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二年级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分配教学资源。- 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二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28、一根木头长8米,要锯成2米长的一段,可以锯成()段,锯一次需要3分钟,一共需要()分钟。

29、一道除法题,除数是6。小明把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看颠倒了,结果除得的商是4。这道题正确的商应该是()。

30、一个四位数的密码,它的大小载4000与5000之间,百位上的数字是6;十位上与个位上的数字相同,它们两个的和是8,这个密码是()。

31、用一个水盆向一个空的水桶里倒水。如果倒进3盆水,连桶共重7千克;如果倒进5盆水,连桶共重11千克。一盆水()千克,一个水桶()千克。

34、有19位战士来到一条河边准备过河,可是河边只有一只小船,小船一次最多坐4人。想一想,小船至少要运()次,才能将战士全部运过河。

35、把15只鸽子分别装进5个笼子李,想一想,怎样装才能使每个笼子里的数目都不相同?请把鸽子数填在方格里。

36、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李老师买了3副象棋和3副跳棋,共付27元钱。按钱数算,一副象棋可以换2副跳棋。小朋友,你知道买一副跳棋要()钱。

37、小东从第一棵树走到第五棵树用了24秒。如果他从第一棵树走到第十棵树,一共要()秒。

38、用一根绳子量井深,把绳子的一端放入井低,井外还有4米,把绳子对折,用同样的方法量,井外还有1米。这口井深()米。

39、小灵把10个棋子在桌子上摆成了三角形形状。请你移动3个棋子,使三角形颠倒过来,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试试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三、练习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表内除法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问题以及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用乘法口诀求商,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

实物投影、主题图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学生交流想法。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题。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例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加法估算的方法,增强估算意识,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估算的实际应用。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我在扎实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设计了“估估物品的价格”富有趣味性的练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解决“估估购买物品的价格接近几百整”的实际问题,通过“拓展练习”培养学生有创造性地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出示卡片:小朋友们,请看数字卡片,你知道它们分别接近几百整吗?(“想想做做”第1题的数字制作成卡片)。

指名说。

3、大家回答的真不错,老师这儿还有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请大家估估他们分别接近几百,比比谁估的最准确。

图片出示。

电话机、电饭煲、自行车、电风扇。

98元192元403元105元。

指名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每一样物品的价格。

【设计意图:由估计商品价格接近几百而相机出示商品价格,让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始就得到较好的激发。为估算两件及两件以上的商品的价格是几百元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进入情景,探索算法。

1、出示电话机、电饭煲等物品及价格图。

估计一下,买一个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几百元?

学生自己读题目,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估计一下,就是不要算出准确的钱数,只需要估算出大约需要几百元。

2、讨论:用什么方法能估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呢?

(1)分组讨论:提示学生可以从上面估每件物品的价格接近几百的方法进行思考。

(2)交流汇报。

98元接近100元,192元接近200元。

100+200=300元,大约需要300元。

(3)小结:上面这种算法就叫做加法的估算。你能说说刚才是怎样估算的吗?(学生练习说)。

3、教学“试一试”

(1)第一题,把你是怎样估算的说给同桌听,同桌可以互相补充。

再指名说,相机纠正。

(2)下面请小朋友购买你最想买的两件商品,估算大约需要几百元。

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和理由。

指名学生回答。

三、组织练习,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完成,。

(2)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及时纠正。

2、“想想做做”第3题。

明确要求: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

(3)告诉学生:今后做题目的时候要学会用估算的方法检查计算的结果。

3、“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自由读题目,看清题目的意思,说说这一题和上面的几道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指几名学生回答,并说出判断的理由。(弄清判断计算的结果比估算的结果多还是少,再回答。)。

四、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师:最近,我上街的时候,看上了几样喜欢的东西。

微波炉《十万个为什么》旅游鞋榨汁机复读机。

305元98元112元186元201元。

你们能帮我迅速地估算出总价钱吗?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师:总价钱大约是多少?你是怎样估算的?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参与估算的加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估算的方法是怎样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教学过程:

一、听算。

二、估算比赛。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378÷5435÷7297÷4469÷8194÷6。

三、笔算比赛。

8÷280÷2800÷28000÷218÷3180÷31800÷390÷3。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做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6题。

学生读题,然后在书上填写,全班评价交流。

3、练习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再提问题。

4、完成练习三后的思考题。

六、课堂小结。

1、说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积累了那些经验?

七、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例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课件、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

1、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动物运动会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电脑展示动物运动的情景)。

师:看了动物运动会的场面,你想知道什么?

生:……。

师: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情况,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这些情况?

生:……。

2、揭示课题:。

板出:统计。

二、自主探究,学习复式统计表。

1、探讨收集信息的好方法。

师:要统计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首先应记录、收集这些信息,各学习小组议一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这些信息,哪一种方法更简便、更科学一些呢?(学生活动)。

2、汇报:(让学生体会用“正”字法记录、收集信息更简便、更科学一些)。

3、学生用“正”字法记录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电脑展示动物赛跑过程、学生记录)。

4、汇报、整理数据并填入以下相应的统计表里。

各种动物参加跑步情况统计表。

种类小兔小狗小牛小猫。

只数。

各种动物参加跳高情况统计表。

种类小兔小狗小牛小猫。

只数。

1、识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好见解?

生:……。

师:把这两个表编成一个表,那么这个表应反映哪几个内容?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学生活动)。

师:哪个学习小组愿意汇报?

生:……(学生汇报后出示简单复式统计表)。

只数种类项目小兔小狗小牛小猫。

跑步。

跳高。

2、填写复式统计表。

师:怎样把数据填入表里呢?请同学试一试(学生填写、汇报、检查)。

3、比较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统计表与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生:……。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比较简单,它们反映运动项目只有1项,我们称它为单式统计表,而后面这个统计表反映2项运动项目,我们称它为复式统计表。

4、简单的分析、交流。

师:从这个统计表你发现了参加跑步的有多少只小兔?

生:……。

师:参加()的()只数最多?参加()的()只数最少?

生:……。

师:你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

5、结:(略)。

三、应用、拓展。

1、统计各种动物参加跑步的的成绩。

师:你还想统计什么?

生:……。

师:那我们来统计小兔、小狗的跑步成绩。(电脑出示统计表)。

小兔、小狗参加跑步成绩情况统计表。

只数时间种类1秒-2秒3秒-4秒5秒-6秒7秒-8秒8秒以上。

小兔。

小狗。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兔、小狗1000米跑所用的时间,那同学可要记好!(电脑逐步展示裁判员汇报运动员的成绩,学生记录,并填入表中)。

你还想知道小牛和小猫的成绩吗?

生:……。

师:那我们在这个表再添上两行,同学们会填吗?

生:……(指导学生填写)。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略)。

五: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一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1)完成课后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2)练习十四第1题。

(3)()6=5()。

2、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3、作业布置。

练习十四第2题。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没有余数有余数。

62=3(人)72=3(人)1(个)。

余数。

读作:7除以2等于3余1。

84=2(人)94=2(人)1(个)。

124=3(人)104=2(人)2(个)。

114=2(人)3(个)。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教材第59~60页例1,以及练习十四第1题。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个草莓磁扣。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习过除法,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出示例1,认识余数。

(1)出示6个草莓磁扣在黑板上。

谈话:老师准备了6个草莓,要把这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怎样列式?

6÷2=3(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小结: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3盘正好摆完。

(2)思考第二个问题: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结果怎样?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摆放结果。

摆了三盘,最后还剩下一个。

7÷2=3(盘)······1(个)。

引入余数的概念。

这里的最后剩下的1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余数。余数就是两个数相除时不够除而剩下的数。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

学生圈一圈,独立完成,教师将平时要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计算方法。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在摆一摆、圈一圈中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当一些物品平均分时,有可能正好分完,也有可能没有分完,有剩余的部分,后一种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余数。

例1、6÷2=3(盘)。

7÷2=3(盘)······1(个)。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文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用具:

草莓图片、盘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故事引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可以吃到很多新鲜的水果了,老师很喜欢吃草莓,你们呢?喜欢吗?现在就和老师一起去摘草莓吧。请四名同学摘草莓(回答问题)。

二、新授课。

1、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师:老师也摘了一些草莓,我们一起来分分草莓吧!出示题目: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学生叙述,老师演示。(板书:摆3盘,正好摆完)。

师:摆的过程,你怎样列式。(板书:6÷2=3(盘))。

师:你为什么选择用除法计算?生:因为是平均分,也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

师:谁来结合这幅图,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知道吗?6叫做……2叫做……3叫做……。

师:为什么剩下的1个没有继续摆呢?剩下的1个够不够摆1盘?师:像这样有剩余的情况,咱们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师:像这样摆,我们又可以怎样写算式呢?生:7÷2=3(盘)……1(个)。

师:那么有更多的草莓你会分呢?请同学完成作业纸第1、2题。学生认真的读一读题,独立完成。

2、探索、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有余数的除法中蕴含了许多的数学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这些小朋友正用小棒摆正方形,想一想,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出示例2)。

师: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生:8÷4=2(个)。

师:那如果是9根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学生说,老师演示。师:怎样列式呢?请同学把作业纸上的表格补充完整。

师:那么10根、11根呢?请同学继续用画一画的方法,并用算式表示出来,写在作业纸上。8根9根10根11根师:那么12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这样的图形呢?生:3个。

师:怎样列式?生:12÷4=3(个)8÷4=2(个)9÷4=(个)……(根)。

师:同学们,咱们不用摆的方法,能推算出13根、14根、15根、16根的结果吗?学生口述,屏幕显示结果。

师:仔细的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引导学生发现,除数的规律和余数的规律)。

师:为什么余数都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数呢?同桌互相说一说为什么余数不可能是4呢?为什么余数不可能是5呢?谁来说说理由。生:5根小棒又可以摆1个正方形余下1根。

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是要比除数小的。板书:余数除数。

三、巩固练习。

1、那么摆五边形需要多少跟小棒?可能会剩几根呢?生:需要5根,可能会剩1—4根。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有哪些收获呢?

五、作业。

1、完成书p61做一做。

2、完成书p64练习十四。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目标解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定位在学生已了解物体排列的简单规律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的。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让学生在发现规律,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感受多种方法内在的联系,理解并掌握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体会数学的统一美,也使学生积累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感受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类按规律排列的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同学们算题老师猜。老师猜得都对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板书课题)。

(一)回顾规律,提出问题。

1.动手操作,摆小旗。

2.发现规律,说小旗。

3.提出问题,猜小旗。

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把自己的方法表达清楚,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

2.汇报交流,组织研讨。

(1)预设一:画图法。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2)预设二:符号法。

黄红红黄红红黄红红黄红红黄红红黄。

3691215。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3)预设三:列式法。

163=5(组)1(面)。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3.回顾整合,检验结果。

(1)结合图示理解。

(2)检验解答的结果。

(三)变化数据,建立模型。

1.如果求第20面小旗的颜色,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

2.第27面呢?第49面呢?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结:最后一面旗子的颜色由余数决定,与商没有关系。余数是几,答案就是一组中的第几个,如果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中的最后一个。

1.揭秘游戏,首尾呼应。

现在,同学们一定知道老师猜手指的秘密了吧,现在反过来,老师数,你们猜。

2.师生总结,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余数问题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到生活中去找一找,你会有更多有趣的发现。

(一)基本练习(第69页练习十五的第4题)。

1.读题审题。

2.独立解答。

3.质疑:为什么最后确定颜色时看余数,不看商?

(二)综合练习(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5题)。

1.解决第32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的问题。

学生独立找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自主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拓展练习(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6题)。

1.出示题目:一个星期有7天,

(1)六月份有30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2)如果六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6月1日是星期几?

2.第(1)小题学生独立解决;第(2)小题结合月历引导学生体会商与余数和这个问题的关系。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理解算理并比较熟练地计算这类除法题.。

教具学具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

1.口算.。

52013=90018=24048=75025=。

720036=910013=64016=96024=。

在口算过程中说一说5201324048910013是怎么想的?

2.二人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1.导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说明同学们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掌握得很好.。

出示例14782023=。

师:除数由一位变成了两位数,仍然是商末尾有0的除法,你们还会做吗?

2.教学例14。

(1)学生试算例14782023=。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教师在下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尝试做题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2)教师提问:这道题的商是多少?为什么?被除数十位上的商是4,已经没有余数,为什么还要在个位上商0?(将问题写在小黑板上.)。

(3)小组讨论,充分发表各种见解.。

因为782023商的首位在被除数的百位上,商应该是三位数,所以应该是340.。

注意:教师要强调这个0不能丢,并用红色粉笔描一描这个末尾0.。

(4)对比练习。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十位上的余数1表示一个十,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余数则表示是10.。

提问:商的末尾不添0行吗?为什么?

教师提问:比较两道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口述:相同点都是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

不同点前一道没余数,而后一道有余数.。

3.反馈练习.。

918054=577854=374931=。

全课小结。

随堂练习。

1.笔算.。

2.判断.。

(1)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也就有几个0.()。

(2)被除数的末尾有0时,得出的商末尾可能有0.()。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错在哪儿,讲清理由.)。

布置作业。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案

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60页例1,以及练习十四第1题。

【教学目标】。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准备】。

7个草莓磁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习过除法,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认识余数。

(1)出示6个草莓磁扣在黑板上。

谈话:老师准备了6个草莓,要把这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怎样列式?

6÷2=3(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小结: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3盘正好摆完。

(2)思考第二个问题: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结果怎样?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摆放结果。

摆了三盘,最后还剩下一个。

7÷2=3(盘)······1(个)。

引入余数的概念。

这里的最后剩下的1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余数。余数就是两个数相除时不够除而剩下的`数。

三、练习巩固。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

学生圈一圈,独立完成,教师将平时要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在摆一摆、圈一圈中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当一些物品平均分时,有可能正好分完,也有可能没有分完,有剩余的部分,后一种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余数。

【板书设计】。

例1.6÷2=3(盘)。

7÷2=3(盘)······1(个)。

小学数学二年级《除法》的教案

1、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笼统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同学能够正确书写有余数除法的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苹果图。

一、分一分。

1、20个可以放几盘?

老师先布置分苹果活动,列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在教学时要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试一试进行巩固联系。

2、假如每盘放6个呢?

老师第一次分苹果的基础上,组织第二次分苹果活动,先让同学动手操作,发现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情况后,教师可以让同学自主探索,笼统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并和操作过程联系起来,了解每一步的含义,知道分剩下的数是余数,并结合问题情景进行验算。

二、试一试。

第一题:让同学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两幅连环画的意思,为什么笑笑对了,淘气错了,使同学初步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二题:同学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同时通过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发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练一练。

第一题:通过表内除法求商推想出有余数除法的商。

第二题:练习竖式的书写格式,体会求商的方法。

p32。

板书设计:分苹果。

苹果图圆片图。

列竖式列竖式。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及练习。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1.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2.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二)。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明确目标。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分一分,引导感知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2.画一画:引导完成27页的画一画,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完成28页的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归纳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总结归纳计算法则。

三、反馈矫正。

出示p28的试一试。

1.统一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指导完成p28练一练的1~4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预习:p29分数除法(三)。

板书设计:分数除法(二)。

4÷1/2=4x2=8;4÷1/4=4x4=16。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1、通过分苹果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2、使学生经历余数的形成过程,及把平均分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运用所学的关于“除法”的知识写出除法算式,以巩固对除法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课前准备】。

学生:学具卡片。

教师:例5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二、合作探究。

1、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9÷3=3,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

2、把12个卡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摆出来,并列了算式。

3、说出6÷3=2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练习:

同组有在一起讨论后,独立完成练习四的7、8、9、10题。

第22页的思考题,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帮助。

三、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教案.二.除法的初步认识

课本p21、22页练习四第7、8、9、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案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约3分钟)。

二、自主学习(约7分钟)。

1.6个草莓,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谁来分一分?

2.怎样列算式?

3.如果不是6个草莓,而是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谁来分一分?怎样列式?

4.7个草莓,每人分2个不能正好分完,最多只能分给3人,这余下的1个又不够再分给一人,剩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就叫余数,它表示平均分完之后剩余的.数。

5.带有余数,我们就叫它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三、合作交流(约10分钟)。

1.如果每人分4个草莓,8个草莓,9个草莓?10个草莓?11个草莓?12个草莓?分别可以分给几人?你们会分吗?有没有信心?好,现在咱们就拿起手中的学具代替草莓分一分。

2.生动手分。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讲评。

4.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四、精讲点拨(约8分钟)。

1.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除法。

2.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完成课后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2)练习十四第1题。

(3)()6=5()。

2.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3.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