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根据学科知识和学生特点进行设计的,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认识夏天小学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一些常见的.夏季用品,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

2、能按照物品的作用进行分类,体验分类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太阳镜、帽子、扇子、电风扇、空调、短袖衫、裙子、凉鞋。

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夏季用品,了解它们的用途。

难点:按照作用对夏季用品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1、了解哪些是夏季用品。

(1)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东西,请你仔细的去看一看,然后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些什么东西,有什么用,最后想一想哪些东西是夏天用的就将图片插在操作纸上,将不是夏天用的东西放在中间的盒子里。

(2)幼儿操作。

2、按照物品作用进行分类。

(1)告诉大家这些东西喜欢找好朋友,它们找好朋友的方法非常特别听仔细了:相同作用的就是它们的朋友了,请你来帮帮它们找到它们各自的朋友。如果是在一起的好朋友请你放在一条横线上,另外的朋友就放在第二条、第三条线上。

(2)幼儿操作。

(3)请问你有没有碰到困难?请你来说说你的困难,我们一起帮你解决?

3、对于夏季用品的作用进行小结。

(1)师小结:夏天是非常炎热的,有了这些夏季用品以后我们就不怕夏天了。夏天也会和其他季节一样开开心心地、舒舒服服地度过的。我们谢谢这些夏季用品。

(2)再次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如果你完成了你就拿好你的操作纸,说说看谁和谁是好朋友都有什么用?如果还没完成的你可以继续完成你的操作。

认识小学教案

(1)拿出三角形纸。在这个三角形里我们已经找到一个角了,你还能在这个三角形里找出其它的角吗?(个别上来指一指,说出顶点和边)(2)不仅在剪刀、钟面和三角形纸上能找到角,生活中还有物体上也有角,你能在你身边找一找、摸一摸,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吗?(自由说一说,全班交流)(3)看到小朋友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老师也想参与进来,欢迎吗?(出示金字塔、高压电塔、五角大楼等图片)你们想看哪一幅图?(逐一出示,稍作介绍,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角)(4)小结:生活中藏着很多角,只要做个有心人,还能发现更多。

评:在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找身边的角,再让学生欣赏金字塔、高压电线杆、五角大楼、战斗机、桥梁等物体中的角,使学生了解到建筑物上、艺术品中、军事武器及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角,学生不仅深化了对角的认识,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的思想。

认识小学教案

1、指导阅读:书上第35页第1题,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简单复习分数的意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说出1~2个图形所表示的“整体”与“部分”的意义。)。

2、学生独立在书中完成教材第35页第2题。(老师巡视检查)。

3、出示教材第36页第5题,在交流中请学生说说理由。(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估计与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数感。如果学生遇到理解困难,可以借助事先准备的图形和小棒在组内演示解决,最后由学生代表汇报演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4、拓展延伸小组合作完成36页第6题。

思考:今天你学会了什么?(通过练习,巩固基本知识和技能,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总结汇报: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分数即表示一种关系又表示具体数量,分数只有带上单位才是一个具体的数(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事物的乐趣)。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12片1/26片8片1/24片6片1/23片结合线段,数形结合。

认识小学教案

同学们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做角的方法,虽然它们材料不同,大小不同,但他们表示的都是――角。

评: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存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直观感知角的基础上教师又提出明确的做角要求,在小组同学合作下,通过拉一拉、拼一拼、搭一搭、折一折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在合作交流中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汇报、展示,也使教师了解到学生对角的认识程度和掌握情况,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认识小学教案

角怎样画呢?画的时候,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顶点)再从顶点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边),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这样,(用手指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就是角。

评: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教学时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剪刀、钟面、三角形纸等实物上找角,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屏幕,利用多媒体动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再通过观察角、画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特点。

小学教案《四边形的认识》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4~36页的内容。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多媒体课件,不规则形状纸若干,剪刀,三角板,直尺,钉子板,水彩笔,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

一、导入部分。

多媒体课件播放同学们放学时的情景(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场景,你都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学生说的同时,课件闪出各种图形)。

师:你能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各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分一分,看哪组分得合理。

(小组合作,分一分)。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课件同步显示分类情况)。

1.课件隐去其他图形(三角形,圆形),抽象出四边形。

问:这些图形是一类的,叫什么名字呢?

为什么叫四边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小组讨论)。

反馈: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课件在图形下闪现相应文字)。

2.引申。

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再出示两个不规则四边形。

师:它们都叫四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们的角,量一量它们的边,你们能发现什么?

小组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是特殊的四边形。

三、动手实践,寻找四边形(活动中配以音乐)。

1.围一围。

活动内容:请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自己想象的四边形,教师参与活动。

反馈展示(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

2.涂一涂(教材35页例1)。

活动内容:(课件)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反馈展示,适当评价。

3.剪一剪。

活动内容:拿出准备好的纸、剪刀,每个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四边形。

(1分钟,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又多)。

反馈展示,教师评价。(边要求直直的)。

4.说一说。

活动内容;现实生活中,在哪儿见过四边形?

5.找一找。

活动内容:在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到四边形吗?(允许下位寻找)。

师小结:同学们活动得开心吗?你们和四边形成为好朋友了吗?

(配以主题图放学场景)。

认识夏天小学科学教案

1、萌发对蛞蝓的兴趣,进而发展为对动物的兴趣。

2、了解蛞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知道蛞蝓是害虫。

3、能对类似动物进行比较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蛞蝓,激发对动物的兴趣。

难点:能区别蛞蝓和蜗牛的异同点。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蜗牛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收集关于蛞蝓的资料。

物质准备:组织幼儿捕捉蛞蝓和蜗牛,每组一个盛有蛞蝓和蜗牛的盒子。

【活动过程】。

一、观察蛞蝓的外型特征。

1、出示盒中的.蛞蝓。

先让幼儿讨论再告知正确的名称――蛞蝓。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蛞蝓和蜗牛的异同点。

小结:蛞蝓身体圆而长,没有壳,头上有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没有脚,而是在接触地面的腹部生成一种能动的肉足,也叫腹足两只小眼睛长在长触角上。

二、知道蛞蝓的生活习性。

1、在什么天气、什么地方容易找到蛞蝓?

2、为什么也叫它鼻涕虫?身上的粘液有什么作用?

3、蛞蝓喜欢吃什么?

4、蛞蝓生活在哪里?怎么过冬天、夏天的?

小结:蛞蝓的身体会分泌粘液,它爬过后粘液留在地上就会留下一条白线,所以也叫鼻涕虫,它生活在阴沟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夜晚出来活动。喜欢吃蔬菜、果树等农作物。

三、认识蛞蝓对人类的危害。

蛞蝓在夜间爬出来活动,被它爬过的食物变脏,衣服变脆,专门破坏农作物,是害虫,为了防止蛞蝓破坏植物,可在菜园和果圆周围撒些石灰,它们就进不来了。

四、鼓励幼儿提出有关蛞蝓的问题,大家讨论。

活动延伸:在自然条件下观察蛞蝓。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蛞蝓一般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虽然常见到,但幼儿因怕脏而很少去仔细观察。通过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让幼儿明白不管是益虫还是害虫,我们都应了解它,从而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关注之情。此活动首先通过实物及幼儿自己的发现让幼儿产生观察、探索的兴趣,并在幼儿产生好奇的时候对蛞蝓和蜗牛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使幼儿很快地了解到蛞蝓的特性。活动中还让幼儿了解蛞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因此这一部分要深入探讨,并可插入一些关于生态平衡的知识。

二、效果分析。

幼儿的求知欲越来越强,对于不认识的的动物等特别好奇,因而在实物的帮助下幼儿提问较多,但因为幼儿很少去仔细观察,很多幼儿虽见到但不知道它的名称。由于幼儿对蛞蝓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幼儿能逐步地解开蛞蝓之迷。现在幼儿的环境意识越来越浓了,当知道蛞蝓是害虫时,就表示要消灭它,老师借此机会向幼儿介绍了有关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粗浅知识。幼儿对此兴趣较浓。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

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小数的认识》。

(二)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认识小数的第一课,本节课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的相关教学,所以上好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分数初步知识的基础进行教学的,所以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原来分数意义的回忆,加强印象,便于更好地进行教学。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但是在知识和认知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数感不太强。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小数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存在,但是对于小数所包含的一些意义知道的并不是很多。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小数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由于学生的基础、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自然也有不同层次,因此本课的学习就让学习充分利用好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识的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

恰当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学情的进一步分析,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认识小数,并能够正确读写小数。

2、通过对以元、米等为单位的小数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小数的初步含义。

3、使学生知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化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化成两位小数。

4、让学生感受小数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由于什么叫小数和小数的读写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不用费太大的劲,所以我觉得本课的重点应放在如何让学生掌握把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上。分数与小数在写法上区别较大,要让学生把分数和小数联系起来,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比较困难,所以我把“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定为教学难点。

学具准备:课件、答题卡。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习后能做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

1、自主尝试法。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新知识,比听教师讲解学习新知识记忆更加深刻、兴趣更加浓厚。因此,在教学时,简单问题小数的认、读、写,我让学生自己和小组合作尝试、讨论,在尝试的过程中顺利而迅速地学习本内容。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2、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小数的意义与转化的过程时,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深化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发展迁移法。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分数学习的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二)说学法。

根据本节内容“生活性”强的特点,以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学法指导上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配以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思考,锻炼学生思维,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为凸显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切实高校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

在课伊始,我创设了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旅游的情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超市标价牌上的数字和我们前面学过的数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通过学生的观察,自然引入小数。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我就引用了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顺利进入第二环节。

(二)交流点拨。

1、尝试学习。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学会的知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生生互动、生生互助,体现开放、多元的课堂模式。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小数的意义。

通过实际的价钱和身高,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会以元和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独特思维和精彩的回答。

(四)反馈小结。

采用冲关之旅的习题形式。

第一关青蛙跳跃帮助青蛙选择小数的荷叶进行跳跃,

第二关机灵耳朵请同学们仔细听并将听到的填在答题卡上。

第三关放飞气球判断出说法正确的气球并放飞。

第五关智慧大挑战想一想,谁来说?

延伸拓展:组一个一位小数,比它大的,比它小的,组一个两位小数。

(五)数学史。

同学们,小数就是十进分数。它的发展由来已久,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在《九章算术》一书中运用了十进分数。古代人为了表示小数,就把小数点后面的数放低一格。

认识夏天小学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感受夏季的主要特征和现象,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2、激发幼儿对自然季节现象的兴趣。

3、使幼儿掌握一些夏季生活基本常识。

活动准备:

在散步或一日生活中带领幼儿观察园内附近的夏季景色,夏天教学挂图,幼儿活动材料第19页。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与小朋友谈谈夏天的感受。

1、老师:小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夏天)你觉得夏天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热、出汗、树上的'知了声,还有太阳的灼热等)。

2、夏天的时候你们最想干什么?(喝水、吹风扇等)。

三、如何健康的度过夏天。

1、夏天这么热,我们怎么过呢?能不能到太阳底下晒很长时间呢?夏天应多喝什么?(温开水)。

2、吃水果应该怎样做?(水果都应该洗干净)。

3、老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重点介绍夏天应多喝温开水,少吃冷饮,吃多了冷饮对人体有害,夏季应特别注意卫生,不喝生水,不吃小摊上不干净的食品,吃水果应清洗干净,要勤洗澡,不在烈日下曝晒。

4、引导幼儿看活动材料《夏天的活动》。

四、结束活动。

《小班科学教案:认识夏天》摘要:老师:小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夏天你觉得夏天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热、出汗、树上的知了声,还有太阳的灼热等2、夏天的时候你们最想干什么?喝水、吹风扇等二、认识夏季的特征。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

认识小学教案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2、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重点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现在大家猜个谜语:母子两边分……(学生回答:分数)。

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分数(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2、复习导入,出示图形:

(1)图1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两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2分之1来表示。

(2)图2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三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3分之1来表示。

(3)图3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4分之1来表示。

(通过让学生说分数,认分数,说分数含义的过程,了解学生以有知识的起点。)。

认识小学教案

2、出示挖土机工作图、学生用指甲钳剪手指甲动态图,先让学生明确角在哪里,再仔细观察,说明角的大小变化有什么用。

3、除了这些,你还找出一些角的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吗?(小组交流)。

评: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教师出示挖土机工作时的场景录象、剪指甲时指甲剪的运动过程等让学生看到,由于角的大小变化解决了实际问题,由此更进一步了解角在现实中的作用,体会角的重要性。

小学认识角的教案

(一)认知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小学认识角的教案

(请一个同学上台来,边指图边说,师板书:顶点、边、边)。

师:(指图)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答,师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这三个角中哪一个角最大?哪一个角最小?

二、操作活动。

师:同学们对角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根据角的基本概念来做游戏,看谁会动脑!

1、拼角游戏: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成4人小组,作好准备。

(1)请拿出准备好的两个角;

(2)象老师这样把它们拼起来(吹塑纸做成的模型在大黑板上示范:

(3)观察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还是角)。

(4)找出它的顶点和边。

(5)想一想,数一数:拼成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3个)。

(待生讨论出结果后,抽代表上台数给全班看)。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操作、观察中我们发现:一个角加上一个角所拼成的图形中所得到的是3个角,而不是2个角。

2、数角游戏:

(1)请每组同学再拿出1个角,角老师这样拼在刚才拼的图形上。

(2)小组讨论,图中共有多少个角?

(1个角1个角地数,有3个;2个角拼在一起数有2个;3个角拼在一起数,有1个,一共有3+2+1=6个)。

(抽代表上台数给全班看)。

认识教案

活动目标1.知道圆形的基本特征,并能与其它图形区分开来。

2.能正确寻找周围生活中类似的圆形的物品。

活动准备。

1.自制的圆形蛋糕,小兔、小猪、小猫的头饰图片各一张,各种图形的饼干若干。

2.教室的四周摆放各种圆形的物品。

活动流程。

一、引题,引发幼儿兴趣。

1.今天小兔要过生日,有两个朋友来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吧。出示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它们叫什么名字,并请幼儿向小动物问好。

噢,原来是小猪和小猫来啦。

2.朋友们送来了一个蛋糕还有各种美味的饼干。出示自制的圆形蛋糕和饼干。(通过教具吸引幼儿的眼球,更好的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提出问题,认识图形。

1.宝宝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形状的蛋糕吗?可以提问个别幼儿。回答圆形。然后讲解圆形的特征:边不是直的,没有角,摸一摸是光滑的。

2.因为小兔喜欢吃圆形的蛋糕。看看美味的饼干里有没有圆形,小兔还喜欢吃圆形的饼干。请幼儿在各种形状的饼干里找到圆形的饼干,并检查幼儿是否拿对。

3.现在宝宝们来告诉老师小兔、小猪、小猫的哪个部位是圆形。

4.请宝宝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圆形。(苹果,西瓜,篮球,碗,盆等)。

活动结束。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学生总结,进一步回顾和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吨的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将知识的获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学情分析:

吨是一个比较重的单位,教学中不能像对待千克那样可以让学生直接体验,这就给1吨的观念的建立带来了困难。然而学生对于吨也不是完全空白的。首先学生已经建立了1千克的观念,为吨的教学准备了数学基础。其次,他们对于生活常见的物品的重量也有一定的体验,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经验基础。第三,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学生对此不会毫无印象,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生活基础。所以,本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对常见物品的重量的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推理,由浅入深地建立1吨的观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教师的体重。

学生自由估计。

提问:你为什么而不用克作单位呢?

2、引入吨。

(1)感受几个大型动物的体重。(幻灯片)。

学生读,想象其重量,同时感受这些重量用千克做单位比较麻烦。

(2)出示几个大宗物品,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的重量。(幻灯片)。

让学生感受这些物品都很重。

指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由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t表示。(幻灯片)。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体验25千克大米的重量。

每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学生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组、班级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计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教师指出: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

想象:如果让你搬1吨的大米,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指出:1吨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是很重的。

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

提问:全班学生的体重有没有1吨?

学生猜测,然后师生共同计算。

指出:同学们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33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

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出示图片,先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幻灯片)。

提问:80袋水泥重多少吨?

(2)出示下面的图片,自由选择其中的物品,想想需要这样的多少个物品的重量才够1吨。(幻灯片)。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再在班级内交流。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到过用吨作单位?

说说下面图中牌子上的几t各表示什么意思?(幻灯片)。

学生答毕,教师指出:此处的3t表示这条路限载3吨。

学生答毕,教师指出:此处的8t指起重机规定的最大起重量为8吨。

学生答毕,教师提问:你认为在安全范围内,这个电梯的载客人数应是多少?

师生共同计算,得出答案。

追问:如果是儿童,是否可以多一些呢?

让学生感受:电梯载客的数量不仅要考虑重量,也要考虑空间。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

2、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幻灯片)。

3、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下面的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

4、数序日记。(幻灯片)。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芹菜,2吨莴苣,3千克鸡蛋,每个200克的苹果8个,10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指名一优秀学生读。提问:这篇数学日记写得怎么样?

学生改正用错了的单位。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把你的收获写到今天的数学日记中吗?

学生写完后,班级内交流。

2、送给学生的话:(幻灯片:配乐呈现)。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

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吨在学生的头脑中是一个抽象的计量单位,如何让学生对吨又一个具体清晰的认识?本课做了两点突破。

1、在生活的大背景中认识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是鲜活的,生动的。本课运用了大量的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了生动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此背景中感受吨,认识吨,运用吨,不仅深刻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在直接与间接的体验中想象吨。

吨是一个用来计量重量的单位,必须以体验为基础方可清晰地把握。本课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常见物品重量的经验,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对25千克的重量进行现场体验,以获取丰富的直接感受。在这些感受的支撑下,再借助想象与推理,学生理解1吨到底有多重也就比较轻松而深刻了。而且,因体验的存在,也使课堂显的生动而富有张力。

应该说,在生活的背景中通过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清晰地建立1吨的观念这一设计思路还是很成功的。

吨的认识的教学是本节教材的一个难点。吨是一个离学生的经验比较远的概念,既重又抽象,是很难把握的,如何让学生在头脑中牢固建立1吨的观念?本课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充分挖掘了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以直接体验为杠杆,逐步抽象,深入而牢固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

一、在生活中认知。

在这堂课中,教师主动寻找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灵活地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同时丰富了学生理解概念的基础经验。

首先,从生活的需要揭示吨的引入。这节课先认识比较重的、大宗的物品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需要一个更大的单位。这样自然地引出了吨,使学生意识到吨的产生是来源于生活的需要,生活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

其次,基于生活经验建立吨的观念。课堂上,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这些物品的重量,借助想象和推理,让学生感受1吨是个很重的单位,进而逐步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1吨的观念。

第三,在生活中应用深化了吨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是数学最广泛的应用空间。这节课以生活为背景,安排了三组应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步步地深化了学生对吨的认识。

二、在体验中感悟。

体验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吨的认识重在体验。本课先让学生亲自抱25千克的大米,获得直接体验,在此基础上推想40袋这样的大米的重量,从而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观念。

其一,因体验而生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25千克的安排恰倒好处。力气小一点的学生,抱不动25千克的重量,或只能抱起一点点;力气大一点的,虽能抱起来,却要比较吃力。不同的学生感觉大不相同,体验丰富而生动,充满了个性化,这就使课堂变得富有活力和生机,充满张力。

其二,因体验而深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学生在抱大米的体验中不仅获得了直接的感性经验,而且获得了另外一种学习方式体验性学习,这就使本课的教学超越了这节课的界限,为学生终身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在文化中升华。

任何教学都要承担传承文化的重任,数学课也不例外。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文化的浸润中学习知识,提高思想,升华感情。首先利用精选的教学内容,精致的教学语言以及恰当的幽默点缀,使课堂时刻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课堂上学生精神放松,思维活跃,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生动与有趣。其次,课的结束时教师送给学生的话,让这一课更是余韵悠长,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秘;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期望,体会到了教师的苦心,对教师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一次愉快的旅行。

认识教案

1、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图片一幅、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小白兔头饰一个,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一个。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二、复习图形师: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复习这些图形。

1、出示“魔术箱”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来了魔术箱。今天老师就要为小朋友表演魔术,你们可要仔细地看哟!

三、游戏—铺路。

2、摆出各种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吗?这里有很多不同的'形状,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铺平!(边讲解边示范)。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

四、结束部分让幼儿扮小兔跳,沿着铺好的路去探望受伤的小白兔。

认识教案

小班《认识圆形》的教学反思《认识圆形》这节课在开始部分我首先和孩子们一起玩抛皮球的游戏,然后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什么物体和这个球的形状一样的呢?借助故事情节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孩子们给小兔送生日礼物的办法了解,圆形的特征,孩子们都能勇跃的参与进来,并且在动手将圆形的物体从许多物体中拿出来,孩子们也都能成功的完成任务。紧接着提供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橡皮泥)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幼儿不受任何的限制。我用鼓励、启发性的语言,建立激励鼓舞的环境,让幼儿保持开放的心态,使幼儿个性化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总之: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开展的橡皮泥手工制作,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激励了幼儿自主探索。给了幼儿一个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再一次次的尝试中积累了经验。学会了自主的学习。

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从观察情景图入手,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事情,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人民币的用处;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近,他们在学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接着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认识、交流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再从分类、换钱等活动中深化人民币的认识,从中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目标:

1、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换钱的游戏活动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及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面值人民币票样、零钱。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了解人民币的历史,体会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性。

二、说说人民币的用处。

1、同桌互相认。

2、考眼力,指名认识人民币。

3、交流你是怎么认的。

4、仔细观察,你还能看到哪些主要的图案。

四、分类。

1、同桌合作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进行分类。

2、在实物投影下汇报。

五、猜价钱。

出示一些文具,猜猜它们的价钱,再出示实际应付的钱,让学生认一认。

六、在换钱过程中体会1元=10角,1角=10分。

1、师用1角换学生手中1元,在活动中体会1元=10角。

2、唱歌《一分钱》。

七、小小银行,模拟换钱。

(1)师生换钱。

(2)同桌练习。

(3)指名表演。

八、摸袋游戏。

九、全课小结。

课堂实录:

一、故事导入。

师:我们都知道,现在在买东西的时候用什么付帐?(钱)可是,古时候还没有出现货币之前,人们是怎么购买东西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个小故事。(课件播放故事)。

老师带着学生回顾这个故事,故事中的这个人想买什么?(船)卖船的人让他用什么买才肯把船卖给他?(羊)他又找卖羊的人,卖羊的人需要什么?(斧头)还好他身上带有斧头,这样他用斧头买了羊,又用羊买了他想要的船。你觉得他这个买法怎么样?(很麻烦)还是现在有了钱便利多了,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说人民币的用处。

师: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会用到人民币?

生1:买吃的东西的时候。

生2:买衣服的时候。

生3:买车,给车加油用到钱。

生4:妈妈发工资。

师:老师这也有些例子,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课件)。

1、上车投币;

2、到超市购物;

3、到柜元机提款。

师:刚才我们说了人民币有这么多用处,那你认识它们吗?

1、同桌互相认人民币。

师:老师给你和同桌准备了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你和同桌一张一张的往外拿,每拿一张就互相认一认。(老师巡视并提醒边认边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2、汇报交流。

(1)师:老师这也有一套人民币,想考考你的眼力,你能快速认出他们吗?

课件依次出来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学生认。

(2)师:你们可真厉害,是怎么认的?

生1:我是根据颜色认的,我知道100元是红色的。

师:你说得很多,那是不是只有100元是红色的呢?只根据颜色认行吗?

生2:我是根据大小认的,大点的是100元的,小点的是1元、2元的。

师:那差不多大的怎么区分?

生3:我是根据上面的数字认的?

师:只看数字行吗?那1元和1角都写着1。

生4:除了看数字还要看上面的汉字。

师:数字后面都有哪些汉字?

生:有圆、角、分。

师板书:圆(元)角、分,这就是人民币的单位,一齐读一下。

(3)你们静静地观察这些人民币,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小秘密?

生1:我发现上面有毛主席的头像。

生2:我发现上面有花卉。

生3:我发现上面有国徽。

师:“国徽”你找到了吗?它是什么?(它是我们国家的标志,所以我们在使用人民币时一定要爱护它,不要乱写乱画)。

四、分一分。

师:你们看,这些人民币这么放在桌子上是不是太乱了,咱们给它分分类整理一下吧。

(1)先自己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再和同桌商量商量,一起在桌子上把它整理好。

(2)集体交流(实物投影演示)。

生1:是按钱上的数字的位数。

师:你的想法真独特。

生2:是按纸币和硬币分的。

生3:是按元、角、分分的。

师:同学们整理得都不错,不过小朋友们要注意,因为人民币有很多人都用过,上面难免会留下病毒和细菌,所以为了保障小朋友们的健康,要养成用完人民币及时洗手的好习惯。

五、猜价钱。

课件依次出示:一支铅笔、铅笔盒、书包让学生猜,再出示钱让学生认。它们分别是3角、6元5角、35元。

师:我们现在了解了这些文具的价钱,又认识了钱,以后再买文具时我们就可以不用爸爸妈妈带着了。

六、兑换人民币。

1、1元=10角。

师:咱们又认钱又换钱一定很累了,一起唱首歌休息一下吧。课件放《一分钱》。

七、小小银行,换钱游戏。

(1)师生换钱。

师:您好,我有一张5元钱,麻烦您给我换些零钱好吗?

生1:好的,我用5张1元钱换给你。

师:谢谢。

生:不客气。

师:我这有一张2元钱谁愿意换给我?

生2:我用两张1元钱换给你。

(2)同桌练习。

(3)指名表演。

生1:您好,我有一张1元钱,麻烦您给我换些零钱好吗?

生2:好的,我用2张5角钱换给你。

师:谢谢。

生:不客气。

师:这个小营业员不仅称职还很有礼貌,这1元钱还可以怎么换?

生3:5张2角。

生4:10张1角。

八、游戏:摸袋。

师:我这还有一个好玩的游戏,想不想玩?仔细听规则。

我这有两个袋,一个上面写着1,里面装着带有数字1的钱,一个上面写着5,里面装有带有数字5的钱,咱们男一组,女一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各从袋子里摸一个钱,大者为胜。

利用课件分别从两个袋子里随机抽出5分、1角;5角、1元;5元、1分。

九、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肯定有很多小朋友会独立到使用人民币了,但我们还是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要乱花钱。

课后反思:

课程改革赋予我们很多新思想和新理念,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本节课我正是用这种理念来设计教学的,力争体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

这节课我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唱歌等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始的故事引入,使学生了解了人民币的发展历史,从中体会人民币的优越性以及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性。猜价钱的游戏是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巩固人民币的认识,培养他们的估计意识,在猜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摸袋的游戏是让学生在深化人民币认识的同时,在比较过程中体会到辨认人民币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后边的单位。这些知识都渗透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探索学习中来。

在这节课上学生有三次进行了自主合作学习,分别是认钱、分钱、换钱。为了使他们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我首先为他们创设合作的氛围,课前我让他们与同桌交朋友,握握手,为合作创造条件。学习前我让他们明确内容和要求,使他们知道该干什么和怎么干,保证了活动顺利进行。学习时我以朋友的身份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内化了所学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后来模拟换钱游戏时学生不够熟练,主要是因为为学生提供的时间不够充分,为他们准备的学具不太好辨认,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到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除了要让他们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外,更主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他们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倾听交流,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对于教师而言,更要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和谐。

认识教案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出示四中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课件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及时鼓励。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这道题就藏在数学书中36页,谁能找到它,快速的练一练。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快速的找到37页练一练第二题,看谁涂得又快又漂亮。

3、在点子图上画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看谁的动作最轻画的又快又好。

4、数一数。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个数。

5、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认识教案

活动安。

星期三。

教学内容。

数学《认识圆形》认知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

1、播放dvd,故事欣赏。2、问题解决。(1)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提问活动过程(2)让幼儿在教室找一找圆形的物,:找到后,和幼儿一起总结圆形的特征:圆形是圆滚滚的,光滑的,没有角的。(3)用圆形泡棉和圆形印章进行操作,再次感受圆形的特征。3、巩固拓展。4、集体检查操作结果。5、表扬能找到圆形物品和说出圆形特征的小朋友,结束课堂。

活动延伸。

园内活动:游戏:圆形变变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