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能够促进师生互动。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提升教学设计水平,特分享一些教学计划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优美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山谷静悄悄》。

2、通过演唱感受音乐与自然的主题,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提高环保意识。

3、感受强弱记号,并能用不同力度演唱歌曲来表现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歌曲中强弱记号的感受和运用。

2、在演唱歌曲中,启迪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感受大自然美丽的景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4/40同学—/—0你好0//。

师:你们来试试看,注意空拍的地方把手向外翻。

4/40老师—/—0你好0//。

生练习,师生相互问好。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生:回声。

师:真聪明,那么回声有什么特点呀?

生:重复了很多次,声音慢慢变轻了。

师:好,那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谷,你们来做一次回声(师生合作回声喊“喂,你好”)。

2、歌曲教学。

(1)学习第一乐段。

师:山谷里的回声如此有趣,山里的歌声更是美妙,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今天我们走进的山谷是怎么样的?歌曲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指与老师一起边听边划划旋律线(播放歌曲范唱,教师在黑板上画旋律线,请学生回答感受)。

生:活泼、欢快、优美、柔和、宁静又有点激动。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今天走进的山谷是怎么样的?今天的山谷是静悄悄的。

师:静悄悄的山谷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歌声,同时还在歌声里给我们带来了三个问题,什么在飘飘?什么在闪耀?什么在奔跑?是哪些神秘的东西呢?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能说说看自己认为什么在飘,什么在闪耀,什么在奔跑吗?(请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说了这么多,让我们再来仔细听听歌曲里什么在飘飘,什么在闪耀,什么在奔跑,看跟你们想的一样不一样(听教师范唱,请学生回答,学生说出歌词,教师范唱单句)。

师:刚刚老师在唱的时候加了些动作,你们能不能跟着音乐做做看,轻轻哼唱歌曲并且加上动作(播放范唱)。

师:静悄悄的山谷加上同学们的动作更加美丽了,但老师希望能热闹一点,我们来给这句加上手鼓试一下(生跟教师练习,师请一位同学来用手鼓伴奏)。

师:好,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一下,老师唱黑色字部分,你们唱红色字部分,手鼓伴奏的同学继续在唱红色句的时候为我们伴奏(师生合作,如有唱不完整,教师及时纠正)。

师:好,同学们学唱得真快,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唱一唱山谷里的风景,注意山谷里特有的声音特点,轻轻的,立起来的,手鼓的同学还是继续伴奏,老师与你们一起来边做动作边唱(播放伴奏,完整唱)。

(2)学习第二乐段。

师:同学们把山谷的美景唱得特别动人,但是山谷里还有更美丽的声音,谁在把鼓敲,你们来听一听(播放范唱)。

生: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

师:对,没错,就是它们,小铁锤的声音是山谷里最动听的,地质队叔叔翻山越岭,经历重重困难,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进行探测,到深山里开采矿石资源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美德才是山谷里最美丽的风景线,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地质队叔叔工作的快乐吧(学唱最后句前面部分)。

师:下面我们跟着伴奏把前面会唱的部分唱一唱,老师来把小铁锤的声音加上来(播放伴奏,生唱前面,师唱叮咚)。

师:那我们一起把小铁锤的声音学下,伸出你们的手当作三角铁,敲空拍的地方(师敲学生练习一次,请学生敲,师伴奏)。

4/40叮咚叮咚0/0叮咚叮咚0/0叮咚—/—0叮咚0//。

三角铁xxxxxxx。

生:渐弱,越来越轻。

师:真是个喜欢思考的孩子,力度上变化越来越弱,从弱到很弱渐弱的过程,所以最后一个叮咚是所有叮咚中最轻的一个音,我们加上三角铁再一起来唱一唱小铁锤有弹跳力,又逐渐渐弱的过程(师伴奏,生演唱)。

师:大家学得真认真,那请你们跟着伴奏来完整唱一次歌曲第二乐段(播放伴奏,生演唱)。

(3)两个乐段一起唱。

师:加上地质队叔叔小铁锤的声音我们的山谷更加热闹了,那让我们一起加入到山谷中来,完整感受山谷的美妙景色,体会了地质队叔叔工作的快乐,注意用山谷特有的声音来演唱,刚才两位伴奏的同学继续在需要的时候为我们伴奏,其他同学跟着老师做动作(播放伴奏,师生表演唱)。

四、课堂小结。

师:说得真好,看来大家都感悟很深,同学们在这个美丽的山谷里学会并能歌伴舞演唱这首动听的歌曲,美丽的大自然需要我们的保护爱心才会更加的美丽,让我们与美丽的山谷说再见!同学们,再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1.把音乐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构建创新有趣的音乐课堂。

2.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协同表演的能力;通过唱和动的结合,培养学生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表演能力。提高参加活动的自信心。

3.巩固3、5、6、三音的音准及手号,能用3、5、6、三音按所给节奏创作音乐短句。

这是一首非常受低年级学生喜爱的儿童歌曲,作者巧用3、5、6、三音组成了一首旋律优美、活泼、生动风趣的歌曲。通过我的左手和右手之间的有趣故事,教育孩子认识到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必须团结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要爱护自己的左右手,同时,利用这首歌让学生掌握xxxx-三种节奏。通过歌曲《左手和右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创编歌词、表演。

多媒体、电子琴。

1.猜谜语导入,故事激趣。

利用大屏幕播放歌曲旋律,使学生有初步印象。

2.欣赏歌曲:配合歌曲做简单的动作,请学生说出歌曲中唱的内容。

3.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

xxxxxxxxxxx-。

这是我的左手哎呀飞走了。

4.歌曲学习。

听歌曲,为歌曲打拍子。

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跟录音小声唱词。

生齐唱。

5.自编自演。

分小组两人面对面的表演。在编动作时把左手、右手、飞走、不见、拉住、找到、拍拍手、拉拉手表演出来,编得要生动有趣。(大屏幕出示舞蹈片段,在欣赏再创编。)。

6.创编歌词。

按节奏说话。

xxxxxx。

校园里真美丽。

按节奏用3、5、6、三音唱一唱。

xxxxxx。

535665。

在节奏谱中将节奏记下来,跟着同学降级下的谱子唱一唱。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土拨鼠》。

二、综合训练:三声部和唱片段。

三、欣赏:《欢乐颂》、简介贝多芬。

教学目的:

一、启发学生运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和悠长、平稳的气息,唱出歌中主人公对土拨鼠的爱怜、亲切的情感。

二、初步接触三声部合唱,要求保持音准和节奏整齐。

三、通过本课歌曲和欣赏曲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德国音乐大师、交响乐之王贝多芬的生平、作品。

教具准备:

一、贝多芬画像。

二、《欢乐颂》器乐独奏、交响乐中重唱、合唱、管弦乐合奏录音带。

三、录音机。

课时计划:三节。(歌曲、综合训练二节,欣赏一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十七页中)第一、三声部。

二、学唱歌曲《土拨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歌曲《转圆圈》。

1、用《转圆圈》乐曲进行二部视唱练习。

2、无伴奏合唱,教师指挥。重点: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

3、随伴奏合唱。重点: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表情的调动。

二、综合训练(十七页)

1、内容简述:这是一条三声部发声练习曲,选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三乐章第一呈示部主题。这个主题原是一首捷克名歌,名为《念故乡》,是反映流浪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亲人、期盼回到故乡的一首歌曲。

2、教师范奏(范唱)第一声部旋律。

1=bb 4/4

3、集体视唱第一声部旋律。

4、哼鸣第一声部旋律。

5、教师范奏(范唱)第三声部旋律。

1=bb

6、由学生们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三声部的二部视唱,要求:力度稍弱、速度稍慢、平稳,唱时一定要注意自己声部的准确、清晰,还要注意倾听另一声部。

7、教唱第三声部旋律。

8、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可对半分),进行两部视唱。

9、在二部视唱基础上的二部哼鸣练习,注意音区的变化而引起力度的变化。

三、学唱歌曲《土拨鼠》。

1、歌曲简介:这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1789——1792年与家乡波恩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当时人们有随身带土拨鼠到处流浪的风俗习惯,就好比现代人在家中养狗、猫,并带他们外出游玩一样。这是一首表现流浪汉与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歌曲。

土拨鼠,旱獭。

2、初听演唱录音。

3、6/8拍弱起节奏的练习。

4、视唱曲谱。

注意,带弱起的乐节(二小节为一乐节)、乐句(四小节为一乐句),在乐节、乐句处须用急呼吸换气。

5、按乐曲节奏读歌词,体会乐句与词的关系,找出并标出换气位置。

6、练唱歌曲。

注意前两句与后两句力度上的对比。

7、齐唱《土拨鼠》。

四、作业:

1、视唱《土拨鼠》乐谱。

2、用竖笛吹奏这个旋律。

下课。

课后记:本课三声部合唱片段中的第二、三声部是从属性质,主要以构造和声背景为目的,让小学生轻声哼鸣的同时,注意倾听整体音响效果。另外,当唱“啊”时,力度自然加强,不需要有意突出这个力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第十七页)三声部合唱片断。

二、歌曲《土拨鼠》的演唱、处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转圆圈》。

1、分声部视唱。

2、二部视唱练习。

3、二部合唱。

二:综合训练(第十七页)。

1、按第一课时的声部划分,分声部练第一、三声部的视唱。

2、第一、三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3、用哼鸣的方法哼唱第一、三声部的二部合唱。

4、从第三声部的学生中抽四——六人,视唱第二声部。

5、第一、二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6、第二、三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7、三个声部的三部视唱练习。

8、三个声部的三部合唱哼鸣练习,注意调整力度和速度。

9、条件较好的班级,用竖笛合奏这个三声部合唱片断。

10、欣赏:《故乡的亲人》(第五十七页},注意体会想念故乡、思念亲人的那种忧伤心情。

三:《土拨鼠》的演唱、处理。

1、问答:《自新大陆》中的主题《念故乡》、美国歌曲《故乡的亲人》与《土拨鼠》在内容和情绪上有什么共同之处?(都表现了游子飘零他乡的孤独、凄凉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唱一遍歌曲旋律,要求学生区分歌曲的两个段落,并说出它们在旋律和情绪上的异同。(前一段旋律平稳,感情比较平静,后一段旋律上行,情绪显得较激动)。

3、朗诵歌词,请学生指出语气最为强烈的地方,(啊,土拨鼠),对照旋律(全取曲最高音“3”处),确定歌曲的高潮所在。

4、讨论:应如何运用力度来表现这个高潮部分?(用较强的力度),整句是否都用较强的力度?(应随旋律的起伏而作强弱的变化)。高潮部分出现了两次,是否可以在力度上做一些不同的处理?(前一个高潮部分力度较强,抒发对土拨鼠十分钟爱的强烈感情;而后面的高潮音则用较弱的力度来表现无可奈何的心情)。

在讨论中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方案都可以试一试,唱一唱,让大家进行比较,再得出结论。

5、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6、用竖笛练习吹奏这首歌。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练习情况。

下课。

课后记:《土拨鼠》这首歌的两大特点:一是6/8拍(3/8十3/8),二是每句都从小节的第六拍弱起。启发学生意识到这两点,再去感觉基本节奏,自学起来会很方便。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巩固前两课时学习内容。

二、欣赏:《欢乐颂》,简介贝多芬。

较具准备:

一、贝多芬像。

二、录音机。

三、用电子琴演奏的《欢乐颂》录音;用童声合唱的《欢乐颂》录音;用重唱、合唱、管弦乐演奏(唱)的交响乐片段录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第十七页)三声部发声训练,《念故乡》片段。

(1)、三声部的视唱练习。

(2)、竖笛合奏练习。

2、抽唱歌曲《土拨鼠》。

3、抽学生用竖笛吹奏《土拨鼠》。

小结、过渡:

这是贝多芬的一首小品、他还创作了许多内容更深刻、规模宏大的大型作品。

关于贝多芬的简介,参看课本第二十一页。

二:贝多芬经典名作片段欣赏。

1、交响曲:

(1)《命运》(贝五)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2)《田园》(贝六)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2、奏鸣曲:

(1)《月光》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题主题。

(2)《热情》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部主题。

(3)《春天》f 大调小提琴、钢琴第五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3、歌曲:

(1)《土拨鼠》a、用电子琴演奏的。b、童声合唱的。

(2)《欢乐颂》a、用电子琴演奏的。b、童声合唱的。c、交响乐(贝九)第四乐章重唱、合唱片段。

4、另外欣赏童声合唱《念故乡》。

三:边听边想

1、再听《欢乐颂》片段,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如:兴奋、热烈、雄壮、宏伟、激奋……)。

2、引导学生们将《欢乐颂》与《土拨鼠》从情绪、力度、速度、结束音、色彩等方面进行比较,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欢乐颂》 《土拨鼠》

情绪 热情、欢(明)快 忧伤、低沉

力度 强 弱

速度 快 慢

结束音 1 6

色彩 明亮 暗

3、用以上比较法将本节课所欣赏的八首作品归纳:

(1)《欢乐颂》类:《热情》、《春天》、《田园》及《命运》。

(2)《土拨鼠》类:《月光》、《念故乡》。

4、齐唱《欢乐颂》、或吹奏。

简单小结课堂学习情况。

下课。后记:通过对比,让学生懂得同是贝多芬的作品,整体上感觉反差很大。不同音的使用(特别是结束音)所造成明暗效果是不同的。这也说明使用某些音或节奏、速度、力度,可以反映某些特别的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和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1、继续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能随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2、初步了解塔克族及该民族乐器常用的民族乐器鹰笛和手鼓,了解火把节的概况和民族乐器的中阮。

3、学习演奏手鼓,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泼水节欢快情景的歌曲《快乐的泼水节》,今天我们要到傣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2、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提出要求:同学们已经到了四年级了,今后欣赏的乐曲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听,器乐曲没有歌词,该怎样欣赏呢,首先能跟着哼唱几遍,以后有一听到这个主题就能说出这乐曲的曲名和作者,这也是我们欣赏音乐的重要目标之一。再者,听音乐时要根据乐曲的标题展开联想和相象,想象越丰富,你对乐曲的理解就越深,对“对音乐语言”就越熟悉。最后,还要注意乐器的音色。

(1)初听乐曲。随教师学唱主题a,要求能初步记住。

(2)复听主题a。

(3)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4)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为a、b两段旋律填上速度和表情用语。

3、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

(1)简介塔克族及鹰笛、手鼓。

(2)初听乐曲。

(3)随教师学唱主题,要求能初步记住,边用“”的节奏型为这一主题伴奏。

(4)学习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学生持手鼓实践,部分学生模仿击手鼓的动作。

(5)教师奏主题音乐,学生用手鼓伴奏。

(6)复听乐曲。

4、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能专心投入的欣赏音乐,学习用手鼓的为音乐伴奏。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本单元通过学唱《快乐阳光》、《飞吧,飞吧》、《翅膀》;聆听西班牙歌曲《鸽子》、罗马尼亚器乐曲《云雀》、法国器乐曲《天鹅》、秘鲁的《飞驰的雄鹰》;朗诵小诗《画太阳》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异国音乐的不同风格,初步了解音乐与诗歌、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放飞歌声的同时放飞自己的理想,从而达到激发想象力、增强音乐表现力的目的。

1.在聆听声乐作品《鸽子》时,能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特定情感;在聆听器乐作品《云雀》、《天鹅》、《飞驰的雄鹰》时,能感受到乐曲的速度变化对表达相应情绪所起的作用,能说出不同的乐器音色在塑造音乐形象时的差异,同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作品风格差异有粗浅的认识。

2.能用较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多声部合唱歌曲;能熟练地演唱《快乐阳光》。

3.理解拍号的含义,感受节拍的强弱规律。

本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飞吧飞吧》。

教学时间:

4月20日~4月22日。

教学内容:

1、听赏歌曲《鸽子》、《快乐阳光》。

2、学唱歌曲《飞吧飞吧》。

教材分析:

1、《鸽子》是一首优秀的男声独唱歌曲。诞生于十九世纪,由西班牙民间作曲家依拉蒂尔作曲,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广为传唱。歌曲的旋律悠扬婉转,其节奏及三连音的运用颇具特色,伴奏声部的探戈节奏型渲染出浓郁的西班牙音乐风格。

2、《快乐阳光》是一首欢快活泼,充满活力的童声合唱歌曲,大调式,两段体。词曲结合紧密,散发着时代气息,表现了当代儿童如同鲜花一样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幸福的生活。

3、《飞吧、飞吧》是一首古老的德国民歌。歌词借用小鸟的口吻,勉励学生在少年时代要养成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勤奋劳动的好习惯。歌曲音乐语言简练,结构规整,配以逐步加入的三部合唱,简单的和声浓郁丰满,增强了音乐的立体感、形象性和趣味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的:

1、《飞吧,飞吧》通过学生自己的配乐朗诵导入到歌曲,感受歌曲柔和、深远的意境;最后进行三声部的合唱,边练习边引导学生感受和声的美妙效果。

2、在聆听声乐作品《鸽子》、《快乐阳光》时,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特定情感;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对表达相应情绪所起的作用,能说出不同的乐器音色在塑造音乐形象时的差异,同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有粗浅的认识。

1、感受歌曲柔和、深远的意境。

2、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对表达相应情绪所起的作用,能说出不同的乐器音色在塑造音乐形象时的差异。

三声部合唱练习。

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唱问好歌,开始上课。

2、进行连音和断音的发声练习。

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二、欣赏“鸽子”“快乐阳光”

1.请同学们欣赏两首歌曲。说说他们的演唱形式。

2.播放歌曲《快乐阳光》、《鸽子》。

听赏两首歌曲,听辨他们的演唱形式。

男女声重唱。

童声齐唱。

三、教授新课:

师:在外国也是同样的道理。下面我们就来学唱一首德国歌曲《飞吧,飞吧》,它借用了小鸟的口来向大家讲述了这样的一个道理。

2、师播放录音歌曲。分析:

这首乐曲很简单,只有几句,但却有三个声部。我们可以很快的将歌谱和歌词学会,再进行合唱。

3、教师弹奏旋律。

4、学习歌词:

1)学生集体朗读歌词。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

3)播放歌曲伴奏。

说说诗句的意思。

和大家一起学习歌曲《飞吧飞吧》。

听赏老师播放的歌曲录音。

感受三声部的和声。

在演唱声音要统一,时边唱边听,注意各声部的音准以及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和谐。

集体朗读。

播放歌曲录音。

播放歌曲伴奏,跟唱。

五、课堂小结:

1、小结:同学们,从这首歌曲的学习当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是外国还是中同,都要在小时候就养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习惯,长大了才不会一事无成,碌碌无为,而流下后悔的泪水。

2、课后作业:学习了这首歌曲,你对今后的学习有什么打算?

在学习了歌曲后为今后的学习做做打算。

第二、三课时《翅膀》。

5月25日~5月29日。

学唱歌曲《翅膀》。

《翅膀》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采用比喻的手法,多侧面的反映出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为齐唱或领唱,第二乐段为合唱,具有副歌的性质。曲调欢快活泼,洋溢着青春的热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欢快的歌声,抒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及有远大的理想。

2、进一步提高二声部歌唱的技能,注意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及因色统一。

3、初步感受三、八拍节奏、音乐。

《翅膀》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乐曲结构特点,指导学生尝试合唱之前可运用柯达伊手势进行三度和四度的音程训练。

教学中既要追求声音的和谐、统一,又不可为达到此目的而进行过于枯燥、苛刻的训练。

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12345—54321—。

miyamiyo。

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

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口腔中的软腭抬起,气息通畅,声音具有头部气流感,注意韵母的口型。

二、体验三、八拍节奏。

1、复习三、四拍,认识三、八拍;

2、听音乐,用不同的拍击形式体验三、八拍歌曲;

3、创编三、八节奏及乐句。

和老师一起复习拍号。

体验三八拍的律动。

三、合唱练习。

1、利用柯达伊手势进行两声部的和声音程练唱。

2、练习合唱发声练习曲。要求一气呵成,韵母发音位置统一。

3、视唱二声部旋律。

做一做柯伊达手势。

和同学一起进行二声部音程练习。

四、新歌教学《翅膀》。

1、激趣导入,播放课件:

学生听赏歌曲《翅膀》。老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何感想?

小结;刻画了儿童们在洒满阳光上,愉快歌唱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的真挚情感及远大的理想。

2、聆听范唱,划分乐段。

3、朗读歌词。

4、跟琴唱词。

5、找出曲谱中的节奏较难的乐句,跟师唱一唱。

6、跟琴唱一唱高声部歌谱。

7、小组练唱,并随即指导,主要是唱准确。

8、巩固演唱歌曲。

9、再引导学生唱一唱低声部的歌谱。

10、指导学生能分别演唱高、低声部的歌谱。

学生听赏歌曲《翅膀》。

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再次聆听范唱,分一分乐段。

朗读歌词。

和老师一起解决较难的乐句。

跟琴唱谱。

小组比一比谁唱得更准。

再唱唱低声部的歌谱。

指导学生能分别演唱高、低声部的歌谱。

五、歌曲艺术处理。

1、讨论、实践后总结:

这是一首带副歌的分节歌,高潮在副歌部分。我们在演唱时可以怎样处理呢?

2、各组按新的要求练唱全曲。

3、各组展示演唱。

4、评议。

合唱部分可用“mf”合唱部分用“mp”,总的是以轻柔、优美、舒展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小组展示、活动评价。

六、小结。

每个人都有很好的理想,让我们把握现在美好的时光,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首合唱歌曲的教学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能够完成分声部的歌谱和歌词的演唱。音乐是由心的表达,结合这首歌曲的情绪,我从和孩子们谈谈自己的理想入手,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畅谈、交流,师生间的情感也拉进了。歌曲学唱部分,我主要从引导学生感知乐曲的三拍子律动开始,因为这首歌曲的节奏很活泼轻快,我希望学生能从听觉、律动、感知等方面体会。在歌曲学唱环节,我主要用了听音模唱的教学方法,学生前面的聆听已经对这首《翅膀》有了整体的感觉,因此学唱部分继续调动学生的听力,从整体感受换到乐句的一句句仔细听辨,由这节的学习情况中发现,学生在前面四个乐句的演唱中最容易忽视的是最后一个五拍的音总是不唱足时值。所以在教唱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节拍的准确和气息的支撑。在副歌部分,我主要采用了学生自己视唱歌谱的教学方法,因为这首歌曲的合唱部分歌谱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适合的,里面绝大部分小节比较简单,只有个别小节需要老师指导,这里我也是采用了让学们多聆听、多模唱,还有由会唱的同学进行示范唱的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多自己探究学习的机会。歌谱演唱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演唱歌曲,所以在学唱歌谱中我主要经常强调学生要轻声唱谱,多听琴声。由于时间关系,在这节课中我对歌谱演唱的练习还不是很多,在后面的课中我还会引导学生多练。在歌曲处理方面,我认为这节课也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副歌部分“啦啦啦”的这些乐句应该有连贯和跳跃两种不同的声音表达,这样歌曲的情绪就更加活泼轻快了。总的说来,这节教研课中我对歌曲的技能训练比较偏重,对情感的渗入不够,在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有很多修改的地方。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小牧笛》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富有情趣的儿童歌曲,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农村孩子赶羊、放鹅的热闹场面,抒发对热爱劳动、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小牧笛》,感受民歌风格和农村孩子开朗活泼,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

1、能用朴素、明亮的声音歌唱带有民歌风的歌曲《小牧笛》,结合2/。

4、3/4拍指挥图示,巩固、掌握2/。

4、3/4拍节拍规律。

2、认识变拍子,理解变拍子的节拍特点。

1、自由组合、自主学习,通过2/。

4、3/4拍指挥图示、击拍方法、不同形式的演唱,了解变拍子的节拍特点。

【教学重点】。

注意不同节拍中的重音位置,掌握不同拍子的变换,做到节奏准确,情绪饱满。

【教学难点】。

了解变拍子歌曲的节拍规律,并能正确运用2/。

【教学过程】。

1、师:今天天气真好,老师想带同学们去郊外走走,看看在郊外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到什么?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

(播放录音《郊游》,老师带领学生边律动边走进教室。)。

设问:这是什么歌,是几拍子的歌曲,你知道它的强弱规律吗?歌曲的情绪怎样?学生讨论、交流,师小结:

《郊游》是一首四二拍的歌曲,强弱规律:强。

弱,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

(继续出发!再次播放《郊游》,老师带领学生拍击节拍,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四二拍的强弱规律。)。

2、师:看,是谁在田野里忙碌?

(播放录音《小蜻蜓》,师带领学生继续律动。)。

设问:这是什么歌,是几拍子的歌曲,你知道它的强弱规律吗?歌曲的情绪怎样?学生讨论、交流,师小结:

《小蜻蜓》是一首四三拍的歌曲,强弱规律:强。

弱,歌曲的情绪:优美、舒展。师:我们一起帮帮小蜻蜓捉捉蚊子吧,再次播放《小蜻蜓》,老师带领学生拍击节拍,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四三拍的强弱规律。)。

1、师:现在我们来到小河边,听,你们听到了什么?

(播放《小牧笛》)。

设问:歌曲的内容是什么?情绪怎样?(抽生回答)。

2、复听《小牧笛》,师带领学生拍击节拍。

设问:歌曲的节拍统一吗?有变化吗?怎样变化的?

3、学习音乐知识:变换拍子。

4、再听《小牧笛》,学生拍击节拍,师引导学生注意不同节拍中的重音位置,掌握不同拍子的变换,做到节奏准确。

5、师带领学生用“啦”哼唱歌曲旋律,注意节拍变换时的衔接。

设问:歌曲的结尾处有一个音乐符号,你看到了吗?想认识它吗?

6、学习音乐知识:下滑音。

(1)讨论:最后一个衬词为什么加下滑音?该如何正确表现好它?(2)老师唱出几种不同的“哟”,让学生比较哪一种最好。(3)回答:加上下滑音唱法的优点?(更富于民歌风味)。

7、再唱旋律,注意唱好节拍变换间的衔接和下滑音。

8、学唱歌词,注意吐字要清楚。

1、歌曲的情绪有变化吗?怎样变化?

2/4拍旋律的活泼轻快,3/4拍部分比较优美舒展。

2、师:当羊儿长得肥又壮,鹅儿下蛋多又多时,两兄弟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我们要用怎样的感情去唱?(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心儿甜甜的)。

3、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根据歌词内容,启发学生自己创造设计表演唱。自己找伙伴商量研究,形式上也可让学生自己处理。

2、抽生表演。

3、评价与自我评价。

今天小牧童带我们来到美丽的农村,学唱了富于民歌风味的歌曲《小牧笛》,知道了这是一首变拍子歌曲,学会了下滑音的唱法,在课堂中,我们不仅掌握了新的本领,又了解了牧童们的生活。希望大家回家后与自己的父母分享这一动听的歌曲,分享牧童们的快乐。

【教学反思】。

《小牧笛》是一首变拍子歌曲,变拍子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是作曲者根据需要,在同一首曲子中运用两种拍号。多媒体的教学设计,加上歌曲教学前的拍击节奏,较好的解决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变拍子。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既要注意2/4拍旋律的活泼轻快,又要把3/4拍部分唱得舒展连贯,结束小节的衬词“哟”是发自内心的赞美。学生在学会歌曲后,自己辨别加下滑音和不加下滑音的唱法,从而体现歌曲民歌风味。我在教这首歌曲之前,遵循听觉领先的原则,尽量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让学生反复的听,熟悉乐曲,当大多数学生都有强烈的想唱这首歌曲的欲望时学唱,降低了学习难度。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只要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难点自然而然的就解决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以活动的形式加强学生的感受力,让学生体验这两种拍号用在同一首歌曲中的不同之处,能在活动中掌握并正确地表现出来。这样的教学安排淡化了音乐知识的教学,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提倡学科综合等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教学方法上,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歌曲教唱模式,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多种情景,和学生一起学唱歌曲。使学生在聆听和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获得了愉悦的感受和体验,也使他们能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无穷乐趣,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1.能积极参与户外音乐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2.能学会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并用充满童趣、天真的动作进行歌表演。

3.能为虚线画添色填画,表现歌曲的情境。

1.学习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参与《绿色之歌》的艺术实践活动。

结合歌唱音形象,让学生体验和表现歌曲。

录音机、磁带、小树、小马和小星星头饰、画板、彩笔、手风筝。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小花园,请大家帮助小精灵找一找美丽的春天吧!(学生在设计的场景:小花园、小树林、小草坪里寻找。)。

师:小朋友,你们都找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地畅谈春天)。

请大家在熟悉的歌曲〈嘀哩嘀哩〉中用最美丽的动作与表情表现春天。

师:小朋友,你们的表演引来了小鸟,引来了美丽的春天,小树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瞧!它们正向你们示意、为你们唱歌呢!

1.教师范唱(随老师的琴声用“沙”,“哩”,“啦”,“叽”等跟唱歌曲的旋律)。

2.歌词朗读(跟老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3.教师再唱一遍歌曲。

4.师生同唱歌曲。

师:小精灵听到你们的歌声,非常高兴,它也来到了小树的身边,轻轻地抚摸着一棵棵小树,盼望着它快快长高。小朋友,你们听,它是怎样唱的。(放录音《小树快长高》)。

师:想不想跟小精灵比一比,看谁唱得更好!

(教师把学生的歌声录下来,然后让大家一起来评价,指出需要改正的地方)。

同学们,现在有一个地方,因为人们不懂爱惜树木,乱砍乱阀,整树林都光秃秃的,让我们一起来把绿色还给它们吧(边听歌曲〈绿色小兵〉边给书本上的图画添上颜色)。

同学们你们今天做了绿色小兵,保护了环境,希望你们以后都能这样,做一个爱护树木的好公民。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1、《山谷回音真好听》 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 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边》 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进行表演。

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2、学唱

《放牛放到小河边》歌曲唱名,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3、聆听音乐《出发》或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时,要做好组织工作。

四课时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1.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2.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第一课时:唱《堆雪人》;听《乘雪橇》。

第二课时: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

第一课时。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

2.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

7.讨论:

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

(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

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好时光的心情。)。

4.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5.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

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4.小结:这是京剧描绘的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ケ硌。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1、从“海顿的故事”和“音乐家小档案”入手,能简要地说出奥地利音乐海顿的生平及主要作品;在听赏其作品《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和《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的片段时,能初步感受到义响乐的表现力。

2、结合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的听赏,能初步了解弦乐四重奏这一重要的室内乐体裁,体验亲切、纯净、充满生机的海顿音乐,并能在听赏参与活动中,记住其美妙的主题旋律。

3、在听赏海顿的两首著名交响乐片段时,能了解力度这一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能记住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并在表现活动中运用。

了解音乐海顿的生平及主要作品,通过聆听作品选段,能体体验亲切、纯净、充满生机的海顿音乐。

能认真聆听音乐,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强弱的特色。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2、师生问好。

二、故事导入:

(一)听赏《告别》交响曲。

1、播放《告别》交响曲选段,全班同学闭眼聆听。

师:你有没有听出乐曲中乐师一个个离开的情境啊?为什么?

2、请同学们交流。

师:没错,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乐曲的主题。

3、哼唱主题。

4、画旋律线:在唱熟主题的基础上用手指划出旋律进行的方向。

5、演唱表现(学生反复演唱音乐主题,并在每遍逐渐减少演唱的人数,以体验乐手相继退场的音乐场景)。

(二)听赏《惊愕》交响曲。

师:后来这位音乐家跨海到了英国,伦敦的绅士、淑女名流慕名而至,将音乐会当成了社交场所,热闹非凡。而且还有很多的外表高贵的贵妇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却常常打起了瞌睡来。这让乐队的乐师们都很不高兴。于是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又谱出了一首很有趣的乐曲。第一乐章轻快的第一乐章奏完时,又有贵妇人睡着了,这时,柔美的第二乐章开始了,音乐格外安详、平和,贵妇人们都昏昏欲睡了,突然,整个乐队都爆发出强烈的合奏,加上定音鼓的猛击,似惊雷响起,那些入睡的贵妇人被这一击都惊愕地跳了起来,于是这首乐曲就取名为《惊愕交响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吧!

1、聆听全曲。

2、讨论音乐特点:通过乐曲的强弱对比体验音乐情绪。

3、哼唱主题。

4、参与表现:用人声、打击乐、非常规音源、身势动作等表现音乐强弱。

5、了解力度术语。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听了这么有趣的两个乐曲,你们想不想知道写这两首作品的作曲家是谁呢?让我们翻到书来看一看。

1、了解作曲家海顿。

师:原来这个有趣的作曲家名字叫海顿。好的,今天回家,请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一下海顿的生平。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2、下课。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b、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声音,逐步学会聆听,用美的声音去演唱歌曲。

(2)技能目标:

a、唱准歌曲中的(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敲得山谷叮咚叫)。

b、掌握歌曲中的力度记号,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3)过程与方法:。

本课我主要运用的是体验、模仿、合作的方法。这些方法我将具体的在教学过程中做详细的讲解。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现音乐的内容和思想。

教学难点:

1、歌曲中泉水声的力度记号。

2、节奏: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敲的山谷叮咚叫。

设计思路:

本课以音乐学科新课程标准为基石,以唱歌为主线,于体验、感受、演唱为一体的歌曲教学课。课中通过生动的视觉感官(情景创设)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在丰富的想象、感悟中学会用音乐表达情感,同时把相关知识技能巧妙融合于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演唱中体会音乐带给人们的快乐!

教材分析。

《山谷静悄悄》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节歌。歌曲一开始用“×0×0×-”的节奏、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前三段歌词分别描绘了山间的景物,富有动感,从“烟雾”“花”、直至“溪流”、“野兔”动感不断增强。在四小节间奏之后,“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来的寂静安详,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锤子击石的叮咚声和溪水声交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在山谷中回荡。四段歌词虽都配同样的旋律(第四段的旋律稍作变化),但由于歌词在形象、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歌曲很能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丰富的想象。

学情分析。

学生在演唱欢快的歌曲时,在节奏上一般不会有太多问题。但对于一些歌曲中音符时值较长的情况,学生容易唱不够时值。在歌曲中,出现了好几处时值较长的音符,这应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教学方法。

1、情景法2、实践法3、合作法4、听唱法。

教具:钢琴课件沙锤。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欣赏山谷美景。

师:欢迎进入音乐世界,来到奇妙的山谷。(看课件,欣赏山谷美景)请仔细看,认真听。(加山谷静悄悄伴奏)。

2、谈话。

问:你看到了什么?

3、山谷里的回声。

师:在这美丽的山谷里,老师都忍不住想对山谷喊一声:喂,山谷你好吗?(手势)。

师:这时,你还会听到什么?

生:回声。

师:你觉得回声有什么规律?第一次和第二次反射回来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强弱的力度变化)。

4、回声的规律引出f、p、mp以及pp的强弱记号。

师:那你觉得回声有什么规律呢?

(师用不同的力度记号分别来表示回声不同时段的声音强弱)。

(1)f、p:

师:在音乐课上,我们对于给强弱专门一个音乐记号,那就是f和p,(幻灯片出示)。

(2)mp、pp:

(3)渐强和渐弱:

师:可是我在说话的时候这个力度是从头到尾都不变的吗?还是由什么到什么有变化的?(听师范唱,引出渐强和渐弱符号)。

师: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现象也是有这些力度变化的?

火车路过的的情景,用“wu”来哼鸣模仿强弱,同时做发声练习。

5、再次用不同力度模仿回声。

三、歌曲教学:

1导入:山谷里的回声如此有趣,山歌里的歌声更是美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山谷静悄悄》你听。

2、初听录音范唱。

问:歌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3、复听歌曲:

幻灯片出示:什么在飘飘?什么在闪耀?什么在奔跑?

多媒体播放一些画面:崇山峻岭中,淡淡的烟,薄薄的雾,紫杜鹃和红梅花,飞奔而下的溪流,活蹦乱跳的小野兔。

(2)师用歌声再次提问,生回答。

(3)师生用歌声来问答。

你能用歌声来回答我的问题吗?师生互换。

4、请同学们按节奏有感情的读歌词。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44页,跟老师按节奏读歌词。

(第一段师带领,二、三段让学生试着自己读)。

5、学习第一部分:

(1)师:第一段请同学们轻声跟老师一起来唱(双簧游戏)。

(3)师:第一、二段同学们和老师配合表演的很成功,老师想听听你们自己单独来演唱第三段,同学们准备好哦!(及时纠错)。

5、学习第二部分:

师:山谷里的景色真实美不胜收,你们听那“叮咚叮咚”是什么声音?

老师范唱第四段。

(小铁锤敲打石头发出的声音)。

听难点乐句。

(1)你能模仿一下敲打的声音吗?

(2)学唱。

师:要学会这个“叮咚”声可不简单呢,请你找找这个乐句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3)跟师找休止符特点,学唱。

(4)用踏步、拍手解决休止符。

(5)p、pp、渐弱记号的演唱。

仔细的听最后一句,力度有什么变化?(越来越轻)。

地质队叔叔来了后“叮咚”声响起,变的热闹,走了之后,山谷又恢复了静悄悄(越走越远的感觉)。

7、生跟琴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师:大家学的这么认真,那请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来感受地质队叔叔工作的快乐吧!

8、生有感情的演唱整曲:

四、歌曲拓展:

(1)我们用美妙的歌声演唱歌曲,让原本安静美丽的山谷又热闹起来,静悄悄的山谷又产生了什么现象?(回声)。

你能模仿一下吗。

(2)分小组来模仿回声,最后一句让学生分两组。一组演唱,另一组在空拍时加入回声。

(3)师:大家做得真棒!现在请你把这些回声运用到歌曲中,加上我们刚才的空拍练习。

(四)小结。

带着你想象的歌曲描绘的意境,有感情的演唱全曲,听音乐出教室。

师:同学们在这美丽的山谷里学会并演唱动听的歌曲,美丽的大自然需要我们的保护爱心才会更加的美丽,让我们在大家动听的歌声里结束这节课。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1、通过听、唱、表演《这是什么》,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创编动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创编节奏等音乐实践活动。

感受乐曲的节奏,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它的相同与不同、

1、表演《这是什么》。

2、欣赏《调皮的小闹钟》。

3、编创与活动。

小闹钟、录音机、同步音乐、钢琴。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师:老师今天让大家猜个谜语,看你行不行,“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猜一件物品。如果你猜不出,请听一首歌,听听歌中唱的是什么,请你用笔把它画出来。

2、放歌曲《这是什么》并重复多次,学生用笔画,大多数学生画出闹钟,有的学生画出表,教师加以引导,那种合适,并将画的好的进行展示。

二、学唱歌曲,感受表现音乐形象。

1、师出示各种小闹钟,请学生说说闹钟的功能(它能提醒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是我们小朋友的好伙伴。)。

2、听听闹钟走的声音(嘀哒嘀哒),提示学生要用轻松而弹性的声音来读唱,并用合适的动作来进行配合。

4、学唱歌曲难点解决:50505—和20205—这两句不同音高准确演唱通过比较、重复的方法来来学会。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6、师:用什么打击乐器来伴奏呢?怎样敲最合适?(双响筒,木鱼,碰铃,三角铁等)。

7、分小组表演歌曲,由学生之间展开评价,锻炼学生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和表演的能力。

三、聆听《调皮的小闹钟》,进一步体会音乐表现的闹钟形象。

2、初听全曲,感受乐曲情绪,鼓励学生可以随着音乐用动作来表示。学生交流回答:大多数学生说修好了,因为听到了闹钟的铃声,闹钟恢复了正常,个别学生就说没有修好,因为觉得是快修好了的时候,听到最后结束是的一声滑音,表现闹钟里面的弹簧跑了出来,又坏掉了,所以没有修好。

3、师:小朋友在曲子中听到了闹钟走动的声音,还听到了闹钟的铃声,听一听出现了几次?再次欣赏乐曲,请学生用笔在书上画出来,看谁画的次数准确。

4、学生交流,师归纳小结。

四、结合歌曲乐曲中表现的闹钟的音乐形象总结归纳,认识时间的珍贵,懂得要珍惜时间。

1、让学生说说你该怎样爱护你的小闹钟,怎样珍惜时间的。

2、生回答交流,师总结归纳时间就象小马车,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将时间用在正确的地方,不要浪费时间。

3、表演歌曲《这是什么》及上节课学的《时间就象小马车》,唱着走出教室。

三、编创与活动:探索生活中的声音。

这是一个高低、长短、强弱的综合性练习。

1、教师事先准备好水桶、玻璃杯、易拉罐、木梳、纸等物品。

3、还可以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物品,敲击出声音,列举自己探索到的高的、低的、长的、短的声音,做出来给同学们听。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1.通过学习歌曲,了解歌曲的藏族风格,体验少数民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能用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表达热爱祖国的感情。

重点:有感情、准确地歌唱歌曲。

难点:歌曲中“太阳和月亮”的“亮”字和“他们的妈妈”的“妈”处的节拍。

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歌词具有民族风格,以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来比喻藏汉是一家,质朴而亲切。歌曲旋律具有藏族民歌的风格,调式为具有变宫的六声羽调式,旋律中充满了等藏族民歌惯用的音调进行和等具有转调性质的音调,这就使歌曲的旋律具有与歌词相吻合的民族的风格。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上句落在属音下句落在主音具有呼应关系,由于这两个乐句相似,学生容易混淆,教唱时需注意对比。第二乐段从全歌的最高音“6”开始,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向属调离调,随即又转回原调。第二乐句是全歌的主题,后半句重复第一乐段的音调,为典型的“换头留尾”的乐句发展手法。

阶段目标:初听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感受歌曲情绪。

1.初次聆听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请学生听后谈谈对歌曲的初步印象。

学生回答问题。

2.教师出示《一个妈妈的女儿》曲谱介绍歌曲,复听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阶段目标:分段学习歌曲,对比歌曲乐句的旋律,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1.再次聆听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请学生听出歌曲的高潮部分并为歌曲分段。

第一乐段(1、2乐句);第二乐段(3、4乐句)。

2.分乐段学习歌曲旋律。

学习歌曲第一乐段(1、2乐句)。

(1)教师分别弹奏第一、二乐句旋律,请学生进行分辨旋律不同的地方,出示第一乐句谱例、第二乐句谱例。

(2)教师带着学生打着拍子慢速模唱歌曲的第一、二乐句,先不看连线模唱,再加入连线模唱。注意根据学生情况加入颤音记号演唱,如觉得较难可以先不加。

(3)熟练后,回到原速完整地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学习歌曲第二乐段。(3、4乐句)。

(1)教师播放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第三乐句音响,并出示第三乐句谱例。

(2)教师带着学生打着拍子慢速模唱歌曲的第三乐句。

(3)出示第二乐句谱例、第四乐句谱例,请学生分别听这两个乐句的旋律进行比较,寻找两个乐句的相同与不同。

(4)教师带着学生打着拍子慢速模唱歌曲的第四乐句。

(5)熟练后,回到原速完整地唱歌曲的第二乐段。

3.完整演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1)加入歌词,连贯地演唱歌曲。

(2)随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伴奏完整并深情地演唱。

阶段目标:使学生了解歌曲中包含的藏族民歌惯用的旋律。

1.教师介绍歌曲中等藏族民歌惯用的曲调行进和歌曲中等具有转调性质的音调,使学生了解歌曲的旋律具有与歌词相吻合的藏族民歌风格。

2.学生们试着唱一唱歌曲中含有这些旋律的乐句。

阶段目标:通过聆听熟悉的藏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民族风格和藏族歌曲惯用的旋律。

教师介绍一些具有藏族风格的歌曲如:《天路》《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等,请学生和教师一起视唱歌曲的谱例片段。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具有藏族风格的民歌。这首比较难唱的歌曲同学们学得很快,声音和表情上还要更一步提高。希望课后同学们多唱多听藏族民歌。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3、表现《采菱》

1、指导学生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采菱》,表达对水乡和江南景色的赞美和热爱。

2、通过学唱和欣赏江南的歌曲,学生能够了解江南音乐的旋律特点,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加入到集体表现歌曲的形式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指导学生优美婉转地演唱歌曲,并能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旋律特点。

1、切分音和附点音符的掌握

2、表现歌曲

:钢琴、多媒体课件、节奏卡片

1、教师创编:2/4 x xx x x︱ x x x‖

东 小 的同学 你 们好!

2、教师出示节奏卡片:2/4 x x xx x ︱x x x‖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描绘的哪里的风景?(出示课件)

2、(师)你们能用语言来赞美美丽的景色吗?

3、(师)如果让你们为图片配上音乐,你们会选怎样的音乐?(优美、婉转、抒情的)

4、听音乐《梦里水乡》,听一听老师选择的音乐。

5、过渡语:(师)江南确实太美了,人杰地灵,水甜,心甜,歌更甜,你们听一群孩子用动听的歌声在赞美家乡呢。

1、初听《采菱》,说说歌曲的情绪和歌曲的内容。

2、(师)你们采过菱角吗?看看老师是如何采菱的。(教师边唱边表演)

3、介绍“菱角”的生长过程,小伙伴们采菱时的心情。(出示课件)

4、学唱歌谱。(出示课件)

(1)教师出示节奏卡片,教学生读一读。

(2)教师范唱歌谱,学生找一找切分音和附点四分音符。

(3)听唱法学唱部分歌谱。(唱准切分音和附点四分音符)

(4)师生接口唱,学生在切分音和附点四分音符处接唱。

5、学唱歌词。(一字多音的唱法)

(1)教师范唱。

(2)听琴轻唱,说说难唱的地方。

(3)齐唱歌曲,注意演唱情绪。(教师在间奏处伴唱)

1、分三个小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一组:变化演唱形式;

第二组:创编动作表演;

第三组:创编歌词

2、分组汇报,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师)我们江南的音乐不仅好听,形式也很丰富,同样是采菱,还可以用不同的音乐情绪来表现,你们听(放音乐《采红菱》)(出示课件)

(师)江南的美景数不胜数,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都曾留有诗句赞美江南,最后老师把这首古诗《忆江南》送给你们,大家也可以回去找一找其他的江南知识,下节课大家一齐分享。(出示课件)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有关“曾侯乙编钟”的音响资料。

教学内容:

通过老师介绍和视频资料了解曾侯乙编钟的故事。

教学目标:

了解编钟的故事,感受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调整情绪带着愉快的心情开始上课。

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

二、介绍青铜器(边看课件边介绍)。

1、青铜器的类别。

2、青铜器的用途。

a农具与工具b兵器c饪食器d酒器e水器f乐器。

a兵器b礼器。

在等级社会中,一部分青铜器被用于贵族间各种礼仪活动。

三、介绍编钟。

1、通过课本图片了解中国古代乐器—编钟,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将收集到的《国宝档案——曾侯乙编钟》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

1、对编钟这个中国古代青铜器乐器有初步了解。

3、通过视频资料了解曾侯乙编钟的故事。

a曾侯乙编钟的挖掘、历史。

b编钟的构造、发声。

c编钟的复制、保护。

视频时间较长,

分上、中、下三部分,根据课上时间灵活安排。

四、小结。

带领学生回顾这一课时所了解到的曾侯乙编钟的内容。

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六(1)(2)(3)(4)3/24~3/25。

教学准备:

有关“曾侯乙编钟”、“金编钟”的音响资料。

教学内容:

通过老师介绍和视频资料了解曾侯乙编钟、金编钟的故事。

教学目标:

了解编钟的故事,感受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调整情绪。

用歌声和老师进行问候。

二、曾侯乙编钟的故事。

老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曾侯乙编钟的历史和它的挖掘工作。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往下看。

回忆上集的内容。

和老师一起观看中集、下集。

了解曾侯乙编钟的构造、发声。

以及编钟的复制、保护。

节选15分钟左右。

三、金编钟的故事。

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套金编钟,它是乾隆80大寿时送的大礼,关于这套编钟的故事让我们一起通过短片了解一下。

了解“金编钟”的故事。

15分钟左右。

四、小结。

编钟知识小竞赛。

用竞赛的形式检验一下自己对编钟的了解。

第三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六(1)(2)(3)(4)3/28~3/30。

教学准备:

1、编钟的`音响资料。

2、铜鼓舞的图片及音响资料。

教学内容:

1、听赏乐曲《楚辞》片段。

2、了解铜鼓舞。

教学目标:

1、听赏编钟音乐作品片段,感受其音乐特有的声音效果,了解我国古代音乐知识,感受悠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2、认识铜鼓舞,并简单了解它的历史。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和老师用歌声进行问候。

二.欣赏乐曲《楚辞》。

1、学生视唱歌谱。

2、对较难的小节进行重点练习。

有相似的乐句,找一找,再对比唱唱。

3、听听编钟与众不同的音色。

4、编钟的演奏特色。

5、再欣赏,跟唱旋律。

慢速视唱歌谱一遍。

难点小节大家一起练习解决。

全曲有八行,每两行的节奏、音都比较相似。

欣赏编钟的音色。

它属于变音打击乐器,发音类似钟声,清脆悦耳,延音持久具有东方色彩。

跟唱旋律(唱歌谱)。

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节选一些乐句唱。

三.欣赏铜鼓舞。

1、欣赏表现舞蹈主题的青铜器作品。

2、了解《奏舞》。

3、先今的腰鼓舞、长鼓舞、太平鼓舞和莲湘舞等都由《奏舞》演变而来。

a周代青铜壶。

b战国青铜圆壶。

是一种与祭祀礼仪有关的舞蹈,它原来用于祭祀,后来也用于群众性的自娱和表演。

四.欣赏壮族等少数民族铜鼓的表演欣赏少数民族的铜鼓舞表演。

五、小结。

鼓励有兴趣地学生可以再自己收集一些资料。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课题: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小鸟的歌》----鸟店。

课型: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鸟店》这首管弦乐曲,教育学生爱护鸟类,尽自己的能力保护鸟类,为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创编活动。

3. 知识与技能目标:用肢体语言表现作品的复三部曲式的结构。

教学重点:聆听乐曲各段的旋律、节奏,并能为不同段落的乐曲自由创编律动。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乐段作品所表现的情景。

教学准备:课件 截曲软件。

教学过程: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管弦乐曲。既然是管弦乐作品,那么在乐队中既有管乐、又有弦乐,弦乐指的是提琴类的乐器,(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当然在乐队中,这些乐器都不是一件,而是每种乐器有很多把,大家组合在一起演奏出温暖的音色。管乐包括铜管和木管两大类,铜管乐包括:小号、长号、圆号、大号等,它们发出的音色富有金属性,比弦乐的音色要辉煌。木管乐包括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这些乐器发出的音色比较冷漠。不同音色的乐器在一起,互相弥补音色上的缺陷,有时候主题在木管、有时候主题也交给铜管,而更多的旋律是由弦乐来完成。一部作品的配器体现出作曲家对乐器音色的深透了解和作品的理解,给听众带来美好的享受。)    在这首乐曲中,作曲家要利用乐器的不同音响表现了这样几种情绪。

(教师出示词条)紧张、恐怖,宁静、安详,欢快、优美,请同学们在欣赏一边乐曲后,根据乐曲的顺序,把这几种情绪进行排序。

生:完整欣赏一遍乐曲,进行排序练习。

师:谁来说说你排序的结果?

生:自由交流自己的答案。

师:引导学生针对有异议的地方结合音乐再次欣赏,把情绪进行正确排列。

2、再听乐曲,进行故事创编。

师:作曲家就是用这样几种情绪为我们大家讲述了发生在《鸟店》的故事(板书乐曲题目《鸟店》)。请同学们再来完整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然后,请给大家讲一讲你从音乐中听到的故事。

生:完整欣赏后,为乐曲编故事。

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分组创编。

3、分段细听。

(1)第一段音乐欣赏:

生: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这段音乐描写了宁静的清晨,这段音乐里我们能听到什么声音呢?

生:钟声、公鸡的叫声、鸟叫的声音。

师:(再次播放第一段)。

生:分成四个组一边听,一边用形体感受音乐(钟声敲响了四下,随后公鸡打鸣,接着鸟儿鸣叫在那宁静、安详的旋律中)。

(2)第二段音乐欣赏。

师:这么美好的早晨,小鸟们都在忙些什么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欢快优美的第二段。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出示问题):

a、这段音乐中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b、分别描写了小鸟们在忙些什么?

师:带领同学们一般听音乐,一边轻轻地拍手,帮助学生感受乐曲速度、情绪的变化。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这段音乐中有快速、中速、慢速,快速描写了小鸟们在互相追逐,中速描写了小鸟们在做游戏,慢速描写了小鸟们在休息。播放另一段音乐主题。

师:鸟儿们在自己的天堂里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件可怕的事情即将发生了。

(3)第三、四段音乐欣赏。

师:你们仔细听,是谁来了?

生:是猫来了。

师:猫对这些可爱的小鸟早就垂涎三尺了,这时出现了一段紧张的音乐,小鸟们似乎吓坏了。(播放第三、四段音乐)。

生: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表演猫要吃小鸟的情景。

师:猫吃到小鸟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吃到小鸟,因为小鸟都关到笼子里了,猫抓不到。

师:这些小鸟太可怜了,它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的家应该在哪里呢?

生:树林。

生:……。

师:你们的建议我接受了,我要是再坚持来这个鸟店,我将永远失去鸟儿带给我的快乐,甚至失去地球——我们美丽的家园。现在,我郑重宣布,我要放飞鸟店中的全部鸟儿,让他们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

生:欢呼起来。

4、外化表现。

师:下面。咱们再来完整欣赏一遍这首管弦乐曲《鸟店》。我为你们录象,大家表演完后,我们一起观赏。

生:分组随音乐表演。

师:音乐结束了,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么好听的作品是由谁来创作的呢?

生:德国的奈克。

师:当时有很多像他这样的作曲家创作出了非常好听的作品,但是由于时间太久远了,更多关于他们的资料根本就查不到了,他们的音乐作品流传了下来,供大家欣赏。

5.教学检测。

师:我们今天从管弦乐《鸟店》中学到了什么呢?

生:发言。

小结下课。

1. 关注学生的学。(知识性的内容顺带讲解)。

2.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设计教学。(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的基础)。

3. 创设合作学习表演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

4. 表现音乐时鼓励大家有自己的个性和理解。(提倡有自己的风格,不与他人雷同)。

5. 教学中为学生录象并当场播放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6. 运用音乐软件制作乐谱和为音乐做片段(美得利打谱软件和绘声绘影教学软件、制作幻灯片)。

教学反思。

教学中,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聆听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孩子们在聆听音乐时,总爱唧唧喳喳,象小鸟儿们一样,但是对于聆听音乐来说,这可是要不得的。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觉到:要完成学生始终用心体会和表现作品所表现的场景这样一个教学目标,一个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静下心来关注音乐,除此之外,我们没有任何方法到达胜利的彼岸。

因此,我教学的每个设计,都是围绕聆听音乐作品开展的。从聆听音乐引子部分到聆听小鸟们愉快歌舞的场景到与谗猫进行斗争的场景,都要把音乐听进去,否则,大家的表演就没有味道。达不到丰富想象力、合作创编的教学目的。

事实证明,我的教学是适合我的学生的,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课后学生总是要求我再为他们播放《鸟店》的音乐。看着他们在音乐中合作学习的情景,我很舒心,因为他们不需要我的帮助,也能很到位的理解作品的内涵,祝愿孩子们在音乐中享受到幸福、快乐!

xx年3月10日完成4月5日发布于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1、欣赏:赛马(二胡独奏曲)。

2、扩展与活动。

1、认识民族乐器二胡。

2、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能分辨各乐段表达的音乐情绪。

3、能创造性的表现赛马的情景、动作。并能用打击乐器简单的表现乐曲。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分段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了解乐曲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课件、二胡、打击乐器、钢琴。

一、导入,创设学习情境。

师:今天这节音乐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那儿有着辽阔的大草原,雄鹰在蓝天上自由的飞翔,成群的牛羊悠闲的吃着青草,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奇的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

(播放音乐《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阳》)。

1、ppt出示图片,让学生对图片上的人事进行描述?

2、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3、介绍那达慕会上的竞技项目,并引出课题.

4、教师演奏二胡曲《赛马》。

5、认识中国民族乐器二胡。

二、引导学生用声势动作感受赛马场上欢快的景象。

1、欣赏这首乐曲的第一乐段,边听音乐边来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乐段表现了赛马比赛的什么阶段?

a开始b过程c结束。

(2)音乐的情绪怎样?

a平静b热闹c悲伤。

2、聆听第一乐段,让学生感受这一乐段的力度特征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伸出小手,用声势动作来感受音乐的力度)。

师:作曲家在第一段运用了强弱相间的力度变化,描绘了赛马场上赛手们你追我赶的的情景,以及赛马手们紧张激动的心情。

3、邀请同学们一起来到这那达慕赛马大会上,做一回勇敢自信的小小赛马手。

(全体起立,师生律动)。

三、运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及二胡播奏的特点,体会音乐情感。

1、请同学们带上这两个问题,仔细认真聆听第二乐段。

(1)这段音乐旋律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a变得悠扬、舒缓b变得更激烈。

(2)音乐刻画了蒙古骑手什么样的心情?

a紧张、害怕b乐观、自信。

2、学生跟钢琴哼唱主题旋律。

总结:主题旋律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出现是对第一次出现的主题旋律,进行了两次的变奏。

4、节选主题旋律前四个小节和变奏一的前四小节,设计小马找妈妈的游戏,并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

5、师生打奏节奏,并能有打击乐器变现出来。

总结:同学们,主题旋律第一次出现和进行第一次变奏时,虽然是同样的旋律,但是由于节奏的变化却给人带来了不同的感受,这就是音乐艺术的魅力。

6、观看视频,思考演奏者是通过怎样的形式把变奏二表现出来的。

总结:在演奏过程中,不用琴弓去拉琴弦,而是用手指播动琴弦,这是二胡演奏中的另一种形式,叫做播奏。这波播奏出来的声音,就像马儿在草原上奔跑的马蹄声,另外,这一乐句主奏乐器由二胡变为了扬琴。

四、欣赏音乐,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场景。

1、欣赏第三乐段,并思考第三乐段和前面所欣赏的那个乐段更为相似。

总结:这就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赛马手们正冲向胜利的终点,紧张激烈的赛马比赛结束了。

五、复听全曲,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

二胡从民间的伴奏乐器,发展至今,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了一件变现力丰富的独奏乐器,,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着我国二胡演奏家邓建栋老师的脚步,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去欣赏,他们震撼世界的表演吧!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音乐课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民族乐器二胡,还欣赏了二胡曲《赛马》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其实,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还有着许许多多民族的优秀音乐作品,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了解更多的民族音乐,更加热爱民族音乐。

七:拓展。

课后,欣赏二胡独奏曲《战马奔腾》,感受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八、教学中的突破与新的教学思路。

本课我引用了声势动作、律动、打击乐器等方法,引导学生感知不同的音乐段落,并熟悉主题旋律,激发学生参与听赏活动,从中体验到赛马场上欢快的景象。

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学生为主体性,快乐学习,轻松体验,陶冶情操,轻松完成教学目标。

《赛马》。

十、作业要求:欣赏二胡独奏曲《战马奔腾》。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通过学唱歌曲《牵牛花当喇叭》,学生能够产生热爱大自然之情,并能够树立环保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对歌曲进行表演。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跟随节奏运用合理的肢体动作。

【重点】。

重点是能够完整带有表演性地演唱歌曲。

【难点】。

能够加入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声势律动。

(一)新课导入。

上课前老师展示牵牛花的图片,提问学生这是什么花?它的形状像哪一种乐器呢?

学生自由发言,牵牛花,喇叭花,像个小喇叭。

教师总结:哦!同学们都说它像个小喇叭,那它到底能不能吹出声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牵牛花当喇叭》,顺势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曲调活泼欢快的歌曲。

2.复听歌曲。

并设问: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中速的歌曲。

(三)学唱歌曲。

1.进行简单发声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进行发声;。

2.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乐谱,并提示学生音准;。

3.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并注意曲谱中的一字多音;。

4.将歌词填入旋律中完整地演唱歌曲;。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的情况下,加入歌词下方提示的肢体动作;。

(四)巩固提高。

(1)教师带领同学做几个基本的舞蹈动作;。

(2)学生们分小组自行创编动作;。

(3)上台展评,教师给与鼓励性评价。

(五)小结作业。

最后老师留一个小任务,回家后把这首歌曲表演给爸爸妈妈看,与他们一起分享音乐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