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的教育目标是全面发展孩子的身心和认知能力。看看下面这些幼儿园大班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和灵感。

幼儿园中班教育论文

3-6岁儿童的在生理、心理方面发展不成熟,经验能力不足,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内教养工作综合的质量,尤其是班级保教人员的护理和引导水平。因此为幼儿制定常规,并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保证教养质量的关键。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与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规则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体会。

那么班级常规的含义是什么?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引导孩子指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更顺利地开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虽然微小,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此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午餐后的散步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现象。我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尝试换了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蜗牛走路、小猴子踩钢丝等动作,小朋友们都非常高兴地慢慢地走着,有的孩子告诉我,小乌龟和小蜗牛走路是不一样的。拟人的方法使散步变成了游戏,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散步而是在玩。这就将老师让我散步,不让我跑的被动行为转化为我想散步的自愿活动。

2、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幼儿洗手后不擦手也是个总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正巧有一段时间,幼儿感冒生病的很多,我灵机一动,把洗手变成给手洗洗澡。我说:“不擦手,小手会感冒生病的。”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孩子边擦手边对我就:“不擦手,小手应该咳嗽了。”常规培养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之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学遵守。

3、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要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幼儿主动思考。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

午睡前要叠好衣服,椅子小,叠起来很困难。有的孩子在床上叠,有的孩子在地上叠,很不卫生。抓住矛盾,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里叠?怎样叠?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并要求到前面示范。特别是“系扣或拉锁上衣怎么挂”的问题,有的说把扣都系上,有的干脆叠起来……其中一名幼儿的主意简便易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把上衣挂在椅子靠背上,把两只袖子交叉放在前面。当天中午脱衣服时,没有一名幼儿再把衣服放在床上或地上叠,所有的上衣都挂在小椅子,并且不忘把两袖交叉放好。看来,幼儿自己出得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4、用教师的情绪感染幼儿。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幼儿在喝水时有说有笑的情况比较突出。有一天,在喝水前笔者提了“喝水时请轻轻做事,不要影响别人”的要求,然后放小红帽的故事录音。一个叫明明的小朋友忘了老师的要求,放回水杯后跺着脚回到座位上。我连忙用夸张的语气告诉他:“哎呀,明明,你刚才的脚步声吵到我了,小红帽是怎样被大灰狼吃掉的,我都没听清楚。”于是,又重新放了一遍录音,非常专注地听着,孩子们看我认真的样子,都不由自主地轻手轻脚做事。抓住幼儿情绪易受感染的特点,开展氛围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幼儿园素养教育论文

信息素养教育scpt培养模式通过技能培养层、能力培养层、思维培养层、实践培养层4个层次,充分利用大学生个性、自信、功利、碎片、多线程等个性特征,通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任务参与、交流与共享等教学方式,实现信息素养水平的整体提高。

“信息素养”ski提出,后经美国图书馆学会归纳总结,确定为“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1]这个定义明确了信息素养的实现过程和能力总和,即:一是判断何时需要信息;二是怎么样获取信息;三是如何评价信息的好坏;四是如何高效利用获得的信息。

信息个体如果在每个环节都能准确无误地实现对应的目标,那么最终能够高效地解决想要解决的问题,以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

xx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在以上4个内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探究兴趣、创造性表达、知识创新等内容,以不断完善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继而xx年颁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提出信息素养是所有素养的基础和源泉。

自媒体信息素养教育模式[7]、多维信息素养教育模式[8][9]、嵌入教学信息素养教育模式[10][11]、融合批判性思维的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整合模式[12]等,或利用新的技术平台、或采用新的思维方法、或利用新兴的媒体方式、或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但万变不离其宗,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特定时期特定群体的时代特征决定了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模式来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只有了解和研究这个时代大学生的特殊性方可保证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1“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与信息行为特征。

1.1个性彰显与过分自信的矛盾。

能够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勇于表达自我,不满足现状;追求公平与效率;但另一方面,国内外多元文化冲突造成信仰无所适从;自我价值为中心,从自身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现实功利性强,缺少长远规划。

这些个性特征造成大学生对自我的过高肯定与认同,对老师或上级存在叛逆与怀疑,做事缺少明确的标准与原则,注重短期效果,忽略大局与长远性。

表现在信息行为方面则是多遵从自我认同的信息检索途径;接受同龄或网上出现的新方法,忽视或抛弃基本的信息原理和方法;注重单一问题的解决,忽视解决问题的系统性;对其他人有较高的衡量标准,却将自己排除在外;喜欢解决问题的轻松性与娱乐性,但严谨性不足。

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我们需要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探索适合大学生个性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1.2碎片阅读与高效解决问题需求的矛盾。

电子出版、internet资源的出现与推广,让喜爱便利、接受新事物和渴望交流的大学生快速进入电子化、数字化时代,课堂、食堂、寝室,甚至交通工具上随处可见大学生使用移动设备进行碎片化阅读。

但碎片阅读在具有快捷、高效、及时等优点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系统性差、表面显性知识多、隐性知识少、知识创新不足等缺点,这对于循序渐进培养大学生系统深入地解决问题是致命的缺点,且容易助长大学生的急功近利思想。

由此,信息素质教育模式要解决大学生碎片阅读的习惯和逻辑系统解决问题之间的矛盾。

1.3“多线程”信息行为与单一检索的矛盾。

信息检索手段和方法也在不读地扩充,对某个问题的解决,同时可以借助图书馆、专业数据库、搜素引擎、internet资源等多种信息源,甚至通过交互方式向行业专家、学者或兴趣者等寻求帮助。

甚至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信息行为过程中,可能还进行打开视频、音乐等与信息目标无关的信息活动,一方面说明大学生信息行为存在多元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大学生喜欢沉浸在一种无压力的通过信息解决问题的环境中。

但是,比较矛盾的现象是,80%以上的大学生仍然习惯利用搜索引擎这种单一的检索途径。

1.4信息能力与预期的矛盾。

根据mahmoodk,tellaa研究显示,大学生的信息能力因性别、专业等因素存在差异。

理工科如物理、计算机、软件、化学、自动化等专业的大学生信息能力普遍较强,反之,音乐、美术等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弱。

结合我国实际,高等院校及其专业的学风对大学生的信息能力水平也存在一定影响[14]。

grossm,lathamd的研究表明,信息能力较强的大学生能够客观评价解决问题的程度,反之,信息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往往存在较高的信息预期,即会高估自己的实际能力。

这也说明,正是由于部分大学生缺乏系统的信息素养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导致他们无法客观正确地评价自身的信息能力,造成“无知者无畏”式的盲目乐观[15]。

信息素养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技能、能力、思维、实践综合培养螺旋上升的过程,且内在相互之间融会贯通,共同打造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如图1所示,信息素养教育scpt培养模式通过技能培养层、能力培养层、思维培养层、实践培养层4个层次,充分利用大学生个性、自信、功利、碎片、多线程等个性特征,通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任务参与、交流与共享等教学方式,实现信息素养水平的整体提高。

2.1技能培养层。

中外主流数据库的信息检索技术;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免费学术资源获得技术;信息资源交流与发布技术等。

该层次的主要任务是让大学生了解搜索信息的不同途径并能熟练使用,其学习可通过学校开设的共同信息检索课程,或通过图书馆设置的游戏、竞赛、mooc、视频课件等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大学生自主学习完成。

但须注意的是避免学生学习流于形式,单纯地掌握表面信息,可与实践能力培养层进行交互,将相关内容嵌入专业教学中,或采取独立开设任务领取(如华盛顿大学“本科生图书馆资源研究奖励计划”)[16]等方式,鼓励或调动学生将所学技能进行实际应用,让学生能够实际体验到学习内容所带来的利益。

2.2能力培养层。

(capacity-building)能力培养层是指大学生在掌握各种相关的信息技能的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个人的信息需求分析与确定、信息搜索、信息判断、信息理解、信息评估和信息应用等能力的过程。

幼儿园素养教育论文

摘要: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过程中,对网络的利与弊的争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网络既具有正面影响也具有负面的效应,基于这种复杂性,如何教育青少年正确的使用网络,全面的认识网络,即进行网络垛介素养教育就显的极为重要。

关键词:媒介素养网络媒介素养网络的影响教育。

网络作为一种新生媒体,以其丰富的信息量和及时便捷、平等交互的沟通方式,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娱乐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与此同时,网络社会在伦理与道德上存在的先天不足以及青少年自身的是非判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较差等主观因素,导致部分青少年在强大的网络媒介面前易受伤害,因此,了解和掌握网络媒介素养知识,提高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水平是培养他们科学运用网络媒介的有效途径。

一、媒介素养的概念及其内涵。

简单的讲,媒介素养即受众获取、分析、衡量和传播讯息的能力。受众的千差万别必然意味着这些能力的千差万别,即使受众每天沉浸在不同的媒介之中也很难说他们每天就获取了很多的信息,尤其对自身有益的信息,更难说他们具有分析与传播讯息的能力。

在传播学研究中,接触和使用媒介是作为人的基本权利进行研究的,即知晓权和使用权。但这种认识只是成为了权力机构和媒体机构单方面认识和执行的依据,并没有广泛的被受众认知。虽然受众越来越被认为是积极的,但未必是具有绝对控制力的,大多数时候,媒体拥有相当程度的绝对的控制权,如“沉默螺旋”效应和“议程设置”效果,受众仍显被动。我们总是一不小心的就认可了“纸馅包子”,购买了我们或许用不到的名牌产品。这样,让受众实现自己的权利变被动为主动,对于促进媒介发展将具有积极的作用,而提高受众的积极性也属于媒介素养的一部分。

大众传播学者阿特-西尔弗布拉特最早系统性的将媒介素养置于以受众和文化为中心的理论中,将它视作可以而且必须提高的技能,同时,他给出了媒介素养的5要素或者说媒介素养的基本内涵:意识到媒介对个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了解大众传播的过程;形成分析及讨论媒介讯息的策略:意识到媒介内容是对我们当今文化以及我们自身提供洞识的文本;培养对媒介内容更深程度的享受、理解和欣赏。而大众传播学者波特认为,媒介素养是一个连续统一体而不是一个范畴。媒介素养需要得到发展,当我们在智力、情感和道德方面更加成熟,我们就能更多的理解媒介中的讯息,成熟会提升我们的潜能,但我们必须积极地发展我们的技能和知识结构以开发那些潜能。他还认为,媒介素养应该是多维度的,媒介素养的目的是让我们对解读拥有更多的控制权。

总之,我们对媒介素养的研究应该基于媒介然后是素养的提升。我们要调动受众的积极性,在认识媒介素养之后能够提升媒介素养。任何国家媒介的发展都是媒介、政府和受众博弈的结果,这样看来受众媒介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利于受众个人的事,而且有助于媒介自身的发展和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

二、网络媒介素养研究及其教育。

自从网络被称为第四媒体以来,网络对人们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影响越来越深。同任何的新生事物一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其积极的影响,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的效应,引起了大家对其影响的各种争论,尤其是这些负面的效应。因为这些网民的大多数——青少年的思想和思维正处在转换的时期,对信息的接受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加之年轻人的社会阅历较少,心智不够成熟,对信息的真假优劣也缺少一定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因此,我们基于网络的正负影响以青少年作为主要的受众来分析网络媒介素养及其教育研究的内涵。这些内涵包括了以下方面:

1认识网络的传播的文本特征,正确的获取网络讯息。

我们知道网络传播作为第四媒体不同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网络不仅仅是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综合体,也是多媒体传播的复合体。即网络传播的文本特征是多媒体传播,以超链接的形式集文字、影像、音频、视频于一体。这就要求网民以不同的技巧来获取网络中的信息。虽然现在青少年网络技术越来越高,但分析网络信息的能力却比较低,如何在认识网络文本的特征的基础上正确的获取网络信息,需要青少年正确的识别信息的主要来源。同时,对于网络视频青少年要根据其内容有不同的区分,现在网络视频有原创、有改变、有原著,在这些视频中,有着怎样的不同价值的体现。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的多媒体的表达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网络技能。展现自己的网络技巧,体现自己对于权威平等的对视,但不能为了为自己扬名而不择手段。

青少年要认识网络丰富的文本表达方式下可能隐藏的隐患,这是网络媒介素养中的一部分,只有知道存在才可以进行创新,家长、老师对青少年进行网络教育的引导也应本着素养的提升和网络技术提升的方向。而不是简单的制止青少年离网离视,远离游戏,网络在日后的发展中必定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不是远离,而是正确的使用。

2认识网络的运作机制,辨析网络信息传播。

大众传播日益市场化,大众文化日益的商品化,这是当今的媒介产业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网络传播与运作也不例外,其实网络本身就是在具有商业性才繁荣发展起来的,那就是商业性站的崛起发展和成熟。这种媒介产业的发展的基本的趋势,商品化的转向导致了其整个的生产以满足人们的欲望的象征性的消费为指针的,网络的运作也是如此。

而当媒介的运作以追求经济的利益为主时,社会责任往往不可避免地被放在了第二位。但是人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适应了这种传播方式。面对网络传播的不负责任,青少年应如何的应对呢?在这方面,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需要家长、老师和青少年自身的共同的努力,首先青少年要认识到自己对问题认识的局限性,积极地和家长老师进行沟通,寻求老师父母的引导,健康的成长。其次,青少年应该多了解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运作机制,了解信息的来源并进行富有理性的辨析。再者,青少年要学会自控,对明知有害的信息进行自觉的抵制,因此青少年在上网之前要有明确的上网计划,如上网时间、上网目的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家长老师要进行积极的引导,以实际的例子,生动的语言讲述上网的利与弊,而不是一刀切的阻止干预,否则可能会引起相反的效果。

3从网络的接触和消费机制看网络媒介素养及其教育。

在传播学中,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是研究媒介的一种极好的方法。对于网络的应用,有一部分青少年的使用不是十分的理性的,用于业余娱乐的时间明显的多于用于学习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沉迷于网络的原因,他们能够找到抒发自我的空间,可以逃避现实生活的压力。

受众可以自由的在菜单中选用自己想使用的东西满足自己的意图。和传统的大众媒介不同,网络这类的新媒介具有选择性,允许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量身定做。网络还具有异步性,即在时间上可以错开,例如你可以在任何的时间手法自己的邮件,也可以在任何的时间寻找自己想要的讯息,在各自方便的时间里达成交互。这些使用与满足的特点,使青少年在网络中能够实现自己的角色转换,在网络中他们可以突破自己的年龄限制和地域的限制来实现自己不同的需求。在网络上青少年可以实现自己的社会化,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这是网络的积极的作用。网络是一个复杂的大课堂,青少年在其中可以修复自己的人际关系,调节情绪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但是在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中,我们需要告知青少年的是他们的这种自以为的十足控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控制,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想要看到的新闻,但前提是网上有这些新闻的存在,这如同我们调台转换电视频道一样,我们只有控制遥控器的权利,却无法改变电视节同的内容。使用网络时,这样的的控制也是间接的,青少年不应该轻易的迷失在这种彼岸里面的自由之中,而过度的放纵自己。自由永远都是相对的。在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高等院校相关的专家学者的配合,这就是以这些专家学者为中心在大中小学举行定期的讲座,能够让这些青少年认识网络媒介使用繁荣背面隐藏的本质。网络媒介素养的研究与教育应该是多方面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方式。

幼儿园素养教育论文

现如今的科技依赖,使得多数学生错别字多,或者甚至只会打字不会写字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应该引起教育者们的重视与关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视觉素养材料,如ppt教学、动画教学等教学方式,将语文汉字的特点、组成与演化过程用ppt的形式表现出来,加深印象,提高兴趣,深刻理解。将词语的运用情境、成语的背后涵义、事物的前因后果等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开发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让其感受到色彩、动画、汉字的魅力,加深主观映像。

1.2强调视觉分析能力。

虽然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运用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但若只是简单的呈现情境,教师没有进行一定地引入和带领,学生很难运用自己有限的感知来对事物进行分析。视觉画面不仅代表文字,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态度和观念,一万个观众会有一万个不同的想法,未成年学生由于缺乏稳定的社会观和价值观,难免产生差异。因此要求教师运用高科技技术,在展现艺术作品或者视觉材料时,能够积极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感受事物,打开他们的思维,从而培养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和探索能力。

1.3提高视觉表达能力。

知识的输入固然重要,但输出代表着旧知识的运用和新知识的产出,更是对教育者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们尽情表达自己对视觉素养材料的实际感知,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方法或者多种形式进行生动具体的表达,让输入的画面进入大脑,再用自己的印象表达出来,能够与老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样更加深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还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自信。

1.4激发创造潜能。

视觉素养教育要求教师们能够利用视觉图像等材料,与知识点进行融合,调动学生大脑的主动思考,培养其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设定主题,引导学生对主题有关的视觉材料进行发散性联想,根据学生的联想回馈,引导其自主提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不限制范围,及时捕捉学生的创作灵感,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激发其创造潜能。

1.5灵活运用培养媒介。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培养媒介,给学生创造和发散的机会,同时也给他们犯错和探索的机会,给他们发挥才能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媒体和网络等多种资源,直观地展示教学材料,方便快捷地提供全方位的学习的平台,展开综合性培养,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1.6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

视觉素养教育形式多样、轻松娱乐,不同于机械、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文化课程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多方位的能力。教师可以开展游戏、作品鉴赏、情景对话等形式,优化教学方法,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交流与分享,在这种平等、互助、合作的环境中得到应有的素质培养和智能开发,对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全面推行视觉素养教育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小学生的思维跳跃又逻辑混乱,想象力丰富又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教育者一定要针对学生本身的特点,多给他们表达和创造的机会与自由,利用自身能力和丰富的视觉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皆为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内容。

幼儿园环境教育论文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是贯彻学前教育课程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途径.玩具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因此,它更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载体.材料不同,幼儿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就不同.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现在,孩子对买回来的高档商品化玩具并不感兴趣,却对废弃的瓶瓶罐罐和捡来的石头等自然材料情有独钟.儿童的游戏,正是他们在与自然材料作用的原始活动中,加速体验人类发展过程中曾有过的各种情感,享受各种乐趣,获得各种经验的。

一、带着孩子走向室外。

游戏是贯彻学前教育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途径,教师不仅要注意儿童游戏中动静交替还要注重游戏活动的户外交替.

1、融入环境。

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离不开环境,我们的任何活动都与环境影响密不可分,幼儿园的自然环境和物理环境所构成的园容园貌,也直接影响幼儿心理活动的状态.但如果一个人置立于一个环境中,并未与周围的环境之间构成正常的互动关系,那末环境对他来说就是一道虚设的布景,我园游戏场等运动设施和一些小景点,每种设施都有一种功能,各设施之间和景点缺少有机联系,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周围环境的利用价值,我们带着孩子玩起了装扮性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身临其境,个个全身心投入,玩军是游戏,玩狼捉小兔的游戏孩子个个情绪高涨,兴致勃勃表现得惟妙惟肖.可见,巧妙的利用幼儿园的各种设施,不仅充分发挥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游戏欲望。

2、我园身处独特的地理特征。离园不远处,就是博兴文化广场,那里有绿荫,花团锦簇,儿童乐园等等,孩子们来到这里,在窄窄的大理石凳上走一走,练习平衡能力;在路边的草丛中欣赏花的芳香;在渠道上练习跨跳......

3、向东不远处就是我县最大的新世纪超市,那里的环境更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逛超市社会实践能力......孩子们在游戏时,没有约束可以尽情玩耍,从而使孩子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带着材料走进教室。

教室外,有着无穷无尽的自然材料,教室内同样有孩子游戏的天地,怎样才能将自然材料投放教室,也是我们所热注的。

1、根据主题活动投放材料。

为了更有效的发挥自然材料的作用,我根据教育计划和主题活动,有计划的投放游戏材料。如:以环境为主题的活动,我们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做出了许多漂亮的作品,孩子们在把材料变着花样的满足不同的游戏需要时,不仅锻炼了手更锻炼了脑和意志。

2、根据孩子的游戏发展提供材料。

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材料是与游戏紧密相连的。他们直接感受到的内在生理体验,以及有这种经验引起的外在物理经验,其中既有同化,又产生顺应,已达到适应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体验和经验,建构不同的指示,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应根据游戏的发展不断补充材料的需要,而材料的提供又反过来促进了游戏的发展。

3、根据幼儿的兴趣提供材料。

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年龄越小独自游戏越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又而社会性获得发展,集体游戏的.比例也就增大了。因此,不同年龄的幼儿对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上不同,兴趣和爱好也不同。我们大班的幼儿常常喜欢在自制的玩具面前玩,自制和材料因为凝聚了孩子的力量,技巧和智慧,并与孩子们游戏的成功体验相联系,往往是孩子更加爱不释手。

总之,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原始材料,丰富幼儿的游戏活动,我们的教育更加完善,把我园建设成现代化与自然化相结合的幼儿园。

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

摘?要:提问是支持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有效工具,其本质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本文对当前语言教学中的提问现状进行简单梳理,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以期对语言教学有一定启发作用。

关键词:语言教学;有效提问;幼儿语言。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语言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在语言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一、当前语言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分析。

1、提问过于简单,缺少启发性,问题缺乏思考价值。

如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中问:“母鸡萝丝是不是去散步?”“母鸡萝丝聪明吗?”虽然幼儿能很快做出正确回答,但不用思考,更不需要做出思考和探索。这种缺乏启发性的问题,无助于幼儿思维发展。另外,这种封闭性问题也是教师习惯的提问方式,“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种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尤为普遍,无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

2、提问缺乏目的性,直接表现为不会提问。

有的教师只是把提问当作课堂教学的必需部分,而对为什么要提问并不是很明确。其实,好的提问,可以考查幼儿是否理解了新的内容,把握教学的进程;可以引发幼儿思考,更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保持对教学活动的高度投入。因此,在提问之前,老师首先要明白提问的目的是什么,即是为了引发兴趣还是为了引发思考,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

3、提问过于笼统,幼儿不知如何应答。

提问的内容概括而不分明,难以表达确切的意思。如在生活经验提升的环节问及孩子的感受,老师往往很难把握,如问到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这一提问的内容包括范围比较广,幼儿感到无边无际,结果重复提问几次,幼儿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或者答非所问。

4、提问缺乏层次性,幼儿难以形成系统思考。

有的教师在提较难问题之前缺乏简单问题的铺垫,没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例如在多数语言活动中,老师讲完故事后,会就故事的内容进行提问,如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里有谁,结果怎么样,他们都做了什么等等。让孩子思维跳跃,一会思考开头一会思考结尾。教师缺乏对故事进行系统的梳理,没有形成问题层层递进的意识,也无法养成幼儿由分到总的思考习惯。

5、提问的形式单一,问题高度重复。

每次教学活动提问都是一个模式,没有变化。有些教师凡是故事教学都是“三部曲”,即讲完故事后便问:故事的名称叫什么?故事中有谁?它们在干什么?每次的形式、程序、内容几乎都一样,这清一色的提问很难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二、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提问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开启幼儿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沟通教师和幼儿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只有对提问进行巧妙的设计,并加以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提问的应有之效果。有效性提问应遵循以下5条原则。

原则1:问题要具有开放性,给幼儿思考的空间。开放式问题的特点,是答案不固定、不确定,能给幼儿更多思考的空间,更多推理、判断、假设、分析的机会。开放式提问比封闭式提问具有更强的导思功能。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应鼓励教师尽可能地多提“为什么、怎么样”等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幼儿动脑思考,培养幼儿思维品质。

原则3:提问要有递进性,引发幼儿层层思考。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教师在提问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如在《聪明的小鸡》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小鸡出门遇到了谁?”“小鸡遇到狐狸之后,它是怎么做的?”“它们都进行了哪些比赛?小鸡为什么要和狐狸进行那些比赛呢?”“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鸡?”这样逐层递进、由浅入深地提问,最终让幼儿明白故事的发展过程,从而总结出小鸡的性格特点。通过层层分析、步步深入的问和答,使幼儿进入顺畅的思维轨道,从而形成系统思考能力。

原则4:提问应具启发性,激励幼儿的思维。如果将一些故事中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为“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你身边有这样的事吗?结果如何”,孩子们的答案就不会仅仅局限于故事原文,他们可以凭借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大胆想象,认真思考,拓展思维。如《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中,将“故事中都有谁?他们都经历了哪些事?最后母鸡萝丝成功摆脱狐狸了吗”改为“母鸡螺丝是怎样摆脱掉狐狸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如果你是母鸡萝丝,你会怎么做”,引导幼儿经过分析、推理,将故事中的角色经历和生活中的自我经历联系起来。这样的提问,不仅能引导孩子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且加深了孩子对问题的理解。

原则5:提问要有多样性,从内容到形式要有新意。单一性的提问,孩子不需要做过多的思考,容易造成孩子思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多样性的提问即为突破常规的问题、预想后果的问题、替换取代的问题等,则能使幼儿学会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开阔思路,形成多种答案,并在一定程度上增添活动的情趣,激活孩子的情感与思维。提问还可以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复习性的内容可以用抢答式进行提问,如“为什么叫淘气的小狗?”探索性的提问可用争辩式,如“哪种垃圾是可回收的,哪种是不可回收的?”鼓励孩子通过辩论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轮答式、齐答式、追问式及补充式等形式。

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方式、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需要我们教师在不断实践、反思中调整与改进提问策略,让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让师幼关系和谐,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县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环境教育论文

[摘要]幼儿环境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幼儿环境教育,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环境意识,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幼儿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模式,认为进行渗透式教育是幼儿环境教育的最佳模式,并提出了进行幼儿环境教育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幼儿 幼儿教育 环境教育随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显现,保护环境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使自己的环境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规律这是保护环境的基础。环境教育是一项终身教育,它始于幼儿阶段。近年来,很多国家和地区在环境教育(尤其是幼儿环境教育)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拟就在学前教育中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粗浅的研究和探讨,以寻求切实可行的幼儿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幼儿环境教育的必要性“环境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它不仅在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和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做出了显着的成绩,而且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注入极具活力的新鲜内容。”“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环境基础教育,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普及环境知识,努力提高年轻一代的环境意识。”把环境教育纳入学前教育体系,这一举措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一方面,一个人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需要从娃娃抓起,环保知识和环保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另一方面,现在的幼儿,将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当中还将有一批人会成为未来的决策者,其环境意识的强或弱,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下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如何让他们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生存的作用,从不知到初步有所知,做好其环境启蒙教育工作,我们责无旁贷。

“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一。”只有提高全民族的环境素质,才能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而环境素质的培养,最根本的是从教育抓起,尤其应当重视儿童的环境教育,使其适时学习环境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意识,具备一定的环保技能,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这既是现代儿童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他们的义务和职责。

二、幼儿环境教育的内容和基本模式幼儿环境教育就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针,立足启蒙教育,使孩子们获得初步的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幼儿环境教育因其对象不同,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和一定的特殊性。必须以其生活实践为基础,使孩子们认识和熟悉他们的生存环境,了解一些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现象,启发孩子们哪是好的,哪是坏的,哪是美的,哪是丑的,规范他们的环境行为,提高他们的环境修养,树立良好的环境风尚。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美好的,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美的熏陶,必须以正面教育为主,强调环境中美的事物和现象,使孩子们逐步体会到作为自然中的人,应当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让孩子们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活动中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并变为自觉的行动。

环境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包含自然科学又包含社会科学。结合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和我国国情采用渗透式模式进行环境教育是最佳途径,可以潜移默化地深入幼儿的内心世界,更容易被接受,对孩子们的影响也更深入,这正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三、幼儿环境教育的具体思路1.创设环境教育的氛围,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隐性教育功能营造环境教育的氛围,可以自然诱发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首先应当采取多项措施美化、净化校园环境,如提高校园的绿化率、坚持垃圾分类等。同时,要循循善诱地教导孩子们整洁美好的环境来之不易,必须规范个人行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来关爱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环境,然后再由小环境推而广之至我们生存的地球,提高幼儿的环境素质;其次,应当在教室、活动室、起居室里精心布置环境教育素材(如墙饰、板报、专栏等),使孩子们能随时随地接受环境教育。有条件的话,还可开辟一些环境教育园区,如种植植物、饲养小动物等,培养幼儿的爱心、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课程教育论文

在幼儿园大班,合作游戏是重要的活动,教师应认真分析大班开展合作游戏的现状,探索合作游戏的指导策略,使合作游戏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随着大班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的能力逐渐增强。同伴关系的确立使幼儿在进行活动时开始有了合作。合作游戏已成为幼儿园大班幼儿最为重要的游戏活动,幼儿通过合作游戏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逐渐产生合作倾向,合作水平有了较为显着的提高。合作游戏的开展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以及社会、老师、家长的影响,合作游戏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幼儿缺乏合作意识。

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使一些幼儿像温室里的小花,家长的过度溺爱使幼儿从小到大没有经历过挫折与困难,这使他们变得不愿与他人分享,霸道、任性等。对一部分家庭来讲,当孩子犯错误时,即使父母不能原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都原谅,这会使孩子更理直气壮地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这种隔代教育会使幼儿缺乏交往沟通的能力,不会与人合作分享,在遇到困难时不会自己主动解决问题,而是依赖大人的帮助。

幼儿园中大部分幼儿是独生子女,他们较为缺乏合作意识,同伴与同伴之间不会相互沟通,在做某项团体活动时也不会进行分工。在合作游戏中,当出现矛盾或发生争执时,他们不会通过沟通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幼儿会通过告诉老师寻求帮助,有的则会通过直接攻击的方式企图解决问题,而且当同伴遇到困难时也不会想到去帮助。一般来说,同伴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大家会主动合作完成活动,但也会出现不合作现象。当“个人的利益”受到威胁时,大部分的幼儿之间就会出现矛盾,他们认为只要是我得到的就是我的,谁都别想拿走,即使拿走,也要想办法抢回来。在这种情况下,同伴之间没有沟通,没有合作,有的只是争吵和哭闹,从而导致合作的终止。

对幼儿来讲,家庭与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两个重要环境,两者对幼儿的教育如果不一致,就会影响他们的发展。对于同伴之间的相处方式,教师总是教导幼儿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幼儿园大班开展合作游戏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幼儿之间闹矛盾的情况,对于这些矛盾,家庭与幼儿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处理方式。当幼儿之间出现矛盾时,应教导他们相互沟通,友好相处,协商解决问题,学会处理矛盾。在这个问题上,家长和教师的处理方式一定要一致,如果处理的方式有差异,会严重影响幼儿的成长。

3.教师忽视个别指导。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特点,在合作游戏中这种性格上的差异显得尤为突出,教师若不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会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的幼儿由于没有得到教师的个别指导,无法掌握与人合作的技能,从而导致他们对于与人合作交往产生抵触心理。

合作游戏是一种团体活动,教师应引导每名幼儿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有些幼儿的性格较为外向,他们对于这样的活动会显得很积极;而有些幼儿的性格较为内向,这并不表示他们不喜欢参与,因为缺乏与老师及同伴的沟通,使他们不知道应如何融入到集体中,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在合作游戏的开展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教师应通过观察,帮助每名幼儿找到融入集体与同伴合作的方法,使每名幼儿都能得到发展,而不是将幼儿统一归为一类,那样会导致一些幼儿对与他人合作和交往更加胆怯。

合作能力是通过后天培养的。幼儿时期是培养合作能力最主要的启蒙时期,大班是合作能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对于幼儿来讲,合作能力主要体现在一日生活中,在游戏活动中能与同伴进行交流,分工合作,从而达到最终目标:在学习中,同伴之间合作沟通,共同达到教师提出的要求;在生活中,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对于游戏进行得是否顺利和幼儿在游戏中是否有收获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对幼儿合作游戏的指导既指在幼儿园对幼儿合作游戏活动的指导,也指对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所以合作游戏的指导策略包括家庭教育指导策略和教师指导策略两个方面。

(1)加强家长与教师的联系。

对幼儿身心发展影响最大的环境是家庭和幼儿园,只有当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的指导目标一致时,幼儿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三岁以前,幼儿主要是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模仿父母来学习成长。家长的言行以及家长对于事物的处理方式等被孩子模仿。到了三岁以后,孩子进入幼儿园,要按照幼儿园的规则和要求生活,这时如果家庭与幼儿园在幼儿成长方面目标不一致,幼儿就会无所适从。所以,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争取在教育目标上保持一致。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比较重视。大部分的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够表现好,学到很多东西,受到老师的喜爱。一些较为重视孩子发展的家长会经常与教师沟通,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那些不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早晨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晚上将孩子接走,不与老师沟通。教师与家长在没有进行沟通的情况下,处理问题的方法可能会不同,很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利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帮助幼儿改正不良习惯,更好的融入到合作游戏中,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使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目标保持一致。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教师可以制作家园联系手册,每周将幼儿出现的问题写在手册中并发给家长,要求家长及时进行反馈;也可为家长制定家园观察手册,请家长配合,将孩子一周在家中生活以及游戏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每周交给教师一次进行分析;将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种家庭延伸活动,教师指定主题,由家长进行监督,目的是让家长在活动中了解幼儿的合作能力,以及需要帮助幼儿改正的问题。

大部分幼儿没有经历过挫折与困难,他们很容易产生不愿与他人合作的心理,这会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遭遇更多的挫折和阻碍。对幼儿来说,并不是只有在幼儿园中与同伴或老师的交往才能培养合作能力,家庭对于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样非常重要。教师在指导家庭教育方法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要让家长有与幼儿合作的意识,教师在家长会中应该向家长渗透合作能力对幼儿的重要性,告诫家长不要过度溺爱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学会自强,学会沟通,学会与人合作,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社会生活。第二,让家长掌握与幼儿合作的方法。幼儿很多时候在完成某项活动时需要大人的帮助,这里的帮助并不是指家长代替孩子把其未完成的事情做完,而是对孩子加以引导,参与到活动中,与孩子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活动,让孩子认识到通过合作可以更好地完成活动,从中还可以使幼儿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教师还要指导家长经常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某一阶段的性格特点,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老师。

2.教师指导策略。

(1)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幼儿喜欢学习和模仿教师,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或每一句话,都可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内容。所以,教师自身的榜样示范具有极大的教育作用。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之间的和谐相处对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有着耳濡目染的影响,能对幼儿起到示范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协调自身群体的人际关系,为幼儿树立正面的学习榜样。第二,教师的榜样示范也体现在与幼儿的合作过程中,在处理同伴间的矛盾时,教师应指导幼儿如何沟通,教师应参与合作游戏,并正确运用合作技能,当好示范。

(2)将幼儿教育环境与合作相结合。

环境的好坏会影响人的情绪,良好环境的创设对于幼儿游戏的开展起着重要作用。开展合作游戏的首要前提是使幼儿能够对游戏感兴趣,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中。在为幼儿创设良好合作环境时,教师应做到三点:第一,应为幼儿创造与同伴合作交往的机会。在合作游戏开展时能够很好地与同伴合作的幼儿,能够明确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既加强了同伴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又激发了幼儿对合作游戏的兴趣和热情。第二,应为幼儿创设和睦、温馨、信任、尊重及公平的合作环境。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以及教师的鼓励,能使幼儿感受到集体活动的愉快。这样和谐友好的合作氛围会使幼儿产生更强的交往能力,乐于与同伴相助,与同伴沟通,与同伴合作。第三,应在一日生活常规中为幼儿准备适合培养同伴之间合作关系的玩具,比如橡皮泥、积木、拼图等。幼儿通过玩玩具,有助于他们学会与他人分享、沟通和合作。教师应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选择充足的游戏场地,引导幼儿尽情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3)借助童话故事帮助幼儿培养合作能力。

合作交往能力的意义对幼儿来讲过于深奥,如何让幼儿理解合作能力的意义,让幼儿喜欢与人合作交往,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要促进幼儿的发展,必须考虑幼儿每个年龄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童话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拔萝卜》是大家熟悉的的童话故事:老爷爷在拔萝卜时自己无法将萝卜拔起,叫来了老婆婆,但还是拔不动,最后又来了好多小动物一起帮忙,大家团结合作,最后终于将萝卜拔起。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班主任和生活老师共同配合,将故事内容表演给幼儿看,能使幼儿更加直观的掌握合作技巧,感受合作的快乐,理解合作的意义,使幼儿对合作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为今后开展合作游戏奠定基础。

(4)采用多鼓励少批评的策略。

幼儿在某项新能力形成的时期,如果不能掌握好,就会使他们产生抵触或厌烦心理,会觉得自己根本就做不到而不想再继续进行。在这时,教师给与适时的鼓励,会增加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教师通过参与游戏,在游戏中加强对幼儿的引导,适时给幼儿恰当的评价,多鼓励,少批评,使幼儿更多地体会到合作带来的快乐。通过合作游戏的开展,能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提高合作的水平。教师鼓励的评价,能使幼儿增强自信,受到鼓舞,从而在今后能够更加自觉地做出合作的行为。通过幼儿合作意识的加强,能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合作能力及体验,使幼儿理解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应如何进行合作。

(5)将合作游戏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常规之中。

只是定期开展合作游戏,不利于幼儿培养合作能力。合作游戏应渗透到大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之中,让幼儿在一日生活常规中培养和巩固合作能力。生活、学习和游戏中都应渗透合作,从而在一日生活常规中掌握更多的合作方法。应努力改变小组合作模式,不要让幼儿局限在小组或小范围内合作。加强班级之间同伴的相互合作,加强同伴与同伴之间的联系,从点滴入手,培养同伴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通过对合作游戏的渗透,能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共同解决问题,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学会同伴间进行分工合作。

(6)引导幼儿充分享受合作的快乐。

同伴之间的交往使幼儿掌握了合作能力,教师适时的引导会使幼儿产生继续合作的意愿,通过同伴之间合作的过程,能使幼儿再次感受合作成功带来的快乐。教师让幼儿体会合作带来的快乐主要有以下方法:第一,对幼儿共同合作产生的成果进行展示,让幼儿感受合作成功的愉快心情。第二,在幼儿进行合作游戏之后,请幼儿自己讲述合作过程,讲述自己是如何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的。教师在幼儿讲述之后及时给予表扬,充分发挥表扬与评价对于幼儿的鼓励和促进作用。也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对个别幼儿存在的问题进行观察及指导,引导幼儿都参与到游戏中,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喜欢与同伴交往合作。第三,当幼儿合作过程中出现矛盾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以防止幼儿产生消极的合作情绪,鼓励他们寻找到适合大家共同完成活动的方式,从而完成合作任务。

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幼儿来讲,语言能力的不断增强和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都会使他们产生交往与合作的需要,而开展合作游戏则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张树俊.巧妙引导幼儿与他人合作[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2).

幼儿园教育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幼儿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一、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二、组织集体教育活动,即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三、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一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的培养。

目前,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这样面对未来的职业家庭等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和障碍。推广幼儿生活技能计划,包括针对幼儿的生活技能训练,是幼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在初入园得幼儿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我在带小班时,班里的大部分孩子都不会自己穿衣服,户外活动前穿衣服总要老师一一代劳,这样以来既浪费时间又使幼儿养成了一种依赖性,很不利于他们自理能力的提高,怎样才能使这些孩子自觉又轻松的学会这一基本技能呢?我尝试过手把手的教他们,但效果不明显,幼儿学习时也很不情愿,于是我尝试着将穿衣服的步骤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同时配有着清楚的图解,并把它作为专门的一节课去教授,在课上,我邀请了大班的小朋友为幼儿做穿衣服表演,表演同时配以儿歌讲解,如:“捉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执拗执拗上房子。”小朋友听了儿歌非常感兴趣,亲子跟着老师的指点和图解的提示学习穿衣服,这样就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难题,从此幼儿每次穿衣服都会边背儿歌边快速穿衣服,神情像在玩游戏一样,再也不会皱着眉头说:“我不会穿了。”

又如据调查如果家里有客人,法国的孩子都会回到自己的房间。他们清楚地知道那是自己的空间,在自己的空间里自己是自由的。他们怎么装饰自己的房间,怎么玩儿,都是自己说了算。这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由和个性。法国的父母们认为,让孩子们明白自我独立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这是人性教育的基础。家长经常和孩子一起旅行,通过对文化艺术的亲身体验来感受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不是无条件地为孩子排除困难,而是让孩子们自己面对困难,想办法自己解决,从而提高孩子的判断能力和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孩子明确自己的想法,父母们不惜辛苦给他们创造一个能够使他们看得更多听得更多的条件,从而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他们认为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和独立性比什么都重要。

同中小学一样,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集体教学,但我们的教育特点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自愿主动的学,要顺应他们的认真规律,,试想让幼儿规规矩矩的做好听老师讲课,或让幼儿一位的按照老师自己的想法来做,这样既束缚了他们好动的天性,与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以这种方式不可取,幼儿的学习特点与青少年相比有显著区别,可概括为:“好奇、好想、好问、好动”,这分别来自于他们的四种心里潜能:“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只有达到这些心里需求,才能让幼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音乐课的接受相对困难,一般的授课程序是,让岁幼儿学会歌词--教师范唱--幼儿学唱--熟悉后独立演唱,这样整个过程显得呆板,幼儿没有自主性,孩子在演唱时也无精打采,拖着长音毫无美感可言,于是,我做了如下尝试,首先,对幼儿学习记忆歌词速度慢,时间长上作出改进,针对幼儿先天具备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我们应当加以有效的指导和利用。授课前我为幼儿设定歌曲的主人公,请幼儿围绕设定的主人公编歌词,对幼儿的思路做简单引导,让他们抓住重点区描述,比如:为小鸡编歌词必然要想到小鸡怎样叫。它有什么样的代表性动作,独特的本领等。当然一首歌曲的歌词应当符合整齐的韵律,在幼儿床边的过程中,我在认可他们自己创编成果的,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也稍作改动,这样,一首由幼儿亲自参与创编的歌词内容就产生了:“小小鸡,叽叽叽,东跑西跑捉虫子,叽叽叽叽叽叽。”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大的肯定了幼儿的成绩,从而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幼儿就不需要教师范唱就能跟上乐曲自由的演唱,这样,一项平时不易被幼儿接受的学习内容,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教学效果,孩子们再也不会觉得上音乐课枯燥乏味了。

将这种教学方法推广到其他类型的课程中,同样会取到预想不到得效果,而这一方法本身也为今后的幼教课程改革任务中怎样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要知道,孩子才是活动的主体,要玩什么怎么玩,做什么怎么做,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们不应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况且,我们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已基本定型,而几岁的孩子好像是一块未开垦的土地,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他们敢想成人没想到的东西,他们敢做成人不敢做的事情,他们从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个性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兴趣和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通常,幼儿园都进行一些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如果有的孩子不跟着做或逃离了教师视线,教师就会反复提醒,甚至训斥,惟恐孩子们离开视线会出什么差错,教师认为只有这样才是责任心强,才是常规好。其实不然,这是一种刻板的模式,幼儿围在教师周围,必须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任何出格行为都会被及时制止,这种过度的关注与呵护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是有害的。例如:在幼儿玩耍过程中,孩子稍爬高一点,教师就会大惊小怪:“唉呀,不许爬高会摔坏的。”孩子稍有点奇思妙想,大人便会认为太出格而横加阻止:“不许胡说八道”等等。教师出于保护意识而不让幼儿做这做那,不让幼儿说这儿说那儿,这样就不可能学会自我保护,也得不到自我锻炼和体验的机会。再有孩子稍遇到一点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们就义不容辞的出手相助。如:孩子鞋带解不开了,保育老师便赶紧帮忙。孩子们遇到一点点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们立刻慷慨解囊,告诉孩子一些简单直白的答案等等。结果孩子不用动脑,无须思考就顺利地解决了问题。众所周知,小树在大树的隐蔽下长不成参天大树,同理孩子在成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也不会有所作为。试想孩子的难题都被老师率先解决了,孩子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探索的机会,没有战胜困难的体验,只能坐享其成,是一个完全被动的接受者,那么,他的'想象力、创造力、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何处培养呢?是成人轻易的帮助,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扼制了他们探索的欲望。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教育首先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方法大胆的去想去做,并适时地给以启发引导,而不是现成的答案,更不是包办代替。必须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去探索。

当然,幼儿园生活也一定要有纪律,无纪律的集体生活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在纪律约束的同时,给孩子创设一种轻松的生活和学习氛围,给他们一个自由的天地,不仅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创造了条件,更为幼儿今后从容地面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和老师都要关注孩子的自我问题,及时改正不良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其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及聪明才智。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比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父母的时间还要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极大的触动,所以我们对待孩子也应该像妈妈那样耐心、细致、关怀备至。我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刚入园时,每天都会哭闹不止,不哭的时候,他就是沉默寡言,很少和小朋友接近玩耍,眼睛更不敢与人正视,说话的声音也很小,通过了解我知道他是个性格极其内向的孩子,为了让他的身心健康成长,,我对他倾注了特别的关爱与照顾,首先必须让他从情感上接纳我,信任我,才能让自己对他的教育按计划顺利进行下去,其次再让幼儿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使要与幼儿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们自信快乐的生活学习,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可见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我们得工作中同样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孩子的老师妈妈,又是与他们平等交流的伙伴,只有认真的去扮演好这些角色,孩子们才会从心底里喜欢你、信任你、尊敬你、才能使我们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幼儿园教育论文范文

‘团队模式’新型教研组织”特指教研组,教研组是教学研究小组的简称。“团队模式”新型教研组的概念,就是要力争把教研组建设作为教师自主、创新、合作、发展的专业成长的沃土,幼儿园以有效教学为依托,以科研兴园为枢纽,使教研组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的中坚力量。经过一年的时间我亲自参与“团队模式”新型教研组织的实践研究,我从团队的每一位成员身上都学到了长处,也得到了团队成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使我在教学水平上有了质的飞跃。

一、参与“团队模式”教研,提高备课水平。

以前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大都是备课组长把下一周要上课的内容说出来,并把每一节活动的大体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重难点说出来,每一位老师再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能力水平对这几方面的内容加以调整,如果有个别不清楚的地方再向备课组长或是其它组员请教。但是参与“团队模式”新型教研组织的实践研究以来,改变了集体备课的模式,把备课内容分发给每一位教师,这样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性,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先备出自己的课,然后在集体备课时间把自己的备课思路说一遍,其他教师再根据这节课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改进意见,再根据别人的意见,结合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经验多了,预设问题的能力也强多了,能预设出来就想好了解决办法,所以上起课来效果就好很多。我就是在不断地备课——说给别人听——被别评——再备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备课能力的,而且隔一段时间就会变换不同领域的内容进行备课,现在让我备每一个领域的内容都很有信心。

二、参与“团队模式”教研的“一课三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一课三研”活动,即针对一节课,先是大家集中研究教学活动的思路、过程、方法等,然后由一位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活动后讲课教师本人与大家共同对其进行反思、分析、研究,制定出新的教学案例,最后教师再重新组织教学活动,之后大家再进行反思、研究,确定该课型的模式、方法等。201x年12月针对小班数学活动《数得真棒》这节课,我们大家集中研究了教学活动的思路、过程和方法,然后由我组织了这节教学活动,活动后我进行了如下反思:

优点:环节清晰、过渡自然;情境设置很有情趣,能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幼儿操作常规很好,能有序的拿放各种操作材料;教学过程基本能为完成目标服务,幼儿基本掌握点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点数5以内的数。

缺点:1.这是一节复习点数5以内数的课,幼儿在学习到点数5的过程当中有些厌倦了,每节课虽然情境设计不同,但是点数的方法都是千篇一律的。2.在讲点数圆形排列物体的方法时,我有些着急了,没有给孩子充分的探索时间,而是急于告诉孩子方法,应该允许孩子在探索中失败,再在继续探索中找到答案,体验成功。3.幼儿在用已学会的不同方法自己操作点数的时候,我没能够及时的做到完全检验,只是出于节约时间的考虑看了一部分,事实上我应该在检验上想个办法,可以让幼儿先互相检验,看到有错的互相提醒,教师再检验;或是在前面的投影仪上让幼儿做出—个正确的答案,让幼儿再对照自己的做一下检验。

三、参与“团队模式”教研的“以赛促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评优课是我园一直坚持不懈的`“以赛促研”的教学管理形式,本学期我们在201x年10月9日-10月12日的四天时间开展教学评优课活动。根据园里的《幼儿运动艺术特色活动的研究》课题,我们班选择了《幼儿手指灵活性的培养的研究》子课题,并对孩子进行剪纸的特色研究活动。我把课程和此项科研内容进行整合,上了一节中班艺术领域的《剪窗花》活动。本节活动是在幼儿学会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三次对角折”和“两次对边折再对角折”的三次折纸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折纸剪纸。上完本节课,我进行了如下反思:

优点:1.我的备课能力又提升了一个层次。2.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常规要求。3.预设问题的能力有所增强。

缺点:1.在幼儿操作剪纸的过程中忘记放背景音乐了,让幼儿在美的音乐中进行创作美是很重要的一个方法,能让幼儿的身心都得到放松,达到最佳的创作状态。我当时只想着快点看一看孩子们剪得如何,就把放音乐的事情忘记了,这说明统筹分配的能力差了一些,今后一定会注意。2.在示范剪法的时候我只用了直白的语言告诉幼儿剪下的洞洞可以是图形或是线条,但是我发现示范的效果不是很好,应该用一个小情境或是小故事来配合示范,例如:小剪刀要去旅行了,他来到了小河边(剪出波浪线),跨过了一座拱桥(剪半圆形),听说前面可以挖洞找宝贝,就挖了一个又一个三角形的洞洞……这些有情境、吸引幼儿的语言,一定会更有效果。3.部分幼儿在互相评价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说谁的作品好看,但是具体好看在什么地方说不出来,说明幼儿的评价评议语言匮乏,而且对于怎么样评价不同的作品没有固定的答案,我通过我们滕园长给我们下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说课评价标准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提示,我们可以告诉幼儿从哪些方面评价剪纸作品,例如从图案美、色彩美、对称美、镂空美等这几方面进行评价,谁的更好一些,幼儿学会了评价,也从中掌握了剪纸的特点。这样的活动我还参加了好多次,通过不断地以赛促研活动,我的反思能力大大增强,并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好评。

综上所述“团队模式”新型教研组织的作用显而易见,我的教学水平确实在逐步地提高。以上是我幼儿教师生涯专业成长史上的一页,我会继续在“团队”教研的帮助下努力学习,快乐成长,并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和素材加以和反思,使自己也能为“团队”教研尽一份自己的积极力量。

幼儿园舞蹈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21世纪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在高校开展公共舞蹈教育是公共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对改善和提高舞蹈教学的现状,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文关键词】:高校公共舞蹈教育;必要性;发展方向。

引言。

21世纪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高校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的栋梁之才,将责无旁贷地肩负着推行素质教育的重任。因此,当代大学生自身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而舞蹈教育是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校开设舞蹈课(以形体课为主),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同时也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和现实状况,提出我国高校大学生公共舞蹈教育的发展的必要性,改善和提高舞蹈教学的现状,以及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一、公共舞蹈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从公共舞蹈的特点和表现力方面来看。

形体舞蹈课,通过对上肢、下肢与躯干的规范训练,掌握身体运动的规律,并在一定的音乐节奏与旋律中能够协调自如地运动。而大学生在学习了舞蹈语汇后,可以支配自己的躯体,抒发情感、宣泄激情。当他们需要歌唱抒发情感,就更需要通过肢体来加以演绎。舞蹈是一种易普及的艺术,它比音乐具体形象,比戏剧简单容易,适合表现他们的学习生活。大学生通过舞蹈可以协调肢体,调节文化学习造成的不动状态,更重要的是还能增强自信心,使人摆脱腼腆和拘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审美情操,充分展示当代学校的校园风貌与当代学子的思想、生活和情感。

舞蹈训练是一种肢体训练过程,它不但可以使人的形体优美,而且还因为舞蹈经常是双人或多人配合的活动,所以舞蹈过程也是培养舞蹈者关注他人、关注配合、注重协调的过程。我国老一辈舞蹈家郭明达先生,在美国学习和考察后,作出了如下介绍:“几十年来,美国教育系统里的舞蹈设置目标,认为舞蹈活动可以强身健体,纠正姿态,调理肌肉,使动作准确。在心理方面,舞蹈对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纪律有帮助;对个人言行举止、表情达意也有益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舞蹈课的训练,这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要求。

(三)我国高校普及艺术教育的良好发展势头。

1、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组织学生观看舞蹈音像资料,以“画面”中那些优美舞姿,丰富的情感表达,来传达对美的感受,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有目的性的学习,进入自然的舞蹈学习状态。

2、教学方法的多变性。

“口传身授”是舞蹈教学的基本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用形象、精炼的语言讲解舞蹈动作要领,再通过肢体示范教学,直观地给学生展示动作,使得同学可以直接模仿,并用心理解和体会动作要领。但是随着高科技慢慢渗入教学,有了多媒体、电视教学等,更能成为很好的辅助教学工具。毕竟舞蹈是表演艺术,它是通过肢体来表达的,在教学中加以电视教材,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把握需要传达的意思。

3、结对帮扶教学。

根据高校公共舞蹈的特点,是由全体学生参与的舞蹈学习。虽然不是高难度的舞蹈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会有一些同学领悟掌握得快一些,就可以进行结对帮扶,把领悟慢一些或动作出现错误的与掌握得快一些的同学组成一组,互相纠正错误,避免动作的错误出现。

经抽样调查,全国90%以上的高校都有自己的大学生舞蹈队。而这些团队中的同学多是通过公共舞蹈教育的课程学习后,涌现出的一批骨干分子。因对舞蹈的.热爱,自发成立的舞蹈团队。近几年,高校非专业同学参加全国各类舞蹈大赛的比比皆是。就拿江西第二届大学生舞蹈大赛来看,共48个节目进入复赛,非专业组23个节目,比例占了一半。虽然这部分学生可能在表演上达不到准专业的水平,可是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自信地表演,充分展示当代学子的思想、生活和情感。并有效地推动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育遇到的“瓶颈”

1、学校领导的认识不到位,管理职责不明确。

迄今为止,还有部分高校领导同志一直对艺术教育的作用持怀疑的态度,甚至认为公共舞蹈教育可有可无,只不过是供休闲娱乐而已。艺术教育机构只是团委工作下的文艺干事兼管,没有设立专门的舞蹈教研室,据不完全统计,设立了艺术教研室等艺术教育专门机构的高校只占高校的18%。

2、资金短缺。配备不齐全。

经调查,有些高校用在舞蹈教育上的经费严重不足。有一所学校每年投入自然科学研究上的经费达8000多万,而投入人文科学研究的经费仅有100多万,而真正用在普及艺术教育上的经费那真是少得可怜。一般高校进行舞蹈训练的场地,通常只是普通水泥地面的教室,没有铺设专门的地板、地毯、把杆,更没有镜子了。最多只是用普通迎宾用的地毯铺设在水泥地上,那样活动极容易受伤,更是无法达到训练的效果。

3、师资力量缺乏。

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指导方案》中强调,各高校应重视艺术教育课程,加大配备专职的师资力量。就说北大、清华的专职公共艺术课教师都不到十名,那普通高等院校就更是无法按国家规定来配备;再从学历上看,从事高校公共教学的研究生教师的比例也只占25%,可见学历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五)提几点高等学校公共舞蹈教育的发展构想。

结语。

有人曾经说过,科学使人求真,道德使人向善,而艺术使人尚美。没有对美的认识、没有具备审美能力、不懂得美育的价值,就创造不出绚丽缤纷的艺术世界。舞蹈训练作为是一种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才能的一种教育。因此,舞蹈教育对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高校开展公共舞蹈教育必要性和发展方向的阐述及做出的深刻理解,舞蹈教育势必得到进一步的重视,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将中国高校教育中的艺术教育推进一大步。

幼儿园教育论文2

文文来我们班时间不算长。她是一个很文静的女孩子,又可能是因为刚到了陌生环境中的缘故,所以她平时很少说话,和同伴也几乎没有什么交往,上课时更不爱举手发言了。

可是,文文很喜欢画画。每次上美术课时,她都非常投入,每当一幅画完成时,她都会特别的高兴,自己看了又看。有时候,我也会走过去,搂搂她,问问她:“你画的是什么,能讲给我听听吗?”渐渐的文文会主动地与我打招呼、说话了。

文文也是一个很爱劳动、很细心的孩子。有一次玩具区的玩具很乱,就问:“谁愿意把的玩具整理一下?”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举手,文文也举起了小手,我连忙抓住这个机会,请她来整理。整理好后,我在大家面前表扬了她,小朋友们也为她鼓起了掌,文文显得很高兴。从那以后,午餐时、喝水时,她主动地帮忙;帮老师整理图书、区角„„这个时候,我都会给她一个甜甜的微笑,笑意也会马上在文文的脸上荡漾开来。

一段日子过去了,我发现文文渐渐的能主动举手、在集体面前发言了,特别是在一节识字课上,文文举手好几次,而且每次的回答都很大声、都答对了。我们都为文文的进步而高兴,文文也逐渐活泼开朗了,与同伴、老师间的交往也更多了。

看着文文的变化,我感到很欣慰。我想:我们在集体活动中应该更加注意让幼儿获得成功,有愉悦感。我们的盈盈笑意、深情拥抱或抚摸,是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就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微笑开始!

幼儿园课程教育论文

摘要:感恩是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承担起对父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让幼儿学会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很重要。通过多年的实践,本文总结出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有益经验,使幼儿学会感恩,学会奉献,学会回报,学会责任。

关键词:幼儿感恩感恩教育。

感恩是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施恩的人,未必图报。但受恩的人,应心存感激。学会感恩,才能承担起对父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然而,自古以来,中国的父母一直把“一切为了孩子”看作是自己最大的人生目标。而当今物质条件极其富有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宝贝,这个最好吃,都给你吃!”“宝贝,这个衣服最漂亮,爸爸妈妈给你买!”“宝贝,你想要什么,爸爸都满足你”……而稍微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就大哭大闹。加之现在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里六个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围着他一个人转,这些小宝贝、小皇帝、小太阳的身上,很多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性格是“自私、霸道、任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教育有直接关系。

洛克的《教育漫画》中指出:“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出来的。”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教师和家长来说,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等都会在潜意识里影响孩子,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师,除了组织正常的感恩教育活动以外,在平常的其它活动方面也应该树立榜样。如老师之间,师幼之间在文明礼貌用语上的使用。让“你好”“谢谢”“不用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语时常挂在嘴边,对于小朋友对老师的帮助,要非常诚恳的对幼儿说一声:“谢谢”,小朋友受到老师的尊重,也会不自觉的去尊重别的小朋友、父母或是老师。

作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孩子的的健康成长。父母对老人孝顺,孩子长大后就对父母孝顺。因此,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时主动带着孩子回去看望老人,表达对老人的关心和想念。父母也可以让孩子一起做做家务,一方面体验劳动的快乐,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辛苦与艰辛,要让孩子学会分担,并感恩所得到的幸福生活。如到了4岁以后就可以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吃饭的时候摆好碗筷,帮父母打好饭,下班回家给父母提鞋子,让孩子端杯水等等。同时家长还应该培养孩子主动对他人施恩的意识,如跟其它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要学会谦让,引导他们乐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还可以带领比自己小的小朋友友好的一起玩耍,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总之,生活在充满感恩和爱的环境里的孩子就更有爱心,责任心,就会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鼓励是孩子实现某种活动的催化剂。当孩子的感恩活动还处在萌芽状态的时候,鼓励是非常重要的。而幼儿感恩活动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时常关注幼儿的生活事件,关注孩子们的言行,并做出正确的评价。如小朋友在午睡的时候,小惠小朋友裙子后面的拉链拉不下来,很是着急。这时,琦琦小朋友看见了,就过来主动帮助她把拉链拉下来,小惠非常高兴的对琦琦说:“谢谢你”,琦琦说:“不用谢”。看见他们互相帮助而且还主动道谢,我对他们两个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了表扬。从那以后,像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班就越来越多,如帮别人端饭,拿纸呀,互让玩具呀,小朋友之间的争吵少了许多,并且孩子之间的相互友爱之情正慢慢蔓延开来,不仅在班上,对侍家人也是如此,上学期的半日开放活动,我们班的张祥镇小朋友见妈妈来了,就主动把小椅子抬到妈妈那里,让妈妈座。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对孩子们的观察要仔细,对他们的行动做出肯定,这让感恩活动才能持之以恒的继续下去。

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因此要重视游戏对幼儿感恩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如在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这个活动中,我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对故事进行触角扮演,体会故事中小动物们处处想着别人,感受爱和温暖。在健康活动“为小企鹅搭房子”这个活动中,体会无家可归的可怜,并克服重重困难帮助小企鹅,体会帮助别人后的快乐。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这样的角色体验能使感恩教育能够在实践层面上“活”起来,逐步培养幼儿感恩意识。

我们要注重利用各种节假日,例如中国传统节日三八妇女节、儿童节、重阳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这些节日都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契机。在节日时,给他们讲讲节日的由来,通过讲一些感恩的故事丰富他们对这些节日的认识,深化他们对节日的了解。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类感恩主题活动引发幼儿感恩行为,例如在这些节假日里,指导幼儿亲自为教师、同伴制作卡片,或用图画来表达对父母、老师的感谢之情。这些节日活动的长期开展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由关爱单独的个人扩大到关爱个人所属的集体和社会,为将来自发感恩行为的实现奠定基础。

在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家园联系,使幼儿感恩教育双管齐下,收到双重教育效果。

首先,幼儿园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向幼儿家长宣传感恩教育相关知识,如利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感恩教育的意义,向家长发放关于如何引导幼儿学会感恩的宣传单,面对面的交流感恩教育的小窍门等等。做为幼儿教师,不仅只停留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更应该成为幼儿教育专家,为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排忧解难,你的帮助能为家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家长信服你,那么,你所宣传的教育理念才会被家长认可,家长才会主动积极的配合你的工作。

其次,定期开展半日开放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半日开放活动,在活动中组织感恩特色主题的亲子游戏。教师有意识的让家长和孩子一同参与到一些感恩主题活动当中,从中共同体会感恩,学会感恩。

感恩教育是一个长期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家长、社会坚持不懈的努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幼儿终生发展,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幼儿园舞蹈教育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少儿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地处山西省黄河中下游东岸的某县,作为一个总人口6.5万,其中农业人口就占据了5.5万的国家级贫困县,其少儿舞蹈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面对这样的局面,怎样发展该县的少儿舞蹈教育,使其尽快与国家发展水平接轨对我们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本文从多角度探寻了现状与发展的问题,并展开思索。

少儿舞蹈在其欢快明朗的动律中,包含了少儿的童心、童真、童趣,蕴涵着孩子们对真、善、美的感觉与亲和力。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修养、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提高等,具有课堂教育无法代替的作用。良好的少儿舞蹈教育,既能让孩子们得到身心、情感的熏陶、体态仪表、身体素质的全面训练,更是会对他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从长远来看,我国少儿舞蹈教育的发展水平,对衡量我们民族精神文明的程度,对社会的稳定,对国家的和谐发展也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该县地处山西省的吕梁山南端,黄河中下游东岸,总土面积1219平方公里。该县地广人稀,人均耕地7.4亩,以农业经济为主,因而发展比较落后。全县有专职教师850人,公办学校80余所。该县少儿舞蹈教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该县初期的少儿舞蹈教育是由城关小学完成的,当时全校仅有舞蹈教师一人,且并非专业舞蹈学校毕业。然而正是从那时起,舞蹈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入课表。

(一)认识不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教育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应试教育已逐步向素质教育过渡。但是在教育理念实施全方位转变的过程中,艺术教育特别是少儿舞蹈教育,很少得到应有的重视,对舞蹈具有的陶冶情操、愉悦心理、塑造形体等方面的审美功能忽略不见。该县地处偏远,本身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因而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学校领导或班主任老师常常因教育质量而把音、体、美等课被主课借走,舞蹈作为兴趣活动,也常常名存实无。在少年儿童中能接受系统舞蹈训练的更寥寥无几。如果说在该县开展少儿舞蹈活动存在诸多因素,那么认识上的差距,是最大的障碍。

(二)网络不健全。

主要是辅导网络。开展少儿舞蹈活动,经济发达的城市有着较完整的网络体系,有学校教学、校外机构(青少年宫、文化馆)等培训活动,在时间上有课余、双休日、暑寒假培训。然而在该县,小学设置的艺术课往往有名无实,舞蹈内容很难出现在课堂上。该县只有一家较正规的文化馆开设舞蹈的系统培训,但对于大多的孩子们来说,这个地方却显得格外陌生。因为这个文化馆对舞蹈学员的招收是特别有限的`。

(三)师资紧缺。

要成功开展该县少儿舞蹈活动,创作、辅导、训练和演出等几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要完成这些任务必须依赖专业老师的具体工作。在高校,开设舞蹈教育专业是近几年才普及的事情,县学校一时还难觅很多适合中小学的专业舞蹈教师。因此,可以说该县学校的专业舞蹈教师还留有一片空白。而县里专业文艺团体、文化馆的舞蹈老师,虽然在表演、技巧上有一定基础,但由于他们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系统知识,又缺乏相关的教材,因此也难以胜任。也许有的人要问,一般的学校又不是艺术学校,舞蹈老师有那么重要吗?一年级的学生在学汉语拼音时,如果老师发音不标准,那就直接影响整班的学生,打基础走了弯路,一辈子也很难改掉,舞蹈教学也是如此。因此,专业师资匮乏应该是活动难以展开的第三困难。

(四)经费无保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在地方开展少儿舞蹈活动,经费问题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因为舞蹈活动是一项颇为费钱的工作,训练要有场地和设施,演出、比赛要有服装、道具,外请辅导还要支付一定的报酬因此,要开展舞蹈活动,没有经费保障,是完全不可能的。而这对于经济并不发达的国家级贫困县无疑是开展少儿舞蹈活动的一个硬伤。

(五)活动无场地。

(六)展示无机遇。

以上是该县少儿舞蹈教育所面临的现状,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环境下,就算是有舞蹈天赋的学生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舞蹈训练,更何况普通的孩子们呢?兴趣的培养需要主观和客观的结合,而舞蹈艺术更需要依赖于其他条件,因此光有兴趣和热情也还是远远不够的。可是目前该县少儿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从有关人员认识不到位,到学生兴趣不强烈,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少儿舞蹈活动的发展,长此下去,该县的素质教育无疑面临着危机。

面对该县少儿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如何才能使当地的少儿舞蹈活动更好地开展,结合其他地方的教育经验,我认为应该做到:

(一)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校的办学宗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必须负责配齐专业教师,并逐年递增新教师。

(二)学校领导及教师要对少儿舞蹈教育有一个新的认识,改变工作态度,改进过去教学观念,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学目的不太明确,师资质量低等现象。建立一套新时期少儿舞蹈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制定统一的少儿舞蹈教育教学的新模式,逐步培养少儿舞蹈的技能和技巧,进一步提高少儿舞蹈教育的质量,促进少儿舞蹈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三)学校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舞蹈教师是党的教育方针和舞蹈教学的执行者,是舞蹈教学方案的实施者,是舞蹈知识的传播者,是舞蹈技能的训练者,又是组织教学的活动者,始终处于教与学的主导地位。重视舞蹈教师的专业培训,事关重要。

(四)改变传统的少儿舞蹈教学的方法。舞蹈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是用身体和节奏来表现思想感情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用生动的形象去启发学生。首先示范动作要准确,节奏要鲜明,要有充沛的感情。充分调动起少儿全身器官,在提高兴趣、注意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少儿的记忆力。

少儿舞蹈种类丰富多彩,动作较为多样化,教师在示范时,一定要讲清动作的要求、规格和要领。不能只求快而影响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把教学的动作做到位后再学下一个动作。这样做能树立学生的专心致志,认真细致的良好形象,也能够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五)学校要与各地文化部门强强联手,学校的艺术老师或对舞蹈有兴趣的老师参加舞蹈专业院校的师资培训,同时也可以聘请专业的舞蹈老师协助农村学校开展各类舞蹈活动。文化馆作为校外教育重要阵地机构,应注重教育质量,提高服务意识,在开展大规模培训的同时,组织丰富的演出,挖掘组建优秀的骨干成立团队,多出人才、队伍和作品,全面推动当地儿童舞蹈的全面发展。

(六)、选择合适教材。舞蹈是一门技巧性较强的艺术门类,社会上各类教材鱼目混杂,使很多教师难以挑选合适的教材开展训练,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学校有限的条件,选择如北京舞蹈学校考级中心的113套分级教材,作为训练的内容,使学生受到规范的训练,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还应与学生打成一片,熟悉孩子们的生活和情感,并编排出优秀的作品,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提高学习的兴趣,在舞蹈活动中,使学生各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体现舞蹈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