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要考虑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方式。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一些关于六年级教案编写的经验和建议。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1.教材第53页第4题。

把下列各比化成后项是100的比。

(1)学校种植树苗,成活的棵数与种植总棵数的比是49:50。

(2)要配制一种药水,药剂的质量与药水总质量的比是0.12:1。

(3)某企业去年实际产值与计划产值的比是275万:250万。

2.教材第53页第6题。

(二)拓展练习(ppt课件出示)。

学生口答完成。

1.2:3这个比中,前项增加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增加()。

2.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倍,男生、女生人数的比是(),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同时练习的编排应体现从易到难的层次性。第1题是针对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练习,同时也为后续百分数的学习埋下伏笔。第2题训练单位不同的两个数量的比的化简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拓展练习不仅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很好地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这类题型也是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的基础训练,也为以后分数应用题和比例应用题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文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页例7、“练一练”,第39页练习六第16~21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找乘积是1的两个数”和“找一个数的倒数”的过程,认识和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认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点的过程中,发展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学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指名回答。

谈话:在将近六年级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朋友”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一些关系,比如两个数的乘积是1,就可以说是这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哪些数之间有这种关系呢?怎样找这样的两个数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学习新知。

1、理解倒数的意义。

(1)出示例7,学生独立完成。

(2)引出概念。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和互为倒数。可以说是的倒数,是的倒数。

引导:请大家仔细观察,刚才我们找出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交流后明确:这些算式里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

指出: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学生举例来说。进行及时的评议。

(4)追问: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

小结:倒数不是指一个具体的数,而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当两个数乘积是1时,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2、归纳方法。

(1)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你能分别找出和的倒数吗?

指名回答:找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追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1呢?

指出: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1。

除0以外,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六第17题。

学生分别说出每个数的倒数,并选择几个数说说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六第18题。

学生独立宛成,再集体交流,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3、做练习六第19题。

练习之前明确要求:观察每组的3个数有什么共同点,写出的倒数又有什么共同点,带着问题边写边观察。

全班交流结果,板书每组里各数的倒数。

提问:你发现每组数和它们倒数的特点了吗?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交流。

提出:从这四组数可以看出: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几分之一的倒数是几,几的倒数是几分之一。

4、做思考题。

引导:通过交汉我们知道,三个分数乘积是1,其中两个分数的乘积和第三个分数互为倒数,你能在这七个分数里分别找出这样的3个分数吗?试着找找看。

学生先尝试练习,再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五、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计划: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

1.使学生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以及成数与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理解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1.把下列各数化成百分数。

2.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今年比去年多种小麦百分之几?

师述:农业收成,有时用成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板书:百分数应用题。

2、成数的含义。

师述:什么是成数呢?在五年级我们学过“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它相当于10%。

(1)口答。

“三成”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三成五”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七成二成五五成相当于百分之多少?

3、售价加两成是什么意思?求售价应先算出什么?

还可以怎样算?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4.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2)减产一成五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述: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化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板书设计:

37.4×(1-15%)。

=37.4×0.85=31.79(吨)。

答:今年产棉花31.79万千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文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5页例1、练一练,第76页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做练习十二第1题,直接写出得数。

集体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5×18+3/5×18(2/5+3/5)×18。

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三、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

4.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集体校对,共同评议。

提问: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认为要注决些什么?

指出: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先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例如第一小题,分数乘除法连在一起,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一次约分,同时计算;再如第二小题,分数连加时可以同时通分。

四、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说说哪里用了简便算法,分别是怎样想的。

小结:简便运算主要应观察算式的特点,看能不能运用运算律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不能直接进行简便计算,要先算一步或几步才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简便计算,因此在计算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算式的特点,思考能不能用简便计算。

五、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二第3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四人板演。

交流:每道题是哪里用了简便计算,依据是什么?

六、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七、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相对应页。

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说出你的依据吗?(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

b)要求鸭小弟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c)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吗?(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d)指出你手上的圆的周长。

三、动手操作,体验过程。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任意两个圆的周长并完成表格。

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3、提出猜想。

你觉得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引导学生观察手上三个圆,说说你的想法。

跟直径、半径有关。那你觉得有什么关系呢?

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

5、汇报展示。

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6、认识圆周率。

7、引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c=d。

四、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1、计算下面圆的周长。

两个圆先求出示一个知道直径的圆,利用公式完成练习。

2、判断题:

1)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就越大()。

2)圆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3)半圆的周长就是它所在圆的周长的一半()。

3、解决开始跑步的问题。

4、计算我们人民币1元的外周长,不知道条件怎么办?先测量然后计算。

5、拓展。

五、温故知新,总结课堂。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课后反思

要使自己更聪明,就要经常训练自己的头脑,在多观察、多思考问题中使思路灵活,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观察力的训练是伴随着理解思维而进行的,同时也检查你的记忆力,即你是否见多识广,你是否一看就清楚,或者一听就明白。愿这一节课能使你的头脑更灵活。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收集信息、分析比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4.知识要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学法指导:

引探教学法教具。

学具课件:

通案个案。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数。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的百分数展示给大家。

(1)羊毛衫羊毛的含量是90%。

(2)上衣__纶的含量是23%。

(3)白酒中酒精的含量是52%。……。

大家收集到百分数真不少,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百分数。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让学生交流已经知道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会读百分数、会写百分数……。

2、教师示范“%”和百分数的写法。(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3、让学生写出几个喜欢的百分数,并读出来。

4、小组交流认识百分数的意义。

(1)教师提问:什么叫百分数呢?生答。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教师解释: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项是一种固定的数100,所以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讨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哪些数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组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联系是:都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即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区别是: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数,表示数时可以带单位名称。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6、练习:下面的这些分数哪个能写成百分数。

(1)六一班的同学中男同学的人数占48/100。

(2)一个苹果重27/100千克。

(3)一堆煤重87/100吨,运走它的32/100。

三、巩固应用熟练掌握。

(1)完成p78“做一做”(2)在规定时间内写出10个满意的百分数,结束后让学生说出实际写的个数是规定的百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体验收获。

五、课堂检测。

(一)必做题。

1、25%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

2、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3、一杯牛奶重25%千克。()。

4、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完全相同。()。

(二)选做题。

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2%15%120%100%0.0001%。

1、今天上课,积极举手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

2、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这个单元的及格率一定会达到()。

3、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

1.使学生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以及成数与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理解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1.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今年比去年多种小麦百分之几?

师述:农业收成,有时用成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板书:百分数应用题。

2、成数的含义。

师述:什么是成数呢?在五年级我们学过“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它相当于10%。

(1)口答:

“三成”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三成五”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七成二成五五成相当于百分之多少?

3、售价加两成是什么意思?求售价应先算出什么?

还可以怎样算?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4.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2)减产一成五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述: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化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板书:

37.4×(1-15%)。

=37.4×0.85。

=31.79(吨)。

答:今年产棉花31.79万千克。

3.练习。

6.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师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成数”的知识,知道了“成数”的含义,以及“成数”与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且学习了有关“成数”的一些实际的、简单的应用题。

1.填空:

(1)某县今年棉花产量比去年增产三成。这句话的意思是()是()的30%。

(2)一块麦地,改用新品种后,产量增加了四成五。这句话的意思是改用新品种后产量是()的()%。

2.把下面的百分数改写成“成数”。

75%60%42%100%95%。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课后反思

图1: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仔细看一看。

让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图2:看着黑点身体前后移动。

让学生跟着要求做,然后说一说看到的。

图3:有多少个黑点?

图4:是静的还是动的?

图5:“弗雷泽螺旋”是最有影响的幻觉图形。

教师介绍学生认识。

2、练习。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

1.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

3.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旅游,并且去过好多地方。(出示老师外出旅游的照片,并加以介绍)。

【设计意图】:以自己为例,展示旅游照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谁来说说,你们都去过哪些名胜古迹?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到山东的风景区去游览一下,好吗?(出示信息窗1)。

2、师:谁知道,这几幅图分别是山东的哪些城市的什么景区?

生:……。

师:读一读下面的几句话和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旅游景区有关数据的统计导入新课,能发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师:16%、9%、9.3%怎么来读?

生:16%读作:百分之十六9%读作:百分之九9.3%读作:百分之九点三(全班齐读,另举例指名读)。

【设计意图】:学生对百分数的读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指导读出百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任意举出几个百分数让学生读,便于加深对百分数读法的印象。

1、师: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以16%为例,小组讨论,指明解释9%、9.3%)。

得出结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师: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板书:百分数)。

师: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见到过百分数?

【设计理念】: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百分数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百分数的兴趣。渗透百分数的实际运用的普遍性。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自主练习。

1、使学生体会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注意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课后练习第二题,仔细阅读题中的相关信息,说一说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语言叙述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巩固。

3、课后练习第3、4题,尤其注意100%意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走进生活、课后延伸,研究我们身边的数学,在进行计算巩固练习的同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山东假日游百分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1、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出示题目)。

(1)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00m,是全长的1/3。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2)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00m,比全长少2/3。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2、师:这两类应用题的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引导学生回顾这两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指导练习。

(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教学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4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应用题类型。

(2)师:第(1)题和第(2)题分别把什么看作单位“1”?

学生独立思考,点名学生回答。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本次期末考试试题是从试题安排来看,对记忆力的题目考得相对较少,比较注重检测学生学习力与想象力结合的情况。从内容看,这份试题主要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本为主,是较基础的一份试题。基本能考查学生上学期以来所学的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检验了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本班学生卷面答题的情况,现对全班学生进行记算能力、想象力和学习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关于计算能力的试题分析。

第一大题、仔细算一算,95%的学生掌握。出错是由于不细心和没有掌握计算技巧。

(二)关于想象力的试题分析。

题中考到想象力的题目有以下几题,目的是考察学生能否根据书中的题目进行发挥想象力。

(1)判断题第1小题。

(2)填空题第10、13小题。

(3)应用题的第3小题。

从以上分析来看,学生在空间想象这个题目考得比较理想,可能由于在单元测试的时候已经考过类似的题目,因此学生掌握比较理想。相反的有些题目就考得不太理想,例如填空题的第3小题,部分学生不会做了,这说明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不懂得一题多变的思维。

(三)关于学习力的试题分析。

关于考察学习力方面的试题,是本次考试中重中之重。

试题中学习力答题的情况。

(1)填空题除记忆力与想象力的题目外其余题目,全队率占38%。

(2)判断题第2、3小题,全队率占98%。

(3)选择题5,全队率占77%.

(4)计算题全队率占95%.

(5)解决问题1、2小题,全队率占85%.

由于考察学习力的题目比较多,学生做错的题目不同,全对的人数比较少,但就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根据分析图可以看出学生的计算能力还须提高。

反思一个学期的课题实验工作,我侧重了对学生记忆力和想象力的辅导,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在学生学习力方面进行指导,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这也是导致学困生考得较差的原因。

1、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认真的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教学中要营造更为宽松的教学氛围,要给学生创造情景,提供机会,要求学生继续用大声朗读概念、例题和练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读书,提高记忆力。

2、运用思维导图上课,发挥出学生最好的想象力,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3、继续做好冥想训练和腹式呼吸的训练,为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做好前提条件,最终能确保达到更好的学习力。

4、在练习中要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计算时做到认真仔细,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5、要认真及时地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辅导工作,要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诸方面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要关注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有效利用辅导时间,针对问题和不足,强化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让这部分学生真正听懂、学会。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本次六年级期末考试试题是从试题安排来看,对记忆力的题目考得相对较少,比较注重检测学生学习力与想象力结合的情况。从内容看,这份试题主要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本为主,是较基础的一份试题。基本能考查学生上学期以来所学的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检验了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本班学生卷面答题的情况,现对全班学生进行记算能力、想象力和学习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关于计算能力的试题分析。

第一大题、仔细算一算,95%的学生掌握。出错是由于不细心和没有掌握计算技巧。

(二)关于想象力的试题分析。

题中考到想象力的题目有以下几题,目的是考察学生能否根据书中的题目进行发挥想象力。

(1)判断题第1小题。

(2)填空题第10、13小题。

(3)应用题的第3小题。

从以上分析来看,学生在空间想象这个题目考得比较理想,可能由于在单元测试的时候已经考过类似的题目,因此学生掌握比较理想。相反的有些题目就考得不太理想,例如填空题的第3小题,部分学生不会做了,这说明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不懂得一题多变的思维。

(三)关于学习力的试题分析。

关于考察学习力方面的试题,是本次考试中重中之重。

试题中学习力答题的情况。

(1)填空题除记忆力与想象力的题目外其余题目,全队率占38%。

(2)判断题第2、3小题,全队率占98%。

(3)选择题5,全队率占77%。

(4)计算题全队率占95%。

(5)解决问题1、2小题,全队率占85%。

由于考察学习力的题目比较多,学生做错的题目不同,全对的人数比较少,但就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根据分析图可以看出学生的`计算能力还须提高。

反思一个学期的课题实验工作,我侧重了对学生记忆力和想象力的辅导,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在学生学习力方面进行指导,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这也是导致学困生考得较差的原因。

1、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认真的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教学中要营造更为宽松的教学氛围,要给学生创造情景,提供机会,要求学生继续用大声朗读概念、例题和练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读书,提高记忆力。

2、运用思维导图上课,发挥出学生最好的想象力,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3、继续做好冥想训练和腹式呼吸的训练,为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做好前提条件,最终能确保达到更好的学习力。

4、在练习中要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计算时做到认真仔细,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5、要认真及时地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辅导工作,要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诸方面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要关注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有效利用辅导时间,针对问题和不足,强化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让这部分学生真正听懂、学会。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在教授《圆的认识》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对圆规比较感兴趣,我便利用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做了很多个大小不同的圆的平面图形,并在课堂上通过折叠、比较等方法使学生明确了圆中各部分的名称。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半径和直径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圆的周长》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引进了圆周率的内容,我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测量手中圆形物体的周长,并对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列表比较,使学生在比较观察过程中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总是3倍多一点。在此情况下我告诉学生,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就叫做圆周率。并针对圆周率的取值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对学生来说可能意味着一堆混乱不清的字母,尤其是在引入了《圆的面积》这部分知识后,在对圆进行剪切、拼接长方形的过程中,我不断的强调圆的周长相当于长方形的两个长,半径相当于长方形的'宽。但是学生仍旧在对公式的计算上存在着误差。在计算过程中时常把半径的平方写成半径乘以二。鉴于这种情况,我课下经过对个别同学的提问才发现,所有学生都知道一个r的平方等于r×r,但是一遇到具体的计算,学生们往往忽略了平方,而用r×2来计算。在计算元的周长和面积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学生对以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情况,更严重的是学生把知识学死了,不会用来解决实际遇到的数学问题。部分学生计算能力的薄弱也为解决实际问题带来很大的障碍,由于在计算圆周长和圆面积时,圆周率取近似值3.14,所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不断出现某数与三位数相乘,除数出现三位数的除法。遇到这样的情况时,部分同学就表现出计算能力的薄弱,往往一道题目的计算要经过反复的订正才能正确,大大影响到解决问题的效率。

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从他们理解的角度出发,还要通过外力手段强化他们的记忆,通过比较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2、加强对学生进行计算训练,提高学生计算技能。如口算训练,熟记2∏——9∏的结果等等训练。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缺乏回顾反思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自己解题的思路是否正确,解题的结果是否符合事实都不在乎,只有等老师反问时才会恍然大悟。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是十一册教材的内容,与前面学的比的知识密切相关。教材用配制稀释液例题,学生缺乏这一方面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重组了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分配,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好的课题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新课导入的艺术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我创设了分练习本的情境。当然学生的回答比较多,我适时点拨:平均分不够合理,那该怎么分呢?学生很快说出了最好根据人数来分。让学生尝试用学过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经过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并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要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在引导下讨论、交流、真正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亲自交流合作,然后再观察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如何使用教材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摒弃过去那种“教教科书”的传统思想,充分挖掘新课知识点,整合课堂内容,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实现“用教科书教”。本节课舍弃了教材中原有的例题,大量地从生活中就地取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增加了研究这样一个知识点,辅之以活动,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知识得以理解、内化。

不足:课堂结构不紧凑,导致练习中的部分题没做完。解决的策略:教师的语言要再简练,环节设计要再推敲,通过预习要了解学情。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从引入、新课、巩固等环节的取材都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解题方法“多样化”《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列为发展性领域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依靠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和原有的认知水平以外,还需要相应的外部环境。这节课上学生一共提出了5种解题方法,其中有3种是我们平时不常用的,第5种是我也没有想到的。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及时调整了教案,让每一个想发言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他们有些数学语言的运用还不太准确,但我还是给与了肯定与鼓励。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原本素不相识的师生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里就产生了情感上的交融。学生有了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产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虽然后面还有两个练习没有来得及做,但我认为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比盲目地做十道题收获更大,这种收获不单单体现在知识上,更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数学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时也包括师生关系的变革。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说的话并不多,除了“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说说看”等激励和引导以外,教师没有任何过多的讲解,有学生讲不清楚,教师也是用商量的口吻说:“谁愿意帮他讲清楚?”当一次讲不明白,需要再讲一遍时,教师也只是用肢体语言(用手势指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在自己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明白了算理。学生能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说出的,教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插手。由于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隐”与“引”,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科学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1)形式能否再开放一些。

(2)优生“吃好”了,能否让差生也“吃饱”《比的应用》的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的全过程来获取知识,从而操作、表达、探索、类推、合作、概括、创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应用性。

由于按比例分配计算应用较广,学生有很多应用机会,因此,课前让每一个学生到生活中调查生活中的比,并且说一说你是怎么获得这些比的。以此引人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就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从生活实际引人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充分体现了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性。

2、注重学生的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

课堂中,每名学生为达到“帮助他人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使每一名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开拓的区域,每位同学不但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而且通过互相讨论分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交流中学会了互相帮助、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能力。

3、运用探究、研究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研究,获取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材料,教学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抓住宝贵时机引导学生理解新方法,使新知识迎刃而解。

4、评价方面,重视了对学生的能力、心理素质的评价。如:小组之间互相质疑方法是否合理,学生积极参与,很快问题越辩越明。在本节课中我改变了原来由老师包办评价的倾向,增加了学生自评、互评,使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和谐。有一点值得应引起注意的是:在学生把知识点明朗化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重点给予及时的引导,加深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1、进一步认识“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

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

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

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导入。

1、我国有一个非常的科学家-----袁隆平,大家知道吗?(如果有学生知道,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2、他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因为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的产量要高很多,所以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增加。

二、百分数的应用。

1、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

2、线段图。

教师提出要求: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年和年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画图。

※展示学生的成果。

※教师评价。

25%=1/4。

20公顷。

2000年。

25%。

2001年。

3、学生自主解答问题。

4、班内交流。

办法一:20×25%=5(公顷)。

20+5=25(公顷)。

办法二:1+25%=125%。

20×125%=25(公顷)。

三、试一试。

1、生活中的折扣。

游乐场的套票原来每套30元,六一期间八折优惠,购买一套这样的套票能省多少元?

2、思考:八折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价。

※八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0%。

3、学生自主解答然后交流。

办法一:30×80%=24(元)。

办法二:30×(1-80%)。

=30×20%。

=6(元)。

四、练一练。

1、教科书p26练一练第1题。

2、教科书p26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p26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从教材提供的情境开始讨论,从介绍“杂交水稻之你”袁隆平的事迹,引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某地2000年与2001年杂交水稻种植的情况介绍,引出“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中通过类比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法自主解答。重点放在方法交流之中。

引导学生分析,要求购买能省多少元,先求什么。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解题思路。

【教学反思】。

本课重在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引导上。效果较好,而且学生能在交流中得到更多的数学信息,集思义益,博采众长,不仅从中学到了许多解题方法,而且也学会了如何交流。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

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难点: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

0.5:0.2和5:2。

1/2:1/3和6:4。

0.2:0.8和1:4。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60:40。

内项:1.66o。

外项:2.440。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让学生再写出几个比例。

如:2.4:1.6=60:40。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师作适当的补充)。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0.6:0.5=1.2:1。

两个外项的积是0.61=0.6。

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2.4/1.6=60/40。

3.440=1.660。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学生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填一填。

(1)1/2:1/5=1/4:1/10。

()()=()()。

(2)0.8:1.2=4:6。

()()=()()。

(3)45=210。

4:()=():()。

5.做一做。

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6.课堂小结。

(1)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2)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引导学生总结说出两种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到此,学生要学会用两种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比值是否相等;2.内项之积是否等于内项之积。)。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4~6题。

补充习题。

一题多变化,动脑解决它。

(1)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8,

其中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是。

(2)如果5a=3b,那么,=,

(3)au8=9ub,那么,ab=()。

教学反思:

比例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学生自学,老师提问,完成的较好。让学生通过计算内项之积和外项之积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然后大量的练习巩固新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一板书设计:

二教后反思: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是多少?(列式:×3=)。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2、“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三、作业。

练习二第1、2、4题。个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