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的案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设计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教学设计

我们小区有很多人养了狗,那些狗有高大威猛的,有玲珑乖巧,很可爱。

最近,我发现有些狗主人很不文明。主人带着狗出来玩得时候,不给狗带上口罩,没有用绳子牵着,这样很危险。每次我在狗旁边走过时,看到小狗露出尖尖的牙齿都会很害怕,因为我怕狗一下子扑在我身上来咬我。还有狗拉屎的时候拉地上,狗主人也不管就走了。这样太臭太脏了太不卫生了,我每次走路的时候都要小心地走,万一踩到狗屎就太恶心了。

我有一个想法,狗主人遛狗时要帮狗戴上口罩,还要用绳子牵着,不让狗到处乱跑乱咬。如果小狗拉完屎,主人一定要清理一下。

这样,我看到可爱的小狗就敢逗它玩了,小狗就成了大家的朋友了。我们的小区也会变得更卫生、更文明。

我们要做文明的人,你们是不是觉得我这个主意很不错呀?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掌声》的教学设计

字词:

重点句子:

松鼠跑得太慌张,腰被帽子上的绸带缠住了。它一跑,帽子也被拖走了。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松鼠更慌了,急忙爬上一棵松树,帽子也被带到树上去了。

他们走到那棵松树下面一看,松鼠不在了。这回,那只大松鼠可没有再把帽子带走,绸带挂在树枝上,帽子像一只篮子似的吊着。

合作交流朗读感悟。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帽子——(丢、找、追、挑、送)——鸟窝。

(1)丢帽子。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a、指名对比读句子,感受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b、启发想象:翔翔心里怎样?他在想什么?

c、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找帽子。朗读“松鼠!一只大松鼠!”

a、讨论:连用了两个感叹号,请你说说翔翔他们当时的心情。

b、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追帽子。

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

孩子们追到松树林里。

a、对比朗读,感悟孩子们追的时间长,路途远,始终没有停下歇息。从而体会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

b、指名朗读、评议。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了。

a、理解“挠挠脑袋”:为什么挠脑袋?心里怎么想?

b、理解“无可奈何”。想像一下当时的样子,表演体会。用“无可奈何”说一句话。

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4)挑帽子。理解“七嘴八舌”。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

(5)送帽子。

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听翔翔的,我们听听翔翔的!

a、合作朗读,感受心情。

c、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如果拿回帽子,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d、你们喜欢翔翔和小朋友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语文学习方法技巧。

1.要记住重点。

老师一般在上课的时候,都将考试的重点讲三遍,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认真的听课,将老师所要说的重点用笔画出来,并且记在自己的脑海里,然后课后期间自己再做一次小温习,这样加深记忆力。

2.要勤做笔记。

自己要准备一个小笔记本,将老师讲的重点都抄出来,以后做作业或者是复习考试的时候都拿出来多读,多看几次,这样就可以记住最基础的知识点,也不会在考试的时候出现错误,养成习惯,可以提高语文的成绩。

3.学会多朗诵。

小学的语文靠的就是多读多背诵,读的多了,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诵的能力,还可以多认识一些陌生的字,还有发音标准,关键的词语、成语都可以记住,有助于提高作文水平,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4.善于提出问题。

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多问一些语文水平好的同学,或者是老师,然后自己通过他们给予自己的答案再多加思索,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解决这些语文的问题,多学习,多交流。

5.要打好基础。

小学语文主要就是拼音和一些词语,只要学会了这些学起来就容易多了,拼音一定要记住哪些是声母和韵母,每个音调是怎么使用,怎么去拼出来,在课本遇到的新的拼音就要用笔画出来多写多读几遍。

6.要多查字典。

只要你们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都要学会查字典,字典是你学习的第二任老师,遇到不懂的多查字典,字典不但可以让自己多认识生字,还可以在查字典的时候,记住词汇的部首还有拼音,加深记忆。

7.要对语文感兴趣。

这点对于学习语文有很大的作用,开始接触的时候小孩子或许觉得有点困难,慢慢的就产生厌恶,最后发展成了抵触,有了这样的心理对学好语文就产生了困难,所以家长和老师一定要齐心协力的帮助孩子,不要轻易的放弃。

语文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对语文老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教师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以往由于实行单一的课程政策、即只有国家课程、所以在学科领域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一纲一本”。教师习惯于按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用有限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强调“齐步走”、“一刀切”。这种教学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很明确、只需要“传授型”、教师的基本职能是照本宣科。而事实上、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因材施教、至少对一部分学生是“削足适履”、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多种兴趣、爱好和特长、以及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现在、实行了“一纲多本”和“多纲多本”、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学校本班级学生的实际、参与开发校本课程、编写学校教材、所以教师光“传授”就不行了、必须进行研究、教师要从原来的`只是教材使用者的角色、转变为不仅是教材使用者、还是教材评价者和教材开发者与编写者的角色。

其次、新课标的提出、也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由“讲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我讲你听、口耳相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难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种课堂上缺乏创设生动活泼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参与言语实践、缺少让学生承担有意义的言语交际任务、缺少提供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开展言语实践的机会、也因此造成了语文教学质量的低下。新课标让我们明确了一个观点、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学习是学生这一主体的活动过程。我们的教学必须围绕学生而开展、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既动口又动手、既动脑又动情、身体力行、亲历体验。

本案例中、老师在让学生读了凡卡的信后、先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再进一步理解文中凡卡的感受;之后又问“如果你是凡卡、你最想做什么”等等、每一环节的学习、都先引导学生搜索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再带着这种体验走入文本。整个过程、教师旨在积极的引导、担任的是合作者引导者的新角色、而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说感受、谈体验、积极参与了学习的每一个过程、这样的学习、效率必会提高。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教学设计

1、学习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2、用词要准确,语言要通顺,表达要具体。

3、听取别人建议,尝试修改习作。

1、抓住一个想法写清楚。

2、尝试修改习作。

ppt课件。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就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事例引导。

请同学们读一读生活中的小事例。

(课件出示事例一)。

1、自由读,小组交流。

事例一提出了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汇报。

(课件出示事例二)。

3、自由读,小组交流。

事例二提出了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4、汇报。

5、你觉得这两个事例写得怎么样?评价一下。

三、畅谈想法。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想法?

1、小组内交流。

2、小组选派说得好的代表发言。

3、全班进行评价交流。

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

四、写出想法。

从自己的发现或同学列举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2、注意用词要准确,语言要有条理。

3、写后读一读,自己尝试修改一下。

五、作文交流。

请完成的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作文,集体评议。

此次习作教学我教得比较成功,教学时间我把控得较好,对于本次习作的重点我花了很多时间给学生讲,大部分学生都听懂了。不懂的学生我课后进行了辅导。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在这个学期的培优辅差活动中,培优对象能按照计划提高读、说、写的综合语文能力,成绩稳定优秀,并协助老师实施辅差工作,帮助后进生取得进步。辅差对象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成绩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应对语文考试的能力。

三年级学生共有xx人,语文学习成绩全班70%的同学较好,但有一少步分同学的学习成绩较差,为了提高学的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制定教学辅导计划。

1、声母韵母表。

2、字、词、句的应用。

3、阅读。

4、作文的写作方法。

1、加强对学困生学习的督导检查,转变学习方法、教育方法。

2、合作学习,多方帮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当求知双方展开互动,进行问题讨论时,都获益匪浅。因此合作学习是学困生转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学困生搭配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

3、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指导学困生学习。助学活动主要以课堂练习为主,形式比较灵活。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4、加强家校合作,随时掌握学困生转化情况。各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电话联系、家校互访等。经常的联系使家校双方对学困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教师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做到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随时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学困生的有效转化需要家长更大的支持与配合。而这种支持与配合,来自于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长期沟通,建立在互相信任、共同关心学生成长的一种默契基础之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若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将缺乏针对性,难保其转化效果。

三年级4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2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

生自由谈观后感受。

师:一次,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看吧!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6.脱离语境,小组长让小组同学单独认读生字,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2.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伴随着学生交流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翠鸟资料来理解课文。同时,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想象课文情境。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或感受。

四、拓展延伸、回读课文。

1.随机指导朗读。(配乐读。)。

2.指导背诵课文。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自主识字的能力。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写中再去创造美。

六、课外积累。

回家后,把课文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

3、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

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留心观察重要性。

多媒体课件。

一、图片激趣,揭示课题(引导学生回忆草地的样子)。

2.这是什么?(生答:草地)。

3.谁来说说看你见到过的草地是什么样子的?(生答:无边无际的草地、绿色的草地、美丽的草地)。

4.是啊,我们平常见到的草地都是绿色的,可是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片金色的草地。

5.板书课题。

6让我们一起齐读课题吧。

7.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答:为什么是金色的呢)。

8.看来同学们的答案非常一致,老师也有这样的疑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细细观察,看是否能够找到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课本翻至第66页,带着之前疑惑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遇到的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掌握情况。

刚才孩子们读的真认真,这些生字都认识吗?那我考考大家吧!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认读,正音。

你们真能干,都认识,后面的词语朋友你们能认识吗?来我们让这两组的同学给他们打打招呼,叫出他们的名字,记住叫两遍哦!

(2)出示词语,男女生读。

那列小火车最想来?这列小火车最想来!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2.教师导入第一自然段。那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吧,注意连读和断句,不能拖哦!

4.(生答:)师出示ppt文句并总结。

5.出示蒲公英图,师讲解蒲公英的特点看这就是蒲公英。

蒲公英种子轻轻一碰就会掉落,当有风的吹过的时候,会随这风一起飘散到各处。

6.出示长满蒲公英的草地图。

生答:吹蒲公英、玩蒲公英。

7.嗯都脱口而出吹蒲公英出示蒲公英吹动的动态图。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1.那么文中的小兄弟俩也喜欢在草地上玩耍,也和孩子们一样喜欢玩蒲公英,因为蒲公英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呢!他们是怎么玩的?请孩子们在文中找找相关的句子吧!

2.指名学生回答。

3.刚同学读的语句中有一个成语,大家注意到了吗?(一本正经)。

4.请用笔圈一圈。

5.一本正经是什么意思呢?装着一本正经是什么样子?(规矩、严肃...)。

6.观图弟弟是什么表情?是一本正经吗?哥哥呢?(他没笑,表情很严肃,他是一本正经,不过是假装的一本正经)。

7.从图上你能感受到他们兄弟俩的心情是怎样的?

8.我听到了他们的笑声,感受到了快乐!是谁带给他们的快乐呀?(生答:蒲公英)。

9.出示文句: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一起读读吧!

10.是的,就是这些蒲公英,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

11.引人注目是什么意思?观察图瞧这朵红色的花多引人注目啊。

12.这蒲公英一点也不引人注目,为什么呢?(生观察图答:他们都一样,太多且乡下随处可见)你真是个细心观察的好孩子!

13让我们齐读第二自然段,一起来感受兄弟俩的快乐吧!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

1.这些草地不仅给兄弟俩带来了不少快乐,还非常有趣,它还会变颜色呢!

2、指名学生回答,ppt出示,学生横线勾画出来。

3、请我们男生来读读用横线勾画的蒲公英变颜色的句子,感受一下它的神奇。

再请我们的女生读读,也来感受一下它的神奇。

4.草地变颜色的原因,作者告诉我们了吗?

5.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勾出来,指名学生回答。

6.找的很准确,这就是草地变色的原因。ppt出示文句(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当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请同学们在波浪线的旁边做上笔记,写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几个字。

7.接下来请同学们坐端正,把目光转到屏幕上来,观赏蒲公英花朵的变化的样子,你可以观察到草地变色的过程哦。

8.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花朵可以张开、可以合拢。它是如此有趣而神奇。文中说蒲公英像我们的手掌,把蒲公英的花比作(手掌,)它可以(张开)、可以(合拢)。

9、出示ppt图。

10.出示ppt文句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手掌,现在我们的手掌就成了蒲公英的花朵了,我们加上自己的手势读一读这几句。

12.情境说话,转换语言。

(1)是谁发现蒲公英会变颜色、会在一天不同的时间里有张开、合拢的变化的?

(2)小作者为什么能发现这神奇的现象呢?(生答:留心观察)。

13.此时小作者要迫不及待的把这个神奇的现象告诉弟弟呢,让我们补充下面的句子。

ppt出示句式: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拢的。

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朵是张开的。

傍晚,草地绿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拢的。

让我们全班齐读,一起告诉今天来我们班听课的老师们吧!

(四)品读第四自然段。

1、同学们小作者喜欢这片草地吗?(生答:喜欢)。

是的这片草地不但给了小作者快乐,还带给了他发现,文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来朗读第四自然段。

2、这段话中老师用红线标注出了这么一句话,谁来为老师读读: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3、你知道这里面的它指的什么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呢?

4、为什么说蒲公英和他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呢?

师总结:蒲公英的花张开、合拢的时间与我们人类的起居相似。

四、拓展交流。

2、同学交流(向日葵、含羞草、学校门口的芙蓉花)。

五、课堂总结。

大自然中有很多有趣、神奇的地方等着我们发现呢!我们需要和作者一样(留心观察)!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教学设计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及历史意义。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学习《纸的发明》时,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遇到疑难,小组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这样,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2、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引导学生深入把握作者纸的发明过程进行讨论;由于课前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反复的诵读,所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非常透彻,这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巨大潜能。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学富五车”的意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悟本文的中心思想。原的问题过于注重结果,却忽略了方法与过程,修改后则使这两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了。切忌设问不等于问答案,而是问能力。能力训练,开发潜能,是设问的最终目的。

4、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纸的知识,办一张手抄报。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

1、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明理。多角度地体验性朗读,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升华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2、采用体验性阅读教学,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体验,唤醒了他们的创造潜能,促进了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不足之处。

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应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状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11.赵州桥》教学设计一等奖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理解13个新词语。

2、学习运用关联词“不但……而且……”,了解与之用法相似的关联词“不但……还……”“不仅……而且……”等。

3、能正确理解每个自然段主要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

4、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可以选择一段背诵,有各自的感受。

5、了解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和建造是建桥史上一个创举。

6、结合绍兴的“桥文化”,激发对具有浓厚江南风情的石桥的探究兴趣,培养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赵州桥相关资料(校园网资源库)。

绍兴石桥资料(绍兴网)。

赵州桥简图一人一张。

(一)师生对话,激发兴趣。

我国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同学们知道哪些?老师知道哪些?比比谁说得多。

(长城、故宫、布达拉宫……)。

赵州桥也是我国著名古代建筑(写课题),它是怎样一座桥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根据注音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要求能读会字。

3、把课文中不理解的词画出来。

4、想想如果请你说一句话介绍赵州桥,你打算说哪一句?

(三)组织交流,字词点拔。

2、交流不理解的词,教师巧作点拔,让学生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3、你准备了哪一句话介绍赵州桥?为什么?

由“重点句”导入“重点词”

4、学习单元提示,初步了解“重点词”的概念。

(四)再读课文,找重点词。

1、逐段读,逐段找;充分读,细心找,说出理由,意见不强求一致,同学们听后想一想,选你认为最恰当的一个画出来。

2、统计画下的词,支持率最高的词由教师书写到黑板上。

世界闻名。

创举。

美观。

宝贵。

(五)精选练习,巩固字词。

1、练写生字,自己选择词语抄写数遍。

2、选择一个自然段熟读成诵。

3、收集赵州桥的相关资料,预备交流。

(六)研读课文,自由感悟。

1、分发简图,说明要求。

各自学习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建造年代:

设计师:

建筑特色:

设计亮点:

历史意义:

你的评价:

2、用视频投影仪展示研读成果。一边展示,一边请学生自己上台讲解,交流。

3、有关赵州桥的多媒体资源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交流。

(六)综合实践。

播放绍兴桥文化相关资源,选绍兴的一座桥,制作图文并茂的卡片以备展示。

(七)听写词语,选择造句。

(八)再读课文,背诵片断。

(九)交流卡片,展示评优。

(十)作业。

指导,完成习题。

重点:关联词:不但……而且……。

(十一)质疑:初读课文时不理解的词,现在仍不懂的,请提出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11.赵州桥》教学设计一等奖

 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系统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及学生知识的积累,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经过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班上的学习风气已基本形成,大部分学生能够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并初步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少部分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有个别不做作业现象;还有小部分学生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本学期要加大对这部分学生的指导,督促他们完成作业,交给他们学习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它们学习、阅读意识。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品味经典寓言”“体会传统文化”“关注精彩发现”“发挥无限想象”“追忆幸福童年”“探索自然奥秘”“遨游童话王国”。选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文本中的“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综合性学习”“学生习作”等均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文内的“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等五个专栏。

(一)识字与写字1.认识汉字250个,会写字250个。

2.让学生养成主动认识汉字,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

3.能用钢笔正确、规范、熟练书写汉字,基本能用毛笔临摹字帖。

4.能用音序、部首查字法独立查阅字典。

5.注重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二)阅读1.继续培养阅读的兴趣,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能交流阅读体会。

2.能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会默读课文,能在快速默读中,略知课文大意。

4.能初步寻找到文中的关键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大意,且能借助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5.基本能通读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能初步对不明白处提出质疑。

6.能口头简要表述文章大意,感受文中人物、事物形象。

7.能自觉背诵文中喜欢的片段,基本能仿写。

(三)习作1.能通过观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的形象通过语言来表达。

2.养成自觉写日记的习惯,乐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习作。

3.学会书写简单的书信和常用的应用文。

4.养成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的习惯,能自觉摘抄好词好句。

5.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口语交际1.能主动向老师、他人请教不知道的内容,同学学会倾听别人提出的建议。

2.能简要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对别人说的话要学会转述。

3.能把课文里的或课外书中喜欢的故事将给同学或家长听。

(五)综合性学习1.能有目的地收集生活中的作文、说话素材。鼓励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生活材料。

2.开展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3.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一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4.学会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一)重点。

1.喜欢学习汉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认识250个常用汉字,会写250个常用汉字。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能把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写清楚。

6.能用普通话交流。学会认真倾听,抓住主要信息,并就不明白的地方提问。

(二)难点。

1.能使用硬笔较为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整洁、端正。

2.能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初步体会句子的意思。

3.能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发表简单的看法。

4.尝试写想象的世界和故事,写得新鲜有趣。5.在习作中尝试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1.开学初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各位家长依据学生个人情况提出不同要求,尤其是学困生和品困生。

2.给学困生制定短期学习计划(学困生辅导计划),以四人一组为单位建立学生之间“一对一”结对帮扶措施。每月向家长回报以成果。

3.加大力度,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写话能力的培养。

4.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要求每位学生积累好词好句。

5.要求学生书写工整,监督学生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任务。

6.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7.鼓励优生大胆学习,独立思考;监督学困生的学习,不放弃,不拋弃。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教学设计

现在这个时代到处交通堵塞,这是因为汽车越来越多还有电瓶车和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乱闯红灯,还有的时候红绿灯常坏,最后,有一些车主乱闯红灯、逆向行驶……所以发生了交通安全事故。

那怎么让交通不堵塞,不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呢?(可是红绿灯的故障是无法避免的。)。

我想出了几个办法,请大家认真听一下。

1、大家上学上班的时候,我建议大家可以步行去。如果离的比较远的话,可以骑自行车去。如果当你的家离公司或者学校很远的时候,你可以做选择做公交或者地铁去。这个办法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又可以把尾气的排放量降为零!

2、十年以后我们国家要发明一个无人驾驶汽车,(国外已经有了实验型)虽然不可以减尾气的排放量,但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还有解决堵车的烦恼!还有就是无人驾驶的汽车都变成充电的汽车,这样既能解决交通堵塞问题又能把尾气的排放量降为零。

这就是我对交通问题的想法。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认读十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懊恼、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地看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2.在学生理解人物不同表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3.在理解、感悟有关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词句的基础上,把词语积累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继续运用联系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理解人物不同表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地看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三、教学策略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具体、生动的神态和动作描写,使角色形象更加鲜明突出。通过对话的形式,更能体会出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式自己的短处。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体现课堂已有技能的运用,继续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到了方法,才能将知识变成自己的。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同时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性,学生思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在熟读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提问质疑、互相解答,鼓励学生说出感受和见解,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忆课文内容

1.齐读课题,了解人物。

2.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为了更好地学习,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词语吧。

出示课件:

铁罐 骄傲 奚落 傲慢 轻蔑 恼怒

陶罐 谦虚 争辩 兴奋 和睦相处

(2)提问:你们发现这第一组词是描写谁的?另外一组呢?

【设计意图】回顾整体,通过词语找到对应的角色,既复习了词语,整体感知陶罐和铁罐的形象特征,又回顾了课文内容,锻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向学生渗透了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的方法。

(二)抓词质疑

1.自读课文,了解事情起因。

2.初步理解“奚落”的意思,说说你理解词语的办法。

3.质疑。

提问:看看这句话,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出示课件: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预设:铁罐为什么奚落陶罐?

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陶罐面对铁罐的奚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设计意图】在对词语、课文内容的质疑过程中,对阅读产生兴趣,在下文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巩固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方法。目的是在阅读中带有学习任务,调动阅读兴趣,扩展思维,强调思考中阅读。

(三)围绕质疑,以读促悟

过渡:你们的问题真有价值,我们只要运用一些读书的方法,把文章当中两个人物的对话读好,相信同学们的这些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

1.指导朗读第一组对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语气。

(1)学生朗读后追问:听出来了吗,这是一个怎样的铁罐?傲慢。

(2)提问:什么是傲慢?你们想一想,傲慢的铁罐会怎样说呢?谁来演一演?

【设计意图】从固态阅读中解脱,将任务性阅读变为动态的表演,深入体会铁罐傲慢的语气,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师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增加学生的参与率,带动课堂气氛,提高效率。

预设:朗读时学生关注“碰”。

追问:你关注到铁罐说的话中的“碰”字。想一想:铁罐,为什么让陶罐跟它碰呀?

小结:坚硬是它的优势,陶罐怕碰这是它的劣势。你是不是比陶罐坚硬你就看不起人家呀!看来“碰”这个字能体现出铁罐的傲慢。

自由读。

预设:朗读时学生关注“陶罐子”“铁罐兄弟”。

追问:你关注了铁罐对陶罐的称呼,它叫陶罐什么?你听出了什么?陶罐怎么答的呢?你自己读读陶罐说的话。听出了什么?谦虚。

为什么谦虚呢?易碎。

观察这两个词:傲慢、谦虚。(反义词)

(3)分角色朗读第一组对话。

2.学习读书方法,有感情地朗读。

接下来铁罐又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要想读好,我们就要像刚才那样,边默读边拿起笔来把表现它们各自特点的关键词圈圈画画,体会体会。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汇报交流,随机指导。

(2)第二组对话。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在学生交流时,对“轻蔑”一词和陶罐所说的“盛东西”加以分析和指导。

出示课件:

陶罐认为自己是用来________,而铁罐却认为自己是用来________。

小结:盛东西。

(3)第三组对话。读出铁罐和陶罐的不同语气。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4)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梳理内容,解疑悟理。

(1)联系上下文再解“奚落”。

(2)大家看看,铁罐的情绪有哪些变化啊?你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神态的变化:傲慢、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恼怒。

称呼的变化:陶罐子、懦弱的东西、你算什么东西。

标点符号:铁罐的话都用了叹号,说明充满气焰,语言尖刻。

指名读,读出铁罐的刻薄。

【设计意图】作者在同一事物身上,用不同的名称描写,显示出说话的人的感情变化,这一次次名称的变化,可以使学生体会出铁罐越来越看不起陶罐,怒火越来越大了。同时也让学生注意到标点的恰当使用也能在情绪的表达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评价:

铁罐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拿自己的长处去比陶罐的短处。所以,铁罐骄傲。

陶罐从始至终明白自己的短处,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陶罐谦虚。

(四)拓展写话,揭示道理

过渡:御厨中的争吵暂时停下了,但事情可没结束。随着时间的流逝,斗转星移,春去秋来许多年代过去了,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人们再一次发现了陶罐。读读课文十至十七自然段,你又读懂了什么?

2.拓展写话,揭示道理。

假如此时的铁罐子会说话,它会______地对陶罐子说:“______”。

而陶罐子又会______地对铁罐说:“______”。

【设计意图】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设想的情节,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锻炼语言的表达,抒发内心情感。

(五)布置作业

1.如果让你们也选两个动物写一写,你们会选谁和谁呢?它们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2.小练笔:编一个童话故事。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这首诗通过幻想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整体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3.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4.仿照诗歌的第3小节再编一段。

1.培养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音韵美。

2.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做到熟读能诵。

教具准备: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听歌、唱歌,今天,我想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播放《种太阳》)。

2.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很多同学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了,让我感受到你们也很喜欢这首歌,你能说一说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愿望吗?(学生自由发言)。

3.“种太阳”一个多么美妙而大胆的想法呀,我想在我们小小的童心中,也会有这许许多多的梦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梦想的天堂,共同走近“我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我的愿望是什么?(学生自由读文)。

2.读后反馈,教师板书:

手儿、桃树枝。

脚丫、柳树根。

眼睛、风筝。

自己小草、小花、柳絮、蒲公英。

三、细读课文,体味情感:。

(一)请你从中选出自己自喜欢的一小节,反复地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二)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那就让我们把这份认真延续到下面的学习中,请你把自己喜欢的小节读给组内的小伙伴听,并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三)汇报交流。

1.第一小节。

2.第二小节。

3.第三小节。

4.第四小节。

四、总结:。

孩子们,你们的心是火红的,更是奔放的,小花、小草、柳絮、蒲公英是我们的梦想,飞上月球,遨游太空更是我们美好的幻想。我记得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象力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插上想象的翅膀,用我们的刻苦和勤奋去努力实现我们美好的梦想吧!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特点。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现春天的美。

3、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交流、评价,让学生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能在交流过程中看到的景物说清楚,对于印象深刻的,能说得具体些。

会聆听同学的发言,把句子说具体、生动。

教师准备设计一组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歌唱春天。

1.读一读。课件展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2.唱一唱。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春天的歌曲(课件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3.说一说。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哪里找到了春天?

二、畅所欲言,感受春天。

1.是啊!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春天的美图,你能不能用优美的语言把看的说出来呢?(课件出示春天的美图)。

2.学生畅所欲言把看到的说出来。

说话示例:

(1)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开了……。

(2)春天来了,小溪里的水解冻了……。

(3)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

3、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如何让把话语说生动、具体(如,运用不同的修辞,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

【设计意图:教会孩子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能把把看到的景物说清楚,还要说具体说生动。】。

三、小组合作,描绘春天。

1.学生回答。

2.小组合作。

课件出示交流要求。

(1)想去哪里玩?说清楚想法和理由。

(2)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讲话(认真倾听也是一种美德)。

(3)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总结把组里的意见,并用优美的语言表述出来。

四、回顾小结,增强感受。

春天里,有阳光,有小鸟,有花香……春天多美啊!一年之季在于春,让我们走进春天走进大自然,共同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吧!

板书设计:

春天去哪儿玩。

颜色形态。

视觉听觉嗅觉。

按一定顺序。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粗知诗的大意。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设计理念:

1、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读自悟。

2、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1、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秋天特有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蛐蛐声、鸟啼声等,和着轻音乐。

2、乐曲《金铃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2、展开想象:此时此刻,你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想象,教师引导学生表达清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好听的诗《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要求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具体写了什么声音。

2、再读。运用已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然后小组交流,互相帮助。

3、听老师范读,可试着模仿。(配轻音乐)。

4、找出你最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5、展示朗读,展开想象。(配乐)。

学生每读一小节,教师可让他说说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小节的,还可组织其他同学自由评议,再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如:第一小节,可以读出一点点忧伤,因为树叶还舍不得和大树妈妈告别呢!

假如你就是那一片黄叶,你会怎么和树妈妈告别?(提示学生注意表情和动作)。

第二小节,可以读得高兴些,因为小蟋蟀正张大嘴巴快乐地歌唱,它在唱什么呢?

第三小节,大雁在对谁叮咛?怎样叮咛?秋风唱什么?

第五小节,要读出欣喜的感觉,因为大自然到处都有秋的声音……。

6、全班齐读。(配乐)。

7、学生质疑,全班交流。

三、续写诗歌。

1、引入: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播放音乐《金铃铛》)。

2、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3、学生写诗,每人写一小节,四人小组合成一首。

4、学生展示,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言,他们将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

四、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配乐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1、给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收集有关秋的诗歌。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是如何将风筝飞上天的过程以及美丽、热闹的天空写具体的。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五、六节。

多媒体幻灯片(五张)

(1)各式图案的风筝、说话练习题一道。

(2)两段对比的话。

(3)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伴随优美的音乐)。

(4)辅助背诵的两段话。

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重点学习了课文一、二节,了解到作者从体育场上人很、风筝的样式多、放风筝前的喜悦心情这几方面来具体写的。

2.朗读一、二节。教师引读:

到体育场来放风筝的人可真不少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我跟哥哥说

3.出示多媒体幻灯片(1)

(1)仔细观察:除了书上描述的以外,天上还有哪些风筝?

(2)说话练习:

天上有(),有(),有()就是没有()。

1.过渡:望着天上各式各样的风筝,我和哥哥迫不及待地想让风筝飞上天。课文(三、四节)具体描写了放飞风筝的经过。

2.出示多媒体幻灯片(2):哥哥拿着线轴,向前跑。我拿着风筝。哥哥收住脚,大蜻蜓飞上了天空。

3.这两段话有哪些不同?课文第三节是怎样将放风筝的经过写具体的?

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四人小组学习。

1)每位组员都要发表意见。

2)学习组长组织组员交流。

3)组长最后归纳总结。

4.学习组长交流学习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5.朗读三、四节,读出高兴的语气。

1.过渡:成功地将风筝放飞上天,给我和哥哥带来了快乐。欣赏风筝在天上随风飘荡的情景,更是一种无穷的乐趣。

2.出示多媒体幻灯片(3),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风筝在天空中随风飘荡的情景。

3.多美丽的天空,又多热闹的天空。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得好吗?为什么?

一会儿,又飞来几只小鸟,它们围着大蜻蜓叽叽喳喳地叫。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

4.学生评价教师的朗读。

教师追问:这些语句为什么不能去掉?体会作者是如何将美丽的天空写具体的。

5.有感情朗读第五节。

6.分工读第六节,在朗读中体会并总结相似的句式:

什么,怎样,好像在干什么。

7.再次出示多媒体幻灯片(3),用以上句式练习说话:

那美丽的花蝴蝶,( ),仿佛( )。

那灰褐色的蜈蚣,( ),好像( )。

那碧绿的大蜻蜒,( ),犹如( )。

8.有感情朗读第五、六节。

9.背诵五、六两节。

(1)出示多媒体幻灯片(4),辅助背诵:

一会儿,又飞来几只小鸟,它们围着大蜻蜒叽叽喳喳地叫( )。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 )。

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那金黄的小蜜蜂,( ),好像( )。那鲜红色的大金鱼。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世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人间爱的暖意。

3.掌握38个生字和49个词语。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人间爱的暖意。

2.体会爱无处不在,爱包含在生活的细节中。

3.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得到爱是幸福的,献出爱是快乐的。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献出我们的爱”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掌声》(2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爱,就是鼓励和信任;爱,就在我们的掌声里。

2.《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5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得到爱是幸福的,献出爱是快乐的。其中《一次成功的实验》在原有爱理解的基础上,让孩子们明白谦让是爱,服从指挥也是爱;《给予树》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献出爱有时也需要我们牺牲一些东西。

3.《好汉查理》(1课时)让孩子们明白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爱——当你献出爱给别人时,你也得到很多很多:成长、快乐、幸福------。

4.“口语交际”(1课时)这次活动围绕夸夸我的同学这一主题进行。活动目的不仅是练习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把生活中和同学一起的日子里的得到的各种爱一一进行盘点,明白生活在爱中是多么幸福。

阅读教学永远是语文教学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新教材的`阅读教学因为其所选文章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汉语表达纯正、文体多样,而使她分外美丽。在教学中切入重点,贯通全文;精当提问,开放大气;引导质疑,深入探究;感悟体验,注重朗读。

献出我们的爱。

课文中这样三句话是课文的重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女孩不假思索的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应该在教学中重点加以朗读、品读、悟读。

1、课文间的整合。第31课《给予树》一文后面有一个小练笔:圣诞节快来临了,圣诞老人有很多小礼物要送给小朋友,有英子、英子的同学、做实验的小女孩、金吉娅、得到洋娃娃的小女孩、查理、杰西,你觉得圣诞老人第一个礼物会送给谁?他会在圣诞贺卡上写上什么呢?请小朋友写一写,相互交流。

2、与口语交际的整合。“圣诞老人还会把圣诞贺卡送给我们班的哪些小朋友呢?请学生站起来说说理由。”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交流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心及细心。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用课件。

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许多小动物,请问你喜欢哪一种,说说为什么。作家老舍先生也很喜欢小动物,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一篇文章《猫》就是他的经典之作。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二)欣赏课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认读本课生字词。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1.(课件出示):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有什么特点。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猫(1-3自然段),古怪;小猫(四自然段)淘气。

2.什么是“古怪”?

四)欣赏课文。

(一)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投影出示):读这一部分,边读边画出描写猫性情古怪的句子。

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句子。

3.汇报交流。(体会猫的古怪特点)。

(1)老实、贪玩、尽职;。

(2)高兴、不高兴;。

(3)胆小、勇敢(2)出示句子,抓词体会。(3)用“既......又......”说一句话,进一步体会猫的古怪性格。

(4)感情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读这一段,画出描写小猫淘气的句子。

2.汇报。

五)交流文章写作方法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猫写得活灵活现的?

1.学生交流,讨论.

2.汇报。

3.师总结本文大篇幅采取拟人手法来写的。而且每部分的开头都有总起句。

六)仿写一段话。小狗真调皮。小兔真可爱。

七)小结老舍先生之所以能将课文写得生动,这源于他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体会。生活中,让我们也来做一个细心的孩子吧,因为优秀作品往往来自于生活。

八)板书。

15猫。

老实贪玩尽职。

大猫(古怪)高兴不高兴胆小勇敢。

小猫(淘气)不停玩耍摔枝折花落。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以及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

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德,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结合本单元文本特点,我们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灰雀》、《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中人物的对话。

3、在对课文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

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

7、学会通过事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1、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心理。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水罐的一次次的变化及原因,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心别人,学会用爱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钻石吗?想看吗?今天呀,老师带来了几张世界上最名贵的钻石图片,咱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吧!(出示课件)。

2、解说:这钻石呀,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它晶莹剔透,纯洁无暇,象征着高贵、纯洁与永恒。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钻石有关,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出示课件)。

二、新授。

(一)、入情入境。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教室配乐深情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出示课件)。

2、此时此刻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水)。

(二)、透过神奇,体会变化,感受“爱”

1、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的水罐发生了怎样的神奇变化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3自然段,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出示课件)。

2、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相应的句子。

3、教师贴相应的水罐图:空水罐――满水罐――银的――金的――钻石――水流――星星。

4、分组读。

5、一个普通的水罐发生了那么多的变化,真神奇!那空水罐怎么会装满水呢?快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1)指名回答。

(2)出示句子课件。

(3)问:小姑娘为谁找水?(母亲)她为什么要为妈妈找水?你体会到了什么?(对妈妈的爱)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孝顺)小姑娘找到水了吗?(没有)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哪儿也找不到)此时的小姑娘已经非常累了,谁来读读这段话?指导朗读。(“哪儿”要读出着急,“睡着了”要轻些,不能吵醒她)。

(4)我想请女同学读读。

6、当小姑娘得到水后,心情怎样?你从书上的哪句话可以看出?

(1)指名回答。

(2)出示句子课件(小姑娘喜出望外・・・・・・跑去)。

(3)“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你们有喜出望外的时候吗?说一说。谁来读读(指名读)。

(4)尽管小姑娘也想喝水,但她还是先想到谁?(母亲)从这里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什么?(对母亲的爱)让我们带着惊喜与对母亲的爱齐读这句话吧!指导朗读。

教师小结:同学们,正因为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才使空水罐变成了满水罐呀。

7、那木水罐为什么变成银水罐呢?你又是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呢?

(1)指名回答。

(2)出示句子课件。(小姑娘往・・・・・・・・欢喜起来)。

(3)小姑娘自己舍不得喝,却把水给了谁?(小狗)小狗是动物呀,你体会到了什么?(对小动物的爱)。

小结:小姑娘不仅爱母亲,也爱小动物。因此木水罐变成了银的。

(4)想想,喝到水的小狗会对小姑娘说什么呢?(感谢的话)学生自由说,文中还有一处描写小狗的,快去找找。

(5)指名回答,并出示课件。

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这时小狗又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呢?(哀求的话)。

(6)现在咱们男生和女生比比赛,看谁读得有感情。

8、银水罐又变成了金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到书上去找找吧。

(1)学生回答,师出示课件。

(2)母亲把水让给了谁?(小姑娘)她为什么要让给小姑娘?(对小姑娘的爱,也就是母爱。)。

(3)生病的母亲会怎样将话呢?谁来读读?(指导朗读,适时表扬)。

(4)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一起来体会这伟大的、深深的母爱吧!齐读。

小结:多么伟大的母亲,多么伟大的母爱,正因为这样,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

9、那小姑娘喝道水了吗?你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

(1)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这时・・・・・过路人)。

(2)小姑娘渴吗?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变红)。

(3)谁来读读小姑娘焦渴的样子?指导朗读,男生读。

(4)就在这样焦渴难忍的情况下,小姑娘把水递给了谁?(过路人)她为什么要给过路人?你体会到了什么?(对陌生人的爱)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有爱心)。

小结:是呀,正因为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心,使一个奇迹又发生了。一个什么奇迹呢?

指名回答,(出示课件)让我们大声齐读这个奇迹吧。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

)在焦渴难忍的情况下,小姑娘想到的是,是(),是(),却唯独忘了(),因为她有一颗()。(板书:画)这广博、无私的爱心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那代表爱心的七颗钻石又到哪里去了呢?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出示课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也叫北斗七星,愿爱心像星星一样普照人间。

四、联系生活,深化主题。

1、童话中的爱心故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进入“爱心故事大家谈”聊天室,说说你生边的爱心故事吧。评价适时表扬。

2、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爱周围的每一个人,爱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一首《爱的奉献》送给你们。(出示课件)。

3、教师总结:是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五、布置作业。

今天的作业是:(课件出示“爱心小超市”)。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要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为。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的感受。

多媒体课件

一、激情导入:

1.板书:心愿

谁会读这个词语?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的心愿是什么呢?生自由回答,同学们现在已经春暖花开了,郊外的景色一定很美,在这个多彩的季节里你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郊游)有个班的小朋友也要去郊游了,我们去看看吧?今天一起和我们去的还有月亮姐姐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图1、图上画了什么?

出示图2、图上有画了什么?

2、聪明的同学一定发现这两幅图上月亮的表情不一样,月亮的表情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同学们先自由地读一遍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一定要读准字音,不掉字,不加字。

3、老师看同学们读得可认真了,如果老师把词语单独抽出来考考大家怎么样?出示词语:

窗帘背包装着照顾生病太累医生悄悄(轻声)离开点心孩子们太阳公公商量商量玩玩吧窗户

生自由读、师教读、生齐读、男女赛读、抢读(以各种形式读词语)。抽读——评议

3、看着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老师也想表现一下,但是老师读的时候呢?请同学们认真听。(师范读)

三、深入朗读,感悟亲情。

(一)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1、一天,月亮姐姐在空中散步,她来到一个小女孩家的窗户前,看到了什么呢?

(2)什么是自言自语?谁来表演一下?练习用“自言自语”说一句话。

2.思考:月亮为什么要跟太阳商量,让明天的天气好起来?

3.情景再现:月亮找到太阳公公会说些什么呢?太阳公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表演)

(二)角色表演,理解体验。

1.可是,当月亮来到另一家窗前时,又改变了主意,想让明天下雨,为什么呢?女生读3——8段。

2.引导看图:月亮看到了什么?妈妈和珍珍在说什么呢?

3.此时的珍珍是怎么想的?如果你是珍珍,你会怎么样决定?(老师渲染:一年就这么一次郊游,我们盼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终于盼来了春游的这一天,东西我老早就准备好了,可是妈妈却病了。)

过渡:是啊,珍珍真是个好孩子。如果你听到了珍珍与妈妈的对话,你会更感动的。(师范读对话)

4、听了以后,你有什么感想?珍珍她真的不想去吗?她的哪一句话可以泄露了她心里的秘密?(可是……)

听到珍珍说的这些话,相信大家更了解珍珍了。现在,你们想读一读吗?(小组合作读珍珍和妈妈的对话。)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写的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故事,都体现了“美的情感,爱的奉献” 这一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这种感情。《给予树》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给予、担心、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等词语。

2、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获得美的精神享受。

3、学习抓住人物心情的变化来体会人物形象的学习方法。

一、导入,创设美的情境

二、初读,感知美的语言

三、深读,交流美的情感

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用心地去发现妈妈心情有什么变化,画出有关词句。

1、学生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相关词句上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阅读心得,尝试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妈妈心情的变化,并用上“先……接着……最后……”等关联词语。(担心----生气----激动)

四、品读,感悟美的心情

(一)品读“担心”,感悟忧中之美

妈妈担心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

2、抓住“并不、只攒、却要、分享、怎么可能”等词语理解妈妈的担心,重点体会“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这句话所蕴含的情意。

3、从妈妈的担心中,你体会到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啊,人们常说母爱在下雨时是雨伞,在跌倒时是拐杖,而在圣诞节时却是担心,谁能把这“担心”读好。

4、指导朗读,体会爱意。

(二)品读“生气”,感悟矛盾之美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抓住“兴高采烈”一词,体会手足之情。

4、学生反复朗读第四自然段,尝试解释,体会金吉娅的内心世界。

5、播放音乐,师生角色表演,情境对话。

(1)抓住“一回到家、立即”等词语,教师扮出生气的样子说道:“金吉娅,你过来一下,再不过来,我可要生气了,告诉妈妈,你的二十美元买了什么?”(与学生面对面而坐,进行对话)

(2)抓住“难过”一词,引导学生挖掘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并通过与老师的对话表达出来。

6、指导朗读,体会金吉娅的`内心。

7、深化给予内涵。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美好的心灵、妈妈的拥抱、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是啊,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三)品读“激动”,感悟梦圆之美

1、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自己练说妈妈激动的话语。

2、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如愿以偿”一词,深层探究陌生女孩、金吉娅、妈妈三人的内心世界。如果你是那个陌生女孩,当你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洋娃娃时,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也会象金吉娅一样仁爱、同情、体贴别人,回报社会对我的爱,关心天下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如果你是金吉娅,当你看到和听到陌生女孩的言行时,你又会怎么想?(使别人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小女孩得到了洋娃娃,我帮助别人的心愿也就实现了……)如果你是妈妈,当你看到这一切,你又会怎么想?(自己的孩子已懂得关爱他人,有一颗仁爱、同情、体贴别人的心,这正是妈妈的心愿……)

3、指导感情朗读。

1、升华给予树的形象。刚上课时,有同学提出: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课文学到这儿,在你的心目中,你认为这是一棵________树(希望、同情、快乐、爱心、友谊、美满、体贴、高兴、热心、愿望……)

2、走进现实生活。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随机画出一棵圣诞树。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象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吗?(教师发放爱心卡)

[总评]:

马克思说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美代代相传。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其审美价值不仅仅在语言上,更重要在精神上,美的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应成为孩子“精神的天堂”。这篇教学设计,以“情”为纽带,以“美”为目标,以“思”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美育人,努力让孩子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展现语言的美,还原人性的美,享受生命的美。尤其是课堂结尾,借助对“给予树” 形象的丰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给爱赋于新的生命,使每个学生都明白给予树本身就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要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参天大树,并为自己的心灵修筑一座符合自己梦想、适合自己精神生活的理想家园,一片葱茏的净土---美的精神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