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特定写作类型的要点和技巧。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写作的兴趣,并为大家提供写作的参考。

一个话题鲜活整个课堂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我顺着思路,趁势抖出一个一个“小”问题。如猫不吃老鼠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形,要求学生描述出来;猫为什么不吃老鼠了,让学生探寻缘由;由猫联想到人,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类似于猫不吃老鼠的现象,给学生无尽想象空间。问题一出,没想到平日里一向沉寂的课堂瞬间活跃起来,从孩子们迥然不同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中,我深知学生有话要说,这一节课绝不会冷场了。

孩子们投入的思考,踊跃的举手,争先恐后的发言,使我回到了昔日教学的情景,这是久违的场面,激情的场景,鲜活的课堂。

孩子们从生物学角度,分别谈到鼠增多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或灾难。对于猫不吃鼠的原因,他们不仅想到猫养尊处优的.后天环境、本领退化等,而且还涉及科学快速发展带来的负效应--猫不再愿意吃那些受到污染有毒的老鼠。总之,既有胖猫说,也有懒猫说,还有有想法的猫论呢。大家思维活跃,心情舒畅,不亦乐乎。关于猫人的联想,可能是生活圈子不同,起初的谈话确有些差强人意,不过经过我事例引导,“僵局”也马上烟消云散了。为了打开话匣子,我说警察和小偷就类似于猫和老鼠的关系,假如警察都不抓小偷,不跟猫不吃老鼠一回事?一语惊醒梦中人,学生思维之闸被打开了,思维火花犹如决堤的潮水,不断涌来。各行业乃至各部门都有人谈及,包括学生自身,不履行职责无异于猫不去吃老鼠。这样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提高思维能力,还得到了思想上的启迪。

语文教育应该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老师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我认为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层面上,而是重能力的培养,意志情感的熏陶,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敢于创新的勇气。

以上拙见,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肤浅认识,不揣浅陋,与同仁共勉。

余振华。

一个课堂一个阵地心得体会

一个课堂,每个学生都占据着一片阵地。这是一种常见的教室布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位置,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教室地图”。然而,在这个看似平凡的课堂里,却蕴藏着许多珍贵的体验和心得。我也不例外,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我在课堂上领悟到了许多重要的道理和启示。

首先,每个学生的座位都是他们思维和创造力的源泉。当我首次处于这个“阵地”时,发现自己周围的同学的座位摆设各不相同。有的桌子上堆满了书籍和笔记本,象征着这位同学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有的桌子被摆得整整齐齐,标志着这位同学的做事有条不紊的特点。这让我意识到,每个人的座位不仅仅是一个平台,更是一个展示自己个性和态度的舞台。因此,我们要珍惜自己的阵地,使其为我们发掘潜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其次,一个课堂也是一个学术竞技场。课堂上的学习环境决定了我们的学习效果。当我认真观察周围的同学时,发现有的同学总是坐在第一排,时刻保持专注的态度;而有的同学则喜欢坐在靠后的位置,表现出一种不愿意与他人有过多互动的特点。在这个竞技场上,第一排的同学往往在学习中非常活跃,他们能充分倾听老师的讲解,及时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而靠后的同学则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的知识可能相对较弱,思维也较为封闭。因此,要想在这个竞技场上发光发热,我们就需要主动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位置,并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第三,一个课堂也是一个合作的平台。然而,这个平台上的合作却非常有限。每个同学都以自己为中心,只与身边的几个朋友合作。有时候我会观察到,坐在一起的几个同学会互相商讨及时难题,互相鼓励与帮助;而其他的同学则独自一人,很少与他人交流。这让我深思,一个课堂应该是集中智慧和激发创意的场所,而不是孤立个体的展示场所。我们应该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互相交流和辅导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四,一个课堂也是一个成长的舞台。课堂不仅仅是我们获得知识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我们成长为一个完整人的地方。我曾经观察到一位同学,她在课堂上总是表现活跃,善于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她总是能抓住机会向老师请教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成绩明显提高,并且她的胆量和自信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她的成长经历告诉我,课堂不仅仅是一个获取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培养人才和锻炼个人能力的地方。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平台,不断完善自己,提高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最后,一个课堂也是一个情感的温床。在长时间的观察中,我发现课堂上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有的同学在课堂上脸色神情严肃,好像在面对一场严峻的考试;而有的同学则面带微笑,时刻保持开朗的情绪。这让我意识到,一个课堂不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是情感的释放和沟通的平台。我们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传递积极向上的能量,形成一个温暖的课堂氛围。

总之,一个课堂就是一个阵地,同学们在这里创造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每个学生的座位都是他们态度和个性的展示。课堂上的学习环境和合作机会决定了我们的学习效果和成长机会。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的体验和心得。在一个课堂里,我们要珍惜自己的阵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与他人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在一个课堂里,我们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传递积极向上的能量,形成一个温暖的课堂氛围。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并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课堂一个阵地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入课堂即战场,阵地即学习空间的概念,为论述主题做铺垫。

在一所学校里,课堂就像是战场,而每个学生在这个战场上都要有自己的一片阵地。每天走进课堂,学生们都要经历一场艰苦的战斗,与知识、与老师、与同学们进行着较量。而课堂,也如同战场上的阵地,每个学生在这里都要建立起自己的据点,以便能够在学习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取得胜利。

第二段:描述了学习的基本态度和策略,强调了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性。

在每个课堂上,学习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的态度。如果我们对待学习持消极和被动的态度,那么我们就很难在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课堂,对待课堂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要用勇敢的姿态迎接课堂上的挑战,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潜力。

第三段:分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阵地应该具备的几个要素,如安静的环境、合理的座位、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一个良好的学习阵地是一个能够帮助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环境。首先,一个安静的环境对于学习和思考十分重要。当我们在一个杂乱和吵闹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时,我们很难集中精神,也就无法深入思考问题。其次,合理的座位也是一个良好学习阵地的必备要素。每个学生都应该在课堂上拥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座位,以便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和交流。此外,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一个良好学习阵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能够增加学习的乐趣和效果。

第四段:通过分享自身学习阵地的体验,强调了阵地的重要作用,以及遇到的挑战和应对方法。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也经历过很多次对阵地的布置和选择。一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阵地的重要性,总是选择离教室门口较近的座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明白了一个舒适的座位是学习成功的基础。从那时起,我开始选择离黑板较近的座位,这不仅能方便我去记录和记笔记,还能让我更好地专注于课堂内容。当然,选择一个良好的阵地并不等于成功,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有时,我会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这就需要我积极主动地请教老师或与同学讨论,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五段:总结了一个成功的学习阵地所带来的好处和意义,并向读者发出了行动号召。

一个成功的学习阵地,不仅能提升我们的学习成绩,还能培养我们的自信和个人成长。通过建立良好的学习阵地,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获取优秀的成绩和好的学习体验。因此,我希望每个人都能认识到一个课堂一个阵地的重要性,从现在起,积极主动地建立自己的良好学习阵地,并在学习中追求卓越,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通过以上五段的连贯叙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课堂一个阵地的重要性以及建立良好学习阵地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学习阵地中,我们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因此,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将学习阵地概念深入融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并通过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行动,为自己创造一个成功的学习阵地,迈向更高的学业和人生成功。

一个人的课堂的观后感

电影《一个人的课堂》是一部呼吁全社会关注乡村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爱心之作。

电影讲述的是一所山区小学只剩下一个学生和一个代课教师的故事,影片将落寞寂寥的乡村中二人喜怒哀乐的生活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能看到一个中国底层知识分子的呐喊和无助,这种冷静的叙事风格更充满着挣扎与哀伤一个人的课堂观后感5篇读后感、观后感。

在采访中,林诚恳地说到,只愿这部电影能引起更多的人去关注和帮助他们。

《一个人的课堂》是一部公益电影,于2013年3月26日在宁都开机拍摄,该县安福乡西甲村是主要拍摄场地。影片历经4年的筹备,3个月的拍摄,6个月的后期制作。

《新课堂——同心防溺水》观后感

写课堂的作文

课堂开题的报告模板

一个人的课堂观后感

《一个人的课堂》是一部教育性的影片,我们在影片中学习到爱与被爱,爱人是一种能力,被爱是一种幸福。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

最近老师播放一部感人的影片让我们欣赏,影片描述一个单亲妈妈暑假时带小男孩回乡下外婆家的故事,刚开始小男孩很讨厌外婆,常常对外婆大吼大叫,但在外婆细心照顾下,小男孩感受到外婆对他的爱,他学会如何体贴外婆、关心外婆,最后,他们离别时依依不捨的画面,让我觉得非常温馨。

我的外婆也是独自一个人住在乡下,我们怕她孤单,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回去探望她。寒暑假时总会回去跟她作伴,我最喜欢跟她一起买菜,因为无论什么菜,她都能煮一桌丰盛的佳肴;我生病的时候,她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她陪我聊天、做功课,陪我度过漫长的假期,所以我每次都是非常依依不捨,回到家后我总会马上打电话跟她报平安,期待下一次的相聚。

影片中的外婆与我的外婆都有可爱的孙子陪伴她,但是想想社会上仍然有很多的独居老人没有亲人的陪伴,一个人过着孤单的生活。虽然我的年纪还小,没办法关心其它独居老人,但是等我年纪比较大时就可以当志愿者,帮助更多独居老人,让这个社会充满爱与温馨的感觉,也希望大家都能发挥爱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独居老人,让老人家们也能感受祖孙相伴的幸福感。

江西本土电影《一个人的课堂》将于2013年3月5日开机。据悉,该电影是国内第一部倡导全民互动公益,呼吁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关注乡村教师的爱心之作。

电影讲述了一位普通乡村教师宋文化(片中人物名),在山区小学代课逾20年,艰苦的教学环境没有让他放弃,即便是没有编制的工作,他依旧“乐此不疲”地做着。可是,落后的教学环境,家长的质疑,让生源逐步流失,最后课堂里只剩下一个学生——唐明明(片中人物名)。唐明明自幼命运多舛,被亲生母亲抛弃,父亲又不慎从13楼摔下,面对着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年迈的奶奶无钱治病,父亲工资无从讨要,热爱学习的唐明明与老师宋文化(片中人物名)之间发生了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个影片经过了4年的筹备,3个多月的拍摄,6个月的后期制作,李军林导演试图用几个卑微人物、一个宁静的山村去讲述一些社会宏大的问题留守儿童与最后的代课老师他们生存现况,在这个虚假浮华的大片时代《一个人的课堂》堪称诚意之作。值得一提的是,为增强剧情本土元素,剧组在江西南昌、赣州及宁都三百多名本土群众演员中挑选了十多名江西本地演员,分别扮演留守儿童、留守村民、留守老师等角色,他们原汁原味的本色出演给剧情增添一份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乡土味儿,这股纯朴浓郁的乡情,将会带给江西观众一种别样的亲切感。

第49届休斯顿国际电影节日前举行了颁奖典礼。以赣州宁都四中曾庆平老师为主人公原型的中国电影《一个人的`课堂》从全世界91个国家的4000多部影片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最佳外语片奖。

《一个人的课堂》由著名导演李军林执导,于2013年3月在宁都县开机拍摄。电影取材以宁都四中曾庆平老师为主人公原型,讲述了一位普通乡村教师宋文化(片中人物名)的故事。面对家长纷纷把学生带走的尴尬,面对突如其来的下岗考验,面对亲友的反对和质疑,面对高薪工作的诱惑,面对最后一个学生对知识渴望的目光,宋文化最终选择坚守教学岗位,在山区小学代课逾20年,帮助留守儿童完成学业。

据了解,在拍摄中,剧组在南昌、赣州及宁都300多名本土群众演员中精选了10多名江西本地演员,分别扮演留守儿童、留守村民、留守老师等角色,他们原汁原味的本色出演给剧情增添了一份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乡土味,纯朴浓郁的乡情带给观众一种别样的亲切感。影片历经3个多月的拍摄,6个月的后期制作,是我国首部倡导全民互动公益,呼吁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关注乡村教师的爱心之作。

拓展阅读:

李军林,1979年出生在祁东县洪桥镇芦竹村李家组,他的导演梦,十年终成真。他自编自导的处女作——国内首部“代课老师公益电影”《一个人的课堂》,于9月10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献礼教师节。

李军林,先后导演长片电影《一个人的课堂》、《火线》、微电影《儿子》、《吴爱国的新年》、《临时演员》世博会6部省级主展宣传片,比尔.盖茨代言的禁烟广告,多部商业广告。

一个话题鲜活整个课堂

几年来,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积极开展学生的主体活动,似乎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然而,审视以往的教学活动,还远远没达到预期目标:一是没有营造学生需要的课堂,课堂活动无视学生的需要,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剥夺;二是学生主体的“被活动”往往是按照教师的指令去活动,他们的内心往往对这种活动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不了解活动的目的和为什么这样活动,这样的活动是毫无意义的,所以积极和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特别重要。

一、满足每一位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

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目的是育人,因此,学生的'需求应成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学生的需求决定着学生的参与度,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他们能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前提。

所以我们既要看到新时期对学生发展的需求,也要针对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使二者结合起来,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特征和接受教育程度不同,积极开展因“生”施教,因“人”施教,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所以要求教师真正俯下身子观察学生,倾听学生,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这样才能找准教学的起点,活动的生长点。

二、“情”“境”相融,启发学生的心灵。

传统的教育理论强调从“情感”出发,认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但它只是作为服务教育教学的手段,并没有注意到教育本身也具有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价值。

真正的教学活动一定还包含着情境这个基本属性,主体性活动需要与情境相结合,达到了主体和手段的统一,因为没有情感的参与便没有主体活动的灵魂,没有情境的再现,就没有主体活动再现的背景,学生也就不可能融入实际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领悟和提升,认为课堂是属于自己的课堂。

三、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课堂的生命,()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组织教学中应注意所有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数学活动中,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形成人人有活动、个个都参与的学习氛围,使同一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实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特长得到凸显。

开展主体活动,有助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性品质,有助于实现教育的最高境界――自我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要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独特的教学特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自己,也实现自己。

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参与面,更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这就要求教师对讲授内容要有真正的认同感,有真情实感,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认真的分析,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方式,及时调控活动状态并适时作出恰当的评价。

四、在交往活动中加强品德教育。

新课程强调体验、感悟、探究,于是老师开始重视设计一些参与活动,可真实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时由于铺垫不足,让学生觉得在做游戏,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有的活动只有少数表演,不能全员参与,看似学生在活动,其实讨论的是跟上课无关的事情。有的活动,看似活动,其实不然,而是有教师设计好内容、方法,规定着时间,学生做着规定的动作,没有选择的余地,学生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致,这种课堂不仅不能对学生生活起正面作用,相反会养成学习和生活、语言和行为相离的虚假品性,其背后缺乏的正是充分、真实的互动过程。

在真正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的真心投入,达成尊重、理解、通融的交往关系,以实现民主、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发展。

真正的主体活动,也不能限制在课堂内,学生的主体活动也应理解为学生与现实生活中人的互动、与社会与自然的互动,去感受、去交往、去实践,让孩子的德行“回归自然”,在真实的实践中“回归生活”,在人与自然的真正交往中去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州东中心小学)。

一个话题鲜活整个课堂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选择录制一些优秀的、与音乐教学有关的影视节目,在课堂上或音乐课外活动中依据教学内容有目的'的进行播放,辅助教学.一、资源的运用使教学导入充满动感;二、运用使节奏教学轻松进行;三、影视资源的运用使欣赏真正成为享受.

作者:郭新微季瞒瞒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温溪镇第一小学刊名:北方音乐英文刊名:northernmusic年,卷(期):“”(5)分类号:关键词:影视资源辅助教学开拓创新

一个人的课堂的观后感

第49届休斯顿国际电影节日前举行了颁奖典礼。以赣州宁都四中曾庆平老师为主人公原型的中国电影《一个人的课堂》从全世界91个国家的4000多部影片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最佳外语片奖。

《一个人的课堂》由著名导演李x林执导,于2013年3月在宁都县开机拍摄。电影取材以宁都四中曾庆平老师为主人公原型,讲述了一位普通乡村教师宋文化(片中人物名)的故事。面对家长纷纷把学生带走的尴尬,面对突如其来的下岗考验,面对亲友的反对和质疑,面对高薪工作的诱惑,面对最后一个学生对知识渴望的目光,宋文化最终选择坚守教学岗位,在山区小学代课逾20年,帮助留守儿童完成学业。

据了解,在拍摄中,剧组在南昌、赣州及宁都300多名本土群众演员中精选了10多名江西本地演员,分别扮演留守儿童、留守村民、留守老师等角色,他们原汁原味的本色出演给剧情增添了一份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乡土味,纯朴浓郁的乡情带给观众一种别样的亲切感。影片历经3个多月的拍摄,6个月的后期制作,是我国首部倡导全民互动公益,呼吁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关注乡村教师的'爱心之作。

江西本土电影《一个人的课堂》将于2013年3月5日开机。据悉,该电影是国内第一部倡导全民互动公益,呼吁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关注乡村教师的爱心之作。

电影讲述了一位普通乡村教师宋文化(片中人物名),在山区小学代课逾20年,艰苦的教学环境没有让他放弃,即便是没有编制的工作,他依旧“乐此不疲”地做着。可是,落后的教学环境,家长的质疑,让生源逐步流失,最后课堂里只剩下一个学生——唐明明(片中人物名)。唐明明自幼命运多舛,被亲生母亲抛弃,父亲又不慎从13楼摔下,面对着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年迈的奶奶无钱治病,父亲工资无从讨要,热爱学习的唐明明与老师宋文化(片中人物名)之间发生了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个影片经过了4年的筹备,3个多月的拍摄,6个月的后期制作,李x林导演试图用几个卑微人物、一个宁静的山村去讲述一些社会宏大的问题留守儿童与最后的代课老师他们生存现况,在这个虚假浮华的大片时代《一个人的课堂》堪称诚意之作。值得一提的是,为增强剧情本土元素,剧组在江西南昌、赣州及宁都三百多名本土群众演员中挑选了十多名江西本地演员,分别扮演留守儿童、留守村民、留守老师等角色,他们原汁原味的本色出演给剧情增添一份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乡土味儿,这股纯朴浓郁的乡情,将会带给江西观众一种别样的亲切感。

3月26日,公益电影《一个人的课堂》在宁都开机拍摄。这是一部倡导全民公益互动,呼吁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教育,赞美乡村教师师道精神的影片。该影片由共青团江西省委、江西世纪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北京时光动力国际影视文化传媒公司联合制作。

《一个人的课堂》取材于宁都本土,影片讲述了一位普通乡村教师宋文化(片中人物名),在山区小学代课逾20年,面对家长纷纷把学生带走的尴尬,面对突如其来的下岗考验,面对亲友的反对和质疑,面对高薪工作的诱惑,面对最后一个学生对知识渴望的目光,他毅然选择放弃优越工作,始终坚守教学岗位,帮助留守儿童完成学业的真实故事。

一个话题鲜活整个课堂

最早听到的一个关于陕西的顺口溜就是“地上看山西,地下看陕西。”我在参观过秦始皇陵兵马俑和乾陵之后,相信了地下的确可能有比地上更加丰富的景观。这是传统旅行和风景的悖论。在此之外,我在西安的旅行还确立了另一个悖论,那就是夜晚的景观有可能比白天还要丰富多彩。这样的情景,也许只有西安这样的城市才可能上演:现代化的大都市具备了将功能型的夜晚向后无限推迟的物理条件;西安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又为这样的夜晚注入了独特的内容,成为这样的夜晚产生的人文条件。西安的几次夜行,我就看到了一道迥异于白天,贯穿历史与民间的独特风景。

抵达西安的第一夜,我去了西安知名的地标——大雁塔,还有钟鼓楼、大雁塔广场和旁边的曲江公园等。之所以没有白天去,是因为我在白天去看了西安周边的地下景观,这些西安的地上景观,我则留到了晚上。

这应该是适合的观景选择。我难以想象自己敢在晚上走进乾陵地下墓穴,或者在晚上跑到秦始皇的墓上走一圈,事实上这也不可能。而西安的这几个地上景观,在夜晚仍然可以进入。这几个地方是与历史有关的,但却并非完全是历史的本来面目。这是经历了千余年时间洗刷后的历史,有些地方甚至因此而变得簇新。因为翻修和新建都可能是时间洗刷历史的方式,后者犹其是现代人所擅长的。但在西安,这样的新建也可以作为一道景观,仅仅因为这里是西安,那些历史原始的发生地。这种空间地理崇拜可能会淡化对那些簇新或翻修建筑的不适感。但这种淡化毕竟有限,当在西安呆上几天,发现这里白天人们的生活和其他地方没有太大差别之后,这种神秘感和崇拜感就会减弱。在这种情况下,能让西安这个现实中的城市重新产生光环的办法之一,就是当夜晚来临之后,用人造的光线缩小新旧建筑之间的区别和差距,让它们成为人造光线下的统一体,用现实的光为它们戴上光环。历史与现实在夜晚的界线因此而变得模糊。

我看到的大雁塔,就笼罩在这样的光芒下。但这并不妨碍我内心涌起的崇敬之情。虽然当代著名诗人韩东在《有关大雁塔》中幽了大雁塔一默,但真正面对大雁塔,我仍然像是面对真实的历史一样。因为唐朝曾经的宫阙大都已消失,在西安地面上留下的古建筑并不算多,曾几何时,大雁塔就是唐朝的象征。我对大雁塔的崇敬其实就是对唐朝的崇敬。不仅因为它的高大、雄伟、壮观可以代表唐朝的风范;也还因为与大雁塔有关的一个人——玄奘——这个因为志怪小说《西游记》而家喻户晓的人物。大慈恩寺就是玄奘曾经翻译佛经的地方,大雁塔就是用来伫藏他从印度带回的经卷与佛像的。

很难说有多少人不是因为《西游记》而知道玄奘的,而且对他的认识也停留在《西游记》那个层次上。也许很多人都是以《西游记》中那个迂腐,好坏不辨,手无敷鸡之力的僧人形象来定义他的。事实上,玄奘的勇气、胆识和能力都超出了常人想象。他为求真知,只身赴印度,游历五十余个国家,修习佛法。十七年后他才回国,带回657部经卷,然后穷尽一生来翻译佛经,共翻译了1335卷,并留下了著述《大唐西域记》。这个成就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后世把他尊为思想家、宗教家、翻译家、外交家。他的旅程同样超越了常人的想象:五万公里的路程,恶劣的地理环境,十七个寒暑,五十多个名字古怪的国家……这一切都在国人心中成为了一个传奇。也许正是这一连串数字和文字的传奇色彩,激发了普通百姓和民间知识分子的想象力,再加上宗教的心理作用和对宗教教义的引用,与玄奘一起旅行的人数不断增加,《西游记》的故事也不断成形。最后,吴承恩对民间传说进行加工,以完整的小说形式写下了一个名扬天下的神话故事。

在现实与小说的众多不同之中,有一件事还值得一提:与小说中玄奘受唐太宗之托取西经不同,当初玄奘西行的请求是被唐太宗拒绝了的。但为了信仰,他一个人“偷渡”出国,以个人身份游历了西域诸国。虽然是这样,但我还是想说,玄奘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不仅仅是个人的原因,还有更多社会政治文化因素。正是唐朝较高的社会自由度和政治包容度,才会促使玄奘违抗皇命而“私自西行”,而且归来之后,不仅没有因为私自西行而受到处罚,反倒受到了皇帝的嘉奖。不独如此,唐朝社会的开放性,文化的多元化也大过诸多朝代。当时长安的大街上有数量众多的各国胡人的往来,就是例证。也正是这些胡人在与唐朝的通商贸易中持续将丝绸之路贯通,玄奘的西行,才会相对顺利。如果靠玄奘一个人去摸索这条道路,他的旅程将会增添更多的未知数。也许正因为这诸多的因素,玄奘和大雁塔才有足够的资格来代表唐朝,也都能标示出那个时代的独特气场。也因为如此,我才不由得流露出一份崇敬。

我怀着这样的心情,绕着大雁塔一圈,走到了大慈恩寺正门。时间已晚,大慈恩寺早已关门,我们无缘进入寺庙,去更近距离地接触大雁塔。但并没有太大遗憾,因为它的高大壮观,我在寺院围墙外不管怎样走,都能看到它;还因为它是西安市的标志,我对它的形状已烂熟于心。此刻的看,不是为了确认它,而更像是为了确认我的在场,确认我就在这个古代被称为长安的地方。还有一个原因是,大慈恩寺之外的大雁塔广场上,就有玄奘的塑像,我在寺院之外就可以完成膜拜。后来,我也没有在之后的白天进入大慈恩寺,没有像韩东诗里的写到的那样:“我们爬上去,看看周围的风景,然后再下来。”

虽然在大雁塔时没有想到那么多,但不可否认,韩东的这首《有关大雁塔》因为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独特的地位,已经成为大雁塔文化语境的一部分。作为一个现代诗的写作者,我当然对它耳熟能详。人们都说它与杨炼对大雁塔充满文化崇拜的书写恰恰相反,进行了解构。但我却觉得韩东这样的书写不是在讽刺文化,解构文化,而恰恰是在讽刺没文化,讽刺附庸风雅。甚至我有时还会想到它讽刺的是一种旅行方式。这种旅行方式就是那些跟着旅行团,被导游规定了参观时间的游客所采取的方式。这些游客对大雁塔,不需要知道更多,而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到过大雁塔,所以要登上去看看,合个影然后再下来。这与他们对待玄奘的态度也是相似的,他们甚至不想知道历史中的玄奘与影视剧中的玄奘有什么不同。苦行与好笑之间,他们宁愿选择后者。在这个娱乐致死的年代,崇高和深刻都已不再是人们追逐甚至认同的价值。

大雁塔周围还有更多的'风景。大雁塔的北面就是北广场,广场上都是簇新的仿古建筑。虽然是仿古,但并没有大雁塔的历史意味。这在白天看来,尤其明显。但到了晚上,灯光奇妙地改变了这种情况,就像让这些建筑物拥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我看到的大雁塔,就笼罩在这样的光芒下。现代化的灯光不仅没有改变大雁塔的年龄,反而让它的古老得以彰显。因为如若没有灯光,大雁塔只是一个模糊不清的黑影。这样,它的年龄就更成为问题。但拥有了灯光之后,大雁塔拥有了一番历史之外的味道——梦幻的味道。这种历史和梦幻味道的混合,就是灯光所调制的视觉的美味佳肴。这样的效果同样出现在钟楼与鼓楼上,我同样被夜色中钟楼与鼓楼的美所震摄。它们在灯光下甚至比在白天时更具历史沧桑感,更有立体感,也更古典。现代灯光技术就像一个魔术师,他甚至让大雁塔北广场那些崭新的建筑也拥有了与大雁塔、钟鼓楼一样的历史感、古典感。那些在白天我可以一眼识破,不会怎么去留意的仿古建筑,在灯光下让我产生了奇妙的感觉。

当然,并不仅仅是这些建筑,贯穿了整个北广场中轴线的雕塑起了更重要的作用。我不知道白天人们来到这里会不会驻足观看,但在夜晚,灯光不断把我们视线的焦点引到这些惟妙惟肖的雕塑上。这些雕塑虽然形式上多种多样,但内容却都指向了那个著名的国际大都市——长安,时间也都指向了唐朝。我也是第一次见到了如此多的唐朝主题雕塑,它们不断地把我引向历史之思。这些雕塑是那样的栩栩如生,以致于面对那些唐朝大诗人,我会顿起膜拜之感;看着武则天的鸾驾,我甚至生出了想要上前看看武则天真实模样的想法。

仿古建筑、雕塑和灯光共同组合成了一个立体的唐朝盛景。当到达雕塑群的最后,看到很多高大的柱子上的led屏展示出壮观的唐朝古典图像,我为长安,为唐朝这个伟大的朝代而欢呼,但同样为一个现代化的西安而欢呼。就像我在投入感情的同时仍然保持着理智一样。

这种现代化也的确值得欢呼。我在另一个唐朝的都城——洛阳,就没有见到这样壮观的夜景。彼时洛阳的繁华一度超过长安,但到了现代,洛阳却远远落在了西安之后。不必去做那些宏观的比较,仅从入夜之后老城的灯火辉煌与灯火阑珊相对比,就能够看到这种差别。

沿着这灯火辉煌的走廊继续向前观看,一尊李世民骑马高高在上的雕塑结束了这整组雕塑群。我像仰望真实的人物一样仰望着他,一种崇敬之感充斥了我的心间。这是唐太宗这个历史人物给我的感觉,也是唐朝这个朝代给我的感觉。对这个广场的游历,就像我在温习唐朝历史一样。它们和大雁塔一道,把我送入唐朝。

这种进入仍然是精神指向的。我愿意用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来表述这种进入。如同这首歌是极致的古典和极致的摇滚的合一一样,夜西安在我的感觉里,古典和现代也都达到了一种极致的统一。

我在夜晚抵达的,还有鼓楼后的回民街。它的盛名甚至盖过了许多景点,成为自助游的必选项,因为那里有着羊肉泡馍等让人垂涎三尺的西安美食。我在抵达回民街之后,发现这里的确是“吃货”的天堂。种种传说中的食物一一登场,但价格却超乎了我的想象,是我的家乡价格的几倍。但真正品尝了之后,也感觉物有所值。西安羊肉泡馍的肉汤是如此的浓郁,以致于我想口味清淡的南方人不一定会喜欢。也许只有西北人才会以如此浓烈的肉汁来浸泡最为普通的馍,使之几乎发生质变。这种口味对于习惯了五谷杂粮的中原人来说,也是有些不适应的。只有在畜牧业与种植业同样发达的西北,肉这种动物蛋白与谷物的植物蛋白才是平分秋色的。于是肉的大量运用,肉汤的浓郁让外地人重新认识了羊肉泡馍这种食物,并成为西安的特色饮食,甚至成为西安的代表。

这条回民街我在白天也来过,但并没有夜晚的感觉好。也许因为夜晚时间的充裕,才能够让人去从容面对那数量众多的小吃。除了那些灯火通明,热气腾腾的美食店铺,还有更多在大街小巷摆卖陕西纪念品的小摊或店铺。皮影、剪纸、布老虎,泥塑这些陕西民间符号,琳琅满目地进入我的眼中,让我感觉像在这里找到了陕西的根脉。这里与大雁塔肃穆的气场完全不同,就像是西安的两个极端:一个指向了伟大的历史,一个指向了世俗民间生活。

在这众多的店铺中闲逛时,我发现了一处古宅,“榜眼及第”的匾额高悬门上。从仍然开着的大门望进去,里面像是别有天地。我还没有在晚上游过古宅大院,所以就当即买票进去。之所以没有在晚上游过古宅大院,因为它们往往在晚上都要关门。也许因为夜晚才是回民街最为热闹的时刻,所以它会仍然在夜晚开放。它正式的名称是北院门144号民居,别称高家大院。进去之后,我才知道它的规模并不能跟那些动辄几条街的山西大院相比。也许因为这是寸土寸金的西安城,而那些山西大院大都在乡镇村落之中。虽然不是很大,但高家大院却以古典和雅致深深打动了我。

进入大院就是一个精致的石雕屏风,工艺一点不亚于我在山西与徽州见过的晋雕与徽雕。而进入院子之后,看到院子主体建筑都是二层的阁楼样式,还有方方正正的天井。那些雕花的窗棂和廊柱等精致木雕,以及整个院落的布局,都让我感到了一种南方小巧玲珑,细腻精致的美。也许是因为我在西安见到的多是大雁塔、钟鼓楼等较为宏大的建筑,或是兵马俑、秦陵等太过沉重的事物,进入这样一个普通的宅院,让我的感觉一下子没有调整过来,才会误以为这是南方。其实,古城历史虽然悠久而沉重,又有着粗犷豪放的一面,但对于古城市民来说,却依然可以选择精致典雅的生活。这个古宅,正是这种生活方式所留下来的标本。

因为是在夜间,院子里挂着红色的灯笼。灯笼把白昼生硬的光线软化,又让漆黑的夜晚拥有了温度;同样也把时间变得柔软,现在与古代之间,仿佛只有一层窗户纸那样薄的距离,又仿佛这种古典生活的余温尚未褪去。

我不断地从一进院落进入下一进院落。屋外的灯笼和里面的灯光仿佛制造了这座宅子依然在呼吸,在美好地活着一般的感觉。院子与刚才在街上的那般拥挤热闹完全不同,仅仅是一墙之隔,便隔开了现代和古代,隔开了喧嚣与宁静;也应该与白天完全不同,是另一重天地。柔软的灯光照耀着古宅里的物件,屋子里一切摆设如旧,清晰在目,让人想起那种古典的生活。除了灯笼制造的朦胧意境,屋外的灯光也一点不艳咋,该暗的地方仍旧是暗。灯光在这夜色里,也如同国画颜料一般,太浓太艳显得过于俗气,浓淡之间,才会生出韵味。这古宅就在这浓淡适宜的灯光里显得韵味十足,给人足够的品评空间。

古宅中值得品评的还有那些楹联匾额。也许是因为夜晚时间的充裕,我一遍遍地欣赏着它们。我在这些楹联中更深一步地进入到了这个家庭。主宅上迎紫、凝瑞的匾额悬在门头,最后的阁楼命名为叠翠轩,这些色彩感十足的词语让古宅也仿佛拥有了丰富的色泽。而楹联则更多关乎诗心雅兴,伦理道德,在古宅中也算常见,不过有一幅楹联还是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无乖戾气无落寞气无富贵娇奢气才称为福气真高/有读书声有纺织声有儿童欢笑声方见得家声果好。这幅看来朴实无华的楹联却一下子打动了我。也许是因为后联中“有儿童欢笑声”让我想到宅子主人最懂人伦喜乐而不古板,孩子们的笑声也仿佛一下子出现在这个院落里。这是这个宅院曾经真正容纳过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也许比那些精致细腻都更为重要。

一个课堂一个阵地心得体会

一个课堂一个阵地,这是我在大学四年里深刻体会到的。在课堂上,每一节课都是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每一个座位都是一个独特的阵地。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成绩,还收获了许多珍贵的经验和体验。

第二段:实践与总结。

在每个课堂上,我都努力实践着“一个课堂一个阵地”的理念。我从第一天开始,保持专注,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我学会了主动提问,积极回答问题。当老师讲到与我专业相关的知识时,我会主动分享我的观点和经验。通过这样的参与,不仅加深了我对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我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第三段: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我们还经常进行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这是一个可以锻炼团队合作能力的机会。我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众人的力量是无限的。在小组讨论中,我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同时也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通过集思广益,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项目实践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些团队合作的经验也让我认识到了集体的力量和自身的不足,激发了我进一步提高自己能力的动力。

第四段:课堂之外的思考。

虽然,“一个课堂一个阵地”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的学习和互动中,但我认为课堂之外的思考和学习同样重要。在课后,我会对当天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我也会查阅相关的资料,扩展自己的知识面。通过自主学习,我能够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五段:结语。

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段时光,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课堂一个阵地”的重要性。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努力学习,我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成绩,培养了自信心,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并且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我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与体验将伴随着我走向社会,助我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课前引导]。

生:陈老师。

生:学校的礼堂里。

师:(摇头)思路不够开阔。

生:在深圳。

生:在中国。

生:在地球上。

生:地球。

师:(板书:地球)我们一起叫一声:地球。

生;(齐)地球――。

师:地球听到了没有呀,怎么没有反应?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呼唤:地球,你好!假如地球听到了,她会热烈地鼓掌的。开始!

生(一起,深情地)地球――你好――。

(学生身后响起听课教师们的热烈掌声)。

师:地球听到了我们的呼唤。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神舟号”宇宙飞船到太空去旅行。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升空了。好,飞船已经升到了太空,请睁开眼,观看太空美丽的景色。

(播放太空行星运行的录象,地球逐渐清晰,最后定格)。

师:同学们这水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喜欢吗?请用一句话,夸一夸我们的地球。

生:地球,你真美呀!

生:地球,你好伟大!我喜欢你!

师: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课文的第一段,看看课文里是怎样赞美地球的。

生:“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师:请充满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为什么称地球为“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放手让学生把课文读透)。

师:现在我们请几个同学读给大家听,第一个请谁读?

生:(纷纷举手)。

师:这么多的同学愿意读。好,我请班长推荐一个。

(班长推荐学生甲)。

师:(对班长)请你说说为什么推荐她?

班长:她读书水平高,胆子大,声音特别响亮。

师:请你读1、2两段,要把班长夸奖你的那些特点读出来。

(学生甲读课文)。

师:确实如班长所说的那样,读书的水平高。下面请谁读?现在请你(对学生甲)推荐一位。

(学生甲推荐学生乙)。

师:(对学生甲)你为什么要推荐他?

学生甲:他读书流利,而且很有感情。

师:(对学生乙)请你读3、4两段,要把流利、有感情的特点读出来。

(学生乙读课文)。

师:很有感情。好,下面请谁读?有毛遂自荐的吗?(学生纷纷举手,对学生丙)请你读5、6、7三段。你先说说你读书有什么特点。

生:我虽然读书没他们好,但我进步很大。我的特点也是有感情。

(学生丙读课文,且发挥很好)。

师:掌声鼓励。谁读最后两段?(举手的学生特别多)好,全班一起读。

(全班齐读课文)。

师:下面我还要检查同学们理解词语的情况。看屏幕。

先理解带点的字,再解释词语: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生:渺,是细小。渺小,就是小的意思。

师:再用同样的方法解释下列词语。

居住遨游扁舟枯竭。

师:请同学们相互说说。

(学生相互说词语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理解这些词语时,有没有规律可寻?

生:这些词语前后两个字的意思相近,我们在解释这些词时,可以用其中的一个字的意思来解释它。

师:再看下一个词。

举例解释词语:

自然资源。

师:请迅速地读课文,举例说说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生: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

师:现在将这些自然资源分两类,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分吗?

矿物资源(不可再生)。

水资源、森林资源、

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可以再生)。

---------------------------。

生:前一类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后一类是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

师:再看下面的`一组词。

朗读理解词语:

……不是……而是……甚至……。

师:请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要把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读出来。(学生练习后,教师请一学生读,表达得不是太好)。

师:“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怎么才能把“几百万年”和“几亿年”读得区别开来?

(学生再读,理解得比较好)。

师:课文中还有几组关联词,请找出有关的句子,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读读。

(学生读有关的句子)。

生: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地球很美,但是也很小;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师:还有补充吗?

生:课文还告诉我们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师:请大家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并以最快的速度背熟。

(学生读书,背书)。

师:请同学们一起背最后一段。

(学生集体背诵后,下课)。

[第二课时]。

师:我们一起背诵课文的最后一段。

(全班集体背诵最后一段)。

另一个课堂作文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多少个日夜,我在书海中不断探索与发现,享受着知识带来的满足与快乐。书,是我进步成长的阶梯,也是我增长知识的另一个课堂。

在书中的课堂中,我看到了乌江亭边西楚霸王自刎的血泪史。

夕阳如血,伴随着四面的楚歌声,长刀划过虞姬那白嫩的脖颈,只留下一抹腥红。你带着仅剩的几百人马,在乌江亭边与汉方军马殊死搏斗,杀出一条血路。当船公在江边与你会合,送你逃亡之际,你却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亭,终止了你一生的雄图霸业与曾经的辉煌。

虽有李清照颂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但是,“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倘若,你拥有着刘邦那“遇方则方,遇圆则圆”的灵动,懂得低头,带着失败重回江东,有可能便会重振霸业,改写历史。

在书中,我明白了只有学会低头,才能拥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折点。

在书的课堂中,我了解到了英国政坛上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她出生在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小城镇里,但她的父亲却从小向她灌输这样的概念:即使是你坐公共汽车,也要永远坐在第一排。这要严格的要求,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无疑是苛刻的。但也因此,使她从小便养成了事事必争一流的认真态度,以至于到长大后,使她成为了英国的第一位女首相,并在世界政坛上誉为“铁娘子”。

哲人说过“不论做什么事情,你做事的高度取决于你做事的态度”,撒切尔夫人正是因为抱着“事事必争一流”的做事态度,才使其成功,成为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在书中,我明白了只有怀着良好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书是我的另一个课堂,给我带来无尽的知识与快乐。是它,给我指明前路,引领我走向洒满知识的道路!

另一个课堂作文

我是个优秀的学生,作业全部都正确。在学校里老师经常表扬我、同学们都喜欢我,在家里,爸爸妈妈也疼爱我。可是,做个好学生很累,我常常表面上很乐意,心里却不断地抱怨。

有一天,我看到了一位走路摇摇摆摆的老人。我在他后面走着。忽然,老人一不小心掉到了河里,我手忙脚乱地折了根长树枝,拉着老人上岸。可是老人一点也不沉。啊!原来他是个神仙。他画了个小人,不紧不慢地解释到:“这个是另一个你,他能帮你做不喜欢的事,你有事都可以去找他。”说罢,老神仙就不见了。

我半信半疑地决定测试一下,对了,今天老师布置了默写《桂林山水》。这篇文章老长了,我就让他来写。我闭上眼睛默念道:“我休息一会儿,你来默写。”之后,我就开始躺在床上悠然自得地休息起来。只见他一笔一画地写着,他不仅字写得端正,而且速度也很快,不一会儿的功夫,这篇文章就默写完了。

从此以后,我不喜欢的事他都能帮我做。他帮我看书、他帮我上课、他帮我做作业,我每天无忧无虑的,感觉无比地开心。渐渐地,我觉得自己能做的事越来越少。慢慢地,我发现大家都开始喜欢他,而我渐渐地不讨人喜欢。

我做了个决定,以后我再了不需要他了。那一刻,我发现天空格外的蓝,阳关格外的灿烂。顷刻间,我终于明白了:如果你远离了困难和劳累,那么荣誉和辉煌也会远离你。

另一个课堂作文

生活中是课堂。只要你细心感悟,就会获得人生的真理。

在那一天,我获得了人生的一大真理,而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依旧感受到了人生的哲理。

错误时,试着舍弃导致你悔恨的种种错误,舍弃因犯错而带来的自卑与羞辱;当你遭受挫折时,试着舍弃你的沮丧与绝望,才能产生坚强的信念支持你面对现实……,舍弃是艰难的,但是在舍弃下才能有新的开始,才能渐渐成熟起来。那一天,我又一次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其实,生活就是课堂。在这个大课堂中,我们不断吸取教训,不断获得新知;在这个大课堂中,我们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刷新生活。睁大你的双眼,让我们在浩瀚的课堂中,来探寻人生的真谛。

【作文二】。

课堂是多姿多彩的,也是酸甜苦辣的。

唉,枯燥的课堂是酸的,现在是王老师的英语课。王老师可是有名的和尚。嘿!瞧吧,上课还不到一秒钟,她就又开始喋喋不休的念经了,这经就好像是一首漫长的的催眠曲。上课时间才过了一半,同学们就开始按耐不住了。我的眼皮子快垂下来了,我用尽力气把自己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看旁边的同学吧!有的已经把头埋在了手臂上,有的时不时打着哈欠,还有的同学早已与周公在下棋了。你看,就如我身边的这个林第一吧,干什么事情都是第一名,第一个睡觉的又是他,响亮的打鼾声此起彼伏。惹得我也很想睡觉。过了一会儿,这些小懒虫都睡着了,我也忍不住了,埋头就睡。还好一分钟后,第一个**股怄气了。

呵,有趣的课堂是甜的。“叮铃铃”第二节课开始了,这一节课是李老师的活动课。这位李老师可拽了,每一次都能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惊喜,我们都向他投去了敬佩的目光。大家都欢呼着,从刚刚的枯燥课堂一下变成了活跃的气氛。看吧,这个李老师有魔力吧!过了一会儿,李老师走了进来,他也精神爆满,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李老师说:“同学们,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游戏。”游戏开始了,第一个是三打白骨精,只见李老师模仿了一个孙悟空的样子,翘着二郎腿,不是还摸了摸脸,对旁边的人打了三下。呵呵,这个样子的李老师可真可爱啊!传到最后一个同学那里居然变成了锄地。哈哈笑声洋溢着整个课堂。

啊,课堂也是惊心胆战的。活阎王孙严厉老师走了进来,同学们一个个做的端端正正,生怕被老师点名。孙二奶奶的脸上可真是面无表情啊,就连红血丝都没有,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只听见我同桌的心砰砰直跳,可真是要命了。说不准讲台上那座火山会爆发啦,到了那时候,我们谁都逃不过她的手掌心。突然,小明的书不小心掉了下来,我用可怜的目光向他看去,没错老师又请他喝茶了。

唉,课堂真是多姿多彩啊!

【作文三】。

另一个课堂!一个人尽皆知的'词,相信大家也不会陌生吧。这个禁锢我们自由的牢笼,怎能不熟悉呢?我渴望拥抱大自然,渴望享受微风的吹拂,渴望追逐那花间嬉戏的彩蝶。然而,现实总是令人失望的,我苦苦挣扎在教室里,重复着那枯燥的三点一线;上学-学习-放学!终于,丰富多采的暑假来了,这也代表我自由了,能痛快地玩了!

天遂人愿!爸爸要带我去旅游了,我忍不住欢呼雀跃起来。

这小桥流水,危峰兀立,万木飒爽,使我想起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身临其境,我竟也想书写一诗以抒情怀。

另一个课堂,不单单局限于学校,而是无处不在。大家有空时,不妨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柔,体会大自然的美,领悟大自然的风情。

另一个课堂作文

太爽了!我试着想了几句话,那个我都一一说出来了,既然这不是真的我,那我何不把昨晚的事和妈妈“理论理论”?我知道妈妈是为我的学习着急,可是我受不了她的态度,也不喜欢妈妈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和我作比较,我也承认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有问题,可是妈妈在气头上,我也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不愿意承认错误去和妈妈沟通,就这样僵持着,我自己心里不舒服,相信妈妈也很难过,现在好了,有了另一个我,我可以通过他把我真实的想法告诉妈妈,反正挨揍了也是他的事。

妈妈听完他代我说出来的话,我看见妈妈的眼睛里泛起了泪光,把另一个我紧紧抱在怀里,他们和解了。

“妈妈,还有我呢,也抱抱我,我在这里”,我怎么又躺在自己的床上了?妈妈在床边大声的叫我“快点起床,要迟到了!”,我看着妈妈的脸,揉揉眼睛,“妈妈,我想和你谈谈……”

另一个课堂作文

我向往并喜爱着一切美好的事物,并因它们的存在而深深地感动着。亲情,一个让我心潮澎湃的字眼,始终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好伟大,人间有爱好伟大。

一个红砖绿瓦、井井有条的农家小院就是我的家。在这个温馨的家中,我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动。

爸妈之间平淡而又深沉的爱让我感动。他们虽然都已年近半百,但相互之间温柔的关怀却丝毫没有改变。妈妈常把爸爸当成小孩子看待,关心着他的一切,工作过后书桌上的一杯热牛奶,旧衬衫上一颗将掉的纽扣儿。我不懂什么是爱情,但心中时刻有种感动。从爸妈那儿,我懂得了爱情不一定非得轰轰烈烈,平凡中的相互关心与支持才是真爱,真爱才会永久。

对人对事一定要怀有一颗宽容而善良的心。这是刚刚过世的奶奶留给我的最有价值的财富。她是一名随着新中国一起奋斗、成长起来的老人,身上具有朴实、宽厚的美德。据我所知,经济拮据的她救助过好多好多穷人。奶奶一生平凡,但她是我内心深处最敬重的人。只懂得付出,不图回报,这是多么高尚的品德啊!

天有不测风云,爸爸竟然会因血压过高而引起脑血栓,恰逢我在家休息,便由我来照顾他。他左脑失控,引起右半边身子不听使唤,我就早起陪他锻炼,一遍又一遍。爸爸走得稳些了,会像小孩子一样兴奋,又喊又叫,我的心又疼又甜。一步一步地练,爸爸终于可以下床稳步地走路了!在他生病期间,我学会了正确使用血压计,学会了如何扎针、拔针,学会了一些高血压和脑血栓药物的服用方法。看着爸爸一天天好转,我学会了细细体会生命,体会浓浓的爱。

家是任何一位浪子魂牵梦绕的地方,上天或许会带给它一些灾难,但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却会更多更多。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家和我亲爱的家人,并时时从生活中受益,学会如何享受生活。

另一个课堂作文

朗朗的书声总是丰富着每一个早晨,让人想起在一个个课堂上的学生们正进行着一天的学习。提起课堂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坐有四五十人的明亮地方,以及父母给我们报的补习班等。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课堂,比如,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庭。

从我“哇哇”地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父母和亲人就当了我的第一任老师,哄着我静静地入睡,教会我懂得安静。鼓励我从双手爬,到双脚走,从“啊啊”乱叫到叫了第一声“妈妈”。当学会了唱《abc》时,虽然唱得很模糊,却得到妈妈的赞许,也使我对唱歌有了浓厚的兴趣,让我懂得了努力与动力的关系。

记得第一天去幼儿园,我哭着不肯进去,紧紧拉着母亲的衣角,因为我不认识这里的人,心里十分害怕。妈妈用温柔的声音安慰我,鼓励我去尝试交朋友,让我度过了第一个“交友日”(第一次体验友谊学会社交)。

每次去外婆家,妈妈都会帮着外婆干家务,洗衣服、炒菜、烧饭,照顾腿脚不好使的外公,督促他吃药,给他剃头,带他去练习走路等。有时也会把轮椅搬下楼推着外公去外面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看到这些让我领悟到做人要学会一个“孝”字,体贴生我养我的父母,尽到儿女应尽的义务,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每当看见母亲在忙碌的工作后,仍然不辞辛苦地准备一桌丰盛的晚餐,心里一阵感动。

为了我更好地成长,妈妈每天陪着我锻炼身体。在唯一可以放松的双休日,还要骑车带我去上补习班,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妈妈都会等我,而迎接我时她却总是一脸的笑容。妈妈的付出更让我感觉到什么是真正的爱,亲人之间的那种亲密的关怀。

在12岁时,亲眼见到敬爱的爷爷永远地离自己而去,有种撕心裂肺的痛,每次祭拜爷爷,心里总有一阵酸酸的感觉。经历了失去亲人的感受后,又明白了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间是多么的宝贵。

而这些感受,就是我在另一个课堂里所学到的,最基本也是最难学成的人生之理,这些是在学校的教室里学不来的。

在家庭的课堂里,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也许就能悟出一个从未参透的道理,这个课堂看似简单却包含了许多内容,在不经意间带给你许多,需要你慢慢地去体验、去学习!

家———永远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