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反映了某一领域的学术思潮和研究水平,对我们提升专业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解决写作问题和困惑。

论文投稿信参考

______同学,系______大学、______学院,______专业,级全日制博士研究生,______,_______。通过近两年的理论学习,并结合现场工程实践,积累了较多岩土工程的经验。

《预应力______法》一文,是该同学经过2个月现场观测,结合以前结构设计经验,提出了岩土工程___法。通过工程实践证明,该______设计方法能一定程度的解决自然条件下岩土工程的不确知性、多样性与“一次性设计”之间的矛盾,实用性强,理论可靠,效果良好。

建议贵编辑部择优予以发表。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单位:______大学。

院系:______学院。

研究领域:

日期:______

大学生论文参考

1.1烤烟的概念及形态特点

1.1.1定义烟叶,茄科,一年生草本,原产地为南美,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烤烟是烟叶的一个分类,主要指用火管传导热力来调制的烟叶[1]。在我国烤烟产量占总产量的80%以上。

1.1.2形态特征烟株高1m左右,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根烤烟的根系分布呈圆锥形,主根不发达,侧根、不定根为其主要组成部分。烤烟的根系不仅可以从栽培介质中吸收养料和水分,还能合成不少有机物和氨基酸,如烟碱(尼古丁)就是在根部合成的。茎烤烟的茎杆直立,呈圆柱状,一般为鲜绿色,老时木质化中空呈黄绿色,茎由节和节间组成。烤烟的茎连接根系,起到支撑枝、叶、花果和向它们输送水分、养料的作用。叶烤烟的叶片为没有叶托的不完全叶,由叶尖、叶缘、叶基、侧翼、翼延(叶耳)组成。叶片颜色正常为绿色,其深浅是由品种决定的,也与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水肥充足则深,营养不足则浅;烟叶叶片根据品种的差异,大致可分为柳叶形和榆叶形两类;烟叶厚度因品种而有差别,一般在0.2-0.5mm;烤烟的叶片数也因品种不同而不同,20-70片不等,生产上一般是应用的是20多片的。烤烟的叶不仅能进行光合作用,还具有吸收功能,所以生产上多使用叶面喷肥来补充烤烟的养分。花、果实、种子烤烟的花为完全两性花,自花授粉,雄蕊5枚、雌蕊1枚,管状花冠。烤烟的果实为蒴果,呈卵圆形,一般花开后25-30天渐渐成熟。烤烟的`种子很小,一个蒴果中能含有2000-4000粒种子,种子呈黄褐色,形状由圆形到椭圆形不一。

1.2烤烟的主要生长时期烤烟的生长从栽培的角度可分为苗期和大田期两个过程[3]。

1.2.1苗期苗期是指从播种到移栽的时期,一般为60-90d。苗期根据幼苗的形态、结构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差异可分为四个生育时期。出苗期是指从播种到子叶展平,称之为出苗期。一般在5-6d,在这一时期,要注意水分和温度管理,要保持育苗基质的湿润,控制温度在25-28℃为宜,同时保证充足的光照。十字期是指出苗后第一、二片真叶生出,与子叶大小相仿,并与之交叉成十字形,故称之为十字期。这一时期幼苗较弱,对环境比较敏感,需要精心呵护,温度与出苗期保持一致,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最大含水量70-80%,光照要强。生根期是指第三片真叶生出到第七片真叶长出为生根期。这个时期的幼苗根系已基本发育完整,要及时做好间苗、定苗和补苗工作,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60%左右为佳。成苗期是指从第七片真叶生出到幼苗移栽为成苗期。此时期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养分和光照,现阶段育苗均采取漂浮育苗代替了土育的栽培方式。

还苗期是指烟苗从移栽到成活的时期为还苗期。若此阶段烟苗叶片转绿,且不出现枯萎的现象即可视为还苗成功,这一过程一般在7-10d。该时期应重点加强水分供给,以确保其成活。

伸展期是指烟株从还苗到团棵称为伸展期。团棵是烟株的宽度为高度的2倍时,株型近似球形,心叶下凹。一般这一过程需30d左右,该时期应适当控制水分,做好追肥、培土、深耕、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1.3优质烤烟的特点

1.3.2质量烤烟质量是指烤烟的好坏程度。质量又分为内在质量、外观质量和安全性。内在质量烤烟的内在质量,是通过燃烧烟叶而散发的烟气的特征特性。衡量烟叶优劣的指标很多,主要包括香气、吸味、风格特征和烟气特点。香气包括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吸味包括劲头、刺激性、浓度、余味;风格特征包括浓度、香型;烟气特点包括干燥感、甜度、成团性、柔和性等。优质的烤烟香气质好、香气量足、杂气少、劲头足、过瘾、刺激小、浓度适中、余味悠长。外观品质烟叶外观质量通常根据烟叶的油分、厚度、长度、颜色、叶片结构、成熟度和破损度来确定。其中成熟度是影响烟叶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采收十成熟的烟叶才能烘烤出高质量的烟叶;同时应选择油分多、厚薄适中、弹性好的烟叶。同时烤烟要求烟叶叶片长度在40cm以上为佳,颜色呈金黄色,其深浅是由叶黄素决定,叶黄素多颜色则深、质量叶更好。安全性“吸烟有害健康”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减少烟叶中的农药残留和有害成分的呼声逐渐高涨。在今后的烤烟生产中应合理使用农药并降低致癌主要物质——焦油的含量。目前,工业上利用过滤嘴、发展薄片和制造混合型卷烟来降低焦油的含量。

2.1气候条件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影响烤烟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因子主要有温度、水分和光照等[4]。

2.1.1温度烤烟是喜温作物,可以生长可以在较广的温度范围内生长。它的三基点温度分别是最低8℃、最高35℃、最适28℃,其中最适温度因生长时期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别。种子发芽期以25-28℃为宜;生育期日均温18℃有利于其生长发育;成熟期要求在20-25℃。

2.1.2水分烤烟生长前、中、后期遵循的需水规律为:少-多-少。烟叶水分适宜可保证其产量和质量。2.1.3光照烤烟为喜光作物,其生长发育期间要求光照充足而不强烈,每日光照达8-10h为宜,过多过少都会影响烟叶的品质。

2.2土壤环境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土壤不仅可以对烤烟起到支撑作用还能为烤烟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优质烟区要求土壤颜色以红、黄、紫为宜,质地以轻、中、壤土为好,土壤酸性ph=5.5-7,土壤肥力中等,富含磷、钾,氮含量不宜过高,有机质含量应保持在1-3%[5]。

2.3地势地貌条件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地势高低密切影响着烤烟的生成发育和质量品质。一般来说,优质烤烟生产的地形地貌条件以山坡地、山麓和丘陵地的坡脚最适宜,因为那里地势较高、排水通畅、土壤富含钾元素,利用烟草生长。优质烤烟产区在海拔高度800-2200m均有分布,以1400-2000m为佳,因烤烟伴随海拔高度的增长,昼夜温差变大,易于积累干物质和碳水化合物,同时其中的总糖、还原糖、糖碱比和清香类物质也有所增加。

目前,国内外大力推广的是漂浮育苗技术,本论文将着重讲述。

3.1烤烟漂浮育苗技术漂浮育苗是指育苗盘又质地很轻的泡沫塑料制成,其空穴内放入烟苗所需的基质(人造土壤),基质中播入种子,之后将育苗盘移到育苗池里,育苗盘漂浮在池中的营养液表面。并提供人工可控的温、光、水、氧气、营养物质等,使烟苗在育苗期棚中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6]。

3.1.1苗床大多数苗床会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缓、灌溉方便、距离大田较近的地块作为苗床所在地。苗床的长度要视种植烤烟的规模而定,一般不会超过10m。

3.1.2营养池根据苗床的规格尺寸就地挖槽或用火砖垒砌出槽形,整平槽底后拍实,将0.1mm的薄膜(最好是黑色薄膜)铺于其上,形成蓄水池。

3.1.3装盘。首先调节基质的含水量以保证烟种的出苗率,一般保持含水量在50-60%为宜,其次将调好水分的基质转满育苗盘并使之高出若干距离,平行抬高育苗盘离地约10cm,使其自然下落,重复此动作2-3次,基质补满每个孔隙,然后刮去超出育苗盘的多余基质即可。

3.1.4播种首先确定播种期,一般根据当地的最佳移栽期来定,所以各个地区的时间不尽相同。其次,将烟种播入装好基质的育苗盘中,保证播种深度一致,以0.5cm为佳。然后覆土约2mm厚的基质,以隐约可见种子为宜。

3.1.5放盘、查盘播种后将育苗盘轻轻放入营养液使其浮于表面,并在2h后进行盘查,以防止少量孔穴吸不上水分导致干孔,可用小木棍沿孔c进,轻搅令基质与水面得以接触。

3.1.6搭拱棚盖膜。盖膜时,先在池埂四周挖好小沟,在其上依次盖上防虫网、拱膜和遮阳网,用线箍紧膜并固定好。

3.2大田栽培技术

3.2.1大田布局规划烟田宜选择在地势较平坦、光照充足、灌溉方便、土层深厚且土壤肥沃的田块。为了防止病害,还应对烟田进行适当轮作,轮作周期一般为2年即三年两头种烟,可选择水稻、玉米和小麦等禾谷类作物充当烤烟的前作,轮作方式可采取隔年轮作,也可采取两年四熟或三年六熟轮作制。除了轮作,烤烟还适合集中连片种植。在移栽前先依据气候条件(主要指温度和降雨)来确定烟苗的移栽时间,同时烟株移栽到大田时,尽可能保证烟草群体行距在1.0-1.2m,株距50-60cm,保证1000-1200株/亩为最佳。

3.2.2烟田整地和移栽前作作物收获后,要及时对烟田进行整地,做到秋耕及早灭茬、冬耕晒田,令土壤风化,晒死病菌、虫卵和耕碎草籽。春耕做到保墒、松土。并在移植前10-15d进行起垄,垄高10-15cm,力求垄平、底平、土细、沟直。烤烟移栽工序繁杂,首先对烟田施足基肥,按照规定的行株距进行拉线,定点挖穴,呈品字形。挖穴后施肥,使土肥混合均匀,扒开松土将烟苗栽入土中,覆土埋根,紧接着浇水,等水充分下渗后,喷洒农药防虫害。然后覆盖地膜,在栽植穴上方将地膜呈t字型破开,露出烟苗,用细土将膜口封严。移栽过程,施肥应依据烟田的土壤状况和施肥的经验来确定施肥量,并将双沟条施与穴施相结合,一般条施采用腐熟的磷肥、饼肥、复合肥等,穴施采用少量磷酸钾作为肥料。移栽时浇水应浇足定根水,然后才可覆膜,从而提高烟苗成活率[7]。

3.3大田管理为了使大田烟株生长健壮并且无蹲苗、徒长现象,因此应通过不断的田间管理里调控影响烟苗生长的气候、土壤、施肥等因素,达到生产优质烤烟的要求,减少由于措施不当可能产生的损失[8]。

3.3.1大田保苗在移栽后5-7天内及时进行查苗、补苗,打药防虫,确保烟株苗齐、苗全、苗壮。

3.3.2破膜掏苗当烟苗长高顶到膜后,要将膜戳破把苗掏出膜外,然后用细土培到茎基部,并压好烟田,待烟株团棵后应立即揭膜培土,结合进行中耕、除草、追肥等栽培管理措施。

3.3.3施肥浇水。烟株移栽后7d左右,根据土壤肥沃程度施用不同种类的肥料进行提苗,25-30d左右进行揭膜培土时进行二次追肥。一般适量施用氮肥,合理搭配磷、钾肥,结合施用有机和无机肥料,并大量配合施用大量和微量元素。移栽后的烟株若出现中午萎蔫傍晚恢复的情况应及时进行浇水或灌水,时间最好定在傍晚或清晨,灌水采取分段隔行灌水和浇水灌溉的方式,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采用滴管、喷灌等节水农业技术。如果烤烟移植后恰逢雨季,应及时疏通排灌沟渠,保证雨水及时从大田里排出,做到沟中无积水。

3.3.4封顶打杈与留叶应根据植株生成状况、土壤肥力、气候因素等条件来确定打顶时期,一般以现蕾开花的程度为依据,原则上打顶后应使烟株保持桶形为准。在烟株营养充足、土壤肥沃的情况下,宜用初花打顶或现蕾打顶;在烟株营养不足、土壤肥力较差的情况下,宜用扣心打顶;土壤肥力过剩,烟田宜用盛花打顶。打杈分人工打杈和化学抑芽两种。烟杈长到2-3cm时进行人工打杈,打下的枝杈应及时移出大田。同一块烟田一般每隔4-6天打一次杈。打杈过程中一般先打健株,后打病株。药剂抑芽的时间应安排与打顶同步进行,并严格参照抑芽说明书操作。留叶多少要根据烟叶的品种和营养状况等因素来确定,一般单株留18-22片叶。

烤烟生产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较为成熟,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种子技术、漂浮育苗技术、平衡施肥技术及合理的苗期、大田期管理方式,这些专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对我国烟叶生产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烤烟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烟草的可用性和安全性的提高以及病虫害防治手段的落后等问题,者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摸索解决。

[3]左天觉.烟草的生产生理和生物化学[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3

[5]曹志洪.优质烤烟生产的土壤与环境[m].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1991

[7]警天镇,郭月清.烟草栽培学[m].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1996

写论文参考文献

文献资料是多类型的,包括是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研讨会论文、政府部门的资料与数据汇编、国家政策文件等。

当前,很多毕业生写论文参考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期刊论文、学术著作和学位论文,对国家政策文件、研究报告、研究会论文等关注不够,因此参考的文献类型较少,出现比较片面、或研究不典型的情况。

从学术研究上来说,这两者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专题来说,研究后者可能更有价值。

比如国家政策不仅包含过去的研究成果,也包含目前研究的热点、前沿问题,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文献。

所以,文献综述要尽可能参考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做到全面有力。

二、过度依赖已有的研究成果。

学术研究是渐进的过程,新的研究要依赖于过去已有的'研究成果,但是,过度依赖就成为一种简单的重复。

目前,不少研究生写文献综述时,很难跳出别人的研究思路框架,不自觉的重复别人的观点,或者用目前已有大量参考文献的研究领域作为选题,这些都是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过度依赖的表现,这也导致很难有学术创新成果。

所以,写文献综述时,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文献综述是为了找到的研究起点。

在文献综述写作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已有的研究理论或观点,大胆的做出突破。

三、否定已有研究成果。

有些研究者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热衷于否定已有研究成果,并以此来凸显自己研究的原创性。

要知道,文献综述要坚持全面性原则,批判与肯定同时进行,当方面的批判或肯定都是不理性的,也是不客观的。

目前,很多毕业论文总是喜欢说自己的研究填补了空白,对别人的研究不能给予客观的评价。

然而,其所谓的空白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研究意义重大但实在太难没人研究;二是研究没有意义或价值所以没人研究。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这样的研究空白是有风险的,更何况,为了凸显自己而极力否定他人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理性的,没有价值的。

所以,我们在写文献综述时,应该客观的评价已有的研究成果,避免对其局限性大做文章,这是对研究者的尊重,也能保证自己研究的客观性。

四、简单罗列文献。

文献综述应该是通过寻找各种文献的内在关联来实现学术增值,而不是对已有文献的简单罗列。

有些研究者在写文献综述时,会不自觉的将文献罗列在一起,将各种没有关联的文献罗列在一起确实会比较容易,但这只能是一种低水平的描述型文献综述,很难获得审稿人的认可。

由于文献繁多,很多原始文献是比较凌乱无序的,所以,作者写文献综述时,首先要对原始材料进行整理,即订正那些错误的材料,补充那些缺漏的材料,区分哪些材料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哪些是过时的。

其次,要对原始材料进行强有力的关联论证,即找出这些原始材料之间的内在关联,诸如今天的研究跟过去的研究有什么关联,未来的研究同今天的研究有什么关联。

最终在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引导下来写文献综述。

电工论文参考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应用领域已延伸到了各行各业,比如家电产品的控制、汽车、车床、照明系统等,都和机电一体化专业密切相关,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社会各项事务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维修电工》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进行的,学生先学习维修电工理论部分,再统一由实训指导老师带到实训室进行技能操作训练,理论与教学的分割导致理论基础差的学生对理论的学习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同时不能很好的把理论知识充分理解、掌握,进而应用的到技能操作训练中,导致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欠佳。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探索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应用于《维修电工》课程教学实践中,以下是笔者学校在《维修电工》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一些做法。

1实现教师的角色转变即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本教育”,但在《维修电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承认并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其次,教学的过程不应该只是知识简单呈现和传递的过程,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的过程,作为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人,逐渐让学生懂得如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2实现教学方法由“多讲少练”向“精讲多练”的转变。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听与看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对于《维修电工》课程的学习,更是如此。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学生很少有机会动手练习,其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提倡“精讲多练”,给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总结经验。要求老师能够做到能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就让学生亲自操作,能以练带讲的就只练不讲,必须要讲的就要“精讲”,即做到:讲重点、讲联系、讲规律、讲迁移。比如在教授电动机“起―保―停”控制电路接线内容的时候,由于学生刚学习了“点动控制”电路,两部分内容变化不大,很多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预习的知识把“起―保―停”电路接出来,那就可以完全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有在确实遇到困难的时候予以指导,最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就可以了。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经历了摸索、挫折、改进,最终完成任务,这使得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记忆更加深刻,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3实现从注重教学结果转向注重教学过程的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只重视知识的结论,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会导致学生一知半解,降低教学质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总结规律。比如在教授《维修电工》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拆装部分内容时,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如何顺利的将三相异步电动机拆卸、组装的技能,还要在拆装的过程中严格规范学生的每一步操作,讲解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并对每一个拆下的零件进行结构、原理和功能的介绍,强调操作过程的重要性。学生通过了解电动机内部结构和功能原理,知道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流程拆装,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和对电动机的认知,同时为今后学习电动机的相关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以项目为引领的维修电工“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边教边做的程度上,那还不能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体现专业的特点。《维修电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往往能够制作出具有一定功能的实物或者完成一个系统的操作流程。针对这一特点,师生可以通过共同实现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开展教学活动,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任务的实施到最终的评价,都由师生共同负责,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以及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促进团队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但切记,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以项目为引领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具有要求高、准备工作繁重;对学生迁移运用能力要求高;占用时间多等特点。所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应用适合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方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实现评价模式单一化到评价模式多元化的转变。

传统教学以学生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而对于中职生来说,没有升学的压力,如何掌握技能,进而在毕业的时候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是中职学习的最重要目标。所以,对中职生的评价就不能只停留在学业成绩的好坏上,要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变为评价模式的多元化。可采用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开卷考核与闭卷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一、加强平时测验,利用刚上课几分钟的时间,通过闭卷答题或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内容重点为维修电工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等重要知识点。二、期末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可以参考的比重为理论占百分之四十,技能操作占百分之六十。三、将维修电工中级工技能鉴定成绩,计入综合成绩考量。四、不应只注重考试结果,技能操作过程中的良好操作习惯,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等都是衡量一个好学生的重要标准。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更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必须指出的是,当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还不够完善,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以完善,不断探索,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科学性。

写论文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学术论文,它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课题申报与撰写和科研写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掌握这门写作技能对于提高科研能力大有裨益。只有依照文献综述的基本特点,重新建构文献综述相关知识的理论体系,才能撰写出思路清晰、内容翔实、语言简练的文献综述,并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为此,根据文献综述的概念和特点,笔者提出了撰写文献综述的若干要求。但是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先回答以下基本问题:

第一,国内外研究者对某一主题(或内容)进行了哪些研究?回答“研究了什么”的问题。

第二,对于某一主题,国内外研究者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这是回答“怎么研究”的问题。

第三,对于研究结果,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之间有什么关联性?即是回答“相关性研究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的问题。

第四,该研究有何突出性的贡献或效果?后世对该研究做出了何种评价?回答“研究怎么样”的问题。

上述的问题是构思文献综述中最核心的问题,如果能比较清楚地回答,那么这篇文献综述的主体内容就基本形成了。但是还要注意以下的若干原则,才能写出高质量和高水准的文献综述。

(一)选文献的“三最”原则。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收集和选用文献是前提。根据笔者的经验,总结出选用文献时的“三最”原则,即“最权威、最经典和最新的”原则。“最权威”是指当下某个研究领域内最有影响力和最知名的国内外学者、专家和教授的著作、论文、会议论文等各类文献资料,主要是学术论文;“最经典”是指在中外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那些经历了历史和社会的检验的世界名著等,主要是书籍;“最新的”是指近几年来(一般默认为5年)发表的各种文章,而“最新的”资讯主要体现在报纸上,因为报纸信息更换速度和信息承载量都比较大,每日都在更新。

下面以撰写“高等教育学”专业等方面的文献综述为例,“最经典”的文献就是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年出版的12本汉译世界高等教育学名著丛书,比如约翰·s·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诸如此类的名著就是经历过历史和世人的考验的学术专著,那么他们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知识价值就比较大。如果你在思考和撰写文献综述中,连这种非常重要的文献你都没有收集到,那么,你的研究就缺乏重要的理论支撑,其研究结果就可以预想而知了。“最权威”的论文就是《高等教育研究》和《教育研究》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它们代表着这个领域研究发展的现状和最前沿的学术动态。“最新的”的文献就是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在线、教育报、教师报等报纸上传递的教育类的知识或报道。恪守这“三最”原则,就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最珍贵和最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有利于研究所用。

(二)读文献的忠实原则。

在选择好文献之后,就是读文献。文献既是研究的.材料,也是评论的对象。阅读文献时,可以采取“史-著-论”的顺序展开阅读,才能更接近于对原文的理解,才能分清谁是作者的观点,谁是前人的观点,哪些是描述性的文字,哪些是议论性的文字。特别一提的是,有研究者提倡“史论著”的阅读法,笔者在此讲三者的顺序略微做了一下调整,提倡采取“史-著-论”的顺序展开阅读。理由如下:“著”和“论”的存在显著差异。著作类原创性更强,知识覆盖面更广,逻辑关联性更强,而论文类知识涵盖量有限,更多作品只是对著作类的解读或释义,算是比较二次性的作品。它研究的基础已经是建立在别人的文献基础之上,而著作类,特别是学术专著,更多地体现出作者的原创性,它更多依赖于长期的教育生活实践,它的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和作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研究过程中,某些研究者为了多快好省地发表论文,在对文献资料收集不全的情况下或者对文献资料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涵义的情况下就开始写作,这就违背了对研究中的客观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忠实于原文原观点。尤其是一些外文资料。要做到忠实原则并不容易。某些主题或学科专业类的文献并不是普通研究者或人士可以获得的最原始或一手的资料。造成这种研究的原因有:一是研究者的身份和地位;二是文献资料的珍贵程度;三是学科专业的特性。由于上述原因,所以来执行和落实忠实性原则时就会大打折扣。

(三)写作时的综述结合原则。

撰写文献综述时要“综”“述”结合。文献综述应有述有评,对所引述文献应做提炼、分析,尽量避免对所引述文献只做一般性简介。在广泛收集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已有研究成果作出合理性地评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和依据。有些研究者不是系统化地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找适合研究的问题或可预测的假设,却宣称某种研究缺乏文献,从而自认他们的研究是探索性研究。这样有选择性的综述文献就带有明显的主观偏见。

“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只有把两者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才算是一篇合格的文献综述。如你所研究的主题是关于德育方面的,通过检索知网、万方、维普、人大复印资料、百链图书馆和goolge学术收索等网站,发现关于德育方面的文献资料就收集全面了。殊不知还有一些重要的文献未能进入你的视野。如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网中关于德育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该网站论文主要是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主办的《道德教育研究》期刊发表的论文,而这一部分论文及研究成果就不能在上述我们常说常用的网站上查阅到。

(四)写作时的读者意识。

文献综述属于学术论文中的一种,它的读者群体具有特殊性。主要供高校、科研机构、期刊社、研发中心、企事业单位等科研人员或教学人员阅读,简言之主要供同行交流。鉴于这种特殊的读者群体,撰写文献综述时就需要考虑该群体的文化需求,学会换位思考,在恪守学术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用专业和平实的语言写作,这样才能让读者理解和明白作者的真实意思。

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过程假想读者对象,写作过程倾诉或交流的目标人群。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隐在读者”,这一“读者”存在于作者创作的任何一个环节。写作中的读者意识另一层含义就是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读者,通过读某人写的文献综述,我能从中收获什么呢?这篇文献综述的新颖和独特之处在哪里呢?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有时,你去读别人写的文献综述时,常常能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这类文章多半属于低水平高重复的文章。如果在读别人的文献综述时,能找到眼前一亮或者拍案叫绝或读完之后意犹未尽之感,那么这类文献综述就算是比较上乘之作。换位思考,就是在理性分析和对比分析中,站在读者的角度体验自己写出的文献综述是怎样的感觉,试想,它将给读者们留下怎样的第一印象呢?如果我们善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就为文献综述的修改找到了方向,从而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论文水平和质量。

综上,撰写文献综述较为妥帖的处理方式就是保持“中庸”———不偏不倚。因为没有人可以完全肯定地说自己的研究是十分完美的,也没有人可以评价他人的研究一点价值都没有。当然,这种“中庸”之道也要注意适度,如果掌握了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并且对研究问题做出了理性分析,那么就要勇于打破“中庸”式的平衡。

论文中参考文献

1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的基本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逐渐朝着数字化、新信息的方向发展,物联网、互联网以及云计算发展十分迅速,导致社会充满数据,因此,使得数据成为了新的信息资源,需要人们进行适当的利用,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实际生产生活要求。基于此,导致呈现指数形成增长,并且变的更加复杂化,使得大数据区别与传统的数,增加了内涵。可视分析实际是一种融合了信息可视化、科学可视化、数据挖掘、人机交互、信息论、认知科学等方面的新方向学科。可视化分析实际上是一种能够利用交互式可视化界面来对复杂数据进行分析的技术,可视化基本流程为数据、知识、循环数据,主要包括可视化技术以及自动化分析技术。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利用自动化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的时候,在使用能够进行分析的人机交互界面和能够进行信息可视化的界面来融入自身的认知能力和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地得到观察大数据的能力[1].

2大数据可视化分析。

2.1文本可视化。

作为大数据时期文本可视化数据的一个典型文本信息,实际上也是最主要的互联网数据信息,与此同时,也是物联网通过一定的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类型,在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最多的就是文本形式的电子文档。文本可视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观的体现文本主要优势和特点,例如,逻辑结构、动态演化规律以及主体聚类等。最基本和典型的文本可视化就是标签云,依据词频来合理的把关键词进行排序和归类,然后利用一定的颜色、大小等属性来进行文本可视化。

现阶段,最主要的就是利用字体大小展现的关键词使用在互联网中主题热度的`识别。随着关键词数量的不断增加,如果不能合理的进行设计阀值,就会出现重复覆盖以及局部密集的问题,这样就需要提供一定的交换窗口来操作[2].

2.2网络可视化。

在大数据分析中最常见的关系就是网络关联,例如,社交网络和互联网。实际上层次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网络信息。依据连接拓扑和网络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非常直观的体现出网络中隐藏的关系。例如节点,实际上是进行网络可视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怎样在大规模边和节点的网络中利用有限空间进行一定的可视化,是现阶段大数据研究的重要和难点。除了能够可视化静态拓扑关系,还具有相应的动态流动演化性,所以对动态网络进行一定的可视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随着网络中边和节点数目的增多,很容易出现覆盖、重叠以及聚集等问题,不能很好的进行可视化,影响效果。因此处理大规模可视化的主要方式就是图简化。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利用多尺度和层次聚类进行交互,把大规模数据变化为具有一定层次的树结构,然后利用多尺度进行不同的可视化。另一种是对边进行适当的聚集,保证具有清晰的可视化效果。这些都是简化的主要方式,也可以看出引入交互技术,是可视化技术未来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式[3].

2.3时空数据可视化。

时空数据主要是指具有一定时间标签和地理位置的数据。

移动终端与传感器发展非常迅速,因此,使得时空数据逐渐成为大数据发展过程中典型的数据类型。充分结合地理制图学以及数据可视化技术,分析和研究空间和时间对于可视化表征之间的关系,能够很好的展示空间和时间以及规律模式。大数据时代发展模式下,时空数据具有实时性和高维性,同时这也是数据可视化的重点。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信息随着空间和时间位置发生一定的变化,一般可以利用信息对象来逐渐实现数据可视化。流式地图是最典型的可视化方式,充分融合地图和时间事件流。为了可以打破二维数据的局限性,出现了时空立体方,是利用三维模式来展现空间、时间、事件[4].

2.4多维数据可视化。

多维数据可视化实际上就是说拥有很多个维度的数据变量,在数据仓库以及数据库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商业智能系统、企业信息系统。进行多维数据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断发现多维数据的模式和规律,合理展示不同纬度之间存在的关系。多维数据可视化具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基于图标、基于图结构、几何图形、基于层次结构、基于像素、混合方式。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几何图形是研究多维数据可视化的重点。

最常用的多维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就是散点图,二维散点图可以适当利用多维度中的两个维度综合的体现映射到两条轴上,利用不同的图形在二维平面内合理反映维度信息。例如,可以利用不同颜色、形状等来表示一定的离线或者连续性。投影是从多维度方面来体现可视化的一种方式。能够很好的体现出维度的属性值的分布情况,还可以体现多维度之间的关系[5].

3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大数据分析的重要方式,可视化分析可以有效的弥补计算机自动化分析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缺陷。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可以很好的融合计算机的分析能力和人们对信息的感知能力,在依据数据挖掘前提下进行的数据分析。

论文中参考文献

[2]由然,赵旭,仲兵.国外非油品业务渐趋成熟[j].中国石油企业,(07)。

[3]钟成索,由然.美国非油品销售领域宽阔[j].中国石油企业,2012(1).

[4]吴金林,毕港峰土编.加油站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3s}240.

[5]张海潮.中国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当代石油石化,2010.(06).

[6]陈青松.非油品业务成加油站新利润点[n].中国企业报,2011.2.2(11).

[8]刘冀生.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人学出版社,2010.

[9]田景惠.加油站营销理论与实务[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10]田景惠.中国成品油行业十一五发展回顾与十二五展望[j].国际石油经济,2011(04).

[11]马兴芹.构建加油站非油品业务新机制[j].中国石油企业,2011(07).

[12]任征兵.石化双雄:非油也忧[j].中国连锁,2011(02).

[13]韩祥峰.北美成品油零售经营特点及其启示[j].理论学刊,2011.(06).

[14]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编著cei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一汽车服务业「r].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03).

[15]王旭东.便利业务[j].中国石油企业,2008(1).

[16]董仕华.连锁便利店快速成[`期的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5).

[17]李秀山.加油站便利店顾客需求分析与运行模式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6).

[18]悉早加油站媒体户外传播新蓝海[j].市场观察,2011(os).

[19]杨波.7-i1连锁业真经[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朱明.我国石油加油站便利店的现状与发展探析[j].知识经济,2011(o1).

[21]闵志民.中石油终端销售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大津人学,2004.

[22]刘宇.中石油沈}i{加油站便利店营销案例研究[di.硕士学位论文.大连理i一火学,2009.

[23]彭未然.中石油s销售公司1h油品业务发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石油人学,2011.

[24]景仲林.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兰州人学,2011.

写论文参考文献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医学院论文参考

1.1体制改革。

经过多年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我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从旧的以教研室为主体的封闭式体制中逐步解脱出来。按照实验教学手段、授课方式、使用仪器设备相近的原则,在资源共享理念的指导下,撤销了原隶属于各教研室的实验室,对基础医学实验室进行了科学优化整合,组建了(除解剖、免疫实验室外)机能中心实验室、形态中心实验室和科研中心实验室。初步解决了实验设备低水平重复购置、实验室规模小利用率低等问题。

1.2初步成果。

实验中心的建立,初步实现了“学科融合,资源共享”的目的,逐步开出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如:机能中心开出由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学组合的综合性和设计性的人体机能实验项目,实现多学科实验内容融合、仪器设备的共用;形态中心在近年学校扩招,实验室容纳面积紧张的情况下,极大地发挥了实验室共用的作用,不但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也提高了显微镜的使用效率。实验中心的建立有利于建设开放型的综合性实验中心,适应了学科渗透、跨学科的科研工作。如:2006年以来在大学生中开展了科研训练计划(srtp)的活动,已有上百个项目结题,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科研工作的能力。又如:学校省级以上各级别科研项目中标率逐年上升,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近几年就中标近百项。另外,实验中心的建立也有利于实验技术的更新和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在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下,也有利于形成实验技术队伍的群体优势和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2建立科学合理的基础医学实验平台。

实验中心的建立虽然为我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打开了突破口,但除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实验室整合开出“人体机能学”课程,真正实行了实验内容课程化,实现了实验教学手段、授课方式、仪器设备共享外,其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并没有克服学科化的弊端。虽然实验室合并到了实验中心,可是实验教学仍然归属于某一学科,教学的内容还是围绕着学科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项目中单一学科性的多、跨学科综合性的少;验证性的多,设计性、创新性的少;传统经典的多,现代先进的少;内容分散、重叠和封闭,甚至出现学科间的内容重复[1]。以上问题的解决只有从实验室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进一步改革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基础医学教学、科研及开放的实验平台,以适应高技术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2.1教学实验平台的建设。

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是高校实验室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建设科学合理的医学教育实验平台,在现代医学高校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根据基础医学实验课程化模式的思路,按照学科及实验手段相近、内容及仪器设备相似的原则,对现在的基础医学院(包括形态、机能中心)的实验室进行整合、重组,形成几个独立的中心实验室:

2.1.1将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和基础医学院‘人体生命科学展览馆’整合组成“解剖学中心实验室”。

2.1.2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实验室整合组成“机能学中心实验室”。

2.1.3将免疫学、生物学(包括遗传学)、生物化学实验室整合组成“分子医学中心实验室”。

2.1.4将组织胚胎学、病理解剖学实验室整合组成“形态学中心实验室”。

2.1.5将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实验室整合组成“病原生物学中心实验室”。五个中心实验室构建成为一个较为完善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平台。

2.2科研实验平台的建设。

高等学校实验室担负着培养人才和出科研成果双重任务。要培育高质量的科技人才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离不开技术装备先进的实验室这个教学、科研基地。因此,在创建基础医学实验平台过程中,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在高等医学院校显的更为紧迫和重要。

2.2.1科研中心实验室。

相近专业以功能为主设置科研中心实验室:内设机能学研究室、形态学研究室、免疫学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电子显微镜室等;配置先进的分析与检测实验仪器、配备专门的实验技术人员。由学院直接管理,承担研究生的课题和校级以上重大基础医学科研任务。

2.2.2大型精密贵重仪器实验室。

配置现代医学高、精、尖的仪器设备,以仪器设备功能、用途设置实验室。这种实验室由学校直接管理(或院、系托管),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实行仪器设备专管专用管理方式。对内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和研究生的课题;对外向社会开放,利用高校高技术人才、高精尖设备,解决医疗(生产)上的技术难题;与其他科研单位横向联系,攻克基础理论研究难关。

2.2.3专业教研实验中心。

建立起介于教学实验室和科研中心实验室的“中间科研平台”,即专业科研实验室。主要包括因中心实验室的建立,现已不承担主要实验教学任务的教研室的实验室。当然,这类实验室建设应该是相近专业,根据其功能、用途,重新组合。决不应该是原来教研室实验室的“拷贝”和“翻版”。用于相关教研室:教学教研工作、专业技术工作(实验研究、标本制作等),以及教师、研究生和有创新要求的部分高年级学生的初期科研场所。

2.3开放性实验平台的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定义不再仅仅是进行实验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的场所,而且还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实践的重要基地,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实验室开放的模式包含开放的对象、时间、内容3个方面:

2.3.1实验室开放的对象。

一是对内向全校本科生开放各类教学型实验室;向大三以上高年级学生开放专业科研实验室;向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在校研究生开放校、院各级科研实验室(包括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二是对社会开放:如组织中、小学学生参观‘人体生命科学展览馆’,促进医学科普教育。对医院及科研单位开放,以促进科研项目的'合作,增加技术和学术交流,多出科研成果。这样即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又增加了经济收益,增强了实验室发展的后劲。

2.3.2实验室开放的时间。

一是全天开放:如人体解剖学、病理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等陈列在学院‘人体生命科学展览馆’及中心实验室走廊的大体标本,在进一步做好展板、电视演播及多媒体演示厅建设的基础上,在不影响学校教学安排的情况下,适宜采用全天开放自主学习模式,学生可以随时到这些实验室参观学习。科研中心(包括精密贵重仪器及各专业)实验室在专管共用的原则上实行全天开放。二是定时开放:如组织学、病理学、人体寄生虫学的玻片标本,部分学生在实验课中没有理解和消化;需进一步在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复习的,适宜采用定时开放学习模式,相关课程利用课外及休息日定时开放。三是预约开放:机能实验室、分子医学实验室及微生物实验室,适宜采用预约开放的模式。学生可根据实验室列出的的实验内容和仪器设备条件,向相关实验室提出申请,由实验室安排。

2.3.3实验室开放的内容。

根据实验大纲及实验室条件,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一是必修实验内容的开放,以实验大纲要求的内容为主,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二是选修实验内容的开放,以实验大纲以外的内容和综合性实验为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三是自选实验内容的开放,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性和探索性实验为主,注重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基础医学(教学、科研及开放性)实验平台。

的建立使实验室的建设迈向科学、规范、高层次发展的轨道能够更好地实现实验教学课程化,克服现行的实验教学归属于某一学科,教学内容围绕着学科理论进行的弊端。把原依附于学科的实验课独立出来建立一门独立设置的实验技术课程,逐步完善实验课程体系,形成如“机能实验学”、“形态实验学”、“病原生物实验学”“分子医学实验学”等实验课程,使实验教学的内容建立在新的水平上,按照课程目标的综合技能需要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由单学科、低水平向多学科、整体性、高平台转变,实现基本技能与新技术以及与科研项目的有机结合[2]。基础医学的系统性、整体性教育得以加强,有利于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多学科实验室整合为一个基础医学实验平台,使我们重新认识和构建验证性实验、技能训练型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三大模块。长期以来由于实验教学的从属地位,现行的实验项目中,为理解和验证相应的理论而设置的验证性项目较多,这不仅在时间上大量的占用了实验空间,而且所开的实验项目大都陈旧过时。实际上,对已经定论的理论再进行单纯的实验性验证没有更多的实际意义,完全可以在各类综合性实验过程中加以证明。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技能训练型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拓宽了知识面和综合设计性实验范围,比如,将生理、病理生理和药理三个学科的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多学科综合性的实验项目,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观察、认识人体机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拓宽了知识面和综合设计性实验范围,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更快地适应基础医学实验技术发展更新的步伐。在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分子医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及病原生物学等基础医学主干学科的各个领域;实验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动物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主要技术:包括提取分离技术、观察测量技术、测定分析技术等;在分子医学的技术平台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界限都已经变的模糊[3],各种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快速引入,也都使得医学实验技术的进步正在从单一学科、单一技术向跨学科、多学科和综合技术发展。通过实验室的重组整合、实验内容的交叉重组,才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先进技术和方法,适应基础医学实验技术发展更新的步伐。实验室的开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式”实验为“主动探索式”学习。部分医学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病理学等,主要是以认知性内容为主,学生在课内往往很难将所学知识当场消化,课后复习若无实物,仅凭书本的描述很抽象,效率也不高。实验室的开放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场所,学生在开放实验室对照大体和切片标本的再学习,进一步了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上也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延续。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启迪学生探索精神,激发学生自主摄取知识的热情。

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施自己的想法,学生在开放实验室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其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个性发展得到满足,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实验室相应制度的完善和师资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开放性实验室纳入学校建设规划,必将健全和完善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如:经费保证;工作量优惠措施;建立实验室开放基金;健全网络系统;制定责任明细的考核奖惩办法等。实验室开放对实验教学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更高,这就需要建立一支理论扎实、实验技术高超,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以应对实验室开放后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确保实验室开放的预期效果和质量,必将提升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实验室开放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实验室开放增加了学生各种实验技能的训练,使用各种仪器设备的机会。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设备的投资效益,充分发挥了实验仪器设备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4]。通过“教学中心实验室”、“科研中心实验室”的建立以及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将构建成一个科学、合理、完整的,符合现代基础医学教育规律、适合医学人才培养的基础医学实验大平台。

总之,实验室的建立要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要以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为内容,以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创新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基础医学实验平台。它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实验室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符合实验室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适合现代化建设对高技术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

摘要:乱石堆里小孩一心读书,因为他们怀着对都市繁华的向往,城市里的小孩却想回归心灵的湖畔,找寻生命本初的质朴、清贫。对于自己拥有的东西,物质的,亲情的;天天沉浸其中,就像密罐里的糖,感受不到拥有的美好,珍贵;却自认为生活太忙,无趣。只有跳出来,才会明白生命中美好。

人生路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要随时调好恰当焦距,以最好角度游目骋怀,行走大地。

禅宗有句话“眼肉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一个人眼界开阔与否决定了他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态度。而眼界开阔又由你看事物的距离决定。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首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习也有三个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当你太拘泥于课篇时,反而不能真切体会,死抓每个词理解时,又如何能看清文章脉络,走向、把握深义?经历这个苦苦跋涉阶段,你的思路会走向开阔;这时需要你跳出思维桎梏,用博大眼界统领全书,宏观把握。你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乱石堆里小孩一心读书,因为他们怀着对都市繁华的向往,城市里的小孩却想回归心灵的湖畔,找寻生命本初的质朴、清贫。对于自己拥有的东西,物质的,亲情的;天天沉浸其中,就像密罐里的糖,感受不到拥有的美好,珍贵;却自认为生活太忙,无趣。只有跳出来,才会明白生命中美好。

清醒总附丽于距离,美感也就出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启示我们不仅要跳出苦难,乐观地面对一切,更要超脱美好,感恩地面对你拥有的一切。春争迷人,走近它却害羞消失;海水蔚蓝,亲抚一泉,它只是纯净无色。

李叔同一代才俊,本可锦衣玉食,却散尽家才,剃发归佛门。很多人不理解他,只有他自己知道:人生百味,各有自己味道。看破红尘,“五色而目迷”,他有了高出一般眼界,终成一代宗师。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走在自己生命路上,有时很难看清自己是否走了弯路。不妨跳出来,调准焦距,才能照出最好生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LED灯论文参考

现代建筑装饰,不仅注重室内空间的构成要素,更加重视照明对室内外环境所产生的美学效果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效应。因此,灯光照明不仅仅是延续自然光,而是在建筑装饰中充分利用明与暗的搭配,光与影的组合创造一种舒适、优美的光照环境。所以,人们对室内装修的灯饰选择越来越重视。在装潢中,依据不同建筑室内空间环境中所需照度,应正确选用照明方式与灯具类型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光照条件,以使人们在建筑室内空间环境中能够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同时还能够获得某种气氛和意境,增强其建筑室内空间表现效果及审美感受。照明设计具有二个特性:一是它的艺术性;二是它的功能性。艺术性是指,用各种不同的照明手法和色彩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效果。各种形状的显示和立体感、境深及不同的建筑风格都需要通过照明设计来产生不同的效果。功能性是指,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中的使用功能不一样,它需要按使用者在生理上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灯具和照度。如我们在看书和休息时的照度是不一样的。这在国内至国际上有根据视觉健康面推荐各应用场所和活动形式的照度标准,有各工作场合的亮度分布值,有各类眩光评价等级,有频闪影响的研究数据等等,供我们查寻。而我们有时候进行室内装潢照明设计时,单纯地追求艺术性,而往往忽略了人们生理上的需要。就此,列出十条注意事项,简述如何选择正确灯具的技巧,供朋友们参考。这十项技巧可解决装潢中出现的一般室内灯光的问题,以达到使用者的所有需求和提供有效的工作条件环境:

1、人类的视力非常依赖周遭视界的亮度。当环境的亮度增加时,人类的动力和整体视力也相对地增加;而发生错误的可能性也降低。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照度分为7级:定向与简单视觉作业30、50、100lx;普通视觉作业300、500、1000lx;特殊视觉作业3000~10000lx。可以按照不同的室内要求来选择灯具的照度。

2.光线的分布——分布在室内不同平面的柔和灯光,能给予空间舒适感。相反地,不适合或过多的灯光将会造成视力的损伤和疲劳。

3.适当的反光控制——室内的反光虽然不至于引响视力,但可能会对视力造成刺激和伤害。

4.良好的`对比校正——对比的重要是能使得眼睛分辨实物和背景。一个灯光系统内,良好的对比校正不会引起反光,甚至是发亮的平面和文件。既使是光滑的纸张也不会影响阅读。

5.投射方向的正确——灯具投射方向的位置对对比校正而言是重要的。同时,它也影响光线和阴影的分布。6.适当的阴影状态——阴影可加强立体视线和指引的功能。有效的散布光和直接光组合可产生良好的阴影状态。

7.适当颜色的呈现——白昼时,自然光源的光线会更换。因此,人工光源可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光线表现,以支援不同的照明功能和情境。

8.自然颜色校正——仅有入射光内的频谱性色彩可被物体反射和被肉眼察觉。颜色校正为人造光源能力的测量,以表现物体的天然颜色。有条件的话,推荐使用led类光源产品,显色性以及色温、节能方面都表现出众。

9.有效的照明环境——光能影响人的心情和感觉。对室内和灯光的感受是一种主观且无意识的印象。近年来,大众越来越注意工作场所的正面照明环境的重要性。

10.有效的控制能源消耗——现代灯具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能源的再利用和节省。节能、环保和健康是绿色照明的基本宗旨。1991年美国环保署倡导的绿色照明已普及全球,深入人心,对照明设计有深刻影响。目前对于灯具的安装,和旧式低效率的系统的再改造和重整已经有许多解决方案。

论文参考

开放大学是在原电视大学体系基础上改建而来,属于成人高等继续教育范畴,办学定位就是培养合格的“当班人”。上海开放大学于2010年建立之时就明确将办学目标定位在构建为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的开放教育平台。而如何充分体现开放大学的“开放性”,是专业改革的头等大事。

行政管理在我国是一个新发展起来的专业,以政治学与管理学学科为理论基础,为党政机关培养具有现代政治理念与管理思想的干部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组织内部的现代化专业化管理需求增加,行政管理的内容与层次也丰富起来:行政管理不仅包括政府公共管理,也包括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从层次上也可以分为高级、中级与基层三种管理。

要解决上述问题,上海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改造及需要符合学科发展的规律,也需要从实际出发回应社会现实需求与学习者的实际需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多元化

上海开放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生源构成以企业员工与社区服务人员为主体,因此上海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培养适应上海区域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实际需求,掌握行政管理专业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现代行政管理基本技能与初步能力,同时兼具较好的政治素质、法律意识、人文素养,能够在上海的.基层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与社会组织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及具有优良素养的劳动者。

(二)专业培养要求层次化

在专业优化过程中,应综合专业特征、社会需求与学习者素质等三方面因素,将开放专科层次的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解构为三个层次:

一是知识要求,即具有较为完整的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结构与较宽的行政管理专业视野;掌握行政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

二是能力要求,即具有较强的解读法律与政策的理解能力与适用法律及贯彻政策的执行能力;具有较强的行政工作能力,具有运用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参与到行政管理的网格管理中。

三是素质要求,即具有从事行政管理事务性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基础能力素质等;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承担专业工作的身心条件;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

(三)优化课程体系

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最终要由课程体系来体现。上述专业改造的总体思路必须落实到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上。在课程结构方面,根据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个层次的培养要求设计;对应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按照公共行政(政府营销、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企业行政(企业行政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社会组织管理、社区管理)三个方向设置专业选修课。

(四)强化实践教学

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行政管理专业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行政管理岗位背景进行多元化设计,在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首先考虑到了实践的因素,许多课程都以“方法”、“实务”、“应用”命名,教学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时分配上,专业课程安排了不低于20%的课程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应用理论知识与方法的能力。

专业改造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遗憾。一方面,在缺乏国家财政支持的情况下,开放大学不得不以市场为导向,使得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考核方式都随着生源素质的下降而改变;在课程作业与考试环节尽量采用客观题形式,降低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甚至连毕业作业都将采用电脑模拟实践系统,把大学教育导向职业岗位技能培训的方向。另一方面,实验室与实验基地的缺位也造成实践教学的局限性。尽管在教学计划中专业课程设置了不低于20%的实践教学学时,但是,并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资源可供利用,因此,不得不将“小组讨论”、“参观认知”设为主要的实践教学形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甚微。

参考文献:

[3]安翔.对行政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实验室科学,2009.4

课程论文参考题目参考

2、初探旅游地中心文化递减规律的伦理。

3、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文化交流与互动研究。

4、浅谈当代中国旅游文化播传播。

5、导游与民俗旅游文化的传播。

6、中西方旅游文化思想的对比研究。

7、论旅游产业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8、(中国)西方建筑艺术与旅游产业的发展。

9、近代中国的出境旅游思想的分析。

10、古典。

诗词。

与××地区旅游文化。

LED灯论文参考

3.科技点亮生活,节约铸就财富。

4.黄昏过后,真彩依旧。

5.绿色照明新时代。

6.照亮全世界的光芒。

7.让我们用心点亮世界。

8.理性照亮世界,led奉献光明。

9.专业就是赢家。

10.美丽的星星组成天上的街市,让我们的梦想一起飞翔。

11.精彩世界,缤纷呈现。

12.一心凭科技追求卓越,双手献真诚创造辉煌。

13.以专业品质赢得市场,以合理价格率先行。

14.让世界更明亮。

15.追求卓越品质,缔造多彩生活。

16.倡导绿色品质,写意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