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具有启发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其写作更富有创造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优秀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分析论文

知识舞蹈是充分知识化的社会中发展的舞蹈,知识舞蹈是以知识为动力和导向的舞蹈。也就是说,舞蹈家必须知识化。因此,知识舞蹈关系着舞蹈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及创作什么样的作品的大问题。学校培养舞蹈人才,应该从简单型和单一型人才向知识型和复合型人才方面转化,毕业后只会跳不会编,对美学、文学、音乐、舞美、民族学、建筑,自然科学、心理学,哲学以及其它知识一无所知,这样又如何能培养出智能型的人才呢?有了知识还必须具有科学头脑去把握信息、提高技能,否则必然落后于别人。

知识舞蹈首先要求舞者和编导必须是智能型和知识型的人才,从社会以生活出发,以传统文化和肢体的多元性,以现代社会的新观念,从旧模式中跳出来而广泛利用生活和传统,并能用国际舞蹈知识来创作出新型的舞蹈。然而,我们常见的那种远离生活,远离传统,单纯强调“舞蹈本体"的,而且主题含混,语言模糊,内容与形式脱节和观众去捉迷藏的节目。这些节目的形成,是由于某些编导缺乏生活更缺少编舞知识,他们的文化底蕴很浅,编舞如摆积木一样来组合动作,很少考虑舞蹈的主题内容,显然搞出来的节目,形象不鲜明又不生动,给观众演出一次性就结束了。难怪有些观众认为,舞蹈就是花花绿绿,给歌星伴舞晃晃悠悠,走来走去,没看头。其实并非如此,舞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并不从属其它艺术门类也不是附属品,好的舞蹈作品是能冶陶人的情操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舞蹈是一种文化,它给人们以崇高想象与理解,古代书法家张旭观看孙大娘舞剑器,引发他在书法上独树一帜――狂草,这是闻名于天下的。看来舞蹈文化是不能被忽视的。

知识舞蹈要促进舞蹈家以生活、传统、舞体的多样性为目标,来提高舞者的'肢体文化素质。过去的创作模式大都在继承民间舞蹈形式,并以它为素材来改编的。诸如汉族舞蹈《红绸舞》、《荷花舞》、《跑驴》、《打花棍》等都是经过这种加工改编而成的。在五、六十年代大都是以改编民间舞的大一统的编创模式,但是舞蹈家们都积极地深入生活向传统学习积累知识并运用知识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创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宗教与科学的联系意义和价值论文

宗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其原始目的是通过各种宗教活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后来演变成为了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这一阶段的宗教实际上是在压抑人性。因此,以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为代表的宗教改革人士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打击了神权统治,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推动了神权向王权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的进步。

而当今社会,民主制取代了君主制,但宗教依然盛行。其直接原因是宗教通过家庭内外的熏陶传递给了下一代,并由此传承下来;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宗教本身具有让人信服之处。当今世界有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以佛教为例:佛教倡导忠众生平等,反对杀生,主张因果轮回。其实际上通过对人思想意识的改造,抑制了恶行的产生,弘扬了人心向善的力量,也成为了其教徒的集体思想依靠。现代宗教大多都具有这一特性。宗教的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其对个人思想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倘若一个人在幼时接受了宗教教育,即使他长大后摒弃了神学,宗教对他善良的发扬和对他恶性的抑制是不会改变的。在这种意义上,现在宗教依然具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即强力的道德观约束。当然,极端宗教和邪教不属于上述宗教之列,应该坚决摒弃之。

科学是人们对自然的研究,在近现代迅猛发展。科学的进步带动了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彻底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我们每天都在享用着科技的成果。同时,科学改变了我们对世界本质的认识。科学教育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科学,并推动了科学的发展。相信科学的人认为组成世界的是基本粒子,所有的事物都遵循相同的自然规律,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些自然规律。在这种意义上,科学的实质依然是对世界的认识,其本质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其意义和价值是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宗教和科学都具有相同的本质,即人们对实际的认识,也就是世界观。其区别在于,宗教是人们自己创立的,规范人们思想的理论,推动人心向善的学说;而科学是在实验中发展的,研究自然规律的理论。二者互有短长,宗教较科学缺少了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属性;科学较宗教则少了对人道德观念的约束,而在科学教育普及的时代,这种缺失反而成了灾难,科技有时反而变成了害人的工具。宗教精神在于改良人的内心使社会趋于和谐稳定;科学精神在于增进对自然的认识,创新进取,以改进生活质量。因此我认为,宗教和科学的本质是相辅相成的,在科学精神得到发扬的今天,不应该忽视宗教的作用。即使不相信宗教,我们也应该发扬宗教精神。只有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兼具,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地向前发展。

宗教与科学的联系意义和价值论文

所有成功企业家都偏爱谈论如何向外扩张或如何向外发展,而今天我想谈的是,如何观看你的内心,向内探索你的内心,向内寻找。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中。每一个灵魂获得肉身,并要想把肉身保持住,就得参与人世的生存竞争。即先要让肉身活下来,还得娶妻生子,繁衍后代,这就是生存心。此外,人在世间竞争还有比较心。市场经济把比较心变得更极端,使人们产生过度的攀比心理,从而给自己制造了超常的社会外部压力,被过度物质化的追求所驱驶,用无尽的忙碌填充自己的生命空间,却忘了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我们生命的信仰是什么。这是中国当下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这样一个过度物质化的时代,到底我们的社会应不应该有信仰?其实,信仰是一个灵魂的心灵需求,你信它就有,你不信它就没有。从唯物主义角度来看,看得到的就是有,看不到就是没有,但病毒你看到了吗?空气你看到了吗?心灵的感应你看到了吗?还有很多人类迄今看不到的东西,难道它们就不存在吗?信仰的本质不是去论证神即上帝是否存在,相信上帝万能的存在并创造了我独一生命之信仰的意义在于:我相信我的生命不是偶然,是有意义和有使命的。因此而产生自信和与上帝神的距离感,从而赋予生命终其一生去追求缩短这种距离的意义,并因此而找到内在的信心、价值、生命意义、行为准则和生命原动力,包括对待生与死的态度。但当你不信和没有信仰的时候,你就会失去生命的方向、价值感和行动准则,甚至会失去自信而过份相信物质化和世俗化的存在,甚至也会产生全面的怀疑。所以,无神论和泛神论常是一个钱币的两面,相辅相生。信仰缺失的背后,一定是神信和自信的双重缺失,是价值坚守的缺失,是人的行为底线的缺失,不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还有些事即便能让你赚钱升官出名也绝对不可以做。这就是神性。

在人类发明的市场经济制度中,我们的人生被迫毫无选择地面临三个行业抉择,一是名的行当,二是利的行当,三是权的行当,你必须选择进入一途才能求生存。但一经进入,你又被迫进行超生存的比较。由于人类发明了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比较心使人的欲望和行为变得很疯狂。人们发明了成功这个词汇,来衡量这种疯狂的比较心。成功驱赶着完全没有管理的欲望,去支配人疯狂的思想和行为。因为名可以转化成钱,权也能转化成钱,企业家也只好用钱来衡量成功。我们的人生因此被卷进了一条为了增多自己名字下的货币量的永无止境的不归路竞赛,直到死亡。没有人停下来思考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而你死后把钱留给后代就一定有价值吗?说不定这就是毁了他一生的根源,可那是你的生命为之奋斗的初衷吗?有些人即使只开着一个小店也感觉很幸福,而有些企业家却经常因为自己的企业不如别人大而觉得很痛苦。这一切是为什么呢?如果你有信仰,你相信神创造你是有目的的神意之果,你来到人间是为了体验生命和接受神的考验,神爱你并看你的行为与神的距离感,你的奋斗就是修炼自身与神接近并求死后同在,如果你有这种信心,你还会烦燥吗?还会为某个超越底线的事跟某个官员勾兑吗?还会为了赚钱升官出名去突破那些神和你都鄙视的行为与道德底线吗?不会的。你会珍视神和你的价值而守住底线。

因而在市场经济中,对金钱等价物的追求让我们的欲望倍增乃至疯狂,而真正的自我和生命的目的却常常被蒙蔽了,我们称这样一个社会是信仰缺失、幸福感缺失的社会。市场经济激发人的创富欲望,从而创造了巨大财富,但也可能创造出这样的群体心灵迷失的结果。身处这个时代的企业家,需要重新审视生命的属灵需求,不仅向外发展,也要向内观看,管理欲望,追求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为了管理欲望、完美生命,首先需要重新反思教育。我们所受的教育给了我们很多错误观念,这些观念可能支配我们的一生,甚至决定我们生命的长短和幸福的偏差。首先我们要重新定义教育给我们的成功定义。成功既不是虚伪的“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也不是名利权方面的出人头地与高人一等。成功是做真正的自己,是信仰和寻找的成就。这样才能拥有一颗安静的心,只有安静才容易成功和幸福。如果心很浮躁,成功反不易,即使取巧越线成功了也不会幸福。我们还应该重新定义幸福。幸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生命的热爱,是对超越人的神之爱以及推及人的博爱,是你与他人之间仿照人神关系进行的爱的良性互动,事实证明,生命体验中给予的幸福及爱远远大于索取的幸福。

生命的目的其实就是体验人生中的幸福与喜乐,你不必等到赚到三个亿再去体验幸福,应该当下就享受幸福、找到喜乐,不要去等待。当然,生存的体验是必要的,那些残酷的竞争也要经历,相信每一位企业家都有过这种体验。身为一个中国的企业家,必须要有坐台小姐的心态,得把自己看成什么都不是。我说这句话是很严肃的。在中国的文化和血液里流淌着一种对商人歧视的血液基因,就连商人也经常容易看轻自己。我常说自己不是流落江湖而是沦落风尘,既然都已经沦落风尘了,还有什么委屈不能接受,还有什么痛苦不能担当,还有什么气咽不下去呢?只要坚守住了神让你坚守的人生行为底线,你怕什么?所以,在竞争的体验中,企业家永远要把自己放低,要想到相对于神而言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很谦卑,也都很特别,不要太着急,要怀着十年磨一剑的心态来做企业,一点点往前走,重在守道增加价值而不在暴富,不在于是否出人头地高人一等。这种心态下你就一定会成功,而且无论成功大小你都会找到幸福。大多数企业家就是太心急,太想暴富出人头地高人一等,如果不经磨难不经风雨那么幸运地轻易就赚到几亿,轻易就当大官掌大权,轻易就名满天下,必有更大的祸患跟在后头。再说如此轻易拥有,生命还有意思吗,还有幸福可言吗?幸福就在于奋斗的过程,就在于你挖空心思一点点去追的过程,最后有一天实现你的梦想追到手,你就幸福了。

在追求的过程中,除了用身体去体验,还要用心灵去体验,体验真、善、美。任何时候与人打交道都真诚相待,这就是真,如果能如此之真,你就会幸福,如果真诚面对你的顾客和员工,你就已经幸福了。善就是与人为善,从他人角度来想自己,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个消费者怎么看待你的产品,怎么看待你的服务,即使别人对我们有不好的态度和批评,也不要看不起自己,不要怨恨别人,更不可报复他们,继续保持谦卑的心与人为善。美则是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人皆有爱美之心,神赋予我们每一个人审美的天赋,我们身边都有很多美的东西,人很美,景色很美,哪怕一个昆虫在鸣唱也很美。全看你的心情是否在神赋予的状态里,如果你被世俗的比较心所驱赶而扭曲,如果你每天都很烦燥痛苦,你就会对身边的美景美事物美人美的一切视而不见,你的心就是一个地狱。

那么,如何寻找幸福?神赋予我们每个人一种至高的生命体验,即给予的时候就会充满通灵的幸福感,索取则充满羞耻感,这是人类属灵的心灵体验,这就是人类的大爱之心。更深层次说,人真正的自我不完全是肉身,除肉身之外还有一个灵魂的我,那个我住在你的内心,他被神造时置入肉身,是人的内在神性。他很冷静很公正很客观更很有爱,知道什么是对错,而且会评判你的肉身行为,他会告诉你白天言行的对与错好与坏。怎么找到心中的真我,怎么找到心中的神性并请他主宰你的生命,从而找到真正的生命喜乐?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信仰,另一种是修行。真正生命的旅途,就是寻找信仰和修行之方法的过程。

什么叫信仰?信仰就是对当下肉身的托付与皈依。当我信仰神的时候,我就把自己托付给他,相信神造人爱人因此是爱我的,相信自己来到人间不是一个偶然,相信神创造了我必有他的目的,也许要我做成一番大事业,赋予了我特殊的使命和才能要我去帮助别人成就人间大爱。既然神这样爱我并赋予我使命和才能,我就全身心信他爱他。所以信仰说到底就是信自己内心驻足的那个神性。因为信仰,你就不会怀疑一切东西,你就不会见什么信什么,你就不会找不到坚守的价值、准则与底线,也肯定不会去干违背神意底线的事情。修行则是从管理欲望开始,修炼我们自身与人世间一切世俗的疯狂欲望和诱惑抗争。很多时候我们不幸福不是因为我们拥有得太少,而是因为我们没有管理欲望,让欲望任意为所欲为、炽热燃烧,将我们心中的真善美的天赋神性与属灵感觉烧为灰烬,只剩下过度比较的无法立刻实现的嫉妒火焰在熊熊燃烧,让我们食难安坐卧不宁,从而远离生命的真谛,并常常驱动出只有魔鬼才会狂喜赞许的行为来,给我们的社会和后代带来难以言表的伤痛与恶的示范,撕裂了我们民族时代的群体灵魂。

所以,从管理欲望开始,或者是信仰,或者是修行,把我们的时间和我们的事业做一个恰当的安排,努力工作,从容生活。同时注重去享受当下的真善美,不要一味折腾,而是静下心来让我们的心发现真诚、笃守善行、体验美感,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通往大精神的路。找到住于我们心中那个被你视、压抑、冷落掉的神性。

不要以为科学可以替代宗教。一位哲学家说过,科学只不过是茫茫黑夜中的一束手电筒的光芒,在没有被科学照亮的空间,需要信仰去弥补。还有另一位大科学家说过,当科学历经千辛万苦探索登到山顶的时候,发现宗教早巳端坐在上头。这就是大多数伟大的科学家都持有狂热的宗教信仰的原因。如果通过信仰能建立起这些概念,我们对人生可能就有新的看法,对事业也会有新的看法,对自己就会找到谦卑且恰当的视角,避免狂妄、无知、怀疑和泛神的轻信,人生也会过得更加快乐和幸福,并且能参与神共建这个社会的悲悯、同情、宽容、和谐的人类大爱和大精神。

宗教与科学的联系意义和价值论文

马克思曾提出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即:“理论”的(哲学的、科学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四种方式分别用四种不同的思维模式认知世界,互相补益,缺一不可。

艺术、宗教和哲学同属社会意识形态的顶层,尽管用不同的语言去描述人类的心灵活动,但都是人类心灵活动的体现。宗教、艺术和哲学,是人心灵的文化形式。人通过与宗教、艺术和哲学中的感觉、情感和意义进行“对话”,使人与宗教、艺术和哲学的关系成为一种灵魂问答、思想共鸣和心灵对话的关系。黑格尔指出:“艺术从事于真实的事物,即意识的绝对对象,所以它也属于心灵的绝对领域,因此它在内容上和专门意义的宗教以及和哲学都处在同一基础上”。

法国的大雕塑家罗丹(1840—1917)说,艺术就是宗教。中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尽管他们的说法有些偏颇,也不应该是谁就是谁和谁代替谁的关系,但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艺术与宗教的紧密联系。张育英先生在《论宗教与艺术的关系》中提出:“如果把宗教和艺术,放到人类发展历史中公正地看,就不难发现,宗教与艺术之间,具有许多内在的同一性”。

首先,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最早期的艺术活动,如歌舞、绘画、岩画、雕塑,都是来反映某种宗教和祭祀活动,反映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和崇拜,因此这些作品都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表现出某种神秘的神性控制。中外艺术史上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都以宗教艺术为主导,宗教艺术可谓于艺术史上最浓重与华丽的一笔,也成为艺术发展最直接的、生生不息的重要源泉。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神庙、梵蒂冈的教堂以及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石窟艺术等,这些遍布世界各地的`宗教艺术都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精品,因此,艺术发展的原动力就是宗教。

其次,宗教对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表现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佛教,尤其是禅宗,对中国文人和美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唐代的诗人、大画家王维对禅宗有着深入的研究,将禅的意境、诗境、画境融为一体,使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尊称为“文人画宗师”。美学家蒋勋就特别推崇禅宗精神对于中国绘画风格的影响,他认为禅宗在绘画上启发了笔简形具之创作,以气韵为主的禅画由之兴起。可以说,禅画使中国的山水画在那一时期达到了艺术创作的顶峰。

然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艺术和哲学是两回事,甚至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艺术诉诸感情,哲学诉诸理智。艺术表现方式比较具体,哲学则很抽象。艺术用形象来说话,而哲学是用命题来说话,等等这些表象的不同难免让人们产生一些误解。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它建立在具体科学之上,是对具体科学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世界的关系,它关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关心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现在和未来。而真正的艺术家同样把把艺术看作是他们思考世界和探索人生基本问题的途径,他们倾注了大量的情感在所创作的作品中并以此来表达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因此,艺术家们或多或少都会在其艺术作品中渗透着、寄寓着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等一系列哲学范畴的东西,而作品本身所折射出的哲学信号也成为评判、赏析作品的重要依据。因此,艺术与哲学的相互渗透,是不言而喻的。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画以立意”、“乐以象德”、“文以载道”、“诗以言志”等等的这些来看,就能深刻反映出两者的密切关联。

综上所述,人们对于艺术和哲学的关系也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在艺术与宗教和哲学三者的差异中,艺术与其它两者的差别是最大的。现在在全球范围内,宗教派别间的矛盾与冲突不断发生,有些甚至引发战争,哲学在严格意义上也是难以界定,而艺术由于保留了人的心灵的真诚与真实感受,最不容易产生抵触、最具包容性。

宗教与哲学是经过梳理后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和规范化的体系,从这点看似乎与艺术有很大差别,但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和相互作用的。

人类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吃饭而活着。人在解决了温饱之后,就会追问宇宙和人生的意义,艺术、宗教和哲学是人类追索这类问题的途径。如果像目前许多人把艺术仅仅理解为一种技法的体现,一种赚取金钱的工具,而忽略了思想和真理,那艺术就走向了衰退和死亡。

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本质和意义论文

教育的生活化是将教育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的思想。幼儿时期,幼儿的思维还未成型,好奇心和观察力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抓住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教育,可以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幼儿的生活为起点的幼儿美术教育可以为幼儿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手脑结合的能力,让幼儿快乐地成长。

以往的幼儿美术教育着重锻炼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操作技能,而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更注重幼儿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以幼儿的生活为起点,把生活中的切身体会与美术教育融合起来,引导幼儿认识人、事、物,发挥幼儿的个性,挖掘幼儿的潜能。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时,要结合生活的常识和现象满足幼儿的生活心态、游戏心态以及探索心态。生活心态是幼儿迫切想要感知生活、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状态。教师在美术教育中融入生活元素,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游戏心态是幼儿喜欢玩的天性,教师寓教于乐,把游戏和学习相结合,幼儿会在其中受到启迪。探索心态是幼儿对生活中的所见、所听、所感都充满好奇,想要探索其中究竟的心理状态,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和思考,有助于幼儿的成长。

1、统一示范化,忽略幼儿的个性以美术为例,绘画不仅要求幼儿画出形象生动的画,而且要注重幼儿通过这幅画所表达的思想、传达的感情。但是,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容易出现统一示范、忽略幼儿个性和思想表达的现象。例如,在幼儿园,教师会把优秀的绘画作品张贴到黑板上,这在鼓励幼儿绘画上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那些作品没有上榜的`幼儿,有的就会怀疑自己的绘画能力,他原本对自己的绘画很有信心,但却因技巧稍有欠缺而不被看好,导致质疑自己;幼儿也可能对“优秀”作品进行模仿,抹杀了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其实,幼儿美术教育仅是对幼儿美术能力的培养,是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教会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张扬个性,学会审美、观察和创造。

2、教学过程太过随意,不予重视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性,但是有些幼儿园和相关教育部门还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实际上,幼儿园和相关教育部门并没有加大对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投入,也没有真正要求美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推行生活化教育。此外,师资力量投入不够。很多幼儿园缺乏具有美术教育生活化理念和相关经验的教师,多数教师打着生活化的旗帜而又遵循着传统的美术教育方式。

3、教学环境受限,生活化教育无法开展环境是影响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因素。目前,不少幼儿美术教育不能达到生活化的要求,原因有两点。其一,缺乏生活元素。幼儿园大多是由益智类玩具构成的世界,而很多玩具都是虚拟的动画角色,脱离了实际生活。其二,美术教学缺乏生活题材。部分美术教师仅依靠固定的教材照本宣科地教学,没有寓教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化的本质。

1、挖掘生活化材料,启发创作热情生活即教育,艺术源于生活,美术教育的生活化需要来源于生活的材料,例如天然材料、大自然静物、生活静物以及动植物等。获得这些材料并不难,这些材料容易让孩子感到熟悉又新奇,能激发起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这个过程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幼儿在生活中主动发现美的意识,让他们热爱生活。

2、贴近生活教学,发现美术元素教师可以通过特色文化和民间故事提升幼儿对学习美术的热情。同时,教师应该从生活的不同角度将美术元素融入幼儿自然化的创作状态中,让幼儿在创作中相互交流。教师还可以带领孩子到户外,感受四季的变化,获得创作的灵感,引导幼儿去观察、去探索、去创造。

3、增强针对性,因材施教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大多在课堂上照版画样,这样统一化、缺乏针对性的方式,容易导致幼儿逐渐丧失个性。然而,个性的差别是幼儿的天性,如果在幼儿时期对他们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培养,会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总之,在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还存在阻碍其发展的因素,需要幼儿教师和相关教育部门增强对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的认识,增加资金和师资力量的投入,真正全面实现幼儿美术教育与生活的融合,推动幼儿美术教育朝着生活化的目标不断发展。

宗教与科学的联系意义和价值论文

在人生通往佛道的行程上,我们要经历诸多考验。首先就是探求真理和破除迷信的考验真理是正道,迷信是歧途。只有具备独立探求真理的精神和勇气,才可能走上真正信仰的道路。

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承认科学,真理是一个整体,无可分割。光明都是美好,无论它们从那一盏灯放出;荷花都显高洁,无论它们在那一处河塘绽开;春雨都是甘露,无论在南边还是北边。我们热爱真理之阳,真理的太阳放射出无量光芒以启迪人类的智慧,精勤,慈悲,正念。

科学技术给我们社会带来了进步和文明,科学和理性的天平,是判断真正的信仰和迷信的标准。真正的宗教与科学之间是不存在矛盾的,各宗教的真正原则都是与科学理论相一致的。如果某种宗教与科学相对,那它就纯属迷信。科学已经证明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就不能相信它。如果谁不顾理性而追崇,那是无知的迷信。

宗教和科学是人类的智慧得以凌空翱翔的双翼,有了它们,人类才能进步。单靠宗教之翼去飞,人类就会很快堕入迷信的深渊;单靠科学之翼去飞,人类会栽进极端唯物主义的泥潭。许多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真正有信仰之人,正是这份忠挚的信仰,使他们在科学之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科学是明灯,真正的宗教必须与科学并行不,否则就会陷入迷信和无知的黑暗中。在神圣的经典中,有许多先哲为教育和启迪在世的人们,用了一些比喻来说明精神世界和万千世界的道理。禅宗大德给弟子用手指遥指月亮,聪明的弟子看到了月亮,愚蠢的弟子只看到手指,。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有些人崇拜太阳、树木、大海、云……而现在,人类社会科学的进步,已经有能力解释宗教信仰真正的力量和作用了。信仰的修行是要把服务他人和社会视为一种崇高的道德,视为一条光明之道。信仰不仅依靠的是祈祷、、禅修,更重要的是有大悲心,见有情受苦甚于己受,不暇休息。不好的东西,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做。信仰不是炫耀,信仰更不是追求名利的手段,信仰是众生的抉择、是承担。在信仰的道路上,需要诚实,忍耐、友爱、团结,牺牲和消除自我。

宗教一旦摒弃了迷信、传统和愚昧的教条,与科学相一致,世界就会产生出一股强大的团结和净化之力,扫除分歧、冲突和争斗。宗教信仰、科学文化将会汇成一股和谐的力量,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入美好的新时代。

英美文学价值观及现实意义论文

摘要:在经济发展地推动下,全球化趋势在不断深入,各国在经济、政治等的发展过程中均不可避免地进行相应的沟通和交流,国际间的交往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用环节。

在我国高校的教育系统中,英美文学作为英语专业一门主要的课程存在。

开设该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了解到更多的西方文化及风俗人情,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及思维特征地了解。

英美文学在世界文化体系中一直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用地位,其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英美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东西更具直观性,对自我人格的完善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在西方文化及语言应用习惯中,西方语言的表达方式均较为直白,同时有不缺乏幽默感和讽刺性。

因此,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写作目的均较容易把握,使读者一目了然。

通过直白的语言,鲜明的情感,更容易激发其读者的思想共鸣。

直白又不缺幽默的人物讽刺,极易让读者在作品欣赏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而对人物大胆、明确地赞颂也同样对读者的情感产生极大的冲击,给读者以激励。

第二,多数英美文学作品均是作者对其自身经历及感受进行阐述的缩影,具有较大的现实教育意义。

在英美文学中,多数作品中所讲述的人物、事件、所表达的情感等均是作者亲身所感或者倾耳所闻、亲眼所见的。

作者将其真切经历过的事件进行整理,并经过艺术加工后,以文学作品的方式展示给读者。

其是一个社会制度及社会环境中相关人物及事件的真实反映。

因此,在对英美文学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可对作品所处时代存在的相关问题及现象进行了解,从中感受某个社会制度或历史发展阶段中存在的弊端或优点,具有较大的现实教育意义。

第三,通过学习英美文学,可有效提高语言表达及操控能力。

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常被称为语言大师,其可应用语言文字巧妙地表达个人情感及思维,应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文字将一个鲜活的事件、鲜明的情感展现给读者。

文学作品的创作者随便从任何一个角度来叙述一个事件或者表达一种情感,均能给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一针见血的感觉。

这就是文学创作者超强语言操控能力的表现。

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学习不但可以学习到作者的思想感悟,同时也可以学习到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言操控能力,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

在英美文学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可以使学习者获得阅读上的满足和享受外,还可以让学习者深刻体会到不同文化体现出来来的现实意义。

第一,英美文学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艺术表达形式。

在英美文学文学中,每部作品几乎都是文学创作者人生经历及情感历程的真实展现。

文学作品是作家将自身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进行艺术加工,运用语言文字对其进行提炼并加以总结,然后展示给读者。

每部作品均是作者一种独特的人生留言方式。

因此,在英美文学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中了解到文学创作者的个人阅历、家庭及情感生活等,并从作品中体验作者的感受,领悟人生真善美。

所有的文学创作均源自现实生活,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状况及感受的一种高度提炼和总结。

文学作品既是一种历史的再现,而又不是全部历史的展现。

因此,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学习,作品中所讲述的现实生活及人生感悟可以让读者体验到一种独特的、与别的艺术形式不一样的情感收获。

第三,对英美文学进行学习,可有效激发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

兴趣是所有学习有效进行的最好老师。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英美文学中描写和讲述的精彩事件及人物故事往往比单纯地进行英语语法、词汇等学习更加富有吸引力。

通过对文学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诸多异国风情,体验到作品人物人生的酸甜苦辣,从而使读者获得丰富多样的精神享受。

这个过程便可有效地激发读者进行英语学习的兴趣。

同时,对英美文学进行学习,可使学习者感受到人生中的各种情感,在西方文化氛围中感受到另一种人生的憧憬和希望,体会到西方文学独具特色的感染力及号召力,激发读者进行英语学习的欲望。

第四,通过对英美文学进行学习,可有效锻炼读者的理性思维。

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极具幽默性、讽刺性和精炼性。

在文学作品的学习过程中,其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往往能有效地将读者带入作品创设的情景当中,让读者真切地体味到英语语言的丰富内涵及魅力,激发读者对英美文化独有的特点进行积极探索与追求。

在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中,读者的理性思维得到良好地锻炼,促进其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三、结束语。

通过对英美文学进行学习,不仅使学生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体验到不同的语言表达艺术魅力,同时可使学生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背景、社会制度下人们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进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些情感体验成为学生完善健康人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良好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浅说古典文学的价值与意义论文

本文拟从开封木板年画的当代价值和传承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出开封年画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历史研究、母语文化、现代开发三个方面;它的传承发展有助于爱国主义的开展、民族性审美的普及、当代美术设计思想的提升。从而重新建立起对木板年画的正确理解,认识到木板年画传承发展的乃是时代进步的需要。

一、开封木板年画的价值。

(一)历史研究价值。

开封木板年画根植于中原文化的深厚土壤里,具有厚重的民间根基,艺术也因之绚丽多彩而影响久远。开封木板年画作为[中国年画的鼻祖]、民俗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维系着整个最为本原的文化根茎,是中华民族文明持久的因素之一。如从北宋建都汴梁算起,开封木板年画已延续了千年之久。中间经过辽、金、元三朝的民族融合,风格已大变样,经明清时期的再度繁荣,直至近代走向衰落。即可成为中原文化盛衰变迁的见证,可视为一部厚厚的史书,永远供后代翻检研究。千余年来,开封木版年画何以会长期保持?技法何以会在明初发生巨变?发源于北宋的木板年画何以会辐射全国?北宋时原生态木板年画是什么样子?辽金元时期开封木板年画如何生存?这些都是需要后人回答的历史问题。

(二)开发价值。

改革开放至今已将近三十年。期间曾有过盲目崇拜西方艺术和妄自菲薄的失误,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国际交往进一步扩大,我国的艺术逐渐得到各国的理解和欣赏。国人渐渐认识到祖国民间艺术的价值。从古民居、中医、中国画,特别是民间艺术到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受到联合国的重视,有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民间艺术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最好的窗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流最好的媒介。因此,包括开封木板年画在内的民间艺术,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和产业开发的潜力。

(1)市场价值。首先,随着开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木板年画在旅游购物的市场价值空间十分广阔。木板年画作为开封特色民间艺术品将是开封旅游商品中的主打商品,因而木板年画拥有广大的潜在旅游商品市场。其次,随着人民从小康社会向富裕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的过程,更是人民文化品位不断提升的过程,木板年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也随之被更多的民众所了解和欣赏,乃木坂年画自然会成为众多家庭和单位用于收藏和装饰的主要物品,因而市场潜力巨大,必将成为开封、河南、全国乃至全球收藏品和装饰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开封木板年画应研究其实用性功能,注意提取年画中的特色元素符号,并与日用品结合,使年画以一种新颖的形式贴近生活并为生活服务,这将是木板年画再生的日用品市场。

(2)产业价值。开封木板年画不仅是艺术也是商品,这而是其由来已久的事实,既然是商品,它的生产就具有产业背景,开封木板年画这一艺术产品,它的市场开发同样需要产业化建设,就是要建立开封木板年画的产销企业,从事专业生产与销售,这样使年画的开发额市场结合,使其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市场化和产业化将给年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显示出民间艺术价值的回归。使传承和大战木板年画这艺术事业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所以开封木板年画具有深远的产业价值潜力。

二、开封木板年画的传承意义。

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是文化发展的历史。作为构成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美术,它反映出各族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因此,全面深入地认识民间艺术对当代和未来的艺术文化具有借鉴意义。不要传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而重视传统、保护传统、发扬传统的民族是前途光明的民族。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世界上传统文化从未间断的唯一的文明古国。这份珍贵的遗产不能断送在我们手里,应该设法让它薪火相传,永不熄灭。

(一)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

木板年画艺术是最生的生动、最丰富、最质朴、最健康的民族文化。这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饱含着鲜明的民族情感、民族气质和真善美的艺术精神,体现着劳动人民传统的审美思想和美学观念。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面貌。因此,传承发展木板年画艺术能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爱国主义教育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它在人文、地理、历史、物产等方面都有具体的内容,在民间艺术的.创作中都有具体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承开封木板年画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研究开封传统年画有助于人民了解自身的创造才能,有助于尊重民族的智慧,从而诱发出热爱开封、热爱河南、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促进民族性审美的普及。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有本民族的美学观念,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早已形成尊重传统审美观的自觉性,并懂得传统审美观愈渗透力,就愈有接受力。开封木板年画突破了“成教化,助人伦”的约束,“形成以描写和反映世俗生活为主的特征”,虽然久经坎坷,但依然被人们喜闻乐见,那样有活力,那样容易有人亲近产生共鸣,这足以证明它的独特魅力和生存智慧,通过对开封年画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使更多的人理解和肯定那些世代相传,代表民族美的伟大成就和优秀成果,爱护和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滋生出具有自尊感的世代审美。

(三)促进当代美术设计思想的提升。

民间美术的丰富性也不只表现在品种和形式上,它在一定历史时期,在各种文化科学的横断面上发展,勇于发现自己对新事物的敏感,这种敏感突出地反映在“为我所用”上,开封木板年画从材料的选用、工具的制作、颜料的配置、印制的过程都体现出自觉的创造魅力,就地取材、改造加工、为我所用,这些都是当今设计领域值得吸取的好经验。

三、结语。

传承开封木板年画艺术的意义不只为了发展当代艺术设计而在于发展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愈深广地认识民间年画的价值,愈有利于发展地域民族文化,使优秀的民间年画艺术融化于新的生活实际中,绽放出时代的花朵。虽然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但艺术和文化恰恰需要民族化,需要个性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经济和市场的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传播的全球化。在各种文化空前交流和融合的同时,全球化的力量也在同化世界各地的本土文化,保护和传承开封木板年画等民间文化遗产不仅是对人民文化创造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还是维护人类精神秩序的必要条件之一,更是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

浅说古典文学的价值与意义论文

早期画面承载着原始先民们的神灵崇拜意识,把身边与自己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切事物,都赋予了人格化的神性,像牛神、马神、土地等都把它们塑造成人的模样,给予尊敬并加以顶礼膜拜,人民对这些形象都具有非常严肃的态度。随着年画艺术的发展,趣味性、娱乐性不断加入到创作中来,出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是把人和动物结合起来创作,即人化了的动物形象。“老鼠嫁女”以拟人手法将老鼠嫁女的热闹场面描绘得惟妙惟肖:送彩礼的、鸣金吹喇叭的、抬轿打彩的等,老鼠们一个个尖腮细腿,活灵活现,举止动作却和人一样有模有样,增加了画面的欣赏性和趣味性,脱离了那种神马画面的严肃感和神秘感,从而透露出一股浓郁而欢快的乡情民俗,增添了年节的喜庆与欢愉。此外还有“杠箱官”,对官员犀利尖锐的讽刺“蛤蟆娶亲”“水族迎亲”也是典型的拟人手法的佳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民间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比较发现,年画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这种拟人手法是相契合的。

二、夸张表现手法的契合。

在年画的创作中也大量运用了夸张的创作手法。其中夸大性夸张有狮子和门神的头部和眼睛,都是夸大处理的,其他的神马年画中的人物也都是五短身材,头明显夸大了,这是自身形体的比例夸张。还有不同形体的对比夸张:比如“财神”不仅夸大了他的头部,而且他的形体明显大于画面中其他人物形体的尺度;还有“骑马门神”,他们高举兵器,形体都主观夸大于马的形体;另有“连年有余”为了突出鱼(余)的概念,将鱼的形体夸大于小孩的形体……在年画中还有动作的夸张:狮子和神虎的造型角度都是四分之三角度,呈正侧身,歪头竖尾,龇牙瞪目,后腿蜷曲,身子重心后移,呈欲猛扑进攻之势,夸大它们的威猛和震慑力;各组武门神的造型也都是高举兵器、双腿下曲、歪头立目,整个身体的动势呈放射状,摆好了应战的姿势,威猛无比,极具震撼力;另外兼具文门神和武门神双重功能的钟馗,动作的夸张极具戏剧性,动感十足,威力四射。此外,除了造型的夸张,年画中还有用色的`夸张,它的创作有着艺人们自己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与表现形式,作画完全凭记忆而不是凭写生,所以构成了主观色彩强烈、大胆夸张的特点,整体用色鲜艳明快、引人入胜。他们对色彩的要求“取其尖”,“尖”即是色彩要突出;“取其阳”,“阳”即是色彩要明亮强烈,要近看有色远看亦有色,这正体现了人民大众的审美愿望。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对颜色的要求同样具有极强的夸张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人、取悦于人,才能更好地把信息传达出去,实现它的宣传目的。由此可见,年画中的这一夸张手法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象征与隐喻表现手法的契合。

在年画中这种造型象征的手法非常普遍,这就是集体意识的体现,例如以鸳鸯象征爱情,隐喻爱情的甜蜜;桃象征长寿,隐喻多寿多福;鱼象征年年有余或是多子多孙,隐喻生活美满幸福;牡丹象征繁荣富强,隐喻兴旺发达;喜鹊象征喜庆,隐喻喜气洋洋等。在此基础上创作出的各种具体造型形式,是艺人们个体意识的表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每种颜色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比如红色,首先,红色自古就有驱逐邪恶的功能,古代许多宫殿和庙宇的墙壁都是红色的,本命年人们都戴红也是这一功能的体现。其次,在中国人心目中,红色意味着喜庆、吉祥,过年过节要张贴大红对联、红火的年画;嫁女娶妻要披红挂彩;生了小孩要送红喜蛋;送贺礼要有红纸包裹;开张奠基要剪红绸缎……一切表示喜庆、吉祥的,都离不开红色。

四、谐音与寓意表现手法的契合。

年画中充满了谐音寓意的独特表达方式,也充分展现了传统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年画中的谐音谐意主要是以图解的形式出现的,这样可以浅显易懂地把寓意深厚的内容传达出去。用具象造型表达抽象寓意,这样也解决了农民们不认识字的困惑,既丰富画面,又给画面增添内涵。如“金玉(鱼)满堂”“三阳(羊)开泰”“五福(蝠)捧寿”“鹤(贺)鹿(禄)同春”“马上封(蜂)侯(猴)”“封(蜂)侯(猴)挂印”“四季平(瓶)安”“平(瓶)升三级(戟)”“喜(喜鹊)上眉(梅)梢”“耄(猫)耋(蝶)富贵”等。把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以浅显易懂的图画形式,利用谐音谐意传达出来,既有趣味又能给人增添视觉和心理的美感。谐音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也是广被人们关注的,合理、适当地运用谐音寓意能提高广告的推广效率,很多广告语就是用谐音来达到新奇、巧妙的效果。可以在广告语的设计中增添幽默效应,例如清嘴含片的广告语就独具匠心,让人过目不忘,“清嘴”本是清洁口腔之义,把广告语设计成“想知道‘亲嘴’的味道吗?”这一幽默的处理手法,使本品牌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备受人们青睐。年画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不同的艺术形式,由于他们同属于一个民族的文化形式,所以他们之间必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有着众多的契合点,在艺术创作发展中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高校美术教育中版画教学的意义探讨论文

目前,我国的美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只有中、小学的初级美术教育发展得比较可观,高效美术教育比较落后。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越厚,其民族的实力就越强。随着文化逐渐的与经济政治融合,文化建设对民族建设有着非凡的重要意义。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高校教育界的工作者应该意识到,高等艺术的教育对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高等艺术教育不单单是传播美术知识和技能,更深层的意义是培养具有艺术修养的人。

高校美术教育应传授先进的艺术文化,培养优秀的美术学者,创造发掘具有天分的艺术人才,充当我国文化建设的先驱者,为我国的文化建设工作奉献力量。然而,一些高校美术教育没有发挥这样的作用,越来越趋向于产业化和市场化。美术高校凭着高等的硬件设施和昂贵的学费,成为报考学生认为的“优质”出路。中国的美术高校面临着重重利益矛盾,违背了教育宗旨。

二、教育缺乏全面性,师资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师范类院校的教师部分是从美院毕业的学生,对学生做教育的时候,过于强调“专业性”,不考虑师范类学生的现实情况。这种教学模式偏离了高校美术教育的主体。

三、教学模式单一、落后。

我国一些高等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住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创作能力的发展。

四、缺乏对理论研究的探索精神。

部分美术高校的.学生缺乏对世界美术史,尤其是我国传统优秀美术文化的认知,部分学生的专业素质仅停留在掌握一般简单的操作技能的水平。这使他们将来作为美术的教育者或实践者,会是一个艰难挑战。部分学生不做研究探索,个别教师对于这种现象无动于衷。

五、综合素质较低,缺乏全面培养。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的美术教育形成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规律模式,其步骤即为学生基础临摹,然后是教师对画法步骤的阶段性的师范,接着是教师对学生传授关于美术教育的专业性常规知识,最后是教师针对性的辅导。在高校美术教育过程中,学生没有机会表达出自身对美术的认知和理解,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创作潜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全面培养。

六、艺术教育观念不准确,审美标准模糊。

一些西方文化宣扬他们的艺术教育观念和审美标准,使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领域受到了影响。在我国,部分高等美术院校急功求成,为了能与国际文化接轨,不经过深思熟虑就直接引进一些西方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潮流,将其视为新艺术文化的标准,忽略了我国原本自身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标准。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的步伐,使高校美术教育陷入艰难的境况。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化解这个难题呢?美术教育过程就是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高层的审美心理,恢复艺术教育本该有的活力和魅力。美术教育在本质上不同于其他学科文化教育。其中很明显的差异是,学生在学习美术时,要求超脱现有的知识范围,进行创作型思考。美术教育因其独有的特性,前提是教师要尊重学生作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和有创作能力的人的基本权力,对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持以认可的端正态度,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尊重学生的作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是从基本稳定的教学内容出发,以储备知识和应用知识为最终目的,但教师不能一味地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固定的教学模式框架,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地将学生培养成才,使其能够为我国的文化建设工作做出杰出贡献。

七、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但也说明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着乐观的前景。要想高校美术教育有所成就,高校教师必须正确认识美术教育的多重意义,端正艺术态度,改善教学模式,深入研究、优化美术课程的内容,要注重艺术氛围的环境建设。所以,高校适当地对美术教育进行改革,是我国艺术文化实力更上一个台阶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中民间美术的意义论文

【内容摘要】民间美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也是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高校是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重要场所,但是目前民间美术被高校美术教育所忽视,影响了其在新时代的传播和传承。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中融入民间美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完善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创新高校美术教学模式三个方面,阐述了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中的意义,并从转变认识、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探讨了在高校美术教育中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的措施。

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对生产和生活的感悟,多用于装饰和美化环境,以及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情感。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不断创新和发展,民间美术成为极富我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高校教育体系是培养祖国栋梁的重要场所,民间美术作为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对于推动高校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美术教育体系。然而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体系模仿西方美术教育体系,缺乏民族特色,而民间美术作为传统美术形式之一,如果将其与高校美术教育体系相结合,将有助于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美术教育体系。民间美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如建筑、刺绣、剪纸、木雕、民族服饰等,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民间美术能够为高校美术教育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料与素材,可以作为美术教育的课堂资料,也可以让学生实地考察当地的民间美术,亲身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民间美术不仅丰富了教学素材,而且增强了高校美术教育的文化根基,丰富了文化内涵,促进了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科技产品和外来文化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使人忽视了身边的民间美术。由于诸多原因,大量民间美术作品被遗失或损坏,难以找到它们的踪迹。在这种形势下,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迫在眉睫。高校作为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地方,对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美术教学体系应当引入民间美术,使更多的学生认识和了解民间美术,增强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激发其对民间美术的热爱。高校学生是发展我国美术事业的栋梁,是传承和弘扬民间美术的重要力量。通过高校的引导,让学生加入到对民间美术的研究活动中,使其对民间美术产生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在造型和色彩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学习民间美术能够训练学生的创作技法,培养其审美能力。学习民间美术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独特的创作经验,对专业美术学习具有借鉴作用。当代社会各种文化和思想碰撞,民间美术以民族文化为根基,应当引起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入民间美术以丰富教学内容,挖掘民间美术的内涵,将其与高校美术教育相结合,并研究出适合我国学生的美术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近年来,受全球化的影响,各国文化与艺术涌入我国,吸引了大量学生的关注,而忽视了对民间美术的学习。一些教师认为民间美术相对落后,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因此轻视剪纸、刺绣等民间美术,更没有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转变思想,认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性,意识到传承和弘扬民间美术的积极意义,进而肩负起向学生传授民间美术的责任。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展现民间美术的魅力,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兴趣,使其加入到传播和弘扬民间美术的队伍中。

(二)丰富教学内容。

当前的高校美术教师比较注重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理论,容易忽视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这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在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打破陈旧的思维模式,在课堂中加入民间美术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其魅力。高校还可以邀请一些民间艺术家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加入到研究民间美术的队伍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民间美术工作室,了解民间美术的制作过程,以加深认识传播民间美术的重要性。

(三)转变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美术教育更多的是沿袭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学生过于被动,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容易失去学习的动力。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强其参与性和互动性,主动学习民间美术。作为专业美术人才,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传播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语。

民间美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民间美术的传承难以为继的形势下,高校美术教育应当引入民间美术的内容,肩负起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的责任。因此,高校应当转变对民间美术的认识,传承民间美术,发扬传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构建适合我国学生的美术教育体系,以更好地为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5]郭高鹏.中国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j].中国科技投资,(a11):455.

高校美术教育中版画教学的意义探讨论文

(一)只关注知识教育,忽视思想教育。

高校学生在结束了大学生涯之后,就要走出校门面对社会,接受社会的考验。但是,当代大部分大学生还只顾着享受象牙塔内的安逸,这不仅是学生个人发展观念决定的,更是当代高校教育模式决定的。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学习教材知识上,没有重视自己思想上的成长。同时,在高校的美术教育活动中,不只是学生,教师也没有重视美术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结合。教师对于思想教育的忽视,或者形式化思想教育活动的开展,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发展,让学生的价值观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二)只关注技巧教育,忽视文化教育。

重视技巧教学,忽视文化传承的教学问题存在于许多高校的诸多教育活动中。大部分高校都利用知识快餐式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教师关注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掌握速度,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最多的美术技巧与方法。但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美术的文化内涵,也理解不到美术艺术的意义。许多大学生在经过高校的美术教育之后,只了解了美术艺术的一点皮毛,没有深入思考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虽然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美术文化知识的学习是枯燥的,但缺少文化内涵的支持,美术学习是不尽完整的。忽视美术文化的传承,极大地削弱了高校美术教育的意义。

(三)只培养知识能力,忽视综合能力。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以及教育体制的影响,许多高校美术教师都有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在美术课堂中,教师给学生有条不紊地讲解绘画的具体步骤,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这些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美术的绘画技巧,再加以多次练习,就可以完成美术学习任务。只要学生通过学校的美术考试,教学任务就算完成。高校的美术教育重点应当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而不是单一地培养学生的美术专业能力。在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中,高校美术教育的成效被限制,也极大地缩小了学生的美术能力发展空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面对高校美术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在教育改革的新时代,要满足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需要对高校美术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具体方法如下:

(一)将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当代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一名合格的社会人才,应当具有充足的专业知识,更要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一个人的思想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个人人品,决定了其日常行为规范性。只有具有正确思想道德观念与价值观的人,才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在正确的地方,让知识发挥出正面价值。当代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的重要性,在根本上改革自己的教育观念。利用个人情感的投入以及热情的彰显,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水平提高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利用美术专业知识充实个人头脑的同时,关注思想觉悟的提升。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陕北老农》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在课堂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绘制的优势与具体应用的绘制技巧,更要让学生从美术作品的内容出发,分析出一些思想因素。教师可以从农民的朴实以及农民的辛苦劳作入手,让学生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学生的思想觉悟水平得以提升,才能让其专业能力体现出来,让美术能力成为个人魅力的一部分。

(二)重视美术技巧与文化共同传承。

作为一名美术专业的毕业生,如果不能了解美术专业的相关文化知识,那只能证明他们的美术专业学习是不完整的,自然,教师的美术教育也不尽合格。将美术技巧与文化教学进行结合,在传授美术绘画技巧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必要的美术艺术文化知识,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美术技巧水平的提升,更能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美术艺术观。美术文化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让学生以美术学习过程为荣,更加享受美术学习。比如引导学生学习布局技巧的时候,教师给学生呈现一些优秀作品,不仅要从布局技巧方面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更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知识,给学生讲解布局技巧的由来以及相关的创造。将技巧教育与文化传承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往往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三)重视学生文化知识与综合素质提升。

美术艺术,是一种视觉艺术,要想在美术方面真正有所成就,只学习课本内容是明显不够的。学生只有具备综合能力,才能全方位地感受美术艺术的美感,体会美术学习内容的意义。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资格去谈论美感与艺术,从自己的视角去创造美术作品,才能促进美术教育目标的实现。高校美术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创作机会,让学生在应用课本知识创作个人作品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的美术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是不可否认的,避免低效教学现象的发生,是提高高校美术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对高校美术教育模式进行反思,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对于高校美术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教育改革来讲都很重要。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美术学习条件与氛围,才能让学生在艺术道路上越走越顺利。

浅说古典文学的价值与意义论文

古代文学作品均是经历时光淘洗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之所以至今仍保持着生命活力,正是因为它们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丰厚的人生意蕴。这些文学作品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尚待定型的大学生来说,往往能起到灯塔般的指明作用。如杨守森先生在《灵魂的守护》一书中所言:“文学艺术,说到底,总是与现实人生有着密切关系的;因此,不论文学观念与文学形式发生怎样的变革,关注现实,思考人生,抗拒邪恶,奋发向上,培育社会大众的健全人格和美好情操,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都将是文学永恒的追求。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须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创造,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文化旗帜,是导引人类走向理想未来的火炬与灯塔。”而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无疑在这一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功用,值得在古典文学教学中加以关注和重视。古典文学作品重要的精神内核之一即是推崇儒家思想,古典文学的创作主体大多为受到传统儒家思想教育的士大夫,儒家内圣外王之道被封建时期的儒学教育奉为圭臬,“绅士比其他任何阶层都更加深刻地与中国文化水乳交融,更全面地坚持中国是一切文明中心的主张。他们从孩提时起就接受儒家传统和价值的教育,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声望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积极同这种传统和价值打成一片的行动上”。

2当今时代。

对当今时代来说,其中固然有许多需要批判继承的内容,但更有许多内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内圣外王体现了儒家政治思想中道德与政治的直接统一,内圣即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而这种个人道德修为往往要上升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实践活动中,从而实现政治上的外王之道。儒家思想所强调的忠、信、节、义、孝、悌、勤、谨、仁、礼、廉、爱,从治国安邦之官品到兴家宜室之人品,其优秀的文化精神浸透在古典文学诗词文赋的方方面面,成为古典文学丰厚内蕴的根底之所在,也是古典文学作品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源泉之所在。其中诸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仍忠贞爱国的屈原,国家危难之际怀抱“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爱国情怀的曹植,“一饭未尝忘君”的杜甫,“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更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爱,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忧思。古代先贤深浓的忧患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深厚的仁民爱物之心,高尚的人格魅力,积极的价值取向,通过古典文学教学对传统文化精华的渗透,学生将不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形成一种认同感和自豪感。这有助于他们从中汲取积极的道德力量,塑造健康明朗的人格,对于培养当代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追求真善美的品质,讲求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这种积极的影响力显然不仅限于高校素质教育阶段,更重要的是会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良好品质。中国古典文学中古今相通的人生意蕴对大学生心理层面的影响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承载着先贤圣哲的思想情感,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意蕴是这些文学作品能够流传千古的魅力之所在,也是古典文学作品与后世读者相沟通的情感基点。古人与今人隔着遥远的时空,社会制度相异,人文环境也不同,然而有许多人类的基本情感却是古今相通,亘古不变的,衣食住行是每个人为生存所要奔忙的,生老病老是每个人所必然经历的,求学入仕、是非荣辱、悲欢离合是每个人难以回避的人生际遇,正是因为这种种古今相通的人生意蕴,中国古典文学中许多优秀的作品与后世读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读者的情感与思想。丰子恺先生在《谈自己的画》一文中提到自己的读书感受时说:“欢喜读与人生根本问题有关的书,欢喜谈与人生根本问题有关的话,可说是我的一种习性。我从小不欢喜科学而欢喜文艺。为的'是我所见的科学的书,所谈的大都是科学的枝节问题,离人生根本很远;而我所见的文艺书、即使最普通的《唐诗三百首》《白香词谱》等,也处处含有接触人生根本而耐人回味的字句。我读了‘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便会设身处地做了思念故园的人,或江楼相忆者之一人,而无端地兴起离愁。读了‘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便会想起过去的许多的春花秋月,而无端地兴起惆怅。”

3人生意蕴。

正是文学作品中古今相通的人生意蕴,触及人生根本问题的语句,激起了读者的无限情思,影响着读者的情感世界。人们阅读优秀古典文学作品,如同一个和先贤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阅读学习中寻觅到精神上的知音。当代社会,处处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当代大学生在就业、学习、生活中面临较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表现在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心理压力也成了一个越来越值得关注的问题。诸如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抗击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的能力,对未来生活的信心问题,对情绪的理性掌控能力等等,常常成为困惑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追求心理的平衡和生活态度的达观方面,古典文学教学在这方面应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古典文学教学并不仅仅是一个向学生传输古典文学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与古人进行心灵交流的过程,他们会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诠释和解读文学作品的内蕴,把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对作品思想情感的理解之中,这既拓展了原著的思想意蕴,更重要的是古典文学作品中丰厚的人生意蕴与哲思,众多古典文学家在人生路途中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积极生活态度,都会通过这样一种超越时空的思想情感交流对学生产生震撼力和感染力,从而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格修养。为加强古典文学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层面的积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开相关的人文素养选修课应当是值得提倡和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