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指一类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样本,可以作为学习参考和借鉴的标杆。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些范文范本,看看它们是如何表达思想和观点的。

邓稼先初一语文教案

1积累字词,抓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

2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3理解文章在继续、理论基础上抒情的作用。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积累字词,抓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作用。

2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方法:

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学情分析。

记叙文对学生来说,易于接受也感兴趣。本文难在记叙中加有议论和抒情,这对学生理解课文中人物情感及作者情感十分关键。因此,在学习本文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的了解邓稼先。

课文邓稼先自主预习导学案

一、如果你看过大海、长江、田野等,面对它们,你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象呢?请你以“,你象……”为题,写一段抒情性文字,字数150字左右。

(写好后,先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推荐代表朗读作品。)。

二、请分别以”乡村的夜”和”城市的夜”为话题,依照例句的格式各造一句.

例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是梦幻的。

乡村的夜是。

城市的夜是。

三、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1)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2)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3)深蓝色的天空里悬挂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4)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5)渐渐的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象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6)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是梦幻的。(7)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在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8)这时我忘记了一切。(9)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10)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第一段文字是按照“仰望---欲睡---沉睡”的过程来构思的,下列对该段层次分析正确一项是:

a.(1)(2)/(3)(4)(5)(6)(7)/(8)(9)(10)。

b.(1)(2)(3)(4)/(5)(6)(7)(8)/(9)(10)。

c.(1)(2)/(3)(4)(5)(6)(7)(8)/(9)(10)。

d.(1)(2)(3)(4)/(5)(6)(7)/(8)(9)(10)。

2、文中加点的“模糊”一词换上“闭上”,好不好?为什么?

3、请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的修辞手法和它在句中的作用。

修辞手法是作用是。

4、下面是对文中画浪线的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把“星的怀抱”比作“母亲的怀抱里”,形象地写出了星天的美妙亲切,甜美温馨。

b、“我”完全陶醉于星天的美景中,以至“忘记了一切”。

c、“我”长年漂泊在海上,每当看到像朋友一样的繁星,就会思念远方的母亲。

d、星天童话一般的天地,把“我”净化成一个纯真的孩童。

5、问答题。

(2)作者是如何写“爱星天”的?“爱星天”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同步导学:基础训练。

延伸拓展。

1、在夏天的夜晚,你观察过天上的星星吗?画一幅画,并配上适当的文字进行说明。

2、文章结尾看起来似乎不太完整,根据首尾照应原则,请你给文章续写一个结尾(字数在20字左右)。

3、课外收集阅读巴金的作品。

[板书]:

繁星。

巴金。

(从前)家乡庭院。

(三年前)南京菜园。

(如今)海上舱面。

酷爱繁星,向往光明。

4、同步导学:能力提升、中考之窗。

课文邓稼先自主预习导学案

一、字音及词义:

崭zhn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销声匿n迹: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公开出现。

含辛茹r苦:经受艰辛困苦。辛,辣。茹,吃。

蓦m地:突然。

浩瀚hn:形容非常广大。

风尘仆仆:形容旅途辛苦劳累。风尘,比喻旅途辛苦。仆仆,旅途劳累的样子。

元勋xn:立大功的人。

汗马功劳:指战功显赫。

邓稼先颁奖词初一

来自1924年的先生,毕业于昆明西南大学。在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在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他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新巨大的贡献。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当之无愧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备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他的一生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能这样估价自己的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该为他庆幸!

他就是-邓稼先先生!

作者:陈诗羽。

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一个满腔热血的人,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在祖国最黑暗的时代,多少人为了祖国的兴起,奉献上了自己宝贵的一生?在这需要用生命来守护的过程中,他义不容辞地选择了这条注定凶险的不归路,在一次危险的核武器实验中,他明知道危险就在眼前,却仍然待在原地,坚定的说:“我不能走!”

“砰!”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发射!“砰!”中国的一颗氢弹成功发射!多少人为此而骄傲?但他却没有一味沉浸在这成功中,而是继续回到岗位工作。

您是我们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您是我们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鞠躬尽瘁”都不足以诉说您的一生!我们为您感到自豪!

初一语文《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1.教师应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传记文学的渊源和特点。

2.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树立为国增光的远大理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为了保护国防科技的安全,我们的许多国防科技专家们都心甘情愿地做了无名英雄,他们长年与亲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壮烈乐章。他们是我们人民的`英雄,国家的骄傲,就让我们展开课本,去谛听他们感人的事迹吧!

二、人物介绍。

1.作者介绍: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邓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结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后,虽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但对祖国的感情这一共同点把他们紧紧联在一起。本文即是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追忆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2.邓稼先介绍(略)。

放朗读录音,突出有感情朗读,创设情境。扫除文字障碍(略)。

老师范读第一部分,同学自由朗读其余部分,进一步熟悉内容,体会感情。

[4][5]。

初一语文《邓稼先》教案【】

1、使学生能够通过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含义,进而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2、使学生通过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能够深刻体会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关注文中重点语段,能够通过理解文章关键语词的含义,品析句间关系及段间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教师通过对背景资料的充分梳理和恰当引用,以及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充分挖掘,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

第一环节:师生共同探讨邓稼先有“巨大贡献”,为何“鲜为人知”?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第三、四、五这三个部分的细读,体会邓稼先尽管历尽复杂恶劣的人文环境和异常艰苦的自然环境,但依然保持着德高望重、严谨沉稳、忠诚坚韧的精神品质。

首先是对邓稼先的人物形象概括;其次是邓稼先所经历的客观条件概括。

第二环节:师生共同探讨邓稼先做出“巨大贡献”的动力是什么?

教师可以先给出几种假设,比如“名誉”?“权力”?教师请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就这两个做出贡献的动力要素进行深入分析。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第三、四、五这三个部分的精读,体会邓稼先做出“巨大贡献”的真正动力,进而感受其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和振兴祖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坚定信仰。

在这里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万里长征”“万里长城”和“僧侣向西朝拜的旅程”这“两个半万里”来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共同体会理想和信仰的巨大力量,正是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和振兴祖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坚定信仰,才支持着邓稼先作为一名具有卓越才能的科学家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科研一线,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却甘愿默默无闻。

第三环节:总结与升华。

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文章最后一个部分,作者杨振宁找到了与邓稼先的共通之处,同时也找到了邓稼先永恒的价值。而在作者心中,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永恒的且有价值的呢?回顾全文,教师做总结升华:只有始终抱有热爱民族、抵抗侵略、结束战争、保卫和平、守护人民的坚定理想信念,才是个体生命发挥自己卓越的才能创造出穿越时空,抵达永恒的价值的途径。

初一语文《邓稼先》教案

有人说邓稼先是一位奇丈夫,《邓稼先》这篇文章也是一篇奇文,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再读课文,做好圈点点评,说说这篇文章的“奇”。

1、这篇文章的形式非常奇特。全文采用了小标题的样式。小标题简洁凝练,提纲挈领,使全文思路清晰、意蕴丰富。

提问:跳读课文,你能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吗?

(全文六个部分紧密相连。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在中国近代史的大背景下引出邓稼先;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第三部分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凸现他的人品,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第四部分再从侧面写邓稼先的巨大贡献和严谨的精神,是对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以恶劣环境来突出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总结全文,借书信、电报中的话总体评价邓稼先。六个部分各有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2、文章在介绍邓稼先时,用了大量文字写中国的近代史,这种写法比较奇。

提问:谁能说说作者为好友立传,为什么先概述近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呢?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而且开篇即用邓稼先的“巨大贡献”与“鲜为人知”进行对比,既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用真实的笔触,突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人格,开启了下文。)。

3、文章介绍邓稼先却用美国的奥本海默来对比,这种写法也比较奇。

思考: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有烘托作用。奥本海默出类拔萃,是美国一流核物理专家,在世界早有声望。此处对比,不仅说明邓稼先的贡献与奥齐名,还比他多了好多优秀品质。旨在更生动形象的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4、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的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找到最能打动你心灵的句子,有感情地出声朗读,然后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谊的老朋友的至情。“洋装虽然穿在身,可心依然是中国心。”)(示例3:“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也不知道……是什么心情?”“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颤抖?”这些语句中,采用疑问推测的语气,充满了对好友邓稼先的一片深情。)。

5、“奇”在作者的大手笔。

二、自学指导二:妙笔生花虔诚赞稼先(7分钟)。

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常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学习《感动中国》为获奖者写颁奖词的形式,也为邓稼先写段赞词。

例1:任长霞:霞蔚长空警魂不朽。

【颁奖词】。

“她是中原大地上又一个女英雄(起句议论,给人物高度评价)。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贫,她柔肠百转(概述其事迹)。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运用描写侧面烘托其人格,并隐含深情怀念);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议论抒情揭示其精神实质)。

例2: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初一语文《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并理解“宰割、筹划、彷徨、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2.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过程和方法目标:

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2.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

3.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图片)显示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邓稼先画像、杨振宁画像。(针对三幅图作适当的介绍,突出邓稼先的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为我国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课堂设计: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教师补充完善,归纳出下列词语的妙处:

任人宰割:我发现“任人宰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写出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压迫而不图反抗的现状,读来让人悲痛、伤心,更为当时中国的处境担忧。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发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当凝练的语言,对邓稼先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光辉一生作了概括性总结,让我们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邓稼先初一语文教案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民族感情?友情。

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见到阔别了22年的稼先。在那以前,也就是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爆以后,美国报章上就已经再三提到稼先是这项事业的重要领导人。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谣言说,1948年3月去了中国的寒春曾参与中国原子弹工程。

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工作”。但我曾问他,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像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他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

1971年8月16日,在我离开上海经巴黎回美国的前夕,上海市领导人在上海大厦请我吃饭。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给我,是稼先写的,说他已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两弹元勋邓稼先北师大版初一语文教案

二、现代文阅读。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1.“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这句中的“要”字可以去掉么?为什么?(2分)。

2.文中两次使用了“竟”字,试分析这个字的作用。(2分)。

3.文中把奥本海默和邓稼先进行了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含义。(2分)。

a.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b.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5.对下列本文涉及的科学家说明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邓稼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巨大贡献。

b.杨振宁,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本文作者,与邓稼先有着半个世纪的真挚友谊。

c.钱三强,当代中国核物理学家。

d.奥本海默,美国物理学家,被称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

答案:

1、不能去掉。因为“要”字说明邓稼先的不引人注目是他自己主动的选择,突出了他性格的忠厚平实、从不骄人的特点。如去掉,就变成他是一个不引人注目的人了,人物性格的可贵之处就体现不出来了。

2、这两个“竟”字都有令人意外,出乎意料的意思。面对复杂激烈的“”斗争形势,邓稼先竟然能够化解派系矛盾,领导不同派别的同事们继续工作并作出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不能不说明邓稼先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确实创造了奇迹。

3、把奥本海默和邓稼先进行对比,更能突出邓稼先性格和品格的可贵。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对于人的品格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毫无疑问的,邓稼先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

4、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形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谦虚朴实、具有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5、a。

初一地理课文讲解

郑国有个人想买一双新鞋。他先比着自己的脚量了个尺码,就急急忙忙到集市上去了。

他在集市上挑中了一双鞋,才发觉量好的尺码忘记带来,就对卖鞋的人说:“请等一会儿。”他回到家拿了尺码便急匆匆地赶回来,可是集市已经散了。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呢?”这人振振有词地答道:“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人教版第十二册]。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北师大版第九册课文]。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量好自己的脚,顺手把量好的尺寸放在座位上,到集市去的时候,忘记带了。他拿到鞋后,突然想起来,对卖鞋的人说:“我忘带尺寸了。”匆忙返回家取,可是等到回来,集市已经散了,因而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呢?”他回答:“我宁肯相信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邓稼先读后感,课文邓稼先读后感

邓稼先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从小就听说过,这次终于有机会详细的了解他。

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他在中国核武器和原子武器的研发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看了《邓稼先》这部电影后,他的形象总是让我难以忘怀,脑海中总浮现出他的模样:在那张朴实的脸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那双眼睛代表着他对事业的渴求和真诚;他那双粗糙的手上,留下了无数永不磨灭的伤疤,那疤痕就代表着一个奉献着对自己岗位的热爱和勤劳。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邓稼先怀着坚毅执着的信念,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为了心中的那份理想,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为之奋斗,不求回报。在他的身上,有着一股不服输、不怕困难、不怕打倒的强大精神力量,支撑着他走过艰辛的研究之路,所以,他才有了可喜的伟大成果,他的事迹才会广为流传感动人间,他的精神才会激励着一个个前赴后继的科研者。

邓稼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为何会受到那么多人的敬佩和爱戴呢?那是因为他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身躯完成着神圣的使命,他把自己的一切精力都投入到了为国家研制核武器的光荣岗位上,他为了祖国奉献了自己光辉的一生。

也许你该问了,我们现在是学生,怎么能做出那样震撼的事迹呢?对,我们是学生,或许不会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来,也不用像邓稼先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起码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学习邓稼先锲而不舍不怕挫折的精神,把精力和智慧用在不断的学习当中来,有一天,是真金总会发出光热来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1课《邓稼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世纪人类历,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1课《邓稼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见到阔别了22年的稼先。在那以前,也就是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爆以后,美国报章上就已经再三提到稼先是这项事业的重要领导人。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谣言说,1948年3月去了中国的寒春曾参与中国原子弹工程。

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工作”。但我曾问他,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像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他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

1971年8月16日,在我离开上海经巴黎回美国的前夕,上海市领导人在上海大厦请我吃饭。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给我,是稼先写的,说他已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1课《邓稼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初一课文的读后感

今天学了《在山的那一边》这一课,我受益匪浅。课文讲了作者在童年时代的一个梦想。这首诗叙述了作者渴望见到大海,但是愿望总是被否定。作者虽然很失望,但却又一次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向着目标前进,最终见到了海。读了这首诗,我的脑海里涌现出了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拼音的情景。

以后,不管什么挫折,我一定会战胜它的。向美好的明天走去。

课文主要阐述了作者――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美好幻想和不为人知的心愿,着重描写了王家新对大海的热烈向往。作者因为母亲的一句话而爬上了“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可他却一次次带着失望与泪水回到家中……长大之后,王家新依然不停地追寻在心中淀积了许多年的那个“海”。然而,他真的是在找寻大海吗?于是,顺沿着这个问题,引出了课文的真正含义。这篇《在山的那边》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欲实现自己的理想并完成奋斗目标,必然会历经千辛万苦,只有不畏艰难、遇山攀岩、不惧险阻、逢壑涉水,勇往直前才能够找到那属于自己的大海――成功!

读完全文,感思倍至。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纯净无瑕的童年时光中,几乎每个人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难忘记忆。课文中“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仿佛在替我诉说心声,掀开了我心深处因为来自各方面压力而尘封已久的那扇满是憧憬的“天真窗棂”,激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在翻越座座高山,战胜重重困难后,看见的是一片茫茫大海,是理想的境地。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成龙的一曲《真心英雄》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的恶魔,它们虎视眈眈地看着你,随时都有可能扑向你,使你失败。

在美好的童年时代,谁都有着美好而朦胧的梦,只要抱着心中的信念,勇敢地去追求,遇到挫折奋勇向前,不悲观失望,记住失败并不尽是最终的结果,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读完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羊脂球》后,我不禁对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产生怜悯之心,而且还对贵族阶层丑恶肮脏的人性感到憎恶,心中不时感到悲愤交加。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名叫羊脂球的妓女在一段旅途中,帮助了那些贵族人士,到头来反而被那些贵族人士厌恶。这让我联想到一件事情。

就在去年的六月,四川省达州市发生了一起“三儿童扶摔倒老太反被诬陷”的事件,这让我为那几个小学生的行为感到钦佩,同时也为老太太诬陷的行为感到憎恨。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6月15日,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的正南花园里,三个小朋友在楼下玩耍,看见一老太太摔倒便上前去扶,不料老太太起身后却说是3个孩子打闹将自己撞倒的。这件事情曝光后引得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他们都纷纷指责老太太,对老太太的行为感到愤愤不平,事后老太太还找了其中一个孩子的家长要求赔偿20万元,而且老太太的儿子还把老太太扔在了那个孩子的家里。最后,警方认定受伤老太蒋某某是自己摔倒,其行为属于敲诈勒索,决定对其给予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并处罚款500元。