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既是对自己工作的负责,也是对团队或者公司工作的负责,通过工作报告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下面是一些企业领导的工作报告示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管理和领导实践的参考。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1、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诵读是语言的艺术,激发他们想读、敢读、肯读、乐读的兴趣,同时常掌握一定的诵读方法。

2、根据中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通过开展语文实验,确立研究诵读的基本途径,优化学生的语言感知和理解,探索出一条能以诵读代讲解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途径。以期达到叶老所指出的“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带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3、通过对实验班级的研究,带动其它班级,形成诵读氛围,创建校园特色文化。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落实课标对朗读、背诵和阅读的要求,力求做到课堂上让学生多诵读,课外多涉猎。教师要认真研究各种诵读形式对优化学生语言感知过程的作用,把各种诵读形式灵活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本课题着重研究以下方面的内容:

2、诵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形成诵读教学策略;

3、如何提高学生的诵读意识的研究;

4、指导学生掌握诵读技能的研究;

5、诵读教学中文意的整体把握与精美语句的鉴赏;

6、如何创建以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2、将计划上传到自己的博客,并丰富博客内容;

3、通过第一次课题会议,明确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向,明确本学期自己的具体任务及分工。

5、拟订《语文教师诵读现状调查问卷》和《小学生诵读能力及水平调查问卷》,并对分部学校师生实施问卷调查,并认真对问卷进行分析。

6、通过第二次课题会议,讨论如何开展以诵读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

2、继续充实自己博客的内容;

1、继续深入研究《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2、继续充实自己博客的内容;

3、写好本学期个人课题小结,并进行交流;

4、及时撰写研究材料,上传到网站,充实自己的博客。

5、通过第三次课题会议,小结本学期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收集整理自己的课题材料。

小学语文课程校本化工作报告

下面我就结合我的工作具体谈一谈经典诵读的教学。

国学。

经典文化的韵律、美妙的意境和精炼的词句,对培养孩子的语感、发展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有独到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记忆力最佳的时候,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和背诵,可以提高学生记忆力、想象力、逻辑分析能力、文章排布能力、遣词造句能力。

在学生上三年级时,我就开始带着他们诵读《论语》中的内容。在和学生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仅仅带着他们背诵是不够的,我还会对每一句进行必要的讲解。讲解时仅仅说说字面的意思也是不够的,我还会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让他们有更深刻的了解。在讲解《论语》时,我们会发现《论语》的许多思想都能在班级每位同学身上有所体现。我不得不感叹,真理往往是最简单和朴素的,它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哪怕是小孩子的世界也同样适用。比如,在讲“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时,我给学生举例说:“看看我们班的一些同学,他们只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你很少听到他们指责别人,所以我们大家都很喜欢他们,没人会怨恨他们。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这句话反过来的意思就是说你总是指责别人,却从不严格要求自己,那么大家就会讨厌你。看看我们班那些经常打人骂人的同学,他们对自己要求很低,却总是苛求指责别人,所以我们同学都不会喜欢他们。”

四年级时,我又带着学生诵读了《道德经》中的内容。老子的思想更高远一些,学生们理解起来有难度,我尽量也会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他们有更直观的感受。比如在讲“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时,我对他们说:“我们班有一些同学他从不和别人争抢什么,他总是心胸开阔,帮助别人,不奢望得到什么,但是实际上他得到的却很多,比如同学们的友谊,老师的信任,困难时别人的帮助,天天快乐的心情,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这句话和我们学的‘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以及‘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的意思都是相近的。相反,有的同学自私自利,总是和别人争抢,发脾气,害怕自己失去什么,担心自己会吃亏,其实正是他的狭隘使他失去的最多,同学们讨厌他,老师会批评他,有困难了没人愿意帮助他,他自己也天天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的,最终失去一份好心情。”

为了加深学生对经典的理解,我还引导学生去运用。我想只有我能灵活运用了,学生才有可能去尝试使用,所以我无论是在学生。

日记。

批改还是在学习交流中,都注意引经据典。比如我班的硕硕同学因为不写作业写过三次心理病历了,当我看到他写的第三次心理病历后,我给他的。

评语。

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告诉他不能总是向老师表决心,却一次次食言,不讲信用。田田同学也比较懒,在写心理病历时总是夸夸其谈,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好高骛远,行动上却远远达不到,我给他的评语是:“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告诫他应该拿出行动来。对于经常好告状自己却做得很不好的同学,我会送给他一句:“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或“常思己过,莫论人非”。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能力,不轻视每一次作业,我对学生们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同学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不要小看它。”为了劝同学们趁着年龄小改掉一些坏毛病,养成好习惯,我对他们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时候你们的可塑性最强,坏毛病最容易改,所以要趁机改掉,否则等长大了你想改都不好改了。”另外,学生不仅能在回答问题时在我的引导下调动阅读积累,大部分学生在习作中都能引用经典语句,只是水平有差异而已。

五年级时,我和学生一起诵读了《大学》《中庸》的全部内容,六年级又诵读了《孟子》《庄子》中的部分内容。几年下来,学生积累了不少经典语句。在一次次的诵读展示中,全班学生长达15分钟的背诵让领导和老师们受到深深的震撼。

小学语文课题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我校倡导的高效课堂的改革下,作为语文老师,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高效课堂并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呢?通过学习与实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  课堂导语设计的有效性。

在我校的高效课堂模式里,导入是一个重要步骤,而我也觉得导语的设计是否有效,往往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成功的导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2、突破重点,切忌生硬

二、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问方式的有效性

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结果。如果仅仅只要求回答是与否,浪费时间也没有效果,因此,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活跃课堂气氛、启发思维、发展智力。

3、 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三、 引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 

首先,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面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如有一次做完课堂练习,我有意识地让学生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势,我让学生互相参观试卷,然后说出自己认为练习做得最好的同学,学习差的学生说了优生的名字,同样学习优的学生也有说学习差的学生名字。他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小学语文课题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题简报

本学期语文组在学校领导的支持指导下主要进行了以下教研活动:参加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举办“读书进校园”、“初三学生古诗文默写大赛”、“中考作文考点热点预测”等各类语文活动;进行集体研讨备课等活动。

参加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使我们认识到七里河地区兄弟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搞得非常扎实,教学理念和思路很新颖,教学设备很先进,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完善自我。

举办“读书进校园”各类语文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读书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使学生在“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理念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此次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意识,尤其是课间操古诗词诵读活动,更令学生体会到集体琅琅读书的仪式感和郑重性。

“中考作文考点热点预测”教研活动在我本人的认真准备下,主要向今年带初三的语文老师分析中考作文的亮点、得分点、以及今年中考作文题目预测,从今年中考语文作文试题可看出此次活动很有针对性和必要性。

“初三学生古诗文默写大赛”活动主要针对即将参加中考的初三学生,让他们重视临考前的背诵和积累,把最基本的分值不要丢弃,同时大量的背诵对学生的作文也有提升。

集体研讨备课活动在“20xx年秋季学期语文组集体研讨备课总结”中已做了详尽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小学语文课题阶段工作总结

我们四六年级语文组在xx年3月,确立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的研究》的小课题研究,经过这一阶段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我们对照实验计划,已经较好的完成了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并开始进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下面对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课题研究的一些工作进行回顾。

自开学初,校领导把课题研究工作列入了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多次召集学校校委会成员和骨干教师讨论和研究实施方案,并利用业务学习等机会动员教师们了解课题,参与课题,实践课题。经学校校委会研究,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第一阶段主要由副校长全面负责,重点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意识。我们组通过开题会以及业务学习等机会,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的研究》课题的实验方案和研究计划,使全体教师增强了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认识,提高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由于广泛宣传,我校教师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达成了共识。随着我校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组的课题研究工作进入了第二阶段。为此,我们不定期地召开课题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课题实施阶段性计划,及时总结研究经验,领导小组成员还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对实验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使教师尽快掌握和提高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和能力。我们在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论的同时,采取多种渠道如网上查找、网上学习等方式,了解、学习、认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的研究》的现状和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学生对教师、家长对教师的民意测评打分工作,为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为了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校领导与骨干教师一起全心全意,任劳任怨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他们经常牺牲业余时间,忘我工作。校领导经常听取课题小组的汇报,及时为课题研究工作出谋划策,指导课题研究工作;课题小组定期召集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制定课题阶段性研究计划,帮助制定子课题,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教导处则重点指导骨干教师的备课和上课,把新的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学校课题研究小组分工明确,同时又密切协作。为我校课题研究工作取得的初步成绩奠定了基础。

现在,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始由骨干教师向全体教师辐射,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逐步转向全面推进,人人参与,个个实践的良好局面。

深入解读教材有效的教学不能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

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首先,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关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言。只有“深入浅出”,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才有了源头活水。

切实把握学生解读教材固然重要,但解读学生同样也不容忽视。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是有效的课前准备必须完成的前提。把握学生主要从学习心理、心理品质、认知风格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解。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提出以“数学日记”“师生对话”等形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教师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明确树立目标有效的课前准备还包括树立良好的目标意识,教师在课前备课过程中有无明确的目标意识是有效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只有从观念、态度上慎重对待教学目标的制订,才能做到教学前心中有谱。此外,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不同方面,只有教师对每节课的目标有了自己独特的把握与准确的理解,才能不断引导课堂教学向着预期的目标前进。

加强集体备课备课时采用个人分单元负责制,在一个学期开学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及自己的强项,上报自己主备的单元或章节,这一部分的教案由这位教师先写出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在组内先说课,分析自己的备课思路,讲明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再由全组共同探讨,使教案渐趋完善。然后,在统一基本思路的情况下,全组教师均以此教案为蓝本,进行教学活动,并及时进行教学后的反馈交流,对此教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典型课例,可以对其进行深入地挖掘和探讨,形成精品课,一个学期一个备课组形成一组精品课。

我们正以百倍的信心,力争把我们的课堂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为做好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体现双向互动。

2、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培养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要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6.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教学难点:

1.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3.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4.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2、加强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3、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要加强。

1、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激发美感和想象力。

2、让学生通过质疑、研讨、探究、实践等形式感知人物的品质,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本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到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多媒体,黑板,粉笔等。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学困生比较集中的学校的语文教师,我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困难现状是不容忽视的。从我的教学班级的学生来看,大约38%的学生存在语文学习的困难与障碍。

其中20%为轻度的学习困难与障碍。表现为。

(2)知识面太窄,有阅读习惯,也只是对网络小说或漫画书籍的阅读。

大约12%的学生有中度的学习困难与学习障碍。表现为:

(1)不善于动脑筋,分析理解能力差,有一定的阅读障碍。

(2)上课不能主动回答问题,提问时也只是对简单的问题可以部分的回答,不能给出完整的答案。

(3)能够完成作业,但是只限于简单的抄写,一旦遇到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束手无策。

(4)基本没有阅读习惯,只是对课本知识的简单学习。

大约6%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学习困难与障碍。表现为。

(1)语文学习基础差,对于常用的字词经常写错、读错,甚至还有不能够根据拼音读出汉字的。

(2)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还表现在平时的与老师、同学、家长的交流上。

(3)综合应用能力差,不能够通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5)回家不做作业,即使是简单的抄写作业。

(6)从来没有主动的利用课余的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简单的说就是没有阅读习惯。

针对以上的情况,结合我几年的初中语文的教学经验,经过不断深入的思考,我觉得对于原因的`分析绝不能仅仅是归结在学生自身不努力学习这一点上,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1、社会生活的影响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困难。

(1)对语文学习的重视不够。很多的人认为大家都是中国人,谁还不会说中国话啊?这还用学习吗?对语文学习极度的忽视,这种现象在社会上比比皆是,我调查发现包括很多的家长在内都有这种心理,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于是必然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的困难。

(2)实际应用和语法规则的碰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于语言的应用是比较灵活的,甚至是出现很多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语言,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并不妨碍交流,青少年一旦习惯了这种交流方式就会对语文的学习产生较大的不良的影响。

(3)对语文的尊重不够,语言文字被随意篡改。电视上、街头巷尾都充斥着被“改革”过的、简化了的文字,一旦这些成为生活中的司空见惯的现象的时候,就会被不明真相的学生所模仿,所以在作业本上,尤其是作文本上存在大量的错字、别字。

(4)电视和网络的引导。现在的学生,学说话看电视,学写作看网络。电视上的主持人缺少了传统使用语言的字正腔圆,满口的港台腔,如果只是腔调的问题似乎还是可以原谅的,关键是还有很多的错字,别字,病句出于一些主持人之口,甚至名主持。虽说我们需要变革,但对于我们的语言文字我还是呼吁大家使用时要带有一颗对社会的责任心。

2、家庭生活的影响导致的语文学习困难。

社会原因是很深层次的原因,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但面对现实之后我们也不难发现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之下生活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接受程度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毕竟同在一个大的环境中有的学生语文成绩优秀,有的却不太理想,这里就有家庭原因。

在我所任教的学校中,95%的学生成长在农场,无论是从家庭的经济条件还是家长自身的素质来看都是不太理想的。

3、学生个人原因导致语文学习困难。

以上我们分析的都是客观的、外部的原因其实是不能起到决定作用的原因,真正的原因还是学生自己。

在社会的大范围和家庭的小范围的影响之下,学生的学习的基础、学习的意志、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都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表明,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目前,各类教学机构对儿童的自主阅读能力日趋重视。对于阅读教学我们感到学生阅读能力差,阅读方法掌握不好是普遍的,反思问题形成的原因是我们在教学中缺少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虽然在教学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但在实际课堂中由于各种原因将这一主体淡化,更多老师将教材和目标的达成只注重于大部分学生,对个别学生的主体进行了淡化,这些现象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发展受到禁锢,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受到压抑。因此,我们申报了“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的课题。

理论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期望能够补充前人对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理论,试图为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找到一些新的思路。

现实意义: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帮助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1、整体性原则:各年级既有共同的一般规律,又有不同的要求,实验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做到诸方面的有机统一,针对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做到,在阅读中认识常用的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各种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又要有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2、主体性原则:在实验研究中,教师必须尊重、相信、理解、爱护学生,发掘每一个学生所具有的学习潜能,尊重他们的个性,使学生能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知识信息。

3、科学性原则:典型引路,逐步渗透,由扶到放,既要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文字作品的一般规律,又能要诱导他们掌握各类不同文体的具体学法。

4、创新性原则:坚持在研究中创新。在研究中要不断接受新信息,学习新理论,发现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多出新经验,多出新成果。

1、注重培养低段学生阅读兴趣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多读、多思、勤记、善用的阅读学习习惯的研究并作科学的指导。

2、学生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快速阅读能力,想象思维能力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研究。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手、脑合作,在理解中去达到阅读的目的——记忆和运用。

3、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内外阅读,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1.从学生角度考虑:

(1)培养小学生主动开展阅读活动的兴趣。

(2)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自主阅读习惯。

(3)指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自主阅读。

2.从教师角度出发:

(1)初步建立系统的自主阅读教学模式。

(2)进行适合小学生阅读水平的阅读材料的编集。

(3)建构切合实际的小学生自主性阅读评价体系。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很容易使学生对阅读训练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动机。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试图通过下列策略,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练习动机:

1.加强情感投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基础。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这样,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而且教师的言行也将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反之,任何伤害学生感情的言行,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增长厌学情绪。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选好阅读材料,引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动却有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课堂。这样不仅能保证阅读教学组织地系统,严密,循序渐进和深入,而且阅读知识新颖,奇妙,从而使学生开一把锁,上一层楼,心驰神往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尝到学习的乐趣。

3.利用学习成果,发展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或进步时,心情兴奋,轻松和愉快,同时能对学习产生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自主阅读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且要不断强化使他们的成功欲望越来越强烈,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4.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参与掌握知识的感情,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研究和训练中,我们将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阅读习惯的训练。

1.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阅读习惯。

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知识。在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另外,要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师过多的主观能动,使学生失去了很多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率。因此教师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练习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3.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实际上,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再者,阅读本身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材料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在训练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4.课外阅读的习惯。

课内的阅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阅读,而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训练更能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可布置一些对质和量要求有弹性的作业,注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留有不同要求的练习作业。这样,通过阅读作业,我们便可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

(三)良好意志的培养。

1.师生合作,明确目标。

人的意志行动特点之一是意志行为,即人在行动之前就已经知道行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和怎样达到这目的。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基础及能力制定自己的努力目标。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当然,这个目标要有一定的“度”,太高,学生经过努力达不到,容易受挫而丧失信心,太低,不须努力就可达到,进步不明显。适度的目标会让学生产生“跳一跳”的激情,有了激情,就有了前进的内在动力。只有让学生都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学生通过追求这种既包含成功希望,又有可能遭到失败的标准和要求,才能培养起自己对挫折的容忍力,最终获得成功。

2.榜样激励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意志行动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中,意志行动的独立性还未成熟,情感的体验因受认识水平的影响还不稳定,“受暗示性”还较强,所以,榜样的权威作用,有时要比规划、公约、批评效果好。因此,教师可鼓励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通过学习他们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勇气,提高学生锻炼自己意志品质的主动性,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

3.集体活动法。

在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中,集体的力量尤为重要。有关资料表明,小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行动的差异,客观上取决于集体的品质。先进的集体,对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训练中,教师应结合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意志力的培养。通过小组活动、结伴活动、个人竞赛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意志品质的目的。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活动教学理论,确定研究对象,制订此课题的实施方案。

措施:a.组织研究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并掌握其基本特征。b.制订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

由课题组成员共同负责,按课题方案实施研究,最终形成较完善的系统的研究思路。

措施:a.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课题实施方案及有关理论资料,并形成制度。b.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研讨活动和个案诊断性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继续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研究相关理论和经验,探讨更多的小学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题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c.课题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课堂教学演示和说课分析,形成教学资料,并鼓励教师撰写教学体会和相应的论文,并积极投稿。

3.总结阶段。

分析总结研究过程、整理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措施:a.组织课题组的课堂教学活动,资料汇总活动。b.写好研究报告。c.请专家对研究进行鉴定。

(二)研究方法。

1.通过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需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等现状,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

2.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拓宽思路,提供更为完善的方法。

3.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及时了解、观察群体或个体的行为表现及变化。

4.每一环节实施后,进行阶段性分析,注重个案分析的积累。

1、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立项,申报审批表。为全面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语文阅读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个性,我校以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引导培养为突破口,于20xx年7月申报了此课题。

2、第二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准备阶段。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制定研究计划等。本课题组既熟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又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实际,本课题组组织了讨论会、交流会、课例展示等方式,针对一线掌握的资料和及时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学习相关的理论,使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紧密赞赏地结合,并研究制定了课题的实施计划。

3、第三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4月)实施阶段:实验、探索。

(1)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都根据实施方案,收集实践与研究中的有关资料,积累阅读教学案例中的闪光点,并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边行动,边研究,边创新。

(2)设计教研活动,结合语文教学学实际进行实践探索。课题组的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情况的研究,平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做积累:好的词语、句子摘抄,根据学生摘抄内容进行批阅等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提升理论成果。

(3)以课堂为实验的基地,推广研究成果。把总结出的培养的验,可行的模式、思路、方法运用到实践中,来推广研究成果,验证理论成果和实践操作的合理性,再进行反思,再研究,再探讨,再升华,这样循环研究,将教学与科研就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从而也就提高了研究的效率,阅读的效率。

4、第四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总结阶段:完善升华。

(1)整理研究所积累的资料,对研究中的经验总结进行筛选,优化整合,写出实验报告。

(2)总结试验的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研究报告、教学案例、结题报告等。

(3)总结研究实验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后期工作作准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是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家都知道,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我认为教会学生学习有时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对于小学生而言,自学的主要表现就是会进行课前,而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识字,其语文学习的重点由原先的识字写字转移到句、段、篇的阅读能力培养上。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因此结合我校提出的“小班化背景下语文自主学习研究”这一课题,个人提出了《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小课题,旨在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提高预习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

2、培根说的:“是一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小学四年级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现状,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再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培养计划。

2、思考语文的预习有哪些自身的特点,与学生一起探究适合学生的、切实可行的、具有实效的数学预习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研究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后,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反馈,争取取得预设的效果,激发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4、使学生学会预习、乐于预习、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预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预设研究计划,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对症下药。

(2)行动研究法:此研究法将跟踪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不断对如何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等方面的研究。

(3)文献资料法:学习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新课程标准等基本理论,吸收借鉴优秀成功的指导学生自主预习的教学理论及方法。

(4)经验总结法:及时进行小结,撰写经验总结,积累材料。

1、申报阶段:认真选题,学习、查阅有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实施阶段: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深入开展各项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收集活动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3、总结阶段:收集整理课题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一)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综述。

积累,作为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了省内外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目前,许多学校纷纷把“小学语文积累”作为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这些学校在小学语文积累方面的主要做法是: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积累的主渠道,探索出“自主阅读,自我积累,”的教学模式,将语言文字内化;有的学校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阅读积累实践活动,通过“班级读书会”、“师生共读一本书”等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积累兴趣;有的学校在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摘抄的形式,指导学生有选择的积累好词佳句分类积累等。

(二)本选题的理论意义、研究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还包括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一个小学生语文素养好与坏,主要是以各种能力的高低去衡量。而各种能力的高低,其实就是学生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逐渐积淀而成的。能力的前身是方法,方法掌握多了,就形成了能力。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还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还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六年不少于145万字。并着重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因此,我们认为开展“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实践探索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

1.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积累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广读书、丰富语言积累,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积累,从小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和能力,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2.是落实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需要。新的语文课程改革使广大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语文课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语文教育观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大视野,教师要胸怀远大目标,放眼世界,展望未来,课堂教学不是唯一的教学形式,语文书也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内容。新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对语文课程资源作了说明,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由此可知,语文课程资源是非常广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了,接受的信息量就增加了,这符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如果老师的眼光只盯在课内、校内,远远适应不了学生发展的需求。可见,课外、校外资源都有待于我们在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给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积累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语文素养的环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3.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语言积累”的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积累的机会,让学生从中吸收到更多的“精华“,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他们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淀浓厚的文化底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我们广大教师的神圣职责。

(三)本选题的创新程度。

积累有助于表达,好的词句、精彩片断有助于学生说话和习作。更为重要的是,积累是一种“再生能源”,它反作用于再学习,一旦燃烧起来,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是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宝。理解词义除了用到字典、词典外,还需要生活积累的参与。推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除了联系上下文,离不开自己各方面的积累。材料积累多了,知识面广了,能力增强了,基础平台高了,看问题也就全面了,学习新知的兴趣也就浓了,学习效果就好,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学习,出适合自己而又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研究内容: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从研究分析省内外兄弟学校的研究的经验成果出发;从农村乡镇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和水平出发;从我中心校师资现状和学生实际出发,探索小学生语文积累运用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及策略。

(一)研究方法与途径:

1.(1)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语文积累的看法及对语文积累运用的建议。(2).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省内外相关小学关于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的信息,结合本校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3).实践行动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较为完善、有效的实施办法。(4).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2.遵循“理论-----实践-------理论”的研究路线。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用心的教育学理念做指导,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质,并把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经验。

育理念,新的教法、学法在全镇开花结果。从学校规模来说,以3所完全小学带动11所非完全小学。边实践边总结把成功的做法推广到各小学。

4.寓课题与常规活动之中,把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工作,与校本教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二)重要观点:

1.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把学生当作成人一样,赋予他们权利,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予更多的鼓励,启发和诱导。尽可能为学生语文积累提供更多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个性潜能得到做大限度的发挥。

2.遵循整体性原则。树立大的教学观念。注意各种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构功能,主要是做好教法与学法的紧密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

3.把握课堂教学是积累的主渠道。阅读是表达的基础,从阅读到写作,必须要跨越积累这座桥梁。教材是最好的范文。小学语文新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因此,“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必须立足课堂教学,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使学生在潜心学文中读中积累。

4..注重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进行积累。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将课内学习内容与课外学习资源有机结合,通过课外阅读书报刊、看电视电影,听广播,上网,参加各种活动等,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积累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学生语文积累能力。

5.探索实践积累与运用间的关系。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为更好地表达服务,为再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创造条件。反过来,运用亦是提高积累质量的重要手段。运用可加深理解,唤起学生的记忆。

6.引导学生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促进人文素养与情感意志、审美情趣及价值观的提高。

7.提高教师指导课内与课外积累的能力及教科研水平。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我于今年三月参加了学校的集中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尽量深入师生之中,进一步的跟他们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最终获得了一分比较满意的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下面我来谈一下这次实习的调查情况。

我被分到了临沂大学附属中学的初中部,该校在临沂地区排名并不靠前,而且近年来生源也在不断减少,主要原因是就读技校的学生增多,临沂市有很多优秀的高中吸收了优秀的生源。学校正在整体装修,对于宿舍和食堂进行整顿和翻新。因此,现阶段学校的教育环境较差。但是据我调查发现,现在临大附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语文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都不会得太高的分,也不会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

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而是一个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客体。这样不仅束缚着青少年活跃的思想,使学生不动脑筋想问题,同时也浪费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影响了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

我认为,现代化的教育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也有权利抵制这种教育。教师的教育和教材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只是外固,真正获取知识、得到发展还要靠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学生作为内因主动的学习不存在了,教师和教材再好的外因也将失去意义。语文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文化、业务等素质。语文教师必须爱岗敬业、爱生乐教,有较强的教改意识,要善于思考和研究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要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要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高文化素养;还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江苏省南通会议指出,语文教师必须做到四个“一”:会说一口普通话,做到正确、流畅;能写一手好字,做到规范、美观;会写一般文体的文章,做到内容实在、文字通顺;能背诵一定数量名篇佳作。这四个“一”,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做到,特别是青年教师。

另外,我发现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会连续提问,但这些问题大多是很简单的是非问,或者选择问、填空问、甚至是自问自答,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踊跃回答,或者说都能回答得上,但学生的回答显然都是很仓促,且习惯性地不加以深入思考而快速作答,而这些答案一般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样课堂牢牢地控制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及问题的生成性都大大降低。表面上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其实整个教学质量并不高。我认为,像课堂提问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思考问题,而不是为了问问题而提问。应该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有时候有的同学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有的同学偶尔会有一些充满灵气的回答,袒露出他们不一般的思维痕迹,但通常情况下,老师都不够敏感,对学生的回答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者不置可否??有的老师点评语言单一、苍白,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合适、恰当的评价,让人感到老师的语言空洞。甚至有的老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滥用表扬,不管问题价值大小,学生回答的价值量有多大,老师都是一个口吻“对、不错、太棒了”等等。这种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使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随意应付。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其实是对教学、也是对学生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我觉得,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很大的影响自己的学生,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科学合理,不能千篇一律,没有重点的随便评价。

听了一周的语文课,发现老师讲课期间常插入诸如此类的话:这个字、词很重要,考试的时候常会考到;这个句子注意它的翻译,考试会可能有所涉及;这种阅读理解题需要同学们好好看看,高考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题型??整堂语文课都在语文老师的善意提醒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们每次一听到此类的话,都会条件反射地集中注意力。真的是因为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吗?不是的,很显然,是为了考试。考试独立于教育、教学之外,考试内容取代了教学目标,分数成为最终的教学目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上说:中学语文教学设定的总目标是“是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由此派生的教学目标从四个方面考虑: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人文素养、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些理论上的目标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极大的反差。老师讲课以课本为主,课本上有的,就进行模式化讲解,课本上没有的,老师便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会提及。不要说知识技能没有得到提升,人文素养、情感态度,甚至应用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现象,比如: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律,学习态度端正,积极上进,希望考出好成绩,。并且很多学生能够从语文学习中获得乐趣。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然而,这里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我发现,班里抄袭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有近半数的同学反映本班同学有抄袭作业的现象。二、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心理压力普遍较大。我所见习的学校学生平均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一点休息。除了上课时间,每天课外学习时间在四小时以上,而有些科目每天作业时间都要超过两小时。如果每门课程的作业都如此,学生如何应对?即使只语数外三科每门作业要两小时,学生也不可能完成。其实这么多的学生抄袭作业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他们的课业负担的确过重了。因为过重的课业负担,加上家长及老师的不间断督促,他们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学。这学期我在课题研究方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在教学中,我大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了学生学习“自主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先学后教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践,初具有个人课堂教学特色,教学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现对本人一学期来的课题研究情况小结如下。

注意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综合提高。课堂上,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人”的位置上,注意向他们传授、渗透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自己的努力下获知识。并且,我也有意识地让学生互相进行评价,多采用小组互相学习的形式,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协作精神。同时,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努力形成一种“大于文”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时时学知识,处处受教育。

上课是教给学生知识的主阵地。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要很讲究方法。课堂上,我按照“先学后教、六步教学法”的步骤,一改以前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创造性学习。第一步,首先是通过情景的导入吸引学生的眼球,有了一个良好的开课第一印象,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有学习价值的问题,再由老师归纳成为几个中心议题。第二步,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课堂,见机指导。第三步,给学生充分的讨论解疑时间,把自己自学到的知识,在小组中交流汇报,统一答案,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小组中的一员,进行聆听、引导、点拨。第四步,展示提升阶段,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充分地表现自我。第五步,总结提高是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我用精辟的总结语言,统领课文的知识点。最后一步,投影出示堂上练习题,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这一先学后教的六步教学法,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

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应授之以渔,教给方法,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根据六步教学法的要求,我着重锻炼了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堂上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大多能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查找工具书、有关书本、报刊、联系实际等手段来得以解决,化简驭繁,化难为易,事半功倍,大大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很明显,本学期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积极参加培训,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是提升科研水平的的关键之举。我积极参加科组的活动,参与科组的讨论,与科组成员交换“先学后教六步教学法”的心得体会。我还带领科组成员积极到校外汲取他人的先进教学经验,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活用起来,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课堂动起来,激活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力争做一个动感强的老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在课题研究方面与学校的要求还有一段的距离,例如:自己不够努力学习科研理论知识,导致会做不会写;教学方法有时会较保守,个别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孩子偶会产生厌倦情绪。以后工作中,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从高从严要求自己,与时俱进,把工作搞得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活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网络资源的利用,极大拓展和丰富了作文教学的空间和资源,开阔了学生眼界,丰富了作文素材。利用网络环境,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和自主作文的氛围,创造师生平等交流的条件。凭借网络,“师生”、“生生”之间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及时沟通。这不仅大大拓展了作文教学活动空间,也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得到发充分满足。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也使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得到有机的整合,将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除涉及到语文、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外、还会用到音乐、美术、科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在进行作文的同时,也学到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各科知识得到同步增长,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3.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孩子的作文水平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加之教育部明确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从三年级开设电脑课,许多家庭为了配合学校的教学都自备了电脑,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为此我们提出本课题旨在寻找网络资源应用于作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考察传统思维中的作文教学,我们认为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学生的视野“窄”,二是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所谓“窄”,就是把课本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把教材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源,以为学习好语文书本上的知识是最根本的任务。其实,这种将书本知识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以及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割裂的状况,使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固守一隅,封闭在课堂上、书本上,不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不向信息化的社会开放。学生苍白无味的生活,必然不能充分体验和享受作文的乐趣。所谓“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没有生活感受和语言素养的积淀,言之无物;另一方面也缺少必要的方法指导,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言之无法,“集体失语症”带来了莫大的悲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此,我校提出本课题,其研究的意义在于:

利用网络资源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创建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构建网络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运用的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说话、独立思考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提高实验教师作文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及作文教学的能力、水平。提高实验教师组织、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水平。

(一)教师目标:。

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改革单一作文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通过对多媒体网络的运用,使教师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学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验,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使中高年级的学生掌握写作技能,初步具有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做到作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遣词造句准确,通顺连贯,有条理性。另外,还要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初步总结出网络资源与作文教学整合的规律和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利用”研究,我们将围绕如下内容进行实验:

1.研究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积累;。

2.研究如何创建班级qq群、教师教育博客、班级作文博客主页和学校博客群组,搭建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实现作文教学资源的共享。

3.研究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创造性教学,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的发展,多媒体的音、像、声具备和网络的交互性为写作中的“情境”创设和“协作”“会话”发挥巨大的作用,自然地提高写作能力。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看,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是非常合适的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和认知环境之一。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和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使用观察法和媒传法等教学方法,恰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1.调查分析法。

调查分析学生的基本资料:家庭拥有电脑情况、学生兴趣爱好、网上行为、是否有qq号等等。

2、文献研究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和应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运用文献研究法研究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等,在开展对课程资源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

3、行动研究法。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有针对性地采取“五一”措施,即营造一种科教氛围、磨练一支师资队伍、建立一套机制、搭建一个资源平台、探索一种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通过网络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利用研究,为学习者的双向交流提供广阔的空间,达到“人——机——人”相互交流,即学习者(人)通过多媒体网络(机)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人)进行互相交流、协作学习。在整个课题实际操作过程和实施的过程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的统一起来。

4、经验总结法。

对“网络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利用”研究过程中一些有效的课程资源及时积累总结,对有效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总结、推广。

5、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旨在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促进学生积极、有效、自主地习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宜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展开对学生成长过程和规律的研究,可对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档案袋管理,进行跟踪分析,于个性中见共性,于特殊中见一般。为课题的假设提供典型的事实例证。

1.准备阶段(20xx年5月至12月)。

加强软硬件建设,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计划,落实人员分工,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进行师资培训、理论学习、实验班选择;组织人员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统一课题组成员思想。

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

(1)调查分析,掌握学生的基本资料:兴趣爱好、网上行为、qq号,为课题开展准备资料。

(2)完成班级qq群建设,教师依托安庆教育博客平台制定班级作文网页,通过初步试用论证可行性,制订实施方案。

2、实验阶段(20xx年元月至20xx年6月)。

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

3、总结阶段(20xx年7月至12月)。

主要目标:回顾总结实验研究情况,整理实验中得到的各种材料,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小结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得失,并请上级和有关专家对本实验研究进行鉴定。

第三阶段研究成果:

收集资料,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和论文,力争取得县市乃至省教育专家的支持和认同,并得到完善和大面积推广。

黄金舟:负责课题的定向、指导,协调人员分工,监督课题的实施,课题的总结。

李思迪:负责课题计划的制订、本校教育博客群组建设,进行课题行动研究。将科学而全面地总结教改经验或教训。

杨贤松:负责课题实施的调控,解决课题研究中所需的人力、财力等问题。

石沉香:负责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分析,进行课题行动研究。负责问卷材料的收集。

李声宏、梅庆安:负责文献研究,即研究对网络作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有哪些,有哪些指导意义,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种理论等。进行课题行动研究。负责论文资料的收集。

石小霞、邵双梅、段贞洁、余红燕、叶带楠:进行个案研究,即具体分析一些网络作文教学的典型课例,分析在这些课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所用媒体这四个教学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与传统教学结构相比,有哪些显著变化,效果如何,学生在情感和态度方面有哪些转变等。进行课题行动研究。负责个案案例资料的收集。

1.人员结构:

该课题组成员以一线语文教师为主,其负责人黄金舟,系安庆市首届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县小语学科骨干教师,县小语学科带头人。曾参与完成“经典诵读”市级课题,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并有论文在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课题组第二负责人李思迪,于多年前便开始了信息技术与习作教学整合的研究与探索,曾于200xx年全国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国家级远程培训中承担过本项目县辅导教师工作,积累了一些处理网络信息的经验。有十几篇论文获省市奖,并有十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专业刊物上发表。课题组成员中有多人曾参与完成省市级课题研究,他们都是教学骨干,课程改革的积极实践者,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的人力资源。

2.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极为便利。目前,我校已与局域网连接并建立了校园网,已建成初具规模、功能完备的网络系统,一个网络教室,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共配备有连网微机百台左右;全校青年教师均已参加了“现代技术教育”的培训;过关率达100%。教师们已经普遍学习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一些信息处理软件的使用,在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理论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我们还将组织部分老师进行有关网络技术的培训和相关理论的学习,并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经费保障: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育改革和实验,他们对本课题十分关心,并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

学校的生存依赖于学校的发展,这是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心声。因此,我校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进行课题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久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也就是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以致于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益低下。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一)实验假设。

几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闪光点。这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行文布局、字迹等等。只要学生经过了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接近或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域”,这个“闪光点”就会显现。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与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域”迈进。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可以通过修改达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理想的成绩。在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行修改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作文水平与能力。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欣赏、评价与修改,能增进学生相互间的了解与交流,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全体共同提高。

(二)理论依据。

1.成功教育理论。

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触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引导每一个学生发现、欣赏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优点,即成功教育。成功教育对于作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意义便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作文的信心,使学生产生自我期望和要求,自我激励,争取成功。

2.《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3.《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习作”的阶段目标有“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要求。

4.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指出:“平时作文,教师很少提自我修改的要求,学生往往懒于修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只提笼统意见(如内容不具体,语句不形象等),学生也不愿修改。如果提出具体的要求,划出需修改的词句,或朗读了班中同学的优秀作文,榜样具体,容易取长补短,上进心被激发,则愿意修改。”“小学高年级儿童希望教师指出毛病,由自己修改的占89.05%。希望教师直接改正作文错误的学生占24.36,希望教师指出错误,学生自己动手修改的占75.44%。”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

1.欣赏的引导。欣赏与德育、美育的导向作用;学生自己欣赏与教师指导下的欣赏相结合,欣赏与习作要求相结合;怎样引导学生欣赏“真实”、“新鲜”、“创意”、“个性”的表达。

2.修改的引导。怎样根据习作要求确定修改的目的、范围、内容;成功的修改需达到的要求;对学生修改的评价。

3.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各种评价方式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对于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影响。

4.对学生习作的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研究。

5.“学会欣赏与修改”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对于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研究。

五、具体做法。

1.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在读自己与他人的习作中,发现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欣赏习作,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在欣赏中互相学习,感悟表达。

2.每完成一篇习作都要引导学生修改。培养学生乐于修改的良好态度和兴趣;培养学生在自我修改与相互修改中提高作文能力。对学生的修改及时作出评价。

3.培养学生对欣赏与修改的兴趣,还必须与写作指导教学紧密结合。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素材和语言材料。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辟习作园地,展示学生作品,组织或让学生自行向报刊杂志投稿。

4.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5.建立学生习作档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方式。

6.培养学生对习作的欣赏与修改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在各学科领域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以及收集与处理信息等能力。建立民主、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六、研究的对象、方法、步骤。

(一)研究的对象。

以中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的前一阶段,以五年级一个班(3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对比实验法、个案发展观察法、调查测查法。

(三)研究的步骤(计划周期为一年)。

1.前期准备阶段(201月―2月)撰写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建立研究档案(案例、反思、学生作品),进行研究。

2.实验阶段(年3月―12月)。

(3月―5月)请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交流研究情况。反思前段研究情况,调整研究方法,形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执教一堂汇报课。

(6月)总结研究情况,以论文形式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

(7月―12月)深入研究,解决问题,形成成果。

3.总结阶段(201月)进行实验后测和实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课题验收。

小学语文课题讲座范文

谈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专题讲座,通过对这个讲座的学习,我更加明确了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让孩子们感受到幸福的。而要做好孩子们课堂上幸福的引导者,教师首先就应该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融入幸福。

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氛围,让学生想说就说,说出智慧火花;想议就议,议出是非曲直;想问就问,问出心中疑惑;想读就读,读出真情实感;想演就演,演出个性理解。在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中,感知语文学习的幸福。

对话教学是沟通、合作的,这是它与传统教学的显著区别之一。对话教学具有对话心态,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合作学习是对话心态基本构成因素。课堂上师生通过朋友式的合作,可以相互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只有在教和学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中,才能使对话双方精神上获得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在这些碰撞与回应中,享受幸福的语文课堂。xx老师在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注重引导学生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在合作中,可以与老师交流对话读课文,可以与组员交流讨论感受,在这种合作的氛围中,幸福的时光转眼流逝。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其强烈。”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真知的过程,注重满足学习的心理,给好胜心强的小学生提供一个表现的机会,使枯燥的内容学起来饶有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抛开过多的讲解,因为这占据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教师不是自以为是地用自己的思想去填充学生的头脑,而是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并通过对话充分展开思维碰撞。xx老师在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在朗读中探究感知,真正干指出小兴安岭的美。

评价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评价,以鼓励为手段,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学习困难生采用表扬式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提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对特殊学生的评价更要讲求艺术性,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又要显示出你的真诚,让他们有信心去追求进步。x2老师在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引导,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在参与中不断丰富提高自己,通过此次磨课研讨和听讲座,对自己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很有指导意义,在以后的教学中,也会致力于构建幸福的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

宏村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享有“中国画里乡村”的美誉,它的地方课程资源是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大力弘扬和继承。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如了解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了解精心设计的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了解宏村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的家训、楹联文化;了解宏村地方小吃、特产、民风民俗等,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感悟力和学生的个性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从小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情怀,使宏村地方文化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结合教材进行课题研究,本学期我任教的三年级语文教材有八个专题,其中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这四个专题可以与课题结合进行研究。

立足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途径掌握宏村地方课程资源,然后在实际教学中自觉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扩展语文教材的学习内容,创造性地开发宏村地方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利用宏村地方课程资源,拓展教科书的内容,“弥补”教科书的“缺点”,填补教科书的“空白”,尝试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材料和方式展示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学活动,创新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让学生在宏村这个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语文。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培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成为学习型的教师,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要以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为引导,以徽文化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句群教学等新策略为抓手,以课内外阅读一体化为架构,来打造“徽派语文”,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特色的徽派语文教学,促进徽派语文的发展,促进学校办学的特色发展。

创导生动活泼自主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讲授文本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组织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编习作集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形成扎实的语文功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文献研究法。

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研究水平。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地方课程资源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2.调查研究法。

深入宏村,实地考察,了解黟县的名人故事,了解黟县的传统文化习俗,欣赏宏村秋天的美景,并拍摄照片或用文字记载,为研究提供素材。

3.实践研究法。

联系实际,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踏实细致地研究。实事求是,注重课题研究过程,在课题组研究计划安排下,每学期上好课题研讨课、“一人一节课”,与全组成员一起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不断提出研究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中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实践活动,如走进宏村,当小导游,介绍家乡美景;了解黟县的传统文化习俗,撰写有关习作等,寻求新语文与宏村地方课程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徽派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在挖掘宏村地方课程资源,打造徽文化语文特色的实践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总结,理论联系实际,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做法。指导学生习作,积极投稿,撰写教学论文投稿或参加论文大赛。

九月份

1,学习课题组研究计划,明确研究内容。

2,结合本年级的教材,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十月份:

1,听、评研究课,共同探讨交流如何进行地方课程资源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2,建立学生个人跟踪档案。

3,自学跟语文教学有关的杂志,并分享阅读,把阅读到好的文章推荐给其他组员阅读。

4,为二年级开展《畅游童歌童谣》活动献计献策。

十一月份:

1,听、评研究课,共同探讨交流如何进行地方课程资源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2,积极参加课题组理论学习,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4,组织学生参加“我是魅力徽州小使者”书信比赛活动

十二月份:

1,上课题研讨课《富饶的西沙群岛》,通过课堂教学,尝试把宏村地方课程资源与语文教学进行融合。

2,跟踪记载“学生成长个案记录表”

一月份

1,认真撰写教学反思,与同伴交流,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与教训。

2,撰写个人课题研究总结。

3,撰写心得体会或课题研究论文,交流课题论文。

小学语文课题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课题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法。通过选择合适的课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过去的学期中,我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也尝试了这种教学方法,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选择合适的课题。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题学习时,我意识到选择合适的课题非常重要。首先,课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例如,我在教授学生写作的时候,选择了《我的家乡》这个课题,因为这是学生们身边的话题,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并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其次,课题还要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和应用。通过选择合适的课题,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第三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题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我尝试了一些方法,得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我注重课堂的互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讨论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其次,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图片、视频等富有趣味性的内容引入课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最后,我还鼓励学生们自主探究和发现,让他们参与到课题的设计和完成中来。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也再次被点燃。

第四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课题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经过多次实验和研究,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首先,我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题,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我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让学生在课题实践中锻炼写作、阅读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最后,我鼓励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题,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信息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段:结语。

通过小学语文课题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选择合适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我将继续探索和尝试,将小学语文课题学习方法更好地应用于我的教学实践中,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方案

在中小学教育实践活动中,现代信息技术一般指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它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促进教育技术现代化。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为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语文教育而言,新课堂教学方式发展趋势将是“以教为辅”,以学生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和能力为主的“人本主义”教学方式。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训练水平。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目前国内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作为信息主要载体,它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和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否则就会失去它在基础教育中的应有地位。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的网络化,不仅是21世纪教育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也是语文学科克服自身弊端,进一步实现科学化的有效途径。所以,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语文学科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采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以往语文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优化语文教学,推进课程改革,这是时代发展对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

本课题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建构有效教学的策略和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1)通过研究,如何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寻求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最优应用的一般规律及其具体操作方式;寻求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提高整合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经验和管理评价机制。

(2)通过研究,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语文科教学整合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并提高教师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通过研究,弄清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对硬件、软件建和潜件建设的基本要求,研制开发出一批适应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总结出应用信息技术研究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确保研究期间,出优秀课例、课件和论文等。

(1)利用信息技术巧妙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习过程,促进课文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3)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丰富阅读体验,激发学生想象。

(4)加强个性化指导,利用信息技术突出知识运用能力的学练结合,发展学生多种能力。

(5)课内外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增大课堂容量,拓展延伸语文学习的外延,提高学习效率。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问题。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3)分层练习,反馈矫正,注重应用。

(4)拓展延伸,利用资源。

1、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搜集研究资料,归纳整理,不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修正研究计划,将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2、文献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以及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3、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要吧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4、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5、在研究的措施方面,我们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学习实践,提高课题组老师教育教学理论和平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充分发挥老师们的“主体”意识,以新课程的学习为重点,更新观念,提高理论水平。把集中学习与个别学习相结合,学习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好笔记,写好心得,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研究活动,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2)鼓励每一位教师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同时,大胆创新,上好研究课。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课题组成员都认真上好研究课,对课题进行研讨,发挥群体优势,抓实课改工作,以促进课题研究的顺利发展。都注重对学期计划、学习记载、个案分析、实验课记载、阶段总结、课题论文、成果记录等研究第一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注重培养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信息与学科整合利用能力、科研能力、评价能力。

(3)注重过程管理,坚实研究工作。研究过程中,把制定实验计划的、研究汇报课、研讨活动,课题的进度,资料收集整理和论文心得写作有机结合来开展研究,确保课题组按计划进行活动。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主要进行课题调研、选题确定及可行性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依据实验方案进行课题全面研究;收集过程性资料和数据,进行阶段性检测;定期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在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修改、补充、完善研究内容,使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撰写课题结题报告与研究论文,评估、研讨、交流课题研究形成的成果。上报课题研究成果请求课题结题验收。

小学语文课题报告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际和新兴国家几乎不约而同地发起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而作为核心课程之一的母语课程,它的改革普遍受到所有国家的重视。阅读是母语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在这次国际化的母语课程改革中各国逐渐达成一个共识——阅读经典是提高学生母语素养和民族母语素质的必由之路。许多国家都将阅读经典列入本国课程标准等正式文件并作出明确的规定。如:英国,根据《英国国家课程英语》规定“在第三和第四阶段的课程中,学生应阅读以下作品:

(1)莎士比亚的两部戏剧。

(2)主要剧作家的戏剧,如克里斯托弗马娄、j.b.普里斯特雷、萧伯纳、r.b.要利敦的作品。

(3)1900年以前出版的两部有主要作家写的小说,从以下作者中选取:(提供14位作家的名字)。

(4)两部在1900年后出版的,由主要作家写的高质量并且是在评论界已享有盛名的作品,如(4位作家的名字)。(5)1900年前出版的由四位主要诗人写的高质量作品。

(6)1900年后出版的,在评论界享有盛誉的四位诗人的高质量作品。此外,德国巴符州语文教学大纲分年级分体裁给学生列出了国内外众多文学家及其作品。法国则为高中学生列出每年的“作品清单”。美国教育部颁布了中学生必读书目21部,其中美国6部,英国5部,俄国2部,法国1部,德国1部,古希腊4部,古罗马1部和《圣经》。由此可以看出,阅读经典已成为各国母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2、阅读经典: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国际化日益加剧、文化多元化急剧演变的现代社会背景下,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程作为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课程价值定位为“使学生能够站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具有足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文化扩张或冲击中得以创造性地发展”。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这一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阅读中外经典!使学生在阅读中外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同时,“尊重、借鉴并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文化”。从而,使学生能够“立足于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放眼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实文化生活”。基于以上认识,这次语文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的概念、目标、达成目标的方法等问题做了重新的定位和深入系统地阐述,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如: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要求;此外,“教学建议”也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评价建议”里也明确提出了“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感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评价要求。并且《课程标准》在“附录”中设置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两个内容。这些内容的出现,都说明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中外经典是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3、现状分析及遇到的问题。

放眼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实文化生活”的学生的课程目标相差甚远。

(2)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优秀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均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师资水平的限制,要想比较系统的阅读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很困难。此外,目前市面上的课外读物繁杂,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3)广大的一线教师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多年来一直缺少一种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阅读课外经典的机制和策略;同时对打通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缺少系统科学的认识和操作方法。而教师更多的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一些时断时续的尝试,缺少科学的行为研究规划以及相关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建构。

(4)关于新课程下引导学生开展大量阅读文学经典的实验,我省有部分地市、县区作了许多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研究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大多侧重某一方面的研究。

1、我国传统语文教学认为,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实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

2、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各学段的阅读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开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委作品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当今众多教育界和社会知名学者对读书的论述。

朱小蔓(中央教科所所长、党组书记):希望从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始学会渴求知识,共同用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

朱永新(苏州大学博导、苏州市副市长):尽管我们的技术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前行,但是同时我们人类的前途也不断受到挑战,挑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类精神发育的迟缓。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我们一直认为阅读问题是中华民族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如果不再重视阅读,再不建书香校园,进而推动书香社会,我们这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就是值得担忧的。

4、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

“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这条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

“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他还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他还认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教师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

1、探索有关母语阅读教学的规律,构建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经典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方法。

2、开发编写一套《语文经典读本》。

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语文积累;促进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丰富实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实验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实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实验学校的办学特色。

1、小学生阅读经典的内容研究。

(1)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文本应具有的特点;

(2)中国古代传统经典文本在小学生阅读中应占的比例;

(3)中国现当代经典文本在小学生阅读中应占的比例;

(4)各类体裁的作品在小学每个年段所应占的比例;

(5)背诵篇目在各年段所应占的比例;

(6)外国经典文本在小学各年段阅读中应占的比例;

(7)小学生阅读经典文本组合呈现的体例设计和原则等问题。

2、小学生阅读经典教与学方法研究。

(1)提高课内阅读教学效率的新策略和手段;

(2)研究打通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联系的途径和方法;

(3)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4)如何通过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5)如何搞好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

(6)如何通过阅读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7)如何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8)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9)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读书习惯,如何培养;

(10)如何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体认中华文化;

(12)课本学习中如何渗透相关阅读内容;

(13)如何利用家庭、学校、图书馆等资源丰富阅读内容;

(14)阅读与语文综合性学习;

(15)阅读与研究性学习;

(16)如何实现学生对文本正确的多元解读;

(17)小学生阅读的基本方式和操作策略;

(18)小学生个性阅读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19)教师在小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角色;

(20)小学生阅读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等问题。

本课题在实验过程中,将主要采用教育行动研究,辅之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教育科研方法。

1、第一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1)20xx年6月—12月,完成实验论证和方案的制定;研究试验前测工具;研究《语文经典读本》的编写体系,完成下册的编写;完成实验单位的申报工作。

(2)20xx年1月—7月,召开课题开题会议;各实验单位完成实验前测工作并写出前测的分析报告和学校的实验方案;完成《语文经典读本》上册的编写、出版工作。

2、第二阶段(20xx年7月—20xx年6月)。

(1)组织实验学校根据所确定的研究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构建阅读中外经典的理论与实践体系。(2)使用、验证、修订、完善《语文经典读本》。

3、第三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对该实验进行全面总结、鉴定、推广。

2、出版相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专著。

3、开发一套优质的小学《语文经典读本》。

4、录制优秀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

5、出版学生相关的形式多样的作品集。

1、研究组织机构。

(1)实验项目领导组:

组长:

成员:李家栋、各市、部分县区教研室主任、部分实验校校长、特级教师。

(2)实验项目执行组:

组长:

成员:各实验县区的小学语文教研员、部分实验校校长、教师。

(3)实验学校(由各实验学校自行组建)。

2、课题实验管理。

该课题由省教研室管理,根据课题管理办法,定期组织研讨、交流。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语文组在学校分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按照学期教研计划一步一个脚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学研究工作,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用课题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扎扎实实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现将这一学期语文学科课题研究工作做如下总结。

1、以研究课为中心,努力探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2、认真做好语文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高度重视研究过程,扎实有效,力争早出成果。按计划开展课题实践,及时做好个案积累,及时汇报了课题进展情况。

1、课堂教学重视拓展,与课题紧密结合。本学期,是我校课题进入实施的阶段,因而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主动参与到课题的学习研究之中,不断深化对课题的理解。我围绕本年段制定的子课题展开教学研究,并落实到每一节课上进行教学尝试,特别是在每一节研讨课上都针对课题进行或针对课题的一个方面进行必要的研究,并使课本资源、媒体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得到了较好的利用和拓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重视实验的日常管理。注意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做好教后反思、典型案例记载等工作。要求自己创造性地使用实验教材,落实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在每节课结束时,都对本课教学及时记录,认真总结、反思。

3、围绕课题开发校本教材,建设校园文化。本学期我加强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

本学期我在实施课题,深化教研的过程中主要以四大板块为课外阵地,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以学校阅览室、图书室为载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是每期期初向学生开列出阅读文学名著的书目,初步规定每个人每期必须完成的阅读量。其次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必须写读书札记。最后是要求学生进行审美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学素养。如写读书随笔、书评等。浓郁的文化气息在校园中蔚然成风。

2、以“艺术天地”为展示台,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本学期,我班继续加强对学生课内的书写指导,狠抓写字教学,强调书写教学规范。

3、结合“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开展如诵读《三字经》、诗歌朗诵、快板表演、绕口令展示、故事会、演讲活动、手抄报评比等活动,探索语文课外教育活动的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课外活动成为课内教学的补充。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课题研究工作苦乐相伴,下学期我将充分利用博客网继续加强交流和积累,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原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

严格按照课题计划实施研究,做好研究工作,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和考核,提高全体参研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各学科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课题实验工作能够正常顺利地开展,达到预期目标。

回顾上学期的研究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

1、理论水平还不够,理论学习还应深入有效。

2、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指导与评价方法,目的有待进一步明确。

3、课题成员的参与意识,问题探讨意识还要强化。

4、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待创新,研究成果的总结、推广和辐射工作还要加强。

为了使我组课题能更好开展,又能体现学科的特点,特制定本学期的实施计划:

1、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研究方案与计划,明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本学期的研究工作重点。

2、在学校常规教研活动中,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研究理论,鼓励教师进行探讨与交流,倡导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要求重视感悟、理解、内化。

3、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有关专家到我校作讲座,授经验;同时选派课题组骨干教师外出观摩听课、听讲座。拓展研究多种策略,注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和素材。

4、课题组引导每位课题组成员一边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一边把经验运用于实践,把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5、结合学校常规公开课活动渗透、整理、提炼本课题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6、课题组教师认真实施课题计划,做好个案观察记录,积极参与课题研讨活动,并勤于反思,撰写教案、案例、论文和经验总结,参加学校论文、案例汇编,各级课题征文比赛等。

(一)、继续加强相关理论学习,为开展课题实验夯实基础做课题研究,必须具备比较精深的专业知识、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只有把学到的理论或假设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验和研究,才能真正取得实在的研究成果。以科研带教研,以科研促教研,使教研与科研有机相融。

2、课题组分期、分阶段布署与课题有关的学习内容,并做好学习过程记录,写出心得和总结,参研人员每学期至少写出一篇有一定质量的研究论文,争取每年至少有一篇围绕课题研究的科研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得奖项。

3、课题组每学期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参加各级教育学术研究活动;或请专家讲学指导,做到学习理论和学习经验有机结合。

(二)、突出课题的实践性,将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学校努力以科研引领教研,将学习和实践纳入到校本研究中,努力提高课题研究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1)以课堂为阵地。

认真落实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备课中结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进行练点设计;从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提高学生练笔的能力;课后加强学生练笔的批阅与展评。从而让学生乐于练笔,善于练笔、熟练练笔,真正达到减负增效,阅读和习作双丰收。

(2)以交流求共进。

同学科的教师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努力渗透科研元素,在共同研究的过程中开展合作,谈观点、说想法,述反思,相互交流,借他人之长,补已之短,利用集体的力量实现合作和共同提高。

(3)以活动促提高。

本学期将开展课题组汇报活动,进行优秀论文、优秀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案例)的评比活动,开展各科课堂教学的研究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通过学习观摩和对比,实现自身的提高。

(4)以借鉴谋发展。

学校将利用走出去、请进来作为常规的培训方法,在走出去学习、借鉴兄弟学校先进经验和邀请知名专家和骨干教师进学校指导的过程中相互比照,找到自身差距,借鉴别人的方法,结合实际,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三)、加强课题过程性管理,促进课题规范扎实地开展。学校课题组每月集中活动一次,汇报、交流活动内容;教导处定时检查课题组过程性资料;要求教学反思、案例及备课组研究课都要紧紧围绕课题来进行;每学期一次课题论文、案例评选交流,一次课题研究课交流汇报,保证课题规范、有序进行,并且表扬、奖励课题研究中突出教师,努力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研究实效性。

九月份:

1、收集阶段性论文、案例,结集学校专题汇编。

2、研究探讨上学期存在的经验与问题,制订本年度课题研究工作计划,明确分工。

3、组织骨干教师外出观摩听课、听讲座。

十月份:

1、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相关的课题研究理论,并进行探讨与交流。

2、发放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相关的数据。

3、开展课题汇报交流课。

十一月份:

1、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并组织投稿,本学期重点汇编一期学生的练笔作品和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体会小册。

2、结合学校教研活动,对课题进行阶段性成果小结。

1、组织课题相关理论学习,交流学习心得。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活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网络资源的利用,极大拓展和丰富了作文教学的空间和资源,开阔了学生眼界,丰富了作文素材。利用网络环境,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和自主作文的氛围,创造师生平等交流的条件。凭借网络,“师生”、“生生”之间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及时沟通。这不仅大大拓展了作文教学活动空间,也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得到发充分满足。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也使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得到有机的整合,将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除涉及到语文、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外、还会用到音乐、美术、科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在进行作文的同时,也学到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各科知识得到同步增长,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3.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孩子的作文水平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加之教育部明确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从三年级开设电脑课,许多家庭为了配合学校的教学都自备了电脑,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为此我们提出本课题旨在寻找网络资源应用于作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考察传统思维中的作文教学,我们认为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学生的视野“窄”,二是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所谓“窄”,就是把课本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把教材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源,以为学习好语文书本上的知识是最根本的任务。其实,这种将书本知识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以及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割裂的状况,使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固守一隅,封闭在课堂上、书本上,不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不向信息化的社会开放。学生苍白无味的生活,必然不能充分体验和享受作文的乐趣。所谓“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没有生活感受和语言素养的积淀,言之无物;另一方面也缺少必要的方法指导,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言之无法,“集体失语症”带来了莫大的悲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此,我校提出本课题,其研究的意义在于:

利用网络资源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创建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构建网络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运用的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说话、独立思考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提高实验教师作文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及作文教学的能力、水平。提高实验教师组织、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水平。

(一)教师目标:。

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改革单一作文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通过对多媒体网络的运用,使教师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学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验,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使中高年级的学生掌握写作技能,初步具有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做到作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遣词造句准确,通顺连贯,有条理性。另外,还要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初步总结出网络资源与作文教学整合的规律和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利用”研究,我们将围绕如下内容进行实验:

1.研究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积累;。

2.研究如何创建班级qq群、教师教育博客、班级作文博客主页和学校博客群组,搭建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实现作文教学资源的共享。

3.研究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创造性教学,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课题小结

因而综合性学习的出现,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2.新课改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致力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更多的强调体验、参与和生成;强调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强调课程功能的转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每个学段都设有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语文与学生生活、语文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这种发展的落脚点则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语文自身特点所决定。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认识到这些,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看到语文教师应负的职责和努力的方向。

4.学生发展的需要。要把学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放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它绝不仅仅是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这样有形的时空观念,而更应该是一种能在有限的时空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最大的精神成果的无形的时空观念。由于语文教育自身具有的多效性、多职能、多项目,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拓展更大的空间,依托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概念的界定

综合性学习

查阅众多资料,综合“课程说”“学习方式说”“过程说”等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我们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实施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利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课程资源,运用业已形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和学到的各科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激发兴趣,发展能力,获得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

语文素养。课程标准这样解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平的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些年来,课程改革全面推进,一些省市先后进行了语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多方面的改革实验,同时注意了综合化的探讨,为本课题的选择和实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总的研究目标是:以服务于语文课程实施为宗旨,围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研究,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体系,力争使其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最终研究成果形式:情趣课堂、实验报告、学生成果、教师论文与案例。

具体目标是:

1.运用教育科学和语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和认识小学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及本质特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2.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研究,探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佳途径,探索并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情趣课堂。

3.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4.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各种模式和优秀的教学案例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研究内容

根据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的界定及内涵的研究,结合本课题研究成员的教学专长,我们将研究内容确定为:

1.语文课堂模式研究。建构与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建立多项交流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

2.拓展教材内容研究。引导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自己求知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空间,把学习扎根于广博的生活空间,把思维扩展到无限的知识海洋中。

3.实践活动探索。开辟语文教学空间,着力探索在语文学科本身、学科间的整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活动。

4.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探讨。通过师生读书活动,班级读书交流汇报、书香校园的打造,摸索课外阅读课型模式,培养师生爱读、善读、博读、导读、恒读的习惯与能力。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广泛阅读有关书籍,通过分析、比较、吸收,指导实践研究的进展。

2.行动研究法。课题组老师通过边学习边实践边沿就,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把行动的过程作为研究的过程。

3.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和反思,及时收集好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并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概括,以科学地解释教学研究中的规律,最后形成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研究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一)理论学习阶段xx.4-xx.6

主要是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学习课题方案,了解课题研究的背景、目标、研讨课题研究的内容实施及措施,使成员较快进入研究者的角色。

课题组成员在学习相关理论特别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主要研讨了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基本明确了该研究实施的几大领域,并进行了初步的分工。

(二)进入实施阶段xx.7-xx.7

1.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举办首届江滨实小校园文化读书节,引导学生开放读书,通过首届校园读书之星、书香班级的评选,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在校园掀起读书热潮。其间刘爱华老师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家长开设《亲爱的汉修先生》新书推介课,吸引全体家长也参与到书香校园的打造和书香家庭的建设中来。严娟老师开设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展示课《秦兵马俑》,代表学校在市区各级比赛中获一等奖。李智勇老师一堂《雾凇》以其精美的画面欣赏,精心的教学设计、精当的综合性活动,在区校长书记赛课中获一等奖。

2.课题组理论学习及培训。听取江苏教育科学学院王一军等、市区教科所专家来我校作课题论证指导,进一步指导实验研究的开展。

3.形成阶段研究报告《拓宽渠道,引语文实践活动的源头活水》。

(三)整合研究阶段xx.8-xx.12

1.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评选第三届校园文化读书节之“读书之星”“书香班级”及首届“书香家庭”并隆重颁奖。结合春秋游,开展了解家乡文化“走进焦山”等主题实践活动。

2.进行课题中期汇报,举办阅读课型的研讨活动,成果在全校推广。

3.推出《江花》校报,主要刊发学生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

(四)总结评价阶段xx.2-xx.4

1.课题进入整理完善和总结自评阶段,着手编写《江滨实小语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课题图片汇编》《实验教师论文集》以及学生成果汇编。

2.全面进行课题试验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摸索了一套综合性学习的选择策略

依据现代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师生、生生的互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确定应该首先思考学生关心什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条件、能力为依据。《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遵循以上原则,经过课题组老师的研究探索,对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选择方面我们总结出以下几大策略:

1.挖掘教材因素,在课堂学习中发现问题

课堂是实施语文教育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最基本和最便利的资源,其中不仅蕴藏了丰富的综合性学习资源,而且是听说读写各种语文能力的孕育地。因此紧密结合语文教材,立足课堂,设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训练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教师首要重视的阵地。

比如四年级《生命桥》一课的学习,老师们结合开展了一个关于动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阅读作家沈石溪,听作家讲座,动物趣味交流会,编一编人和动物的童话故事。孩子们兴趣盎然,从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更得到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

2.注重多向整合,在学科融通中提炼主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新教材提倡打破学科界限的跨领域的学习,让学生徜徉于学科之间,汲取多方面营养,综合性的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

再如一年级《春到梅花山》一课学习之前,一年级家长委员会发动组织了亲子游梅山的活动,孩子们画梅花、写梅花、颂梅花,不仅从感性上走进课文,感知了早春梅花的烂漫气息,理解了“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的空前盛况,还通过画笔来表现梅花的缤纷色彩,淡淡清香,并且在“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吟诵中,更增添了对报春的梅花的喜爱。

3.开发课程资源,在生活实践中采撷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立足于学校的语文学习和生活语文的天然联系,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观察生活,体悟人生,培养学生具有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核对社会的责任心,能够不断的发现发生在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如春节前夕,有心的老师结合这一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市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为(1)讲1-2个有关“年”的故事;(2)手机3-5副你最喜欢的春联,并背一背;(3)有书法爱好的同学参与社区“写春联送春联”活动;(4)感受年文化,写写春节见闻等。在这样讲故事、集对联、抒感想的活动中,学生们感悟着社会,锻炼了听说读写以及收集信息整理资料等能力。

还比如今年的春游主题就来源于课题组老师的设想《诗话镇江,走进南郊》很富诗意和家乡情结,活动以中央电视台“科学探索”栏目近期热播的五集纪录片《诗话镇江》的收看拉开帷幕,有收看电视剧,了解家乡镇江;收集资料,制作读书卡;有春游南郊,寻访古迹;有春游后中的摄影书画、主题征文的评比,赞美家乡,抒发情怀。如今各项活动正在进行中,孩子们也正翘首以盼着。

4.强化主题阅读,突破时空局限鲜明主题

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是本课题着力研究的一个方面,老师们在其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二)总结出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的步骤

综合性学习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知识观,改变了过去师授生受的被动式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通过实践探索,老师们总结了一套实施步骤,即“确定专题——制定方案——具体实施——总结展评”。

1.确定专题。结合新课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教师在单元学习前首先要心中有数,做到及时引导学生选择综合性学习的专题,便于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随时关注相关信息。

2.制定方案。为保证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老师要和学生一起精心设计活动的具体方案。方案应该包括教师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方案和学生实施综合性学习的行动计划。具体来说,应包括专题名称、预期成果和成果表现形式等。

3.具体实施。有了方案,组织学生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活动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根据自己定出的活动计划活步骤,在本次活动主题的统领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式,一步一步开展活动。教师要及时做好组织交流工作,同时因地制宜的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获取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4.成果展评。结合班级园地或专题班队活动课,让学生将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予以展示,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展一展,通过倾听和欣赏,分享他人的活动成果和心得感受,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尝试对自我或本组成员在活动中的不同表现作出反思或评价。

(三)开展了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的类型探索

根据《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的具体要求,课题组成员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探索,与专题的选择策略相对应,我们研究总结了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1.课本拓展类。

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处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语文知识融入实践性活动中,如办小报、编演课本剧等,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综合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2.主题活动类

相对应于学科间的融合,指导学生开展跨学科的实践活动,达到课程的整合。

3.问题讨论类

与“语文和生活相联系”对应,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研究和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平时生活中一个小小的发现,也可以来自于自然或社会现象,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独立完成,如查找资料、访谈等,也可以是同学间合作完成。

4.社会实践类

学校是个小社会,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教师善于发现活动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因素,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增长才干。

5.专题阅读类

之所以与课本拓展类并列,一是因为专题阅读在本课题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师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二是因为小学阶段的专题阅读贯穿始终,除配套的《新语文读本》、师生共用的《拓展阅读》外,我们还研究编印了一套拓展专题阅读的书目,学生在专题性阅读中大大的拓展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能力与素养。

(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活动的结果。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宽松开放的大语文教学环境,创设了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使学生得以充分施展才华,使各种语文能力在活动中充分运用,整体提高。

1.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课题研究以来,实验班级的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唤醒了心中的语文学习热情,形成了良好的语文心理,促进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意愿和学习效果;在查找资料、归纳整理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资源意识,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

3.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由于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大多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后意识到的环保问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学生进行的名人名言、诗与画的收集,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树立了社会责任感。

4.激发情感,激活思维,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积淀。生活的领域有多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领域就有多宽。缤纷的世界、多彩的生活是最生动、最鲜活的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文化营养,充实自己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综合”,实验班级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五)教师形成了较成熟的教学策略

科研兴校,科研强校,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学校既为课题研究的教师铺路搭桥,也给老师们压担子,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热情更高,更具自觉性。

老师们还勤于思考,不断总结,多篇论文、案例在全国、省、市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

五、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评价。教师能始终指导并参与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而对课程标准提出的对其结果的评价“着重考察的是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但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亟需开发一种具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值得老师们深入研究。

2.与综合性学习相适应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性学习,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为了体现人文性、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应如何处理好教师指导下的群体合作和学生选择下的自主探究性的关系,将更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把综合性学习推向更高的层次。

3.课题研究凝聚了大批有识有志教师的参与,且教师们以此为支点,在研究中得到创造的乐趣和研究的幸福,但由于子课题的确立不够明确,老师们的独立研究意识不够强,因而科研的独立承担能力还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

结束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综合性学习又是一个需要长期时间、深入探索的过程,虽然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本着“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相信用我们辛勤的汗水和教学智慧,定能找到综合性学习的不竭源泉,使语文学习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

本学年我组课题研究将以校总计划为指导思想,结合上学期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步研究计划:。

1.继续结合课堂教学常规,以及信息与学科整合的原则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2.针对上学期研究课中呈现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理论学习,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在理论学习中加强教与学策略的学习。

3.建立校内教学资源库。

1.课堂教学实践观察。

2.经验总结。

3.理论交流与座谈。

1.理论学习。

(1)定内容:根据我组课题研究的实际开展有关优化策略方面的理论学习,力求深度改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

(2)定时间:除规定的业务学习时间外,课题组成员每周安排1小时的理论学习时间。

(3)定要求:要求教师每学期完成共5000字的学习摘抄并有学习心得。

(4)定交流:组内经常进行交流活动,就课题研究过程的心得体会进行相互交流,在交流中互助互长。

2.本学期课堂教学研究将侧重以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加强课堂教学技能以及教学常规的实施为目的。有效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充分发挥组内老教师的领头作用;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开展展示研讨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座谈等活动多方面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通过研讨交流使研究回归教学、为教学服务。

3.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确定本学期各年级组教学内容按单元分别集备,严格按个人备课------集体听讲-----集体修正-------形成资料的步骤进行活动,定时监督上交资料。

4.积极参加总课题的`研讨,定期开展子课题研讨会,注意收集过程性材料和阶段研究成果。

5.建立本校体育教学资源库,各组员将在备课组长带领下,作好以下工作:。

(1)各年级按单元搜寻与所教单元内容吻合的体育课件。

(2)搜集、整理与本人教学相关的游戏若干。

(3)完成一篇相关学习论文。

6.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运动水平,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体育比赛活动。

3.组织好组内老师9月份的体育研究课活动。

1.听取有关课堂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

2.组织好组内教师参加学校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

1.参与12月份的研究课活动。

4.准备本课题结题工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