基层院系学生工作,对工作始终充满激情。他连续14年参加军训,每年都比学生晒得还黑,数不清的奖状无声地记录了他的汗水;每年校运会,他自始至终在赛场上为学生加油呐喊,创下了女生团体6连冠的骄人成绩。他要求自己每学期要和所带每名学生至少交流一次,14年下来已经数不清分享过多少学生的'精彩故事或化解过多少学生的烦恼。他执行周日晚点名制度从不间断,每个周日晚上都和学生在交流和活动中度过。常有人问他14年如一日对工作充满激情的秘诀,他说:"和学生在一起,就是和青春在一起,和快乐在一起"。

刘永生还追求创新。如他指导1998级学生实施团支部和行政班级分离设置,激发了基层团支部的活力,在20xx年全国高校团建会议上作交流。他1998年开始在数学系举行的"女大学生之星"评选活动,现已成为全校女生教育的品牌。他率先提出要加强男生教育并进行了探索。

刘永生同志14年来始终与学生同行,处处散发着激情与睿智,以思想引领学生,真正做到了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在辅导员这一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在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的今天,城镇社区和谐与否,已与每个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基于如此认识,20xx年,乌兰察布的和谐社区创建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兴和县也不例外。

全市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兴和县委、政府立即召开专门会议,决定从并不宽裕的财政挤出4000万元,对全县8个300平米以下的社区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改扩建。这其中,兴昌社区、马桥社区、幸福社区为重点改造社区。

一向有困难冲在前、有工作干在前的卢玉宝主动请缨,全面承担起了三个重点社区的改造工作。从此,他以"指挥员"和"战斗员"的双重身份,开始了在社区阵地建设主战场的"摸爬滚打".

规划设计、室内装修是做好社区阵地建设工作的关键。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类似工作的卢玉宝不禁开始犯怵。但在工作中从不认输的他,硬是凭着一股求胜的心劲儿,和他的团队一起,用创新与努力的叠加,最终把这两项工作做到了近乎完美。然而,透过这近乎"完美"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卢玉宝超乎寻常的付出。

为了让每个社区的便民服务大厅、书画室、棋x室、健身房、排练厅、日间照料室、阅览室、大讲堂等专项功能室布居更合理、特色更鲜明、装饰更温馨,卢玉宝请教了多位行家里手,制定了多个实施方案,召开了多次协调会议。期间,画图纸、跑材料,包括卸货他都亲自"上手".

"能少花一块,决不多掏一毛",这是卢玉宝在社区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的`不变遵循。兴昌社区在打造"邻里点击、亲情连接、知识冲浪、爱心绎站、就业导航"5个功能室时,按照原计划,室内装饰美化需要经费约5000元,为了尽可能节省用钱,卢玉宝决定变"实体店购材"为"网上购材",材料到货后,他和年轻的同事们一起,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装扮,结果,5个功能区只花了不到700元,就变得"容姿"漂亮、温馨如家。

为了省钱,卢玉宝还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和供货商讨价还价;为了省钱,卢玉宝和他的工作团队时常成为现场的装卸工,桌椅来了卸桌椅,玻璃来了卸玻璃,台面来了卸台面,图书来了搬图书……每天一身土、一头汗的卢玉宝,开始竟被不知情的社区"下夜"大爷认作打工的人。

在社区打造期间,每一个和卢玉宝共事的工作人员都不得不为他超乎寻常的认真劲儿所叹服:桌椅的颜色他要"挑"到最称心,所有"物件"的摆放都要最合理,甚至于一个已经挂好的led显示屏,他觉得再抬高1厘米可能感观会更舒服,他也一定要取下来重新再挂。同事们半开玩笑地说,玉宝打造这三个社区,比打造自己的家尽心百倍。

有付出定会有回报。

如今的兴昌、马桥、幸福三个社区,按照"一居一品"的要求,不仅规划设计有书画室、棋x室、健身房、排练厅、日间照料室、阅览室、大讲堂等专项功能室,同时还侧重不同的社会群体,专门为流动人口、空巢老人、待业人员、在职党员精心打造了"流动人口之家""老年大学""就业指导站""在职党员报道站"等专题功能区。

采访中,常来社区活动的居民拉着记者的手动情地说:"玉宝牵头为我们打造的这几个社区,不仅方便了我们平常办事,也让我们学习、娱乐有了好去处,我们还没来得及当面谢他,他咋就走了呢……闲下来想起他,你知道我们的心里有多难过吗?"。

居民们还告诉记者,生前,玉宝只要下班不是太晚,总要抽时间到他负责打造的社区里转一转、看一看。看看居民们还有啥要求?问问工作人员还需要啥帮助?如今因为缺了玉宝的经常"到访",社区内明显多了几分清冷,更平添了几分伤感。

"珍惜拥有,用努力赢得未来"。

公司扶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xx,中共党员,现年52岁,目前担任子长县妇幼保健所所长之职,自从扶贫工作开展以为就一直着手于子长县史家畔镇史家畔村的包扶工作。子长县史家畔镇史家畔村,原有贫困户9户共14人其中有劳动能力3户共6人,无劳动能力(兜底)6户共8人。在3月复核中剔除贫困户2户4人,新进增加4户计17人,现有贫困户9户共27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6户23人(3户12人未脱贫,3户11人已脱贫)无劳动能力(兜底户)3户4人(2户3人未脱贫脱贫,1户1人已脱贫)。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x_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询问贫困户身体情况并带领单位医护人员为其检查身体,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史家畔村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村组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乡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初的9户贫困户名单在村部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政府政策,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排除万难与相关单位协调,准备今年在史家畔村开展卫生改厕十几个,目前正在摸底,群众积极性普遍较高,今年计划主要在本村公路沿线新建卫生厕所,力争明年全村全面覆盖卫生改厕工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召回现住在县城的3个贫困户户主回村,组织工作对人员给五户申请对象在窑洞前进行拍照留档,完善易地搬迁相关合同的书面材料等。

三、维修和装备党员活动阵地。

给党员活动室赠送铁皮档案柜三个(价值1000多元),赞助元为党员活动室建炕、烟囱、更换破旧的牌匾和档案盒。并派遣妇保所一名职工长期驻守史家畔村以便及时了解村民的情况。

四、找准路子,鼓励贫困户再就业。

x_带领村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积极的为贫困户寻找再就业的机会。通过xx同_力蔡春福家庭,蔡春福在史家林平继续干环卫工,儿子蔡明明联系好去高速公路打工,现在工程还未开始,在家零时找活干赚钱。刘其恒家庭,儿子史宝红在洛川干粉刷工,近期一直有活干,刘其恒在杨家园则卖黑豆芽,给两个孙子做饭。

五、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x_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在每次走访过程中都注意培养贫困户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

目前x_正带领村“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今明两年,将重点实施两个项目,一是依托扶贫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例如农村卫生改厕等;二是实施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完善易地搬迁相关合同的书面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