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方向。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一起来看看有没有对你有所启发的地方。

乡村振兴个人工作心得总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统筹推进“无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2018年15期《求是》)。

国家社会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一个规律:“无商不富,无工不强,无农不稳”。农业作为一个国家最基础的产业,它发展的水平高低关系到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人民幸福度和满足感的重要指标。我国农村地区老龄化严重,缺少劳动力进行生产,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依靠科技创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道路。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人力投入过高。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打通了农村孤岛融入现代经济的通道,让偏远乡村同外部世界实现了历史性的互通。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技术手段,有效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现代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农民健康水平,新一代生物技术、新材料等的发展,为乡村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在农村创造一个让人才发挥才能的舞台,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深化加大农村人才体制的改革,出台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支持和鼓励我们的大学生、返乡农民工、成功人士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创业,鼓励他们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进行创新性的工作,能有效的激发出我国农村的内生活力。同时,也要培育一批有文化、爱科学、懂技术、敢创新的新农民,为农村生产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保障人力需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乡村振兴是一个伟大的课题,它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成功与否,关系到我们人民的根本利益,创新发展技术,打破常规思维,树立大局观念,埋头艰苦奋斗,相信我们一定会夺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

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心得总结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盘家村依托云台山景区,布局农耕示范区、民宿、农家乐等新兴旅游产业形态,因地制宜发展起了蘑菇、民宿、农家乐等产业项目。占地1200余平方米的蘑菇种植基地拔地而起,山区小蘑菇跨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村集体入股的“瑶山居”农家乐,开业仅3月收入超5万元,一条农文旅结合、产业引领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走了出来。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又是一名村支部书记,在乡村振兴建设中,不仅要严格依法依规办事,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成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当家人,同时,还要做到胸有情怀愿担当,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帮助群众解决好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汉屈群策,策屈群力。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5篇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心得总结,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个人总结参考

农业农村农民咨询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全然性咨询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进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定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进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国幅员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动身,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进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进展是第一要务。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完全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咨询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不管是解决农民就业依旧确保群众增收,都都需要以产业进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要实现产业兴盛,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进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

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进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由于受前些年农村进展“钞票景”不大的阻碍,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专门是缺少能人的咨询题,差不多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要紧生カ军。也要广纳明白科技、明白市场、明白法律、明白治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明白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增强农业进展的创新驱动力和农村产业进展以及经济社会进展活力。文化振兴是灵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人文之美。假如讲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是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真正的灵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全然。不仅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进城乡文化融合,爱护并传承好乡村文化,增加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进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及其产业。还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破解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进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究农村绿色进展之路。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

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雄伟靠的是地基牢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必须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xx大学是中国著名顶级学府之一,毗邻著名而又古老的西溪风景区的大学校园建筑别致、环境优雅、学风浓郁。在这里,我们深切感受了xx大学的“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学校精心安排的课程既有宏观理论,也有实践案例;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通过教授的讲课和参观中的交流讨论,使我们在学习境界上受到进一步的触动。

为期一周的学习当中,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聆听了各领域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与风采,老师们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境界得到一次大的提升,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此次现场教学的所到之处,无论是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还是特色小镇,都让我们实现了视觉上的冲击、思想上的碰撞。深入分析不难发现,xx的特色村镇建设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乡村管理民主、严谨。不管是村干部选拔还是村级组织负责人的任命都是“以德为先”,德是指在选拔村级负责人时把德摆在首要位置,一个人的人品好坏决定地方发展的好坏,当我们的乡镇还在强调通过成立村民议事会、乡贤会来治理乡村时,xx关于民主治理方面已经颇有成效。另外,在乡村治理上枫桥经验很典型,全镇设有近千个摄像头,所有信息每天通过网络平台逐级汇总上报,通过对上报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处理各种问题。比如出现乱扔垃圾乱排废水等情况,平台立即反馈给执法队,执法队可以快速出勤进行管制。二是业务办理公开、透明、快速。在xx的枫桥,有规模较大的综合办事大厅,综合了各个部门的业务工作,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办结”服务,公平透明,快速便捷,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态度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经济发展开放、包容、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在xx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各村的村党总支书记都是集中精力谋经济发展,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采用股份制的形式与企业共同经营,这种形式互惠互利,得到企业与群众的一致认可,许多群众纷纷选择返乡务工创业,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四是发展环境非常好。村级各项重大决策都是一起商讨决定,群众支持干部,干部支持领导,干群关系和谐,最重要的是,引导者确定方向,众多追随者一张蓝图干到底;内部、外部发展环境一片和谐稳定。

通过这次xx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也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作为永和乡的党委书记,怎样推动永和乡村振兴工作,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要抓好规划编制这个先导。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长远规划,稳步推进。要对照国家要求,结合实际,高标准编制永和乡村振兴具体行动规划,同时按照全县乡镇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形成我乡本土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做,一届接着一届干,确保干出成效。

2、要抓好人文环境这个基础。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而优美宜居的农村环境是吸引人的关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以“厕所革命”为契机,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美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永和,以旅游景点的标准建设永和,在全乡开展村庄景观美化、亮化活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站点建设,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打造生态宜居、生活便利的新农村。

3、要抓好产业发展这个核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做强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以打造“小水果”之乡为契机,大力发展永和生态休闲旅游农业。重点以冬枣、沃柑、猕猴桃、香瓜、西瓜、小水梨、湘莲、油茶等为主打产品,推动我乡传统农业向现代代农业发展。利用自然资源,以松柏、龙凤为中心,推动永和康养、休闲旅游业发展。以三和瓷业为龙头,利用现在工业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重点引进、扶持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按照“工旅结合”“农旅结合”“养旅结合”等思路,把永和的养生养老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休闲观光、健体康养等特色产业。

4、要抓好组织建设这个保障。没有党的领导,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要建强基层干部队伍,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吸引大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干部到村任职。栽好梧桐树,方可凤凰来。必须研究和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创新用人机制,把农村能人、贤人请回去、引进来、留下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要解决好基层干部问题,就要保障好村干部工资、医保、社保等经济待遇,着力提高政治待遇,激发他们立足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通过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使自己对乡村振兴战略有更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十九大报告首度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这一战略为当前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决策部署。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此次培训课程内容充实丰富,既有《新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解读》、《“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创新及应用》等理论学习,也有美丽乡村及特色小镇进行现场实地教学,围绕本次培训学习体会,结合目前我县农村实际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责任重大,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生大量生产、生活垃圾。工业、养殖业不断扩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又缺乏环保意识,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要留住绿水青山,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村环保意识;减少农村工业污染,鼓励循环经济,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加大环境污染惩处力度;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活污染源治理;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减少农药污染。农村环境治理重在建设,难在坚持,只有通过逐步完善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坚持守住了绿水青山,才是保住了金山银山。

二是充分运用大数据,把农业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最大优势发挥到极致。目前人们衣食住行已离不开互联网,依赖于互联网。一个品牌的成功,在品质保证的前提下,营销策划是打响品牌的关键,在大数据时代下,想网民所想,思网民所思,站在一个普通网民的角度来做宣传策划,戳中要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触。近年来,我县农产业搭上大数据后,发展迅速,宣传力度逐年提升,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可以查询到农产品的身份证,让消费者随时查询产品的生长过程,吃得更放心。围绕大数据引领和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实现了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实际运用,全面提升了我县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实现了农产品出口,远销俄罗斯、马来西亚、香港等。

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意义就是群众文化素养提高和生活水平提升。乡村发展必然要有兴旺的产业支撑,要因地制宜、要具有特色。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发展才能长久,经济才能带动发展。还要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使乡村更加互助发展。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让村民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要弘扬和传承优良的传统道德观,要把村规民约、村民自治整合起来形成治理有序的规范体系。要充分科学合理利用本土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改变生活陋习,邻里和睦,乡风文明,使农村成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文明和谐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只有提高人民文化素养、生活水平,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所在。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由此可见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重视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重点发展工业,并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制造大国”,但在农业发展上,投入较少,历史欠账太多。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整体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中央站位全局,适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我认为我党作为工农联合政党,始终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因为我党始终代表的是广大劳动阶级,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正是“初心之所在、使命之担当”。

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产业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近期,按照x市要求,我们和农业部门统筹谋划了一批乡村产业振兴重点战略项目,推进这些重大项目建设将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措施。对我而言,在今后工作中:一是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准确掌握乡村振兴内涵,真正深入基层了解农村工作;二是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做好扶贫帮扶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真正脱贫;三是尽心尽力为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搞好服务,尽快办理审批手续,为项目早日落地见成效作出应有贡献。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由此可见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重视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重点发展工业,并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制造大国”,但在农业发展上,投入较少,历史欠账太多。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整体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中央站位全局,适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我认为我党作为工农联合政党,始终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因为我党始终代表的是广大劳动阶级,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正是“初心之所在、使命之担当”。

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产业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近期,按照x市要求,我们和农业部门统筹谋划了一批乡村产业振兴重点战略项目,推进这些重大项目建设将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措施。对我而言,在今后工作中:一是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准确掌握乡村振兴内涵,真正深入基层了解农村工作;二是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做好扶贫帮扶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真正脱贫;三是尽心尽力为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搞好服务,尽快办理审批手续,为项目早日落地见成效作出应有贡献。

助力乡村振兴心得总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个人总结集合

xx大学是中国著名顶级学府之一,毗邻著名而又古老的西溪风景区的大学校园建筑别致、环境优雅、学风浓郁。在这里,我们深切感受了xx大学的“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学校精心安排的课程既有宏观理论,也有实践案例;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通过教授的讲课和参观中的交流讨论,使我们在学习境界上受到进一步的触动。

为期一周的学习当中,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聆听了各领域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与风采,老师们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境界得到一次大的提升,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此次现场教学的所到之处,无论是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还是特色小镇,都让我们实现了视觉上的冲击、思想上的碰撞。深入分析不难发现,xx的特色村镇建设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乡村管理民主、严谨。不管是村干部选拔还是村级组织负责人的任命都是“以德为先”,德是指在选拔村级负责人时把德摆在首要位置,一个人的人品好坏决定地方发展的好坏,当我们的乡镇还在强调通过成立村民议事会、乡贤会来治理乡村时,xx关于民主治理方面已经颇有成效。另外,在乡村治理上枫桥经验很典型,全镇设有近千个摄像头,所有信息每天通过网络平台逐级汇总上报,通过对上报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处理各种问题。比如出现乱扔垃圾乱排废水等情况,平台立即反馈给执法队,执法队可以快速出勤进行管制。二是业务办理公开、透明、快速。在xx的枫桥,有规模较大的综合办事大厅,综合了各个部门的业务工作,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办结”服务,公平透明,快速便捷,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态度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经济发展开放、包容、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在xx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各村的村党总支书记都是集中精力谋经济发展,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采用股份制的形式与企业共同经营,这种形式互惠互利,得到企业与群众的一致认可,许多群众纷纷选择返乡务工创业,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四是发展环境非常好。村级各项重大决策都是一起商讨决定,群众支持干部,干部支持领导,干群关系和谐,最重要的是,引导者确定方向,众多追随者一张蓝图干到底;内部、外部发展环境一片和谐稳定。

通过这次xx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也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作为永和乡的党委书记,怎样推动永和乡村振兴工作,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要抓好规划编制这个先导。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长远规划,稳步推进。要对照国家要求,结合实际,高标准编制永和乡村振兴具体行动规划,同时按照全县乡镇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形成我乡本土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做,一届接着一届干,确保干出成效。

2、要抓好人文环境这个基础。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而优美宜居的农村环境是吸引人的关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以“厕所革命”为契机,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美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永和,以旅游景点的标准建设永和,在全乡开展村庄景观美化、亮化活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站点建设,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打造生态宜居、生活便利的新农村。

3、要抓好产业发展这个核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做强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以打造“小水果”之乡为契机,大力发展永和生态休闲旅游农业。重点以冬枣、沃柑、猕猴桃、香瓜、西瓜、小水梨、湘莲、油茶等为主打产品,推动我乡传统农业向现代代农业发展。利用自然资源,以松柏、龙凤为中心,推动永和康养、休闲旅游业发展。以三和瓷业为龙头,利用现在工业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重点引进、扶持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按照“工旅结合”“农旅结合”“养旅结合”等思路,把永和的养生养老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休闲观光、健体康养等特色产业。

4、要抓好组织建设这个保障。没有党的领导,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要建强基层干部队伍,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吸引大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干部到村任职。栽好梧桐树,方可凤凰来。必须研究和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创新用人机制,把农村能人、贤人请回去、引进来、留下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要解决好基层干部问题,就要保障好村干部工资、医保、社保等经济待遇,着力提高政治待遇,激发他们立足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近期,我积极参与了县委举办的“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班”,再次深入系统学习习总书记“乡村振兴战略”,感触颇多,受益颇深、收获颇丰。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战略在课堂上,聆听了专题辅导,让我对县委“工业强县、杂技兴县”战略又有了深入感受。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党委书记,如何创造性地贯彻好、落实好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在加快实现“工业强县、杂技兴县”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党纪法律范围内主动破除制约乡村发展的条条框框,为创新松绑、为发展撑腰。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方位反思以前在农村农业工作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探讨破解乡村振兴瓶颈的举措,把讨论活动变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用讨论的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为乡村振兴想办法,不为不作为找理由的浓厚氛围,树立为干事者担当,为作为者负责的正确导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结合现场教学所去村庄,感悟最深的就是把政策用足用活。这恰恰是我们工作的一大短板,我们的习惯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执行者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读政策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贯彻落实政策的细则或举措,让政策更接地气,更服水土,而不是机械教条式的执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政策变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

三是资源上要激活。实现农民承包地经营权全部流转,股权化既保证了农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农民个体实际地块的界限,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纠纷,很好地处理了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极大地释放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经营。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政策,我们还未用足用活。其次社会资源。乡村振兴不是一部门的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统筹整合使用政府资源、统筹调动社会民间力量,引导企业资本参与。第三文化资源,如何借鉴融合,推动现有资源融入县全域旅游,盘活文化资源、增强文化底蕴、打响文化品牌,是未来一段时间我的主要工作目标。

四是责任上要担当。创新发展,先行先试,需要担当,就要大力传承弘扬敢打敢拼精神。一要有为群众为集体利益担当初心。二要有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愚公移山的恒心。三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天下为公的公心。这既是对干部个人的要求,也是对各级党组织的要求。

五是党建上要加强。党群服务中心是每个参观点最突出、最显眼的标志。“为集体操心、让群众省心、请组织放心”、“村庄发展快,要靠书记带;群众生活美,要靠班子领;火车开的稳,要靠党员撑”,处处体现了党员示范带头,服务群众的理念,体现了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中领导核心作用。任何一个美丽乡村的建设,都离不了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带动,只有强一个支部,才能促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要通过党建引领,不断强化“三基建设”,激活基层党委、农村党支部内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观能动性。一是要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增强领导农村工作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二是要坚持规划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典型引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前所未有的长远性和全局性,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引领作用。要始终坚持以各级相关文件精神为引领,根据农村实际,认真谋划乡村振兴发展。

此次培训让我们踏入南湖革命纪念馆,通过影像照片和实物资料,睹物、思人、品史。在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华民族最紧迫、最危险的时刻,为国家的自由民主、民族进步和繁荣富强,做出重大努力、牺牲和贡献的历史物证。我们更要以此次参观为契机,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锤炼自我党性,严格按照党的要求开展工作实践。

滕头村嵌在奉化与溪口之间的滕头生态旅游区,它以"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碧水、蓝天"绿化工程,形成别具一格的生态旅游区,在国内外颇享盛名。滕头村根据"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这一总体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牢固确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旅游业景点开发,把生态环境和村庄建设紧密相结合,实现村庄环境的持续优化。

实地参观学习余村,感受“绿水青山”发展之路。2019年8月15日,时任xx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余村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十多年来,余村作为“中国美丽乡村”的首批建设村,通过修编“村庄建设、村庄环境、产业提升”三项规划,坚持把“经营村庄”理念贯穿始终,突出规划引领、基础夯实、特色彰显,积极打造休闲产业的核心区。通过对中心村沿线立面改造,完善污水处理系统等举措,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深切感受到余村的发展变化——如何从一个尘沙漫天的靠采矿为生的自然村发展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的新兴旅游村庄。

通过学习,感受到我们村和他们的差距很大,结合本村实际,我们那些资源,条件,但是我们要发展村域经济,就要做好几点。一是,发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个村能否较好、较快的发展要看是否有一个团结、办事效率高、愿意帮助群众集体致富的党支部和村委会。团结就是力量,即使个人的力量是那么的微小,但一个团队的力量凝聚起来那是惊人的。一村的干部只要齐心向上、积极为群众谋实事、办好事,没有干不成的难事。二是,一个农村能否较好、较快的发展看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头人。我是一个村的带头人,要带领村域坚持绿色发展,将我村现有60余个林盘进行保护,林盘资源进行摸底核实,做好招商引资,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业。

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党总支书记,积极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倾情奉献自己的力量,热情的为党和人民服务,做一名称职的书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通过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使自己对乡村振兴战略有更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十九大报告首度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这一战略为当前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决策部署。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此次培训课程内容充实丰富,既有《新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解读》、《“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创新及应用》等理论学习,也有美丽乡村及特色小镇进行现场实地教学,围绕本次培训学习体会,结合目前我县农村实际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责任重大,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生大量生产、生活垃圾。工业、养殖业不断扩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又缺乏环保意识,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要留住绿水青山,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村环保意识;减少农村工业污染,鼓励循环经济,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加大环境污染惩处力度;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活污染源治理;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减少农药污染。农村环境治理重在建设,难在坚持,只有通过逐步完善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坚持守住了绿水青山,才是保住了金山银山。

二是充分运用大数据,把农业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最大优势发挥到极致。目前人们衣食住行已离不开互联网,依赖于互联网。一个品牌的成功,在品质保证的前提下,营销策划是打响品牌的关键,在大数据时代下,想网民所想,思网民所思,站在一个普通网民的角度来做宣传策划,戳中要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触。近年来,我县农产业搭上大数据后,发展迅速,宣传力度逐年提升,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可以查询到农产品的身份证,让消费者随时查询产品的生长过程,吃得更放心。围绕大数据引领和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实现了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实际运用,全面提升了我县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实现了农产品出口,远销俄罗斯、马来西亚、香港等。

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意义就是群众文化素养提高和生活水平提升。乡村发展必然要有兴旺的产业支撑,要因地制宜、要具有特色。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发展才能长久,经济才能带动发展。还要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使乡村更加互助发展。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让村民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要弘扬和传承优良的传统道德观,要把村规民约、村民自治整合起来形成治理有序的规范体系。要充分科学合理利用本土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改变生活陋习,邻里和睦,乡风文明,使农村成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文明和谐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只有提高人民文化素养、生活水平,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所在。

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如此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以上是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按照振兴乡村的要求,积极工作,带领全村百姓早日走上致富路。

通过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使自己对乡村振兴战略有更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十九大报告首度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这一战略为当前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决策部署。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此次培训课程内容充实丰富,既有《新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解读》、《“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创新及应用》等理论学习,也有美丽乡村及特色小镇进行现场实地教学,围绕本次培训学习体会,结合目前我县农村实际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责任重大,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生大量生产、生活垃圾。工业、养殖业不断扩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又缺乏环保意识,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要留住绿水青山,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村环保意识;减少农村工业污染,鼓励循环经济,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加大环境污染惩处力度;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活污染源治理;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减少农药污染。农村环境治理重在建设,难在坚持,只有通过逐步完善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坚持守住了绿水青山,才是保住了金山银山。

二是充分运用大数据,把农业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最大优势发挥到极致。目前人们衣食住行已离不开互联网,依赖于互联网。一个品牌的成功,在品质保证的前提下,营销策划是打响品牌的关键,在大数据时代下,想网民所想,思网民所思,站在一个普通网民的角度来做宣传策划,戳中要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触。近年来,我县农产业搭上大数据后,发展迅速,宣传力度逐年提升,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可以查询到农产品的身份证,让消费者随时查询产品的生长过程,吃得更放心。围绕大数据引领和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实现了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实际运用,全面提升了我县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实现了农产品出口,远销俄罗斯、马来西亚、香港等。

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意义就是群众文化素养提高和生活水平提升。乡村发展必然要有兴旺的产业支撑,要因地制宜、要具有特色。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发展才能长久,经济才能带动发展。还要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使乡村更加互助发展。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让村民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要弘扬和传承优良的传统道德观,要把村规民约、村民自治整合起来形成治理有序的规范体系。要充分科学合理利用本土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改变生活陋习,邻里和睦,乡风文明,使农村成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文明和谐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只有提高人民文化素养、生活水平,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所在。

此次培训让我们踏入南湖革命纪念馆,通过影像照片和实物资料,睹物、思人、品史。在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华民族最紧迫、最危险的时刻,为国家的自由民主、民族进步和繁荣富强,做出重大努力、牺牲和贡献的历史物证。我们更要以此次参观为契机,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锤炼自我党性,严格按照党的要求开展工作实践。

滕头村嵌在奉化与溪口之间的滕头生态旅游区,它以"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碧水、蓝天"绿化工程,形成别具一格的生态旅游区,在国内外颇享盛名。滕头村根据"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这一总体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牢固确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旅游业景点开发,把生态环境和村庄建设紧密相结合,实现村庄环境的持续优化。

实地参观学习余村,感受“绿水青山”发展之路。2019年8月15日,时任xx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余村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十多年来,余村作为“中国美丽乡村”的首批建设村,通过修编“村庄建设、村庄环境、产业提升”三项规划,坚持把“经营村庄”理念贯穿始终,突出规划引领、基础夯实、特色彰显,积极打造休闲产业的核心区。通过对中心村沿线立面改造,完善污水处理系统等举措,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深切感受到余村的发展变化——如何从一个尘沙漫天的靠采矿为生的自然村发展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的新兴旅游村庄。

通过学习,感受到我们村和他们的差距很大,结合本村实际,我们那些资源,条件,但是我们要发展村域经济,就要做好几点。一是,发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个村能否较好、较快的发展要看是否有一个团结、办事效率高、愿意帮助群众集体致富的党支部和村委会。团结就是力量,即使个人的力量是那么的微小,但一个团队的力量凝聚起来那是惊人的。一村的干部只要齐心向上、积极为群众谋实事、办好事,没有干不成的难事。二是,一个农村能否较好、较快的发展看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头人。我是一个村的带头人,要带领村域坚持绿色发展,将我村现有60余个林盘进行保护,林盘资源进行摸底核实,做好招商引资,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业。

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党总支书记,积极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倾情奉献自己的力量,热情的为党和人民服务,做一名称职的书记。

xx大学是中国著名顶级学府之一,毗邻著名而又古老的西溪风景区的大学校园建筑别致、环境优雅、学风浓郁。在这里,我们深切感受了xx大学的“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学校精心安排的课程既有宏观理论,也有实践案例;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通过教授的讲课和参观中的交流讨论,使我们在学习境界上受到进一步的触动。

为期一周的学习当中,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聆听了各领域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与风采,老师们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境界得到一次大的提升,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此次现场教学的所到之处,无论是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还是特色小镇,都让我们实现了视觉上的冲击、思想上的碰撞。深入分析不难发现,xx的特色村镇建设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乡村管理民主、严谨。不管是村干部选拔还是村级组织负责人的任命都是“以德为先”,德是指在选拔村级负责人时把德摆在首要位置,一个人的人品好坏决定地方发展的好坏,当我们的乡镇还在强调通过成立村民议事会、乡贤会来治理乡村时,xx关于民主治理方面已经颇有成效。另外,在乡村治理上枫桥经验很典型,全镇设有近千个摄像头,所有信息每天通过网络平台逐级汇总上报,通过对上报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处理各种问题。比如出现乱扔垃圾乱排废水等情况,平台立即反馈给执法队,执法队可以快速出勤进行管制。二是业务办理公开、透明、快速。在xx的枫桥,有规模较大的综合办事大厅,综合了各个部门的业务工作,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办结”服务,公平透明,快速便捷,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态度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经济发展开放、包容、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在xx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各村的村党总支书记都是集中精力谋经济发展,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采用股份制的形式与企业共同经营,这种形式互惠互利,得到企业与群众的一致认可,许多群众纷纷选择返乡务工创业,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四是发展环境非常好。村级各项重大决策都是一起商讨决定,群众支持干部,干部支持领导,干群关系和谐,最重要的是,引导者确定方向,众多追随者一张蓝图干到底;内部、外部发展环境一片和谐稳定。

通过这次xx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也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作为永和乡的党委书记,怎样推动永和乡村振兴工作,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要抓好规划编制这个先导。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长远规划,稳步推进。要对照国家要求,结合实际,高标准编制永和乡村振兴具体行动规划,同时按照全县乡镇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形成我乡本土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做,一届接着一届干,确保干出成效。

2、要抓好人文环境这个基础。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而优美宜居的农村环境是吸引人的关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以“厕所革命”为契机,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美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永和,以旅游景点的标准建设永和,在全乡开展村庄景观美化、亮化活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站点建设,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打造生态宜居、生活便利的新农村。

3、要抓好产业发展这个核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做强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以打造“小水果”之乡为契机,大力发展永和生态休闲旅游农业。重点以冬枣、沃柑、猕猴桃、香瓜、西瓜、小水梨、湘莲、油茶等为主打产品,推动我乡传统农业向现代代农业发展。利用自然资源,以松柏、龙凤为中心,推动永和康养、休闲旅游业发展。以三和瓷业为龙头,利用现在工业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重点引进、扶持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按照“工旅结合”“农旅结合”“养旅结合”等思路,把永和的养生养老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休闲观光、健体康养等特色产业。

4、要抓好组织建设这个保障。没有党的领导,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要建强基层干部队伍,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吸引大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干部到村任职。栽好梧桐树,方可凤凰来。必须研究和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创新用人机制,把农村能人、贤人请回去、引进来、留下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要解决好基层干部问题,就要保障好村干部工资、医保、社保等经济待遇,着力提高政治待遇,激发他们立足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xx大学是中国著名顶级学府之一,毗邻著名而又古老的西溪风景区的大学校园建筑别致、环境优雅、学风浓郁。在这里,我们深切感受了xx大学的“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学校精心安排的课程既有宏观理论,也有实践案例;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通过教授的讲课和参观中的交流讨论,使我们在学习境界上受到进一步的触动。

为期一周的学习当中,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聆听了各领域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与风采,老师们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境界得到一次大的提升,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此次现场教学的所到之处,无论是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还是特色小镇,都让我们实现了视觉上的冲击、思想上的碰撞。深入分析不难发现,xx的特色村镇建设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乡村管理民主、严谨。不管是村干部选拔还是村级组织负责人的任命都是“以德为先”,德是指在选拔村级负责人时把德摆在首要位置,一个人的人品好坏决定地方发展的好坏,当我们的乡镇还在强调通过成立村民议事会、乡贤会来治理乡村时,xx关于民主治理方面已经颇有成效。另外,在乡村治理上枫桥经验很典型,全镇设有近千个摄像头,所有信息每天通过网络平台逐级汇总上报,通过对上报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处理各种问题。比如出现乱扔垃圾乱排废水等情况,平台立即反馈给执法队,执法队可以快速出勤进行管制。二是业务办理公开、透明、快速。在xx的枫桥,有规模较大的综合办事大厅,综合了各个部门的业务工作,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办结”服务,公平透明,快速便捷,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态度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经济发展开放、包容、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在xx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各村的村党总支书记都是集中精力谋经济发展,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采用股份制的形式与企业共同经营,这种形式互惠互利,得到企业与群众的一致认可,许多群众纷纷选择返乡务工创业,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四是发展环境非常好。村级各项重大决策都是一起商讨决定,群众支持干部,干部支持领导,干群关系和谐,最重要的是,引导者确定方向,众多追随者一张蓝图干到底;内部、外部发展环境一片和谐稳定。

通过这次xx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也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作为永和乡的党委书记,怎样推动永和乡村振兴工作,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要抓好规划编制这个先导。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长远规划,稳步推进。要对照国家要求,结合实际,高标准编制永和乡村振兴具体行动规划,同时按照全县乡镇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形成我乡本土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做,一届接着一届干,确保干出成效。

2、要抓好人文环境这个基础。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而优美宜居的农村环境是吸引人的关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以“厕所革命”为契机,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美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永和,以旅游景点的标准建设永和,在全乡开展村庄景观美化、亮化活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站点建设,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打造生态宜居、生活便利的新农村。

3、要抓好产业发展这个核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做强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以打造“小水果”之乡为契机,大力发展永和生态休闲旅游农业。重点以冬枣、沃柑、猕猴桃、香瓜、西瓜、小水梨、湘莲、油茶等为主打产品,推动我乡传统农业向现代代农业发展。利用自然资源,以松柏、龙凤为中心,推动永和康养、休闲旅游业发展。以三和瓷业为龙头,利用现在工业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重点引进、扶持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按照“工旅结合”“农旅结合”“养旅结合”等思路,把永和的养生养老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休闲观光、健体康养等特色产业。

4、要抓好组织建设这个保障。没有党的领导,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要建强基层干部队伍,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吸引大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干部到村任职。栽好梧桐树,方可凤凰来。必须研究和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创新用人机制,把农村能人、贤人请回去、引进来、留下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要解决好基层干部问题,就要保障好村干部工资、医保、社保等经济待遇,着力提高政治待遇,激发他们立足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对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

13亿多中国人中,有着近10亿农民,农村成为了中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关系“幸福百姓”获得感的提升,关涉“美丽乡村”愿景的实现,关乎“乡土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社会变革的急剧转型,三农问题成为了我们心头难以放下的牵挂。“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乡村振兴已刻不容缓,而只有让人们愿意回、回得去、留得下,乡村振兴方有希望。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民必须富,让人们愿意回。乡村若是“梧桐树”,便会引来乡贤游子们这些“金凤凰”,正所谓“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乡村的振兴发展的对“城归”的引力第一要义就植根于农民生活的富足,从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社会治安、养老方面成为农民最为关心最为迫切的问题,只有为农民生活奠定坚实的生活保障,方才能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农民工返乡,又能够不断促进广袤乡镇百业兴旺,以创业促就业、增收入,从而打开了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从而又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村必须美,让人们回得去。农村是农民的家,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够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改变农村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还农村以“松月夜生凉,风泉满清听”的随意而居是游子们的虔诚向往。而当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块块土地;当生活垃圾玷污了弯弯清泉;当秸秆焚烧污浊了朗朗晴空,乡村的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直接影响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何谈夯实返乡回归之基?失去了乡村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质、安全的食品,乡村振兴就失去了游子们的青睐,就失去了永续利用的战略资源,何谈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才是乡村振兴的依托。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业必须强,让人们留得下。兴业致富是许多人逐梦的源动力,而守业安居则是广大农业经营者的定心丸。乡村留得住人才是乡村持续振兴发展的应有之义,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让“城归”留下创业守业的必由之路。当农业搭上“旅游+”的快车,乡村旅游便为乡村提供了“重塑”与“再生”的机会。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宁静致远,田园丹青的乡村旅游因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人们新的选择,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经济迈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将会有更大作为、更大担当,方能不断填充着乡村振兴的底色。

缘木求鱼不可取,竭泽而渔不可行。全民期待“美丽乡村”的今天,用富民之美给村民一个富足的生活条件,用生态之美给游子一个身心休憩的家园,用强业之美给城归一个勃勃发展的生机,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强业的多赢之路,才会实现乡村宜居安康的振兴之梦。

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按照当前三洲的实际,必须突出抓好“三头”:

在当前三洲的发展中,三洲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三洲的特色在于生态宜居。要实现乡村振兴和融入三洲建设,就一定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一要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过去,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应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二要深化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要靠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法宝就在于支部是核心,书记是带头人,村干部是服务员。发挥村干部模范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层组织主阵地。各基层组织要以抓好党建为引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宣传、善于引导,依法办事、规范治理,整合资源、借力发展,进一步地摸门道、找窍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争当基层发展的“领头雁”。作为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帮群众增收,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来解决难题,凝聚人心。当前特别是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三是要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作为村干部,不仅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点才节,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于处理村务,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成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当家人。同时,要做到胸有情怀愿担当,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帮助群众解决好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当前,三洲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造成部分农田丢荒,即使有耕作的也是一家一户分散劳动居多,只能基本满足自家日常生活,村庄空心化程度严重。乡村要振兴,必须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成立各种各样的农村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合作模式,将零散、分块租赁给散户的土地集中回收,引导农民通过土地入股、资金投入、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进来,鼓励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探索村委会以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直接有效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有条件的乡村,可以引进旅游开发公司依托村内山水自然资源、人文民俗风貌条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充分发挥乡村节庆、创意纪念品、文创民俗等吸引游客的特点,进一步整合业态、做大规模,使乡村旅游真正具有地方特色;要注重促销,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影响,吸引客源,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地方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户发展农家乐,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给予全力帮助与指导,发展一家,巩固一家。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振兴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农民不再珍惜传统文化:无论是拜金主义盛行,传统价值观念扭曲,还是不良风气的传播赌博、天价礼金等恶习的侵染……现实的乡村无法安顿农民的灵魂,进而也无法安放一个有五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灵魂。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振兴乡村文化需开展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才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当下,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滞后,“好山好水好无聊”,是回乡青年的调侃,无疑是对部分农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时代节奏的生动反映。在感慨农村春节“千家万户搓麻声”时,其实更应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间,无论是传统庙会节庆活动,鼓励开展秧歌、社火等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还是各乡各镇自导自演新潮“村晚”,结合地区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才能驱动乡村优秀文化精神的再现与重塑。

振兴乡村文化需丰富文化内容。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民对农村文化活动的认同和参与呈现显著差异。当下,大多数农村地区老年文化活动比较红火,却忽视了青年文化活动。很多80后、90后不愿意留在农村,不仅是因为城里收入高,而且是因为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对他们有着巨大吸引力。如何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紧迫课题。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搞“大锅饭”,只有区分不同群体,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才能使优秀文化内化于农民心中,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实践。

振兴乡村文化需建设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文化发展载体,是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的依。在当下纷繁复杂的思潮中愈发凸显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农村基层文化场所建设仍然十分滞后。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图书、报刊来源有限,部分科技、法律书籍内容陈旧,书籍的种类比较单一,特别是贴近农民实际的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较少,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农家书屋已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为数不多的亮点所在。文化场所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基,是文化活动开展的依托。故而,应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乡村文化发展筑牢根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愿景,不仅仅是好山好水,乡愁之中更应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农村文化的根脉需要传承,记忆需要留续,用文化振兴,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家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全文

按照调研通知要求,现将我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等工作有关情况作以汇报。

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林甸县幅员面积3503平方公里,下辖5镇3乡3个林牧苇场,83个行政村,549个自然屯,总人口2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0.5万人。全县耕地230.5万亩、草原152万亩、芦苇34.2万亩。境内有天然湿地69.7万亩,是国家扎龙自然保护区重要组成部分。地热资源丰富,静态储量达1810亿立方米,属国内特大型中低温地热田,是全国首个获得国土部授牌的“中国温泉之乡”。

近年来,我县坚持抓扶贫、上项目、调结构、惠民生,全力构筑跨越振兴发展新优势,县域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_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1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4%和4.7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亿元,同比增长9.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17503元和8591元,同比分别增长6.4%和12.8%。

20_年,投入9082.7万元,改造农村危房9251户,其中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1258户,除动态调整后新增6户外,全县贫困户全部住上了“安全房”。三年来,累计投入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4亿元,改造农村危房19756户,占农村有人居住存量危房的93.1%。220_,投入3.34亿元,实施农村道路硬化工程476.2公里,其中,贫困村道路351.9公里,农村道路环境明显改观。此外,农村宽带网络、广播电视、文化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前达到国家脱贫退出验收标准。扶贫政策落地见效。累计发放“雨露计划”各类教育扶贫政策资助资金383.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706人次。减免垫付医疗费用1360万元,受益贫困人口7064人次,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率、家庭医生签约率均达到100%。县财政投入123.6万元,按照医疗保险参保缴费60%比例,给予贫困人口缴费补贴(即个人缴纳104元,政府资助156元);投入254.1万元,为贫困人口购买个人补充医疗保险,在扣除“三重医疗保障”后,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0%以上。符合条件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乡村振兴有序实施。20_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我县积极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累计统筹资金11600万元(市投4000万元、县投5046万元、乡村自筹2554万元),在鹤鸣湖镇、宏伟乡两个试点乡镇,大力实施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的乡村振兴工程。其中,投入3168万元,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水田开发等产业项目5个,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投入8432万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8个,配套乡镇卫生院诊疗设备14台,硬化村屯道路108.3公里,绿化村屯26个、栽植树木6.9万株,安装路灯244盏、艺术围栏4.2万延长米,铺装人行道1.9万平方米,硬化排水沟1.2万延长米,改造室内厕所67个,组建了村屯保洁队伍,购置了保洁设备,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观。

——产业质效稳步提升。20_年,立足产业升级,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项目引领,稳步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落实优质玉米100万亩,新增水田2万亩(总量38.7万亩)、大豆6.9万亩(总量29.36万亩),杂粮杂豆等经济作物及饲草饲料作物种植规模达51万亩,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粮食总产实现98.25万吨。巩固提升畜牧业,奶牛规模牧场达31处,存栏奶牛5.6万头,规模牧场数量、交售商品奶量及鲜奶质量位居全省前列。林甸牧原年出栏3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一期、乐尔年加工1000万只肉兔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全年实现畜牧业增加值13.2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51.8%。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新建续建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9个,建成投产15个;引进汇恒鲜食玉米深加工及速冻果蔬等项目20个,总签约额62.2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8.13亿元;发展总部经济29家,实现税金2249万元;规上企业达到11家,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38亿元,同比增长50.8%;规划投资1.5亿元,启动园区道路、电力、排水、供热等基础建设,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入驻项目14个。持续壮大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以温泉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建成4a级景区4个,20_年接待涉旅游客280万人次,实现收入1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1%和55.6%,其中:接待温泉游客175.23万人次,实现收入3.06亿元;接待俄罗斯游客1.92万人次,实现收入5683万元。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营,建成村级服务网点67个,实现交易额3303万元。

——民生事业持续改善。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落实基础保障。20_年,城镇新增就业1705人,职工“五险”扩面3933人;完成城镇低保复查4244户4639人,清查后城镇低保940户1417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等各类救助资金3814万元;完成重度残疾人类别等级重新审核工作,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397万元。发展文教卫生事业。20_年,投入3532万元,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25个,全力以赴迎“国检”;完成县妇幼保健院和3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城乡医疗诊疗能力有效增强,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和黑龙江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建设基层文体广场25处、全民健身场地2处,林甸龙江剧艺术中心获评全国优秀基层院团。保障基本民生。投资3232.2万元,完成城镇自来水厂升级改造,新建改建城区供水管网130公里,自来水水质不优、供水时间不足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20_年重点工作安排。

20_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工作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产业项目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积极助力大庆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奋力开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

(一)补齐脱贫短板,决战脱贫攻坚。20_年是我县“脱贫摘帽年”,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对照“两不愁三保障”、“三通三有”等脱贫退出标准,进一步查缺补漏,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坚决完成户退出、村出列、县摘帽目标。计划剩余1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68户2248人实现脱贫,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82%。一是继续推进“四个一”产业扶贫工程,多元增收促脱贫。向“稳产田”要效益。依托汇恒鲜食玉米、昌林木耳等产业项目,大力发展鲜食玉米、吊袋木耳等种植基地,扩大贫困户订单种植促增收。向“特色养殖”要效益。对剩余1449户贫困户实施“托牛入场”扶贫,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支持贫困户参与肉兔养殖,发展胶原驴养殖,提高养殖效益促增收。向“稳定就业”要效益。加强技术培训,拓宽用工渠道,通过设立光伏扶贫电站维护、村屯保洁员等公益岗,积极稳定就业促增收。向“多种经营”要效益。积极发展粘豆包、大煎饼等传统加工业,扩大庭院果蔬种植和狮白鹅养殖规模,依托电商平台,拓宽营销渠道促增收。二是巩固提升基础设施,补齐短板促脱贫。深入开展“回头看”、补短板。加快贫困村道路建设,计划硬化贫困村村组内道路215.6公里,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完成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569户,确保农村困难群体危房改造圆满收官。加强安全饮水工程后续管理,制定和完善运行管护机制,做好设备运营、维护管理工作,确保工程管得好、长受益。完成乡镇卫生院达标建设,逐村核查宽带网络、广播电视、文化设施、卫生室等达标情况,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脱贫退出验收标准。三是落实落靠扶贫政策,强化保障促脱贫。落实教育扶贫政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无一人因贫辍学失学;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在“三重”保障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商业补充保险,防止因病致贫返贫;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确保低保线和扶贫线紧密衔接;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落实贫困户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跨省外出务工交通补贴、小额人身保险等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四是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发挥效益促脱贫。按照20_年涉农整合资金确定的项目,组织好项目的评估论证、手续办理、推进实施工作,落实好项目承载企业与贫困户、贫困村利益连接机制,确保收益用于支持贫困户增收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盯紧看牢扶贫“钱袋子”,严把“资金安排、项目实施、项目验收、资金拨付”四个关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资金使用高效,让贫困群众共享脱贫攻坚成果。

(二)推进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认真落实《大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六清两化一改”行动方案》,按照“干净、整洁、有序”要求,在剩余6个乡镇,全面实施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的乡村振兴工程,为“脱贫摘帽”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围绕“一路一带一院一体系”,按照以路为中心,向两侧延伸整治的工作思路,计划投资3.03亿元,实施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项目131个,其中,使用涉农整合资金的项目73个、1.8亿元。一是围绕“一路”实施“硬化”工程。利用好涉农整合资金,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以贫困村为重点,以非贫困村为补充,计划实施道路硬化工程462公里(其中非贫困村道路205.2公里),让农村群众全部走上“硬化路”。同时,清修边沟8.6万延长米,铺装步道板6200延长米。二是围绕“一带”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因路制宜,在乡村道路两侧,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花则花的原则,积极打造乔灌结合、花草搭配、层次多样的绿化带,计划绿化道路446公里。同时,在重要路段实施“亮化”工程,安装路灯3182盏。三是围绕“一院”实施“美化”工程。通过安装庭院围栏(5.3万延长米)、规范简易围栏、推广生态围栏,解决农村庭院围栏参差不齐问题。动员农户规范农具摆放、柴草堆放,打造整齐美观“农家院”。加大对无人居住的破旧危房以及残垣断壁、灰堆土堆的清理力度,腾出空间,鼓励和引导农户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和栽花种草,积极打造“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实现庭院“美化”。四是围绕“一体系”实施“净化”工程。进一步完善政府投入引导与村民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农村保洁体系,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建立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借助省林草局500个生态护林员扶贫公益岗补助资金和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等扶贫产业项目收益,确保每个自然屯至少有一名保洁员。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调动群众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良好习惯,在确保自家庭院整洁的基础上,实行门前“三包”,即:包环境卫生、包绿化管理、包容貌秩序,打一场人居环境治理“人民战争”。同时,要坚持因户制宜、实用为主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将农厕改造与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采取集中建设和分户改造等途径推进厕所革命。

(三)强化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20_年,我们将认真落实全省“招商引资年”工作部署,深入实施“三百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项目增效年”行动,进一步优环境、广招商、建项目,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提升脱贫攻坚支撑力。一是抓招商引项目。围绕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借助国家贸促会包扶优势,在市里出台抓招商促发展八条措施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林甸县促进项目发展十条指导意见,通过以商招商、载体招商、产业链招商、政策招商,力争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5个、超5亿元项目1个,引资额达到35亿元。目前,全县新引进伊利液态奶生产基地、汇恒鲜食玉米等招商引资项目11个,签约额36.14亿元。此外,在17个意向招商项目中,纳入市里“百项谋划招商”行动的超亿元主导产业链招商项目7个,其中,哈尔滨博能环保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中青旅林甸冰火寒地国际温泉城项目近期将进行深入洽谈,研究制定前期手续办理的时间表、流程图;金融产业服务中心项目已通过省金融办审批,计划6月开工建设;牧原饲料厂和育肥猪厂两个项目已经完成选址,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力争4月末开工建设;润琦6000头奶牛标准化养殖场投资2.5亿元,4月末开工建设;华邦生物质发电项目正在办理开工相关手续,5月全面开工建设,确保完成市里下达的50%签订合同,20%开工建设或具备开工条件的任务目标。同时,强化政策引导,积极对接服务,争取伊利饲料加工、德汇科技植物纤维环保产品(台资)等10个投资额度大、创税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尽早落地。二是抓服务扶项目。实行“定向跟进、跟踪服务、全程包保”项目推进机制,推进“百企提质增效”行动,稳步提升伊利公司安慕希、金典等高端产品产能,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加大对同禹药包、康丰科技等规上企业扶持力度,重点培育乐尔、博奥等一批临规企业尽快达产达效,在今年年初新晋5家规上企业的基础上,力争年底前再有5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000万元以上。三是抓开工建项目。按照全市“百项开工建设”工作的总体安排,今年计划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16个,目前,伊利液态奶、宏福现代农业(2号棚室)、汇恒鲜食玉米、牧原生猪、昌林木耳、润琦奶牛6个项目已经开复工,开复工率达37.5%,完成投资19256万元。在市级推进的3个项目中,伊利液态奶生产基地项目(省百大项目)各项手续均已办理完毕,4月4日正式开槽奠基,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及设备采购,今年力争完成11万平方米加工车间主体及其它土建工程;宏福现代农业(2号棚室)前期手续全部办结,番茄筛选及精深加工项目已完成部分场地平整、打桩及部分桩头预埋等工程建设;昌林工厂化木耳菌包项目已于3月末完成设备调试进入试生产阶段,目前正在实施厂区内道路、绿化等配套工程、安装养菌车间设备,完成总工程量的70%。在县级推进的3个项目中,汇恒鲜食玉米精深加工及速冻果蔬项目已完成生产车间框架结构安装及办公楼基础工程,正在进行生产车间、冷库建设及生产线设备安装;大庆康鑫粮食加工项目已完成前期手续办理,正进行场地平整,预计4月15日开工建设;大庆宏福食品加工项目正在办理项目前期手续,预计4月25日开工建设。四是抓园区聚项目。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污水处理厂项目,实施天然气管网、标准化厂房等工程,完善道路、供热、供电、路灯等配套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拓展园区产业板块,启动花园化工产业园(b园)建设,承接石油石化、轻工制造项目。创新运营模式,理顺体制机制,优化整合资源,构建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功能协调的园区发展新格局。

(四)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发展质效。20_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优结构、强指导、抓生产,确保农业农村工作打好底、开好局。一是持续调优种植结构。借助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等项目,新增水田10万亩,总量达到48.7万亩;扶持汇恒公司、润琦集团、辽百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扩大鲜食玉米种植3万亩;借助昌林木耳菌包项目,探索推广吊袋木耳种植,推动木耳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油桃、绿色蔬菜等特色种植项目,推动棚室经济规范发展;鼓励发展杂粮杂豆、果蔬、饲草饲料等特色种植,确保面积稳定在55万亩。二是巩固提升畜牧产业。推动奶牛牧场提产扩能,政府投资1.1亿元,为16个奶牛牧场新购进口奶牛6500头,加强管理,提高单产,实现日交售优质商品奶700吨,年底达到800吨。依托乐尔肉兔项目,在花园镇和四合乡分别建设一处年出栏600万只和300万只的肉兔养殖产业园区。同时,鼓励支持农户利用原有奶站、闲置房屋从事肉兔养殖,整体推动肉兔产业繁育、养殖、加工各环节融合发展。支持牧原集团实施生猪养殖二期项目建设,建设年产30万吨中心饲料厂、40万头育肥猪场,谋划建设年加工200万头生猪项目,打造生猪全产业链,发展壮大生猪产业。三是培育壮大经营主体。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建市级规范社5个,省级规范社2个,新增合作组织20个,拉动土地流转20万亩。加大杂粮杂豆、优质水稻、温泉果蔬等优势产品品牌培育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林甸特色、市场冲击力强、信誉度高的特色品牌。四是深入实施农村改革。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和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合理测算调整农业水价。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依托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引导各类农村产权规范有序流转交易,提升农民增收空间。

(五)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民生实事,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健全保障体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1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加大救灾救济、临时救助、优抚安置等工作力度,确保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比例达到40%,新建康养服务中心1处,提高社会救助能力和救济水平。办好民生实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收尾工作,确保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深入开展县域医共体创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加强文体设施建设,提升文化阵地建设水平,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推进城市供水管网二期工程,实现城市规划区供水管网全覆盖。实施电网升级改造工程,确保110千伏林南变电站如期投入运行。加快城区23个废品收购站整体移址搬迁工作,规范经营秩序,改善城区环境。完成县客运站移址新建项目,增强客运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公安、交通、城管平台共用、数据成果共享。

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着眼全年,立足当前,全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一是全力保障备春耕。今年备春耕所需的4.6亿元资金已基本筹集到位,农机设备全部完成检修,储备的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各项物资4月中旬可全部下摆到位。同时,强化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教育和引导农民科学选种,杜绝越区种植。针对今年抗旱形势,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检修,积极协调北引增调水量,全面做好抗旱准备。水稻育秧工作已经全面开展。二是做好“大棚房”清理整治后续收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我县“大棚房”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683个“大棚房”全部整改到位。按照3月31日全省“大棚房”整治工作总结会议提出的力量不减、排查不停、整改不断、督导不止、生产不误的要求,通过拉网式“回头看”,我县“大棚房”整治实现无遗漏、无死角,全部达到了“四净一露”标准,适耕地块全部达到待耕状态。目前,正在按照市“大棚房”迎国检会议要求,对照验收标准,逐条逐项进行自查自检,查缺补漏,确保顺利迎国检。同时,积极谋划林甸镇木耳扶贫产业园等城市生态农业项目3个,确保棚室经济规范可持续发展。此外,严格落实常委包乡镇责任,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大棚房”整治信访苗头,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隐患,确保平稳完成整治工作。三是全力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深刻汲取明水交界草原火情教训,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森林草原防火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在宣传教育上,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宣传形式,营造良好防范氛围;在火源管控上,进一步细化县、乡、村、屯四级网格化管理,特别是针对草原防火,严格落实野外用火报备审批制度,与相邻县区建立草原防火联防联动机制;在隐患排查上,成立了4个督查组,深入开展“拉网式”“扫荡式”火灾隐患排查,对查出的隐患逐一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整改,同时聘请群众火情监测员,随时发现火情,第一时间报告;在应急处置上,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完善火情报告反馈机制,严格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值宿制度,强化大风天气预警预报。四是实现首季“开门红”。一季度,我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亿元,同比增长10%,与任务指标持平;规上工业增加值9915万元,同比增长47.8%;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同比增长5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5亿元,同比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962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1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和15.3%,均超额完成首季“开门红”任务指标。五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完善信访维稳网络建设和矛盾纠纷预警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维稳责任,严肃信访工作纪律,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工作制度,力争第一时间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

三、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尽管林甸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由于基础弱、底子薄,本级财力有限,一些问题仅靠自身难以解决,恳请市里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一)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近两年,我县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加大投入、集中攻坚,基本补齐了贫困村基础设施“短板”。但是,受限于涉农整合资金只能用于贫困村,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建设相对滞后,如不尽快解决,势必会影响脱贫退出考核。目前,我县仍有26个非贫困村205.2公里村屯道路需要改造,资金约1.2亿元;正在实施的农村环境整治需资金约2000万元,恳请市政府参照去年试点乡镇投入标准,给予乡村振兴乡镇1.4亿元资金支持,以彻底解决非贫困村道路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缺口问题。同时,除“四类”重点对象危房外,我县还有1458户常年有人居住危房(一般户)需要改造,需改造资金2916万元。此外,为保障脱贫退出考核,按照20_年底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建设和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100%达标的要求,我县计划投入3611万元,实施农村垃圾转运处置项目,为乡镇卫生院采购设备45台件,资金缺口3043万元。

(二)关于园区道路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县加大投入力度,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园区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建设,仍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长庆路和林长路是通往园区的交通要道,近年来,入驻园区的企业逐年增多,但是,这两条道路路面过窄,且部分路段有破损,一定程度制约了园区招商和项目建设。因此,亟需对这两条道路进行拓宽改造,需资金约3.4亿元。

(三)关于飞地项目分税方面的问题。由于我县没有铁路运输线路,原计划引进投资15亿元的30万吨玉米制酒精项目,采取飞地经济方式落户市高新区林源工业园区。由于该项目使用了我县玉米制酒精项目指标,经协商,高新区同意与我县分税,恳请市政府予以批准。

(四)关于棚室接续生产方面的问题。为巩固“大棚房”整治工作成果,推动棚室经济规范可持续发展,依托昌林木耳产业项目,计划投资1400万元,在林甸镇和平村、创造村,东兴乡红阳村建设木耳种植棚室140栋,打造木耳扶贫产业园,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恳请市政府予以支持。

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心得总结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_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个人总结范文

此次培训让我们踏入南湖革命纪念馆,通过影像照片和实物资料,睹物、思人、品史。在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华民族最紧迫、最危险的时刻,为国家的自由民主、民族进步和繁荣富强,做出重大努力、牺牲和贡献的历史物证。我们更要以此次参观为契机,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锤炼自我党性,严格按照党的要求开展工作实践。

滕头村嵌在奉化与溪口之间的滕头生态旅游区,它以"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碧水、蓝天"绿化工程,形成别具一格的生态旅游区,在国内外颇享盛名。滕头村根据"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这一总体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牢固确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旅游业景点开发,把生态环境和村庄建设紧密相结合,实现村庄环境的持续优化。

实地参观学习余村,感受“绿水青山”发展之路。2019年8月15日,时任xx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余村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十多年来,余村作为“中国美丽乡村”的首批建设村,通过修编“村庄建设、村庄环境、产业提升”三项规划,坚持把“经营村庄”理念贯穿始终,突出规划引领、基础夯实、特色彰显,积极打造休闲产业的核心区。通过对中心村沿线立面改造,完善污水处理系统等举措,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深切感受到余村的发展变化——如何从一个尘沙漫天的靠采矿为生的自然村发展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的新兴旅游村庄。

通过学习,感受到我们村和他们的差距很大,结合本村实际,我们那些资源,条件,但是我们要发展村域经济,就要做好几点。一是,发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个村能否较好、较快的发展要看是否有一个团结、办事效率高、愿意帮助群众集体致富的党支部和村委会。团结就是力量,即使个人的力量是那么的微小,但一个团队的力量凝聚起来那是惊人的。一村的干部只要齐心向上、积极为群众谋实事、办好事,没有干不成的难事。二是,一个农村能否较好、较快的发展看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头人。我是一个村的带头人,要带领村域坚持绿色发展,将我村现有60余个林盘进行保护,林盘资源进行摸底核实,做好招商引资,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业。

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党总支书记,积极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倾情奉献自己的力量,热情的为党和人民服务,做一名称职的书记。

xx大学是中国著名顶级学府之一,毗邻著名而又古老的西溪风景区的大学校园建筑别致、环境优雅、学风浓郁。在这里,我们深切感受了xx大学的“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学校精心安排的课程既有宏观理论,也有实践案例;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通过教授的讲课和参观中的交流讨论,使我们在学习境界上受到进一步的触动。

为期一周的学习当中,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聆听了各领域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与风采,老师们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境界得到一次大的提升,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此次现场教学的所到之处,无论是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还是特色小镇,都让我们实现了视觉上的冲击、思想上的碰撞。深入分析不难发现,xx的特色村镇建设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乡村管理民主、严谨。不管是村干部选拔还是村级组织负责人的任命都是“以德为先”,德是指在选拔村级负责人时把德摆在首要位置,一个人的人品好坏决定地方发展的好坏,当我们的乡镇还在强调通过成立村民议事会、乡贤会来治理乡村时,xx关于民主治理方面已经颇有成效。另外,在乡村治理上枫桥经验很典型,全镇设有近千个摄像头,所有信息每天通过网络平台逐级汇总上报,通过对上报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处理各种问题。比如出现乱扔垃圾乱排废水等情况,平台立即反馈给执法队,执法队可以快速出勤进行管制。二是业务办理公开、透明、快速。在xx的枫桥,有规模较大的综合办事大厅,综合了各个部门的业务工作,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办结”服务,公平透明,快速便捷,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态度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经济发展开放、包容、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在xx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各村的村党总支书记都是集中精力谋经济发展,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采用股份制的形式与企业共同经营,这种形式互惠互利,得到企业与群众的一致认可,许多群众纷纷选择返乡务工创业,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四是发展环境非常好。村级各项重大决策都是一起商讨决定,群众支持干部,干部支持领导,干群关系和谐,最重要的是,引导者确定方向,众多追随者一张蓝图干到底;内部、外部发展环境一片和谐稳定。

通过这次xx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也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作为永和乡的党委书记,怎样推动永和乡村振兴工作,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要抓好规划编制这个先导。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长远规划,稳步推进。要对照国家要求,结合实际,高标准编制永和乡村振兴具体行动规划,同时按照全县乡镇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形成我乡本土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做,一届接着一届干,确保干出成效。

2、要抓好人文环境这个基础。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而优美宜居的农村环境是吸引人的关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以“厕所革命”为契机,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美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永和,以旅游景点的标准建设永和,在全乡开展村庄景观美化、亮化活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站点建设,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打造生态宜居、生活便利的新农村。

3、要抓好产业发展这个核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做强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以打造“小水果”之乡为契机,大力发展永和生态休闲旅游农业。重点以冬枣、沃柑、猕猴桃、香瓜、西瓜、小水梨、湘莲、油茶等为主打产品,推动我乡传统农业向现代代农业发展。利用自然资源,以松柏、龙凤为中心,推动永和康养、休闲旅游业发展。以三和瓷业为龙头,利用现在工业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重点引进、扶持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按照“工旅结合”“农旅结合”“养旅结合”等思路,把永和的养生养老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休闲观光、健体康养等特色产业。

4、要抓好组织建设这个保障。没有党的领导,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要建强基层干部队伍,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吸引大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干部到村任职。栽好梧桐树,方可凤凰来。必须研究和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创新用人机制,把农村能人、贤人请回去、引进来、留下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要解决好基层干部问题,就要保障好村干部工资、医保、社保等经济待遇,着力提高政治待遇,激发他们立足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对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

13亿多中国人中,有着近10亿农民,农村成为了中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关系“幸福百姓”获得感的提升,关涉“美丽乡村”愿景的实现,关乎“乡土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社会变革的急剧转型,三农问题成为了我们心头难以放下的牵挂。“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乡村振兴已刻不容缓,而只有让人们愿意回、回得去、留得下,乡村振兴方有希望。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民必须富,让人们愿意回。乡村若是“梧桐树”,便会引来乡贤游子们这些“金凤凰”,正所谓“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乡村的振兴发展的对“城归”的引力第一要义就植根于农民生活的富足,从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社会治安、养老方面成为农民最为关心最为迫切的问题,只有为农民生活奠定坚实的生活保障,方才能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农民工返乡,又能够不断促进广袤乡镇百业兴旺,以创业促就业、增收入,从而打开了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从而又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村必须美,让人们回得去。农村是农民的家,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够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改变农村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还农村以“松月夜生凉,风泉满清听”的随意而居是游子们的虔诚向往。而当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块块土地;当生活垃圾玷污了弯弯清泉;当秸秆焚烧污浊了朗朗晴空,乡村的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直接影响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何谈夯实返乡回归之基?失去了乡村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质、安全的食品,乡村振兴就失去了游子们的青睐,就失去了永续利用的战略资源,何谈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才是乡村振兴的依托。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业必须强,让人们留得下。兴业致富是许多人逐梦的源动力,而守业安居则是广大农业经营者的定心丸。乡村留得住人才是乡村持续振兴发展的应有之义,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让“城归”留下创业守业的必由之路。当农业搭上“旅游+”的快车,乡村旅游便为乡村提供了“重塑”与“再生”的机会。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宁静致远,田园丹青的乡村旅游因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人们新的选择,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经济迈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将会有更大作为、更大担当,方能不断填充着乡村振兴的底色。

缘木求鱼不可取,竭泽而渔不可行。全民期待“美丽乡村”的今天,用富民之美给村民一个富足的生活条件,用生态之美给游子一个身心休憩的家园,用强业之美给城归一个勃勃发展的生机,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强业的多赢之路,才会实现乡村宜居安康的振兴之梦。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由此可见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重视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重点发展工业,并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制造大国”,但在农业发展上,投入较少,历史欠账太多。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整体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中央站位全局,适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我认为我党作为工农联合政党,始终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因为我党始终代表的是广大劳动阶级,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正是“初心之所在、使命之担当”。

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产业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近期,按照x市要求,我们和农业部门统筹谋划了一批乡村产业振兴重点战略项目,推进这些重大项目建设将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措施。对我而言,在今后工作中:一是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准确掌握乡村振兴内涵,真正深入基层了解农村工作;二是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做好扶贫帮扶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真正脱贫;三是尽心尽力为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搞好服务,尽快办理审批手续,为项目早日落地见成效作出应有贡献。

为期7天的培训,主要学习了农村基层工作实务知识、浅析中国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模式探究、美丽乡村与农村经济发展、特色小镇xx经验等,参观了梦想小镇、桐庐、现代农业创新园等地。

学习培训期间,本人结合自己乡镇的美丽乡村建设,带着疑惑学,带着问题学,切实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深刻理解内涵,提高了认识。在平时工作当中,我们经常听到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战略等一些词语表述,但对美丽乡村到底是什么样子、特色小镇特在哪里、包含哪些要素、乡村振兴战略具体有几种模式等等,认识上不清,概念上模糊,似懂非懂,通过本次系统的学习培训,让我们对特色小镇的基本定义、乡村振兴的工作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二是明晰工作思路,找到了抓手。在培训期间,通过课堂学、点上看、互动问等多种方式,丰富了学习内容,拓宽了视野,一切以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为目标,在特色小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中要以产业为抓手,以旅游为带动,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三是结合本地优势,创出了特色。从参观的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几个点来看,各地都能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山、水、人、文等资源优势,挖掘潜力,增加活力,打出了品牌。结合我们乡镇实际,我们在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特色小镇过程中,也将充分发挥苗木、生态养殖等本地产业特色,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发挥文化作用,建设真正的人文特色乡镇。

农业农村农民咨询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全然性咨询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进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定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进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国幅员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动身,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进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进展是第一要务。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完全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咨询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不管是解决农民就业依旧确保群众增收,都都需要以产业进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要实现产业兴盛,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进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

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进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由于受前些年农村进展“钞票景”不大的阻碍,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专门是缺少能人的咨询题,差不多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要紧生カ军。也要广纳明白科技、明白市场、明白法律、明白治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明白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增强农业进展的创新驱动力和农村产业进展以及经济社会进展活力。文化振兴是灵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人文之美。假如讲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是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真正的灵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全然。不仅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进城乡文化融合,爱护并传承好乡村文化,增加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进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及其产业。还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破解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进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究农村绿色进展之路。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

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雄伟靠的是地基牢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必须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xx大学是中国著名顶级学府之一,毗邻著名而又古老的西溪风景区的大学校园建筑别致、环境优雅、学风浓郁。在这里,我们深切感受了xx大学的“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学校精心安排的课程既有宏观理论,也有实践案例;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通过教授的讲课和参观中的交流讨论,使我们在学习境界上受到进一步的触动。

为期一周的学习当中,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聆听了各领域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与风采,老师们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境界得到一次大的提升,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此次现场教学的所到之处,无论是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还是特色小镇,都让我们实现了视觉上的冲击、思想上的碰撞。深入分析不难发现,xx的特色村镇建设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乡村管理民主、严谨。不管是村干部选拔还是村级组织负责人的任命都是“以德为先”,德是指在选拔村级负责人时把德摆在首要位置,一个人的人品好坏决定地方发展的好坏,当我们的乡镇还在强调通过成立村民议事会、乡贤会来治理乡村时,xx关于民主治理方面已经颇有成效。另外,在乡村治理上枫桥经验很典型,全镇设有近千个摄像头,所有信息每天通过网络平台逐级汇总上报,通过对上报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处理各种问题。比如出现乱扔垃圾乱排废水等情况,平台立即反馈给执法队,执法队可以快速出勤进行管制。二是业务办理公开、透明、快速。在xx的枫桥,有规模较大的综合办事大厅,综合了各个部门的业务工作,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办结”服务,公平透明,快速便捷,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态度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经济发展开放、包容、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在xx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各村的村党总支书记都是集中精力谋经济发展,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采用股份制的形式与企业共同经营,这种形式互惠互利,得到企业与群众的一致认可,许多群众纷纷选择返乡务工创业,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四是发展环境非常好。村级各项重大决策都是一起商讨决定,群众支持干部,干部支持领导,干群关系和谐,最重要的是,引导者确定方向,众多追随者一张蓝图干到底;内部、外部发展环境一片和谐稳定。

通过这次xx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也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作为永和乡的党委书记,怎样推动永和乡村振兴工作,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要抓好规划编制这个先导。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长远规划,稳步推进。要对照国家要求,结合实际,高标准编制永和乡村振兴具体行动规划,同时按照全县乡镇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形成我乡本土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做,一届接着一届干,确保干出成效。

2、要抓好人文环境这个基础。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而优美宜居的农村环境是吸引人的关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以“厕所革命”为契机,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美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永和,以旅游景点的标准建设永和,在全乡开展村庄景观美化、亮化活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站点建设,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打造生态宜居、生活便利的新农村。

3、要抓好产业发展这个核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做强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以打造“小水果”之乡为契机,大力发展永和生态休闲旅游农业。重点以冬枣、沃柑、猕猴桃、香瓜、西瓜、小水梨、湘莲、油茶等为主打产品,推动我乡传统农业向现代代农业发展。利用自然资源,以松柏、龙凤为中心,推动永和康养、休闲旅游业发展。以三和瓷业为龙头,利用现在工业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重点引进、扶持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按照“工旅结合”“农旅结合”“养旅结合”等思路,把永和的养生养老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休闲观光、健体康养等特色产业。

4、要抓好组织建设这个保障。没有党的领导,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要建强基层干部队伍,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吸引大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干部到村任职。栽好梧桐树,方可凤凰来。必须研究和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创新用人机制,把农村能人、贤人请回去、引进来、留下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要解决好基层干部问题,就要保障好村干部工资、医保、社保等经济待遇,着力提高政治待遇,激发他们立足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我很荣幸参加乡村振兴培训班,通过党校领导、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本人受益匪浅,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有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红色瀑布小镇”与众不同的魅力。

为了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打造极具文化特色的“红色瀑布小镇”,加强文化建设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就是以下几点:

一是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在各村建文化体育广场、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组建舞蹈队等,让“乡村舞台”真正为村民的“精神乐园”。

二是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村广播、宣传画、公众微信号等,营造深厚的文明宣传氛围,让大家真正掌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讲文明、树新风,顺利完成由“村民”到“居民”的角色转变。

三是创新活动载体,让文化发展多元化。我乡通过“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风家训”等评选活动,树立优秀典型,并通过“道德讲堂”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引领文化建设方向,以文化人、以德润城,为乡村振兴和永续发展提供丰厚滋养、文化沃土和创造源泉。

在具体推动中还需要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社会组织为支撑,着力在“强帮带、配班子”上下功夫,通过机关干部会、三会一课等方式,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并在乡村发展、助力增收、社会治理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同时,统筹推进三农队伍建设,形成更具人性化的用人策略。

一是创新用人机制。引进一批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优化和提升机关干部整体素质。

二是加强已有人员的学习与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制定系统完备的培训计划,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在学习中转变观念、提高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以求真、务实、廉洁、高效的精神紧跟成都、高新发展的脚步。

三是培养一批“土专家”,有本底、有办法、接地气;特聘一批“大专家”,有视野、有技术、接天线;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工作人员,我们应该理清思路,和村两委一起找准思路谋发展,为把村建设成为业强、民富、村美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xx大学是中国著名顶级学府之一,毗邻著名而又古老的西溪风景区的大学校园建筑别致、环境优雅、学风浓郁。在这里,我们深切感受了xx大学的“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学校精心安排的课程既有宏观理论,也有实践案例;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通过教授的讲课和参观中的交流讨论,使我们在学习境界上受到进一步的触动。

为期一周的学习当中,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聆听了各领域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与风采,老师们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境界得到一次大的提升,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此次现场教学的所到之处,无论是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还是特色小镇,都让我们实现了视觉上的冲击、思想上的碰撞。深入分析不难发现,xx的特色村镇建设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乡村管理民主、严谨。不管是村干部选拔还是村级组织负责人的任命都是“以德为先”,德是指在选拔村级负责人时把德摆在首要位置,一个人的人品好坏决定地方发展的好坏,当我们的乡镇还在强调通过成立村民议事会、乡贤会来治理乡村时,xx关于民主治理方面已经颇有成效。另外,在乡村治理上枫桥经验很典型,全镇设有近千个摄像头,所有信息每天通过网络平台逐级汇总上报,通过对上报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处理各种问题。比如出现乱扔垃圾乱排废水等情况,平台立即反馈给执法队,执法队可以快速出勤进行管制。二是业务办理公开、透明、快速。在xx的枫桥,有规模较大的综合办事大厅,综合了各个部门的业务工作,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办结”服务,公平透明,快速便捷,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态度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经济发展开放、包容、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在xx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各村的村党总支书记都是集中精力谋经济发展,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采用股份制的形式与企业共同经营,这种形式互惠互利,得到企业与群众的一致认可,许多群众纷纷选择返乡务工创业,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四是发展环境非常好。村级各项重大决策都是一起商讨决定,群众支持干部,干部支持领导,干群关系和谐,最重要的是,引导者确定方向,众多追随者一张蓝图干到底;内部、外部发展环境一片和谐稳定。

通过这次xx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也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作为永和乡的党委书记,怎样推动永和乡村振兴工作,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要抓好规划编制这个先导。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长远规划,稳步推进。要对照国家要求,结合实际,高标准编制永和乡村振兴具体行动规划,同时按照全县乡镇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形成我乡本土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做,一届接着一届干,确保干出成效。

2、要抓好人文环境这个基础。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而优美宜居的农村环境是吸引人的关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以“厕所革命”为契机,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美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永和,以旅游景点的标准建设永和,在全乡开展村庄景观美化、亮化活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站点建设,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打造生态宜居、生活便利的新农村。

3、要抓好产业发展这个核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做强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以打造“小水果”之乡为契机,大力发展永和生态休闲旅游农业。重点以冬枣、沃柑、猕猴桃、香瓜、西瓜、小水梨、湘莲、油茶等为主打产品,推动我乡传统农业向现代代农业发展。利用自然资源,以松柏、龙凤为中心,推动永和康养、休闲旅游业发展。以三和瓷业为龙头,利用现在工业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重点引进、扶持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按照“工旅结合”“农旅结合”“养旅结合”等思路,把永和的养生养老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休闲观光、健体康养等特色产业。

4、要抓好组织建设这个保障。没有党的领导,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要建强基层干部队伍,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吸引大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干部到村任职。栽好梧桐树,方可凤凰来。必须研究和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创新用人机制,把农村能人、贤人请回去、引进来、留下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要解决好基层干部问题,就要保障好村干部工资、医保、社保等经济待遇,着力提高政治待遇,激发他们立足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xx大学是中国著名顶级学府之一,毗邻著名而又古老的西溪风景区的大学校园建筑别致、环境优雅、学风浓郁。在这里,我们深切感受了xx大学的“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学校精心安排的课程既有宏观理论,也有实践案例;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通过教授的讲课和参观中的交流讨论,使我们在学习境界上受到进一步的触动。

为期一周的学习当中,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聆听了各领域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与风采,老师们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境界得到一次大的提升,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此次现场教学的所到之处,无论是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还是特色小镇,都让我们实现了视觉上的冲击、思想上的碰撞。深入分析不难发现,xx的特色村镇建设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乡村管理民主、严谨。不管是村干部选拔还是村级组织负责人的任命都是“以德为先”,德是指在选拔村级负责人时把德摆在首要位置,一个人的人品好坏决定地方发展的好坏,当我们的乡镇还在强调通过成立村民议事会、乡贤会来治理乡村时,xx关于民主治理方面已经颇有成效。另外,在乡村治理上枫桥经验很典型,全镇设有近千个摄像头,所有信息每天通过网络平台逐级汇总上报,通过对上报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处理各种问题。比如出现乱扔垃圾乱排废水等情况,平台立即反馈给执法队,执法队可以快速出勤进行管制。二是业务办理公开、透明、快速。在xx的枫桥,有规模较大的综合办事大厅,综合了各个部门的业务工作,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办结”服务,公平透明,快速便捷,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态度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经济发展开放、包容、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在xx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各村的村党总支书记都是集中精力谋经济发展,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采用股份制的形式与企业共同经营,这种形式互惠互利,得到企业与群众的一致认可,许多群众纷纷选择返乡务工创业,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四是发展环境非常好。村级各项重大决策都是一起商讨决定,群众支持干部,干部支持领导,干群关系和谐,最重要的是,引导者确定方向,众多追随者一张蓝图干到底;内部、外部发展环境一片和谐稳定。

通过这次xx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也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作为永和乡的党委书记,怎样推动永和乡村振兴工作,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要抓好规划编制这个先导。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长远规划,稳步推进。要对照国家要求,结合实际,高标准编制永和乡村振兴具体行动规划,同时按照全县乡镇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形成我乡本土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做,一届接着一届干,确保干出成效。

2、要抓好人文环境这个基础。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而优美宜居的农村环境是吸引人的关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以“厕所革命”为契机,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美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永和,以旅游景点的标准建设永和,在全乡开展村庄景观美化、亮化活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站点建设,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打造生态宜居、生活便利的新农村。

3、要抓好产业发展这个核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做强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以打造“小水果”之乡为契机,大力发展永和生态休闲旅游农业。重点以冬枣、沃柑、猕猴桃、香瓜、西瓜、小水梨、湘莲、油茶等为主打产品,推动我乡传统农业向现代代农业发展。利用自然资源,以松柏、龙凤为中心,推动永和康养、休闲旅游业发展。以三和瓷业为龙头,利用现在工业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重点引进、扶持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按照“工旅结合”“农旅结合”“养旅结合”等思路,把永和的养生养老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休闲观光、健体康养等特色产业。

4、要抓好组织建设这个保障。没有党的领导,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要建强基层干部队伍,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吸引大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干部到村任职。栽好梧桐树,方可凤凰来。必须研究和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创新用人机制,把农村能人、贤人请回去、引进来、留下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要解决好基层干部问题,就要保障好村干部工资、医保、社保等经济待遇,着力提高政治待遇,激发他们立足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振兴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农民不再珍惜传统文化:无论是拜金主义盛行,传统价值观念扭曲,还是不良风气的传播赌博、天价礼金等恶习的侵染……现实的乡村无法安顿农民的灵魂,进而也无法安放一个有五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灵魂。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振兴乡村文化需开展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才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当下,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滞后,“好山好水好无聊”,是回乡青年的调侃,无疑是对部分农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时代节奏的生动反映。在感慨农村春节“千家万户搓麻声”时,其实更应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间,无论是传统庙会节庆活动,鼓励开展秧歌、社火等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还是各乡各镇自导自演新潮“村晚”,结合地区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才能驱动乡村优秀文化精神的再现与重塑。

振兴乡村文化需丰富文化内容。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民对农村文化活动的认同和参与呈现显著差异。当下,大多数农村地区老年文化活动比较红火,却忽视了青年文化活动。很多80后、90后不愿意留在农村,不仅是因为城里收入高,而且是因为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对他们有着巨大吸引力。如何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紧迫课题。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搞“大锅饭”,只有区分不同群体,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才能使优秀文化内化于农民心中,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实践。

振兴乡村文化需建设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文化发展载体,是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的依。在当下纷繁复杂的思潮中愈发凸显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农村基层文化场所建设仍然十分滞后。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图书、报刊来源有限,部分科技、法律书籍内容陈旧,书籍的种类比较单一,特别是贴近农民实际的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较少,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农家书屋已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为数不多的亮点所在。文化场所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基,是文化活动开展的依托。故而,应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乡村文化发展筑牢根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愿景,不仅仅是好山好水,乡愁之中更应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农村文化的根脉需要传承,记忆需要留续,用文化振兴,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家园。

通过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使自己对乡村振兴战略有更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十九大报告首度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这一战略为当前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决策部署。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此次培训课程内容充实丰富,既有《新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解读》、《“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创新及应用》等理论学习,也有美丽乡村及特色小镇进行现场实地教学,围绕本次培训学习体会,结合目前我县农村实际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责任重大,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生大量生产、生活垃圾。工业、养殖业不断扩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又缺乏环保意识,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要留住绿水青山,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村环保意识;减少农村工业污染,鼓励循环经济,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加大环境污染惩处力度;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活污染源治理;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减少农药污染。农村环境治理重在建设,难在坚持,只有通过逐步完善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坚持守住了绿水青山,才是保住了金山银山。

二是充分运用大数据,把农业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最大优势发挥到极致。目前人们衣食住行已离不开互联网,依赖于互联网。一个品牌的成功,在品质保证的前提下,营销策划是打响品牌的关键,在大数据时代下,想网民所想,思网民所思,站在一个普通网民的角度来做宣传策划,戳中要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触。近年来,我县农产业搭上大数据后,发展迅速,宣传力度逐年提升,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可以查询到农产品的身份证,让消费者随时查询产品的生长过程,吃得更放心。围绕大数据引领和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实现了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实际运用,全面提升了我县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实现了农产品出口,远销俄罗斯、马来西亚、香港等。

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意义就是群众文化素养提高和生活水平提升。乡村发展必然要有兴旺的产业支撑,要因地制宜、要具有特色。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发展才能长久,经济才能带动发展。还要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使乡村更加互助发展。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让村民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要弘扬和传承优良的传统道德观,要把村规民约、村民自治整合起来形成治理有序的规范体系。要充分科学合理利用本土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改变生活陋习,邻里和睦,乡风文明,使农村成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文明和谐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只有提高人民文化素养、生活水平,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所在。

我参加了市党校组织的“乡村振兴战略”培训会。本次培训会分为两个内容,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课程及现场教学考察。兰德培训中心为这次培训作了精心准备,结合乡村振兴主题,贵州省委党校罗副校长做了“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主题教学,讲述乡村振兴之“新”与“兴”,罗校长围绕为什么要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新”和“兴”以及精准脱贫的“塘约经验”案例三部分内容展开讲解。

通过考察学习,我深刻感受到贵州省“三变”改革适应了当前发展的大趋势,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效益为一体,走出了一条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为我们贫困县创造了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鲜活经验。

一路走来,在贵州看得最多、感触最多的就是乡村。贵州农村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首先是生态好,到处是青山绿水,很少看到垃圾和污水。其次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水、电、路、村部、学校、卫生所建设标准都比较高。农村老百姓的房子多数改建成了楼房,特别是湄潭县对全县民居进行了统一的风格设计,保留了传统的民居特点。“小青瓦、坡屋顶、转角楼、三合院、雕花窗、白粉墙、穿斗枋”七大元素合为一体,白墙灰瓦的民居镶嵌在黔北的青山绿水之间,好像一幅幅山水画,美不胜收!除了硬件设施的提升,贵州通过“三变”,把农民的土地通过合作社集中起来,发展经济作物和旅游等产业,尤其是茶叶、花卉、猕猴桃、野刺梨等产业发展的非常好,走出了一条依托产业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此次培训让我们踏入南湖革命纪念馆,通过影像照片和实物资料,睹物、思人、品史。在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华民族最紧迫、最危险的时刻,为国家的自由民主、民族进步和繁荣富强,做出重大努力、牺牲和贡献的历史物证。我们更要以此次参观为契机,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锤炼自我党性,严格按照党的要求开展工作实践。

滕头村嵌在奉化与溪口之间的滕头生态旅游区,它以"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碧水、蓝天"绿化工程,形成别具一格的生态旅游区,在国内外颇享盛名。滕头村根据"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这一总体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牢固确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旅游业景点开发,把生态环境和村庄建设紧密相结合,实现村庄环境的持续优化。

实地参观学习余村,感受“绿水青山”发展之路。2019年8月15日,时任xx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余村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十多年来,余村作为“中国美丽乡村”的首批建设村,通过修编“村庄建设、村庄环境、产业提升”三项规划,坚持把“经营村庄”理念贯穿始终,突出规划引领、基础夯实、特色彰显,积极打造休闲产业的核心区。通过对中心村沿线立面改造,完善污水处理系统等举措,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深切感受到余村的发展变化——如何从一个尘沙漫天的靠采矿为生的自然村发展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的新兴旅游村庄。

通过学习,感受到我们村和他们的差距很大,结合本村实际,我们那些资源,条件,但是我们要发展村域经济,就要做好几点。一是,发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个村能否较好、较快的发展要看是否有一个团结、办事效率高、愿意帮助群众集体致富的党支部和村委会。团结就是力量,即使个人的力量是那么的微小,但一个团队的力量凝聚起来那是惊人的。一村的干部只要齐心向上、积极为群众谋实事、办好事,没有干不成的难事。二是,一个农村能否较好、较快的发展看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头人。我是一个村的带头人,要带领村域坚持绿色发展,将我村现有60余个林盘进行保护,林盘资源进行摸底核实,做好招商引资,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业。

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党总支书记,积极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倾情奉献自己的力量,热情的为党和人民服务,做一名称职的书记。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中央会议上、在调研考察中,他多次就“三农”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此次集体学习前两个月,总书记就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定战略、明思路、论办法,习近平主席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重要讲话,为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乡村振兴,是关乎中国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国家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下的一项伟大工程,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下,正逐步成为现实,一步一步的向着目标迈进。

振兴乡村,聚焦三农,需要解决面对的问题很多,这时候就要严格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从上抓起,严格落实《乡村振新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行动纲领。实施乡村振新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最突出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显著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呼唤,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说,就是要切实把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应认识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在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同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样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乡村振兴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国家策略,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是十分关键的,要想让农民提高收入,一方面是加强农业的帮扶和现代化农业作业的发展,让乡村的土特产有销路,打开市场。另一方面是可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收入。在发展的同时,同样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

国家重视农民,特设了农民丰收节,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重视农民的辛勤劳作,同时也为了农民的丰收带来了许多好的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同时也要保留绿水青山,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在此同时,农村也要大力引进发展需要的人才,引入资金,大力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化的特色农产品。同时在互联网的助推下,开拓网络市场,将市场扩大化。

要以科学、全面、实用、精准为原则,大力发展乡村事业,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任务,落实好乡村振兴的计划,未全面实现小康生活努力,为了让乡村城镇共同发展努力。

乡村的振兴心得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这几年来明显觉得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比如:拆除违建及拆违后复垦种绿化、黑臭河道整治、农村污水纳管工程、道路安装探头、宜居家园建设等,不断改善了人居环境,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在乡村,弱项在乡村。必须坚持以党建统领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大调研大走访、垃圾分类等工作,开展党员志愿活动常态化,把乡村振兴作为检验党员干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的主考场,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热情、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以党风引领村风民风,培育文明乡风,筑牢精神家园。发动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投身到移风易俗中来,从源头上破除乱堆乱放、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陋习。坚持推进文明乡风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严格落实卫生管理保洁机制,坚决避免“突击一阵风、过后老样子”的现象。

作为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要不断学习,艰苦奋斗,敢于担当、敢于拼搏、敢于创新。树立为群众服务的信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将党的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一)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夯实乡村振兴交通基础.今年投资8061.2万元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19个69.861公里;投资1684万元实施完成20个农村公路村道安全防护工程66.038公里;投资1749万元实施17座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工程.

(二)健全农村公路管理机制,筑牢农村公路制度保障.一是研究出台《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歙县深化农村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提升农村公路管护水平.二是持续深入推进路长制督导考评,压实乡镇路长制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管护水平.三是加强乡村道路专管员培训,明确要求,做好农村公路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处理,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三)提升农村公路安全管护水平,保障农民群众出行安全.今年投资1806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11个83.16公里.推进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农村公路畅安舒美目标,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四)完善运输服务网络,畅通农村地区客货运.采用建制村通公交、通日班车、周班车、网络预约响应式客车的方式大力巩固建制村通客车成果,进一步完善建制村通客车运营补贴机制和考核办法,加大建制村通客车相关政策的宣传,夯实建制村通客车工作基础,确保建制村通客车开的通、留得住、有效益.目前,全县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

(五)调整帮扶干部,大力支持定点帮扶工作.选派3名基层经验丰富的干部,分别驻杞梓里镇五春村、长陔乡韶坑村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参与做好村委换届选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及时调整脱贫户帮扶人,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巩固脱贫成果.

二、亮点特色。

结合“交通+”融合发展的思路,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农村交通与景区景点、特色旅游等融合发展,增强农村交通服务供给.一是提升农村路网支撑产业和旅游发展的能力.国庆前夕,交通部门全力推进街口大桥和徽州天路建设进度,改善徽州天路路域环境,出新农村公路标线、完善道路指示牌和标志牌,为全域旅游发挥积极作用,为徽州天路开路节的成功举办贡献交通力量.二是_出行瓶颈、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深入调查,制定方案,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建立完善的班线退出补偿、成本核定、票制票价等方面政策体系,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出行服务.今年来,开通了屯溪至石门、屯溪至王村的公交线路.按照“先易后难、成熟一条、开通一条”的原则,完成了上丰、许村、坑口、岩源、前村、大脉坞等6条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工作.正在推进歙县至黄村公交线路前期改造工作.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20xx年,xx乡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根据xx生态、绿色、旅游、文化等优势,围绕打造“宜居宜游、山水相依精致小镇”这一中心,紧紧抓住划入“一区两河三带六平台”的大好契机,以“十大”专项行动为主抓手,以“多规合一”建设为牵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产业振兴上,深化改革,加快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全乡土地流转率达到xx%以上,坚持以农业“新六产”为方向,积极培育农业新模式新业态,丰泽农业科技示范园产业融合综合体项目基本完工,全乡xx亩以上种粮大户达到xx家,家庭农场xx个,农民专业合作xx家。蔬菜种植面积xx余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xx余亩。建设防护林xx亩,新发展用材林xx亩。做实做强要素保障工作。完成xx村、xx村、xx三村土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xx亩,新增耕地指标xx多亩,整理工矿废弃地xx亩,整合占补平衡用地xx余亩,盘活农村闲散土地指标xx亩。

二是人才振兴上,将人才开发工作提升到重要位置,立足丰泽农业,与xx农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聘请科技顾问名,提供人才、技术支撑,发展新型现代产业。注重本土人才培育,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完成各类人才统计工作,为企业引进本科以上优秀人才名,举办各类活动、培训xx次。

三是文化振兴上,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了中学学生公寓和教师公寓楼建设。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巩固提升移风易俗工作,按照一村一党建主题广场的要求,新建文化广场处、文化大院处、村庄文化墙个,组织开展了舞动xx广场舞比赛和第二届随手拍活动,农村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位列全市前茅。弘扬时代文明新风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时代价值,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处,完成了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

四是生态振兴上,深化“蓝天工程”,推进“碧水行动”,深入开展“清河行动”回头看,实施“绿满乡村”十大工程,完成投资.亿元,新建道路.公里,修复道路.公里,建设防护林xx亩,栽植苗木xx余亩,完成xx亩荒山绿化。高标准打造了xx乡村市级示范点,完善了xx社区、xx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环保检查工作,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全方位抓好秸秆禁烧和秸秆清理工作,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扎实推进。加强砂石整治,将砂石治理工作常态化,集中开展了砂石治理专项集中行动,有效保护了xx砂石资源,维护了河道安全和生态环境。突出生态绿化建设,实施了“绿满乡村”行动,完成泉河、进军渠生态廊道建设,实施了防护林项目、造林补贴项目、森林抚育项目等,汶上大汶河省级湿地公园项目基本完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仍然较多,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弱,自身造血不足。村集体所有资源总体不足,缺乏特色支柱产业,受现有政策和农村实际现状的影响,村民自主投资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管理服务跟不上,作用难以发挥。近年来,虽然借助上级有关奖补政策,农村道路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环境整治等政策措施,面貌有了极大地改善,但个别村村级债务缠身,工作任务压力大,除完成应急任务外,处于应付状态;村集体发展思路不够宽,缺乏指向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

2、人才引进难,长期留村发展不易,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村级工作环境条件相对艰苦,村民有能力且年富力强的人员外出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人才流失大,特别对于xx乡整体位于xx县xx山区,距城较远,又考虑到家庭生活、发展前景、福利待遇等现实原因,难以长留在村里工作,即使暂时能引进一些高层次人才,长此以往很难留住,造成人才流失,农村人才保障与经济转型升级不相适应,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3、旅游开发进入“瓶颈期”。旅游开发项目建设周期长,投入巨大、收益见效缓慢,缺乏专业高效团队运营;旅游开发辐射范围有限,知名度切需提升;个别旅游服务环节薄弱,农家乐等配套餐饮娱乐服务不到位,“留不下”游客成为阻碍xx乡旅游整体开发的重要因素。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实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千亿斤粮食项目、高标准农田开发项目等,新建完善高标准农田.万亩,发展高价值经济作物种植万亩,建设茶叶种植示范基地、设施花卉种养殖基地,高价值作物种植比例达到xx%。建设一批“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处,建设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处。发展分享农场、共享农庄、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大汶河生态旅游休闲小镇,完成大汶河沿岸旅游线路、梅山旅游线路、泉河沿岸旅游线路的打造。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引导扶持丰泽农业、三秋农业、荣茂农业等龙头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xx%以上。

二是实施美丽乡村提升行动。完善美丽乡村规划体系,实施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突出美丽乡村示范引领,重点打造xx村,开展美丽宜居乡村“精品”工程,打造一批xx村、xx古村、xx村、xx村。

三是实施乡村人才培育行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选拔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实施“一村一村官”工程,从企业专业人才中聘用一批村官,担任村团委书记或书记助理,聘请部分优秀企业家担任乡经济发展顾问,形成共谋、共商、共建的氛围。

四是实施农村体制机制创新行动。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探索乡村与城市的需求互动机制。推动新型产业资源创新与服务产品的创新,以服务产品满足对象的需求,探索公共资源性质的公共产品与具体的产业服务产品相结合,共同为社会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总体思路。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弘扬“实干担当、创新争先”的汶上精神,统筹推进xx乡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二)目标任务及措施。

1.产业振兴。一是把农业农村作为关键抓手,不断提高现代农业水平。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加大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力度,加快推进道路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新完善高标准农田xx亩,新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家。二是加快建设“宜居宜游、山水相依”精致小镇,以丰泽农业为龙头,积极打造农业“新六产”融合发展先导区、样板田。三是完善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实施“大汶河湿地公园+丰泽现代农业园+梅山古传统村落”xx田园综合体项目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完成大汶河沿岸旅游线路、环山旅游线路、泉河沿岸旅游线路的打造,力争年内引进旅游开发企业到家。

2.人才振兴。立足企业技术人才优势,加强人才创业载体建设,创建人才实训基地。夯实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育骨干农民队伍。探索“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互助机制,引导企业开展招院引所、招才引智工作,年内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xx人以上,为xx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3.文化振兴。重视农村教育,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培育富有xx特色和时代精神的贤文化,完善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和实践站效能发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巩固提升移风易俗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多渠道开展就业培训、增加就业岗位,实施养老服务体系提质增量工程,实现温馨苑老年公寓市场化运作。

4.生态振兴。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深化“蓝天工程”,扎实推进污染源头防治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持续做好秸秆禁烧和清洁煤推广工作,推进电代煤工程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水十条”,深入开展“清河行动”回头看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突出生态绿化建设,继续实施造林绿化与退耕还林、森林质量提升等重大工程。继续实行绿色准入和生态环境“一票否决”,把住生态关,坚决做好砂石保护工作,守住生态底线。

5.组织振兴。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党建工作“三张清单”制度,健全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继续推行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深入推进“党建示范区扩面”工程。做好新时代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继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现有成果,培塑xx万元以上的村个,培育村集体经济项目个。同时,引导多元化种植提高农民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乡村振兴活动总结

12月16日,城关镇采取知识竞赛和访谈问答等方式,开展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镇党政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各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各村参赛人员及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参加活动。

知识竞赛设置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三个比赛环节,内容涵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要求、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产业就业、乡村建设等。比赛现场,由各村党组织副书记、驻村工作队成员等组成的“擂台选手”激情作答,真正比出了比武打擂的“火药味”,比出了竞相发展的“精气神”,比出了“后进赶先进,先进争一流”的浓厚氛围。

“本村攻坚期间发展了哪些特色产业,这些产业现在怎么样了?”“2021年以来与已脱贫户利益联结机制是怎样的,实际带动增收效果好不好?”……工作访谈现场,各村党组织书记围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村级访谈提纲,紧扣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饱满的热情,阐述了本村发展的短板弱项和思路前景,表明了自身存在的差距不足和履职决心,真正做到了乡村振兴工作思路“一本账”、政策措施“一口清”,锤炼了遇事不躲、遇事能办的过硬本领,达到了增进交流、明晰差距、鼓劲加油的目的。

通过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进一步引导镇村干部把党的科学理论铸入灵魂、融入血液,鼓足干事创业精气神,挺起担当作为铁肩膀,争做乡村振兴政策明白人、服务群众知心人、业务操作的内行人。

下一步,城关镇将坚持把“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疫情防控和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任务落实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一支敢啃“硬骨头”、善于“吃苦头”、能打“攻坚战”的镇村干部队伍,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强保障。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灵璧是奇石之乡、钟馗故里、垓下之战古战场,素有“奇石虞姬钟馗画,灵璧三宝甲天下”之美誉,辖区总面积2125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30万,耕地211万亩。20xx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社区)308个,20xx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934户94986人,建档立卡贫困村73个,贫困发生率为8.11%。20xx年全县7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xx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灵璧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经过历年的动态调整和动态管理,现有建档立卡脱贫人口30246户97023人(不含监测对象中的脱贫户)、监测对象20xx户6942人,其中今年新增监测对象27户121人。20xx年、20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位居全省“第一方阵”,2名扶贫干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13名扶贫干部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一)聚焦责任落实,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防止返贫致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不断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先后40次通过县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会议,切实用于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及时调整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高规格成立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个工作专班,构建“1+5”领导机制,班长均由县委常委担任,并由政府副县长担任副班长,明确工作职责,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部门合力共为、镇村推进落实”的工作体系。三是强化部门会商。48家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先后10余次会商协同推进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形成了协调配合、资源共享、高效运转、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四是强化镇村力量。拉紧责任链条,夯实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责任,明确2名党政班子成员分管有效衔接工作;重组乡镇乡村振兴工作站,配备308名村级乡村振兴专干。五是强化督导调度。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先后调研有效衔接工作xx次,发现问题28个,解决问题28个;制定《灵璧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监督工作清单》,常态化开展有效衔接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监督检查;先后8次组织人员深入镇村一线开展督导调研,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督促整改。

(二)聚焦政策落实,保持政策总体稳定。一是抓好衔接政策解读。大力开展政策宣传,组织政策专题培训191场次,不断提高乡村振兴系统干部政策业务水平;通过干部入户、媒体宣传、政务公开等方式开展政策宣传,提升群众政策知晓率。二是抓好财政政策衔接。20xx年乡村振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83亿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0719.65万元、统筹整合其他财政涉农资金76xx.8万元),共安排基础设施类、产业扶贫类、就业脱贫类等项目495个,有力推进了乡村产业发展。三是抓好金融服务政策衔接。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建立健全提前预警机制和风险补偿金制度,坚持日通报、周调度,20xx年发放小额信贷资金2956户1.43亿元,落实贴息资金947.91万元。四是抓好土地政策衔接。继续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省内交易政策,统筹安排不少于5%新增建设用地转型计划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五是抓好人力智力支持政策衔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聘农村教师等263个;培训农技人员1xx人,选派科技特派员88人,引进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70余人。

(三)聚焦工作落实,全力推进重点难点。一是持续开展动态监测帮扶。建立健全网格化监测、信息共享比对、分类帮扶、定期评估等机制,组建3687个网格,配备5172名网格员,构建全覆盖四级网格化防返贫致贫监测体系,累计比对住房、教育、医疗、救助等预警信息4161条,排查并解决各类问题xx59个;新增监测对象27户121人,分类制定帮扶措施92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二是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目前,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人口务工170人,占搬迁劳动力的80.57%;实施特色种养有38户,对不能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发展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是持续加强衔接资金和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储备项目2111个,概算投资8.97亿元;20xx年度下达我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07亿元,涉及项目495个,截至目前项目开工率100%,完工率98.79%,支出率97.47%。我县20xx至20xx年共投入扶贫资金27.36亿元,形成资产xx.06亿元,已全部录入国办系统。四是持续实施“一体四联”消费帮扶。认定公布企业164家、产品261个,26家企业成功注册832平台,上线农副产品76个,今年累计帮销产品5.7亿元。

(四)聚焦成果巩固,持续提升脱贫成效。一是落实控辍保学机制。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累计发放困难学生资助资金2980.47万元、受益学生55183人次;“雨露计划”发放资助资金735.15万元、受益4895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6.12万人,无一例失学、辍学现象。二是落实防范因病返贫致贫机制。全面落实健康帮扶综合医疗救助政策,实现“一站式”即时结算,切实解决“因病返贫”问题,全县家庭医生签约5万余人,脱贫人口就医共计受益39.32万人次。三是落实住房安全保障。建立常态化住房安全保障动态监测、保障、协作机制,开展群众住房安全和危房改造质量“回头看”行动,逐户排查群众住房安全隐患,逐一开展住房安全鉴定,积极推动问题整改,20xx年完成危房改造任务181户,保障了群众住房安全。四是落实饮水安全长效管理。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今年投资2976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41处,实现了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五)聚焦问题整改,确保问题动态清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针对中央巡视整改、20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省年中暗访、20xx年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查、市年中督查等各级各类反馈问题,分别成立专项整改推进领导小组,严格按照“谁分管谁负责”原则,常态化开展一线督导、一线调研。二是强化部门协作。多次召开县直部门会商会、座谈会等,修订完善方案、研究细化举措、会商解决问题。三是强化排查梳理。组织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员5172名,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开展全面排查,形成问题台账,建立“四项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四是强化挂图作战。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工作,主动对标对表,针对中央巡视整改反馈脱贫攻坚方面问题1个,制定落实整改任务3条,已完成整改;针对20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共认领和排查各类问题6个,共制定落实整改任务17条,已完成整改;针对省暗访反馈问题,共认领3个问题,制定落实整改任务13条,已完成整改;针对20xx年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查,共认领9条问题,制定落实整改任务24条,已完成整改;针对市年中督查反馈问题,共认领11条问题,制定落实整改任务27条,已完成整改;针对市42周-44周及47周反馈问题,均制定整改方案,均已完成整改。

(六)聚焦多元帮扶,构建接续帮扶体系。一是接续县级领导联系帮扶。坚持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制度,县级领导划片包干20个乡镇(开发区),实行责任捆绑,指导联系乡镇有序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二是接续驻村帮扶。全县向77个选派村,选派第八批驻村工作干部233名。三是接续定点帮扶。及时调整充实帮扶力量,全县共有各级帮扶责任人6840人,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全覆盖帮扶。四是接续县域结对帮扶。深化交流合作,今年以来两地主要领导互访4次、挂职交流干部16人;开展镇村结对共建,实施“南菌北移”“北猪南供”“两园共建”,落实帮扶资金1600万元。

(七)聚焦乡村发展,全面开展五大行动。一是开展特色产业提升行动。立足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以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为引领,深度谋划特色产业项目,投入产业发展衔接资金1.65亿,实施到村项目40个、到户产业项目6897个;巩固建设特色种养业园区74个;持续开展光伏提升行动,累计开发光伏公益岗1.11万余个,今年新开发光伏公益岗1401个,今年累计实现光伏收益6631.90万元。大力推进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灵璧县杨疃镇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建设,打造“一核一带三园”的总体空间格局,计划建成24间智能温控菇房、9条发酵隧道,12月底正式投产运营。二是开展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提升行动。今年以来,举办线下、线上招聘活动200余场次,送岗上门5000余人次,印发就业岗位信息手册(折页)3.5万余份,抖音直播带岗、微信招聘20余次,延续支持扶贫车间务工奖补政策。同时,用好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务工月监测采集外出务工情况模块”,实时监测务工数据,目前务工人数为3.67万人,占20xx年底脱贫人口务工就业的104.56%。三是开展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高标准推进农村改厕、垃圾处理、品质提升等工作,已排查整改问题厕所2506户、新建砖砌式户厕8000户、新建成改厕服务站点15个;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汪塘2632口、沟渠1501公里、无功能建筑3.3万平方米,着力打造特色产业村、党建亮点村、文明示范村。四是开展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围绕高标准农田、中小河流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加强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实施县乡路升级改造项目、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项目、自然村通硬化路及联网路项目等92个;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87个;新建桥涵闸泵站184座,疏浚大中小沟44条;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五是开展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行动。进一步提升城乡教育、医疗、养老服务水平,持续推动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97.23%,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6.69%,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7.8%。20xx年实施校舍维修改造等项目218个,智慧学校建设实现农村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餐工程惠及全县农村10万余学生。健全农村低保救助制度,进一步落实落细兜底保障措施,今年累计保障农村低保对象47.96万人次,发放低保资金1.85亿元。

(一)“四制并举”织牢防贫“保障网”。建立网格化监测机制,创新建立“村组—村两委—乡镇—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职能部门—乡镇—村两委”工作流程,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位,共组建3687个网格,配备5172名网格员,对网格内所有农户实时跟踪、常态监测、及时预警、落实帮扶措施,构建全覆盖网格化防返贫致贫监测体系,累计排查并解决各类问题xx59个。建立信息共享比对机制,充分利用防返贫信息监测系统,每月与住建、医保、教育、公安等部门比对信息,实现数据共享,针对重大疾病、大额报销、家庭重大变故等人群开展全面筛查,对接中国社会扶贫网、水滴筹等公益性发布需求平台,累计发布预警信息4161条。建立定期评估机制,运用大数据做好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筛查预警、数据比对、联合会商机制,部门间数据共享、统筹协作机制正常运转,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每月对监测户集中开展评定工作,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新增监测对象27户121人。建立分类帮扶机制,针对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研究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强化帮扶救助,因户因人施策,及时安排帮扶资金项目,分层分类做好救助,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对新识别监测对象制定帮扶措施92条,筑牢兜底保障防线。

(二)探索农业资源绿色生态循环新模式。灵璧县是农业大县、全省畜牧十强县,适合栽培食用菌的农作物秸杆(麦草、玉米秸、玉米芯等)及禽畜(鸡、牛)粪便丰富,全县黄牛存栏量4万余头,产生粪便约60万吨。我县立足于黄牛养殖和食用菌种植产业主导特色产业,以杨疃镇食用菌产业链为基础,形成园区“畜禽养殖+加工—畜禽粪便+废菌棒—有机肥—农作物”的综合利用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禽畜粪便经3次发酵产生食用菌基料,基料全部用于培育种植食用菌,利用后的菌渣,经生产加工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果蔬葡萄、火龙果、番茄等产业基地,产出绿色有机农产品,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目前,杨疃镇拥有24间现代化温控智能化双胞菇房,占地2.42万平方,年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2万吨、畜禽粪便8万吨,每平方产双孢菇30公斤,全年种植8个周期,预计年产量5806吨、年产值约5000万。同时以双孢菇种植生产为核心,在五大振兴上联动出击,以辐射带动全县产业发展,形成特色明显、效果显著和可推广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灵璧样板、灵璧模式。

(三)探索“一体四联”消费帮扶模式。牢牢抓住消费需求升级机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探索“一体四联”模式,以地方馆为主体,联结企业专馆、智能专柜、商超专区和果蔬联盟,打通保脱贫户收益、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利益联结的阻点,立足产销对接、产销匹配,实现利益共享、市场共赢,营造以消费帮扶促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实现多方面帮扶举措融合并进的生动局面,全县累计销售帮扶产品12.4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智能专柜直连直报目标。

(四)“多措并举”筑牢小额信贷风险防范“防火墙”。县级成立金融扶贫服务中心,镇级设立金融服务工作站,村级设立金融村官,在首创“一自三合”金融扶贫模式的基础上,深入推广“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模式,不断完善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联农益农强农机制。通过加强贷前调查、贷后管理、协助营销等手段,建立小额信贷风险预防、化解、处置机制,实施“一张大保单”保险保障、提前一个月提醒预警到期贷款、风险补偿金“兜底”、逾期乡镇末位调度、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等措施机制,全过程全时段加强风险防控化解。今年7月6日至10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委托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围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领域开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年度工作跟踪监测》《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数据监测》两项课题研究,首站来灵开展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持不懈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切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舒城县卫健委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对健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严格执行“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健康脱贫综合医保政策。脱困人口在县域内公立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免交住院押金,享受即时结算、即结即报的“一站式”服务。

(二)扎实开展大病专项救治、妇幼保健和疾病预防工作。以“四定两加强”,即“定救治医院、定临床路径、定诊疗方案和单病种付费,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强责任落实”为原则,对贫困人口大病患者实施专项救治。截至目前,救治34种大病6576例,救治率100%。积极推进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工作。

(三)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增效工作。一是以提升签约质量为重点,落实重点人群应签尽签。重点做好重点社会属性人群、慢性病患者“应签尽签”,一般人群自愿签约;二是以提升服务能力为关键,规范家庭医生履约服务。认真分析评价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实行健康分类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给予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三是严格按照约定的服务内容,执行服务项目。截至目前,全县高血压、糖尿病慢病签约管理xx8960人,其中有偿签约11xx81人,有序推进履约服务。

(四)持续推进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民生工程。今年来,全县紧扣目标任务,坚持早谋划、早布局,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9月底,全县圆满完成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通过补齐短板,为128所村卫生室和10所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健康一体机、智医助理终端、电脑办公桌椅,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促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五)强化基层卫生人员培养培训工作。实施乡村医生定向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完善乡村医生补充机制。20xx年至20xx年,采取“减免费用、订单培养、定向就业”方式,依托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委托省内有临床医学、中医学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院校,采取全日制教育形式培养服务基层的乡村医生。20xx年以来,我县共有69名高中毕业生和适龄社会青年参加省考试院分类考试,其中57名考生被协议高职院校录取。

(六)大力开展“千医下乡”“万医轮训”活动。自20xx年开始,我县利用三年时间,每年遴选部分县级医疗骨干下沉到乡镇卫生院担任副院长,从医院管理、医疗卫生服务、“传、帮、带”等发面,开展连续一年的帮扶工作,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业务管理水平;指导医共体总院成立“万医轮训”工作领导组,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村医培训工作。目前,已对709名基层卫生人员开展岗位技能全覆盖培训,安排73名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脱岗进修学习,并组织45名村卫生室室长参加全市“百千万”项目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培训活动。

(七)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开展乡镇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是巩固健康扶贫工作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健康舒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我县在20xx年6所乡镇卫生院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市级复核的基础上,今年新增10所乡镇卫生院开展创建活动,其中张母桥、汤池等8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参与基本标准创建,城关、柏林2所乡镇卫生院参与推荐标准创建;目前,全县共有xx所乡镇卫生院通过“基本标准”市级复核,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增强综合管理和优质服务技术,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八)落实双包责任助力消费扶贫。一是积极开展驻村结对帮扶工作。20xx年6月,县卫健委根据工作安排,及时调整了驻村工作人员,重新选派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员3人。通过开展调研指导、座谈交流、精准实施帮扶项目等举措,扎实做好单位驻村帮扶工作。二是积极开展干部职工帮扶联系工作。通过走访慰问、面对面交流、帮助解决脱困群众实际困难等举措,持续做好帮扶责任人包户工作。三是组织动员卫健系统干部职工、社会各界等参与消费扶贫,积极采购销售扶贫产品,助力消费扶贫。

(九)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今年以来,我县按照“两单三保六贯通”建设路径,从建立分级诊疗机制、推进信息互联互通、专家资源有效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等方面入手,细化工作举措,持续加大对公立医疗机构基础建设、设备购置等方面的投入。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县投入6101万元推进村室标准化建设,4985万元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添置,投入25.65亿元开展医共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医院康复业务楼和县医院新东区建设项目,投入1200万元实施县医院发热门诊改造。通过持续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提高就医群众满意度。

下一步,县卫健委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好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是完善签约服务。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足居民健康需求,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引导分级诊疗,履行“健康守门人”责任。

二是加强村医管理。以村医“六制”管理深入推进乡村健康服务一体化,稳定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基层整体服务水平,筑牢健康服务“网底”。

三是提升健康素养。持续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和妇幼健康公共卫生项目;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生活知识,引导群众健康生活,提升健康素养,助力健康舒城建设。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祁门县财政局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聚焦“两强一增”行动任务,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深入开展基层调研,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以有效举措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引领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全面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建立长效投入机制,为“两强一增”提供财力支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本耕种方式落后,农民种植收益低下,严重制约和影响了现代农村农业的发展。20xx年,县财政局聚焦“两强一增”建立健全稳固的投入机制,统筹整合资金5286万元用于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发展,建立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送科学技术进村入户,指导农业春耕生产,传授田间管理技术;推进农业示范乡镇建设,提供科学技术支持,引进先进种植加工技术和营销手段,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行动,加速“两品一标”农产品培育,全县已有21个农产品获得“两品一标”认证;制定印发了《祁门县茶园管理背负式除草机补贴实施方案(试行)》,加大农机补贴力度并实现农机“手把手”教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科技强农,提升了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增强农业农村自我“造血”功能,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新项目管理方法,为“两强一增”提供项目支撑。“两强一增”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项目实施为基础,为进一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提高衔接资金项目储备库质量,提高项目实施的精准性、效益性,县财政局认真总结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管理实际情况,创新实施了“两上两下”项目库管理工作方法,制定《祁门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管理实操》,进一步规范项目的申报程序,认真做好项目库建设管理,结合区域特色,在衔接资金项目申报上下功夫,推行申报农用机械化产业项目,将项目谋深、谋细、谋实,推行机械强农,夯实现代农业装备支撑,破解山区农业机械化“难题”,为高效实施衔接资金项目奠定基础,引领振兴村集体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切实提高乡村振兴项目实施对“两强一增”的助推作用。

构建农业保险体系,为“两强一增”添压舱石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向纵深推进,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农业保险覆盖面也随之扩大。县财政局与保险机构下沉基层,依托基层,与乡镇政府、村两委成员、种粮大户等召开座谈会,了解实际需求,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县财政局在做好中央政策性农险的同时,根据该县特色及实际情况,安排预算资金360万元,及时将玉米、大豆等纳入保险范围,并进一步扩大茶叶、大棚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保险投保面积,创新开发食用菌种植特色农业保险。另外,从今年起,县财政投入近10万元,对全县种植水稻、油菜等险种种植面积低于10亩的所有农户,保费自缴部分全额由财政买单。通过不断完善财政补贴制度,提升保险机构服务水平,极大提高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识,提升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切实提高农户生产发展抗风险能力,激发农户投保积极性,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下一步,祁门县财政局将继续全力以赴,压紧压实责任,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确保该县“两强一增”工作稳步高质量推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x月x日省国土资源厅出台了《关于发挥国土资源支撑保障作用促进乡村振兴的意见》(鲁国土资发[20xx]8号)明确提出,“深度调研诸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打造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启动了我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省国土资源厅已将诸城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项目上报自然资源部争取作为全国试点。

围绕服务“三农”和“五个振兴”,以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为路径,发挥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作用,通过“一个库、一个平台、多个应用”建设,形成乡村振兴“一张图”,助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诸城模式”升级版。主要内容是:

一是更新我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整合我市涉及乡村振兴的专题数据,形成乡村振兴“一张图”综合数据库。

二是建立乡村振兴“一张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聚焦生态振兴,开发自然资源与生态景区信息服务系统;

聚焦文化振兴,开发美丽乡村文化旅游信息服务“一点通”;

聚焦人才振兴,开发乡村人才信息服务“一点通”;

聚焦组织振兴,开发生活社区信息服务“一点通”和提升对接我市党务管理信息服务系统。

省国土资源厅领导专家先后来我市进行了五次调研,广泛征求镇街(园区)、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及社区群众意见,不断丰富完善诸城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总体设计方案,使其更加切合诸城市实际,突出诸城特点。

x月x日下午省厅测绘处xx处长带队,来我市进行了建设内容深度对接,会议梳理核实了各部门单位数据清单83项,增加了社区、景区、园区“三区共建”和“诸城模式”内容,增加了208个社区全景影像制作。第二天又分三组展开调研,一组召集社区办、农业局、经管局等单位详细调研数据提供、内容采集和系统建设等问题。另两组深入南湖区、龙都、枳沟三镇街(园区),走进社区,同社区干部、群众及田园综合体企业等面对面交流,补充完善了总体设计方案。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我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桑书记、刘市长多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提出了指导意见。成立了刘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局。近日,市政府又专门组建了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班子,承担部门单位工作协调,参与“一张图”建设。所有参与的部门单位及镇街(园区)都落实了一名科长或分管领导作为工作联系人,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其中智慧办、农业、畜牧、人社、文广新、旅游、国土七个部门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全程参与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办公地点在国土局。

一是尽快完成项目立项、招标。目前,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需市政府批准项目实施,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技术服务,项目总预算1750万元,建议尽快落实立项招标,批复拨付项目配套资金。

二是每周与省国土厅对接一次,汇报工作进展,接受省厅指导,加强协调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列出推进时间表,落实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近期主要加快完成数据梳理表提报,对接省国土厅推进7个示范应用系统技术设计。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县委、县政府确定我局为20xx年xx镇xx村美丽乡村建设帮扶点后,我局上下闻风而动,3月底由局领导率领工作人员进驻到村,深入乡村农户调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按照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了帮扶工作目标和任务。一年来,我局认真执行《xx县20xx年美丽乡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方案》,扎扎实实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

我局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组,采取召开村民会议、印发宣传材料、开展“三民”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措施,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的部署上来;加强对乡镇和新农村建设点的工作指导,着力组织指导驻点村实施“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绿化一处理”。同时,通过调查了解村情、民情,指导帮扶村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及村落社区建设规划,建好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休闲活动场所、一个宣传栏,制定一套公共事务管理制度,推广“党组织+村民理事会+志愿者协会”、“党支部+合作社+村民理事会”、“党支部+社区+村民理事会”等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党组织“一联一”共建、党员“一帮一”结对、党务工作者“一带一”联系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

三是以改善民生为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我局积极争取到农村安全饮水项目20xx年在xx镇实施,该项目总投资近1000万元,项目实施范围涵盖xx村委,目前项目正在加紧施工。

我局从基层和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协调资金、项目和技术、人才,确保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特别是为帮助该村解决建设资金困难,我局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挤出5万元支持该村。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省国土资源厅出台了《关于发挥国土资源支撑保障作用促进乡村振兴的意见》(鲁国土资发[__]8号)明确提出,“深度调研诸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打造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启动了我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省国土资源厅已将诸城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项目上报自然资源部争取作为全国试点。

一、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项目内容。

围绕服务“三农”和“五个振兴”,以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为路径,发挥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作用,通过“一个库、一个平台、多个应用”建设,形成乡村振兴“一张图”,助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诸城模式”升级版。主要内容是:

一是更新我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整合我市涉及乡村振兴的专题数据,形成乡村振兴“一张图”综合数据库。

二是建立乡村振兴“一张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聚焦生态振兴,开发自然资源与生态景区信息服务系统;。

聚焦文化振兴,开发美丽乡村文化旅游信息服务“一点通”;。

聚焦人才振兴,开发乡村人才信息服务“一点通”;。

聚焦组织振兴,开发生活社区信息服务“一点通”和提升对接我市党务管理信息服务系统。

二、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省国土资源厅领导专家先后来我市进行了五次调研,广泛征求镇街(园区)、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及社区群众意见,不断丰富完善诸城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总体设计方案,使其更加切合诸城市实际,突出诸城特点。

8月29日下午省厅测绘处曲伟刚处长带队,来我市进行了建设内容深度对接,会议梳理核实了各部门单位数据清单83项,增加了社区、景区、园区“三区共建”和“诸城模式”内容,增加了208个社区全景影像制作。第二天又分三组展开调研,一组召集社区办、农业局、经管局等单位详细调研数据提供、内容采集和系统建设等问题。另两组深入南湖区、龙都、枳沟三镇街(园区),走进社区,同社区干部、群众及田园综合体企业等面对面交流,补充完善了总体设计方案。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我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桑书记、刘市长多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提出了指导意见。成立了刘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局。近日,市政府又专门组建了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班子,承担部门单位工作协调,参与“一张图”建设。所有参与的部门单位及镇街(园区)都落实了一名科长或分管领导作为工作联系人,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其中智慧办、农业、畜牧、人社、文广新、旅游、国土七个部门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全程参与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办公地点在国土局。

一是尽快完成项目立项、招标。目前,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需市政府批准项目实施,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技术服务,项目总预算1750万元,建议尽快落实立项招标,批复拨付项目配套资金。

二是每周与省国土厅对接一次,汇报工作进展,接受省厅指导,加强协调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列出推进时间表,落实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近期主要加快完成数据梳理表提报,对接省国土厅推进7个示范应用系统技术设计。

乡村振兴总结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顺利在叶寨、李竹园等村实施省级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万亩示范片建设,成效显著。做好小麦绿色防控并完成小麦病虫草害防治3.6万亩;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2.2万亩,配套种植优质专用小麦品牌粮项目顺利实施完成。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严格按照“自主购机、带机申请、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户”的程序进行操作,直补到户。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稳定粮食生产,减少玉米种植,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推进蔬菜、果木经济快速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已规范运营,农残检测体系已覆盖规模农业生产企业、农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年抽检样品400多个,为农业安全生产提供第一道保障。

(二)精准脱贫持续深入推进

全镇1380户贫困户3126人通过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已脱贫1356户3047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继续实施产业扶贫增收主要措施,20xx年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已申请村集体项目8个,涉及4个行政村,申请项目资金240万元。全镇具备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扶贫条件的贫困户计划申请到户项目318个,xx月底前申请并能实施的项目162个,申请补贴资金73.03万元。在疫情期间,已申请实施贫困户种养等产业到户项目133户358人,申请资金达601750元。各个扶贫项目已全部复工复产。镇通过多种措施把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的损失力争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美丽乡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我镇已累积投入资金5700余万元建成西刘等四个美好乡村和xx居委会一个集镇建成区,节约土地300余亩,道路、排污、亮化、美化、绿化及其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基本建设齐全。全镇村村通、户户通道路硬化覆盖所有村庄,达130余公里。拆除修建各类危桥涵50余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改善

整合各项资金累积投资入资金3700余万元对全镇9个村56个自然庄168条沟塘进行疏浚整治,打通了水系,整治了黑臭水体;在上级专家指导下,正在对9家较大规模养殖场进行规范整治改,同时对全镇养殖场进行彻底排查,分类整治。积极实施农村“三大革命”,以美丽集镇、美好乡村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通过污水处理厂及三格式化粪池解决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全镇各村垃圾实行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保洁覆盖到各个村庄。从20xx年开始遂步进行户厕集中改造,目前全镇户已改造户。对于群众不满意的改厕问题,按照区整改操作要点,已摸清底数,建立问题台帐。全镇20xx年以来财政新建厕所4886个,其中存在问题厕所1791个。问题排查整改切实做到一户一厕,一户一策。整改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截至目前已整改问题771个,尚有1020个正在集中整改,确保在xx月底前完成整改任务。

(五)乡风文明逐步提高

镇村不断开展好人评选和好儿女、好婆媳、孝老爱亲、爱岗敬业等评选及表彰话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农村形成尊老爱幼、右邻和睦、移风易俗良好风气。

(六)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深入开展乡村民主法制建设和扫黑除恶工作,不断深化平安建设,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完善办事公开程序和制度,办事服务管理不断优化,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步提升。不断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解决信访和矛盾纠纷问题能力不断提高。持续加强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活动,深入排查消除隐患,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我镇乡村振兴还存在道路交通、农田、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等短板,部分公共服务配套等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村环境整治仍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解决,需建立长效机制。新时期、新发展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社会维稳工作压力仍然较大;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部分村基层战斗力还不强,仍需加强党组织建设。

下步工作方向,将按照乡村振兴总要求,强化党的领导,加大产业发展带动,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切实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按照《清水河县创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村三年行动计划暨20xx年实施方案》(清乡振组发〔20xx〕3号)文件要求,结合全县健康帮扶工作实际,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按照《清水河县创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村三年行动计划暨20xx年实施方案》目标任务,我县创建3个示范乡镇和50个示范村(其中,示范样板村20个)。3个示范乡镇卫生院均能按照“清零达标”要求达标;50个示范村中,固定卫生室36所能按照“清零达标”要求达标,巡诊服务8个,乡镇卫生院所在地有6个。示范乡镇、村能够按照“基本医疗有保障”达到要求。

(一)制定工作计划,建立整改措施。

1、卫健委与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商,制定并印发了《清水河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做好20xx年乡村振兴健康帮扶重点工作的通知》,下发各相关单位,按照要求逐项给予落实。

2、制定并下发了《清水河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落实各级督查、督导、调研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和《清水河县卫生健康委员会落实20xx年国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20xx年度盟市党委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方案》文件,举一反三,对标制定了整改措施、确定了牵头股室、明确了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

(二)加强签约服务,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1、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户籍在我县的常住人口按照“应签尽签”的原则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入户摸排、随访,建立大病(30种)、重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病(自负费用超过1万元/年)台账,于每月3日前上报县卫健委基层卫生股,基层卫生股汇总、审核后于每月5日前上报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便于精准识别因病致贫返贫监测户。

2、组建了16个县、乡、村三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按照县医院每季度深入基层不低于一次(其中,全年残疾人和卧床不起患者服务率达到10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基层不低于每月一次(其中,每季度残疾人和卧床不起患者服务率达到100%),村卫生室、服务站按照随叫随到的原则,进行长期处方、出诊、家庭病床、慢性病随访、老年人管理、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履约服务。按照“应签尽签”的原则,签约易返贫致贫重点检测对象7073人,签约率100%。按照“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的.原则,累计慢性病履约3807人次,帮助代购药品66人次。县医院配合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所有脱贫人口和未消除风险边缘易致贫人员、突发严重困难户中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1821人进行了“两病”认定。

(三)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人才服务乡村零距离。

1、县医疗集团根据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情况,长期派驻了10名工作人员,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管理,有效缓解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不足的问题。

2、从县级医疗机构抽调临床、中医、检验、超声、放射等35名专业技术人员和医保、医教、财务、药械、信息、护理、院感、公卫、行政、后勤、质量管理和花粉监测10名管理培训人员,组建了9个对口帮扶团队,与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对口帮扶,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需求,服务基层。

3、持续加强“名医工作室”和“中医馆”建设,提高基层服务水平。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建立了“名医工作室”和“中医馆”,县卫健委统一规划了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名医工作室”和“中医馆”的坐诊专家,制定了专家服务补助。上半年累计专家出诊3xx人次,接诊1448人次,开具处方1017人次。

围绕实现农村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继续巩固卫生院(室)“清零达标”成果,常见病、多发病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建立健全常态化全员人口签约服务机制,推动健康帮扶工作的有效落实。重点打造示范样板村,总结经验,逐步向全县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